①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現狀與發展、
在國家「十二五」規劃內,可以考慮,但是要傾向於高技術及新型產業如海工工程、FPSO、LNG等
② 船舶與海洋工程發展前景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礎知識、計算機編程及應用能力,能在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研究、製造、檢驗、使用和管理等部門從事技術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員。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物理、數學、力學、船舶及海洋工程原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的設計方法;具有船體制圖,應用計算機進行科研的初步能力;熟悉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的建造法規和國內外重要船級社的規范;了解造船和海洋開發的理論前沿,新型艦船和海洋結構物的應用前景和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船舶動力裝置、電器、液壓、氣動和機電一體化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2.掌握輪機工況檢測、輪機系統的保養和維修等基本技術;
3.具有操縱船舶動力裝置,覆行船舶監修、監造職責的初步能力;
4.熟悉有關海船運輸安全方面的公約和法律法規;
5.了解海洋運輸船舶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學科:數學、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結構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原理。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金工實習(三周)、船廠實習(三周)、上艦實習(二周)等,一般總共安排8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我們學校這個專業是王牌專業,畢業生不到大四就會簽很多人,就業絕對沒有問題,是個很好的專業,而且現在國家對於海軍國防建設投入也很多,前景很好。
③ 海洋工程學的是什麼就業前景如何
現在貌似中國沒有專門的海洋工程這個專業,全名叫船舶與海洋工程,本科專生沒有什麼屬區別,基本是學船舶,貌似天大在本科就有分海工和船工,其他學校沒聽說。到了研究生階段就開始分方向了,如果你是學海洋工程方面的,那麼可以肯定的是,就業前景挺不錯,畢竟國家現在在振興高端裝備製造業,有六個方向,其中一個就是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其他的為航空工程、過程裝備等)。中國還是很靠政策扶持的。
至於要學什麼,其實,本科是沒什麼區別的,畢竟海洋工程主要就是海上鑽井平台、浮式儲油等等,說白了,就是固定浮著的船。而研究生學的差別就挺大了,有些是鑽研錨鏈、有些學定位、有些學管路鋪設之類的,比較雜。
好好學啊,加油~
④ 海洋工程類專業就業前景
目前海洋類的專業就業前景還是非常廣
隨著我們現在對於海洋的探索越來越多
整個海洋工程類專業也相對來說不錯
但是畢業後並不一定就會從事這個專業
⑤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4年後發展前景
這是一個收入相對低的行業,目前就業形勢不好,船舶行業處於低谷內期,船廠接不到訂單,員容工面臨降工資問題,外國船級社甚至在裁員,四年後的形勢肯定會有好轉,但是本科生的就業方向基本定位在各大船廠,碩士、博士研究生就業范圍相對廣一些,可以去研究所(701,702,714,719等),船級社(CCS,ABS,DNV,GL,NK等),設計院,或者是去院校當老師。
⑥ 未來幾年海洋工程專業就業前景怎麼樣
中國在海洋工程領域起步晚、起點低,但發展迅速。21世紀以來,中國造船企業抓住機遇,承接了相當數量的海洋工程裝備,取得了不少成績,獲得了國內外石油公司和工程承包商的認可。中國先後自主設計建造了國內水深最大的近海導管架固定式平台,國內最大、設計最先進的30噸浮式生產儲油輪裝置FPSO,當代先進自升式鑽井平台,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3000米深水半潛式平台等一批先進的海洋工程裝備。
目前,中國在海洋工程裝備製造領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和較強的建造能力,產品開發由低端近海開始向高端深海逐漸突破,市場開拓由主要面向國內市場向國內外市場並重的方向發展。中國特殊國情為海洋工程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而「十二五」規劃也為中國海洋工程的加速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從全球產業轉移的趨勢來看,中國或將成為下一個全球海洋工程製造中心。綜合而言,中國海洋工程正如旭日東升,前景不可限量。
前瞻網發布的《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四方面因素共同推動了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的高速發展。
