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傳統物流與現代物流有哪些具體的區別
現代物流是伴隨社會化大生產進程產生和發展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貿易范圍的擴大,其功能也在不斷拓展,服務領域不斷延伸,因此現代物流的發展呈現出一體化、網路化、智能化、專業化、社會化、國際化等趨勢,由於這些趨勢大多數也呈現於許多其他產業的發展軌跡之上,而且在這些方面前人已有較多論著,本文不再重復。
現代物流業存在於國民經濟體系之中,但又具有區別於其他產業門類的獨特產業特性,它是一個復合產業,依附於其他產業,具有明顯的外部性等等,這些產業特性必然使物流業的發展有著個性化的獨特趨勢。隨著產業環境、服務對象以及產業自身的發展變化,現代物流正呈現出許多新的發展趨勢。
一、產業布局:新的物流中心伴隨產業轉移而興超
現代物流這種先進的管理模式首先是從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發展起來的。在這些地區,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分工的細化,要求物資在生產、流通和消費環節之間更為順暢地流轉。在需求的引導下,現代物流逐漸發展、成熟起來,一些大的物流中心也在這些地區逐漸形成。
但是,產業的積聚也使這些地區的土地、原材料、勞動力等生產成本不斷上升,資源約束也日益凸現,於是大批產業特別是對原材料、勞動力投入量較大的製造業開始從這些地區轉移出來,而承接這些產業的基本都是經濟相對欠發達,擁有大量廉價原材料和勞動力的地區。
以製造業為主的這些轉移產業生成的物流量巨大,對物流服務需求旺盛,因此,產業的轉移必然引起物流中心的轉移。海運是國際物流最主要的載體,20世紀90年代以前,全球的大型港口主要集中於歐洲和北美,但近些年來亞洲港口以令人驚訝的速度成長起來,如今,全球最繁忙的集裝箱港和遠洋班輪航線都集中於亞洲和太平洋地區,這些港口絕大多數都是具有綜合物流功能的第三代港口。這些地區以港口為核心,整合其他運輸方式,拓展各種物流服務功能,成為新興的國際物流中心;這些物流中心又通過國際航線的延伸和信息的交匯構築了覆蓋全球的物流網路。
由於國際間的產業轉移是發生在國與國之間的,發達國家轉移出來的產業首先落戶於發展中國家區位條件相對較好、物流環境相對完善的地區,而這些地區會因為承接了轉移產業而使經濟發展加速,同時其本地產業也依靠外來資金和技術的注入而迅速成長起來。因此,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達地區其產業達到飽和所經歷的時間一般要比發達國家短,由此也加速了產業二次轉移的進程,即從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達地區轉向相對落後地區。伴隨產業的二次轉移,新的物流中心又會在承接產業二次轉移的地區興起。
二、產業分工:物流產業由水平分工轉向垂直分工
物流業是一個復合產業,它是在運輸、倉儲、包裝、加工等多個傳統產業的基礎上整合發展而來的,因此,過去物流產業內部分工一般是水平橫向的,即按照功能進行劃分,而物流供應商也是運輸企業、倉儲企業、配送企業、裝卸公司等這些具有單一功能的傳統物流企業。但是,隨著現代物流理念的發展,整合了各種物流服務功能的現代物流服務模式也應運而生,並且逐漸取代了傳統物流服務模式的主體地位。物流服務主體也由功能單一的運輸、倉儲等傳統物流企業,發展到具備運輸、倉儲、配送、加工等多種服務功能的綜合物流企業,物流產業水平分工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
與此同時,物流需求時間與空間跨度的不斷加大促使物流網路不斷擴展,物流服務范圍不斷擴大,而「門到門」、「JIT」等物流服務理念的產生又要求不斷提高物流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和運作精度。在這種情況下,很少有物流供應商能夠在構建覆蓋全球物流網路的同時,又在所有網點建立起綜合各種功能的物流服務企業,再加上不同國家物流市場准入條件的限制,物流企業獨立建立縱向的經營鏈條難度很大。因此,物流產業只能依靠垂直分工來整合和完善整個系統,形成國際物流、區域物流、國內物流乃至地區物流的垂直層次結構。如今,許多跨國物流集團與當地物流企業之間就已經建立起_r這種垂直縱向分工關系,這些大的集團布設了覆蓋全球的物流網路,但在許多物流節點上都採用或部分採用向當地物流企業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物流活動。這種垂直產業分工模式既降低了大集團開辟新市場的門檻和風險,也充分利用了當地資源,拓展了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是雙贏之舉,也有利於物流產業的健康發展。
三、運營模式:物流管理與設施「軟」,「硬」分離
最原始的物流形態是企業自辦物流,即生產和銷售企業自己擁有運輸工具、倉庫堆場、裝卸機械等物流設施設備,並且這些設施一般只為本企業服務。隨著物流業的發展,出現了企業間的聯合配送,之後又出現了第三方物流,物流開始走向社會化,物流服務供應商和服務對象逐漸分離。但由於第三方物流企業一股都擁有一定數量的物流硬體設施設備,因此,這個階段物流產業還維持著硬體設施與軟體管理一體化的狀態。
現代物流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第四方、第五方物流,即專門提供物流方案和進行物流人才培訓的企業或機構。雖然這些劃分方法在學術界還有爭論,但是應該看到,那些不依託或者不完全依託物流硬體設施設備的物流服務提供者或參與者在產業內開始涌現,並且其市場份額在逐漸擴大。這種類型的物流服務供應商本身不擁有物流設施設備,但它們會為所服務的企業制定完整的物流方案,然後利用社會物流資源實現方案。還有一些第三方物流企業也在向這一方向發展,它們保持甚至減少自有物流設施設備的規模,與此同時整合社會物流資源服務於自身,也就是變「擁有」物流硬體為「控制」物流硬體。
