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龍江省出台過哪些林業發展的政策
黑龍江省森工林區實施「生態移民」還綠於林
2012-08-15 08:46:08 來源: 黑龍江日報【列印】【關閉】
到「十二五」末,黑龍江省森工林區將全部完成188個林場(所)的撤並工作,12萬人將走出大山還綠於林還林於生態黑龍江日報訊(王春傑 孫景輝 記者 趙輝 馬一梅)「天保工程」以來,黑龍江省森工林區森林覆蓋率達到84.3%,森林資源面積、蓄積量實現雙增長,森林生態功能得到快速恢復。2011年黑龍江省糧食產量首次突破千億斤大關,國有林區森林生態屏障建設,成為根本保證之一。2012年從西南到東北自然災害頻出,京津遼洪水泛濫而黑龍江無恙,大森林又一次充分發揮了保障功能。一方面,木材採伐量逐年調減,到明年將全面停止主伐,保有了現有森林資源;另一方面,森林撫育不斷加強,造林面積連年遞增。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自2010年起,黑龍江省森工林區在1009萬公頃施業區內啟動《整合撤並林場(所)實施意見》,全面實施「生態移民」戰略。這一戰略的實施,大量削減了人在森林中的生產、生活活動,從根本上減輕了人類活動對森林生態環境的破壞。支持「國家重要森林生態屏障」建設,重新選擇生存方式撤並前,黑龍江省森工林區共有627個林場(所)。一些小林場(所)位置偏遠分散、規模小、條件差、管理難、浪費嚴重,如果按每戶年燒木柴8立方米計算,最小的林場百戶人家每年將燒掉木材800立方米,對森林的破壞日益凸顯。為減少人為活動對資源的破壞,實現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和流動,改善山上職工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2010年5月,以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穩步推進,確保林區社會穩定為原則,充分考慮移民的一技之長;充分考慮移民的未來發展;充分考慮移民的個人意願;充分考慮移民的個體差異的以人為本的《整合撤並林場(所)實施意見》,全面啟動。要告別一把草、一塊磚、一捧泥親手建起一住就是幾十年的家;要扔掉伐木、種地、「採菊東籬下」熟悉又習慣的生活;要以「耄耋」、「知天命」、「不惑」、「而立」的年齡再去適應陌生的生存環境。不舍和無措,深深地困擾著撤並林場(所)的移民職工群眾。樺南林業局黨委副書記韓建軍說:「動員時走進一家干凈利索的小磚房,瞧人那日子過得我都捨不得動員他們搬家。可睡到下半夜,我被凍醒了,土炕前半夜烙人後半夜拔涼。這一凍,把我那點惋惜全凍沒了。說啥也得把他們搬下山!這居住條件也太差了!」兩年來,經過努力,全林區共完成99個林場(所)的撤並任務,生態移民1.63萬戶、4.4萬人,撤並林場(所)占規劃總數的52.6%。產業成型項目開花,林業職工重新找到人生定位讓職工下山,就得提供就業保障。本著這一原則,通北林業局在營林生產、木材生產、森林防火、森林管護、新產業項目上,一律優先安排搬遷職工;對需要貸款發展的,優先解決不說還追加2%的貼息,再扶持3年。原八二農場養豬戶寧光勇,搬入冰趟子中心林場後,不僅得到了10萬元貸款,還得到了250平方米的豬舍,飼養的生豬由原來200頭增加到300頭,收入大幅提高。到2011年末,通北林業局搬遷戶年人均收入實現2.2萬元,較搬遷前人均增收7000元。樺南林業局以「撤得下、穩得住、能致富」為目標,把整合撤並與產業發展、經濟轉型、生態城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不僅為撤並林場里的種植戶蓋起了「農時房」方便生產,還發展新興產業安置職工就業。兩年內3個林場(所)1個農場777戶1936人順利撤並。原七星林場的丁國志,下山後經營建材生意,生活漸漸富裕了,他的大山情結卻越來越濃。於是,他把建材商店交給妻子和女兒打理,自己又回到山上,當起了七星森林資源管護員,守護起讓他魂牽夢繞的那片綠色。清河林業局在撤並中把城鎮化作為拉動經濟、帶動就業的載體,通過就業孵化基地、發放小額貸款等政策,鼓勵職工群眾大力發展城鎮個體工商業。原東輝林場的董雅傑,搬到山下後開了一家山貨專賣店,年純收入5萬多,一家人的生活狀況明顯改善。她說:「日子過得很舒心,住房、上學、養老、醫療,啥都不用操心了。」共享改革成果,提高生態移民生活質量正像董雅傑說的那樣,清河林業局積極投資,建起了購物中心、農貿市場和商服功能區,為撤並搬遷的職工群眾走出深山提供了「住有所居、業有所就、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生活環境。樺南林業局實施空間轉移戰略,把不適宜人居的七星、先鋒林場遷移撤並到生產、生活較好的中心林場(大肚川經營所),在這里規劃建起了旅遊接待區,實現了自來水入戶率、污水集中排放率、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集中供熱率、林場主幹道硬化率全部達到100%。既遏制了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的干擾和破壞,又快速提高了生態移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原七星林場特困戶王樹臣患心臟病,妻子癱瘓,家庭生活十分艱難。撤並時,樺南林業局為他提供了廉租房,並安置在一樓。到了山下,王樹臣領妻子就近到樺林醫院治療。王樹臣感慨萬千:「生活改善了,媳婦的病見好了,這可是我在山上做夢都不敢想的事。」伊春林管局按照山上向山下、林業局向中心城區「兩個集中」的原則,根據居住生態、出行便捷、就業充分、看病放心、上學就近、管理民主、晚年安樂、服務均衡的標准,制定了保障性住房、社會保障扶助和創業、再就業等相關優惠政策,出台了撤並林場(所)職工搬遷補貼政策。截至去年底,共有27個林場(所)撤並搬遷到位,撤銷19個林場(所)機構,總計搬遷5638戶,另有1877戶簽訂了搬遷協議,到2012年底,還將有28個林場(所)完成撤並搬遷。到「十二五」末,黑龍江省森工林區將全部完成188個林場(所)的撤並工作,12萬人將全部走出大山,還綠於林、還林於生態
