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濟源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濟源王屋山景區
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王屋山,是我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號稱「天下第一洞天」。有奇峰秀嶺三十八,神洞名泉二十六,碧波飛瀑八大景,洞天福地五奇觀。主峰天壇峰,海拔1715米,因軒轅黃帝在此設壇祭天而得名,是華夏子孫尋根問祖之地。天生麗質的九里溝,奇峰絕壁,懸泉飛瀑,植被蔥郁,被譽為「夏天裡的童話世界」。保持著原始自然山水風貌的小溝背還是一塊充滿神秘色彩亟待開發的處女地。2003年,王屋山以第一名的佳績入選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
濟源黃河三峽景區
濟源小浪底風景區,位於濟源市西南30公里黃河中下游交界處 ,濟源黃河三峽景區乃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河南十大熱點景區、小浪底之精華景區。景區位於小浪底大壩上游20公里處,總面積40平方公里。地處北部山嶽旅遊帶與南部黃河旅遊帶(三點一線)的水陸接合部、國家級風景區王屋山、小溝背景區與小浪底游線的樞紐地段。
黃河三峽是小浪底與王屋山所孕育的精華,位於小浪底水庫大壩上游20公里處,總面積40平方公里, 是小浪底風景區的精華所在。八里胡同位於黃河中下游最窄處,兩岸斷壁如削,中間河水奔涌,三條峽谷各具風采:孤山峽鬼斧神工,千切壁立;龍鳳峽盤龍走蛇,曲折迂迴;大峪峽開闊舒展,氣象萬千。特別是九蹬蓮花棧,九蹬九級,次第升高,望之若蓮花盛開,似出水芙蓉,號稱「鯀山禹斧」。而且還有隋唐古棧道、陳謝大軍黃河渡等多處豐富的文化勝跡,自然人文景點多達60 余處,是我國北方少有的山水景觀,完全可以和長江三峽媲美。
黃河三峽群峰競秀、山水交融,三條峽谷各有千秋。孤山峽鬼斧神工、群峰競秀;龍鳳峽九曲十折、峽深谷幽;八里峽,峭壁如削、雄偉壯觀,號稱「萬里黃河第一峽」。不僅山、水、崖、洞和諧交融,自然資源豐富,而且還有鯀山禹斧、犀牛望月、孟良活地、京娘化鳳、石人頂石山、章公背章婆等自然人文景觀,景點達80餘處。是小浪底旅遊資源之精華所在。水繞青山山繞水,船在青山頂上行。景區山水交融、港灣交錯、高峽平湖、奇峰林立,構成一幅北方少有的江南之美、水鄉之秀的壯麗畫卷,完全可以和長江三峽媲美。登上被稱之為「萬里黃河第一樓」的大河樓,但見水天一色,滿山掛翠,大河如帶,遊船穿梭,水鳥翻飛,美不勝收。
濟源五龍口
五龍口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28平方公里,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觀68處,是一個以自然景觀為主,以獼猴和溫泉為特色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境內盤谷寺(又稱盤古寺),是傳說中人類起源的地方。景區投資4000餘萬元相繼建成了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的「華夏第一梯」、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荊浩展館以及五龍大型群雕、中華獼猴園、大聖宮、觀光纜車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精品景點,是河南省的「十佳風景名勝區」和「十佳旅遊景區」,2002年8月16日又榮膺「國家AAAA級旅遊區」稱號。
濟源濟瀆廟
濟瀆廟坐落於濟水發源地,隋朝為祭祀濟瀆神而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有我國北方「古建築博物館」的美譽。現有宋、元、明、清歷代建築22座,唐、宋、元、明、清碑碣石刻四十餘通,為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之一。廟內現有河南省規模最大、價值很高的明代木牌樓建築「清源洞府門」,有河南省現存年代最早的木結構建築宋代「濟瀆寢宮」,有我國唯一倖存的宋代「石勾欄」以及堪稱國內孤例的隋「復道迴廊」遺址,保留著具有隋唐遺風、神似紫禁城太和殿的「淵德大殿」遺址等。