物流產業內「軟」的管理、設計與「硬」的設施、沒備相分離,使產業分工更加明晰,提高了服務的專業化程度和服務水平,並且能夠加速市場發育和產業升級,這一物流產業新的發展趨勢在未來會更加明顯。
四、產業驅動力:物流的經濟效益與社會環境效益趨於—致
傳統物流業發展模式將物流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這樣就使物流具有明顯的外部成本與外部效益。在傳統發展模式下,物流產業對資源佔用、能源消耗只需付出極低的價格,對環境污染的補償十分有限,甚至無需補償,這就造成了物流產業的外部成本;而物流企業通過採用先進技術手段、設施設備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務質量,節約了資源並保護了環境,企業加大了內部的成本投入,但獲益的是物流服務對象和全體社會成員,如果在無序競爭的狀態下,物流企業得不到合理的補償和回報,這就造成了外部效益。物流業的成本與效益獨立於社會、環境系統之外,而企業具有逐利性,因此必然以犧牲社會利益為代價追求自身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但是,現代物流理念已經意識到物流業是一個獨立地位較弱的產業,它不能獨立地創造價值,而是依附於其他產業創造附加值,物流服務的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間由競爭關系轉變為合作關系,成為利益共同體,這樣物流服務提供者就必須充分考慮服務對象的需求和利益。此外,現代物流始終追求系統的整體效益最大化,而這個系統不僅限於各個功能組成的內部系統,而是涉及由物流連接的整個供應鏈系統及其所在的社會和自然環境大系統。伴隨「綠色物流」理念在全球的推廣,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物流業發展模式將受到限制或付出高昂成本,同時,「服務更好」而不是「價格更低」的物流企業將在市場中獲得更加有利的競爭地位和更加合理的回報,物流業的外部成本與外部效益都將逐漸內部化。現代物流理念的進化推動產業發展模式的轉變,產業回報與社會、環境效益將在共同的利益基礎上推動現代物流業健康、快速、持續發展。
B. 未來行業前景排名是怎樣的哪個行業最有發展
1、共正緩享經濟:我們身邊許多東西我們擁有但是我們卻很少使用(房子,汽車,辦公室,自行車)。
共享圓清空經濟可以讓其他人在我們沒有使用這些東西的時候使用它們。這個行業中上百種耕耘不同產品的公司正在顯露出來,比如AirEnvy和Homejoy,類似於研究實驗室之類的東西也將成為這種模式的一部分。
共享經濟可以說是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行業了。
4、 金融。
金融有幾個特點,一個是離錢近,變現快。還有一個就是市場潛力大。本人沒直接從事金融,只是間接從事,比如推廣,理財投資,只能算是邊緣,但是確實見識到了他的魅力。
5、 房地產。
房地產的特點在於是固定資產,比較穩妥,而且從歷史趨勢來看,一直處於上漲的,投資回報比較好。房地產比較有前景。但是這個行業,不適合年輕人,不是一般人能乾的。
C. 智能家居的發展趨勢
隨著高科技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安全、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成為人們所推出回的住宅環境,千萬保障房答的建成意味著將有更多的房產湧入裝修的大潮,與現代家居裝修息息相關的智能家居產業在這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智能家居系統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加輕松、有序、高效的現代生活環境,已成為房地產商追逐的熱點。物聯網的概念進來以後,很多高檔的社區考慮了智能家居的問題,要把這些智能化的東西都加進保障房,相信保障房建設也能做好。」在保障房中應用智能家居的相關系統,也就是在家裝中融入現代高科技元素,在與普通的家居相比,智能家居改變了普通家居的被動靜止結構,為家居賦予了具有智慧的生命力。然而,目前只有少數高端住宅能夠裝上智能家居系統,如果將智能家居與傳統裝修捆綁在一起必然會相得益彰,讓更多的人在居有其室的基礎上享受到科技給生活帶來的便利舒適。
智能家居在利好的政策環境下,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在市場同質化現象嚴重的今天,市場競爭日益凸顯,智能家居企業只有通過自己在技術、價格、創新力等的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牢牢抓住政策賦予的機會,把握市場格局,才能在千億資金中得到實惠。
D. 健全現代文化產業休系和市場休,完善以什麼為導向的文儀經濟政策
完善以市場導向為中心的經濟政策。。。。
E. 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的區別是什麼
現代物流業存在於國民經濟體系之中,但又具有區別於其他產業門類的獨特產業特性,它是一個復合產業,依附於其他產業,具有明顯的外部性等等,這些產業特性必然使物流業的發展有著個性化的獨特趨勢。隨著產業環境、服務對象以及產業自身的發展變化,現代物流正呈現出許多新的發展趨勢。
F. 傳統旅遊業與現代旅遊業是從那些方面區分的
1、模式不同:
傳統觀光型景區對資源本底傳統游覽生態系統中的效勞供給商是一種「封閉式的串聯組合」方法,它以工業鏈為主線,以游覽社對游覽要素信息資本結合為統籌,以游覽輔助人資本要素供應為根底,以組團出遊商品為首要方法。
