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雲南八大產業是哪年提出來的,與養老有關的產業有哪些
雲南省八大重點產業布局概況(解讀)
2018-07-20 15:59
雲南省委、省政府發布的《關於著力推進重點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雲南省將通過5年的時間,大力發展生物醫葯和大健康產業、旅遊文化產業、信息產業、物流產業、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新材料產業、先進裝備製造業、食品與消費品製造業等八大產業。在鞏固提高雲南傳統支柱產業的基礎上,著力推進重點產業發展,加快形成新的產業集群,打造全省經濟增長新引擎。值得關注的是,雲南省將整合省級財政扶持產業發展50%左右的存量資金,以及全部新增投入部分,集中支持重點產業發展。並按照「一個產業、一支基金」的思路,分別設立重點產業發展基金,成熟一支、設立一支,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向重點產業集中投入。八大重點產業布局概況具體如下:
五、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
●一個核心發展區域:滇中地區各州、市政府所在地現代農業建設區,要充分發揮滇中城市經濟圈的核心和龍頭作用,按照農業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充分挖掘資金、技術、人才、信息和市場優勢,聚合生產要素,全產業鏈打造蔬果、花卉等重點產業。發揮昆明北部黑龍潭片區農業科研機構集中的優勢,整合建設高原特色農業生物谷,為打造昆明「高原特色農業總部經濟」提供科技創新支撐,並帶動全省優勢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五大重點產業板塊。根據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和發展潛力,結合工業化、城鎮化和生態環境保護需要,以產業化整體開發、優化配置各種資源要素為基本要求,以調結構轉方式為抓手,建設產業重點縣,推進農產品向優勢產區集聚,打造區域特徵鮮明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滇東北重點發展中葯材、水果、生豬、牛羊、蔬菜、花卉等產業。滇東南重點發展中葯材、蔬菜、水果、生豬、牛羊、茶葉等產業。滇西重點發展核桃、牛羊、生豬、蔬菜、中葯材、水果、食用菌等產業。滇西北重點發展牛羊、生豬、中葯材、蔬菜、核桃、水果、食用菌等產業。滇西南重點發展茶葉、咖啡、熱帶水果、核桃、中葯材、食用菌等產業。
●一批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充分發揮對內對外開放經濟走廊、沿邊開放經濟帶、瀾滄江開放經濟帶和金沙江對內開放合作經濟帶的輻射帶動作用,充分挖掘資源、區位和特色優勢,緊緊圍繞精準產業扶貧的要求,補齊短板、跨越發展、促農增收,重點建設沿邊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對外開放示範帶、昭龍綠色產業示範帶和瀾滄江、金沙江、怒江、紅河流域綠色產業示範帶等一批優勢農產品產業帶,通過推進標准化生產基地建設,打造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打響品牌,培育一批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的拳頭產品。
●一批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以雲南紅河百萬畝高原特色農業示範區、洱海流域100萬畝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區、石林台灣農民創業園、硯山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等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配套設施完善、產業集聚發展、一二三產融合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促進要素整合、產業集聚、企業孵化。
●一批特色產業專業村鎮。以蔬菜、花卉、中葯材、畜牧養殖等為主業,建立一批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生產區域化、專業化和集群化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專業村鎮。
六、新材料產業
●為加快推進新材料產業跨越發展,雲南省將重點組織實施新材料產業「168」工程,即確定2020年新材料產業營業收入2000億元的1個總體發展目標;培育貴金屬新材料、基礎金屬新材料、稀有金屬新材料、光電子和電池材料、化工新材料、前沿新材料6個重點領域;組織領軍企業培育、產業集聚發展、產業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標准體系建設、市場培育對接、人才培養引進、國際化發展、「互聯網+」新材料行動8大工程。