濟源原始森林(濟源小溝背景區)
自然景觀獨特,人文景觀豐富。位於太行山南端,濟源市西北50公里處,山高林茂,谷幽水清,集雄、奇、秀、險於一體,各種景觀自然生成,以小溝背村為中心的生態景區,銀河洞穿村而過,水清澈見底,邊奇石遍布,神秘幽靜的原始自然風貌,奇特壯觀的山嶽景觀,四季常流清澈見底的銀河溪水,氣象萬千的雲海仙境,環境宜人,冬暖夏涼的自然氣候使遊客流連忘返-是回歸自然生態游、攀爬登山,攀援探險游的好去處。
濟源九里溝
九里溝景區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王屋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西北15公里的思禮鎮境內。景區東連五龍口游覽區,西和王屋景區接壤,北同山西蟒河游覽區毗鄰,總面積120平方公里,重要景點80餘處。九里溝曲徑通幽、洞穴密布、水美如畫、溪瀑橫流、青山疊翠、秀中藏奇、植被茂密、五彩斑讕、氣候宜人、涼爽清新,又有道教文化和茶道文化點綴其中。重要景點有延壽台、盧仝茶社、九里飛瀑、獼猴保護區、禪堂古寺、金爐頂、東王母洞、奔月天橋、侍郎寨、水洪池避暑勝地、仙人橋、天仙洞天然大溶洞、冰瀑奇觀等。
濟源西灘景區
濟源黃河西灘島是坡頭鎮政府開發興建的自然生態旅遊區。西灘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灘」,是黃河上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島。濟源九大怪之一」西灘能把水比敗「,意思是說黃河水再大也不能把西灘淹掉。位於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出水口兩公里處,是一個神奇的島嶼,其上農舍點點,綠樹掩映,牧童短笛,漁舟唱晚,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島上有大量的水鳥棲息,乘小舟作黃河漂流,聽水鳥鳴唱,大有世外桃源的韻味。在這里可以撿到五彩繽紛,價值連城的黃河奇石。「道光二十三,黃河飄上天」,但在歷史上西灘從不會被淹沒,據說西灘是當年天帝那裡的息壤形成的,是一塊能隨水而長的「神土」。
濟源玉陽山
濟源玉陽山位於承留鎮北部,玉陽山,東西兩峰之間為尚書谷。尚書谷有靈都觀,系唐玄宗為其胞妹玉真公主賜建,並為當年玉真公主棲身修道之所親筆御書"平陽洞府",現存有玉真公主墓。
唐朝詩人李商隱也在此出家修道,後在這兒愛戀上了道姑宋華陽,後來李商隱的很多無題詩都是和這段戀情有關。最有名的便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野生生物
濟源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總面積1931平方公里,山區丘陵面積佔88%,地貌復雜、河流縱橫、氣候多樣,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較為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全市野生動物中,獸類34種,占河南獸類總數的47%;鳥類140餘種,占河南總數的46%;兩棲類8種,占河南總數的42%;爬行類19種,占河南總數的51%;軟體動物30種,已鑒定的昆蟲485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33種。有高等植物197科、1760種,其中,苔蘚植物34科,76種;蕨類植物20科,87種;裸子植物4科,12種;被子植物139科,1585種。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金錢豹、林麝、白鸛、黑鸛、金雕、玉帶海雕、大鴇。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獼猴、水獺、斑羚、斑嘴鵜鶘、大天鵝、小天鵝、禿鷲、鳶、大鵟、灰鶴、勺雞、白尾鷂、雀鷹、蒼鷹、松雀鷹、紅腳隼、黃爪隼、紅隼、紅腳鴞、領角鴞、雕鴞、縱紋腹小鴞、長耳鴞、短耳鴞,小葦鳽、大鯢。
太行王屋山千年銀杏屬於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貳』 濟源漂亮嗎 好玩嗎
