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江西菜的特點
贛菜歷史悠久,是在繼承歷代「文人菜」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鄉土味極濃的「家鄉菜」。傳統意義上的贛菜主要由南昌、上饒、九江、贛東、贛南五大流派互相滲透並兼納全省其他各地市土特菜餚而成。傳統贛菜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了一定的變化和發展,現今的贛菜主要由豫章菜、潯陽菜、贛南菜、饒幫菜和萍鄉菜構成。贛菜巧妙地規避了川菜的太辣,蘇菜的太甜,魯菜的太實,兼顧東南西北而自成一派,享譽海內外。
贛菜是具有濃郁的鄉土色彩和獨特的風味特色的江西省地方菜系,和中國其他菜系一樣,是中國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飲食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贛菜的構成,正如《贛菜新譜》之序所言:「贛菜,贛人勞作所創,生息所系,習俗所釀,史地所蘊。」從廣泛的意義上講,贛菜是由江西省的各轄區市及其所轄縣區的各具特色的地方菜,博採眾長。吸納兼容中國其他菜系的精華,經過千百年市場的錘煉、升華,長期的不斷創新發展形成的。而贛菜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由南昌市和九江、贛南、萍鄉等地區風味菜以及贛南客家菜、樟樹葯膳、鷹潭道教菜構成的。
江西位於華東西南部,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京九鐵路線縱貫全省,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史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稱。江西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山巒起伏,沃野千里,江河眾多,湖泊密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富甲東南」的農副產品,山珍河鮮,飛禽走獸,四時蔬果,地方特產,數不勝數,為贛菜提供了優質豐富的烹飪原料。例如:南安板鴨、安福火腿、武山烏骨雞、婺源荷包紅鯉魚、鄱陽湖銀魚及廬山石魚、石耳、石雞等。同時,人們為適應自然條件而形成的嗜辣飲食習俗,當今迅猛發展的餐飲市場,多層次的餐飲消費需求,常變常新的的餐飲時尚,也為贛菜的不斷創新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原動力。
贛菜的共同風味特色是:選料廣泛,主料突出,注重刀工,講究本味,咸鮮香辣,適應面廣,善於運用火候和選用畎皿,烹調技法多樣,擅長燒、燜、燉、蒸、炒等。贛菜的主要味型以三杯味、家鄉味、多味、薑茶味、桔香味見長。主要傳統代表菜餚有:三杯雞、紅酥肉、海參眉毛肉丸、新雅燒雜素、南豐魚絲、清蒸荷包紅鯉魚、清燉武山烏骨雞、文山裡脊丁、蓮花炒血鴨、贛南小炒魚、炸廬山石雞。主要傳統點心和小吃有:白糖糕、糯米卷、炸牛舌頭、米發糕、牛肉炒米粉、繩金塔砂缽湯等。……………………….
如今,南昌市的「咸魚鴨掌」、「洪城燜鴨」、「醬香肘子」、「農家腌漬魚」、「稻香鴨」、「白澆鄱湖魚頭」、「向塘燒土雞」、「燴井岡煙筍」、「雞汁野生木耳」、「荷香肉」、「興國三蒸」、「贛味烤羊排」等創新贛菜,已成為南昌餐飲市場的新寵。
贛菜歷史悠久,源淵流長。據史料記載,早在2200年前的秦漢時期,江西就是較為富庶的魚米之鄉,人們過著「飯稻羹魚」的生活,豫章郡(南昌)也以「嘉蔬精稻,擅味八方」而聞名遐爾。《鹽鐵論》中就曾有「熟食遍地,餚旅成市」的記載。清代袁枚在他的名著《隨園食單》中,對江西的「粉蒸肉」是這樣記述的:此菜「熟時不惟肉美,菜亦美,以不見水,故味獨全,此江西人菜也。」
在漫漫歷史的進程中,在悠悠歲月的流逝里,許多歷史人物和文人墨客在贛菜的發展史上留下了膾炙人口的美食佳話和趣聞典故。如:南宋丞相文天祥的「文山肉丁」;明朝初年,朱元璋在鄱陽湖戰敗,餓吃「流浪雞」;北宋時期,在廬山詩人蘇東坡和佛印大師烹制的「東坡肉」;戲劇大師湯顯祖鍾情的「凍米肉丸」;解縉賀皇母大壽的「黃燜狗肉」;白居易感懷品嘗的「思鄉魚」;以及南昌採茶戲「南瓜記」中記載的「金板搭銀橋」。另外,還有江西名菜「藜蒿炒臘肉」因唐朝許真君在鄱陽湖治水的故事而使南昌人家喻戶曉。
特別是江西名菜「四星望月」,是1927年4月江西興國縣委用米粉魚招待毛澤東同志,茶飯之間,由毛澤東同志取名的而流傳至今的。解放後,江西省首任省長邵式平喜愛和推崇的名菜「弋陽雞」,也可見老一輩革命家的鄉梓之情。
據老一輩廚師回憶,上世紀六十年代,南昌市飲食服務公司曾抽調了魏賤根、鄔志成、揭立成等老師傅前往人民大會堂江西廳工作。陳毅外長曾用永新狗肉、全家福等江西名菜宴請外賓。
Ⅱ 贛菜定義及其由來
贛菜定義及其由來?
