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了解江蘇省體育局在促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哪些具有特色的政策舉措,並
針對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訴求,主動尋求上海的輻射和溢出支持,如充分利用上海金融業高度發達的優勢,引入更多外部資金支持江蘇的實體經濟做大做強;再如,發揮江蘇產業體系完整、科技成果轉化水平高的特點,主動對接上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理論成果進行消化應用,提升江蘇產業價值鏈全球競爭力。
策應上海總部經濟加速集聚和大虹橋高端CBD在長三角布局的態勢,使蘇州、無錫、南通、鹽城等與上海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城市,能在長三角一體化深度合作的更大格局上獲益。
在數字經濟領域中加強交流,讓浙江經濟基礎好的互聯網和江蘇發展水平高的物聯網強強聯手,把兩省創新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尤其是發揮阿里巴巴江蘇總部的更大作用。
在生態綠色發展方面,加快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使之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生態經濟走廊、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區、宜游宜業宜居示範區,共同打造世界有影響、全國能示範的長三角綠色發展增長極。
(1)江蘇特色產業發展狀況擴展閱讀
江蘇以製造業起步,實體經濟見長,但長久以來,江蘇的實體經濟大而不強。十九大後,江蘇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把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目標,為我國經濟升級作出「江蘇貢獻」。
2018年新年剛過,江蘇省提出了「6個高質量」發展要求,多個地市密集出台政策。南通正規劃建設創新社區;揚州出台了知識產權13條新政,以保護創新成果;而無錫、常州等沿江8市正申報創建「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
『貳』 西夏墅鎮的發展定位
江河為伴,水鄉一夢匯千年
四方通途,名鎮獨秀現新顏
西夏墅!一個史載千年的江南小鎮,屹立於常州市西北部,以獨具特色的產業被譽為中國工具名鎮,享有 「千強鄉鎮」、「全國環境優美鎮」、「江蘇省衛生鎮」等美名。憑借堅實的經濟基礎、優美的人居環境、良好的生態資源,致力於打造生態新居,江南名鎮。 全鎮總面積51.96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3個社區,總人口5萬人。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始建於500多年前的孔廟、200多年前的東林寺以及150年前的梅村古戲樓,其中梅村古戲樓被列為江蘇省古戲樓群保護對象。
水系資源豐富。鎮域內新孟河、浦河、團結河、寥溝河、花塘河、東風河、安寧河、南安河等水系縱橫交錯,構成了完善的水網體系。 全鎮有工業企業1000餘家,其中年產值超千萬元的規模企業57家,主要生產新型材料、刀具工具、冶金機械、紡織印染、汽摩配件、電子電器等產品。其中墅樂新型廚具被列入江蘇省名牌產品;硬質合金刀具系列、聲控裝置系統、新型廚具、牛仔布等重點出口產品遠銷世界各地。建有佔地面積2平方公里的工具集中區,擁有各類工具企業300餘家。建有佔地面積4平方公里的常州高新區紡織工業園,有各類紡織印染企業80餘家,供水、供氣、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齊全。西夏墅鎮按照做精工具刀具產業、做強特色產業、調整紡織印染產業、培育汽摩配件產業、重點發展新材料產業的總體思路,以科技創新引領率先發展,以調優結構增強發展後勁,以加快轉型提升規模實力,確保全鎮工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高效農業成效顯著。以三新科技園、聖王無花果、青青草坪、菜根香蔬菜、大娘水餃基地、浦前名特優經濟林果示範園、特種苗木基地等為龍頭的特色農業,形成了集種、養、加、銷產業一條龍的新型、高效、生態農業體系。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文化教育基礎扎實,是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先進鄉鎮,建有中學2所、小學2所、幼兒園2所,其中西夏墅中學為省三星級重點中學,西夏墅中心小學是江蘇省模範小學、實驗小學,西夏墅中心幼兒園是江蘇省示範幼兒園; 醫療衛生保障體系完善,是常州市農村中醫工作先進鄉鎮,建有中心醫院1所、社區分院1所、村級衛生保健室11個;農民體育和群眾文化工作彰顯特色,是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和江蘇省群眾文化先進鄉鎮,有業余農民體育團隊16支、健身路徑23個、健身活動點18處,並建有芳草錫劇社和萬冊圖書館。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西夏金苑、景西華庭、麗江茗園等新小區和香山花苑安置房的建設,既提升了城鎮形象,又改善了人民的住房條件,積聚了人氣,繁榮了鎮區。