濟源北倚美麗太行山水,南眺壯美母親河黃河,西臨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東望焦作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隔河與中華九朝帝都中京洛陽城相望,美景天成山水甲於天下,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馳名中外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近些年,濟源市依託眾多的名山勝水和文物古跡,本著「大辦旅遊、辦大旅遊」的指導思想,突出「一山一水一廟一猴」,投資數億元強力開發旅遊資源,建成了王屋山、五龍口、小浪底、黃河三峽四大景區,並與濟瀆廟一起,形成了我市旅遊業的五大品牌。 濟源小浪底風景區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景區內最亮麗的風景線,它不僅是中國治黃史上的豐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戰性的傑作。總裝機容量為180萬千瓦地下發電廠房,1667米長的堆石大壩,巍峨的進水塔,壯觀的出水口等,使小浪底具備了防洪、防凌、發電、排沙等多項功能,是旅遊者觀賞黃河滄桑巨變的一大景觀。小浪底水利工程以其開'三項世界之最'、'六項中國之最',讓國內外遊客嘆為觀止,在這里不僅可以觀賞大壩雄姿和泄水景觀,還能領悟科學技術的巨大力量。 景點交通:濟源市區-小浪底專用線-小浪底風景區(35公里/30分鍾) 門票:40元(1、導游證、記者證、軍人、離休證、70歲以上老年證免票;2、學生證、退休證及70歲以下老年證半價) 濟源王屋山景區 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王屋山,是我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號稱「天下第一洞天」。有奇峰秀嶺三十八,神洞名泉二十六,碧波飛瀑八大景,洞天福地五奇觀。主峰天壇峰,海拔1715米,因軒轅黃帝在此設壇祭天而得名,是華夏子孫尋根問祖之地。天生麗質的九里溝,奇峰絕壁,懸泉飛瀑,植被蔥郁,被譽為「夏天裡的童話世界」。保持著原始自然山水風貌的小溝背還是一塊充滿神秘色彩亟待開發的處女地。2003年,王屋山以第一名的佳績入選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 濟源黃河三峽景區 濟源小浪底風景區,位於濟源市西南30公里黃河中下游交界處 ,濟源黃河三峽景區乃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河南十大熱點景區、小浪底之精華景區。景區位於小浪底大壩上游20公里處,總面積40平方公里。地處北部山嶽旅遊帶與南部黃河旅遊帶(三點一線)的水陸接合部、國家級風景區王屋山、小溝背景區與小浪底游線的樞紐地段。 黃河三峽是小浪底與王屋山所孕育的精華,位於小浪底水庫大壩上游20公里處,總面積40平方公里, 是小浪底風景區的精華所在。八里胡同位於黃河中下游最窄處,兩岸斷壁如削,中間河水奔涌,三條峽谷各具風采:孤山峽鬼斧神工,千切壁立;龍鳳峽盤龍走蛇,曲折迂迴;大峪峽開闊舒展,氣象萬千。特別是九蹬蓮花棧,九蹬九級,次第升高,望之若蓮花盛開,似出水芙蓉,號稱「鯀山禹斧」。而且還有隋唐古棧道、陳謝大軍黃河渡等多處豐富的文化勝跡,自然人文景點多達60 余處,是我國北方少有的山水景觀,完全可以和長江三峽媲美。 黃河三峽群峰競秀、山水交融,三條峽谷各有千秋。孤山峽鬼斧神工、群峰競秀;龍鳳峽九曲十折、峽深谷幽;八里峽,峭壁如削、雄偉壯觀,號稱「萬里黃河第一峽」。不僅山、水、崖、洞和諧交融,自然資源豐富,而且還有鯀山禹斧、犀牛望月、孟良活地、京娘化鳳、石人頂石山、章公背章婆等自然人文景觀,景點達80餘處。是小浪底旅遊資源之精華所在。水繞青山山繞水,船在青山頂上行。景區山水交融、港灣交錯、高峽平湖、奇峰林立,構成一幅北方少有的江南之美、水鄉之秀的壯麗畫卷,完全可以和長江三峽媲美。登上被稱之為「萬里黃河第一樓」的大河樓,但見水天一色,滿山掛翠,大河如帶,遊船穿梭,水鳥翻飛,美不勝收。 濟源五龍口 五龍口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28平方公里,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觀68處,是一個以自然景觀為主,以獼猴和溫泉為特色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境內盤谷寺(又稱盤古寺),是傳說中人類起源的地方。近年來,景區投資4000餘萬元相繼建成了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的「華夏第一梯」、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荊浩展館以及五龍大型群雕、中華獼猴園、大聖宮、觀光纜車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精品景點,是河南省的「十佳風景名勝區」和「十佳旅遊景區」,2002年8月16日又榮膺「國家AAAA級旅遊區」稱號。 濟源濟瀆廟
