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榮獲健康中國「一路一帶」領跑者的企業有哪些
在2017第六屆世界健康產業大會上,吉林雲尚獲健康中國「一帶一路」領跑者稱號
2. 論述「一帶一路」的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及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的框架思路合作重點: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重點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
政策溝通
加強政策溝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加強政府間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深化利益融合,促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新共識。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
設施聯通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在尊重相關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沿線國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准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幹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路。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在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
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提升道路通達水平。推進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逐步形成兼容規范的運輸規則,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推動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推進港口合作建設,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機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礎設施水平。
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
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干線網路建設,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暢通信息絲綢之路。加快推進雙邊跨境光纜等建設,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完善空中(衛星)信息通道,擴大信息交流與合作。
貿易暢通
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宜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沿線國家宜加強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海關合作,以及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准計量、統計信息等方面的雙多邊合作,推動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生效和實施。改善邊境口岸通關設施條件,加快邊境口岸「單一窗口」建設,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能力。加強供應鏈安全與便利化合作,推進跨境監管程序協調,推動檢驗檢疫證書國際互聯網核查,開展「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降低非關稅壁壘,共同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創新貿易方式,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
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加強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磋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拓展相互投資領域,開展農林牧漁業、農機及農產品生產加工等領域深度合作,積極推進海水養殖、遠洋漁業、水產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葯、海洋工程技術、環保產業和海上旅遊等領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
推動新興產業合作,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促進沿線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推動建立創業投資合作機制。[3]