新農村建設由點帶面逐步推進。2007年起開始實施「三清一綠」「五化三有」工程,農村面貌徹底改善;2008年完成全鎮失地農民進城保工作,失地農民生活得到保障。 工具名鎮 生態新鎮
以工具製造為龍頭產業、以新材料、汽摩配件、新型紡織印染為重點補充、以現代物流業和服務業、生態農業為重點培育的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工貿小城鎮。
合理轉型產業結構,完善商貿、居住、休閑、文化等功能,改善配套設施,扶持培育工具特色產業,精心設計營造新孟河濱水特色空間,將西夏墅鎮建設成為一個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小城鎮,成為新孟河沿線的一顆璀璨明珠。 鎮域村鎮體系規劃形成「一鎮10村」的布局結構,外圍保留牛郎、浦西等10個農村居民點,規劃農村人口約1.1萬人,其餘為高效生態農業用地。
鎮區規劃形成「一核一環雙軸四園多區」的功能結構。
「一核」--鎮區核心功能區,以行政辦公、文化教育、商業娛樂、休閑旅遊、生活居住等功能為主,是西夏墅鎮的核心區域。
「一環」--由239省道、麗江路、怒江路兩側寬敞的道路綠化空間和南安河、安寧河兩側開敞的濱水綠化空間組成,形成供市民休閑游樂的公共綠化帶空間。
「雙軸」--新孟河生態景觀軸、陽澄湖路生活功能軸。
「四園」--在重要節點區域打造的四個開敞綠化空間,分別為門戶入口公園、工具主題公園、濱水人文公園 、社區生活公園。
「多區」即核心區外圍以居住、工業、市場為主的多個功能片區。
道路系統:鎮區規劃形成「五橫七縱」的道路交通體系。
配套體系:鎮區規劃採用「鎮區級—基層社區級」兩級結構的組織管理模式,使配套設施布局合理,滿足居民生活需求。
綠化景觀:鎮區規劃形成「一環、一軸、四園、多點」的綠化系統。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鎮黨委政府將精心編制一份規劃(西夏墅鎮發展規劃),緊緊抓住兩大機遇(萬頃良田建設,新孟河拓展工程),合力推進三大建設(集鎮建設、園區建設、新農村建設),努力提升四大產業(刀具工具產業、冶金機械產業、紡織印染產業、汽摩配件產業),全面實施五大工程(提升形象工程、壯大實力工程、創建文明工程、關注民生工程、建設平安工程)。
長江浪涌,推動發展大潮;世紀東風,掀開嶄新一頁。站在長三角蓬勃發展的潮頭,西夏墅將獨辟蹊徑、開拓創新,打造出新孟河畔的一顆璀璨明珠!
『叄』 對江蘇地方特色農產品行業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調研用英語怎麼說
Jiangsu local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research
『肆』 江蘇東海 立足資源優勢 打造水晶工藝品特色產業基地
東海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新林
一、東海縣的基本概況
東海縣位於江蘇省東北部,是新亞歐大陸橋頭堡西行第一縣,舉世聞名的「亞洲第一井」和「華東第一溫泉」就坐落在本縣境內。全縣總面積2248平方千米,耕地190萬畝,人口113萬。東海縣地層以變質岩為主,由於特殊的地質作用,使東海縣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經地質部門初步測定,東海縣境內蘊藏著37種地下礦藏,其中水晶、石英、金紅石、蛇紋石、藍晶石、紅寶石、蛭石等29種非金屬礦藏具有工業開采價值,尤以蛇紋石、金紅石、花崗石等非金屬的蘊藏量和開采量較大,在全國位居前列。全縣有二分之一的地域儲有水晶和石英,總儲量達3億噸,其中水晶的儲量約30萬噸,水晶二氧化硅含量達99.99%以上。現陳列於中國地質博物館的重達3.45噸的「水晶大王」和1.99噸的「水晶二王」均出自東海,毛澤東主席的水晶棺也是用東海水晶為原料精製而成的。近年來,東海縣大力實施「工業立縣」戰略,牢固確立工業主體經濟地位,已形成硅資源工業、食品、木材加工、服裝等完善的工業體系。其中,硅資源加工被列為國家級區域支柱產業,規模總量占整個工業經濟的30%以上,有力地推動了全縣的工業化進程。
東海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新林
二、東海縣水晶工藝品行業的發展情況
(一)東海縣水晶行業的歷史發展
東海縣開發和加工水晶有著悠久的歷史,清朝康熙年間編撰的《康熙海州志》記載:「 牛山,去(海)州西七十里,產水晶石。」可見,東海人民開采和利用水晶至少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東海縣的水晶資源及其開采和利用工作非常重視,從1953年起就委託供銷社為國家代收購水晶。後來,先後成立了「地方國營東海水晶礦」、「采礦公司」、「105礦」等管理、經營機構,專門從事水晶的開采、收購、管理等工作。據統計,東海105礦的水晶年收購量在20世紀50年代為100噸左右,70年代達到300噸以上,年收購量最高達到652噸,佔全國的三分之一。80年代以來,東海水晶開采量維持在600~1000噸之間。
改革開放以後,東海人民充分利用水晶及硅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水晶及硅系列產品加工業,逐步成為東海工業經濟的支柱。特別是90年代初,國營、集體、家庭、個人包括外資紛紛興辦水晶飾品廠,呈現出一派蒸蒸日上的生產、經營水晶產品的熱潮。
