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甘蔗產業發展大會發言稿

甘蔗產業發展大會發言稿

發布時間:2020-12-19 14:03:29

⑴ 甘蔗的種植條件,生長習性,分布地區,及甘蔗的經濟效益

生長習性:甘蔗為喜溫、喜光作物,年積溫需5500℃~8500℃,無霜期以上,年均空氣濕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時數在1195小時以上。
種植條件以及產區: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緯33°至南緯30°之間,其中以南北緯25°之間,面積比較集中。如以溫度線為世界蔗區的分布是年平均氣溫17~18℃的等溫線以上。甘蔗的垂直分布在赤道附近可達1500米。在中國雲南的滇西南蔗區,海拔已達1500米~1600米。中國地處北半球,甘蔗分布南從海南島,北至北緯33°的陝西漢中地區,地跨緯度15°;東至台灣東部,西至西藏東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跨越經度達30°,其分布范圍廣,為其它國家所少見。中國的主產蔗區,主要分布在北緯24°以南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包括廣東、台灣、廣西、福建、四川、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海南等南方12個省、自治區。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的蔗糖產區迅速向廣西、雲南等西部地區轉移,至1999年廣西、雲南兩省的蔗糖產量已佔全國的70.6%(不包括台灣省)。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在中國大陸的中原地區也有分散性大棚種植(如河南,山東,河北等地)。
種植地區:現廣泛種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價值: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甘蔗中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此外,還含有對人體新陳代謝非常有益的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有機酸、鈣、鐵等物質。甘蔗不但能給食物增添甜味,而且還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和熱量。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天門冬素、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正這氨酸、賴氨酸、羥丁氨酸、谷氨醯胺、脯氨酸、酪氨酸、胱氨酸、苯丙氨酸、γ-氨基丁酸等多種氨基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醇酸、蘋果酸、檸檬酸、草酸等有機酸及維生素B1、B2、B6、C。榨去汁的甘蔗渣中,含有對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80有抑製作用的多糖類。
還可製成蔗糖酯、果葡糖漿等。
蔗渣、廢蜜和濾泥等可製成紙張、纖維板、碎粒板、糠醛、飼料、食用品培養基、酒精、乾冰、酵母、檸檬酸、賴氨酸、冰醋酸、味精、甘油、水泥、肥料等。
蔗梢、蔗葉、蔗渣糠、廢糖蜜或酒精廢液作牛、羊等可作反芻動物的飼料;把糖蜜、濾泥摻到穀物類飼料中可製成顆粒飼料;糖廠排出的廢渣、廢液又可作甘蔗的肥料。
甘蔗是中國製糖的主要原料。在世界食糖總產量中,蔗糖約佔65%,中國則佔80%以上。糖是人類必需的食用品之一,也是糖果、飲料等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同時,甘蔗還是輕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因而,發展甘蔗生產,對提高人民的生活、促進農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乃至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⑵ 蔗糖業是崇左市支柱產業之一,廣大農民朋友依靠種植甘蔗過上了小康生活.但每逢甘蔗砍運季節,運蔗車的超

因為超載運蔗車抄質量增大,慣性也隨之增大,所以當遇到險情時,不容易改變它的運動狀態,存在很大的行車安全隱患;
又因為超載運蔗車質量增大,其對地面的壓力也相應增大,而受力面積不變,從而導致輪胎和地面承受的壓強過大,因為輪胎承受的壓強和路面每個地方承受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在行駛中容易爆胎或損壞路面,存在很大的行車安全隱患;
故選項A、D錯誤;選項B、C正確.
故選B、C.