濟瀆廟坐落於濟水發源地,隋朝為祭祀濟瀆神而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有我國北方「古建築博物館」的美譽。現有宋、元、明、清歷代建築22座,唐、宋、元、明、清碑碣石刻四十餘通,為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之一。廟內現有河南省規模最大、價值很高的明代木牌樓建築「清源洞府門」,有河南省現存年代最早的木結構建築宋代「濟瀆寢宮」,有我國唯一倖存的宋代「石勾欄」以及堪稱國內孤例的隋「復道迴廊」遺址,保留著具有隋唐遺風、神似紫禁城太和殿的「淵德大殿」遺址等。 濟源原始森林(濟源小溝背景區) 自然景觀獨特,人文景觀豐富。位於太行山南端,濟源市西北50公里處,山高林茂,谷幽水清,集雄、奇、秀、險於一體,各種景觀自然生成,以小溝背村為中心的生態景區,銀河洞穿村而過,水清澈見底,邊奇石遍布,神秘幽靜的原始自然風貌,奇特壯觀的山嶽景觀,四季常流清澈見底的銀河溪水,氣象萬千的雲海仙境,環境宜人,冬暖夏涼的自然氣候使遊客流連忘返-是回歸自然生態游、攀爬登山,攀援探險游的好去處。 濟源九里溝 九里溝景區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王屋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西北15公里的思禮鎮境內。景區東連五龍口游覽區,西和王屋景區接壤,北同山西蟒河游覽區毗鄰,總面積120平方公里,重要景點80餘處。九里溝曲徑通幽、洞穴密布、水美如畫、溪瀑橫流、青山疊翠、秀中藏奇、植被茂密、五彩斑讕、氣候宜人、涼爽清新,又有道教文化和茶道文化點綴其中。重要景點有延壽台、盧仝茶社、九里飛瀑、獼猴保護區、禪堂古寺、金爐頂、東王母洞、奔月天橋、侍郎寨、水洪池避暑勝地、仙人橋、天仙洞天然大溶洞、冰瀑奇觀等。 濟源西灘景區 濟源黃河西灘島是坡頭鎮政府開發興建的自然生態旅遊區。西灘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灘」,是黃河上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島。濟源九大怪之一」西灘能把水比敗「,意思是說黃河水再大也不能把西灘淹掉。位於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出水口兩公里處,是一個神奇的島嶼,其上農舍點點,綠樹掩映,牧童短笛,漁舟唱晚,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島上有大量的水鳥棲息,乘小舟作黃河漂流,聽水鳥鳴唱,大有世外 桃源的韻味。在這里可以撿到五彩繽紛,價值連城的黃河奇石。「道光二十三,黃河飄上天」,但在歷史上西灘從不會被淹沒,據說西灘是當年天帝那裡的息壤形成的,是一塊能隨水而長的「神土」。 濟源玉陽山 濟源玉陽山位於承留鎮北部,玉陽山,東西兩峰之間為尚書谷。尚書谷有靈都觀,系唐玄宗為其胞妹玉真公主賜建,並為當年玉真公主棲身修道之所親筆御書"平陽洞府",現存有玉真公主墓。 唐朝詩人李商隱也在此出家修道,後在這兒愛戀上了道姑宋華陽,後來李商隱的很多無題詩都是和這段戀情有關。最有名的便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叄』 濟源市屬於哪個省哪個市
濟源市屬於河南省,是省直轄市,直隸屬於河南省,不屬於哪個市。
濟源市歷史悠久,上古時代這里就是夏朝故都,夏代第六代君王少康遷都原,即今濟源市區西北部火車站一帶。商代濟源一帶有向國、召國。
西周、東周時期,濟源一帶有原、樊、向、蘇、單等諸侯國。春秋戰國濟源一帶先屬鄭國,後屬晉國,再後屬韓、魏。秦代(前221-前206)濟源境內設軹縣。
