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啥叫「中醫葯健康服務產業」
您好,這來是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中醫源葯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
中醫葯健康服務是運用中醫葯理念、方法、技術維護和增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活動,主要包括中醫葯養生、保健、醫療、康復服務,涉及健康養老、中醫葯文化、健康旅遊等相關服務。充分發揮中醫葯特色優勢,加快發展中醫葯健康服務,是全面發展中醫葯事業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對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㈡ 中葯企業具備的研發優勢,是發展大健康產業的根基
理實國際《大健康產業未來十年發展機會研究報告》指出,在完善的研發體系和質量控制專下,中葯企業從葯品到屬食品的跨越幾乎不存在技術壁壘,且可以從上千個品規的中草葯或動物葯中析取有益成分,放大中葯衍生品在日化品、保健品或其他市場上的發展空間。中葯企業深挖「軟價值」、構建大健康平台已成為共識。企業或是不斷延伸已有品牌的價值,還有中葯企業因地制宜,發展與民族中葯相關的衍生產品,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㈢ 中葯要如何發展
中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海外市場需求不斷上升
中葯企業經營現狀分析
2014-2018年品牌中葯收入增速始終維持在10%以上,2017
年開始逐季提升,2018Q1受流感影響收入增速大幅提高至20%以上。14-18年品牌中葯利潤增速維持在10%-30%,業績穩定。
而非品牌中葯17年開始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且利潤有所下滑。17年開始,品牌與非品牌中葯凈利率水平呈現分化趨勢,品牌中葯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7500億元,同比增長21.1%。我們預計到2018年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0780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6.04%,2022年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7680億元。
中國中葯材市場規模分析
2010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僅為232億元。到2016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670億元。
2017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約746億元,同比2016年的670億元增長了11.3%。
1、政策支持
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中醫葯特點的重大制度創新,奠定未來中醫葯發展基礎。《「十三五」中醫葯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加快推動中醫葯的傳承與創新,實現中醫葯事業振興發展,並提出「完善中醫葯國際標准,形成不少於50項葯典標准和100項行業標准,實現20-30個中成葯品種的葯物注冊以及5-10個中成葯品種在歐美的葯品注冊;加強中醫葯研究的國際合作」等戰略目標,為中醫葯產品的國際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市場需求大
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與城鎮化、老齡化人口結構使得國民對醫葯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提升,疾病譜的變化也造成了醫葯消費結構的變化,過去以各類急性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為主的疾病譜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腦血管類疾病、消化類疾病為代表的各類與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病所取代,而中成葯對這些慢性病的治療效果已被不斷的實踐驗證,因此國內對中成葯的需求在未來將顯著提高。另一方面,《中醫葯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強中醫葯的國際貿易,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中醫葯的海外市場需求也會逐步上升。
3、中醫葯+互聯網+人工智慧
近年來,智能葯房開始進入大中型醫療機構,在中西醫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葯安全。智能中葯房系統的出現,更是解決了中醫醫療機構葯房需要「確保中葯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葯湯劑的葯效一致」、「提升配葯效率」、「方便患者服用中葯與提升用葯依從性」等痛點和棘手的問題。
4、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