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鼓勵建立研發、生產和營銷體系,提升區域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擴大服務業相互開放,推動區域服務業加快發展。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鼓勵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各類產業園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資金融通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深化金融合作,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深化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以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符合條件的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鼓勵在沿線國家使用所籌資金。[3]
加強金融監管合作,推動簽署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逐步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安排,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加強徵信管理部門、徵信機構和評級機構之間的跨境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以及各國主權基金作用,引導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
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交流合作、媒體合作、青年和婦女交往、志願者服務等,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開展合作辦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沿線國家間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電視周和圖書展等活動,合作開展廣播影視劇精品創作及翻譯,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共同開展世界遺產的聯合保護工作。深化沿線國家間人才交流合作。
加強旅遊合作,擴大旅遊規模,互辦旅遊推廣周、宣傳月等活動,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提高沿線各國遊客簽證便利化水平。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遊合作。積極開展體育交流活動,支持沿線國家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強化與周邊國家在傳染病疫情信息溝通、防治技術交流、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為有關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和應急醫療救助,在婦幼健康、殘疾人康復以及艾滋病、結核、瘧疾等主要傳染病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擴大在傳統醫葯領域的合作。
加強科技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進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整合現有資源,積極開拓和推進與沿線國家在青年就業、創業培訓、職業技能開發、社會保障管理服務、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關心領域的務實合作。
充分發揮政黨、議會交往的橋梁作用,加強沿線國家之間立法機構、主要黨派和政治組織的友好往來。開展城市交流合作,歡迎沿線國家重要城市之間互結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為重點,突出務實合作,形成更多鮮活的合作範例。歡迎沿線國家智庫之間開展聯合研究、合作舉辦論壇等。
加強沿線國家民間組織的交流合作,重點面向基層民眾,廣泛開展教育[22] 、醫療、減貧開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保等各類公益慈善活動,促進沿線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加強文化傳媒的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利用網路平台,運用新媒體工具,塑造和諧友好的文化生態和輿論環境。
"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
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負著三大使命:
探尋經濟增長之道
「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實現全球化再平衡
傳統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區、海洋國家先發展起來,陸上國家、內地則較落後,形成巨大的貧富差距。傳統全球化由歐洲開辟,由美國發揚光大,形成國際秩序的「西方中心論」,導致東方從屬於西方,農村從屬於城市,陸地從屬於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應。如今,「一帶一路」正在推動全球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開創地區新型合作