●具體目標是:打造營業收入500億元的旗艦企業1個,超百億的領軍企業5個;規劃建設符合新材料產業發展需求的產業園區(基地),優化提升已形成的產業集聚區,打造百億規模產業集群6個左右;圍繞產業協同創新,建設雲南省新材料製造業創新中心、新材料性能測試評價中心、貴金屬材料基因技術研究平台;支持和鼓勵企業主動與國際對標,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家、行業相關標準的研製;推進新材料產品生產企業與下游應用單位開展供需對接;加強新材料人才培養、引進和創新團隊建設;支持和鼓勵新材料企業(集團)主動融入「一帶一路」以及東南亞、南亞等區域經濟合作;實施「互聯網+」新材料行動。
七、先進裝備製造業
●圍繞做強滇中,搞活沿邊,輻射南亞東南亞,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在昆明、曲靖、玉溪、紅河、楚雄、大理等州市,重點建設高端裝備製造基地;在德宏、保山、文山等州市,重點建設出口加工機電產品基地。
●大理州重點打造載貨汽車基地和出口型零部件基地;昆明市著力建設新能源乘用車和客車、發動機基地;曲靖市主要建設輕卡和MPV生產基地;德宏州重點建設輕卡、皮卡、微客和SUV基地以及出口型摩托車基地;楚雄州主要建設新能源乘用車基地。
●以昆明等滇中城市為中心,規劃布局我省優勢特色裝備製造。建設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型鐵路養護機械基地,支持晉寧建設軌道交通設備製造及維護基地;繼續推進昆明數控機床產業基地、玉溪數控機床及鑄造基地建設;致力於把昆明打造成中國西南最大的盾構裝備製造基地。
●加快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電力裝備產業園建設,努力打造水電、光伏、生物質能發電及輸變電等產業鏈較為完整的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支持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電力裝配工業園,玉溪華寧工業園區、大理經濟技術開發區風電裝備製造基地建設。積極推進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紅河、麗江、保山、楚雄項目,建設光伏產業基地。
●做強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光電子和金融電子設備產業基地、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鍺產業基地,做大產業規模。推進蒙自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河綜合保稅區電子產品製造基地建設;支持邊境口岸地區,充分利用區位、勞動力、電力資源優勢,積極引進電子設備製造龍頭企業,做好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發展電子設備製造業,形成集聚發展優勢,大力推進紅河州、文山州、德宏州等地的手機、集成電路、液晶電視等電子設備製造業發展。
●依託現有農林機械生產企業,重點在昆明、玉溪、大理、曲靖、德宏等州市集中布局打造4-5個農林機械產業基地,支持重點企業在國內外布局農業機械銷售網點,積極開展國際產能合作。
●支持昆明、曲靖、紅河等州、市積極規劃培育建設重化礦冶裝備產業園。
八、食品與消費品製造業
●重點推進彌勒食品加工園、芒市食品加工園、楊林木業傢具產業基地、大理劍川民族木雕傢具產業園、德宏實木傢具集聚區、立白日化工業生產基地、臨滄中緬鞋業輕紡文化產業園、保山輕紡產業園、昆明尋甸泛亞傢具產業園、瑞麗紅木傢具園、版納紅木傢具園等項目建設。
●加快「雲品」特色食品加工業發展,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健全標准體系,打造茶、酒、糖、油、核桃、咖啡、果蔬7類過百億元的雲南特色食品加工業。
●以沿邊、廊帶節點城鎮和開放載體為支撐,布局建設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加快承接家電、紡織服裝、鞋帽、塑料製品、玩具、五金等出口導向型消費品製造,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輕工紡織產業平台和加工貿易平台。
●推動特色消費品製造業轉型升級,全面發展花卉、橡膠製品、包裝印刷、林板、林產化工等優勢行業,重點發展珠寶玉石、工藝美術、戶外用品等旅遊消費品製造,大力發展天然香料、香水、精油、護膚及化妝品、洗滌清潔用品,積極發展節能節水器具等綠色消費品,加快傢具產業發展。
●著力打造西雙版納、普洱、紅河橡膠加工基地,重點發展子午線輪胎專用膠和濃縮膠乳、恆粘膠,加快培育濃縮干膠和橡膠製品。
●著力打造昆明、騰沖、瑞麗翡翠和龍陵黃龍玉加工基地,形成原料采購、設計、雕刻、鑒賞、展銷等完整的珠寶玉石產業鏈。
⑵ 未來十年健康養老產業前景及趨勢分析
未來十年到十五年養老產業步入黃金時代
2015年我國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已經有2.1個億,按照老齡化辦公室的數字,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老年人口可能要達到2.48億,也就是老齡化的水平會達到7%。對於老齡化直接的後果就是人均醫葯支出會比較高,現在會達到人均三千元左右。從整個市場養老產業的規模來看,估算在2025年要增加到五萬億規模。在這個市場中,按照金額的大小,主要是分布在三個產業,一個是在護理產業,第二個是在醫療產業,第三個是在養老服務領域。