在中醫葯產業領域,從六大方面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從消費需求看,人們對中醫葯服務無論是質和量都產生了「井噴式」的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特徵日益明顯;從服務領域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主要提供葯事服務和醫療服務向提供融葯事、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於一體、全鏈條服務的方向發展;從服務供給看,中醫葯服務正從主要由政府舉辦向由政府和市場共同舉辦發展;從服務模式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發展;從服務產品來看,中醫養生產品、小型保健理療設備等正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從國際形勢來看,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重視開發和利用中醫葯,對國內發展形成倒逼態勢。
未來,國家將著力推進中醫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中醫葯健康服務,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㈣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的「發展健康產業」的措施有哪些
第六篇發展健康產業
第十七章優化多元辦醫格局
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優先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推進和實現非營利性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鼓勵醫師利用業余時間、退休醫師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或開設工作室。個體診所設置不受規劃布局限制。破除社會力量進入醫療領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逐步擴大外資興辦醫療機構的范圍。加大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支持保險業投資、設立醫療機構,推動非公立醫療機構向高水平、規模化方向發展,鼓勵發展專業性醫院管理集團。加強政府監管、行業自律與社會監督,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規范發展。
第十八章發展健康服務新業態
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遊、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健康服務,鼓勵發展健康體檢、咨詢等健康服務,促進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發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探索推進可穿戴設備、智能健康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移動應用服務等發展。規范發展母嬰照料服務。培育健康文化產業和體育醫療康復產業。制定健康醫療旅遊行業標准、規范,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健康醫療旅遊目的地。大力發展中醫葯健康旅遊。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環的健康服務產業集群,扶持一大批中小微企業配套發展。
引導發展專業的醫學檢驗中心、醫療影像中心、病理診斷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支持發展第三方醫療服務評價、健康管理服務評價,以及健康市場調查和咨詢服務。鼓勵社會力量提供食品葯品檢測服務。完善科技中介體系,大力發展專業化、市場化醫葯科技成果轉化服務。
第十九章積極發展健身休閑運動產業
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培育多元主體,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健身休閑設施建設運營。推動體育項目協會改革和體育場館資源所有權、經營權分離改革,加快開放體育資源,創新健身休閑運動項目推廣普及方式,進一步健全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體制機制,打造健身休閑綜合服務體。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體育健身俱樂部,豐富業余體育賽事,積極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極限、馬術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徵的時尚休閑運動項目,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健身休閑示範區、健身休閑產業帶。
第二十章促進醫葯產業發展
第一節加強醫葯技術創新
完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推動醫葯創新和轉型升級。加強專利葯、中葯新葯、新型制劑、高端醫療器械等創新能力建設,推動治療重大疾病的專利到期葯物實現仿製上市。大力發展生物葯、化學葯新品種、優質中葯、高性能醫療器械、新型輔料包材和制葯設備,推動重大葯物產業化,加快醫療器械轉型升級,提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學診療設備、醫用材料的國際競爭力。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健全質量標准體系,提升質量控制技術,實施綠色和智能改造升級,到2030年,葯品、醫療器械質量標准全面與國際接軌。