一、贛菜定義
贛菜(又稱江西菜)歷史悠久,是在繼承歷代「文人菜」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鄉土味極濃的「家鄉菜」。贛菜的主要風味特色是:原汁原味,油厚不膩,口味濃厚,咸鮮兼辣。
贛菜的定義,最早為江西旅遊學者呂峻於1980年經調查後,在中國旅遊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華東旅遊指南》、江西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江西國土資源》等書中,暨1981年旅遊內刊中,撰文介紹贛菜時所下定義。此後,江西省人民政府主編、江西科技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贛菜》、中共江西省委2000年編印的《領導幹部手冊》等書,沿用了上述定義。
二、 贛菜特點
贛菜的製作特點是:切配、選料嚴謹,以地方特產原料為主,製作精細。烹調講究火工,擅燒、蒸、炒、燉、燜等烹調方法,其中尤以粉蒸見長。菜餚講究原汁原味,油厚不膩,注意菜餚的質地,如酥爛或脆嫩程度;口味則咸辣平和,適應面廣;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
此外,江西山區出產的冬筍、香筍、竹筍、玉蘭片、栗子、香菇、木耳等,都是贛菜風味菜餚的特色原料。
三、 贛菜流派
贛菜主要由南昌、贛州、九江、贛西、贛東等地方流派組成。
一般來說,南昌地方的贛菜流派以燒燴、煸炒為代表性特色,如「藜蒿炒臘肉」、「新雅四寶」等。贛州地方的贛菜流派以粉蒸、小炒為代表性特色,如「四星望月」、「贛南小炒魚」等。九江地方的贛菜流派以燉、蒸和魚席為代表性特色,如「廬山石雞」、「鄱湖胖魚頭」 等。贛西地方的贛菜流派以薰、臘為代表性特色,如「萍鄉煙熏肉」、「井岡煙筍」等。贛東地方的贛菜流派以辣炒為代表性特色,如「余干辣椒炒肉」、「田敦炒牛肉」等。
四、 贛菜歷史
贛菜是江西歷代的「文人菜」。唐宋以來,江西的「文人菜」更加盛行。如「文山(文天祥)肉丁」、「東坡(蘇東坡)肉」、「老表雞湯」(朱元璋取名)、「四星望月」(毛澤東取名)等,都為江西的「文人菜」作了註解。
江西菜歷史悠久。早在漢晉時,江西的商貿旅遊活動便較興盛。漢《史記·貨殖列傳》曾描述豫章(南昌)等地說:「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蓏蠃蛤,不待賈而足」。東晉雷次宗所著《豫章記》,曾描述江西地方當時的經濟交流情況為「地方千里,水路四通」、「嘉疏精稻擅味於八方,金鐵蓧盪資給予四境」。 「飯稻羹魚」、「嘉疏精稻擅味於八方」等,寫的就是當時江西地方的飲食文化盛行。至明代,袁枚在《隨園食單》文中,也曾記載了江西的名菜:「粉蒸肉」。
五、 贛菜傳說
「文山雞丁」的創始人是南宋文天祥。文天祥號文山,以忠烈名傳後世。南宋末年,文天祥起兵奔赴前線,阻擊元軍。他英勇作戰,抵禦強敵,於德祐元年(1275年)八月率部到臨安,在民眾中聲望大振。一天,文天祥領兵作戰,打到了江西吉水縣,父老鄉親夾道歡迎勝利之師。文天祥就地舉行便宴,以答謝父老鄉親的支持。他親自烹制了一道雞丁菜餚,滿席皆稱味佳,後來江西人便把這道佳餚稱為「文山雞丁」。
