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生態產業發展現狀

生態產業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2020-12-21 07:07:10

Ⅰ 生態環境產業發展

生態環境產業化的發展是必須的,是大勢所趨!
環境有其特殊性,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專關,關繫到我們屬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但是本身的經濟效益出的慢,導致了經濟發展初期乃至中期很少有人能重視他。而且,生態環境產業化所涉及的行業過於廣泛,生物工程、化學工程、土木工程等一系列復雜的專業重視都融合其中。這些都導致了生態環境產業化發展初期的緩慢以及發展方向的不確定性。

Ⅱ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產業規模擴張明顯,市場競爭力弱
(二)產業集聚加速,產業布局有待優化
(三)部分技術水平國際領先,技術創新能力整體偏弱
(四)政府投資不斷加大,資金短缺仍是重要瓶頸
(五)服務業業態多元化,綜合服務能力弱
(六)市場化進程加速,市場秩序有待完善

Ⅲ 環保產業的國外環保產業發展狀況

美國環保產業的分類及其內容

環境測試與分析服務 提供「環境樣品」(如土壤、水、空氣和生物樣品)的分析測試服務

廢水處理工程 建造收集和處理生活污水、商業和工業廢水的公共設施,即(POTWs Owned Treatmem Works)設施

固體廢物管理 收集、處理和處置固體廢物

危險廢物管理 管理危險廢物流、醫葯廢物、核廢料等

修復服務 受污染地區、建築物理清掃,運轉設施的環境保潔

咨詢與設計 方案設計、工程設計、咨詢、評估、認證、項目管理、營運管理、監測等

第二類:環保設備

水處理設備與葯劑 為水和廢水處理提供設備服務,包括生產、供貨和維修

儀器與信息系統 生產環境分析儀器、以及信息系統和軟體

大氣污染控制設備 為大氣污染控制(包括汽車尾氣控制)提供設備和技術

廢物管理設備 為危險廢物處理、貯存和運輸提供設備,包括回收和治理設備

清潔生產和污染預防技術 為生產工藝中的污染預防和廢物處理/回收,提供設備和技術

第三類:環境資源

水資源使用 向用戶售水

資源回收 出售自工業副產品或廢舊物品回收或轉化的材料

清潔能源

出售能源,提供太陽能、風能、地熱、小規模水力發電系統、以及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服務

Ⅳ 如何在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發展 調研報告

近年來,各級農業部門緊緊圍繞服務現代農業建設,不斷加大農業資源保護與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努力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農業環保和農村能源工作體系建設進入新階段。已建成由2個國家站、33個省級站、300多個地級站和1700多個縣級站組成的農業環境保護工作體系;建成由1個國家級、41個省級、343個地市級、2675個縣級和9976個鄉級機構組成的全國農村能源管理推廣體系,成為農業環境監測與管理、污染防治和農村能源生態建設的堅實力量。 二是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取得新突破。啟動全國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普查,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建設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示範區和開展禁止生產區劃分試點工作。 三是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再上新台階。在全國建立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網路,及時掌握農業面源污染動態變化;在太湖、巢湖、洱海和三峽庫區等重點流域,建設了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示範區。 四是農田殘膜污染防治邁出新步伐。在甘肅、新疆等10個省區180個縣實施了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的農業清潔生產示範項目,新增殘膜加工能力8.1萬噸,新增回收地膜面積3400多萬畝,初步構建了地膜回收加工體系。 五是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得到新提升。先後兩批建設國家級生態農業示範縣100餘個,帶動省級生態農業示範縣500多個,建成生態農業示範點2000多處,連續多年實施了10個循環農業示範市建設。 通過實施「十百千萬」示範創建、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化肥農葯減量、清潔田園推進、農業節水、生態模式與技術集成推廣、農產品品質提升和生態自覺提升等八大專項行動,工作的著力點主要是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抓生態布局。按照主體功能區、農業「兩區」建設規劃和農牧結合、循環利用要求,在種養業空間和及產業內部實行生態化布局,形成產業循環。 二是抓治污攻堅。以環保的硬約束為底線,以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為重點,集中精力打殲滅戰。全面完成禁養區養殖場關停搬遷,完成年出欄生豬30萬頭以上的畜牧主產縣(市、區)死亡動物無害化集中處理廠建設,並建立完善長效運行機制;2015年底,全面完成年存欄50頭以上畜禽養殖場(戶)污染治理和生態化提升,並進行達標驗收。 三是抓肥葯控減。到2017年,全省氮肥使用量比2013年減少6%;化學農葯使用量比2013年減少9%;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力爭達到90%以上。 四是抓循環利用。加大畜禽養殖排泄物、農作物秸稈、食用菌種植廢棄物,以及沼液、沼氣資源的開發利用,大力推廣廢棄物循環利用模式,加快推進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及無害化處置。壯大「三品一標」農產品總量和規模,到2017年,全省主要農產品「三品」認證面積比例達到50%以上。 五是抓示範引領。在湖州、衢州兩市和16個縣(市、區),打造全境域推進、全領域覆蓋的生態循環農業示範縣,構築縣域大循環;結合現代農業園區和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建成110個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區,形成園區中循環;培育1000個以上示範主體,形成一批生態農業主體小循環樣板;通過畜牧養殖場整治提升,建設1萬個以上生態牧場。 六是抓機制建設。按照治標與治本相結合、當前與長遠相統籌、具體實踐與機制建設相並進的要求,不斷創新探索符合浙江實際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推進機制、監管機制、評價機制、連接機制和保障機制,努力建立健全法律約束、政策支撐、市場化運行有效銜接的制度體系和長效機制。