(二)東海縣水晶行業的發展現狀
目前,東海縣從事水晶和硅資源加工的大小企業、作坊達2962家,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水晶及硅資源加工企業就有500多家,固定資產過千萬元的企業50餘家。現已形成年產2000多萬件水晶首飾、500萬件水晶工藝品、4萬噸硅微粉、1.5萬噸水晶砂、1萬噸石英拉管和1.5億只石英玻璃燈具的生產規模。據統計,全縣硅產業2006年實現產值達60多億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
東海水晶產品品種齊全、門類繁多,主要產品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大類:
水晶原石類:天然水晶單晶體、晶洞、晶簇、水晶菊花石、合成水晶單晶體等;
水晶飾品類:項鏈、手鏈、手鐲、胸花、紐扣、戒指、耳釘、耳墜、掛墜等;
水晶收藏品類:各種奇石、異石、孤品、絕品等;
水晶工藝品類:水晶雕件、水晶畫、屏風、水晶觀賞球、水晶鼻煙壺、水晶招財樹等;
水晶日用品類:眼鏡(包括近視鏡、老花鏡、墨鏡等)、酒具、茶具、印章、枕皮、枕墊、枕席、象棋、圍棋等;
水晶法器類:佛像、觀音、佛球、念珠、生肖等;
仿水晶工藝品類:各種禮品、辦公用品、燈具等;
工業原輔材料:石英拉管、硅微粉、玻璃石英原料、壓電石英晶體及元器件等。
三、東海縣發展水晶產業獨特的地方優勢
(一)水晶工藝品生產的特點
各種天然水晶首飾、雕件、球、景石等由於原料的唯一性,所生產的水晶製品也具有唯一性,即使是批量生產項鏈、手鏈、球、景石等產品也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點。水晶加工的工藝簡單,所用的機械設備較少,就是一個人也可以進行水晶加工,所以東海水晶加工以家庭作坊式為主,遍及城鄉各地。以1993年為例,當時東海縣有10萬多人從事水晶加工,各鄉鎮、村組都可以聽到八角磨盤的磨項鏈聲。水晶加工業的發展吸納了大量的農村富餘人員就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水晶首飾及工藝品的主要市場在國內各大城市。高檔水晶雕件、景石、球等主要是面向東南亞、日本、港澳台、韓國等地市場,銷路比較看好。受國際市場影響小也是水晶工藝生產的一個顯著特點。在20世紀的金融風暴中,對水晶工藝品的需求影響不大。在水晶工藝品的加工中,技術兼容性較強。近年來東海逐步引進先進的加工技術,有力地促進了加工業的發展。如激光內雕技術、水晶加色等技術。與此同時,傳統的工藝亦在發揚光大,如傳統的雕刻工藝、拋光工藝暫時用高科技手段還無法代替。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發展之路
(二)水晶工藝品行業的市場優勢
1.現實市場需求巨大。據統計,2006年僅東海水晶城的年成交額就達到20個億,如果算上不在水晶城交易和直接在廠家、在外地成交的水晶製品,其交易額應該還要增加,估計至少要增加一倍以上。而目前僅憑東海和其他地方的生產能力,整個水晶市場還沒有達到飽和。
2.潛在的市場需求前景廣闊。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晶的潛在市場需求十分巨大;從技術和工藝品的開發入手,不斷提高水晶工藝品的檔次和實用價值,可進一步刺激市場消費;還可以大力開發旅遊產品,讓水晶工藝品成為各大旅遊景點的一道亮麗的風景,並以此來發展國內市場;就國際市場來說,在鞏固原有亞洲市場的同時,可加大對歐美市場的開發力度。
東海縣副縣長王新林向國外來賓介紹水晶產品
(三)東海縣發展水晶工藝品行業獨特的地方優勢
1.網路體系健全。東海水晶工藝行業,經過多年的培育、成長,目前已形成了健全的網路體系。可以這樣講,在全國,有水晶市場的城鎮,就有東海人在經營水晶。經營者通過自營、合夥、代銷等方式形成遍布全國的營銷網路。在一些展銷會,如廣交會、上海旅遊節,水晶展台是對銷售網路的有力補充。也正是通過這些網路,使全國各地和國外的水晶原料不斷地湧向東海,經過東海加工後,又源源不斷地流向各地的市場。每年東海縣從世界各地進口的水晶原料近萬噸,東海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水晶集散地。
2.具有成熟的水晶專業交易市場。東海水晶城位於東海縣城繁華地段,1992年由東海縣供銷合作總社出資組建,其後歷經三次擴建,現有注冊資本1018萬元,固定資產10000萬元,佔地面積3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5000平方米,包括水晶城、假日廣場及集貿市場。現有商鋪2000多家,從業人數5000多人,主要經營天然水晶、水晶工藝品、水晶加工機械、水晶工藝品加工過程中的各種原輔材料、其他礦產品及珠寶玉石產品等,2006年,入駐經營戶實現交易額20.1億元,利潤5034.5萬元,稅金443萬元,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水晶專業市場和世界水晶的重要集散中轉地。在東海水晶城的影響和帶動下,東海縣從事水晶開采、加工、貿易及相關產業的人數達20萬人以上,東海水晶城已成為東海縣水晶加工產業鏈的原料供應中心、產品銷售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新技術、新產品研發與推廣中心、人才培養中心。隨著水晶城知名度和美譽度的不斷增加,其影響力和輻射力越來越大,每年到水晶城購物的國內外客商日益增多,僅2006年就接待客商40萬人次以上。買水晶到東海水晶城,正成為客商和遊客們的首選和習慣。
