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近5年房地產業的發展 房地產業的現狀以及走向
近五年我不知道該如何說,但是近兩年的房地產市場以小戶型為主!房價現在還沒有真正下降到位,但對於想買房的人來說現在應該會是一個井噴的狀態,80後的現在正需要房子,也需要獨立所以買房的慾望還是很強烈!但由於對國家的房產政策不了解,也會有持幣觀望的現象出現,但是不能掩蓋真正的需求!房地產業也不會走向萎靡的,因為在近五年內國家還有需要解決一部份困難戶,經濟適用房之類的事情,所以近2年房地產還會是一個平穩的狀況!如果你想加入房地產行業也是可以的,畢竟人們對房子的需求還是要越來越高!中國有13億人口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字!還有現在國家在推行城市化,因為也會帶動房地產市場的整個走向的!
Ⅱ 我國房地產品牌發展的現狀及趨勢
一、中國房地產業發展現狀
1.房地產投資狀況
從目前國內房地產的經濟來源分析,房地產投資依然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也比較大。這種投資一方面來自國內民間資本的投入,另一方面就是國際投資。其中前者是主要投資來源,佔到國內房地產市場投資總額的絕大部分,2011年這一比例約在76%左右,而從增長速度來看,除了2008年有較小回落,2004年至2010年都保持了高速增長狀態,2011年隨著國內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出台,這一數據又逐漸開始歸落。從投資結構來看,投資對象則逐漸由商業營業用房轉向住宅投資。
2.房地產開發狀況
根據中國房地產協會的統計數據,國內房地產開發整體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新開工面積增多,竣工面積增速減緩。隨著國內對房地產市場政策的一些改變,一些開放商對土地的囤積情況逐漸向使用過渡,開工情況增加很多,但是為了保證足夠的利益,往往故意要求施工單位減緩進度,導致竣工面積的增長很緩慢。二是拆遷規模受到遏制,但土地控制形勢依然嚴峻。隨著房地產開發不斷出現的負面拆遷新聞,國家也對此越來越重視,相繼出台了若干文件用於規范拆遷規模和方式,但是土地使用依然難以得到控制,這其中既有開放商的想法,也有地方政府的授意,而且開發過程中屢屢出現經濟問題。國家審計署發布的《24個市縣2009年至2010年土地管理及土地資金審計結果》,列舉了24個市縣在土地出讓、徵用及相關資金管理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合規、不規范的問題,實際情況可能遠不止如此。國土資源部和監察部2010年聯合召開的電視電話會議中,通報了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全國「未報即用」違法用地清查整改情況,31個省(區、市)不同程度存在「未報即用」違法用地現象,其中包括一些國家和省級重點項目。至今年3月25日,全國共清理「未報即用」違法用地案件36872宗,涉及土地總面積61.3萬畝,其中耕地面積27.2萬畝。
3.房地產銷售狀況
從房地產市場的銷售情況來看,銷售量呈現出一定的波動,從2004年至2010年,銷售量不斷增加,即使在2008年中間有過短暫回落,但是從全年來看,銷售量仍然是增加的,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0.43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0.1%,首度超過10億平方米。盡管面臨嚴厲的樓市調控,商品房開發投資全年同比增速仍然達到33.2%。但是這一情況到2011年隨著國家調控的堅決執行而發生了改變,數據報道2011年房地產市場相比2010年下降了14.8%左右,且這一比例依然在繼續增加中。但是房地產銷售價格和銷售量有所不同,雖然調控力度很大,但是房價近年來依然處於高位運行,雖然在個別地區稍有回落,但是不具代表性,從全國范圍來看,房地產價格依然較高。從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來看,受中國城鎮化運動的影響以及年輕人落戶城市的主觀意願,房地產的剛性需求依然很強,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投資性購房熱度依然不減。中國城鎮化是目前世界上有人類歷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城鎮化,在「十一五」期間城鎮化已經到了46.6%,規模是非常巨大的,這場城鎮化運動也使中國人的生活發生了非常深刻的變化,也直接促使了房地產的火熱。另外,國家高等教育持續擴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而他們最終絕大多數也會落戶城市,這也是一個不小的購房群體。再就是投資性住房,很多人在有了一定充裕資金後就開始考慮資產的增值問題,而隨著人民幣的不斷貶值,通貨膨脹的持續,國內實體經濟以及股市的低迷,房地產市場便成為很多人的首選,這也是促使房價高位運行的重要因素。綜合以上三方面,再加上保障房項目的延遲,目前國內市場對房地產的剛興需求依然強烈。