Ⅳ 生態產業的背景

經過了漫長的漁獵文明時代,大約在一萬年以前,原始農業誕生,標志著農業文明時代的到來。200年前的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現代社會。工業代替農業成為社會中心產業,人類進入現代工業文明時代。同時工業革命促使用工業技術改造農業和裝備農業,使農業發展走向現代農業,它的主要特點是農業技術工業化和農業產品商品化。農業耕作機械化、電氣化、水利化和化學化首先在發達國家完成。並形成了所謂的「石油農業」,即以大量使用化肥、農葯(以石油為原料生產)和使用農業機械(以石油驅動)為特徵的農業。傳統農業的發展導致了諸如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地力衰減等不良後果;現代農業的高投入、高成本、高污染和生產專業化與集約化的特點,一方面導致了土地污染、板結、質量退化等嚴重問題;另一個方面,種植的單一化,減少了物種多樣性,從而削弱了農業的自然調節,且降低了農產品的安全性與營養性。
顯然以上的農業產業、工業產業與消費方式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因為它們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環境基礎,可以說是人類自掘墳墓。因此,尋找一種既發展經濟又保護資源環境的人地協調發展的產業模式就成為當務之急,於是生態產業便應運而生。它的誕生與發展必將使人類邁入一個新的社會形態,從而形成一種新的文明——生態文明。
工業革命大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同時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態環境問題。如上世紀中葉發生的一系列公害事件,80年代發生的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和印度博帕爾市農葯廠泄露等事件,更有酸雨、臭氧層缺失、全球增暖等全球性同題。
社會生產是為市場而生產,為了刺激市場發展,採取一種高消費、超前消費與高淘汰、高報廢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種從原材料-生產-消費-廢物的線性過程,造成資源過度消耗、廢棄物的過量堆積,從而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Ⅵ 環保產業的現狀及問題

1.建立起門類比較齊全並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體系,產業規模和結構、技術水平和市回場化程度得到大幅提升答。過去10年,我國環保產業產值年增長速度達到15-20%,均超過同期GDP增長率。據估計,2008年我國廣義環保產業產值達到了8200億元,已經佔到GDP的2.7%。有環保企業3.5萬家,吸納就業300多萬人。已經形成若干個具有比較優勢和特色的環保產業集群,涌現出了一批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現代化環保企業。
2.創新能力不足,以企業為主體的環保技術創新體系不完善,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技術開發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術尚未完全掌握,部分關鍵設備依靠進口。市場不規范,地方保護、低價低質惡性競爭現象尤為嚴重,污染治理重建設、輕管理,設施運行達標率較低。結構不合理,企業規模較小,產業集中較低,環境服務業比重偏低,全方位服務體系尚未建立。政策機制不完善,有關環保產業的財稅優惠政策激勵力度有限,缺乏引導,法律法規不健全,缺乏執行力,資金投入不足,企業融資難度大。