在整個養老模式的分布上,目前是分了三種。一種就是居家養老,第二種是社區養老,第三種是機構養老。在中國由於傳統文化的影響這三種模式的佔比是居家養老佔到了96%,社區大概佔了1%,機構養老佔了3%。在中國可能未來有一段時間從絕對規模上來看,居家養老還是在中國的主要的模式。在居家養老要解決老齡化的一些問題,就必不可少要藉助一些智慧的手段。所以也就是智慧養老,藉助於互聯網和一些科技的服務,再加上社會服務,這三方面結合形成整個家庭的養老體系。
從發展總趨勢來說,我國健康養老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並正在成為全球最有希望和前途的朝陽行業。當然,我國的健康養老產業肯定是一種多元化的養老方式,也必然會產生多種多樣形式,針對不同的年齡層次、不同老年人的經濟狀況,可以有旅遊養老、養生養老、居家養老等等形式。
⑶ 楚雄在哪
楚雄市位於雲貴高原中部,紅河水系與金沙江水系分水嶺地帶, 地跨東經100o35'~101o48', 北緯'~25o15'之間。東鄰祿豐縣,南連雙柏縣,西與南華、景東縣接壤,北同牟定縣毗鄰。境內東西距93公里,南北距82公里。楚雄市人民政府駐地鹿城,地處昆(明)畹(町)公路線上,東距雲南省會昆明162公里,西距大理178公里。
[歷史沿革]
楚雄漢代屬益州郡,蜀漢、西晉屬雲南郡。晉咸康三年(338年)爨酋威楚築土城於峨碌,為楚雄建城之始。東晉屬建都郡,隋朝屬昆州,唐朝屬覽州,南詔屬弄棟節度,宋朝為白鹿部屬威楚府,元朝設威楚縣隸威楚路。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升威楚,轄富民、凈樂2縣。元朝二十一(公元1284年)撤銷2縣,復置威楚縣。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置楚雄縣,隸楚雄府。民國三年(1914)裁府為縣。1949年12月9日,楚雄全境解放,1950年1月25日,楚雄縣人民政府成立。1983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1986年2月1日,國務院批准楚雄市為乙類開放城市。
[行政區劃]
2002年末,楚雄市轄鹿城鎮、永安鎮、東瓜鎮、呂合鎮、紫溪鎮、東華鎮、子午鎮、雲龍鎮、富民鎮、蒼嶺鎮、三街鎮、樹苴鄉、八角鎮、中山鎮、大過口鄉、宜茨鄉、大地基鄉、新村鎮、西舍路鄉19個鄉(鎮),154個村(居)民委員會,2859個村(居)民小組。全市總面積443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2萬畝,其中水田19.6萬畝,旱地16.6萬畝。
[人口民族]
2002年末,楚雄市總人口484283人,其中女性233869人,占總人口的48.3%;非農業人口136067人,佔28.1%;農業人口348216人,佔71.9%;少數民族108328人,佔22.4%;其中彝族92415人,佔19.1%。
[自然概貌]
楚雄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從西北向東南傾斜,呈傾斜葫蘆形,最高山峰為西舍路哀牢山脈的小越墳山,海拔2916米,最低點在禮社江與彝家拉河、石羊交匯處,海拔691米,鹿城中心海拔1773米。楚雄山脈皆屬哀牢山系東麓支幹余脈,基本呈西北、東南走向。
楚雄境內有紅河、金沙江兩大水系。紅河水系穿越市境西南部的禮社江,為元江上游,發源於大理州巍山縣,經南華縣入境,其支流有馬龍河、三街河、白衣河、五街河、邑舍河、碧雞河、自雄河。金沙江水系以龍川江為楚雄市壩區主要河流,發源於南華天申堂,自西向東流,於呂合入境,經牟定、元謀縣入金沙江。主要支流有紫甸河、西靜河、河前河、寨子小河、青龍河、蒼嶺小河。紅河水系在境內的徑流面積為3228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76%;金沙江水系在境內的徑流面積1092平方公里,佔24%。全市年均降水量39.6億立方米,徑流量9.3億立方米,地下水量3.2億立方米。2002年年降水量1213.5毫米。境內水能理論蘊藏量24.4萬千瓦,可開發量為23.8萬千瓦。鹿城花果山礦泉水和石澗礦泉水含游離二氧化碳、偏硅酸等化合物,有鍶、鋰、鋅等21種微量元素,日可采量250噸。
楚雄市屬北亞熱帶冬干夏濕季風氣候區,地處高原,地形復雜,海拔高差大,具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氣候特點。氣溫日差較大,年差較小;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干濕季分明,雨熱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較短,冬春降水偏少;2002年度年平均氣溫16.7oC。
土地以紫色土、水稻土、紅壤和黃棕壤為主,紫色土主要分布於海拔1900~2300米的東部壩區,占土地面積的32.4%;水稻土佔耕地面積的62%;紅壤佔26.1%;黃棕壤分布於海拔2300米以上的冷涼地帶,土層較厚,佔8%。
境內礦產資源儲量較多的有煤、油頁岩、金、銅、鉛、鋅、石灰石。褐煤儲量8870萬噸,無煙煤儲量1993萬噸。油頁岩儲量122.4萬噸,鉛鋅礦石儲量87萬噸。石灰石分布廣,此外還有楚石(大理石)、石棉等。楚雄境內常見木本植物有40多種,草本植物20多種,牛肝菌、松茸等食用菌30多種,野生中草葯640多種,較為名貴的有野生三七、天麻、茯苓、五味子、小棕包等56種。已發現的野生動物有519種,其中兩棲類29種,爬行類56種,鳥類329種,獸類105種,屬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有蜂猴、白鷳等64種。位於市境西南部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哀牢山,森林茂密,人跡罕至,有名貴植物1480多種,鳥獸460種,兩棲爬行動物46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26種,被列為聯合國「人與生物圈」森林生態系統的定位觀察站,是森林生態研究基地之一。
