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永豐醫葯產業發展

永豐醫葯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20 10:29:57

1. 中國醫葯行業的前景如何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持續,醫葯行業整體需求不斷增加,中長期持續看好。同時內,商業健康險擴容張給醫療行業帶來更多資金供給,醫葯行業增速有望維持在10-15%區間,前景廣闊。
醫葯行業前景向好,在國內引發了一輪並購潮,並購金額、數量屢屢創下歷史新高。由於看好國內醫葯行業發展,中資企業在海外市場的並購熱情同樣高漲。
據發布的《中國醫葯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不完全統計,2016年,醫葯健康領域並購超過400起,金額超過1800億元。預計今年並購潮仍將持續,各細分領域並購將保持高活躍度。
按照目前趨勢,醫葯行業的並購仍將持續,未來要等到新的市場格局基本形成,醫葯並購才會相對放緩。新的格局形成後,醫葯行業也將隨之重回中高速發展。
總的來說,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醫葯分開改革深入,以及醫葯電商政策松綁,醫葯行業前景仍然可期。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醫葯企業要尋求新的銷售途徑,加大與互聯網融合力度,,減少流通環節成本,增加自身利潤。

2. 醫葯製造業的發展現狀

制葯企業總體創新能力有限。創新是醫葯行業的命脈。醫葯行業的創新動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人類健康不斷面臨著各種新疾病的威脅,醫葯行業必須不斷拓展自身開發的領域;二是細菌和病毒的變異使傳統葯物的療效降低,這就促使人類加快葯品升級換代的步伐。醫葯行業又是一個高投入、高回報、高風險的產業。由於醫葯行業一直面臨著不斷創新的巨大壓力,因此醫葯企業就必須得加大研究和開發力度。發達國家醫葯業將銷售額的10%~20%用於新葯研究與開發,其研製成功一種新的化學合成葯耗資2-3億美元以上。而我國2003年的醫葯產業的總產值是1200億人民幣,不如國際制葯巨頭默沙東公司一年的產值,而我國整個醫葯工業的研發投入,幾年來都只能在總銷售額的1%左右徘徊。
醫葯產品以普葯為主且技術含量低。普葯,是指較為普通的葯物,具有臨床應用普遍、療效確切、用量較大、價格較低的特點,並且大都為國家基本葯物,普葯的生產廠家大多為缺乏資金實力、研發力量、營銷網路等基礎的中小企業,所以,與新葯、特葯相比,其技術含量低,由此導致附加值也很低。從總體上看,我國制葯水平還明顯低於國際先進水平,制劑附加值與原料葯的比值是3:1,僅是美國同類比值的十幾分之一。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普葯生產企業的經營效益普遍較差。
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葯品。我國制劑生產落後,以仿製國外新葯為主,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由於我國醫葯行業的創新能力不足,目前在我國市場上流通著的國產葯品基本都不是原創新葯,生產非專利葯(仿製葯)一直是我國醫葯產業發展的支點。事實上,除中葯之外,我國目前的葯品中幾乎沒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葯品。

3. 求一份報告,2018年中國生物醫葯產業園區發展現狀分析報告

可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2019-2024年中國生物醫葯產業園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4. 醫葯行業的發展現狀