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比如,「經濟帶」概念就是對地區經濟合作模式的創新,其中經濟走廊——中俄蒙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以經濟增長極輻射周邊,超越了傳統發展經濟學理論。
「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不同於歷史上所出現的各類「經濟區」與「經濟聯盟」,同以上兩者相比,經濟帶具有靈活性高、適用性廣以及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本著自願參與,協同推進的原則,發揚古絲綢之路兼容並包的精神。
3. 一帶一路提出大健康產業了嗎
當然,精準扶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需要。在提出「科學扶貧、精準扶貧」新回要求的同時,強答調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4. 一帶一路的提出對大學生的創業就業帶來什麼樣影響
(一)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教育支撐
一帶一路使在平等互信、和平共處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廣泛合作。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在2016年工序那把226名研究型人才和908名非通用語種的人才趕赴34哥國家進行培訓進修。自2012年以來共有超過35萬人次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國家對大學生群體提供了更多留學機會,創造了更便捷的條件,這就大大擴展了大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從而為創新創業夯實知識和技能基礎。
(二)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拓展了新的方向
「一帶一路」規劃總體覆蓋60多個國家,其中超過20個國家已經對我國實行了免簽和落地簽的政策,中國赴「一帶一路「國家出境游規模迅速增長。與此同時,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境外國家的旅客人數近年以50%的增速持續上升,所以基於「一帶一路」背景的出境、入境旅遊產業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新方向。此外,學歷學位互認背景下,教育培訓行業衍生出許多服務需求,可以被開發成新的創新創業機會。跨境醫療與國際間生物醫葯合作的進一步推進,有助於中國大健康產業的國際化發展,為健康產業、健康產品的創新開發、推廣銷售架設了新的渠道,也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廣闊思路。
(三)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政策優勢
國家對創業載體保持著較高的關注和投入,「一帶一路」下國際交流持續加深的同時,將會為創業空間發展提供新的契機。除此以外,「一帶一路」建立起來的國際經濟關系中,我國在關稅方面給出了巨大優惠,這為跨境電商、自貿區建設提供了更優厚的發展條件,大學生群體可以充分利用政策優勢降低創新創業成本。
(四)對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我國整個社會掀起了一般創新創業浪潮,大學生群體作為創新創業的中堅力量,雖然擁有較為突出的優勢,但要想在實踐過程中獲得成功,還需要以堅實的理論知識、出眾的思維意識、卓越的綜合能力為支癢。「一帶一路」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有了更廣闊的國際化平台,也面臨著更加多樣化的能力要求。針對不同國家、不同市場,大學生必須具備相應的語言技能,以便完成基本的溝通交流。在打造營銷環境、開展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還需要對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有一定了解,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沖突和麻煩。
(五)國際局勢的不穩定加劇創業風險
「一帶一路」是國家級頂層合作倡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其根本目的是維護世界穩定、推動人類共同發展。但是「一帶一路」工程幾乎經過了全球地綠政治最為復雜的幾個地區,沿線國家也在政治制度、宗教背景、法律體系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甚至不乏明顯沖突。而且還有國家尚處於政治動盪期,發展前景不夠明朗。總體來看,「一帶一路」的國際局勢不夠穩定,地緣政治影響下缺乏牢固的互信互助基礎,短期內不易全面建立起相互依存、協同發展的合作關系。所以大學生以「一帶一路」為依託,開展創新創業工作將會面臨更加復雜的活動環境,也需要承擔更大的失敗風險。
5. 「一帶一路」衛生領域都做了哪些事
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衛生計生國際交流合作戰略研究》課題,匯總相關省份「一帶一路」建設衛生相關情況,梳理與沿線國家衛生計生發展情況和既往合作基礎,初步形成了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衛生合作工作總體思路,制定出《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推進「一帶一路」衛生交流合作三年實施方案(2015-2017)》。
同時積極推進相關機制建設和落實相關項目,夯實與沿線有關國家合作基礎,初步與沿線有關國家形成共識。