現代旅遊業敞開了征詢方法,搭建了攻略、交際網路渠道。例如:馬蜂窩,首要效勞內容為游覽攻略、行記;途客網,首要效勞內容為野外游覽資訊交際;窮游網,首要效勞內容為海外游覽攻略資訊。
2、價值不同:
封閉的傳統游覽生態系統與游覽活動的休閑特質、游覽者的差異化需要等中心價值理念存在著必定抵觸。可是,在以往線下操控的年代,因為信息壁壘、技能手法缺少以及遊客期望值較低,該矛盾抵觸並不顯著。
現代旅遊景區塑造品牌形象的前提和基礎傳統景區轉型升級需要深度發掘內在文化的目的地文化,提煉出能夠代表景區形象的文化。以此形成獨特的文化內涵,形成有品位、有意境的旅遊景區,讓遊客來了還想來。
3、方法不同:
傳統游覽系統中,游覽社商業方法過於單一,游覽商品內容重合而致使惡性競價,然後逐漸演變為零負團費;線路開發可仿製性極強,然後致使公司間相互抄襲,缺少立異;擴大手法限於建立分支機構或託付署理,並逐漸演變為掛靠承攬,然後致使商品質量難以操控。
現代旅遊業是一個產業綜合性很強的產業,涉及到農、林、漁、牧、加工、服務、商貿、物流等多種產業。在景區大發展的基礎上,應以旅遊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G. 運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知識,分析紹興黃酒產業是如何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運用建抄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襲的知識,分析紹興黃酒產業是如何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走創新發展道路。
以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紹興黃酒產業需要升級與調整特產結構與品種。
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與產業深度融合,推進先進製造業
4.發揮傳統優勢,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H.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什麼
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就是農產品生產業、加工業和銷售服務業的融合。融合,就是緊密關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之所以要倡導和推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是因為這種融合有很多好處。人們通常關注的是對農民生產者的好處,通常認為:僅僅從事農業生產,所得到的農產品原料價值比較低;
而如果對農產品原料進行加工,就可以大大增值,增值數倍或更多;對農產品的銷售服務過程,也能夠實現增值。通過一二三產業的融合,農民就可以參與這種增值的分配,從而增加收入。
在我國,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重大作用,是解決好小農戶生產與大市場需求的對接,使得千家萬戶的小規模生產者,能夠較好地滿足加工商(進而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
這些要求,涉及到品種、數量、品質、規格、品牌、安全性等方面。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使得生產者、加工者和消費者,都能夠獲益。生產者能夠種得好,賣得出,賣得好;加工者能夠獲得所需要的原料,從加工中獲得更大收益;消費者能夠更好地滿足食品消費需求。
(8)現代產業與傳統產業發展趨勢擴展閱讀:
一二三產業的意義:
1、一二三產業融合,很多情況下,是加工企業的帶動作用。
例如,紅棗加工企業,能帶動大量的農民種植優質紅棗;生豬的屠宰加工企業,可以帶動大量農民飼養生豬。也有這樣的情況:第一產業的發展,催生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例如,在油菜種植地區,美麗的油菜花盛開時,可以催化觀光旅遊業的發展;西南地區的水稻梯田,也有同樣的旅遊農業效果。而一些生態園區的建立,更是把直接採摘、品嘗、農家樂等,與水果、蔬菜和花卉生產,密切聯繫到一起,直接融合了一產和三產。
2、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就是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和高效益發展,是現代農業的新發展。
因此,政府才積極倡導、引導、扶持和推動。
3、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要是市場機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結果;而政府的扶持政策,是重要外力。
建議在第三產業(鄉村休閑觀光旅遊)的建設用地方面,鼓勵使用荒坡荒灘,放寬這些土地的用地限制,這既能夠利用荒地資源實現建設目標,同時也可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並保護耕地資源;
在第二產業的稅收方面,保留地方稅種,而在增值稅方面給予一定的減免——直接減稅比給予企業補貼,更有效率,更加規范公平;允許和鼓勵不同方式的新型合作社的發展,只要有利於農民,農民自願,就可以,而不是把是否返利分紅,作為唯一標准。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