第二節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發展專業醫葯園區,支持組建產業聯盟或聯合體,構建創新驅動、綠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先進製造體系,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中高端產品供給能力。大力發展醫療健康服務貿易,推動醫葯企業走出去和國際產業合作,提高國際競爭力。到2030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新葯和診療裝備國際市場份額大幅提高,高端醫療設備市場國產化率大幅提高,實現醫葯工業中高速發展和向中高端邁進,跨入世界制葯強國行列。推進醫葯流通行業轉型升級,減少流通環節,提高流通市場集中度,形成一批跨國大型葯品流通企業。
㈤ 中葯的發展前景
淺談中葯行業發展前景
《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促進中醫中葯協調發展。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近日組織的中葯企業負責人座談會上,10多家知名中葯企業的負責人就貫徹落實《若干意見》,推動中醫中葯協調發展,提升中葯產業發展水平等話題進行了交流。
【新葯審批應考慮中葯特色】
「中醫葯學科規律必須在中葯產業發展中得到體現。」全國政協委員、河北以嶺醫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以嶺首先提出,「辨證論治」是中醫葯的顯著特點,但現在的葯品審批取消了證候用葯,更多強調「一病一方」,一種疾病對應一個中葯方,難以體現中葯自身特點。
「如果按照現有審批途徑,將來就只有黃連素,而不會有六味地黃丸這樣的千古名葯出現了。」 中國中醫葯協會會長房書亭也在會上提出了類似看法。
與會者提出,中醫葯特色淡化關鍵還是政策問題。新葯審批必須考慮中葯特色,建立符合中醫葯特色規律的葯品審批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宛西制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耀志提出,應當加快研究制訂根據中醫經典名方所制葯品的審批註冊方案。「這些經方葯已經過了數千年的臨床使用,證明安全有效,沒有必要等『小白鼠點頭』才能通過臨床審批。」
據了解,日本就已經把《傷寒論》中所記載的217方全部製成成葯,葯品享受免檢待遇。在我國台灣,根據217方也製成了葯品顆粒,同樣不需臨床試驗。但我國大陸,經方葯目前還需要邁過臨床試驗的門檻。
對此,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會上表示,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去年已配合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出台了《中葯注冊管理補充規定》,今年將盡快提出中葯經方名單,制定經典方注冊辦法,使中葯發展更符合自身特點。
王國強還說,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還將配合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出台有益於中醫醫院研發、生產、使用院內制劑的意見,為中葯產業、中葯新葯研發提供源泉。
【鼓勵優質優價 保護傳統中葯】
價格問題是制約中葯行業發展的另一關鍵問題。在座談會上,不少中葯企業負責人都提到,現在的葯品定價機制「扶弱不扶強」,用好葯材做好葯的企業反而在政府招標采購中處於下風。與會者呼籲,在政策制定上應當鼓勵中成葯優質優價。
以六味地黃丸為例,據了解,目前國內有800多家中葯企業都在生產,因葯材選料不同,其售價也從一元多到十幾元不等。在政府招標采購中,價格低的產品顯然更有優勢。在四川省的一次葯品招標采購中,某知名中葯企業就退出招標。房書亭提出,在政策層面應當鼓勵優質高效葯品,招標不能單看價格,還應當看質量。
招標采購偏好「越便宜越好」,進入采購名錄的葯品還需要每年有10%到20%的降價。「無利甚至虧本,也使得企業難以有科研和技術開發的空間。」北京同仁堂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梅群認為,選擇好葯材,生產成本自然要高,但在招標中並不佔優勢,所以才會出現知名企業退出招標的現象。
原料和成葯「價格倒掛」使得不少低價傳統中葯退出市場,這也是葯企負責人擔憂的問題。「物價上漲,葯材價格上漲,但葯價不動,葯品生產企業賠本生產,難以為繼。四五十種葯典中記載的傳統中葯已在市面上難覓蹤跡了。」全國人大代表、葯都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恩說,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物價水平提高,中葯材價格一路走高,但中成葯價格並沒有大的調整。如保和丸,最初定價3.6元,至今就沒有調整過。他建議對中成葯價格進行定期調整。
【加強行業自律 做大做強樣板企業】
「《若干意見》出台,中醫葯行業有了『尚方寶劍』,但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做得更好。」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天士力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閆希軍說,《若干意見》鼓勵中葯企業整合優勢資源,建設現代中葯產業製造基地、物流基地,打造一批知名中葯生產、流通企業。沒有龍頭企業帶動,行業難以發展。提升中葯產業水平,國家應重點支持一批體現中葯特色的大企業,集中力量形成一批有社會影響力的優質產品。
2000年全國中葯企業不到千家,現在已經達到2000多家,其中難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如完全按照標准投料,六味地黃丸的成本價應在7元~8元,而現在市場上不乏售價僅為一兩元的六味地黃丸。對此,全國人大代表、神威葯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振江提出,中葯行業要加強誠信自律,推動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中葯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孫耀志也提出,加強中葯行業整頓,提高葯品定性、定量檢測標准和水平,清除害群之馬。