2. 十三五規劃對林業產業和森林資源有什麼影響
當前正值謀劃「十三五」林業改革發展的關鍵時刻,既要認真學習領會中央文件精神,又要全面准確了解各地林業發展實際。國慶節後,各位局領導要分別帶隊到各省(區、市),開展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認真聽取各地對林業「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的想法和建議,全面總結基層創造的能復制、可推廣的好經驗好做法,集思廣益編制好林業「十三五」規劃和各專項規劃。力爭通過今後5年的努力,進一步加快我國林業現代化步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
認真編制林業「十三五」規劃,關鍵是要深入學習貫徹講話精神,准確把握中央12號文件和《總體方案》兩個文件精髓,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研究提出「十三五」林業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力爭在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一要著力深化林業改革。國有林區改革要推進政企、政事、事企和管辦「四分開」,組建精簡高效的國有林管理機構;國有林場改革要明確國有林場生態公益服務性質,完成定性、定編、定崗;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重點要保證所有權,穩定承包權,豐富經營權能,引導林權規范有序流轉和林地適度規模經營。二要著力保護森林資源。全面保護天然林,嚴格保護林地資源,守住林地保護紅線;全面保護濕地,將所有濕地納入保護范圍,建立濕地生態修復機制;全面保護重要生物物種,嚴格保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建立珍稀瀕危物種國家公園。三要著力提升質量效益。繼續加快造林綠化步伐,全面加強森林經營,努力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大力培育珍貴樹種和大徑級優質良材,建立一批國家用材林儲備基地;積極發展木本糧油、林下經濟、森林旅遊、花卉苗木等綠色富民產業,壯大產業集群,優化產業結構。四要著力夯實基礎保障。加強森林保護體系建設,完善森林火災、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控體系;加強林業科技創新和互聯網+林業建設,提高林業科技成果貢獻率和信息化水平;加強林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林區生產生活條件。
3. 國有林場改革方案
林場綜字[2010]14 號 場圃總站關於印發《國家林業局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2010年工作要點》的函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廳(局),內蒙古、吉林、龍江、大興安嶺森工(林業)集團公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局:現將《國家林業局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2010年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貫徹落實中央林業工作會議和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精神,密切聯系各地實際情況,統籌安排做好全年工作。附件:國家林業局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2010年工作要點 二O一O年二月二十五日 主題詞: 2010年 工作要點 抄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木種苗站,國有林場和森林公園主管處(室),各森工(林業)集團公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局林木種苗站。國家林業局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 2010年2月25日印發