⑶ 財務務虛會發言材料

務虛會議發言稿
一、2013年上半年財務工作情況:
1、 在各位領導及同志們的指導幫助下,我辦各項預算執行進度均在上級規定的范圍內。
2、 詳實及時編報了2014年部門預算,雖然今年預算時間較往年緊一些,但是今年預算比往年更完整、更細化。因為2014年人員預算執行屬地原則,在編制預算的過程中,與部分兄弟單位和上級部門及省內有關部門溝通較往年多一些,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為以後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3、 根據上級要求,中心財務核算方式從企業方式轉變為事業方式,在結轉過程中依照相關規定做到了平穩對接。
4、 中心及和諧財務管理賬賬相符、賬實相符、賬銀相符。
5、 確實將電監辦、中心、和諧三者區別開來。在財務日常
處理中,必須做到涇渭分明。不斷提高財務人員處理賬務能力,健全及落實財務制度。
6、 財務工作的管理與服務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在不斷提高
管理水平的同時,也要提高服務水平。需要我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要加強學習,以期達到我們的目的。 二 目前本職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1、財務工作人員需進行實操學習。
二目前本職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1、財務工作人員需進行實操學習。
2、財務人員需與中央駐晉單位和省有關單位的財務人員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交流,學習他們好的、可取的東西,以提高我們財務方面的管理與服務水平。
3、雖然財務工作繁雜,但我們還是盡力做好、做實。但難有失誤。中心住房公積金計提未繳一事我應承擔主要責任。我誠懇接受領導的批評。我保證以後不會有此類事發生。 4、提點建議:節假日值班,白班全部是女同志,這些同志基本不在稽查和安全處的崗位上工作,對投訴舉報的一些問題不是很清楚,有時無法立即回復服用戶電話,很被動,如果大家將接到自認為有特點的電話內容和如何回復用戶內容整理出來,每月一次,放到值班室供值班人員學習。