發展現狀
根據統計,2010 年至 2014 年全球醫葯市場規模由 7,936億美元增長到 9,761 億美元,到 2019 年全球醫葯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12,249億美元,相比於 2014 年增長約 25.50%。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全國衛生總費用已由 2007 年的 11,573.97 億元、2010 年的19,980.39 億元增長到 2014 年的 35,312.40 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 18%。隨著經濟持續發展、人口老齡化加速、人均壽命增加與醫療改革相關措施的出台,未來我國醫葯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全國醫葯生產一直處於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階段。過去十年,我國醫葯工業總產值保持快速增長。根據南方醫葯經濟研究所的統計,我國七大類醫葯工業總產值在「十一五」期間復合增長率達到 23.31%,進入「十二五」後仍然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14 年達 25,798 億元,同比增長 15.70%。
目前,我國大概有3000多家制葯企業,但是TOP100就貢獻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剩下的2900多家企業瓜分其餘的不足40%份額,由此可見我國醫葯市場集中度越來越明顯,按照現在的趨勢以後集中度會愈發明顯。http://www.avicui.com/news-85183.html
從企業集團來看,我國醫院市場銷售額排名前20位的依次為輝瑞、揚子江、阿斯利康、山東齊魯、四環醫葯、上海復星、賽諾菲、江蘇恆瑞、科倫、正大天晴、拜耳、上葯、諾華、羅氏、遠大、默沙東、中國醫葯總公司、石葯、步長制葯以及諾和諾德。TOP20里本土企業已然占據半壁江山。
從葯物品種來看,在我國醫院市場排名前20位的暢銷產品中,外資的產品可以說屈指可數,只有4種,其他的16種均是國內的品種。但是4種外資企業葯品在2016年同比年增長率均有所提升,而本土企業產品增長率則多數呈現下滑趨勢,本土企業在葯品市場銷售方面仍需繼續努力。
IMS在今年3月份公布了一個預測,預測從2016到2020年五年之間中國醫葯市場的整體增速在7%左右,預測根據是2018、2019年將有很多新產品上市,但是2019年之後因為很多產品的一致性評價面臨過期,可能會對於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本土企業都有新的挑戰和格局的變化。
2017年下半年中國醫葯行業發展十大趨勢
1.新版醫保目錄在下半年將正式實施,部分處方葯主流企業銷售將嚴重下滑。
新版醫保目錄在年初的萬眾矚目中落地,按照國家相關部門要求將在下半年正式實施。新版醫保目錄的實施將決定一部分處方葯企業的生死:產品在新醫保目錄里,尚有生存的餘地,醫葯企業可藉此提高自身的軟實力,在提供良好的學術支持和服務支持上狠下功夫;但是如果產品不在新醫保目錄里的葯企,銷售下滑將更嚴重,這些企業要麼把銷售陣地轉移到競爭激烈的院外渠道銷售和OTC渠道銷售、第三終端渠道銷售,要麼企業面臨被淘汰或被收購的境況。
今年的國家醫保目錄與前幾版的國家醫保目錄有很大的差異:其中部分醫葯企業的「大品種」使用范圍的限制擴大了,在醫療機構身份、病種和使用人群上有很多的限制;另外就是產品即使進入了醫保目錄,在有些省份也沒有對應的醫保支付政策的落實。這些限制部分主流處方葯企業的發展影響較大,部分企業的銷售將因此下滑較為嚴重。
2.各省醫保目錄大增補開始,有優質品種資源的中小型葯企將有望彎道超車。
眾所周知,產品優勢是葯企競爭之根本。一個好的主力產品往往決定一個醫葯企業的命運。很多葯企都是靠一兩個拳頭產品一鳴驚人的。隨著各省醫保目錄的大增補,具有明星產品或黃金單品的特別是有優質中成葯的中小型葯企可能迎來春天。
部分中小葯企由於其產品的優勢和獨特性,在激烈的競爭中會脫穎而出,成為醫保目錄增補後的黃金產品。這些入選了醫保目錄的中小葯企會迎來很大的發展機會,在眾多的市場競品中一騎絕塵,這就是優勢品種的魅力所在。這些中小葯企在「春天裡」會一路高歌,有望在「賽車場」上彎道超車。