推進「一帶一路」衛生合作機制建設
積極落實相關項目
以機制建設入手,推進「一帶一路」衛生合作。創新合作機制,搭建「一帶一路」衛生計生合作平台。
參與國家發改委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領導小組工作,積極參加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暨領導小組會議,溝通國家衛生計生委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建設方面的情況;
建立中國—中東歐衛生合作機制,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衛生部長論壇(16+1)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成功舉行,會議通過《布拉格宣言》,確認了16+1衛生部長論壇的建立並推動實施中醫中心等一批務實合作項目的開展;
深化中阿衛生合作機制,與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阿盟秘書處等共同在寧夏銀川主辦「中阿衛生合作論壇」,發布了《銀川宣言》,推動落實《2014-2016年中阿衛生合作行動計劃》;
通過專業領域聯盟建設,推動機構間合作,倡議成立中國—中東歐國家公立醫院合作網路、推進中俄醫科大學聯盟和中阿醫療健康合作發展聯盟,成立中國—寮國醫療服務共同體等,鼓勵學術機構、醫學院校及民間團體開展教學、科研和人員交流活動。
傳染病防控領域
傳染病防控領域是推進「一帶一路」衛生建設的重點領域之一。
方案實施以來通過開展相關項目活動,累計投入2000多萬元人民幣,重點加強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在艾滋病、瘧疾、登革熱、鼠疫、禽流感、流感和結核病等防控方面的合作。
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機製成員國續簽《關於湄公河流域疾病監測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實施大湄公河次區域跨境傳染病聯防聯控項目和湄公河流域青蒿素類瘧疾治療葯物抗葯性聯防項目;加強與中亞國家在包蟲病、鼠疫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方面的合作,參加在俄羅斯莫斯科舉行的第四次上合組織防疫部門領導人會議,就主要傳染病防控、大型活動期間衛生防疫保障、食品質量安全與風險評估等議題進行討論。
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領域
方案實施以來,國家衛生計生委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衛生領域專業人才培養合作,累計投入900萬元人民幣,與沿線國家合作培養2000名公共衛生管理和疾病防控人員。
公共衛生行政管理領域,舉辦了3期「中國—東盟公共衛生高級行政管理人才培訓班」;傳染病防控領域,先後舉辦「中國—東盟現場流行病學專業人才培訓班」、「大湄公河次區域邊境地區瘧疾登革熱實驗室檢測技術培訓班」等培訓項目,;醫療技術培訓領域,通過中國—寮國醫療服務共同體項目實施,為寮國提供中短期醫療技術培訓。
衛生應急和緊急醫療援助領域
積極推進與沿線國家在衛生應急領域的交流合作,提高與周邊及沿線國家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開展聯合衛生應急演練。
開展中俄災害醫學合作項目,中俄地震災害衛生應急聯合演練在黑龍江省同江市和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市成功舉行,演練提升了兩國衛生應急處置和國際協作能力;組織參加東盟地區論壇第四次救災演習,演習加強了東盟地區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提升了各方協同救災、共同應對災害的能力,中國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首次赴國外參加大規模聯合演習,提高了救援隊伍遠程投放、協調協作、國際救援和對外交流能力,全方位展示了我國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形象;赴尼泊爾開展抗震緊急醫學救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指揮下,國家衛生計生委先後派遣2批中國政府醫療隊和1批中國政府醫療防疫隊,共計177人赴尼泊爾開展地震醫學治療和防疫工作,獲得了尼泊爾軍方、政府和民眾的高度贊賞,有力配合了我「一帶一路」建設和周邊外交;廣西海上緊急醫學救援中心建設積極推進,海上醫學救援中心支撐的異地擴建項目開工建設,應急隊伍組建完成,隊伍裝備設備配備到位,可搭載海上緊急醫學救援五個方艙的北游15號郵輪投入使用。
加強傳統醫葯領域合作,推動健康產業發展
繼續鞏固並拓展與沿線國家在傳統醫葯領域的合作,積極推動中醫葯「走出去」。根據沿線各國傳統醫葯及民族醫葯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中醫葯醫療、教育、科研及產業等領域合作。推進 「一帶一路」海外中醫葯中心建設項目,2015年設立首批中醫葯國際合作專項,啟動中國—捷克中醫中心建設項目等10個「一帶一路」海外中醫葯中心建設項目,投入經費約8000萬元,支持范圍涵蓋在海外建立中醫葯中心等國際交流與合作重點領域;舉辦2015中國—東盟傳統醫葯健康旅遊國際論壇(巴馬論壇),論壇就共建中國-東盟傳統醫葯健康旅遊合作機制等議題開展研討,以推進傳統醫葯與健康旅遊融合發展,發揮產業集聚功能與示範帶動效應,提升傳統醫葯健康旅遊品牌形象和市場影響;舉辦第三屆中國(寧夏)民族醫葯博覽會,加大向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地區宣傳傳統醫葯的力度,促進回醫葯技術合作和經濟貿易。
衛生體制和政策領域