⑷ 如何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的調研報告

(XX年XX 近日,本人圍繞如何加快推進全縣農業產業發展步伐為主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在全面調查了解全縣農業產業發展情況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分析 2012 半年農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並就如何開展好下半年工作進行深入調研,現提出如下建議。 (一)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含義。農業產業化經營就是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當地農業的支柱產業、主導產品為重點,優化各種生產 要素組合,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 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農科教 一體化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經營體系、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概括起來 說就是將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依靠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走市場化和集約 化的道路。實現一體化經營的農業。 設過程中,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大流通的矛盾,一直未能徹底地解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解決好一家一戶分散的小生產與逐漸擴大的市場之間的矛盾,必 須進行組織制度的創新;城鄉關系、工農關系不協調,農業比較效益低,農民務 農積極性不高,投入嚴重不足,農民收入增長減緩;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農業與非農產業的利益分配的矛盾,農村經濟運行機制與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不相 適應的矛盾日趨明顯;農業領域市場法規不配套、不完善,通過規模經營和多層 次加工,既提高了流通效率,又實現了產品增值,從而改變了原始產品供應狀況, 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的經濟效益。 (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義。加快農業產業 化發展是農業農村經濟工作中帶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是堅持科學發展、加 快轉變發展方式、建設富裕和諧生態XX 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統 籌城鄉發展、拉動財政增長、提高農民組織化經營程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必 然選擇;是使農業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良性發展軌 道的現代化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實質是指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動 農業科技進步的過程,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有利於豐富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解決一家 一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對接的矛盾;有利於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戰略 性結構調—2— 整,發展規模經營和標准化生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有利於擴大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一)強化基礎夯實基地。把加快農田水利建設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條件,根據產業布局穩步推進中低產田地改造和農田水利建設,突出以骨幹水 源、農田排灌、農田林網、土地整治、機耕道路、流通設施和通訊信息為重點的 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到「十二五」末,圍繞 12 類優勢特色產業,建設專業化、規 模化、優質化、標准化的農業產業化原料基地 40 萬畝;加強職業型農民培訓, 培育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勞動者3 萬人,打牢農業產業化發 展的基礎。 (二)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圍繞建設富裕和諧生態縣的目標,依託資源,依靠科技,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綠色產業和新興產業。培育優質稻、烤煙、甘蔗、茶 葉、中葯材、果品、蔬菜、核桃、木蘭植物、香料、畜牧、水產等 12 大主導產 業。建設集生態、旅遊、休閑為一體的特色農業試驗、示範、培訓科技園區。建 設原料生產基地,做好生物資源開發創新,培育示範類龍頭企業,突破加工營銷, 推進系列產品開發,促進機構配置,不斷提高規模化集約化水平,提升產業的規 模和效益。 商引資優惠政策(試行)》《XX縣招商引資工作獎勵辦法(試行)》,採取獨資、 合資、合作、股份制等多種形式,招商引資,吸引國內外參與XX 農業產業化建 設。促進農業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繼續加大對重點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 重產業體系的配套完善,發揮龍頭企業帶動和聚合作用。每一個區域性的特色主導產業,都要重點培育一個龍頭企業、建設一個無公害標准化生產基地、配套 一個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完善體系,形成不同層次、各具特色的農業產業化體系。 促進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推進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壯 (四)拓展市場打造品牌。加強市場與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市場功能,構建輻射州內外的現代市場體系,形成有利於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市場流通網路。在 加快建設興街進出口加工貿易區的同時,建設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大型活畜禽 交易市場,發揮貨物集散功能、物質倉儲功能、市場信息功能、物流配送功能、 市場交易功能、配套服務功能,集產品展示、現貨批發、期貨訂單、貨物保險、 資金結算等現代商品交易提供便利條件,促進商品快捷貿易。鼓勵龍頭企業通過 「創造一個名牌,激活一個企業,帶動一片產業」,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 和有機食品,申報「三品」、原產地認證和知名商標、引導企業實施名牌戰略,提 升XX 農產品綠色、營養、生態、安全、健康的整體形象。 (五)科技創新技術支撐。加快建設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構建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體系和推廣應用平台,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鼓勵龍頭企業開展技術 研發和技術創新,改進加工生產工藝,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進 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斷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和產品檔次。構建以 龍頭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大力培育科技人才隊伍。 支持龍頭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4— 發機構,對關鍵技術開展聯合攻關。扶持一批在生物技術、良種培育、豐產栽培、節水節能、冷鏈保鮮、疫病防控等領域取得創新成果的科技型龍頭企業,提 高科技對產業化發展的支撐能力。 (六)建立完善經營機制。鼓勵產業化經營組織與農戶簽訂產銷合同;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形成相對穩定的購銷關系;鼓勵龍頭企業採取 設立風險資金、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關系;鼓勵產 業化龍頭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技術、勞 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享、 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 (七)開發產品注重質量。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加強質量管理工作,推動按標准進行生產加工。堅持和完善農產品質量標准、產地環境標准、生產技術規范,開 發系列特色優質農產品,不斷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效益。支持龍頭企業開展國際 質量體系和食品安全管理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通過定量包裝、標識標志、商品 條碼等手段,提高農產品流通領域的標准化管理水平。