二、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趨勢分析
從國外發達國家的歷史發展來看,房地產市場都曾為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過很大貢獻,但是也有很多因為房地產而失足的例子,像是日本持續十年的經濟衰退,根源就是房地產泡沫,包括這次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也是由美國的房地產企業和銀行引發,那麼國內房地產市場是否存在泡沫是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2012年4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3月份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數據,房地產投資、土地供應量進一步收窄,商品房成交量卻逐步回暖。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與2012年3月相比,70個大城市中新房價格下降的城市是46個,持平的城市是16個,上漲的城市8個,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中漲幅都沒有超過0.2%。從同比來看,與2011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38個,比2月份增加了11個,這是自2011年9月個別城市再次出現價格同比下降以來,下降城市個數最多的月份。從環比數據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連續6個月下降。東南沿海城市如杭州、寧波、溫州、金華、青島等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降幅也進一步擴大,3月份比2月份分別擴大0.5個、0.5個、0.6個和0.4個百分點。
以上數據說明,國內的房地產市場依然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據此可以判斷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進入了一個特殊的發展階段,房地產市場的現實需求升級具有可觀的空間,我國房地產市場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仍將處於總量增長型發展時期。
Ⅲ 中國房地產發展現狀以及前景
我來拋磚引玉吧.就我知道的中國房地產業的現狀說一點.
從大的經濟形式來看,目前中國為通貨膨脹時期。中國通貨膨脹率官方公布為:3.2%(我認為遠遠大於這個數值).而國際經濟學上講膨脹率3%為紅色警戒。通貨膨脹的意思是:國家發行的貨幣流通量大於市場實際需求量。通俗的講就是錢不值錢(這跟國際上的貨幣兌換率不沖突)。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很復雜,其中房地產業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
而房地產業的混亂與不堪,go-vern-ment的要付全責。
兩個原因:1、銀行競爭下的貸款開放和中國特色的按揭;2、地方政府的GDP政績和貪婪。
這兩大原因主導造成了現在樓市的高房價。至於惡性貸款套現和惡性按揭套現的操作手法,郎咸平早已公開。銀行手裡只剩房子,沒有錢。更不敢降低房價。一句話總結現在的房地產市場:開發商高成本、樓市高房價、消費群體低收入(這也跟房地產業的混亂關系密切)。
面對這種現狀不斷修訂房地產業的法律法規;銀行緊縮銀根,提高存款利率,而貸款和按揭的條件也越來越緊;對其他行業不斷鼓勵扶持(特別是環保行業)。房地產業重新洗牌,砍掉跟風的目的不良的中小房地產企業,扶持真正為社會為人民,為中國經濟發展著想的企業。這用來解決第一個原因造成的問題。
那麼第二個問題呢,地方政府的貪婪和不作為。就是再出個朱鎔基,就能一下把這種現狀扭轉過來?中國地大物博,很多省市天高皇帝遠,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個人認為,這個是個艱巨的任務,貪官要抓要治,但是其根本問題,還是教育問題。試想如瑞典這樣的國家,小孩子一出生就生長在社會的和諧環境中,吃的是社會的,用的是社會的(食品、教育、醫療、保險等等),政府起的是保護作用。小孩子長大後,經商賺錢了,即使錢再多也會用來回報社會。他們那樣的國家,企業的稅率達到50%,但是他們的人民都願意交這個稅,因為他們都知道政府拿了稅款去養育了他們的下一代,去保護了他們的下一代。說實話,這樣的國家,這樣的社會我很嚮往。(扯遠了,但是忍不住,不吐不快)這第二個問題,我不知道go-vern-ment會怎樣解決,我也不是社會學家、經濟學家。但是能肯定的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時間不會短。