客商雲集的東海水晶城
東海水晶城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肯定,多次獲得「江蘇省文明市場」、「江蘇省樣板市場」、「江蘇省供銷社系統十大市場」及「全國文明市場」、「全國供銷系統先進集體」、「中國水晶工藝禮品城」等榮譽稱號。
3.水晶工藝人才濟濟。在東海,水晶工藝行業「遍地開花」,在城鎮,在農村,到處都有從事水晶加工的行家裡手,一支龐大的技術熟練的工人隊伍已經形成。同時,水晶工業的發展,也培養了一大批管理專家和技術骨幹,被費孝通稱為「水晶大姐」的吳兆娥、「 水晶山莊」總經理李先進等管理專家已名揚海內外。在美術工藝方面更具人才優勢。東海縣擁有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2名、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5人、高級工藝美術師1 1人,蘇州工藝美術學院每年在東海招收兩個工藝美術大專班,南京藝術學院、東南大學等高校還將陸續在東海縣定向招收工藝美術本科班。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發展之路
4.科技實力雄厚。積極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在推動水晶及硅產業發展進程中,東海縣堅持走技術創新之路,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強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間的全方位聯合,促進科技與經濟的全面對接。目前,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山東大學、北京石英玻璃研究所、中科院化學所等1 2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與東海縣企業建立了產學研聯合體。中科院院士王大衍、趙鵬大等40多名國內硅加工方面知名專家學者,被聘為東海水晶及硅支柱產業發展的特約科技顧問,成為東海水晶及硅加工產業發展的強大的技術後盾。近年來,東海縣圍繞建設水晶及硅支柱產業,開發出「大口徑透明石英玻璃管」、「激光石英管」等重點新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53個,其中多個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實施各類科技計劃1 27項,其中江蘇省省級以上項目51項,6家企業被認定為連雲港市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另外,在水晶首飾及工藝品專利方面,東海縣已獲專利26項,正在受理的有4項,還有多項正在積極組織申報。
5.龍頭企業初具規模。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市場洗禮,東海水晶行業一批龍頭企業已經脫穎而出。全縣固定資產超過千萬元的水晶及硅加工企業就達50餘家,水晶山莊、通寶公司、晶帥公司、海龍公司、彩虹公司、晶華水晶、恆利寶石廠、福東公司、太平洋公司、東海硅微粉公司等骨幹企業已成為國內一流企業,在國際上也佔有一席之地。眾多龍頭企業,已成為東海水晶工藝品行業的「發動機」,曲陽、安峰、溫泉、牛山等鄉鎮還涌現了多個水晶首飾加工專業村,強勢推動東海水晶行業的大發展。
6.各級政府重視。為了做足做大水晶文章,推動東海經濟快速發展,省市縣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東海水晶及硅資源的開發利用。東海縣的硅資源深加工業先後被列為國家級區域性支柱產業和省級星火技術密集區、江蘇省星火支柱產業重點培育示範區,同時江蘇省和連雲港市都制定了鼓勵和支持東海硅資源開發的優惠政策。東海縣政府更是牢牢抓住這一契機,把開發水晶資源、發展水晶加工業作為振興縣域經濟、實現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先後制定了東海縣水晶及硅資源開發「十一五」規劃、水晶及硅加工行業准入制度以及一系列鼓勵水晶及硅資源開發的優惠政策。投資7000多萬元建成中國東海水晶工藝禮品城,成為全國最大的水晶製品交易集散中心。
水晶二王。出自東海縣牛山鎮曹林村,深藏地下數十億年,於1995年1月15日出土。據鑒定,「晶王」重1.99噸,僅次於現存中國地質博物館的水晶大王。其品質和透明度堪稱水晶之最,是罕見的稀世珍寶
四、發展對策
(一)立足實際,加快構築經濟發展新優勢