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 切實落實農產品生產、收購、儲運、加工、銷售各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建 立健全農產品生產檔案、質量認證和市場准入三項制度,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 場,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長效機制。 (八)培育專業合作組織。大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分散經營的農戶提供市場信息、農資供應、技術輔導、信貸資金和產品加工、 貯藏、運銷等系列化服務。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農業龍頭企業形成「風險共 擔、利益共 享、相互協作」的聯結機制,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加快形成「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等組織形式,大力發展訂單 農業,降低農業風險,不斷提高農民組織化經營程度。 一是全縣總人口XX萬人,共有耕地XX 萬畝,人均耕地XX 畝,耕地總量不 足且零星破碎,局部地區水資源極度缺乏,現代化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 加之近幾年不斷出現的乾旱、洪澇、冷凍等自然災害,給全縣糧食增產、農業豐 收帶來許多困難和不確定因素,特別是今年7 月份持續強降雨天氣,造成大部分 地區洪澇災害,導致全縣各鄉(鎮)農業生產不同層度受災;二是各鄉(鎮)對 農業產業發展的認識不夠,重視程度各異,相關發展政策和扶持措施還需要完善, 引進企業扶持產業發展的力度不夠,農業產業發展不平衡,多數產業難以形成規 模,農業產業發展後勁不足;三是生產資料價格較高,且穩定性差,部分群眾收 入較低,生產資料投入受到制約,加之農村中科技知識較豐富、栽培管理技能較 強的大量青壯勞力外出務工,造成農業生產和科技措施推廣的落實難度增加,農 業生產成效不明顯;四是全縣扶貧面較大,財政困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部分山群村寨交通條件差,種植養殖業銷售不利,制約了農村農業產業化發展步 伐;五是招商引資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強,吸納社會各農業產業發展扶持力度不夠, 規模以上產業較少,嚴重製約了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 五、下步工作建議針對當前農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在一步工作下,需進 一步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州關於農村工作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帶動農民參 與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切實改變農業發展方式,增強農業競 爭力、建設現代農業,促進我縣農村經濟加速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發展步伐。 (一)高度重視,提高認識。農業產業發展是促進農民增收,加快農村經注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提高發展水平,促進農業增收的有效方法。改革開放二十多年 來,隨著我國農業生產力 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優化,特別 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定,農業生產的高效、持續發展對科學技術、信息 技術、生產資料供應、農產品質量、農業生產者素質的要求愈來愈高,加快農業 產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思,因此,全縣要樹立發展意思,在推廣理念、推廣 內容、特別是在機構設置、運行機制、管理方式、投資渠道等方面要創新方法促 進農業產業發展。 (二)突出特色,優化結構。以市場為導向,立足自身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適銷對路特別是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名優特新農產品,增強特 色產品的競爭力。此外,我縣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沿線耕地質量 較好,有利於發展糧食、果蔬、中草葯、畜禽、水產等農牧漁業,要逐步優化區 域布局,打造主導產業,加快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和產業帶建設。一是抓住「XXX」 發展規劃的實施戰略,大力發展以金銀花、貓 豆、石斛、重樓等為主的生物葯材;二是利用全縣小壩子交通水利優勢,著力發展優質大米、菜籽油為主的糧油產品;三是走「公司加基地連農戶」的「訂單農 業」路子,按照先示範後規模和基地建設、企業引進、市場連接同步進行的原則, 大力發展甘蔗、烤煙、烏骨雞、生豬等種養業。 (三)培育龍頭,促進經營。繼續扶持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把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環節作為推進特 色農業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加大對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扶持力度,加強引導 和規范管理,力爭在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營銷協會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同時搞 好農民經紀人培訓,壯大經紀人隊伍,提高經紀人素質,引導他們在積極調整結 構、發展特色農業生產中發揮更大作用。要以興街江龍專業合作社為試點,積極 探索推廣「農村合作社加公司連基地帶農戶」的發展模式,整合資源和力量,狠抓 特色產業培育,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四)強化宣傳,示範引路。採取電視、網路、標語、會議、信息等宣傳方式,廣泛宣傳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工作重點、方法措施,引導全縣 各級各部門、各族群眾和社會各界關注、關心、支持和參與農業產業發展,營造 聲勢,形成凝聚人心、堅定信心、振奮精神、齊心協力做好全縣農業產業發展的 良好氛圍;與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相結合,堅持先示範、後推廣的原則,每個 產業興辦1—3 個示範樣板,每個養殖業建—8— (五)強化培訓,提高能力。一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視聽媒體進行科技宣傳報道,結合科技示範項目實施及春季動物防疫等工作,以出版報、印發宣傳資 料、街天宣傳、舉辦專題培訓、科技人員進村入戶等各種形勢,廣泛開展農村實 用技術宣傳培訓活動,力求使科技宣傳培訓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漏村戶,不 留死角。二是通過抓良種工程,加快新品種更新換代步伐,完善良種培育、選育、 引育體系,推動良種繁育、推廣應用的市場化進程。特別是強化農業科技推廣和 培訓工作,圍繞主導產業開展培訓,大力推行實用新技術,開展勞動力技術培訓 和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三是在認真做好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 萬頭豬場建設等在建項目實施的同時,認真研究中央、省州農業發展項目投資意 向,結合縣情實際及時編制適宜的農業發展項目申報,加強項目對接協調工作, 提高項目預期可行性,以項目實施帶動各項農業科技事業的發展,努力提升農業 裝備水平和科技服務能力,促進農業科技創新發展。 (六)健全制度,落實責任。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各項制度,緊緊圍繞促進群眾增收目標,加大農村實用科技推廣應用力度,著力培育發展產業,加快產業結構 調整,強化惠農政策和各項科技措施的落實,促進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 發展。一是縣委、政府分管領導經常深入農業農村進行檢查督促指導工作,認真 研究協調解決農業發展進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二是縣 農科局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在產業培育、防汛抗旱等工作中,實行分片掛鉤聯系責任制度,深入各鄉鎮指導檢查各項工作;三是各級黨委、政府和涉農部門認真 貫徹落實縣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狠抓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在抗旱救災、科技 推廣、項目建設等工作中相互配合協作,促進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 (七)統籌協調,形成機制。農業科技推廣工作面向的是廣大的農業、農村和農民,科技服務的陣地在農村、服務的對象是農民群眾。在新的科技管理體制下, 如何理順管理關系,明確職責,確保各項科技推廣措施的落實實施,是農科部門 在改革發展進程中必須要高度重視的重大事項。因此,在新形勢下,縣農科局要 通過鼓勵龍頭企業建基地、合作經營組織建基地、農民合作建基地等多種形式, 促進耕地向種田能手、合作組織、龍頭企業集中,實現集約化經營、標准化生產、 市場化發展。堅持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兼顧農 民土地權益和經營者權益;要切實加強與鄉鎮、部門的協調配合,理順各種工作 關系,特別是怎樣理順對鄉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的業務管理關系