Ⅶ 現在生態家禽行業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你好,本人以自己的觀察經驗來回答您的問題。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專發展,國家的糧食屬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以前傳統的家禽養殖換成了新的概念——生態家禽養殖。生態養殖的家禽比一般的飼料養殖的家禽的營養更豐富,更健康,更美味!但是家禽的生長周期更長,飼料養殖只需90天,生態的卻至少要180天。可見,成本會更高,所以售價會更高。我曾在江西省的永修縣里有幸見到生態家禽養殖基地,其養殖條件很優厚,地處旅遊景點雲居山和廬山西海的中間,生態條件得天獨厚,雞和鴨就在森林裡放養,晚上雞會在樹上睡覺。這家養殖基地可以看成是國內家禽養殖行業的縮影,這個養殖基地是當地的七八戶人家的聯盟,全稱是新雲海原生態養殖聯盟。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和環境,單打獨斗是不行的,所以就抱團取暖。所以國內的行業狀態可以說是向著欣欣向榮發展。不過,社會上賣的生態家禽良莠不齊,並非全是真實的。所以,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個行業。可以肯定的是,原生態家禽一般不會低於70元,一般是100元以上。我這也算是普及下吧。

Ⅷ 生態產業的概念

生態產業簡稱ECO,ECO 是eco-instry的縮寫,是指按生態經濟原理和知識經濟規律組織版起來的基於生態系統承載能權力,具有高效的生態過程及和諧的生態功能的集團型產業。不同於傳統產業的是生態產業將生產、流通、消費、回收、環境保護及能力建設縱向結合,將不同行業的生產工藝橫向耦合,將生產基地與周邊環境納入整個生態系統統一管理,謀求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廢棄物向系統外的零排放。以企業的社會服務功能而不是產品或利潤為生產目標,謀求工藝流程和產品結構的多樣化,增加而不是減少就業機會,有靈敏的內外信息網路和專家網路,能適應市場及環境變化隨時改變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工人不再是機器的奴隸,而是一專多能的產業過程的自覺設計者和調控者。企業發展的多樣性與優勢度,開放度與自主度,力度與柔度,速度與穩度達到有機的結合,污染負效益變為資源正效益。生產產業建設需要在技術、體制和文化領域開展一場深刻的革命。