3.中葯飲片企業遭遇血雨腥風,規模1億以下的企業面臨被出局。
中葯飲片企業,尤其是部分規模較小的中葯飲片企業,由於中葯飲片質量問題頻頻出現,成了飛檢的重災區,導致在上半年的經營已經陷入困境,還有部分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從上半年飛檢的情況來看,被收回GMP證書的40多家企業中,中葯飲片企業就佔了近一半。具備強大的資金實力和抗風險能力是中葯飲片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隨著國家和相關部門對中葯飲片監管力度的加大,相關的政策和制度的出台,中葯飲片生產經營企業的難度會不斷加大。對於規模在1億以上、具備相當實力的企業來說,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和設備來提高質量和競爭力是能夠渡過難關的;但對於規模在1億以下的中小型中葯飲片企業來說,缺乏資金實力和競爭力較弱是心頭抹不去的痛。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葯飲片行業銷售收入1922億元,在醫葯工業中的佔比最低,只有6.5%,但保持較高的13.5%的增速,高於醫葯經濟整體增速,呈現良好發展勢頭;2017年,因為國家政策的利好,中葯飲片市場容量將高達近4000億。
中葯飲片作為 中醫葯產業的重要支柱之一,亟待進一步規范生產工藝和質量管理規范,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葯飲片市場會一枝獨秀,迎來更加快速的發展。
4.葯店+診所模式日益成熟,並廣受消費者青睞。
隨著國家醫改的深入,處方葯企大量轉入葯店連鎖銷售渠道,葯店裡銷售的處方葯會越來越多。在整個醫葯大環境的深刻影響下,具備葯店+診所經營資質的零售門店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
分級診療快速落地,等級醫院醫療技術費用不斷提高,使得一部分原有醫院患者有病到醫院的習慣正在改變,就近到社區門診或具備診所資質的葯店看病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在診所、葯診店看病後憑借診所、葯診店專業醫生的處方到葯店取葯,既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療,又節省了到醫院看病掛號費用和排隊的時間。
隨著我國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大病到醫院,小病到社區或葯店」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隨著葯店+診所模式的日益成熟,診所醫生自身素質的提高和設備的改進,葯店+診所模式正在大面積推廣,相信這種模式在我國會有較大的作為,中國版的「梅奧診所」將有望出現。
5.有資源力的醫葯企業快速拓展新的銷售模型,處方葯、OTC、第三終端、KA、院外、大健康事業部「六駕馬車」並駕齊驅的局面將開始出現。
之前葯企的銷售模型相對比較單一,要麼是處方銷售、要麼是OTC銷售、要麼是第三終端銷售。但隨著醫葯環境變得日益復雜,只憑借幾種銷售模型已經很難再「玩轉」中國的醫葯市場。
部分有資源力的醫葯企業和有眼光的醫葯企業家憑借自身的優勢在大力拓展之前未曾嘗試的銷售模型,在這里我們稱之為「新的銷售模型」。「新的銷售模型」包括第三終端、KA、院外銷售、大健康等,在每個銷售模型中都有成功的典範。有資源力的醫葯企業需要認真研究成功案例,充分結合自身的優勢「取長補短」,定會在目前嚴峻的 醫葯市場獨辟蹊徑,有一番新的作為。比如國內某知名醫葯 企業,在原先的控銷領域做到了全國的前3甲,其公司老闆高瞻遠矚,在國家大力倡導大健康產業的背景下,率先成立了大健康事業部。短短的幾年內,其大健康事業部的銷量和規模已經遠超原有第三終端控銷模式的規模,成為企業的又一核心利潤增長點。
6.連鎖葯店上市熱潮湧現,大中型連鎖葯店競相上市帶來連鎖葯店新一輪的跑馬圈地。