我們既看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及差距,以增強加快發展的壓力與動力,更看到自身的優勢,以增強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我們的優勢有:一是得天獨厚的資源。「東海水晶甲天下」,只要我們管好用好手中的資源,合理地開發利用,就一定能夠在國內外同行中獨占鰲頭,長盛不衰。二是雄厚的民間資本。經過近20年的經營,在東海集聚了相當一部分民間資本,其中不少人有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慾望,只要加以正確引導,就能夠將民間資本激活起來,為我縣的水晶產業注入新的活力。三是成熟的市場。水晶城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40萬人次以上,他們都是沖著「東海水晶」這塊「金」字招牌來的,說明東海縣水晶製品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另外,東海的水晶工藝品已遍布全國各地。只要不斷創新,大力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競爭力,就能夠在 國內外市場上站穩腳跟,發展壯大。四是技術過硬的人才隊伍。東海縣有著加工水晶的傳統,多年來,培養造就了一大批水晶加工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五是初具規模的工業基礎。在工藝品加工方面,已經形成了天然水晶、合成水晶、仿製水晶等幾大系列產品,硅資源加工業已位列全國前茅,「東海水晶」在國內外市場上的地位和知名度正與日俱增。這些都是東海縣發展水晶產業的堅實基礎。只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有利條件,就一定能有效地推動東海水晶工業再上新台階。
水晶作品——千手觀音
(二)科學規劃,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東海縣始終追求的目標,雖然東海縣水晶石英資源豐富,但任何自然資源都是有限的。近年來,東海縣大力倡導資源有限意識、資源保護意識、資源合理利用意識,反對急功近利,反對資源浪費。不論是制定發展規劃,還是制定行業規則,都充分體現這一點。通過制定水晶產業的發展規劃及行業規則,以明確發展的目標與方向,調整人們的投資及經營行為,制定優惠政策,加強保護與扶持,同時取締不正當競爭,切實保護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擴大招商引資,加快推進產業規模擴張
通過興辦水晶加工科技園區,把零散的加工優勢集中起來,同時多渠道引進資金,加大投入,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生產經營集約化,大力培植龍頭企業和優勢企業,強化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力度,引導和推動水晶加工業不斷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充分展示東海水晶的加工能力,以應對東海水晶走上國際市場的需要。東海縣縣政府對水晶加工科技園區加大扶持力度,從場地、稅收、信貸、規費等各方面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堅持招商引資與激發民營資本雙軌並重,在抓好對外招商引資的同時,注重發揮本地民營資本的作用,鼓勵民營資本進園投資興業。凡是進園辦廠的企業,不論「外資」,還是「內資」,做到一視同仁,內外無別,外地客商能夠享受的優惠政策,本地投資者一樣能夠享受。
(四)主攻科技創新,拓展水晶產業的發展新空間
天然水晶是東海的特色,東海縣將在挖掘內涵上下功夫。同時要加快與國際水晶產業界的合作與交流,注重信息與技術的引導作用,積極借鑒和吸收國內外水晶加工企業的先進技術與經驗,引進先進設備,大力調整產品結構,不斷提高東海水晶製品的科技含量和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豐富水晶文化,把水晶與現代科技、藝術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緊密結合起來,賦予水晶新的靈魂,提高產品的品位和科技內涵。在合理利用天然水晶資源的同時加大合成水晶、水晶玻璃的開發力度,克服天然水晶工藝品在走向產業化方面存在的局限性,為東海水晶產業的長足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方面,東海縣的「海龍」、「華豐」、「彩虹」等企業都是成功的例子。這些企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其產品品種多樣,主要銷往各大禮品公司和東南亞、日本、韓國、歐美等國外市場,是我縣水晶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以水晶城為核心,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建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是快速發展東海水晶產業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客觀要求。經過多年的發展,水晶城的經營規模和經營人數迅速擴張,有力地帶動了餐飲、住宿、交通、物流、休閑娛樂等行業的快速發展,一個以市場為中心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已初具雛形。在發展水晶產業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快以水晶城為核心、以信息化為基礎的服務企業集群聚區的建設,把它建成集產品研發、購物、旅遊、對外貿易、信息服務、電子商務、人才培訓、物流倉儲、休閑娛樂、金融服務、會務會展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目前,東海水晶城已建成水晶工藝品交易區、玻璃製品交易區及電子商務中心、水晶雕刻學校、質量檢測中心、物業管理中心等管理和服務結構,佔地面積達30000平方米,建築面50000平方米。下一步的投資重點是燈具交易區、拉管交易區、其他硅產品交易區和倉儲物流中心、會展中心等。
