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未來廣東的經濟將想哪個方向發展哪個行業有潛力!
汽車行業發展前景很不錯。一、未來五到十年,將是中國汽車產業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關鍵時期。單純從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導出對行業發展前景和利潤水平的預期則顯著低估了發展潛力; 二、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加入WTO和國內經濟增速高位運行,汽車需求一直維持相當的熱度。隨著經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提升,商用車穩健成長且市場競爭結構趨向合理;乘用車價格的大幅下降和人均收入提高的綜合作用,導致需求快速增長。 三、由於勞動力、資金、技術之間的比例關系明顯改善,中國具備競爭力的產業和價值鏈環節不斷擴大。對於汽車製造這樣的技術密集、資本密集並且兼具勞動密集的高端製造業,中國已經初步具備承接產業轉移並有可能實現競爭力的快速提升。
② 廣東的主要產業有那些
1、電子信息業
目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年銷售收入接近4萬億元,計算機、手機、彩電等產品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廣東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連續十五年居全國第一,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珠江三角洲已經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重要的IT產品製造基地。
2、電器機械業
機械工業是中國的重要支柱行業,年銷售收入超過4萬億元。廣東機械工業總產值超過5000億元,居全國第2位,產業外向度高,機械產品出口居全國第一位,也是全球的家電產品出口基地。已經形成以廣州、深圳、佛山為中心,輻射珠江三角洲和東西兩翼的電器機械產業集群。
3、石油化工業
中國石油化工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3萬億元。廣東石油化工總量規模居全國前列,約佔全國的10%,多種主要產品產量排在全國前三名,產業主要集中在茂名、廣州、惠州和湛江等沿海城市。
4、紡織服裝業
中國是全球紡織服裝的製造中心,紡織服裝是最大的中國出口創匯產業。廣東是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大省,產業集聚優勢明顯,產品門類齊全,產業規模和產品產量居全國前列,同時,也是全球第三大服裝出口基地。
5、食品飲料業
食品飲料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產業。廣東是中國食品飲料重要的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產業規模和產品產量居全國前列,食品飲料優質名牌產品在全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6、建材業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建材工業迅猛發展,近年增長接近30%。目前,廣東建材工業總產值接近1500億元,規模居全國第2位,產品門類齊全,陶瓷、水泥等主要行業優勢突出。
7、森工造紙業
近年,中國造紙產業正步入快速增長期,年增長達到20%。森工造紙是廣東的潛力產業之一,廣東是中國造紙及紙製品的生產大省。目前,中國造紙行業唯一的制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研究中心設在廣東。
8、汽車
目前,中國汽車產量已經近700多萬輛,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廣東汽車年生產能力近80萬輛,形成以廣州為中心,以轎車為重點,零部件為基礎,客車、輕型車、專用車、摩托車相輔的發展格局。
9、醫葯
醫葯產業是中國大力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產業規模達到4000多億元。廣東醫葯產業實力居全國前列,中葯、生物制葯和醫療器械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領域形成一定優勢。
③ 近年來廣東佛山的經濟發展迅猛,其發展產業有什麼調整
應該是調整為工業發展吧,佛山的經濟還是很發達的。
④ 廣東現在人越來越少! 廣東未來會有發展空間嗎
當然有,我就是廣東省的,我是廣東番禺,那裡工廠人缺的是,到處招工,工資還不算低哦(´-ω-`)!
⑤ 作為國家改革先行者. 廣東改革開放30年了.開發到什麼程度了。還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呢
開發大的程度帶來的污染更大,去東莞一些鎮去看看河裡的水吧,就知道工業發展所帶來的弊端,歐洲現在的經濟增長得慢是因為人家發展考慮到環保問題,而中國只要GDP污染和毀滅一切,這樣得到的經濟會持久么?