[綜合實力]
2002年,楚雄市實施「農業富民、工商強市」戰略,發展城市經濟以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強市場培育和規范管理,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培育和發展天然葯業、綠色食品加工業、特色旅遊業、冶金和機械製造業,城市經濟對全市經濟增長的支撐得到增強。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以下簡稱「GDP」,46.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46億元,增長1.8%;第二產業增加值26.1億元,增長9.8%;第三產業增加值13.73億元,增長8.5%。一、二、三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3%、66.3%和30.4%。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14.8:55.6:29.6調整為13.1:57.6:29.3,產業結構向「二三一」型加強和鞏固。非公有制經濟增強值佔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4.8%提高到39%,提高4.2個百分點。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按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為15839元/人,比上年提高1451元。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以上年為100計算,下同)為97.2%,比上年下降了2.8個百分點,其中:食品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家庭設備及用品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類、衣著類分別比上年下降3.1、2.5、1.4、3.3、4.8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為98.3%,比上年下降1.7個百分點,其中:中西葯品類、化妝品類、服裝類分別比上年下降6.4、7.4、1.7個百分點。稅收收入穩步增長,全市(不包括楚雄卷煙廠稅收)完成稅收收入31853萬元,比上年增長3.5%。努力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拉動全市經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7623萬元,比上年增長17.1%,其中:基本建設投資52831萬元,下降2.7%;更新改造投資23047萬元,增長1.8倍;房地產投資13370萬元,增長9.7%;其他投資11809萬元,增長66.8%。全年新增固定資產87887萬元,比上年增長8.4%。勞動就業步伐加快,年末全市從業人員達29.61萬人,比上年增加0.18萬人,其中:城鎮國有及集體單位在崗職工4.18萬人;個體私營從業人數3.04萬人,比上年增加0.37萬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市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資金600.65萬元,有8.1萬人次城鎮居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轄區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29790人,比上年增長10%;征繳養老保險基金6108萬元,比上年增長4.7%;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人數達64837人,比上年增長3.2%,征繳保險基金達1715萬元;參加醫療保險人數達到71474人,比上年增長3.5%,征繳保險基金達6075萬元,比上年增長15.1%。
[旅遊]
旅遊資源豐富,自然人文景觀底蘊厚實,有紫溪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中國彝族十月太陽歷文化園、峨碌公園、靈秀湖、楚雄博物館等旅遊區(度假區)。明清時期曾是滇西佛教聖地,現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的紫溪山距市區15公里,林木參天、古藤纏樹,草坪如茵,有元代古杏、古茶、滇藏木蓮、猴歡喜、巴豆藤等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有粗榧、三尖杉、香果樹等國家三級以上保護植物,已發現的植物有1360多種,動物107種,被譽為滇中生物多樣性基因庫。其景點「紫溪園」山水秀美,與山下彝寨,苗寨田園風光相映成趣;「亮水塘」煙波浩渺,林海莽莽,馬櫻簇涌;「紫頂寺」廟宇輝煌;響水箐飛瀑如簾,香果林樹婆娑;「寂光寺」寺廟遺跡深藏林間;寨林古道有溈仰宗法師舍利塔;「紫溪彝寨」葫蘆笙、羊皮鼓伴篝火對歌,賞盡《梅葛》古韻。