1、中國較高的石油對外依存度
石油在現代社會中有著不同於一般商品的戰略地位,在政治、軍事和經濟領域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20年來,中國的原油對外依存度一路飆升,由1993年的6%一路到2009年突破50%警戒線,再到2012年的56.4%,中國新增石油可采儲量已不足當年消耗量的50%。預計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原油需求仍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而國內產量將保持穩定或小幅增長,對外依存度將進一步提高,這將使中國的能源供應問題更加突出。
海洋石油資源豐富,將成緩解供需的重要突破口。中國海上石油資源豐富,已發現300多個可供勘探的沉積盆地,面積大約有450多萬平方公里。近海已發現的大型含油氣盆地10個,包括渤海盆地、北黃海盆地、南黃海盆地、東海盆地、台灣西部盆地、南海珠江口盆地、琉東南盆地、北部灣盆地、鶯歌海盆地和台灣淺灘盆地。已探明的各種類型的儲油構造400多個。
2、持續的海工裝備利好政策
作為海洋開發提供技術裝備支持的戰略性產業,海洋工程產業備受中國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在2006年以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海洋工程裝備科研項目指南》系列、《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等。其中,《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海工裝備認定為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重要的一環。
2013年8月,由國務院印發的《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明確提出了6項支持政策促進船舶工業轉型升級,對海工裝備產業帶來大大利好。
3、持續增長的油氣開發投資
「十一五」期間,中國用於海上油氣資源開發的投入達1200億元。「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海洋工程列入優先發展的五大高端裝備領域之一,中海油宣布其在「十二五」期間的海洋油氣開發投資額為2500-3000億元,考慮到中石油等其他石油企業的投資支出, 「十二五」期間中國海洋油氣開發年均投資額有望超過600億元。「十二五」期間,將繼續開發30多個海洋油田項目,目前全國范圍內,規劃和在建的海洋工程裝備基地已有20多個,需建造70多座平台,新建和改造10多艘FPSO。
4、船舶行業的戰略性轉移
中國船舶運力過剩,增長空間不大。2012年,三大主流船如干散貨船、運油船及集裝箱船的運力過剩,過剩量分別約為1億噸、0.40億噸和180萬標准箱,預計這部分過剩運力消化大約分別需要8年、10年和3年以上。
同時,中國船舶的船齡結構偏低,重置比例低。2012年,集裝箱船船齡5年及以下佔比約60%;船齡6-10年22%;船齡11-20年佔比12%;20年以上僅為6%。以30年船舶使用壽命來算,未來的重置比例還不到5%。
在以上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國內主舶製造企業已經把海工裝備當著未來發展重點。以振華重工母公司--中交集團為例,其收購世界著名海工設計公司F&G,表明中國企業海工收購步伐加決。海工裝備無疑將成為船舶行業未來增長極。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您。
⑦ 海洋工程前景怎麼樣
前瞻網摘要:我國南海油氣資源儲量豐富,初步統計石油地質儲量大致在230-300億噸之間,約佔中國總資源總量的/3。南海油氣資源可開發價值超過20萬億元,堪稱第二個波斯灣
據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2011-2015年中國海洋工程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全球海洋工程裝備市場新訂單達到690億美元,同比增長130%。
5月9日開鑽的「海洋石油981」開鑽水域在中國南海水域距香港東南320公里處,開鑽井深1500米。國際上一般將水深超過300米海域的油氣資源定義為深水油氣,1500米水深以上稱為超深水。而目前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勘探開發的海上油田水深普遍小於300米,大於300米水深的油氣勘探開發處於起步階段。
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海洋工程行業研究小組認為,對於南海深水油氣開發,需要國家及企業的共同努力。國家投資及專項支持,為海洋工程裝備企業提供了市場起步的重要機會,同時,海洋工程裝備企業應抓住機遇,快速提高鑽采水平。
目前,我國已制定了積極的海洋工程裝備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的銷售收入將達到2000億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國際市場份額達到20%;2020年銷售收入要達到4000億元以上,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國際市場份額達到35%以上。