推動建立與沿線國家衛生體制和政策交流的長效合作機制,增進與沿線國家在全民健康覆蓋、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健康促進等方面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促進中國衛生發展理念的傳播,分享中國在衛生政策制定和衛生體制改革中的經驗。舉辦2015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與健康促進研討會,與會代表探討了將健康促進融入經濟發展戰略,參與全球公共衛生事務,交流健康促進最新成果與經驗,推動開展務實合作;舉辦絲綢之路健康論壇——新疆周邊國家健康合作研討會,加強了新疆與部分「一帶」沿線國家醫療衛生政策、醫療制度、醫療保險、醫療市場等領域溝通,創新國際醫療服務合作機制,與周邊國家形成跨境遠程醫療會議網路格局,實現醫療信息共享,優質醫療資源的互動,奠定全面深化合作的基礎。
衛生發展援助領域
方案實施以來,國家衛生計生委在充分調研沿線國家衛生需求的基礎上,向部分欠發達國家或地區提供多種形式的衛生援助,開展多種形式的發展援助。赴緬甸、柬埔寨、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等國開展「光明行」活動,共計為5200餘名白內障患者實施免費復明手術;開展「送醫上島」活動,廣東省繼續開展「送醫上島」活動,派遣短期醫療隊赴斐濟、湯加、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萬那杜等太平洋島國開展「光明行」等義診、巡診活動。
6. 「一帶一路」給中國醫療衛生帶來哪些發展機遇
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持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共同推進,促進我國同沿線國家衛生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出台《推進「一帶一路」衛生交流合作三年實施方案(2015-2017)》。戰略目標一近期目標
用1-3年時間,做好對「一帶一路」衛生合作的戰略研究和實施方案制定工作,夯實合作基礎;
在前期合作基礎上,與沿線有關國家形成廣泛共識,初步建立「一帶一路」衛生合作機制;
穩步實施《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三年(2015-2017年)滾動計劃》中的衛生合作項目,圍繞重點合作領域實現先期收獲。
二中期目標
用3-5年時間,以周邊國家和重點國家為基礎、面向沿線國家的衛生合作網路初步形成,合作機制進一步穩固;
國內政策支持保障體系和協調機制逐步完善,在傳染病防治和人才培養等重點領域啟動一批具有戰略意義的新項目;
在地區性、全球性衛生多邊治理機制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逐步提高。
三遠期目標
用5-10年時間,各重點領域合作項目取得顯著成效,新一輪合作項目培育形成,惠及各國百姓;
我國在地區性、全球性衛生多邊治理能力和作用明顯增強,與沿線國家在醫療衛生領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各國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衛生領域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
重點合作領域合作機制建設
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衛生領域高層互訪,推動與沿線國家,特別是周邊國家,簽署衛生合作協議。逐步形成「一帶一路」建設框架下集政府間政策合作、機構間技術交流和健康產業展會為一體的系列衛生合作論壇。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方向,舉辦「絲綢之路衛生合作論壇」、「中國—中東歐國家衛生部長論壇」和「中阿衛生合作論壇」;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方向,舉辦「中國—東盟衛生合作論壇」。
傳染病防控
逐步建立與周邊及沿線國家的常見和突發急性傳染病信息溝通機制,強化與周邊國家的傳染病跨境聯防聯控機制。重點加強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在艾滋病、瘧疾、登革熱、鼠疫、禽流感、流感和結核病等防控方面的合作,加強與中亞國家在包蟲病、鼠疫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方面的合作,與西亞國家開展脊髓灰質炎消除等方面的合作,建立重大傳染病疫情通報制度和衛生應急處置協調機制,提高傳染病防控快速響應能力。加強傳染病防治技術交流合作。
能力建設與人才培養
加強與沿線國家衛生領域專業人才培養合作,幫助沿線國家提高公共衛生管理和疾病防控能力。依託新疆、廣西、雲南、黑龍江、內蒙古和福建等省(區)建立高層次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基地,繼續開展多種形式、長短期結合的進修和培訓項目,實施中國—東盟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百人計劃。建設中國—中東歐國家醫院和公共衛生機構合作網路和中俄醫科大學聯盟,鼓勵學術機構、醫學院校及民間團體開展教學、科研和人員交流活動。三年實現與沿線國家衛生人才交流和培養1000人次。
衛生應急和緊急醫療援助
積極推進與沿線國家在衛生應急領域的交流合作,提高與周邊及沿線國家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開展聯合衛生應急演練。建立短期醫療援助和應急醫療救助處置協調機制,根據有關國家的實際需求,派遣短期醫療和衛生防疫隊伍,為沿線國家提供緊急醫療援助,並提供力所能及的防護和救治物資。
傳統醫葯
