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0-12-23 05:52:44

『壹』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及對策分析
作者:SOOLW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1

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最早由上世紀90年代的英國提出。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在世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有關資料表明,全世界文化創意產業每天創造220億美元的價值,並且還在以5%的速度遞增。
在英國、美國、丹麥、新加坡等國家,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引領國家產業創新和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在中國,目前,文化創意產業也越來越得到重視。
文化創意產業內涵及特徵
文化創意產業是指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藉助於高科技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產生出高附加值產品,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產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包含文化產品、文化服務與智能產權三項內容。
任何一種文化創意活動,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進行,但創意不是對傳統文化的簡單復制,而是依靠人的靈感和想像力,藉助科技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再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屬於知識密集型新興產業,它主要具備以下特徵:
首先,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高知識性特徵。文化創意產品一般是以文化、創意理念為核心,是人的知識、智慧和靈感在特定行業的物化表現。文化創意產業與信息技術、傳播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等的廣泛應用密切相關,呈現出高知識性、智能化的特徵。如電影、電視等產品的創作是通過與光電技術、計算機模擬技術、傳媒等相結合而完成的。
其次,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高附加值特徵。文化創意產業處於技術創新和研發等產業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是一種高附加值的產業。文化創意產品價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顯高於普通的產品和服務。
第三,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強融合性特徵。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它是經濟、文化、技術等相互融合的產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較強的滲透性和輻射力,為發展新興產業及其關聯產業提供了良好條件。文化創意產業在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還可以輻射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
借鑒世界各國文化創意產業分類,根據我國的行業劃分標准,可以將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分為四大類,即:文化藝術,包括表演藝術、視覺藝術、音樂創作等;創意設計,包括服裝設計、廣告設計、建築設計等;傳媒產業,包括出版、電影及錄像帶、電視與廣播等;軟體及計算機服務。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及前瞻
當人們初級的、物質層面的消費需求得到滿足之後,就會產生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目前,我國主要中心城市人均GDP已經超過3000美元,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人均GDP均超過5000美元。從國外發展經驗看,城市人均GDP達到這一水平後,國民經濟開始進入到持續穩定增長、經濟結構快速升級、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的新階段。社會消費結構將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相當一部分居民的消費重心開始向教育、科技、文化、旅遊等領域轉移,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廣泛的市場需求。
我國城市結構升級功能提升對文化創意產業提出迫切需求。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功能提升的任務非常艱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盡快形成核心競爭優勢已刻不容緩。文化創意產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快速發展對於促進城市產業結構升級、完善城市各種服務功能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而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在我國也開始得到重視並有很大發展。上海、北京、廣東、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文化創意產業快速崛起,勢頭強勁,逐漸成為這些城市和地區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上海:著力打造特色創意產業基地。上海是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較早的地區,同時也具備了相當的發展基礎。上海的影視業、出版業、時尚設計、廣告業等行業曾一直處於全國領先地位。2004年10月,上海市首家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基地正式在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揭牌成立。2005年上海政府工作報告及《上海2004-2010年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明確提出發展創意產業。據統計,上海市已有18個創意產業基地,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各類設計創意企業入駐,集聚了1萬多名創意人才。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已經佔到上海全市GDP的7.5%。
北京:重點培育六大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北京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科技和創新實力突出,具有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獨特優勢。《2004-2008年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重點培育六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北京市「十一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使之成為首都經濟的支柱產業。
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據初步測算,2005年產值達960多億元,佔北京市GDP的14%以上。其中,軟體與信息服務業產業實現營業收入約780億元,總量規模佔全國的1/3。北京現有2萬多家工業設計、服裝設計、廣告設計等領域的文化創意企業,從業人員達到10萬人,僅工業設計一項的年產值就高達110億元左右,並創造了1000億元以上的關聯效益。
深圳:積極構建「創意設計之都」。在國際、國內城市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深圳市2004年推出了《深圳市實施文化立市戰略規劃綱要》,並提出建設「創意設計之都」的目標,重點發展創意設計相關產業,包括動漫產業、建築設計、裝飾設計、印刷、服裝設計等產業。深圳市還規劃建設了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築面積8萬多平方米,具備研發、投資、孵化、製作、培訓、交易等功能。
深圳設計業發展迅速,近幾年更是保持了40%以上的高速增長,擁有一支2萬多人的設計隊伍,2003年設計業總產值就已達到85.06億元。深圳的平面設計全國領先,被稱作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發源地,平面設計人才達 2萬人。工業設計占居全國49%以上的市場份額,在汽車造型、IT產品、家用電器、醫療設備、儀器儀表、輕型機械等領域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優勢。
此外,南京、青島、大連、成都、杭州等其他城市,也紛紛依託各自人才、區位及資源優勢,建設各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或文化創意產業示範園區,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對策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雖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有強勁的發展勢頭,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難與問題,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缺乏相應的政策法規支持;各城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特色定位不強,與城市資源特點聯系不夠密切;缺乏高層次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等等。
針對這些可提出以下發展對策:
對策一:加強文化傳創意產業的集群發展與規模效應。產業集群化發展是當今產業發展的趨勢之一。作為新興的文化創意產業,其較強的產業融合性決定了其發展過程中需要整合各種資源,集群化發展趨勢非常明顯。如美國聞名於世的曼哈頓「蘇荷(SOHO)藝術聚集地」、好萊塢影視娛樂業及群等,都是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的成功範例。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剛剛起步,各類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和聚集區建設初具規模,但特色還不明顯。未來發展需要加強對特色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的培育,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和園區,打造較為完整的文化創意產業鏈條,實現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和產業規模效應的充分釋放。
對策二:注重文化創意產業的本土化,打造優勢品牌。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由於受經濟、科技等條件的制約,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力好相對較弱。加之我國文化創產業發展中,來自國外的資本特別是跨國公司的投資佔有重要地位,對我國本土文化創意產業構成了威脅。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過程中,我國要著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品牌,注重文化創意產業的本土化發展,避免出現由跨國公司引領、控制甚至壟斷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局面。
對策三: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專業人才的培養。人才是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資源,目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還相對缺乏,創意人才總量、結構、素質還不能夠適應產業快速發展的要求。今後應調整人才教育結構,加強對創意產業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復合型人才、營銷人才的培養;積極舉辦各種大型創意設計展覽,打造設計師們相互交流、碰撞的平台,激發創意人才創造原創文化產品的激情和動力。
對策四:重視政策法規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作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雖然是以市場為基礎作用的,但政府通過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和政策法規的制定,為文化創意產業營造一個適宜發展的外部環境,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將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貳』 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

