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資本主義社會中所實行的社會保障制度有什麼共同特徵
首先,需要糾正的是不能用「像中國每個朝代一樣都有人起來起義」來解釋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就會發生戰爭。中國的所有王朝的更替都是發生在封建主義社會內部的事情。
其次,我認為,資本主義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可能性很大。
長期以來,我們在分析論證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必然性所採取的方式時,往往只強調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深化必然導致無產階級革命的發生,而忽略了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對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所採取方式的影響。這也難怪,因為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看來,暴力革命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自己的政權並進而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基本規律。列寧又把這一形式看作唯一途徑,並對通過議會合法斗爭取得工人階級政權的理論和派別提出批判。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一方面昭示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也增強了資本主義以和平方式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可能性。本文擬從這一視角出發,對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實現途徑作進一步的探討。
一、當代資本主義所有制關系的新變化奠定了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和平過渡的物質基礎。
當代資本主義所有制關系的新變化主要體現在股份制經濟和國有制經濟的迅速發展並在國民經濟中占據支配地位。
股份制經濟的產生,不僅是企業制度的變化,而且孕育著生產關系的巨大變革。股份資本雖然保留了資本的私人性質,但卻創造了資本社會性的獨立存在形式。股票作為股份資本的表現形式屬於個人,股份公司作為法人財產卻屬於社會,股份資本作為集合資本也就成為社會資本。馬克思曾對股份公司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股份資本這種「本身建立在社會生產方式的基礎上並以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社會集中為前提的資本,在這里直接取得了社會資本(即那些直接聯合起來的個人資本)的形式,而與私人資本相對立,並且它的企業也表現為社會企業,而與私人企業相對立。這是作為私人財產的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范圍內的揚棄。」「股份制度——它是在資本主義體系本身的基礎上對資本主義的私人產業的揚棄;它越是擴大,越是侵入新的生產部門,它就越會消滅私人產業,」它「應當被看作是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轉化為聯合的生產方式的過渡形式」。[1]當代資本主義國家股份資本已佔企業總資本的80%左右,這表明,它的發展正在「消滅私人產業」,使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聯合的生產方式」過渡。二戰後,法人股東的迅速崛起使法人股份資本取代私人股份資本而成為股份公司財產的最大直接所有者。這進一步提高了資本的社會化程度,並進一步打破了私人資本的壟斷。近些年來,在西方迅速發展起來的職工股份制經濟,在本質上實現了勞動者與生產資料所有權的結合,改變了勞動與資本的對立。勞動者在企業里共同勞動,參與企業的民主化管理,參與企業資本的分紅,使職工的切身利益和企業的前途和命運緊密聯合在一起,增強了職工對企業的凝聚力,促進了勞動由僱傭勞動向自主勞動的轉化。
股份公司不僅促成了資本佔有的社會化,而且實現了資本管理的社會化,完成了資本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股份資本包含著雙重財產權:一是存在於股權形式上的資本最終所有權;二是存在於公司財產形式上的法人資本財產權。股份資本的這種二重存在形態,使股份公司的資本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成為可能:資本家成為股票這種虛擬資本的所有者,現實資本的經營權掌握在經營者手裡了。資本家則「作為多餘的人從生產過程中消失了。」[2]不僅具有專門管理才能的職業經理人成為直接生產過程的決定性力量,而且,企業的民主化管理制度使普通職工也有機會親自參與企業的決策、監督和管理。這是培養造就全面發展的企業主人的必要途徑。
國有制經濟是資產階級國家直接掌握和運用的資本,它是國家經濟職能加強的重要表現,同時又為國家干預和調節經濟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目前,發達國家的國有資本在國民經濟中約佔10%—20%,並控制著重要經濟部門。國有資本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資本,是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部分否定。從對生產資料的佔有權上來看,國家佔有生產資料從形式上否定了資產階級的私有權利,形成了社會直接佔有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系,為向社會主義國有制的和平過渡准備了直接的物質基礎。從國有企業的行為目標來看,國有制企業生產目的主要不是利潤最大化,而是為了保證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這使資本增殖的本性受到了限制,並越來越接近於社會主義生產是為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目的。從國有企業履行的社會職能來看,資本主義國有企業雖然沒有根本改變為整個壟斷資產階級服務的本質,但國有資本的運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包括勞動者在內的整個社會成員的利益,如穩定物價、擴大就業、增加福利支出、完善社會保障、治理環境污染等。國有企業的利潤也不再歸任何個人無償佔有,而是上繳國庫,國家把這些利潤和通過超額累進稅等手段所獲得的收入再分配給競爭中的失敗者或用於公益事業,這更是對資本本性的限制和否定。從這一點意義上來說,資本主義國有企業和社會主義國有企業的任務已有某些共同之處,已部分具有公有制企業的屬性。