鞏固並拓展與沿線國家在傳統醫葯領域的合作,積極推動中醫葯「走出去」。根據沿線各國傳統醫葯及民族醫葯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中醫葯醫療、教育、科研及產業等領域合作。通過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模式,積極扶植和鼓勵中醫葯企業「走出去」,拓展國外中葯市場。積極推動傳統醫葯相關標準的聯合開發與制定,推進傳統醫葯國際認證認可體系建設,提升傳統中醫葯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衛生體制和政策
推動建立與沿線國家衛生體制和政策交流的長效合作機制,增進與沿線國家在全民健康覆蓋、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衛生法制建設、衛生執法和監督、健康促進、人口與發展、家庭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等方面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促進中國衛生發展理念的傳播,鼓勵與沿線國家學術機構和專家開展衛生政策研究和交流活動,分享中國在衛生政策制定和衛生體制改革中的經驗。
衛生發展援助
在充分調研沿線國家衛生需求的基礎上,向部分欠發達國家或地區提供多種形式的衛生援助,派遣中國政府醫療隊,可以長短期相結合的方式,先從接壤的國家做起,逐步向沿線國家擴展。派遣醫療衛生人員與公共衛生專家開展技術援助。援建醫療衛生基礎設施,捐助葯品和物資。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項目以及開展「光明行」等短期義診活動。
健康產業發展
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引導作用,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醫療旅遊和養生保健服務,推動醫療服務與周邊國家醫療保險的有效銜接,與周邊國家建立跨境遠程醫療服務網路,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努力推動我國葯品和醫療器械產品「走出去」,加大對產品的宣傳推介,扶持有實力的醫葯企業境外投資設廠,鼓勵在雙邊協商的基礎上減少貿易壁壘,創新貿易和投資方式,推動健康產業發展。
重點項目和活動合作機制建設
1.舉辦「絲綢之路衛生合作論壇」
2.舉辦「中國—東盟衛生合作論壇」
3.舉辦「中國—中東歐國家衛生部長論壇」
4.舉辦「中阿衛生合作論壇」
傳染病防控
5.中亞地區傳染病聯防聯控機制合作
6.大湄公河次區域傳染病監測與防控項目
7.大湄公河次區域跨境傳染病聯防聯控項目
8.湄公河流域青蒿素類瘧疾治療葯物抗葯性聯防項目
9.湄公河流域血吸蟲病消除與控制的合作項目
能力建設與人才培養
10.中國-東盟衛生人才培養百人計劃
11.中國—印尼公共衛生人才合作培訓計劃
12.中國—中東歐國家公立醫院合作網路
13.中俄醫科大學聯盟
14.中國—寮國醫療服務共同體項目
15.舉辦2016年第五屆世界全球兒科學共識行動兒科健康大會
衛生應急和緊急醫療援助
16.中俄災害醫學合作項目
17.廣西海難緊急醫學救援中心建設項目
傳統醫葯
18.「海上絲綢之路東盟行」
19.中國-東盟傳統醫葯交流合作中心建設項目
20.第十六屆世界傳統葯物學大會
21.2015中國—東盟傳統醫葯健康旅遊國際論壇(巴馬論壇)
22.第三屆中國(寧夏)民族醫葯博覽會
23.中國-捷克中醫中心建設項目
24.「中國泉州-東南亞中醫葯學術研討會」(意向實施)
25.阿曼中醫孔子學院建設項目(意向實施)
26.捷克伊赫拉瓦醫院中醫中心項目(意向實施)
27.捷克皮爾森州州立醫院中醫診療中心項目(意向實施)
衛生體制和政策
28.APEC經濟體全民健康覆蓋進展監測研究網路
29.2015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與健康促進研討會
衛生發展援助
30.開展「光明行」眼科義診活動
32.赴緬甸開展「光明行」活動
健康產業發展及其他支撐項目
33.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醫療服務中心建設項目
34.哈薩克「陝西村」醫院援建項目
35.中國-中亞國家中國製造醫療設備推廣應用合作項目(意向實施)
36.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蒙古國分院建設項目(意向實施)
37.阿聯酋中阿友好醫院建設項目(意向實施)
38.中國-東盟醫療保健合作中心建設項目(意向實施)
7. 第四屆"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在哪裡舉行
2017年9月19日,第四屆「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將在甘肅敦煌盛大開幕回!西至陽關,故人依舊在答,新朋喜相逢。屆時,國內外高端政要、媒體精英、商界領袖、權威專家群賢畢至,聚焦全球聯動、政企角色、中國智造、大健康產業、數字經濟、文旅產業等熱點議題,共話絲路,共襄盛舉。「大咖智庫」,近距離分享智慧思想;「主旨演講」,領略權威觀點碰撞;「高端對話」,針對前沿熱點解疑釋惑;「專場分論壇」,面向文旅主題、甘肅特色。洞察新形勢,破解新難題,對接新項目,尋找新夥伴。
論壇期間,精彩紛呈。「中外媒體采訪考察行」,實地解析「一帶一路」建設樣本;「創新聯動交流展」,多元展現「一帶一路」建設成就;「聯動合作案例獎」,深入挖掘「一帶一路」典型標桿;「多媒體專訪」,全面剖析「一帶一路」創新思想;「文藝展演」,生動講述絲路璀璨歷史文化。同時還將啟動「一帶一路」多國跨境聯合採訪活動,精銳采編團隊深度報道,融媒體矩陣立體傳播,多形態產品整合推廣。
8. 誰知道「一帶一路,健康中國」西伯利亞白樺茸走進中國項目是哪個機構發起的項目實施目標是什麼
這是一個中俄產業交流項目,為響應「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和「健康中國」國家戰略,中俄兩國白樺茸企業加強產業合作、經貿投資、學術交流,搭建產業共享平台,旨在促進兩國健康產業的交流與合作,造福兩國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