現在國內文化產業還處於朝陽階段 以後會有很大的發展的 。

『叄』 傳統文化產業發展前景

我國傳統文化產業發展還是很有前景的,我國傳統文化產業發展還是非常有前景的

『肆』 中國未來的文化產業前景在哪

未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將呈現五大趨勢:一是文化資源進入大調整、大整合的時期;二是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步伐不斷加快;三是行業界限越來越模糊;四是文化與旅遊及製造業的結合越來越明顯;五是文化產業發展已經從自發轉向自覺。
對中國文化產業的框架結構,可以把文化產業分為渠道和內容兩個方面——從渠道的角度來講,主要有四條:一是出版物的發行,包括圖書和報刊;二是廣電網路,包括有線和無線;三是電影院線;四是劇場連鎖。從內容生產來講,有電影生產、圖書和報刊出版、舞台藝術表演、廣電節目生產,還有音樂等等。總之,文化產業要想快速發展,就必須堅持「渠道優先、內容強勢」。
建設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是整合地域文化資源,形成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的市場集中度,促進文化產業的內部分工與協作,提高文化產業發展的質量和速度的必然趨勢。為此,會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基礎上,加快重大項目建設、骨幹企業培育、配套設施建設、新興業態培育和運行機制創新,突出主導產業,加強企業集聚,強化分工配套,使各地園區成為吸納投資的主要土壤和產業擴張的主要增長點。要採取有力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扶持政策,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示範園區建設,鼓勵和支持各地根據自身優勢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帶和集聚區,形成具有強大帶動效應的區域文化產業孵化器和發展極,實現文化產業規模化、集聚化發展。
未來的骨幹企業,是戰略投資者,既是引領產業發展方向、推動產業創新、增強產業集聚效應的戰略舉措,也是應對全球化背景下國際文化激烈競爭,加快民族文化產業振興的迫切需要。要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培育和發展一批實力雄厚、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引領文化產業發展,增強我國文化產業整體實力。
目前渠道方面,如出版物的發行,下一步要建區域性的中心,要實現全國的互聯互通,建立中國出版物發行的高速公路;廣電的網路也將變小網為大網,還要加快電影院線的建設,劇場連鎖下一步也要重點發展。內容生產方面,要綜合性和專門化並舉,打造實力雄厚、多種業態、具有一定市場佔有率的綜合文化企業集團,希望能夠培育出市值過千億的文化企業「巨無霸」。
在產業融合方面,廣電的兩張網,即有線電視網路和無線移動網,隨著技術改造和規模化發展,將成為整合文化資源的重要平台,出現電視圖書館、電視互聯網、電視報刊、電視劇場以及手機電視、手機電影、手機報刊、手機圖書等新業態。所以,文化產業的行業界限會越來越模糊。
從根本上改變我國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的狀況,走出受制於人的困境,必須立足於自主創新,未來將會形成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創新型文化企業,讓自主創新成為產業發展的最重要的發動機。運用高新技術創新文化生產方式,培育新興文化產業和文化業態,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提高文化產業活力與競爭力。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扶持力度,對原創性強、技術先進、能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化前景良好的文化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積極鼓勵和支持原創,大力發展自主知識產權,增強文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文化和旅遊、製造業的結合也將成為一大趨勢。比如,隨著文化資源的開發,深度旅遊必將會在中國出現;將文化創意與製造業相結合,把文化的內涵或者文化的元素植入到產品中去,如新型陶瓷產品等建築裝修材料,勢必將提高產品的文化含量與附加值,又可以帶動製造業的升級與發展。
文化「走出去」,推動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是拉動對外文化貿易,優化對外貿易結構,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也是推進對外文化交流,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的對外影響的必然要求。現在國際文化市場上主要講述的還是西方的故事,中國作為東方文明古國,理應在國際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展示自己的文化。爭取在未來幾年使我國的對外文化貿易有快速的發展,基本扭轉文化貿易逆差較大的被動局面。例如,文化品牌的塑造,知名品牌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符號,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形象。只有牢固樹立品牌意識,推出體現民族特色、反映時代精神、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文化藝術精品,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著名文化品牌和知名文化企業,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精品名牌引領國內市場,進軍國際市場,才能真正從「中國製作」走向「中國創作」、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
未來文化產業的發展將會從自發走向自覺,體現在國家層面加緊制定全國性文化產業規劃,既要做好宏觀布局,更會加強調控引導。