「東坡肉」的創始人是北宋蘇東坡。蘇東坡雲游天下,一天來到鄱陽湖邊永修縣艾城村,遇上一個農夫的孩子生病昏迷,便用草葯救活了這個孩子。農夫感恩,苦留蘇東坡住下。次日清晨,農夫從集市上買回兩斤豬肉,用一束稻草捆著提回來,興沖沖地走進房間輕聲問:「先生,你看這肉怎樣弄著吃?」此時,蘇東坡正面朝窗外,欣賞田野美景,沒聽見農夫問話,卻口中吟詩:「禾草珍珠透心香」,農夫卻錯聽成了:「和草整煮透心香。」忙與家人把肉和著捆紮的稻草一起放進鍋里整煮燜爛。吃飯時,蘇東坡品嘗著這帶有稻草味的整肉塊,竟出奇地清香可口。蘇東坡以後也這樣做肉,人稱「東坡肉」,很快流傳到各地。
「老表土雞湯」,系朱元璋取名。元朝末年,朱元璋在鄱陽湖上大戰陳友諒。一次戰敗,朱元璋率殘兵逃到袁州(宜春)一個村莊,一個好心的村民將家中僅有的一隻土雞殺了,給朱元璋等人燉湯喝,以解其飢渴。在得知村民的全村都姓陳後,朱元璋高興極了,說鳳陽老家的娘舅也姓陳,大家還是姑表兄弟!又稱喝的是「老表雞湯。」自此以後,雙方都親切地稱呼彼此為「老表」。「老表土雞湯」,從此成為了江西的一道著名家鄉菜。
「四星望月」(贛南名菜),系毛澤東同志取名。據記載,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在興國縣調研,午飯時當地同志做了一個圓籠粉蒸魚招待毛澤東,並隨籠上了四碟小菜。因是興國家鄉菜,尚未取名。毛澤東說,「就叫四星望月吧」,至今成為佳話。
[註:本文摘自《贛菜文化簡論》作者:博陽溪人,
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1f9a130100vht6.html]
Ⅲ 你知道江西贛南有哪些美食嗎,有沒有不辣的
三杯雞、贛南小炒魚就不辣,而且吃起來外酥里嫩又有醋香,非常過癮。
江西贛州是紅色故都,這里大多數人都是客家人菜系大多數都是客家菜,他們的生活習慣也延續著客家的傳統,非常淳樸又熱情好客,贛州不僅有美景,還有美食做陪襯。到贛州旅行的人都會試試贛州的客家美味有些是辣的有些是不辣的,辣的爽,不辣的鮮,總之每種菜色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讓人一試難忘。
三杯雞也是江西菜系裡面的一大代表,與台灣的三杯雞做法不一樣。贛州的三杯雞做菜時要用到米酒,豬油以及醬油,這樣混合起來的味道又咸又鮮,而且還有一股淡淡的酒香味,吃起來菜香誘人,肉香濃郁,看起來色澤鮮紅,一道原汁原味的三杯雞就能讓你吃出客家的風情。據說贛州的三杯機是台灣三杯雞的發源地,後來台灣根據自己的地方特色改進了三杯雞的烹調方式,但它的精髓還是來自於贛州寧都的三杯雞做法。
Ⅳ 江西的菜屬於什麼菜系
屬於:贛菜
贛菜的主要風味特色是:原汁原味,油厚不膩,口味濃厚,咸鮮兼辣。贛菜的食材特點是:魚米山珍,魚餚顯著,擅以米做菜,廣取山珍。
贛菜的製作特點是:切配、選料嚴謹,以地方特產原料為主,製作精細。烹調講究火工,擅燒、蒸、炒、燉、燜等烹調方法,其中尤以粉蒸見長。
贛菜由南昌、上饒、九江、贛東、贛南五大流派互相滲透交匯而成。贛菜雖然不在八大菜系之列,但獨具特色。
