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殖民體系是怎樣建立的
形成過程
1、在亞洲,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由於帝國主義在亞洲激烈地爭奪殖內民地和勢力范容圍,使亞洲各國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19世紀末列強把亞洲分割完畢,中國沒有逃脫這場噩運。
2、在非洲,15-16世紀起,歐洲殖民者相繼侵入非洲,此後幾百年間給非洲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災難。從18世紀晚期到19世紀晚期,歐洲冒險家到非洲內地探險達到200次。這些探險為帝國主義最後瓜分非洲鋪平了道路。1885年2月帝國主義召開分贓會議,簽署柏林會議《總議定書》,標志著瓜分非洲高潮的到來,到19世紀晚期,帝國主義幾乎使整個非洲被瓜分完畢。
3、在拉丁美洲獨立後,英、美、法、德等資本主義列強紛紛採取經濟、政治和軍事手段,對拉美各國進行滲透。並展開爭奪拉美的角逐,以英美最為激烈。1823年美國提出"門羅宣言";1889年又建立"美洲共和國聯盟";1898年美西戰爭揭開美國向拉美全面擴張的序幕。隨後,美國交替推行"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的政策,加緊侵略和控制拉美地區。
B. 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如何確立的
現在美國、英國皇室搞的全球經濟一體化,同當年希特勒、日本天皇搞的全球軍事一體化,是一個概念。
僅是現在的美國、英國皇室比當年的希特勒、日本天皇更進了一步,因為:軍事侵略的最終目的就是經濟侵略!所以現在的「希特勒、日本天皇」比當年的希特勒、日本天皇更懂得不戰而勝:盡量不用軍事侵略而直接達成經濟侵略的目的(如果無法做到不戰而勝,就會毫不猶豫使用軍事武力征服)。
現在美國Z府背後的大財閥、軍火商、毒梟、金融巨頭置身黨內操縱黨派推出傀儡代言人,利用金錢買丅斷或控制媒體力壓群雄地為自己所在黨的總統候選人作廣告。如果出現傀儡代言人當上總統後有不聽話跡象,就會採用暗殺或抖出醜聞要挾。這種堡壘式的大集團控制著美國Z府,並借著美國的國家機器已經控制並掠奪著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
美國對中國的不戰而勝戰略戰術非常成功,其標志是:可以肆意掠奪中國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
掠奪型資本主義——以前稱帝國主義。
被掠奪型資本主義——以前稱半殖民或殖民地——賣國Z府統治下任由外寇掠奪本國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的社會形態。
賣國有兩種情況:打不過外國被迫投降賣國;不打就主動投降賣國。
認真思考一下1976年《紅旗》雜志對鄧的評定是不是正確,就能明白現在發生在中國的一切了。
1976年的《紅旗》之《評鄧的買辦資產階級經濟思想》開場白
鄧在經濟建設方面的謬論很多,其中貫穿著一條黑線,那就是:對內代表資產階級,同無產階級爭奪國民經濟的領導權,要把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變為官僚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對外搞投降賣國,妄圖把我國變為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這實質上是一種買辦資產階級的經濟思想。
社會性質和制度:
封建社會帝皇制:整個國家的資源和財富由一個大家族霸佔,唯獨皇帝有權把生產資料分封給親屬私有或臣僚私有,大多數人沒有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料,要活著就得去為少數人(地主階級)服務、勞動受壓迫剝削。
資本主義私有制:整個國家的資源和財富由少數人霸佔,大多數人沒有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料,要活著就得去為少數人(資產階級)服務、勞動受壓迫剝削。
社會主義公有制:整個國家的資源和財富由整個國家的人民共同擁有、共同生產、共同享受,任何私人不佔有生產資料,使得沒有任何人可以騎到任何人頭上剝削壓迫。
目前我們人類所用的經濟衡量指標:一、人民的醫療、教育、就業、住房、養老社會福利保障狀況。二、物價穩定狀況、失業率狀況、財政收支狀況。(此標准用於任何國家或時期,不以此標准衡量的一律無效!)
目前我們人類所用的衡量社會或時代好壞的指標:一、人民群眾最不要的黑社會、娼妓、毒品、貧民窟和高犯罪率的狀況。二、人民群眾最需要的醫療、教育、就業、住房、養老社會福利保障和安寧的社會環境狀況。(此標准用於任何社會或時代,不以此標准衡量的一律無效!)