附件 國家林業局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2010年工作要點 2010年是承上啟下的關鍵年,場圃總站2010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屆四中全會和中央林業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提出的林業中心工作,繼續按照加快推進林木良種化進程、加快推進國有林場改革與發展步伐、加快推進油茶產業發展、加快推進森林旅遊產業發展的工作思路,開拓創新,狠抓落實,努力把各項業務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為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科學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一、林木種苗工作(一)爭取林木良種補貼政策落實到位。一是繼續研究落實林木良種生產使用補貼政策,同時開展試點工作。二是制定《林木良種補貼資金管理辦法》。(二)加強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管理。一是出台《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管理辦法》。二是分樹種建立技術協作組,提高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經營管理水平。(三)宏觀指導苗木生產。一是開展苗圃基本情況調查和政策研究。二是確定一批重點苗木生產基地,培育良種壯苗。(四)加大執法力度,確保種苗質量。一是繼續開展全國林木種苗質量抽查和執法檢查活動。二是修改完善《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林木良種推廣使用管理辦法》。三是圍繞《種子法》實施10周年,組織開展系列活動,進一步宣傳貫徹落實《種子法》的各項規定。(五)突出重點扎實抓好油茶良種種苗生產與質量管理。加強油茶采穗圃建設與管理,加大油茶種苗市場監管力度,確保油茶良種苗木供應。(六)出台《全國林木種苗發展規劃》。結合全國林業「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出台《全國林木種苗發展規劃》(2010-2020年),指導今後一個時期的良種基地、種質資源保存和基層機構能力建設,推進全國林木種苗科學發展。(七)加強林木種苗等信息化工作。全面啟用林木種苗、國有林場和森林公園三個資料庫,收集相關數據,為行業管理和領導決策提供依據。二、國有林場工作(一)全面啟動國有林場改革工作。認真總結各地國有林場改革試點經驗,《國務院關於加快國有林場改革的實施意見》頒發後,召開國有林場改革工作會議,全面啟動國有林場改革工作。(二)組織實施國有林場危房改造,改善林場民生。出台《國有林場危房改造管理辦法》,實施好16.6萬戶的國有林場危房改造。制定《國有林場管理辦法》、《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標准》。積極爭取國有林場道路、飲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改善林場人居環境,保障林區民生。(三)繼續做好國有林場扶貧工作。組織召開國有林場扶貧工作會議,總結10年來國有林場扶貧工作成效,爭取扶貧投入,研究部署下一步扶貧工作。出台《國有貧困林場界定標准》,起草《貧困林場扶貧「十二五」規劃》。組織開展國有林場扶貧項目檢查,研究制定績效考評、標准及監測等辦法。(四)積極開展國有林場森林經營工作。總結國有林場森林撫育經驗,抓好國家林業局確定的首批森林經營示範林場的森林經營方案修訂工作,協調爭取加大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投入,將國有林場建設成為國家森林經營的示範基地。編制《國有林場森林經營規劃》和《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手冊》。規范國有林場經營和備案制度。三、森林公園工作(一)加強森林公園的建設管理。一是加快森林公園發展,尤其要鼓勵、支持發展城市型、城近郊型森林公園。二是以生態文化教育基地建設為重點,抓好示範,加強國家級森林公園生態文化建設步伐。三是編制《森林公園發展「十二五」規劃》,積極爭取國家投資政策,加強國家級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在國家級森林公園開展創建「精品景區」活動,出台《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辦法》,加強對國家級森林公園的監督檢查力度。(二)推進森林旅遊產業快速發展。一是出台《加快森林旅遊產業發展的意見》,大力推進森林旅遊的發展。二是以森林公園為重點,開展創建「森林旅遊示範縣、示範村」活動,命名一批「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示範村)」。三是籌備舉辦「2010中國森林旅遊節」。四是通過多種形式強化森林公園與森林旅遊的宣傳,培育良好的森林旅遊市場,不斷推出特色的森林旅遊產品,擴大產業規模和效益,實現興林富民。 四、進一步加強幹部隊伍建設2010年工作任務非常繁重,必須進一步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為確保全面完成工作任務提供保障。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提高幹部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切實加強廉政建設,依法行政,勤政為民,牢固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思想。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掌握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辦實事、出實招,扎扎實實推進各項工作。