Ⅸ 生態產業的發展

中國生態工業發展對策
1加強生態工業方面的基礎研究
國際上生態工業的研究是在清潔生產研究之後,作為其升華和補充,在20世紀80年代末才迅速發展起來。中國起步更晚,因此要加強這方面的基礎研究,根據國際研究趨勢,應著重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1)研究可減輕工業對環境影響的具體技術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廢物零排放系統、物質替代、非物質化和功能經濟。
(2)研究對整個工業生態過程進行分析、監測和評價的方法,包括物流平衡分析、產品或過程的生命周期分析與評價、工業生態指標體系的建立。
(3)研究可促進生態工業實現的制度,包括如何在市場規則、財務制度、法律法規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以使生態工業的思想可以貫穿整個生產和生活過程 。
2加強生態工業園的規劃與建設
生態工業園是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的食物鏈(網)原理,把一定地域空間內的不同工業企業問,以及工業企業、居民與自然生態系統之間的物質轉移、能量轉換統籌起來,建立產業系統內的「生產者- 消費者-分解者」的循環途徑,實現物質閉路循環和能量多次利用的地域綜合體,從而達到物質能源充分利用,向系統外零排放的目的。
丹麥的卡倫堡鎮是生態工業園的典型,燃煤發電廠向煉油廠、制葯廠以及居民供應余熱,煉油廠把用過的冷卻水提供給發電廠做預熱用水,煉油廠把液化氣送到發電廠和生產石膏的工廠。而生產石膏的工廠的原料來自發電廠凈化空氣的脫硫設備產生的硫酸鈣。這個系統已成為一個包括發電廠、煉油廠、生物技術製品廠、塑料板廠、硫酸廠、水泥廠、種植業、養殖業和園藝業,以及卡倫堡鎮的供熱系統在內的復合系統。各個系統單元(企業)之間通過利用彼此的余熱、凈化後的廢水、廢氣,以及硫酸鈣等副產品作為原材料等。一方面實現了整個鎮的廢棄物的最小化;另一方面,各個系統均從相互作用中降低了成本,獲得了直接的經濟效益。現階段世界上有幾十個生態工業園項目在規劃或建設,其中多數在美國,此外法國、日本、加拿大等也較多:亞洲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印度等,正在開展生態工業園的項目。中國還沒有建立生態工業園,因此應加強研究與開發建設。
3推行產業生態管理
產業生態管理的方法可以分為五類:一類是面向產品環境管理的方法,即生命周期評價;第二類是面向綠色產品開發的方法,即產品生態設計;第三類是面向區域的規劃方法,即生態工業園的規劃;第四類是面向生態產業開發的方法,即生態產業孵化;第五類是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管理。
現代生態農業
中國生態農業發展對策
中國生態農業頗具特色,成績顯著,國際影響大。但畢竟發展僅20餘年時間,生態農業的示範區的面積也僅佔全國耕地總面積7% 。因此,要使中國生態農業上一個新台階,需要加強有關理論與實踐問題的研究。
1加強生態農業規劃
生態農業建設,規劃應先行,這是首要環節並具龍頭地位。但中國生態農業示範中,規劃設計方面仍感不足,應加強規劃研究。生態農業規劃包括農業生產潛力、生態過程、生態格局分析,生態農業系統敏感性和決策分析。它的第一目標是持續發展,第二目標是資源的高效利用、社會的發達昌盛、系統關系的和諧穩定。
2研究、開發與推廣克服農業發展阻礙因素、全面發展農業的新技術
這些技術包括資源環境保護與開發技術(如水土保持治理技術,防沙治沙技術,鹽鹼地治理技術等),配方施肥技術,以農作系統改革、天敵繁殖捕放和生物農葯研製與應用等為主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良種選育與繁殖技術等。
3深化生態農業理論研究
把生態農業的經驗升華到理性認識,從而指導下階段的生態農業建設顯得十分重要。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生態農業研究方法論,生態農業模式的總結與設計,生態農業價值評估體系以及生態農業的規范化和標准化等。
中國生態第三產業發展對策
1樹立發展消費觀
發展消費觀不僅包括物質、精神消費,而且包括生態消費。生態環境同樣是人類的寶貴財富。要使人類的消費持續發展下去,必須維持和增殖生態資本,這是財富創造過程,也是物質與精神消費得以持續的基礎。當前興起的生態旅遊熱表明了生態消費的發展趨勢。但更重要的是要保護好自身周圍的環境,從而達到保護全球生態環境的目的。
2推行功能經濟
所謂功能經濟就是鼓勵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服務功能而不是產品本身,鼓勵企業以對社會的服務功能而不是以產品或利潤作為經營目標。功能經濟認為生產的目的應該是產品的服務功能,而不是產品的數量達到最大。在功能經濟條件下,產品仍由生產者所有,生產者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將產品加工,因此實現了由產品的再利用代替物質的循環。功能經濟的基本原理是增加財富,但並不是擴大生產,其目標是最充分、最長時間地利用產品的使用價值,同時消耗最少的物質資源和能量。為此,作為企業,在產品的設計上要為環境而設計,要進行可拆卸的產品設計。這樣當某個部件壞了後。就只需更換該部件,而不是整件產品的報廢。同時可通過某些設備的使用權(如小轎車)來達到充分利用、減少消耗和排污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生態產業發展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