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蒙牛集團質量及食品安全方針
成都產業園對大米產品在源頭、生產過程、產品出口端三個環節的質量管控實際上是中糧集團全產業鏈質量安全風險控制機制的體現。
中糧集團質量與安全管理部總監萬早田說,全產業鏈是指由田間到餐桌所涵蓋的種植養殖、食品加工、物流銷售等多個環節構成的完整產業鏈系統,產業鏈下游在信息方面為上游提供支持,上游在質量安全方面為下游提供保障,從而實現有效風險控制。
「全產業鏈理念的提出為食品行業引入了新的商業模式和戰略思維,也為解決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模式。」萬早田說,全產業鏈質量安全風險控制機制包括三個維度:
一是產業鏈源頭管理。在種植養殖管理方面,中糧集團重點對基地選址、種子種苗、農葯獸葯使用、田間管理等關鍵環節進行控制,逐步形成「公司+基地+標准化」的管理模式。截至目前,中糧集團自有番茄基地達到21萬畝,可控茶園100多萬畝、葡萄園50萬畝,養殖基地的生豬、肉雞存欄量分別達到37萬頭、300萬只,上述產業鏈的基地采購量占總采購量比例均領先國內同行業水平。此外,中糧集團建立了供應商、OEM工廠等相關方的准入制度,優化質量安全管理流程,建立相關方黑名單與退出機制。
二是生產過程質量安全控制。中糧集團系統梳理了13條主要產業鏈存在的質量安全風險,建立了現代質量管理體系,並構建了食品防護體系。截至目前,中糧集團已有126家基層企業建立食品安全防護體系,占企業總數量的86.3%,有效避免了人為故意污染和蓄意破壞導致的質量安全事故。
三是產品出口端管理。在冷鏈物流方面,中糧集團編制了《食品冷鏈物流質量安全管理規范》,明確冷鏈物流溫度、車輛、裝運要求,導入電子溫度監控與GPS定位等技術,確保涉及冷鏈物流業務的單位100%實現全程動態監控。在倉儲管理方面,制定倉儲質量安全管理標准,降低原料、產品周轉率帶來的質量安全風險。
這一全產業鏈的風險管控機制也在中糧集團旗下蒙牛乳業得到執行。蒙牛乳業助理副總裁王艷松介紹,在源頭方面,蒙牛乳業通過建立標准化牧場,提高奶源供奶合格率;通過對供應商實施評估准入制度、日常分級管理等,提高原輔料到廠合格率。在生產方面,持續進行技術改進和質量控制改善,彌補技術短板,提升質量穩定性。在終端銷售方面,建立業務標准化和質量管理標准化,通過培訓客戶等,推動終端質量管理提升,保障市場產品質量的一致性、穩定性和新鮮度。
「盡管在質量安全管理方面進行了探索並取得一定成績,但我們始終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仍然存在諸多不足,面臨大量內外部風險與挑戰。」萬早田說,全產業鏈的風險性和復雜性決定了質量安全工作必須依靠戰略眼光、系統管理、科學方法和全員文化,為消費者構築起牢固的質量安全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