⑥ 廣東還能發展到什麼程度
1.促進邊遠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廣東或邊遠地區的經濟結構調整;縮短產業升級的時間)2.促進邊遠地區產業分工與合作3.改變邊遠地區地理環境4.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
⑦ 廣東的工業為什麼發達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廣東初步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區域工業體系,無論產業結構還是產品質量,都達到了一定的水準。按照錢納里的工業化劃分標准,2015年廣東人均GDP超過7萬元,理論上已經邁入後工業化發展階段。由此,社會上出現了退二進三的產業結構調整聲音,出現了追求服務業比重的後工業化做法,並且這些判斷已經影響到廣東今天的轉型升級。需要指出,錢納里當年提出的理論是有歷史局限性的。那時經濟全球化尚未展開,不同地區間的經濟發展相對封閉,人們採用的也是GNP而不是現在的GDP,用當年錢納里提出的標准很難客觀度量今天開放的實際,簡單照搬只會刻舟求劍削足適履。
然而,錢納里提出的工業化理論仍然有它強大生命力,尤其是對工業化階段劃分意義深遠。如果說工業化初期是工業化的起步階段,主要從事的由勞動密集型產業主導的無技術工業化,是要素驅動的汗水經濟;那麼,工業化後期就是工業化成熟時期,是由腦袋創造財富的智慧經濟,如今天的一些創新驅動國家。工業化中期則是介於兩者之間的轉型時期,轉型的關鍵是實現從汗水經濟向智慧經濟的轉變。今天在一些發達國家出現的三產比重上升很快,並非就是進入後工業化社會的條件。後工業化社會的形成,更多需要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支撐。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創新型國家通過資源的全球配置,將生產環節轉移到擁有比較優勢的發展中國家,留下總部經濟從而導致本國三產比重的加大。對於生產成本已經居高不下、創新能力尚未成型的發展中國家,同樣的產業轉移只會帶來經濟泡沫化。從美國的再工業化看,脫離第二產業主要依靠金融等虛擬經濟發展的模式,前景的確不容樂觀。相反,德國的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協調發展經驗值得重視與借鑒。
不贊成拔高廣東工業化水平是有足夠理由的。首先,在製造業的全球分工中,中國仍然屬於第三梯隊,廣東製造還分別落後於美國的創新引領與歐洲日本的高端製造。其次,即使在廣東相對發達的珠三角地區,較高的人均GDP數據也難以反映當地工業化的真實水準,更多是區域不同經濟密度造成。最後,廣東全省區域發展很不平衡,周邊一些地區工業化尚處在起步階段,較高的發展階段判斷會掩蓋對周邊地區落後現實的充分考慮,由此制定的政策會因不切實際而大打折扣。
支持上述觀點的重要依據是廣東的工業增加值率。一般而言,對於同一產業,創新能力越強其工業增加值率就越高,今天的數據表明,由於長期定位在加工貿易環節,廣東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率不如全國;由於創新轉換效率較低,高技術產業工業增加值率不如傳統產業;並且,盡管近年來全社會創新投入很大,政策扶持力度很強,廣東規模以上企業的工業增加值率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意味著,廣東的創新驅動戰略與轉型升級目標還遠沒有實現,工業化對於廣東仍然任重道遠。不贊成過高評估廣東工業化發展水平,其意義在於認清今天發展的歷史使命,在創新沒有成為驅動發展的主要力量以前,廣東需要咬定青山不放鬆,持續推進而不是簡單放棄工業化。需要明白的是,在未來相當長歷史時期,包括第三產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都需要以工業化為基礎,離開實體經濟片面發展包括房地產在內的虛擬經濟,實踐證明是不利於健康可持續發展的。
⑧ 廣東和大連,哪個發展的空間較大一些
廣東更好些,目前珠三角的幾個城市都是發展很久的,各種行業都具有一定的規模,發展機會很大
⑨ 未來,福建和廣東,哪裡的發展空間更大
你這問的很有挑戰性。不管哪裡,看你乾的哪一行?如果出口貿易類的,廣東屌,當然廣東的經濟發展完爆福建。如果你才高,去廣東深圳,如果平凡,哪裡都一樣,言盡於此。
⑩ 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
(一)實力穩中有升,效益總體向好
(二)發展有所偏重,整體循序漸進
(三)主要產品生產加快,產量形成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