彝族十月太陽歷文化園,有「一海一瀑四廣場、六寨八區一條龍」景觀;另有城南萬家壩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銅鼓。距今800年的大理國文物護法明公德運碑與明代文廟、雁塔、西靈宮、興隆寺,蒼嶺發掘的中生代恐龍足印化石群,雲龍古州南安民居構成蘊韻渾厚的人文景觀。以紫溪山為重點的景區基礎建設不斷完善,「農家樂」等旅遊市場經營管理進一步規范。2002年,共接待國內遊客64.12萬人次,海外旅遊者626人次,分別比上年增長8.6%和下降18.91%;實旅遊總收入22098萬元,比上年增長25.7%。其中旅遊外匯收入11.6萬美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城市高、初中教育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年末轄區有高等院校1所,專任教師315人,在學校生2198人;各類中專學校5所,專任教師510人,在校學生6020人;普通中學28所,專任教師1206人,在校學生23132人;小學187所,專任教師2151人,在校學生44067人。全年市級財政教育事業經費支出8256萬元,比上年增長32.8%。社區醫療和急救中心服務繼續完善,全市有營業執照的醫療衛生機構312個,其中:醫院28所。擁有床位2011張,衛生技術人員3333人,注冊醫師和助理醫師1129人。全市年末總人口484283人,比上年增加3903人,增長0.8%,其中:農業人口348216人,占總人口的71.9%;非農業人口136067人,占總人口的28.1%。轄區在崗職工人數為4.18萬人,其中國有集體單位職工3.67萬人。全年在崗職工人均工資達13332元,比上年增長18.6%,其中:國有企業16602元,增長25.7%;事業單位12204元,增長13%;行政機關12330元,增長8.9%。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7847元,比上年增長10.7%,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3.9%;農民人均純收入1986元,比上年增長4.4%;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1元,增長2.3%。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26.91平方米,農村人均居住面積32.2平方米,分別比上年增加3.3平方米和1.9平方米。154個村(居)委會通公路。153個村(居)委會通電。圓滿完成了238名退役軍人的安置任務,安置率達100%。全年為957名重點優扶對象建立醫療保障基金76萬元,解決了革命功臣「就醫難」問題。爭取救災獎金181.9萬元,解決了4120戶1.6萬人的吃糧困難;下撥受災民房恢復重建款107.2萬元,使895戶3759人的4475間受災民房得以恢復重建,發放寒衣1833套,寒被760床。全市鄉鎮實現敬老院化,辦理孤兒棄嬰收養登記8人,成立了楚雄希望寄養中心,新接受7名棄嬰入院寄養。完成了鹿城鎮8個綜合社區的劃分和組建。
⑷ 如何推動養老產業發展
推動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是行業的一項嘗試,國家發改委則同時明確,將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讓各類市場主體充分發揮作用,不過,從公開報道中我們也能看到,我國不少養老服務機構都是虧損的,降低了社會資本進入的積極性。
養老無疑是門慢生意。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行業的痛點主要有兩個:一是受養兒防老等傳統觀念的影響,養老產業缺乏服務方面的經驗;二是由於居家養老占據主流,而政府保障性機構提供的又是基礎服務,因此,對於中高端的養老需求,沒有與之匹配的市場化標准。
目前養老服務市場主體小而分散,服務水平相對較低,突出的表現就是不太專業、不太人性化。未來應不斷優化養老服務體系,提升養老服務內容,提高養老服務的信息化水平。
⑸ 雲南楚雄未來會有什麼發展
發展個P發展。 一沒礦產資源,二沒旅遊資源,三沒特色產業。
想搞回點彝族特色旅遊答業,還只能模仿大理,麗江的模式,沒點新意。
想搞新城市建設,地方又太小,釘子戶又太多,只好拖拖拉拉。
想搞茶花藝術特色旅遊,宣傳力度又不夠,知名度提不上去,西山公園挖了又修,修了又挖的,浪費資源不說,還破壞生態環境。
總之楚雄沒什麼好發展的~~除了適合人類居住。
⑹ 目前養老養生產業發展情況怎樣有前景嗎
旅遊+養老養復生,這制種模式結合,是非常的理想。因為,現在我國的人口面臨著嚴重的老齡化,同時隨著人的衰老,亟需很多的養老保健,所以養老養生是一個朝陽產業。並且它也可以附帶是一個旅遊產業。養老養生對環境要求高,如果地皮再大一點的話,乾脆做一個高檔的養老養生旅遊地產。所以,前景相當好,但是,也要先下手為強,早日樹立品牌。怎麼進入,你可以找專業公司幫忙,比如山合水易規劃設計研究院。
⑺ 我國社會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國社會養老抄服務產業發襲展存在四大問題:
( 一) 政府的職責分工不明確
( 二) 養老產業結構過於單一, 規模小
( 三) 養老服務人員較少, 培訓制度不完善
( 四) 缺乏有效的養老服務體制管理機制和配套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