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簡述如何使農戶適應市場經濟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模式和企業標准化運營的要求
1、尊重農民首創和自願原則,因為土地不僅是一種生產資料,更重要的在於它是農民的一種社會保障。同時也說明,必須構建新的農村社會保障和福利體系,解決農戶轉讓土地的後顧之憂。
2、重點明晰各主體責權利關系、尤其是使用權的內涵,從法律法規上加以規范和明確,構建新的土地收益分配關系,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
3、土地制度的調整要以穩定和延長農民對土地的實際佔有權為主,如繼承權等,為土地的流轉創造條件。
4、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推進小城鎮的建設,使之能及時、充分地適應農業規模經營和剩餘勞動力的轉移。
(1)股份經濟合作社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特點
1、中西部地區整體跟進,整體發展水平提高。據二00二年底對農業產業化的統計,全國有各類產業化組織總數九萬四千多個,比二000年增長了百分之四十一點六,同時中西部涌現了一批雙匯、蒙牛等排頭兵,體現了中西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巨大潛力。
2、產業化領域拓寬,龍頭組織結構區域合理。近幾年越來越體現出農業一體化發展的要求,展現了農業一體化發展的大趨勢。產業化組織按產業分類,種植類佔百分之四十四點八,畜牧業佔百分之二十四點一,水產化組織佔百分之八點二,林特產業佔百分之十點四,還有其他類型佔百分之十點五。
3、產業化發展動力機制不斷完善。企業和農戶建立合理的利益連接機制,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和內在的動力。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種比較穩定的利益連接方式所佔的比例達到百分之七十七點八。
4、引入現代企業管理機制,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明顯增強。在產業化發展中,龍頭企業處於市場競爭的最前沿,他們通過優化資本結構,採取兼並聯合、股份改造等多種方式進行改制,不斷增強自身的活力,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❷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什麼
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就是農產品生產業、加工業和銷售服務業的融合。融合,就是緊密關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之所以要倡導和推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是因為這種融合有很多好處。人們通常關注的是對農民生產者的好處,通常認為:僅僅從事農業生產,所得到的農產品原料價值比較低;
而如果對農產品原料進行加工,就可以大大增值,增值數倍或更多;對農產品的銷售服務過程,也能夠實現增值。通過一二三產業的融合,農民就可以參與這種增值的分配,從而增加收入。
在我國,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重大作用,是解決好小農戶生產與大市場需求的對接,使得千家萬戶的小規模生產者,能夠較好地滿足加工商(進而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
這些要求,涉及到品種、數量、品質、規格、品牌、安全性等方面。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使得生產者、加工者和消費者,都能夠獲益。生產者能夠種得好,賣得出,賣得好;加工者能夠獲得所需要的原料,從加工中獲得更大收益;消費者能夠更好地滿足食品消費需求。
(2)股份經濟合作社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一二三產業的意義:
1、一二三產業融合,很多情況下,是加工企業的帶動作用。
例如,紅棗加工企業,能帶動大量的農民種植優質紅棗;生豬的屠宰加工企業,可以帶動大量農民飼養生豬。也有這樣的情況:第一產業的發展,催生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例如,在油菜種植地區,美麗的油菜花盛開時,可以催化觀光旅遊業的發展;西南地區的水稻梯田,也有同樣的旅遊農業效果。而一些生態園區的建立,更是把直接採摘、品嘗、農家樂等,與水果、蔬菜和花卉生產,密切聯繫到一起,直接融合了一產和三產。
2、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就是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和高效益發展,是現代農業的新發展。
因此,政府才積極倡導、引導、扶持和推動。
3、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要是市場機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結果;而政府的扶持政策,是重要外力。
建議在第三產業(鄉村休閑觀光旅遊)的建設用地方面,鼓勵使用荒坡荒灘,放寬這些土地的用地限制,這既能夠利用荒地資源實現建設目標,同時也可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並保護耕地資源;
在第二產業的稅收方面,保留地方稅種,而在增值稅方面給予一定的減免——直接減稅比給予企業補貼,更有效率,更加規范公平;允許和鼓勵不同方式的新型合作社的發展,只要有利於農民,農民自願,就可以,而不是把是否返利分紅,作為唯一標准。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
❸ 舉出多種公司的合作模式
公司合作首先要看公司的發展、定位已經公司雙方的實力,前期溝通,了解很重要,切不可盲目。一般公司之間合作有以下幾種常見模式:
1、資源互換:資源互換是一種雙方商定在一段時間內彼此相互交換現金的金融交易。
2、利益均分:利益均分是在一定的利益格局和體系下出現的利益體系相對和平共處、相對均勢的狀態。
3、股權轉讓:股權轉讓,是公司股東依法將自己的股東權益有償轉讓給他人,使他人取得股權的民事法律行為。
4、買斷合作:買斷,是一種市場經營行為。一般是指以貨幣形式,購買他人的勞動或勞動產品的,在一定區域或一定時期的專屬權、所有權、經營權。
5、保底加分成:保底分成保底分成的意思舉例:我與網站簽訂合同,千字100元,如果這月我更新十萬字,就是一萬塊。如果這個月這本書的銷售超過一萬塊,達到了兩萬,那麼我就可以拿到兩萬。如果低於一萬,只有五千,那麼我依然拿一萬。這就是保底分成。
(3)股份經濟合作社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一)平等合作模式
農業公司如果與獨立的合作社之間實力對等,誰都不能控制對方,就可以建立平等意義上的「戰略合作」,農業公司一般資金和技術雄厚,而且有成熟的銷售渠道和品牌;合作社控制規模化的種養殖農產品的產品源頭,在產業鏈前端具有壟斷能力。
雙方各有優勢且實力對等,就可以建立合約式的合作關系,雙方在一定的時間段內,進行一對一的合作模式,合作社按照一定的生產標准為公司提供農產品,公司保證按約定價格收購合作社的產品,雙方依據「合同」來約定各自權利義務。
(二)公司控制下合作模式
如果公司實力雄厚,並且牽頭成立了合作社,自己派人主導合作社的重大事項決策,建立起了公司完全控制下的「公司+合作社」模式。這種模式下,公司可能向合作社出資,並且成為合作社的核心成員之一。
這種做法對公司的好處有兩個,一是可以間接控制產品供應,用合作社來組織農民進行生產,免去了直接與農戶接觸的麻煩;二是可以享受一些政策上的傾斜和優惠,比如用地、用水、用電、稅收等方面的補貼和減免。
(三)相互參股式的合作模式
這種模式是公司與合作社進一步深化合作的結果,公司如果想要更加緊密地與合作社建立長期共贏關系,可以與合作社共同出資建立「合資體」,比如共同出資建立加工廠,建立銷售公司等。
由於雙方共同投資,所得收益就可以按股份分配,這樣合作社就獲得了除了生產環節之外,加工銷售環節的收益。另外,公司可以參股合作社,合作社也可以入股公司,相互持股的結果,就是公司與合作社建立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