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經濟的引擎和支柱是什麼
自1月來14日至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先源後審議並原則通過汽車、鋼鐵、紡織、裝備製造、船舶、電子信息、石化、輕工業、有色金屬和物流業十個重要產業的調整振興規劃。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出口、消費、投資。
中國長期以來形成的那種夠投資,低消費、高儲蓄的經濟發展模式近年來其弊端已經日益凸顯,所以,從大的方面來說『今後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將集中在能夠拉動內需的一些產業上面,必須食品、汽車、奢侈品、娛樂等等諸多行業。而投資則主要集中於金融理財方面的轉向。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顯著增強,宏觀調控體系日趨完善;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和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經濟增長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② 宏觀規劃是加快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總引擎
「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要達到15%以上,2015年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
加快技術創新步伐,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提升技術裝備和產品的供給能力。
加快實施節能、循環經濟和環境保護重點工程,釋放節能環保產品、設備、服務的消費和投資需求,形成對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有力拉動。 健全節能環保法規和標准,形成促進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用改革的辦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針對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和瓶頸制約,有效發揮政府規劃引導、政策激勵和調控作用。
③ 要發展航空裝備製造產業,首先需要突破的是航空的心臟,這里的心臟指的是什麼
航空裝備的心臟是指航空發動機,飛機性能好壞,主要是發動機的性能如何。
④ 對搜索引擎有何看法,在功能上的改進、未來的發展等等。
最近,搜索引擎巨頭Google和網路即將上市,而雅虎、IBM、微軟等力量也紛紛涉足這個新興市場。一時間,搜索引擎市場變數陡生,搜索引擎未來的發展趨勢成為業界普遍關注的焦點。而目前市場上的種種跡象表明,搜索引擎市場資源整合趨勢日漸明顯,未來搜索引擎將可能走向綜合化。
在搜索引擎服務商從單業務向多業務綜合化發展的同時,雅虎、微軟、IBM等國際IT巨頭以及國內的幾大門戶網站也開始涉足搜索引擎市場。他們從不同的兩個側面共同推進搜索引擎綜合化趨勢。
2004年伊始,搜索引擎國際大鱷Google公司向外界透露,它將在未來不久開通Google自有品牌的免費e-mail服務。據悉,早在去年底,Google就已經秘密收購了一家e-mail管理軟體公司。Google提供e-mail服務將有一個專門的域名:googlemail.com,這個域名早在2001年就注冊了。
一位資深業內分析家認為,「提供e-mail服務並不是簡單的業務開拓,而是預告著未來Google的走向,尤其是Google創立的關鍵字廣告模式將發生巨大的變化。」Google搜索引擎技術主管表示,「Google將同時在世界范圍提供e-mail,有點像雅虎和微軟MSN的模式。」
Googl今天的未來發展計劃似乎可以看到雅虎當年的發展的影子,從一個單純的搜索引擎服務商轉變成綜合業務的網路服務商。
根據Nielsen/NetRatings市場調查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整個2003年,雅虎和Google的各自用戶訪問量之比為8680萬(人次)比5330萬(人次)。市場人士認為,雅虎超出的部分應該歸功於其固定客戶群,Googl和雅虎的差距反映出單一搜索公司和綜合服務門戶網站在點擊數和固定客戶群上的差距。因而Google力推的免費e-mail戰略被認為是這種差距下壓力的一個反應,它試圖通過這種方式發展自己的固定客戶群。
在Google進軍e-mail市場向綜合方向發展的同時,國內搜索巨頭之一的中國搜
⑤ 我國航空發動機行業前景
606所,沈陽復,國內最大的航制空發動機研究與製造單位,主要在於渦扇、渦噴方面,推力級別較大,目前可用於國內軍機;
608所,株洲,國內渦軸、小發的研發基地,目前用於武直;
624所,成都,燃氣渦輪試驗中心,預研將決定航空發動機發展的方向。
以上三家單位為航空發動機主機所,614所為航空發動機動力控制方面研究的單位,由於政策傾向,這方面工作將全部由614所承擔,發展前景很好。想要進入614所的至少本碩都是211工程的,最好是航空發動機方面的。
另外,上海商發也在從事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研發工作。
關於航空發動機方面的合資企業,尚未聽聞。
另外,針對整個國內的基本情況,航空發動機方面主要靠項目支持,而非市場盈利;經濟效益不會向汽車以及其他製造業那樣。由於發動機專項剛批下來,據說有1000個億,未來20年內,整個形勢都將是一片大好。關於個人在整個行業中的作用,每個人都是一個分子,組在一起才是一個團隊,如果想出人頭地,選這個行業就錯了;要選這個行業,就要想著踏踏實實,報效祖國,否則堅持不下去的。
⑥ 中國未來10年的新的增長點在哪裡呢哪些產業會成為未來的發展引擎
(1)①有利於貫徹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內
(2分)②有利於推動容城鄉發展一體化,實現城鄉協調發展。(2分)③有利於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的發展。(2分)④有利於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增加經濟總量和提高勞動者積極性。(。
⑦ 國家發改委:支持澳門發揮核心引擎作用 做強金融服務等產業
新華社12月15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支持澳門發揮好區域發展核心引擎的作用,支持澳門做優做強旅遊休閑、金融服務、中醫葯等優勢產業。