⑸ 劉強東說的甘蔗理論是什麼意思

物流戰來略是京東區別於其他電商最源顯著的特點,其帶來的規模效應在被京東和商界觀察者講述了無數次。如今這個故事,被劉強東提煉成一個頗有商學院色彩的名字:甘蔗理論。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某產業鏈中每一環的利潤率相對平衡,為獲得更多利潤和話語權,企業應占據盡可能多的環節。用一個詞來概括,則是「整合」,整合上下游資源。「這個理論限於零售和消費品行業。」劉強東如此定義。

(5)甘蔗產業發展大會發言稿擴展閱讀:

小時候大家都吃過甘蔗。實際上,消費品行業和流通行業存在著「十節甘蔗」這么一個經營規律,千百年來從來沒有被打破。消費品行業,各個行業的利潤是固定的,十節甘蔗長熟後,割下來,就這個長度,就十個節這么長。

會發現全世界所有的消費電子,沒有一家火過20年的,只有一個蘋果,但喬布斯是上帝送給我們全人類的禮物。所有的消費電子品牌沒有常青樹。

所以市場競爭規律導致這個行業的利潤和品牌利潤相對固定,所以長度是幾乎固定的,這個時候,產業分工有十塊內容,品牌商做創意、設計、研發、製造、定價,零售商做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售後。

⑹ 甘蔗如何提煉出乙醇

甘蔗渣自製乙醇的工藝過程描述如下:

秸稈――粉碎――預處理――酶解1――過濾――酶解2――過濾――接種――發酵――初餾――蒸餾――乙醇 ,七噸多甘蔗渣可生產一噸95%乙醇,並且無污水排放;每噸乙醇的成本比其他原料如玉米、木薯等低1000元以上。 過去是利用蔗糖水解發酵製取的,成本高。

(6)甘蔗產業發展大會發言稿擴展閱讀:

乙醇就是酒精,它是糖經過發酵之後變成的,從成本上來說,一般不會直接用糖來做酒,糖廠多是用榨過糖之後的蔗渣浸提液和下腳料來發酵。經過發酵之後的料進行蒸餾,出來的就是酒精,先出來的含甲醇多,不能食用(食了會瞎眼)稱作工業酒精,後出來的基本上是乙醇,當酒賣。再提純就是醫用酒精。

乙醇是常用的化學試劑,而我們平時所見的多是水和乙醇的混合物 ,想要製作更高精密度的實驗,就要用無水乙醇。首先將比例為95 %的乙醇添加到大容器中,接著加入乾燥劑成分。這些乾燥劑可以起到吸收水分的作用,靜置一段時間後倒入比重計中測量濃度,達到100 %後就可以對乙醇進行凈化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乙醇

⑺ 為廣西甘蔗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合理化建議

一是要按標准進行繼續進行基地土地整治、蔗田水利設施建設等,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安排(這部分基地可以享受到中央預算投資),二是通過育種手段進行品種改良、栽培措施的改善,減輕倒伏發生程度;三是進行標准化種植,增加農機農藝融合力度,制定和完善種植地塊大小、種植行距、機耕道、地頭轉彎面積等相關標准;五是增加特色、大型新機械的研發力度,畢竟機械化是規模化發展的前提;六是加快糖廠前處理工藝的進一步改造,增強機收甘蔗的壓榨能力,保證機收蔗應收盡收;七是進一步加強農藝農機融合、信息化的融合,提高農機作業質量,使種植更直更勻。

⑻ 水果甘蔗的簡介它有什麼好處

親,甘蔗,(學名:Saccharum officinarum)甘蔗屬,多年生高大實心草本。根狀莖粗壯發達。稈高3-5(-6)米。中國台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雲南等南方熱帶地區廣泛種植。甘蔗適合栽種於土壤肥沃、陽光充足、冬夏溫差大的地方。甘蔗是溫帶和熱帶農作物,是製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煉乙醇作為能源替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出產甘蔗,最大的甘蔗生產國是巴西、印度和中國。甘蔗中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還含有對人體新陳代謝非常有益的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有機酸、鈣、鐵等物質,主要用於製糖。