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費孝通視察東海水晶市場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國防部原部長遲浩田視察東海水晶城
(六)加強領導,搞好服務,為水晶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軟環境
水晶產業事關全局,東海縣政府及各相關部門將全力以赴為水晶產業的發展創造優良的環境。今後,東海縣政府將更好地履行職責,努力做好下列管理和服務工作:研究制定水晶產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協調各部門為水晶產業發展提供扶持和服務;制定行業規則,檢查、監督規則的執行情況,並責成有關部門對各類違規行為進行查處;經常舉辦各種活動,研究探討具體的對策與建議,供政府決策參考;定期公布業主業績,對於稅利大戶進行表彰獎勵等;搞好水晶產業的招商引資和加工科技園區建設,促進水晶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要注重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盡快成立東海水晶產業協會,建章立制,規范運行,促進行業內部搞好自我調節、自我服務、自我管理,使各企業相互促進,密切配合,共同發展。
中國水晶工藝禮品城全景
『伍』 揚州大學和江蘇大學哪個更好
揚州大學和江蘇大學各有優勢專業。
1、揚州大學王牌專業名單
國家級特色專業:版動物醫學、農學、化學、數學與權應用數學、水利水電工程、漢語言文學
江蘇高校品牌專業一期建設:漢語言文學、農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化學、動物醫學、生物技術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生物工程、車輛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工程
2、江蘇大學王牌專業名單
2019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3個):數學與應用數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金屬材料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業電氣化、環境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醫學檢驗技術和公共事業管理。
2019年度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思想政治教育、復合材料與工程、工商管理、產品設計和葯物制劑。
『陸』 國內哪些學校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比較好
本人電子信息專業大四在讀,大學四年了解到的該專業國內比較頂尖的大學主要有以下幾所:
清華大學:教育部直屬,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電信專業實力毋容置疑的全國第一,電子、微電子、計算機等專業方向都有極強的實力,專業綜合排名全國第一。
『柒』 江蘇南通崇川經濟開發區的特色產業園區
科技創意園科技創意園位於人民東路東延段北側,新勝路南側,世倫路東側,與西側的商業帶連成一線,與新城區南北呼應,佔地面積502畝。園區重點發展2.5產業,打造國內外著名企業總部基地、高科技研發基地、先進製造業的產業基地、優質中小企業孵化基地。
現代紡織產業園現代紡織產業園南至人民東路,北至鍾秀路,西至通富北路,東至寧啟鐵路車站站前路,規劃面積4000畝。園區產業以高科技色織、染整為主體,分別向紡、服裝等前後鏈延伸,形成全國最大的色織布製造基地。園區市場以中高檔色織面料為主,逐步向紡機配件、色織設計等領域延伸,與華東輕紡城、冠達紡織城呼應互補,形成全國最大的色織貿易、信息中心。
已在園區定位的企業有:
東邦紡織:總投資5000萬元,年產出1億元;
正裕紡織:總投資8000萬元,年產出1億元;
華業紡織:總投資9000萬元,年產出1.2億元;
悅業紡織:總投資5000 萬元,年產出 1億元;
普利爾紡織:總投資 1.288億元,年產出2.5億元。
崇川科技園崇川科技創業園採用一中心多園區、依託高校的模式建設。 先期啟動的崇川區創業園—智慧谷佔地30畝,總投資3000萬元。園區由八幢近2萬平方米的專業孵化樓組成。智慧谷分為電子信息、機電一體、精密儀器、綠色產業和南通大學創業樓等五大創業主題。園區建有商務中心、信息查詢、科技超市及後勤保障等共享服務體系,還將提供風險投資、創業擔保、法律、財會、政策咨詢、專業培訓等服務。為鼓勵海內外優秀人才來崇川區創業,創業園還制定了一系列專門的扶持創新創業的政策。到目前為止,已有16家企業簽約入駐創業園,總注冊資本2500萬元。其中有4家企業有海外留學歸國背景。
汽車產貿園汽車產貿園(一期)位於青年東路東延段以北、通富路西側,約80畝。該園區緊靠南通市車輛管理所,將採用統一規劃,統一布局的方式,用高標準的建設來吸納國內外一線汽車品牌入駐。
