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推進精準扶貧 縣委書記提出了哪些要求
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緊緊盯住制約貧困的瓶頸問題,以釘釘子精神著力予以解決,堅決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
一、實施整縣推進,解決如何釐清「思路」的問題。一是釐清整縣推進的動因。實現年度貧困村出列、貧困戶脫貧目標,不僅要配套修路、架橋、供水等基礎設施,更要壯大村集體經濟,穩定增加貧困戶的收入。如果按照傳統的思維,一年啟動建設一批貧困村,那麼必有一批貧困村就要等到2020年來建設,當年啟動基礎設施還可能見效,但村集體和群眾收入不一定能在當年提高。所以,只有盡早地啟動扶貧措施,盡早地讓貧困戶享受到政策的扶持,才能夠有更多機會確保貧困戶整體脫貧。二是釐清整縣推進的內涵。整縣推進,就是要所有重點貧困村同步開展整村推進,同時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都同步開展脫貧行動,同時享受到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並在脫貧後繼續享受一段時間的資金支持。三是釐清整縣推進的重點。從現在開始,同步啟動建設所有的重點貧困村,統籌謀劃路橋、水廠、學校、衛生室、廣場等基礎設施,堅持把每個鄉鎮建設成美麗鄉鎮、特色鄉鎮,把每個鄉村變成美麗鄉村、特色鄉村,為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提供良好的條件和基礎;從現在開始,對所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脫貧行動,實施政策扶持和資金扶持,特別要對貧困戶在發展產業、創業就業、小孩上學、醫療保障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讓群眾盡早享受扶貧政策的紅利。
二、明確職責任務,解決如何夯實「責任」的問題。一是縣委政府的職責。加強全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組織領導;對各單位、各鄉鎮上報的規劃進行審批,對各重點村下達計劃單,檢查驗收後以計劃單來認賬;制定縣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類政策,如補助政策、獎扶政策等;提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類資金保障,確保各項政策的落實。二是縣直單位的職責。審查審核各單位上報的規劃;因地制宜確定鄉村路、供水設施、群眾服務中心建設、衛生室、學校、廣場等建設標准;為公路建設、供水設施等建設提供技術服務;督辦涉及到本單位、本行業的建設進度;鄉鎮申報建設項目以後,相關單位做好檢查驗收。三是鎮村的職責。總體職責是制定規劃、組織領導、項目實施、兌現政策、脫貧管理。具體來說,就是做好鎮村規劃;加強鎮村扶貧工作的領導;負責鎮村扶貧項目的實施,主要是路、水、教育、文化、衛生的項目,供電和通訊由專業部門來實施;各級扶貧政策的兌現;做好脫貧檔案資料的管理。
三、秉持科學精細,解決如何做好「規劃」的問題。一是規劃既要注重項目建設,又要注重收入增加。項目建設是基礎,貧困戶收入增加是目的,扶貧核心就是增加群眾收入。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找准方向、摸清市場,做好特色文章,實現差異競爭、錯位發展,增強「造血功能」,開掘富源,斷掉窮根。二是規劃既要注重基礎設施,又要注重公共服務。要找准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的契合點,在抓好貧困地區水、電、路、污水這些基礎設施的同時,確保文化教育衛生各個方面公共服務的硬體配套,徹底改變貧困落後面貌。三是規劃既要注重內容的全面,又要注重區域的全面。內容的全面就是水、電、路、通訊、污水、文化教育衛生設施要全面;區域的全面就是要全域來謀劃、全域來思考。四是規劃既要注重基本建設,又要注重生態保護。建設是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一個方面,但生態保護更為重要,不能貪大求洋,搞大拆大建、大挖大改,要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五是規劃既要注重當地需求,又要注重服從大局。如:貧困村要求建教學點,但實際中對於這些教學點的合理性要進行科學論證,要符合當地教育規劃的大局。
四、立足同步脫貧,解決如何實現「增收」的問題。一是既要注重貧困戶的增收,又要注重村集體的增收。村集體經濟達到5萬元以上、貧困戶增收達到相對貧困線以上,才能真正讓貧困村出列、貧困戶脫貧。要在注重貧困戶增收的同時,抓好村集體經濟建設,兩者要齊頭並進。二是既要注重主導產業培育,又要注重鼓勵百花齊放。縣、鄉、村在培育主導產業的同時,也要注重「百花齊放」,大力培育特色產業、發展各種合作組織。三是既要注重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又要注重市場主體的帶動。要在積極支持農民發揮主體作用的同時,針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脫貧能力不足的問題,引導市場主體更多地帶動貧困戶脫貧。四是既要注重互聯網應用,又要注重產業基地建設。要充分搭建和利用「互聯網+」平台,搞好產業基地建設,提高產品品質,實現電商健康發展,通過電商服務於精準脫貧。五是既要注重鼓勵創業,又要注重支持就業。對於有創業願望的,要通過政策、資金等多種手段來支持;對於有勞動能力或者有勞動技能的要鼓勵、支持就業。六是既要注重新基地的興建,又要注重老基地的提升。在抓好茶葉基地、核桃基地改造升級的同時,興建一批新的產業基地,增強發展後勁。七是既要注重短期脫貧項目,又要注重長遠增收項目。要算清短期收入和長期收入賬,不能只重短期忽視長期增收問題。對於短期內靠打工、就業、搞養殖等能夠較快見收的項目要鼓勵支持;對於發展種植等見效周期較長的項目,也應高度重視,大力幫扶。
五、整體協調推進,解決如何統籌「平衡」的問題。一是通過「到戶不行,到村補」的辦法,解決思想不平衡的問題。在扶貧工作中,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能夠享受到很多國家優惠扶持政策,這就會導致部分非貧困戶思想上的不平衡。到戶的有些政策不能到,但通過把到村的項目實施好,使非貧困戶也能夠享受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把貧困戶和非貧困戶這兩個群體共同的需求問題,通過到村項目的實施來實現公共服務群眾共享,讓他們同樣走上寬敞路、喝上安全水、給他們提供建房宅基地,來縮小享受政策的差異差別,減少矛盾。二是通過「原來未補,今後補」的辦法,解決扶持先後不平衡的問題。中央明確指出,對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脫貧以後還將繼續予以支持,支持政策不變。對於原來沒有享受扶持政策的貧困戶,現在、今後仍然可以享受扶持政策,通過持續扶持的資金來平衡脫貧管理的矛盾,縮小差距。三是通過「產業不補,服務補」的辦法,解決扶持方式不平衡的問題。對於沒有享受產業發展扶持的貧困戶,可在服務這方面補上,通過教育、衛生等進行幫扶。貧困戶脫貧了,小孩就學仍然可以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貧困戶家裡有重大疾病,也可以按照新農合的規定給予一定補助。
