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理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句話
解答來
這句話說明公務員手上的源權力說到底是人民賦於你的,作為一名公務員的根本價值就在於能為信任你的人民辦實事.這個福可以這樣理解:
(1)政府的主要任務就是從事公共事物的管理,說通俗就是不是你不是他,但又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比如街上的路燈,路兩旁的樹木,路面的衛生等等,當官做好了這些就是為百姓造了福.
(2)社會主義的本質是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如果你能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為百姓收入增加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那就是為百姓造了福.
(3)如果為官者不竭澤而漁,追求立竿見影的政績.在政務實施的同時考慮到了社會和環境效益,維護生態平衡,沒有為物質文明而犧牲精神文明,那就是為百姓造了福.
(4)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之本,為官的如果能認識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把娃娃的事情擺在一個顯要的地位,那就是為當地造了福.
2. 機場能給城市帶來什麼經濟效應能造福一方百姓嘛
當然可以帶來很多的經濟效應,比如空運,比如外來遊客,帶動本地經濟,但也有負作用,如果在戰時,這是首先打擊的目標
3. 對聯 西門豹治鄴造福一方百姓 如何對 謝了
西門豹治鄴造福一方百姓
東方朔伴君諫言千古帝王
4.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現在有多少官員能做到,多是只為自己不為百姓,此等官員留他何用
現在官就是一張報紙一杯茶,有時候上上電腦!對未來決策都在報告里喜歡說空話,貪污成風!上面來檢查了做做樣子到民間了解「人民疾苦」!夜生活糜爛(和商人一起桑拿,玩女人,酒席)
5. 求以字開頭的對聯
城府高深虛心揣摩愛之諦
金玉富貴熱切展翼情之源
橫批 愛城賦金
6. 勤政為民造福一方百姓,下聯怎麼配
勤政為民造福一方百姓
廉潔奉公庇護天下蒼生
7. 求教茅山術!可以驅邪趕鬼!造福一方百姓!或者有什麼一類的書籍可以推薦一些嗎!
法術無師承不靈,你如果想學茅山的養生術能耐心學習還可,至於驅邪趕鬼沒師傅會輕易傳你的
8. 蘇軾的生平經歷
蘇軾於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於眉州眉山。
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蘇洵帶著二十一歲的蘇軾、十九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於嘉祐二年(1057年)進京應試。
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授大理評事。治平三年(1066年),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兄弟扶柩還鄉,守孝三年。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頗感憤怒,於是讓御史謝景在神宗面前陳說蘇軾的過失。蘇軾於是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
熙寧七年(1074年)秋,蘇軾調往密州(山東諸城)任知州。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
元豐二年(1079年),四十三歲的蘇軾被調為湖州知州。上任後,他即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是例行公事。
但蘇軾是詩人,筆端常帶感情,即使官樣文章,也忘不了加上點個人色彩,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這些話被新黨利用,說他「愚弄朝,妄自尊大」、「銜怨懷怒」、「指斥乘輿」、「包藏禍心」,又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謂死有餘辜。
他們從蘇軾的大量詩作中挑出他們認為隱含譏諷之意的句子,一時間,朝廷內一片倒蘇之聲。
蘇軾得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
元豐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後以哲宗年幼為名,臨朝聽政,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
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由於西湖長期沒有疏浚,淤塞過半,「崶台平湖久蕪漫,人經豐歲尚凋疏」,湖水逐漸乾涸,湖中長滿野草,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
蘇軾來杭州的第二年率眾疏浚西湖,動用民工二十餘萬,開除葑田,恢復舊觀,並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為標志。
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堤有六橋相接,以便行人,後人名之曰「蘇公堤」,簡稱「蘇堤」。
宋徽宗即位後,蘇軾相繼被調為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
北歸途中,蘇軾於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今屬江蘇)逝世,享年六十五歲。
(8)發展一方產業造福一方百姓擴展閱讀:
蘇軾的代表作品介紹:
一、《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此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
同時表現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盪魄的藝術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1、原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2、譯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是蘇軾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時所作。
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像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
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1、原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譯文
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遺憾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軾
9. 造福一方百姓是什麼歌今天剛聽了這首歌
暮光
播放
歌手:范瑋琪
語言:國語
所屬專輯:Love and FanFan
發行時間:2011-03-18
10. 勤政為民造福一方百姓,下聯怎麼配
勤政為民心繫一方百姓
廉潔奉公造福所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