C. 美國經濟發展史大概是怎樣的
1607到1753年是屬於殖民期,經濟很不發達;1754到1783年是美國的獨立運動時期,當時經過了波士頓茶事件、列剋星敦槍聲後,美國成為獨立國家,經濟開始獨立。
1850到1869年美國南北戰爭,此時美國北部屬於城市化進程中,經濟發展迅速,南部還是奴隸制庄園管理,經濟相對落後許多,統一全國後,經濟步入一體化。
1870到1929改革時期,其中一戰後經歷了柯立芝繁榮,1929到1932經濟危機,1933開始羅斯福新政,此後至二戰一直處於復甦階段。
二戰後美國經濟一躍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龍頭老大,成為世界經濟中心,現在美國經濟地位不變,卻因西歐一體化和日本崛起,世界經濟開始有了多級分化。
(3)美國全球經濟殖民體系產業鏈擴展閱讀:
石油危機
美國和蘇聯的冷戰至這段時期仍未停止。其間美國和蘇聯展開了一連串的太空競賽,蘇聯派出了世界首個太空人加加林上太空,而美國則派太空人首次登陸月球。
七十年代越南爆發戰爭,北越與南越開戰,美國為阻止蘇聯和共產勢力擴張,毅
美國參與的越戰中的畫面。
然介入越戰。其間美軍傷亡人數不斷增加,最終北越統一了越南,美國的企圖未能實現。
70年代初期,由於能源危機而導致的經濟蕭條是歷來最嚴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一度復甦。但到70年代未期,又出現通貨膨脹。
1973年10月以色列與中東一系列國家關系惡化,觸發中東戰爭。石油輸出國組織為了打擊對手的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宣布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原油價格曾從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超過13美元,1974年美國還要派發汽油定量配給票。這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機。
原油價格暴漲,引起了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經濟衰退,據估計,美國GDP增長在這段期間就下降了4.7%。
過了數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而後伊朗和伊拉克開戰,原油日產量銳減,國際油市價格飆升,每桶原油的價格從14美元漲到了35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機也引起了西方工業國的經濟衰退,據估計,美國GDP大概下降了3%。
197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美國在冷戰中最終拖垮蘇聯。1981年4月12日,美國成功發射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將人類又帶入另一個太空新紀元。
D. 歸納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 確立 崩潰的全過程
一、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指的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至20世紀初形成的資本主義世界政治經濟體系,即世界范圍內資本主義國家和其他非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它們之間的相互經濟聯系而形成的統一的經濟整體。它既包含資產階級征服世界的過程,又包含資產階級按自己意願改造世界的過程。它包括資本主義世界政治體系、經濟體系和殖民體系。
1、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開始形成於工業革命後,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完全形成。
2、內容: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發生在19世紀6、70年代。(即資本主義世界政治體系)第二,資本主義的殖民體系的形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至20世紀初,亞洲除日本外,大部分地區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洲基本上淪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的殖民地外,獨立的國家實際上成了英美等國的附庸國。這樣帝國主義國家已經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第三,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即亞非拉美被侵佔的國家成為資本主義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資本的輸出場所和掠奪性的貿易,瓦解破壞了當地自然經濟,把當地經濟都納入資本主義軌道,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
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體系: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體系:一是指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超越了西歐和北美的范圍,以空前的廣度和深度開展起來;二是指廣大的亞非拉美地區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為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其經濟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的附庸。它是隨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而形成的。
1、開始形成: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也引進了殖民侵略的擴大。15~18世紀,早期的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場開始形成並不斷擴大。英國在17~18世紀先後戰勝荷蘭和法國,取得了世界殖民大國的地位,擁有了廣闊的海外市場。
2、初步形成:隨著海外市場的不斷擴大,工場手工業生產已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18世紀60年代,英國首先發生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先後擴展到法、德、美等許多國家。工業革命導致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促使資本主義工業國到世界各地搶占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把許多殖民地國家和半殖民地國家和地區捲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使之成為經濟附庸,世界市場體系初步形成。
3、最終形成:19世紀70年代後,隨著資本主義制度已牢牢地取得世界統治地位,資本主義在經濟、政治和征服世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再度急劇擴大,迫使生產領域進一步實行相應的變革,工業革命進入新的時期,造成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提高,資本主義各國爭先恐後地爭奪殖民地,劃分勢力范圍,以便為本國經濟發展獲得更多的市場,20世紀初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畢,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三、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
世界殖民體系:是指被資本主義列強壓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國。
1、形成原因: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經濟的開放性和擴張性的結果。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要求向世界各地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必然導致世界各地聯系的加強;二是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列強不僅要求擴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還要求向海外輸出剩餘資本,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2、形成過程:從15世紀新航路開辟起,世界資本主義經歷了幾百年的擴張,到20世紀初,亞洲被分割完畢;19世紀晚期,非洲瓜分完畢;獨立後的拉丁美洲實際上成了英美等國的附屬國。