② 脫貧的標准到底是什麼
我國現行脫貧標準是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為2300元,2014年現價脫貧標准為2800元。綜合考慮物價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現價計算的標准。按每年6%的增長率調整測算,2020年全國脫貧標准約為人均純收入4000元。折算成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
脫貧原則標准:《扶貧剛要》規定:2020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即: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貧困縣脫貧的主要標准為:貧困縣貧困發生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等達到國家規定標准。實現貧困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2)貧困產業發展要求擴展閱讀:
農村貧困人口精準脫貧原則標准:《扶貧剛要》規定:2020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即: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貧困戶 「八有」:一是有安全住房;二是有安全飲水;三是有基本農田;四是有增收產業;五是至少一人有技能資質證書;六是有基本社會保障;七是實現家裡有餘糧;八是實現手頭有餘錢。
打攻堅戰,實打才有勝算;啃硬骨頭,實干方能破局。這既是源於實踐的經驗,也是進一步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要求。然而,在一些地方,精準識貧、扶貧異化成了繁瑣表格,各種展板報表滿牆掛,各種評比檢查不停息,不僅基層幹部苦不堪言,許多群眾也被弄得雲里霧里。這種只顧「面子」、不要里子的形式主義之風,有百害而無一利,必須加以糾正。
③ 貧困化增長的一個必要條件為: A.國家的增長偏向於出口產業。 B.外國對該國的出口需求具有價格彈性。 C
A
解析:貧困化增長是某些特定發展中國家發生的情況,它的含義為:當一國由於某種版原因(一般總權是單一要素供給的極大增長)使傳統出口商品的出口規模極大增長,其結果是不僅導致該國貿易條件的嚴重惡化,該國國民福利水平絕對下降。
貧困化增長發生的前提有三:一是該國的商品出口在世界市場上佔有較大份額;二是該國生產能力的增長主要集 中在出口部門;三是國際市場對這種商品的需求彈性較低。顯然,對於一個發展中大國的開放經濟來說,這三個條件是基本符合的,因而更加需要警惕出現經濟的貧困化增長。
④ 產業扶貧有哪些措施
產業扶貧需要做好以下的措施:
1、創新體制機制,為產業扶貧保駕護航。
注重發揮政策效應,加強政策銜接,把本次制定出台的一系列農村綜合幫扶政策用足、用活、用好,並及時加以評估完善,將實施效果好的政策制度化,形成長效機制。
2、因地制宜,創新開發特色產業。
我國貧困地區資源稟賦千差萬別,貧困戶經營能力和脫貧需求也不盡相同,精準扶貧要「因地制宜」,具體到各縣區、鄉鎮,更要「因組制宜、因戶制宜」,要充分考慮到當地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人力資源等,在當地培養和集聚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帶頭人,保障薄弱地區的長遠發展。
3、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創新發展有機農業。
針對我國農業產業結構不夠合理、農產品安全性評價不高、國際競爭力差等狀況,貧困地區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在退耕還林的基礎上,減輕土地負荷度,降低農葯化肥施用量,以質取勝,以有機取勝。
(4)貧困產業發展要求擴展閱讀:
在產業扶貧的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產業扶貧需要遵循市場規律,讓市場主體唱主角。盡管扶貧部門對貧困戶進行「保姆式」幫扶,但並不意味著非得包攬每個環節。在百家池村,合作社在技術推廣、生產資料購買、產品銷售等環節已完全市場化。
2、產業扶貧在以入股、補貼等形式引入市場主體後,確保資金的扶貧用途乃是題中之義。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後,扶貧部門對資金的流向、使用明細實行全程監管,以保證款項能切實用在扶貧事業上。如果監管缺位,無疑將造成扶貧資金變相挪用,偏離產業扶貧的初衷。
3、選擇產業化項目,需堅持因地制宜,避免求快貪功、盲目跟風的心態,盡量選擇風險低、收益穩的項目,不能為追求高效益而將扶貧資金投入到市場風險較大的項目。只有在產業適宜、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才能像百家池村一樣實現貧困戶、合作社和扶貧部門的「三贏」局面。
⑤ 什麼是貧困戶產業發展項目資金
什麼是產業扶貧資?
產業扶貧聚焦干什麼?
扶貧是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
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 基本內容 扶貧的基本內容與特點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有近期、遠期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並有為實現規劃要求而制訂的具體計劃、步驟和措施。 把治標和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治本為主。
第二,不僅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解決生活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勤勞致富的道路。
第三,把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調動起來,互相配合,共同為貧困戶和貧困地區開發提供有效的幫助。 經歷階段 階段一,多種形式的生產自救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