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我國房地產業就能大地回春么?不知道。但是至少能走上正軌。
Ⅳ 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百強房企各梯隊銷售金額入榜門檻均同比降低
2020年1-4月,百強房企各梯隊銷售金額入榜門檻均同比降低。截至4月末,TOP10和TOP20房企銷售操盤金額的入榜門檻為466億元和273.1億元,分別同比降低10.2%和28.8%。銷售操盤榜TOP100房企入榜門檻則為36.1億元,同比下降31%。
目前,雖然我國新冠疫情已基本被遏制,但房地產市場還是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房企們要達成之前的銷售目標尚需努力。中房研協日前發布的報告指出,二季度房地產行業仍然承壓,短期政策主要在企業端支持恢復行業平穩發展、穩定市場預期方面。多數房企資金主要來源銷售回款和市場融資,疫情對房企資金鏈產生沖擊,抗風險能力弱的中小房企加速退出市場,頭部房企並購增加,推動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高層近期重申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明確了不會改變房地產調控的基本方向,不會因為疫情導致的經濟增長壓力下,把鼓勵房地產投資投機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手段。
本次疫情考驗了房企營銷能力、融資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也使得居民更加註重居住品質,而產品類型、配套設施、建築質量、物業服務將成為未來房企的核心競爭力。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Ⅳ 07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現狀分析 (最新趨勢)
住房是否過剩引發網上大討論 專家不願說過剩
2006年02月10日12:52 經濟參考報 經濟參考報2月7日刊登《統計局三大數據揭示我國面臨住房過剩風險》的文章,引發了各界的激烈討論,有網站更是根據此文進行了我國住房是否過剩的網上調查。為了進一步探討這一問題,本報記者對一些房地產業的專家進行了深入的采訪,但多數人士對這一熱點問題持謹慎態度。
在網上進行的網上調查中,截至9日中午,有53.59%的網民對上述文章的意見表示支持,反對意見佔37.44%,還有8.97%的被調查者表示對此問題不清楚。在被問到「一方面空置房大量存在,另一方面房價居高不下,很多人買不起房,你認為主要原因在於什麼」時,61.82%的網友認為是「開發商利潤期望過大,寧可空置也不願意降價」。
與民眾對這一問題的群情激奮相反,學者和業界人士反映比較謹慎。一位研究房地產的朋友甚至對記者說:「這個問題現在太熱,關注的人太多,還是少發表意見為好。」
接受記者采訪的人士力求面面俱到,不輕易下結論。戴德梁行研究顧問部高級經理王晨對記者說,僅僅通過統計局公布的匯總數據還不能籠統地判斷住房是否過剩。他說,對於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應該從辯證的角度來加以判斷,一方面,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並不能作為判斷住房市場過剩與否的標准;另一方面,如果想要更詳細地了解有關情況或探討解決問題辦法,則不能僅憑一個籠統的匯總數據,還需要了解統計的具體方法和細分的統計數據,比如不同的區域、不同的物業類型等等。
王晨說,目前,我們統計數據的渠道不多,這也使得消費者比較難於對市場形成相應的判斷,所以統計局的有關數據,成了眾人手中唯一能夠拿到的數據。如果有關數據能夠更透明,大家都能夠進行相應的分析,那麼結論會更客觀、准確。
對王晨的觀點,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尚教蔚表示贊同。她也表示不能僅僅通過統計局公布的這幾個統計數字就判斷住宅市場是否過剩,而應對這些數字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和判斷。尚教蔚說,從統計數字來判斷,商品住宅的空置面積上升的速度並不是特別快,相反,非商品住宅的空置面積上升的勢頭更快一些。從我國住宅的長期走勢來看,我國的商品住宅應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而不應該是過剩。出現比較高的商品房空置面積,這是由於供求結構不合理造成的。也就是說,大部分的消費者需要的是中低價位的商品房,而開發商銷售的中高價位的商品房居多;與此同時,受宏觀調控的影響,老百姓持幣待購現象增多,對房價走低的預期更強,這些因素使得商品房空置面積增多。