3、時間與標志: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已控制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它包括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屬國三個部分。
4、解體:伴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和不斷的發展,殖民體系開始解體。二戰後,在反法西斯斗爭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覺悟提高,民族民主意識的增強,亞非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帝國主義殖民體系不斷瓦解。1990年納米比亞的獨立,標志著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最終瓦解。
5、評價:
(1)、資本主義殖民體系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重要組成部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形成,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
(2)、它徹底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閉孤立狀態,使世界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有利於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
(3)、這是一個極其不平等的市場。它是建立在列強宰割奴役亞非拉人民基礎上的,這種聯系的加強,體現的是列強對亞非拉廣大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控制,是不正常的現象,必然遭到亞非拉人民的反抗。
E.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過程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 世界殖民體系:是指被資本主義列強壓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國。 1、形成原因: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經濟的開放性和擴張性的結果。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要求向世界各地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必然導致世界各地聯系的加強;二是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列強不僅要求擴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還要求向海外輸出剩餘資本,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2、形成過程:從15世紀新航路開辟起,世界資本主義經歷了幾百年的擴張,到20世紀初,亞洲被分割完畢;19世紀晚期,非洲瓜分完畢;獨立後的拉丁美洲實際上成了英美等國的附屬國。 3、時間與標志: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已控制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它包括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屬國三個部分。 4、解體:伴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和不斷的發展,殖民體系開始解體。二戰後,在反法西斯斗爭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覺悟提高,民族民主意識的增強,亞非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帝國主義殖民體系不斷瓦解。1990年納米比亞的獨立,標志著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最終瓦解。 5、評價: (1)、資本主義殖民體系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重要組成部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形成,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 (2)、它徹底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閉孤立狀態,使世界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有利於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 (3)、它是建立在列強宰割奴役亞非拉人民基礎上的,這種聯系的加強,體現的是列強對亞非拉廣大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控制,是不正常的現象,必然遭到亞非拉人民的反抗。
F. 美國的經濟劃分
西海岸抄 美國舊金山 矽谷在那 經濟襲發展快 人均生活水平高 消費能力強 人均生活費高 科技區在矽谷 工業區在沿海和五大湖 能進入世界五百強的企業聚集在東邊 那邊是科技園的聚集區 高新技術產業發達 發展潛力大
G. 中國主要產業基本被國際資本掌控,中國是否成為美國經濟殖民地
中國主要產業並沒有被國際資本掌控,中國也不是美國經濟殖民地,原因如下:版
第一、中國的主要資源和經權濟命脈基本為國有企業把握,沒有出現其他國家控制的情況。
第二、我國的主要金融業是國家掌控。
第三、我國的整體稅收也是本國掌控。
所以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只是經濟上跟其他國家合作,並沒有把自己的資源出賣。所以不是其他國家的經濟殖民地。
H.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過程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概念: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包括:資本主義政治體系、資本主義經濟體系、資本主義殖民體系三個方面。
1500年前後,新航路的開辟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打破了世界各地區的封閉狀態,逐漸使世界成為一個整體。
(1)開始形成(新航路的開辟~工業革命前)
通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若干原則
時間:17~18世紀
地點:西歐、北美
代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北美獨立戰爭、拉美獨立運動等。
結果:資產階級掌握了國家政權,頒布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文件(拿破崙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雖沒有建立完整的資本主義制度,但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若干原則。資本主義社會政治體系開始形成。
(2)初步形成(19世紀中期)
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這是資本主義形成世界體系的最重要標志。
時間:19世紀中期。
地點:歐洲、亞洲、美洲
代表:革命——1848年歐洲革命、美國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美國內戰)。
改革——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
統一——1870年義大利完成統一、1871年德意志完成統一。
結果: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斗爭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3)最終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
資本主義政治模式定型
時間: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形式:資本主義民主議會制度取代封建專制制度;資本主義政黨制度異常活躍,自由競選,勝者執政。
代表:英法美————政黨政治、公民自由、民主代議制。
德日俄————專制主義、軍國主義、君主立憲制。
(1)開始形成(新航路的開辟~工業革命前)