已經上市的連鎖葯店如老百姓、益豐和一心堂等在省外的開店和並購依然在加速。從最新的變化來看,它們在並購方面都有所減緩,逐步轉為以自建門店為主。究其原因,收購固然相對於自建門店較快,但收購質量的穩定性和收購之後的不確定性也很多。相對而言,自建門店質量的穩定性和收購之後的不確定性問題會少些。
廣東的區域龍頭大森林連鎖、山東的區域龍頭漱玉平民已經進入上市倒計時;其他一些知名醫葯連鎖如眾友康連鎖、燕喜堂連鎖也正在厲兵秣馬謀劃上市並加快開店和並購的速度,以期在不遠的將來能在主板上市。中原某知名醫葯連鎖今年的新開店目標是1000家,平均每天3家的速度在高速擴張。其目標是用3-5年走向資本市場,實行新的跨越式增長。
7.大中型醫葯企業兼並的對象不再是高大上的醫葯企業,而是有品牌醫保和品牌OTC品種的中小型醫葯企業。
優勢大中型醫葯企業兼並的速度依然在加快,但眼光變得越來越挑剔。外表高大上的、待被收購醫葯企業往往表面光鮮,不良資產率較高,被兼並後也會問題重重。而有品牌醫保和品牌OTC品種的中小型企業因為其品牌知名度和產品知名度,在有意被收購時會被優勢大中型企業所青睞。產品的品牌度和知名度不是一時形成的,而是要經歷過漫長的歷程。產品經過了長期的使用已經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了品牌力,品牌力就是競爭力,具有了完備的競爭力就具備了很強的盈利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大中企業把目光瞄向這些企業是非常有眼光和具有前瞻性的。
8.行業政策的多變導致大型醫葯企業的戰略目標變得迷茫,大型醫葯企業高管紛紛離隊。
行業的不確定性導致了人員的不確定性,也導致部分大型醫葯企業高管紛紛離隊。這是一個以考核結果論英雄的時代。葯企高管是葯企的靈魂人物,他們的到來或離去,對葯企短期戰略或長期戰略的形成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很多時候會是致命性的。新的高管入職又會帶來新的戰略和新的文化進來,增加了太多的不確定性。在目前行業大環境不好的今天,對企業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保持相對穩定的高管團隊是很多迷茫中的醫葯企業需要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因為高管對一個公司的發展非常重要,他剛熟悉情況又離開企業的危害尤其巨大。只有高層穩定了,戰略才能穩定,企業發展才能夠具有可持續性,企業才能致力於長期發展。縱觀歷史,世界500強中凡是做到基業長青的企業,其核心高管都是具備非常人格魅力並長期服務於該公司並與公司一起發展的人。
9.醫葯企業基層醫療事業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銷售管理與服務上來。
國家在大力倡導基層醫療,大病、疑難雜症到 醫院,小病到基層醫療機構、 葯店。並在基層醫療建設和新農合等方面進行了大力的投入。作為專為基層醫療服務的廣大醫葯企業,他們的工作重心不再是僅僅賣產品,而是將工作重心轉移到銷售管理和服務上來。
以前這些醫葯企業通過認真研究消費者和產品,在基層醫療市場確實分得了一杯羹。但隨著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基層醫療機構的需求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首先他們需要學習新的知識以滿足消費者日益提高的需求;其次,國家大面積叫停輸液,基層醫療機構需要新的可替代輸液的技能和方法去實現醫德、盈利雙豐收。最後,他們對醫葯企業人員素質和銷售管理服務等綜合能力有了新的要求。
針對基層醫療機構出現的這些新的需求,作為葯企基層醫療事業部,必須順勢而為,要充分了解並滿足基層醫療機構的需求,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水平,更好地為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專業的服務。
10.第三終端綠色療法越來越火熱,品牌企業開始脫穎而出。
第三終端診所和葯店在國家基層醫療改革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國家大規模禁止輸液的同時,第三終端診所和葯店已經找到了可以完全取代輸液的綠色療法。