標准廠房集中區開發區高度重視富民工程,指導街道(村)建設了工業園等載體,引導中小項目集中集約發展,累計建設標准廠房近100萬平方米。
觀音山工業園佔地約143畝,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5億元。
任港工業園佔地約93畝,總建築面積為6萬平方米,總投資9500萬元。
文峰工業園佔地約93畝,總建築面積為6萬平方米,總投資9500萬元。
清之華園高科技園清之華園高科技園是與清華大學的合作項目,引進清華大學最新研究成果「模擬3D游戲引擎設計平台」,採用國內最先進的運行管理模式,為軟體開發商提供全套服務。項目位於世紀大道以南、城山路以西,佔地30畝, 規劃總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投資總額1.24億元。主要建設科技孵化軟體開發中心綜合樓,作為清華大學科研成果轉化基地之一。
機電工業園
機電工業園區位於中新一路南側,規劃面積118畝。園
區重點發展精密機械、電子電器、新型包裝材料、光學元件等產業。
已在園區定位的企業有:
世田服飾:總投資600萬美元,主要進行各類服裝、服飾紐扣的生產、銷售;
天昊包裝:總投資300萬美元,主要進行新型包裝材料的生產銷售;
潤天機電:總投資300萬美元,主要進行機電產品的生產銷售;
華碩電子:總投資280萬美元,主要進行GPS汽車導航系統的生產銷售;
英博光碟:總投資3000萬元,主要生產光碟注塑模具;
益南科技:總投資5000萬元,主要生產新型煙濾嘴材料;
長風實業: 總投資3000萬元, 主要建設標准廠房14000平方米;
平安門業:總投資2500萬元。主要生產防火卷簾門。
塑膠工業園
1996年,在台灣被稱為「經營之神」的王永慶先生來到崇川開發區創辦塑膠工業園。塑膠工業園由台灣台塑關系企業南亞塑膠工業(香港)公司興辦,佔地面積720畝。優良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南亞公司在這里不斷增資擴建,年年引進新項目,先後興辦了南亞塑膠、南亞合成皮、南亞建材、南亞電氣、南亞塑膠膠膜、南亞熱電、南亞共和塑膠等七個項目,投資總額3億美元。
南亞塑膠、南亞合成皮公司主要生產PVC和PU合成皮材料;南亞塑膠建材公司的主要產品是PVC相關的新型建材;南亞電氣公司主要生產各類開頭櫃、斷路器、接觸器、互感器等電器產品;南亞塑膠膠膜利用世界最新設備和技術,生產用於包裝的雙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
『捌』 江蘇自動化研究所(716所)的名氣大不大
非常客觀地來說名氣很大。
江蘇自動化研究所是國家重點科研(軍工)單位,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所屬的重點科研院所之一,坐落於風光秀麗的海濱城市連雲港。全所現有 從業人員 2000 餘人,其中研究員 67 人,高級工程師 192 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9 人; 全所共獲得各類科技進步獎320 余項,其中包含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在內的國家級獎項20多項,省部級 220 余項。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6研究所建於1965年,1987年由四川萬縣遷入連雲港市。對外稱為江蘇自動化研究所,英文縮寫為JARI,因此產品以其諧音「傑瑞」為注冊商標,成立若幹事業部和控股子公司,逐漸形成以研究所為核心和技術依託的高新技術產業集團,就是傑瑞集團。
該所通過了多項國家級體系認證,有體系健全、管理嚴格的質量管理系統,有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現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系統,有承載特色軍工企業文化之下的良好人文環境。本所科研任務飽滿,課題研究經費充足,產業發展良好,有大量的科研開發課題和工程研究項目,有培訓、考核、晉升和多種激勵政策,有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有完善的保障、福利和生活配套設施。
建所以來,共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在內的國家級、省部級、地市級各類科技進步獎360多項,其中國家級獎項20項,省部級獎項200餘項。現有從業人員2000餘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900餘名,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人員近300名,先後有29名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2名,100多人次被評為國家級、省部級專家或入選國家級、省部級人才工程。
在北京、上海、青島和德國科隆等地設有控股公司或分支機構。本所具有國內一流的試驗測試手段和現代化的科研開發環境;設有一級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碩士點、有兵器科學工程聯合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獲得多項國家級資質,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體系認證。