「十二五」期間,我國海洋工程深海戰略將加速推進。2011年底,中海油服與中集集團旗下煙台來福士子公司簽訂了最新的半潛式鑽井平台訂單;2012年5月,「海洋石油981」及「海洋石油201」相繼開鑽,表明了我國海洋工程深海戰略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⑧ 海洋工程類專業就業前景怎麼樣
十二五規劃 國家投入2000個億到海洋裝備製造,相關的企業都會得到政府政策的扶持,專而海洋工程裝備屬製造在國內屬於朝陽行業,所以需要大量的學習過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的相關人士加入進來,所以在未來,船舶與海洋工程就業前景很不錯。
海洋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後可簽約到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單位、海事局、國內外船級社、船舶公司、船廠、海洋石油單位、高等院校、船舶運輸管理、船舶貿易與經營、海關、海上保險和海事仲裁等部門,從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研究、製造、檢驗、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業和信息產業有關單位就業。雖然我國在船舶與海洋工業行業領域內碩果累累,但仍明顯落後於歐美國家,無法滿足國家海洋戰略的需求。因此,國家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和帶動船舶工業全面發展。據調查顯示,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現在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都很高,局部還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至於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海洋戰略的推進,船舶與海洋工程就業前景則會更好。
⑨ 海洋工程就業前景
海洋工來程是指以開發、利用、保護源、恢復海洋資源為目的,並且工程主體位於海岸線向海一側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一般來講海洋工程的主要內容可分為資源開發技術與裝備設施技術兩大部分,具體包括:圍填海、海上堤壩工程,人工島、海上和海底物資儲藏設施、跨海橋梁、海底隧道工程,海底管道、海底電(光)纜工程,海洋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及其附屬工程,海上潮汐電站、波浪電站、溫差電站等海洋能源開發利用工程,大型海水養殖場、人工魚礁工程,鹽田、海水淡化等海水綜合利用工程,海上娛樂及運動、景觀開發工程,以及國家海洋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海洋工程。
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海洋工程類屬於工學之中的一個一級學科。所含專業船舶與海洋工程、海洋工程與技術、海洋資源開發技術。
⑩ 海洋工程裝備的發展狀況
「未來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等新興產業增長速度仍將高於海洋經濟總體增長速度,海洋新興產業將成為未來10年中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到2030年,我國海洋船舶製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例達4.5%;遠洋漁業產量將達到215萬噸,總產值為269億元。」5月20日,我國首部海洋經濟發展報告《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13)》(以下簡稱《報告》)在京發布,並作出上述預測。
21世紀前10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16.7%,總體進入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階段。未來20年,我國海洋經濟發展仍將處於成長期,其中,在2015~2030年間,將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增長方式將由粗放型向集約型過渡,海洋資源利用率將大幅提高。《報告》預測,我國海洋經濟將保持年均增長8%左右的發展勢頭,到2020年,生產總值佔GDP的比重將超過12%,到2030年將超過15%。2030年後,我國海洋經濟將進入成熟期。
報告資料顯示近10年來,海洋新興產業整體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8%,成為海洋經濟中增速最快的產業。未來,其將繼續引領海洋經濟快速發展。《報告》提出,在發展海工裝備製造業方面,將重點突破海洋深水油氣鑽探、生產作業裝備和海工輔助船的設計製造核心技術,重點發展半潛式鑽井平台、鑽井船、半潛式生產平台、浮式生產儲卸裝置、水下採油樹等海工裝備。到2015年,國內相關企業要具備深水海洋工程裝備設計能力,海工裝備設計製造能力進入世界前列;到2020年,海工裝備製造業要為實現深水油氣開發從300米到3000米的跨越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