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也為殖民擴張創造了條件,世界逐漸從分散走向緊密聯系的整體
(2)初步形成(19世紀中期)
工業革命開始後,資本主義力量壯大起來。19世紀,資本主義發展進入自由竟爭時期(自由竟爭主義是工業革命的產物,代表了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和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
19世紀中期,各國通過革命或改革,工業資產階級陸續掌握了政權,自由主義經濟政策逐漸得以實施。此階段,資本主義列強通過對全世界的侵略擴張為新興的工業資產階級取得了更為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廉價原料,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亞、非、拉美的侵略沖擊了這些地區落後的社會經濟體制,把廣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卷如資本主義市場,成為其經濟附庸,同時傳播了新興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促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初步形成。
(3)最終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資本主義經濟模式定型:
生產關系的調整,壟斷組織出現;工業生產發展以科技為先導,科學技術與私人資本密切結合;激烈競爭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手段
(1)開始形成(新航路的開辟~工業革命前)
早期的殖民侵略
原因: 資本主義產生發展;新航路的開辟
西方各國的殖民擴張,使世界市場開始形成並不斷擴大,經過爭奪,英國在18世紀中期確立了殖民霸權,擁有廣闊的海外市場。
歐洲的殖地帝國對殖民地進行血腥掠奪,是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2)初步形成(19世紀中期)
資本主義列強掀起對全球的擴張與爭奪,征服大批亞、非、拉國家和地區,世界范圍內聯系密切,東方從屬於西方。
(3)最終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
19世紀晚期,出現了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高潮,開拓市場,資本輸出成為掠奪的主要形式。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被瓜分完畢,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市場體系)最終形成(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控制奴役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
形成原因:1. 資本主義具有開放和擴張的本性,它要求以全世界為活動舞台。向世界傾銷商品,掠奪原料。
2. 工業革命的推動,列強要求進一步擴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第二次工業革命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進一步加快資本輸出的步伐。殖民地、半殖民地,經濟上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一部分,世界連成一個整體。
評價:
(1) 對外擴張,奪取了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原料產地,進一步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其形成有利於世界經濟的增長,世界貿易總額的提高,促進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
(2) 列強對亞、非、拉美等地的掠奪,給當地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3) 客觀上沖擊這些地區相對滯後的社會經濟體制,傳播了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促使那裡的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和全球一體化
(1)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與世界經濟的發展關系:關系(相互作用):
①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根源於世界經濟力量結構的多極化。
②世界經濟力量結構的多極化加速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兩極政治格局的解體加強了世界經濟多極化。
說明:經濟決定政治
(2)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與全球一體化形成的原因和表現是什麼?二者是何關系?
原因:生產力和分工的發展
表現:①區域集團化(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
②一體化(國際組織的建立、國際貿易的大幅度增長,把世界各國經濟有機地聯系起來、生產的國際化程度大大加深,跨國公司遍及世界各地、經濟管理制度的國際化等)
關系:對立統一
(3)中國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及中國應採取何種對策
①機遇:A、兩極格局的瓦解,世界局勢的緩和,改善了中國的國際環境 B、在多極格局中, 中國對國際戰略平衡的影響,已比過去增強, 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特別是在亞太地區建立新的政治、經濟合作體系,沒有中國的參與是不可能實現的。
②挑戰:A、隨著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保護主義盛行,中國的對外經濟面臨激烈的競爭 B、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下,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形勢的變化,也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程度的制約 C、少數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推行一種新的強權政治,施加種種壓力,企圖迫使中國放棄社會主義。
③對策:A、堅持獨立自主、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B、利用有利因素,抵制外來的不利影響,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盡快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世界近代史
I. 美國在全球貿易體系下有巨大逆差,為何依舊是經濟最強的國家
由於以下的幾個原因,美國只需要開動印鈔機都可以買下全世界的商品,美國的服務貿易,金融行業,知識產權,旅行都是盈利的,美國的政府債券又會使資金流動回去。所以美國依舊是經濟實力最強大的一個國家。
第三,美國發行的政府債券,這個債券他可以賺取其他國家的利息,這種方式可以讓其他國家的資金又流回到美國。比如,中國每年對美國有3000億美元的貨物貿易順差,那麼中國就持有美國1萬多億美元的國債。美國這種行為就是收取其他國家的利息,貸款給其他國家又收利息是一樣的,所以美國在國家上即使有逆差,他也是經濟最強大的一個國家。
J. 美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關系
美國金融危機的根抄源之一是金融機構襲、家庭消費借貸率都太高,而且沒有得到很好監管。在這場金融危機中,中國因長期堅持嚴格的金融監管,保持了金融穩定。
要應對這場金融危機,我們的基本想法就是一定要回到基本面上去。比如說,我們對公司治理的要求進一步加強,進一步加強銀行業改革開放,對於大的"敞口"更加註重監控,以及資產的管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我們會非常謹慎地密切關注局勢發展。中國對外開放已經30年了,我們很多時候意識到,我們的"老師"做的不見得都是對的。所以我們在這方面必須汲取一些經驗教訓。
現在發生的金融危機是全球性危機,沒有一個國家是孤島,這需要國際合作。從這場金融動盪一開始,中國金融監管機構就以友好和坦誠的方式向有關國家監管機構提供了信息。「此外,世界的實體經濟肯定會受到來自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包括美國、整個亞洲、歐盟都會受到影響,不過影響的程度如何就取決於我們這種"快餐"和"精心烹調"之間的平衡,7000億美元的救市肯定會帶來信心,但是如果只是靠著一攬子的救市計劃是不夠的,有時候在享受快餐的同時,中國這種精心慢慢地烹調的食品會帶來很好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