生產資料私有制和僱傭勞動制度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基本特徵,是資本主義賴以存在的基礎。但股份制經濟和國家所有制經濟的發展,突破了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制的束縛,使資本占形式越來越向著公有制的方向靠近。職工直接佔有生產資料並參與企業管理,為勞動者成為企業真正的主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資本的這種不斷揚棄,一方面使資本主義的再發展獲得了新的推進因素,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資本主義內部社會主義因素的生成和發展,並使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陣痛相應減小,而使和平過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二、當代資本主義階級矛盾的緩和使無產階級採取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階級矛盾的緩和一方面來自於階級結構的變化和階級差別的縮小,另一方面來自於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實施。
戰後,由於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發展,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產業結構發生了大的調整。第一產業比重加速下降,第二產業比重逐漸縮小,第三產業比重迅速上升並超過第一、第二產業成為最大的產業。與此相適應,就業結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農業勞動力只佔勞動力總數的5—6%,在美國不足3%,傳統意義上的產業工人數量也大幅度下降,在多數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勞動力中的比重不足30%,而第三產業從業者占整個從業者的60%—70%。勞動者隊伍出現了知識化、白領化、多層次化的趨勢。其構成和內涵也不再是沒有任何生產資料、不得不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的純無產階級,取而代之的是以腦力勞動、白領階層為主體的新型工人階級。他們過著舒適的生活,並擁有相當數量的存款、股票和債券。盡管其數量有限,但畢竟擺脫了工人一無所有的界限,向有產者前進了一步。戰後,發達國家階級結構的一個重要變化是以知識分子為主的中間階層的迅速崛起並在整個社會中越來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舊的中間階層主要包括獨立的農場主、工商服務業中的小業主、獨立的小手工業者、小商販等。他們往往不太穩定,總是在不斷地分化,但這並不代表其隊伍在縮小。隨著第三產業比重的擴大以及白領工人、金領工人比重的提高,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新中間階層,主要包括:科學家、工程師、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教師、律師、醫生等等。他們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擁有一定的生產資料或股票,或者擁有一定的對生產資料的控制權和對勞動的監督權;他們在收入水平、消費模式、社會態度和意識形態等方面,都大大不同於傳統的工人階級。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得舊中間階層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不斷縮小,人數不斷減少,但卻使新中間階層發展的經濟基礎擴大,人數不斷增多。目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新中間階層人數約佔了資本主義階級結構中的60%—70%,並且數量還在擴大。他們廣泛參與社會的經濟政治活動,並主導了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對資本主義的穩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隨著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智力資本作為一種新興資源在經濟發展中越來越超越傳統資本而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和主導性的作用,從而決定了知識型的「白領工人」、「金領工人」等中間階層越來越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人們的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也越來越取決於自己對知識這種稀缺資源掌握的程度。這就使得傳統的生產關系的內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雖然仍是生產關系的基礎,但其地位相對下降了,而知識資本越來越成為影響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的分配關系、交換關系、消費關系以及人們在生產中的社會地位的重要因素。