『伍』 中國文化產業的市場發展前景如何

文化產業融合化發展是大勢所趨,2014年3月14日,國務院正式出台《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我國首次就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出台的系統性文件。該文件明確定位了文化產業與整體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在今後較長一個時期內都將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乃至推動結構調整、產業轉型的重要指導性文件。
前瞻網2015-2020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指出,《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台,再次反映出當前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邊界已日益模糊,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體育產業、電信產業、製造業和農業等形成融合化發展格局。文化產業中的企業也多為綜合型文化企業,主營業務演變為:旅遊文化業務、演出及影視劇製作、互聯網業務、文化交流或展覽承辦、動漫製作及其他文化相關業務如酒店業務和房地產業務等幾項或多項組合。因此,文化產業與旅遊、體育、信息、建築等產業的融合化將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產業轉型的主要路徑。

『陸』 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

這個問題太大了啊,你是想了解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階段?還是現階段的狀況?或者是目前專存在的問題?屬抑或是當前中國文化產業的宏觀政策?等等之類。
推薦一本書,不是寫得很精,裡面有些章節分得不清晰,但是總的脈絡還可以,是厲無畏的《創意改變中國》。文化產業、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這幾個概念,在中國和在英國、美國的提法是不一樣的,看看這本書你能知道個總體概念,之後才能了解細致的各方面內容。
另外,搜一下我國的文化產業十二五規劃,雖然看起來比較枯燥,但是想了解這個題目就必須看一下。
希望我的回答有助於你。想談些更詳細的內容歡迎追問。

『柒』 中國文化旅遊產業未來發展有哪些趨勢

1.文化創意,成為文化旅遊的重點發展方向

文化創意產業被稱為21世紀全球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全世界創意經濟每天創造產值達220億美元,並以5%的年增長速度遞增。如今,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在旅遊領域的拓展和延伸,成為旅遊發展的新引擎,反過來,旅遊的發展也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創造了新機遇、新動力。

2.文化「深度游」成為中國旅遊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專業規劃機構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中國旅遊已經從傳統"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游向以文化為主題導向的「文化深度游」、「文化休閑游」轉變,並出現了以世界遺產為核心主題的專項旅遊產品。

文化深度游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遺產旅遊熱的興起和發展。「遺產旅遊」已經成為世界旅遊業最熱門的項目之一。英國遺產旅遊業發展迅猛,年收入高達260億英鎊,幾乎成為該國旅遊業的支柱。

3.康體保健游已經成為文化體驗旅遊的重要內容

文化性作為旅遊產業的核心特質之一,體現在旅遊產品的各個方面。

隨著中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出遊能力漸趨增強,文化體驗游成為遊客熱衷選擇的旅遊產品類型,其中康體保健游因為能夠迎合現代人越來越強的醫療保健意識和康體養生需求,成為廣泛關注和備受推崇的文化體驗旅遊產品類型。

『捌』 中國文化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

文化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可能性有很多,在這里不一一列舉,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方向應該是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簡言之就是利用現代信息科技打造文化產品,從原來的各地集中上馬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到現在的文化產業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應該可以說明問題。具體不談了,能談的太多了,有機會再交流。

『玖』 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在國家文化產業政策的積極引導和文化體制改革的大力推動下,我國文化產業已經由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級階段,開始步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盡管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成績是最主要的。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短短十幾年內就取得了驚人的成績。盡管在電影、會展和動漫方面與美國、德國、日本等有一定差距,但卻是在不斷發展進步的。如2007年國產電影加大走向世界的步伐:海外銷售再創新高,78部影片銷售到47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發行收入總計20.2億元人民幣;先後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俄羅斯、南非等33個國家和地區舉辦了68次中國電影展,展出國產影片605部次;29部電影在19個國際電影節上奪得49個獎項。中國電影的海外佳績,折射出中華文化日益擴大的國際影響力。
加入WTO之後,中國的文化產業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因為我國的文化產業剛起步,而在西方國家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它們的支柱產業,發展得比較完善。但同時也要看到,加入WTO也為我國發展文化產業提供更多的機遇。我國的文化產業可以更多的與國際接軌,學習它們先進的經驗,增強我國文化企業的競爭意識,促使我國文化產業群的形成,從而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的競爭力。由於我國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文化遺產,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單一文化的消費人口,我國的創意權比一般的國家要大得多。所以,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文化產業將會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文化產業將會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

閱讀全文

與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趨勢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