李曉恩提出,中葯現代化重點要「抓源頭」,抓中葯材的質量。以前70%的中成葯採用野生葯材,現在大多數已被加工葯材取代。應當提高葯材質量標准,重視道地葯材的生產。吉林敖東葯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雁也認為,應當加強中葯材基地建設,規范葯材種植,通過各種優惠政策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㈥ 中醫葯產業發展未來的價值是什麼
中醫葯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應該是研究和發掘古代密方驗方和臨床應用的添加方。(做成濃縮的丸劑,便利世界人服用),就是中醫葯走出國門,為全世界人民服務。讓世界人認識中國認識中醫葯,這就是價值,讓中醫葯為世界人民健康服務的價值。(如青蒿素)
㈦ 健康產業是未來最具發展前景的產業嗎
聯合國工業規劃署指出:以生命科學發展為基礎的健康產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日益增強,作為全球性的朝陽產業的健康產業,發展前景不可估量。20世紀90年代,全球健康產業的消費逐年攀升,估計2005年銷量是2、4萬億人民幣,2004年為500億人民幣,2005年突破1000億元大關。目前我國人均健康產品的消費支出只為美國的二十分之一,日本的十五分之,這無疑顯示了我國未來健康產業具大的成長空間,無限的發展潛力。健康為本,希望無限,在眾多的健康產品中,有著五千年中醫葯文化的中草葯健康產品最適合我們中國人。中草葯是中國的國粹,是瑰寶。可以肯定中草葯健康產品必將是未來健康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現在全球有40億人使用中草葯產品,佔全世界總人口的80%。全球中草葯市場交易額已接近五千億元人民幣,並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遞增。據預計,未來的十年之內,中草葯的開發利用將在世界上全面興起。在中國,2003年的中草葯國際市場銷售額已達幾百億元人民幣,而根據有關推算,國內中草葯銷售市場也將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遞增。數字可以表明你趕上了中草葯蓬勃發展的大好機遇。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你還需要再三考慮嗎?你還可能找到更好的機會嗎?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但你怎樣把握這次機會呢?打開心門,張開慧眼,你准備好了嗎?http://user.qzone.qq.com/442381123?ADUIN=442381123&ADSESSION=1247443602&ADTAG=CLIENT.QQ.1855_QQUrlReportBlankZone.0
㈧ 中葯行業在哪點發展最好
大環境:中國全面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對葯品的需求無疑是巨大的,所以中葯行業無論在哪都應該不錯的。
在政策持續推進、人口老齡化加速以及居民收入提升等多重因素推動下,將著力推動中醫葯發展列為國家戰略,加快發展中醫葯健康服務,深入開展中醫葯服務百姓健康推進行動,在深化醫改中充分發揮中醫葯作用,重點打造一批中醫葯健康服務知名品牌,形成中醫葯健康服務產業集群。
而在2013年10月,國務院出台的《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業體系,形成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屆時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而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中醫葯產業,基於「治未病」的理念,在健康服務領域有比較優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中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醫療健康服務業的發展,首先是中國已經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對健康服務業的需求增加很快。數據顯示,2013年年底我國老年人已近兩億人,2020年將達到2.43億,2025年將突破3億,這為醫葯消費提供了強勁的支撐;其次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積聚了巨大的私人財富,具有享受更高品質健康服務的能力,在市場有巨大需求和民眾有能力滿足需求兩方面作用下,醫療健康服務業就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從我國發展現狀來看,醫療健康需求巨大,這給醫葯類上市公司巨大的市場空間。從目前公布的上市公司看,業績已經部分反映了市場需求,並且這種高速增長仍將會得到延續。在目前市場跌宕的行情中,醫葯已經不僅僅體現為是傳統的避險需求,更多體現為進攻屬性,在市場調整的時候,反而是基金調倉醫葯股的較好時機。
如果幫到你,希望你採納,你的採納是我最大動力!
㈨ 怎麼看待中國中葯材行業的發展
進入中葯材這一行,最快的途徑就是中葯采購這份工作,一是,自己雖然沒有經驗,但是有專門的師傅帶你,教你認識葯材的品種,產地,規格等級的劃分,往年葯材價格的波動。葯材的儲藏,炮製等等一系列知識。二是,利用公司的資源,可以與產地和市場的商家直接溝通,進一步來了解中葯市場。 這樣你的學習成本會大大的降低。但前提條件是你必須是學的相關專業,否則更本就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