在當今新科技革命飛速發展、知識經濟已見端倪的今天,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來源於人才的競爭、智力的競爭。這也促使資本主義越來越注重維護勞動者的權益,尊重勞動者的自主性、創造性,提高勞動者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增加勞動者教育和培訓的投資力度。隨著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隨著工人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的提高,中間階層的擴大,階級結構變動性的加快,以及工人持股數量的增加和階級意識的淡漠,資產者與無產者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難辨,兩大階級差別迅速縮小。
階級矛盾的緩和還來自於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實施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在資本主義初級階段,除了教會和民間互助組織外,基本上不存在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措施,無產階級處於貧困化狀態,社會也處於不穩定狀態。戰後,各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全面介入國民收入分配再分配領域,普遍建立了一整套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福利從單純的「濟貧」變成了具有社會規模的公民應享的權利。在德國、瑞典等西、北歐國家中更是形成了「從搖籃到墳墓」的一整套社會福利制度。這些政策和制度的基本內容包括:社會保險制度、社會救濟制度、免費教育等等。除了社會福利政策的實施外,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還通過徵收高額累進稅、財產稅、遺產稅等措施來縮小貧富差距。社會福利制度化的實施,對於保障全社會特別是勞動人民的生活,縮小貧富差距和階級差別,緩解資產所有者與勞動者的不平等關系,維護安定的社會環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② 為什麼成都也設了很多外國領事館
首先,成都作為四川的省會,擁有比較高的國際知名度,同時,成都這個城市也是比較出名的國際旅遊城市,很多外國人都知道四川的火鍋,四川的麻將,因此也知道四川的成都。成都作為一個非常適合居住和旅遊的城市,一直是非常受國外的朋友的歡迎,所以很多領事館都會選擇設置在成都。
第四,大熊貓作為我們的國寶,他的故鄉就在成都,我們經常把我們的國寶大熊貓作為一個外交禮物贈與別國,外國很多朋友都對中國的大熊貓非常喜歡,而知道他們來自成都之後,他們對成都的印象更加好了。因此,有很多外國政府選擇把領事館設置在成都,可能也是為了方便親近大熊貓這個珍惜的國寶。
③ 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比重
美國等發達國家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0%,中低收入國家一般也在43%,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均值為43.5%。
(3)德國第三產業發展政策擴展閱讀
第三產業即各類服務或商品。公共服務業,(政治文化業、大型或公辦教育業、大型或公辦醫療業、公辦行政、管理業、公辦金融業、公辦咨詢收費業、聲優動漫製作事務所、公辦客運業、管理人員、科研教育或培訓業、人力資源事務所、大型糧棉油集中購銷業、民族宗教、影視媒體事務所、兵役、)。個體商人服務業,(盲人按摩業、個體售賣座商、個體餐飲業、住宿業、維修理發美容服務性商業、個體加工業、個體文印部、個體葯店、個體洗浴業、個體網吧、回收租賃業、外賣流動商販、流動副業)。綜合服務業,(房地產開發服務業、宇宙開發業)。經濟產業的結構分類之一
參考資料:網路-第三產業知網-中國區域投資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
④ 為什麼發達國家第三產業比重很高,像德國日本韓國這些擁有發達製造業的國家第三產業比重這么高
這些發達國家傳統的第二產業發展潛力不大,處在衰退期,所以為了發展經濟,同時也是鞏固其發達國家地位,借著第三次科技革命而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即發展第三產業,同時也是其增強綜合國力的必經之路
⑤ 為什麼德國第三產業不是很發達
他們側重於科技產業
希望能幫到你,如果你的問題解決了,麻煩點一下採納,謝
⑥ 德國inus的人體重金屬雙膜靶向清除技術屬於第三產業引進嗎
獅子湖與長壽村同飲一江水,同呼吸北江上空清新的空氣,坐擁1.26萬畝的度假勝地,獅子湖國際醫學中心引進德國INUS雙膜靶向清除技術,推出九大層級的人體重金屬...1953
⑦ 福建為何是沿海最窮的省份,福建地理很不錯,是什麼原因
福建窮來?福建一直因為台灣的自原因不敢發展大力發展,直到90年代後,台灣問題相對緩和,但是福建依舊不能算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重心而且你怕是不知道福建的民富和房價吧,福建除了2/3的山區,沿海的福泉廈中心地段房價都是50000每平方起步,有可能你是湖北或者四川人吧,他們那邊也是非常瞧不起福建,有個成都或者武漢很厲害?兩市都集齊全省之力發展,即使這樣了,也不見那兩個城市有多厲害。福建經濟不受重視,發展也沒有集中性,福州是省會,可泉州的經濟卻是全省第一。如果要比城市的話,你把福泉廈三個城市加起來,除了北上廣哪個城市比得過?抱歉,這成都和武漢這兩座城市我都去過,我是真沒覺得他們哪裡厲害了,是經濟總量比福建牛逼嗎?福建3000萬不到四千萬的人口,硬是逼到了全國第八的位置,今年第一季度把湖北懟下來了,經濟總量直逼四川。這兩個省都是全國的人口大省,四川的人口起碼都一億以上,就等於福建每一個人的民富相當於四川的三到四個人和湖北的二到三個人,也不知道你說福建窮啥。平時有空多收集一點福建的資料吧,多了解一下,真要懟起來,我福建人也不是好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