甘蔗按用途可分為果蔗和糖蔗。

按外表形狀也可以分為甘蔗"黑金剛"、甘蔗"黑青剛"和甘蔗"白玉蔗"。

果蔗是專供鮮食的甘蔗,它具有較為易撕、纖維少、糖分適中、莖脆、汁多味美、口感好以及莖粗、節長、莖形美觀等特點。

糖蔗含糖量較高,是用來製糖的原料,一般不會用於市售鮮食。因為皮硬纖維粗,口感較差,只是在產區偶爾鮮食。

甘蔗的營養成分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甘蔗中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此外,還含有對人體新陳代謝非常有益的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有機酸、鈣、鐵等物質。甘蔗不但能給食物增添甜味,而且還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和熱量。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天門冬素、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正這氨酸、賴氨酸、羥丁氨酸、谷氨醯胺、脯氨酸、酪氨酸、胱氨酸、苯丙氨酸、γ-氨基丁酸等多種氨基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醇酸、蘋果酸、檸檬酸、草酸等有機酸及維生素B1、B2、B6、C。榨去汁的甘蔗渣中,含有對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80有抑製作用的多糖類。

甘蔗味甘、澀,性平,無毒。 主治下氣和中,助脾氣,利大腸,消痰止渴,除心胸煩熱,解酒毒;還可治嘔吐反胃,寬胸膈。甘蔗與酒共食,生痰;多食,發虛熱,引起鼻出血。燒灰存性,研末,小兒頭瘡白禿,頻塗可愈。注意燒的煙勿入人眼,否則能使人視力下降。

甘蔗味甘、性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和胃止嘔、滋陰潤燥等功效;主治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大便燥結,消化不良,反胃嘔吐,呃逆,高熱煩渴等。

甘蔗還可製成蔗糖酯、果葡糖漿等。甘蔗是中國製糖的主要原料。在世界食糖總產量中,蔗糖約佔65%,中國則佔80%以上。糖是人類必需的食用品之一,也是糖果、飲料等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同時,甘蔗還是輕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因而,發展甘蔗生產,對提高人民的生活、促進農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乃至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⑼ 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的綜合實力

本所先後主持或參與國家「六五」以來各階段甘蔗科技攻關計劃;承包國家「863計劃」項目「甘蔗高效育種技術及優質高產多抗糖能專用新品種培育」、948項目「甘蔗良種和技術引進與推廣」及「甘蔗生產與加工技術引進及其產業化」、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行業公益性專項、國家生物質產業專項、粵港突破性關鍵性技術招標項目、兩部一省產學研合作專項、中澳(澳大利亞)、中新(新加坡)、中美合作項目等國家、省部、國際合作項目近400項;承擔國家種子工程、良繁工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重點科研基地等建設項目8項;為國家有關部門提供行業發展信息和統計數據,為行業企業提供信息服務,編輯出版《甘蔗糖業》科技期刊。主編出版了《中國甘蔗栽培學》、《現代甘蔗改良技術》、《甘蔗病蟲害及防治圖譜》、《中國糖料作物地下害蟲》等10多部專著;主持制定《白砂糖》、《蔗糖》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20多項。是中國甘蔗育種的源頭、甘蔗製糖與生物能源技術的領跑者、甘蔗製糖行業最具權威性的檢測機構、甘蔗製糖技術創新與人才的搖籃、國際甘蔗製糖技術交流與培訓中心、對外援助主要技術支持單位。
本所獲科技成果360多項,其中國家、省、部級科技獎118項,國家發明專利28項以上,「十五」以來通過鑒定的甘蔗品種有21個,年推廣面積達500萬畝以上,遍布全國各主要蔗區。全國蔗區推廣種植我所選育的粵糖系列甘蔗良種,覆蓋率在我國大陸自育品種中位居第一。
突出成果有:粵糖63-237、粵糖57-423、粵糖79-177、粵糖86-368、粵糖93-159、粵糖00-236、粵糖55號、粵糖03-393號等優良甘蔗品種;甘蔗親本創新與雜交製糖研究利用、新型糖廠專用助劑、甘蔗專用復合肥、甘蔗鳴蟲性誘劑預測報誘芯迷向防治技術、生物農葯、光降解除草地膜、糖廠節能與氣凝水排放、蔗渣制碎粒板、新型糖漿上浮系統、糖蜜酒精固化酵母發酵、糖廠計算機能源集中管理系統和糖廠甘蔗收購電子衡微機管理系統等。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來,採用本所研究成果行業年均創經濟效益超過12億元。

閱讀全文

與甘蔗產業發展大會發言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