據悉,該負責人提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澳門作為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充分體現國家對澳門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盼。我們將繼續支持澳門發揮好這一核心引擎作用,在強化澳門特色優勢產業的同時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建設好「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
該負責人還表示,《規劃綱要》明確,將澳門建設成為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方面,該負責人認為,各有關方面大力支持配合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完善政策體系、深化區域合作、拓展旅遊市場、促進產業協同發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績,有效推動澳門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建設。
2019年上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實施《橫琴國際休閑旅遊島建設方案》,把拓展澳門發展空間作為珠海橫琴國際休閑旅遊島建設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深化細化財稅、投融資、金融、土地等方面政策,並提出開放、人才等方面政策舉措,全力配合澳門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建設。
對此,該負責人提到:「我們將繼續支持澳門每年舉辦世界旅遊經濟論壇,支持澳門建設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加強與橫琴國際休閑旅遊島建設的統籌,共同打造世界旅遊休閑目的地」。
值得一提的是,該負責人提到,要緊扣《規劃綱要》賦予澳門的發展定位,圍繞「國家所需、澳門所長」,支持澳門做優做強旅遊休閑、金融服務、中醫葯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會展、海上旅遊、海洋科技等新興產業,發揮澳門在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中的重要節點作用,建設好「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同時,加強澳門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依託橫琴這一重要平台,推動粵澳深度合作,拓展澳門發展空間。
⑧ 高鐵對城市經濟的引擎作用有哪些
「四縱四橫」高鐵網將中國東部、中部、中西部地區大多數城市圈入其中,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城市群的軌道交通網,這必將引發各個區域經濟的重新洗牌,帶動周邊城市的經濟發展,成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推動區域經濟的產業格局變革
高鐵密織網構成了高鐵產業鏈從原料—零部件—基建—機械—配套設施—運營與物流以及後續服務等7大環節,與高鐵產業相關聯的上市公司達180多家,較為核心的企業也有62家有餘,產業極為龐雜,因而諸多行業皆能從中獲得發展機遇。
高鐵時代除了引領各個高鐵產業的發展,必然還會推動房地產、旅遊、商業、物流業、金融、娛樂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加速區域經濟的產業格局變革。當然某些行業也會因為高鐵的跨越式發展而易出現衰落趨勢,比如航空業。但總體而言,高鐵能夠有效地縮小區域間的經濟差距,為各個相關企業送來發展曙光。
⑨ 經濟新常態下認為那些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中國經濟正在尋求向新常態過渡的新動力。只要新動力找到,向新常態平穩過渡就基本無憂。長期以來,很多人根據宏觀經濟學特別是凱恩斯理論的基本原理,將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反復在增加出口和擴大內需上做文章。其實,「三駕馬車」只是GDP的三大組成部分,只是應對宏觀經濟波動的需求邊短期動力,只是經濟增長的結果而非原因,制度變革、結構優化和要素升級「三大發動機」才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三大發動機」是近年來提出的人本發展理論(或「五人理論」,即滿足人、依靠人、制度引導人、資源裝備人、分工安置人),對經濟發展動力的新概括。制度變革、結構優化和要素升級「三大發動機」與新一屆領導強調的釋放改革紅利、推進結構調整、強化創新驅動(簡言之,改革、轉型、創新)是基本吻合的。
制度變革即制度改革,這里的制度包括法律法規、標准規則、政府等組織、市場機制、宏觀政策等有形制度、文化制度等無形制度,以及各種制度的實施機制。結構優化包括產業結構優化(新型工業化、產業轉型升級等)、區域結構優化(新型城鎮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等)、消費結構優化(消費結構升級)等。要素升級包括技術進步、人力資本提升和信息化等。要素升級與要素投入有區別,勞動力、資金、技術等要素投入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要素升級則是技術、人力資本等要素的質的提升。
⑩ 人工智慧將作為中國經濟動力變革新引擎
當人類嘗試把部分思維活動委託給機器時,指示世界經濟發展方向的羅盤就指向了人工智慧。尤其是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機器人、共享經濟等要素相互疊加後,世界上出現了創造新型生活方式的機會。毋庸諱言,這也是新的經濟增長機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專家表示,對於傳統企業而言,必須主動尋找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場景,積極構建以技術為紐帶的產業價值鏈。
考慮到傳統企業獨立開發和應用人工智慧所需的投入很大,而且有失敗的風險。業內人士建議,傳統行業應依託各類平台型企業作為應用建設的龍頭,推動其共性技術、資源和服務的開放共享,以促進人工智慧技術在傳統行業的落地。
當然,在政府、科研機構和平台型企業共同主導的人工智慧產業應用中,還要善於借用市場手段平衡社會和企業間關系,防止平台型企業利用技術優勢進行壟斷。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發揮人工智慧動力變革的引擎優勢,實現我國經濟發展奇跡的新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