4. 什麼是森林城市規劃的性質
國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態系統以森林植被為主體,城市生態建設實現城鄉版一體化發展,各項權建設指標達到以下指標並經國家林業主管部門批准授牌的城市。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森林城市建設,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央關於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若干意見》、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等重大決策部署,賦予了森林城市建設拓展區域發展空間、營造城市宜居環境、擴大生態產品供給等重要任務。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增進民生褔祉的重大舉措,是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實現森林發展目標的有效途徑,是加快城鄉造林綠化和生態建設的創新實踐。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我國大幅度提升森林總量、拓展生態容量、夯實生態建設基礎的實踐創新,成為國家森林城市是一個地區林業發展質量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重要標志。建設國家森林城市是我市深化大氣污染治理、推動現代林業發展、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回應群眾宜居家園需求、提高人民幸福指數的戰略選擇,對於深化供給側改革、加快建成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實現「十三五」「四大目標」、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5. 中國經濟造林風波:是神話還是真話
2016年5月,國家林業局正式印發《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時期,我國林業發展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更大貢獻。
《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我國林業要加快發展,為到2050年基本實現林業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到2020年,實現「國土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穩固」「林業生態公共服務更趨完善」「林業民生保障更為有力」「林業治理能力明顯提升」四個方面主要目標。
《規劃》確定了「一圈三區五帶」的林業發展格局。「一圈」為京津冀生態協同圈。「三區」為東北生態保育區、青藏生態屏障區、南方經營修復區。「五帶」為北方防沙帶、絲綢之路生態防護帶、長江(經濟帶)生態涵養帶、黃土高原-川滇生態修復帶、沿海防護減災帶。
《規劃》指出,今後五年,要完成營造林任務11億畝(7333萬公頃),其中:造林5億畝(3333萬公頃),包括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飛播造林、退化林修復、人工更新;森林撫育6億畝(4000萬公頃)。新增森林蓄積量14億立方米。完成濕地修復14萬公頃;沙化土地治理1000萬公頃。在此基礎上,全國規劃100個區域重點生態保護修復項目。
2017年,《2017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我國國土綠化事業取得了新成績,2017年全國共完成造林736.2萬公頃,森林撫育830.2萬公頃。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完成造林18.5萬公頃、工程固沙0.7萬公頃,成效顯著。2017年,我國鄉村綠化建設步伐加快,全國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221.3萬公頃。
綜上所述,中國經濟造林既是一個神話又是一個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