5. 貴州省的工業發展現狀和醫葯行業在貴州省的發展前景

貴州省的醫葯行業,我覺得應該是要靠苗一和苗葯來發展吧,因為苗族的醫術和葯品是獨樹一幟

6. 中國未來3年內醫葯行業,將會是怎樣的一個發展方向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醫葯行業並購重組趨勢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8bb7db92390c4058.html 近年來我國醫葯行業增長有些放緩,不過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醫葯行業前景還是不錯的,畢竟社會剛需還是存在的。未來醫葯行業想要更加快速的發展需要尋找到一些新的突破口。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醫葯行業並購重組趨勢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2015年我國醫葯工業總產值有望達到28842億元,同比增長11.8%;2016年工業總產值將達到32100億元的規模,同比增長11.3%。到2020年將達到48400億元,復合增長率在11%-13%之間。
相比「十一五」期間醫葯工業利潤的復合年增長為37.6%,進入「十二五」後,受宏觀經濟變化、葯價改革、成本等因素的影響,醫葯工業利潤明顯增速放緩,預計2015年全年利潤增長為11.9%。
我國醫葯行業的混亂還是由來已久的,雖然近來行業的混亂得到了一定的治理,但是頑疾還未徹底治癒,未來相關部門還需加大力度打擊醫葯行業的混亂問題。

7. 中關村地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優勢

吸引500強的三大優勢

●從美國回到中關村辦企業的趙克順僅用5天時間就辦好了選址、注冊等相關手續,他親自體會到了一站式辦公的方便,他說:「中關村辦事效率之高、速度之快,勝於在美國辦公司。」

追蹤的過程其實是相互吸引的過程。

負責對外工作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夏穎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關村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僅2001年,中關村管委會就接待了來自全球36個國家和地區的220個來訪團組。其中,部長級以上的政府團30餘個,世界500強公司15家,國際知名投資證券機構20餘家,國外著名大學20多所。」

「中國經濟的異類。」他們在考察過後驚呼,「中關村一開始就占據著全球產業鏈的高端。」中關村獨特的發展道路和發展勢頭讓全球500強看到了明晰的前景:中關村已處於與世界經濟同步、越來越直接、對位的競爭狀態。

綜合採訪中獲得的情況可以將500強來中關村的理由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中關村密集的智力資源,30萬高校畢業生近在手邊,此優勢全球罕見。二是中關村聚集的中科院、清華、北大等院校實驗室成為最方便的可利用、可合作資源。三是中關村自身的產業鏈具有吸引力。

而最近500強集中進入中關村與中關村「三年大變樣」目標的實現關系至為密切。

在全球所有科技園區中,中關村的硬體建設規模最為宏大。據統計數字顯示,三年來,中關村改、擴建道路20餘條,總長120多公里。鋪設電信管道200多公里、天然氣管線117公里、熱力管線11公里。中關村還拆除了違法建設400萬平方米,僅海淀就新建綠地680萬平方米。其中,貫穿中心區的城市主幹道中關村大街,已形成雙向6條機動車道、綠地環布兩側的繁華街區。新建成的北清路則貫穿發展區,軟體園、生命科學園、永豐產業基地、國際商城、新醫葯園等重要產業基地呈團式分布於道路兩側,中關村的發展藍圖初步顯現。

中關村的軟環境更被全球500強所看中。《中關村科技園區條例》一出台,即被新加坡聯合早報譽為「對知識和人才充滿了敬意」。它為中關村營造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市場經濟平台提供了制度和法規保障。中關村出現了全國第一家無經營范圍的企業,全國第一家注冊資金100%為無形資產的企業,全國第一家有限合夥風險投資機構。

從美國回到中關村辦企業的趙克順先生告訴記者,他親自體會到了中關村一站式辦公的方便,「我僅用5天時間就辦好了選址、注冊等相關手續,效率之高、速度之快,勝於我在美國辦公司。」中關村服務中心有38個職能部門進駐,集中現場辦公。有21個審批項目,平均縮短辦理時間7天。

資料顯示,中關村在軟體、集成電路設計、移動通信設備、個人電腦、掃描儀、稀土永磁材料、大功率數字廣播電視發送設備、大直徑單晶矽片、太陽能集熱設備等產品領域的產業規模和市場份額均為全國第一。中關村經濟的高速發展已經持續十年,2001年實現技工貿總產值2014億元。中關村連續三年對北京經濟貢獻率超過60%。

閱讀全文

與永豐醫葯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