明清濟源縣屬懷慶府。1913年屬豫北道,1914年屬河北道,1927年直屬河南省,1932年屬河南省行政督察第四區至1949年。
1942年7月,豫北道濟源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3年春,王屋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6年,抗戰勝利後,抗日民主政府更名為濟源縣民主政府;1947年7月,撤銷王屋縣,將王屋縣的一、三區劃歸濟源。
1949年8月屬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撤銷,屬新鄉專區,1970年,屬新鄉地區。1975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設立濟源工區辦事處,工區下轄虎嶺區(縣級)、濟源縣。1977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決定撤銷濟源工區辦事處,濟源縣重歸新鄉地區領導。
1986年3月,新鄉地區撤銷,濟源劃歸焦作市領導。1988年6月,濟源撤縣建市,實行計劃單列,以原濟源縣的行政區域為縣級濟源市的行政區域,仍歸焦作代管。
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不再由焦作市代管,由河南省政府直轄(副地級市)。2005年升格為省轄市(按正地級市所有行政管理機構配置)。
(3)濟源盧仝文化產業項目擴展閱讀:
濟源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古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四瀆」(《爾雅•釋水》中記載:「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是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
面積1931平方公里,人口73萬,位居河南洛陽、焦作及山西晉城、運城四市的中間地帶,素有「豫西北門戶」之稱。
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之城。濟源地處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搖籃地帶,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6000多年前,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女媧補天、後羿射日、盤古開天等創世神話和傳說均發源於此。
相傳軒轅黃帝曾在王屋山設壇祭天戰蚩尤,開創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曾在此建都;戰國時代,古軹作為韓國的都城,位居「天下名都」之列;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設濟源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濟源古代歷史名人眾多,唐玄宗胞妹玉真公主曾在此求仙修道,玉陽公主在沁水河畔修建沁園,著名的詞牌名「沁園春」由此而來;
葯王孫思邈常年在王屋山懸壺濟世並終老於此;唐代詩人李商隱曾在此隱居多年,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濟源是名相裴休、「茶仙」盧仝、北方山水畫派鼻祖荊浩的故里。
這是一座獨具魅力的山水之城。濟源地處太行山南端、黃河北岸,境內大山大河交相輝映,山水風光旖旎,旅遊資源豐富,培育了王屋山、黃河小浪底、五龍口、濟瀆廟等知名景區。
王屋山是中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是國家AAAA級景區、世界地質公園;黃河小浪底融小浪底水庫、黃河三峽於一體,煙波浩渺,壯麗秀美,被評為「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五龍口有緯度最北的獼猴群落,是國家AAAA級景區和國家獼猴自然保護區;濟瀆廟集唐宋元明清歷代建築之精華,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