『玖』 江蘇邳州經濟開發區的特色園區
無錫—邳州工業園系無錫市濱湖區政府與邳州市政府共建園區,2009年4月被省政府批准為南北共建開發區。園區已落戶工業項目53個,建成投產項目42個。
共建園區位於邳州市城區東部,總體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其中首期開發面積3.24平方公里,緊鄰霍連高速出口,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起步早,配套齊全,落戶企業極具發展潛力。
共建園區發展定位是:力爭至「十二五」期末,建成東隴海產業帶上最具活力、最具實力的新型工業區,蘇魯邊界區域物流集散區,蘇北地區宜工宜商宜居的示範區。 循環經濟產業園位於邳州市區東南部,佔地4.3平方公里,毗鄰邳州市高新技術產業園,東鄰改線後的323省道,北至連霍高速公路,南至七支渠,西至隴海大道延長線。產業園2009年3月被邳州市政府批准成立,2011年9月被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認定為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2011年9月成立園區管委會,下設黨政辦公室、規劃建設局,經濟發展局,對園區企業實行園區化管理,
循環經濟產業園積極圍繞「中國再生鉛產業、蓄電池產業研發、加工和物流中心」的園區定位,本著「積極創新、追求高效、全員參與、服務社會」的管理理念,大力營造「規模、效益、科技、環保」的園區文化,嚴格按照「七化」要求,即:運營管理規范化、環保處理集中化、基礎設施共享化、技術設備領先化、資源利用規模化、產業鏈條合理化、回收體系網路化,進行園區建設,高度重視園區企業產品品牌的建設,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推進產業集聚。 按照「創新升級,高端引領,生態和諧」的思路,構建起「三大產業組成、六大核心產業」的經開區產業體系。發展六大核心產業、兩大特色產業和三大配套產業。以環保化工、生物醫葯、再生資源、新材料、機械製造、電子信息六大產業為核心主導產業,以板材傢具、紡織輕工為特色產業,以港口物流、綜合物流和生產生活服務業為配套產業。
北部園區規劃為五大片區:
——創能園片區:位於官湖河以西、環城北路以北、紅旗路以東,總面積8.1平方公里。依託重點企業沂州焦化,以延伸煤焦化產業鏈為主線,形成環境友好、集約發展的新型煤化工產業基地。
——未來園片區:位於環城北路以北、紅旗路以西、中運河以東,總面積8.2平方公里。依託開發區作業區港口,結合長三角職能外溢以及國際化產業分工轉移重要機遇,為未來重大項目招商預留產業基地。
——智慧園片區:位於官湖河以西、環城北路以南,總面積7.3平方公里。依託沂州港、上海聚科邳州生物醫葯中試產業園和環保化工園區發展形成新材料、生物醫葯、環保化工、港口物流等新興產業綜合基地。
——傳統園片區:位於官湖河以東、環城北路以北,總面積2.2平方公里。結合傢具市場及開發區綜合服務區,發展高端板材傢具,重點向品牌傢具,高檔地板,新型科技板及設計研發方向發展形成高端品牌基地。
——綜合服務片區:位於官湖河以東、環城北路以南,緊鄰老城區位置,總面積9.3平方公里,其中近期啟動區為恆山路以東、遼河路以北、建設北路以西、環城北路以南片區,總面積3.2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開發區綜合服務、商貿金融、行政辦公、文體娛樂及生活居住等功能,以完善開發區綜合服務和安置住宅建設為主,打造綜合型產業新區。
東部園區規劃為三大片區:
——綜合服務片區:位於炮車大道以東、邳新路以北,總面積3.3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高新區綜合服務、商貿金融及生活居住,拉動城市向東發展,打造環境優美的綜合型產業服務區。
——動力園片區:位於建秋河以東、徐連高速以北位置,總面積9.7平方公里。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大力發展機械製造、電子信息、板材傢具、紡織輕工等產業,形成綜合性現代製造業基地。
——生態園片區:位於徐連高速以南,總面積3.2平方公里。按照循環經濟理念進行產業布局,主要發展再生資源、精細冶金、電氣設備、新材料等產業,形成生態化、低碳化的循環經濟產業基地。 根據實際情況,開發區總體空間布局分為「一區兩園」,即中心城區西北官湖河兩岸的「開發區」和中心城區東南沂河西岸的「高新區」。重點引導產業向「一區兩園」集聚,推動工業集約發展,按照「環保型」、「生態型」園區的發展方向,著力打造邳州經濟重要增長極。
北區:「兩心雙軸、三帶五區」
兩心——官湖河東側的開發區綜合服務中心和官湖河西側的港口物流中心。
雙軸——開發區的空間發展主軸,連接西側港口、核心區以及東側未來的邳州市中央商務區;開發區空間發展次軸,用於對接中心城區生活服務和通勤交通的發展需要。
三帶——沿京杭大運河、官湖河和環城北路形成的生態景觀帶。
五區——以環城北路、官湖河和生態廊道為分割形成的未來園、創能源、智慧園、傳統園四個產業園區和一個綜合服務片區。
高新區:「一心一軸、四帶三區」
一心——高新區綜合服務中心。
一軸——沿縱向規劃水系形成連接服務區與產業區的空間發展軸。
四帶——沿建秋河、沂河、徐連高速、環城東路形成四條生態景觀帶。
三區——以徐連高速和生態廊道為分割的高新區動力園、生態園兩個產業園區和一個高新區綜合服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