(4)江西贛菜產業發展促進會擴展閱讀
十大贛菜即「遊客最喜愛的十大贛菜」包括:鄱湖胖魚頭、四星望月、藜蒿炒臘肉、廬山石雞、余干辣椒炒肉、萍鄉煙熏肉、蓮花血鴨、老表土雞湯、永和豆腐、井岡煙筍。
1、四星望月
四星望月源於贛州興國地區,為地道的民間風味菜餚。此菜名為毛澤東所起:1929年4月(一說1931年秋天),毛澤東率紅四軍從井岡山突圍,轉戰贛南閩西。來到江西興國縣,中共興國縣負責人陳奇涵、胡燦等湊錢請毛澤東打牙祭,吃興國縣的蒸籠粉魚。飯後,陪同幹部陳奇涵請毛澤東取名,隨即命名。
2、藜蒿炒臘肉
藜蒿炒臘肉是一道江西特色名菜,為十大贛菜之一,其主料藜蒿主產自鄱陽湖沿岸一帶。藜蒿本身是鄱陽湖的普通水草,這道菜最早是生活在鄱陽湖邊的漁民發明的,因其烹飪後具有一股特殊的水草清香,慢慢傳入南昌百姓的餐桌,成為南昌的一道名菜。
Ⅳ 江西菜有什麼特色贛菜辣不辣
江西菜的特色就是辣,不過辣的開胃哦!我喜歡
Ⅵ 上海哪裡有地道的贛菜館(江西菜)
我的建議是,抄上點評網www.dianping.com,選城襲市上海,再輸入江西,能查到87家江西餐館,你可根據排名、網友評論挑選你喜歡的餐館啦,http://www.dianping.com/search_k/1/10_%E6%B1%9F%E8%A5%BF
上這個網找餐館,可信度很高,經驗之談。呵,希望幫到你吧。
Ⅶ 江西的贛菜很好吃也很辣,為什麼提到吃辣大家都是想到
江西人的菜大多數符合本地人,多是下飯菜,不辣不夠好吃,和很多版清淡地區口味不符權,不夠震撼大氣上檔次,江西十里不同天,各地鮮少往來菜品交流不多菜色各異 沒有菜系走出去的菜幾乎沒有,不善營銷知名度不高,和湘菜有些口味差不多。酸辣,香辣,咸辣,無辣,臭辣,苦辣,鮮辣,甜香,咸香,香酥,香軟,甘香,臘香,酒香。不管好不好外人知道與否,所有菜系都是服務本地人為主,那麼多種類,菜色精緻度口味需要提升能走出去需要努力
Ⅷ 為什麼江西周圍都是八大菜系之一,而中國八大菜系為什麼沒有贛菜 急待回答 謝謝
怎麼說呢抄
我問個問題:武襲夷山是哪裡的?
第一感覺,大部分人會覺得是福建的
網路一下,都會覺得福建至少佔了一半最高峰
真相是最高峰實際在江西
福建只是佔了側面的一部分
而那裡的茶葉,江西側也是有的
菜系也是一樣,贛系菜實際上不少都存在於八大菜系中,被「竊取」了
為什麼說是「竊取」
源於江西,傳出去被人占據
最後再說一點,古代的贛地,是瀕海的
不僅傳出去的被竊取,本土部分都被並入了其它地方
Ⅸ 天津哪有江西贛菜飯店
天津市贛津飯店 地址:天津市河東區新開路136號菜系: 江西菜/贛菜 九寨居飯店回 地址:天大南大南開區答堤南道口菜系: 江西菜/贛菜 江南香色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睦南道79號菜系: 江西菜/贛菜 其他更多菜館: http://ningbo.fantong.com/search/new.do?city=tianjin&q=%BD%AD%CE%F7%B2%CB&type=1&cy_orderby=jiawei2,1,0&star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