近年來,濟源旅遊發展融合愚公文化、濟水文化、道教文化、黃河文化、盧仝茶文化、荊浩畫文化等特色文化,形成了獨具魅力的山水文化旅遊特色,榮獲「中國旅遊品牌榜最具人氣旅遊城市」稱號。
『肆』 濟源有哪些名人故事
濟源歷史悠久。據最新考古研究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末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即專距今 1 萬年前,人類就在這里屬繁衍生息,「女媧補天」、「後羿射日」、「愚公移山」等神話傳說均源自這里。夏朝都城原城建在濟源,戰國時代,古軹作為韓國的都城,位居「天下名都」之列。隋開皇十六年(公元 596 年),置濟源縣,屬河內郡,至今有 1400 多年的歷史。
濟源古代歷史名人眾多。唐玄宗胞妹玉陽公主在沁水河畔修建沁園,著名的詞牌名「沁園春」由此而來;「葯王」孫思邈晚年在王屋山懸壺濟世並終老於此;唐代大詩人李商隱在此隱居多年,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瑰麗詩篇;著名畫家荊浩,開創了中國北方山水畫派的先河;「茶仙」盧仝,著《茶譜》、吟《七碗茶歌》,東傳入日本,成為日本茶道的經典。 1988年濟源撤縣建市,1997年實行省直管體制。 2003年,濟源被省委、省政府納入「中原城市群」。
『伍』 濟源旅遊景點大全排名,哪些值得去
說起濟源,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座城市。事實上,濟源也是一個非常好玩的地方,愚公移山就是發源於這座城市,上古時期是夏少康的都城「原」,戰國至兩漢時期濟源因「軹邑」富庶而聞名。濟源現擁有濟源鋼鐵,豫光金鉛等三家上市公司。濟源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現已形成能源、化工、冶金等工業生產體系。手工藝品天壇硯為我國4大名硯之一。那麼,濟源究竟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地介紹幾個:
第四個旅遊景點是九里溝景區。事實上,九里溝景區以典型奇異的山水風光為主體,並點綴古老的道教文化。境內奇峰絕壁,懸泉飛瀑,植被蔥蘢,鹿猴爭鳴,置身其境,雲繞巒海,風動林濤,山水含情,使人領略到回歸自然的妙趣和融入大自然的意蘊。
第五個旅遊景點是黃河三峽。黃河三峽景區位於河南省濟源市,總面積約40平方公里,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4A級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河南十大熱點景區、中原四大避暑勝地。
總而言之,以上幾個地方就是濟源比較出名的旅遊景點。
『陸』 濟源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濟源有哪些好玩的
河南濟源黃河三峽景區乃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河南十大熱點景區、小浪底之精華景區。景區位於小浪底大壩上游20公里處,總面積80平方公里。地處北部山嶽旅遊帶與南部黃河旅遊帶(三點一線)的水陸接合部、國家級風景區王屋山、小溝背景區與小浪底游線的樞紐地段。
黃河三峽群峰競秀、山水交融,三條峽谷各有千秋。孤山峽鬼斧神工、群峰競秀;龍鳳峽九曲十折、峽深谷幽;八里峽,峭壁如削、雄偉壯觀,號稱「萬里黃河第一峽」。不僅山、水、崖、洞和諧交融,自然資源豐富,而且還有鯀山禹斧、犀牛望月、孟良活地、京娘化鳳、石人頂石山、章公背章婆等自然人文景觀,景點達80餘處。是小浪底旅遊資源之精華所在。
水繞青山山繞水,船在青山頂上行。景區山水交融、港灣交錯、高峽平湖、奇峰林立,構成一幅北方少有的江南之美、水鄉之秀的壯麗畫卷,完全可以和長江三峽媲美。登上被稱之為「萬里黃河第一樓」的大河樓,但見水天一色,滿山掛翠,大河如帶,遊船穿梭,水鳥翻飛,美不勝收。 小浪底黃河三峽,峰巒雄崎,危崖聳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飄渺仙境;高峽平湖,山水一色,有灕江神韻。既有南國山水的柔媚與婉約,又不失北方山水的雄健與陽剛,集南北山水之大成。盪舟碧波上,彷彿進入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2018中國黃河旅遊大會上被評為「中國黃河50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