尚教蔚建議,應多發展中低價位的商品房來緩解供求結構失衡的問題。
北京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金育松也有意迴避這一問題。他對記者說,當前爭論住房是否過剩沒有什麼現實意義。如果說住房存在過剩,但市場上還存在著很多人沒有解決住房的問題,而且房價也處在不斷地上漲狀態;相反,如果說住房不過剩,但市場上卻又存在著大量的閑置空置房。他認為,目前,迫切需要探討和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有效控制和消化空置面積。
金育松說,首先,要有效地控制空置房的增量面積。除了靠開發商對商品房採取精準營銷策略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在土地審批制度上的控制和把握。
其次,要快速消化現有空置房的存量面積。一方面,應建立權威的空置房信息網,加大空置房的信息披露,促進市場上的有效需求與空置房之間做到最大匹配;另一方面,要實現銷售模式及空置房管理辦法的多樣化,促進空置房實現最大程度上的利用率。比如採取「以租代售」、「租售兩全」、「通路銷售」等新的銷售模式,讓空置房在「空置期」依然產生價值;此外,還應通過一些優惠政策刺激空置房的消化
Ⅵ 論文房地產現狀分析,從那幾方面寫
很簡單,到「豆丁網」輸入「大學房地產論文:論北京房地產公司市場戰略分析
字數約10000字」裡面就有關於房地產現狀啊,查看更多也可以在豆丁搜「飛燕2號」他寫了很多關於房地產的論文
Ⅶ 中國房地產業現狀
混亂不堪。
未來幾年前景如何?從新洗牌,良性發展唄。
Ⅷ 請分析下房地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發展趨勢在我看來,一種理想的房地產融資體系是這樣的:房地產前期開發所需的資金主要都是自有的,或者是通過合作開發、股權轉讓等權益型融資方式獲得的;中期資金則通過混和型信託基金、債券、及少量的銀行貸款等途徑獲得;在後期銷售過程中,購房者的個人住房貸款則主要通過銀行和住房公積金中心獲得;在存量房市場中,銀行資金則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簡單地說,就是銀行資金向風險相對較小的住房消費領域傾斜,信託基金、股權轉讓、企業債券則迅速補充銀行在開發領域收縮所產生的行業發展資金不足。在這樣一個融資體系中,金融業與房地產業都實現了投融資渠道的多元化,這種體系具有一種自我調節和平衡機制,房地產業不會因為銀行信貸政策的調整而對自身經營產生太大的沖擊,同時由於房地產資金來源的多元化與公眾化,金融系統的風險也得到了保證。更重要的是,金融業的資金配置效率得到了提高,房地產業也能夠保持理性的發展,這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是十分有利的。 這一融資體系具有以下五個特點:融資渠道多元化、價格指標市場化、產品形式證券化、資金來源公眾化、收益風險對稱化。融資渠道多元化指的是房地產融資渠道即包括股權融資,也包括債權融資,在債權融資中,既可以通過發行企業債券方式,也可以通過銀行貸款的形式進行,還可以通過房地產信託來實現,在股權融資上,既可以通過上市發行股票融資,也可以通過合作開發融資,還可以通過房地產基金來融資。價格指標市場化是指房地產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其價格指標(包括債務融資下的利率與證券化後產品的價格)會根據不同企業的不同財務狀況以及項目自身的風險由市場決定,形成完全市場化的價格。產品形式證券化是指未來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更多地是通過不同形式的證券(股票、債券、短期融資券、ABS、MBS、收益權證等形式)來實現,而且這些證券也日益標准化,成為公開發行且可流動的權證。這些產品的形式不僅有直接參與房地產融資的產品市場,同時還會形成由房地產融資派生出的二級產品市場,如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資產證券化等等。 資金來源公眾化是指房地產融資的資金來源逐漸由金融機構向公眾個人轉變,社會公眾成為房地產融資來源的最主要渠道,金融機構成為中間的組織和管理機構。收益風險對稱化是指在整個融資體系中,每種融資方式的收益都能夠根據他所承擔的風險不同而有所差別,風險與收益是種對應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