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未來的第二產業,在深圳會越來越少嗎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深圳市產業結構與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一方面表現在深圳市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相對勞動生產率的比值R嚴重偏低,深圳目前的R值為0.86,而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R值一般都大於1.0;另一方面,深圳市第三產業的發展相對其他國家和地區來說也有點滯後,尤其表現在勞動力就業比重過低。
其次,深圳市的產業結構目前以第二產業為主體,但第二產業2011年人均GDP值僅及總體平均水平70.16%,以致出現了當前第二產業GDP值比重大大低於相應勞動力就業結構比重的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關鍵還在於第二產業中工業發展水平的低層次。工業發展水平不高,主要是由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現有工業結構檔次過低。 據我們已做的對2011年全市全部獨立核算工業結構的分析,現有50.1萬名職工中,從事勞動密集型工業行業的佔54.99%,而這些行業的平均全要素勞動生產率僅及總體平均水平的55.02%,人均工業產值僅及總體平均水平的40.74%;二是從動態的觀點看,深圳市工業的外延發展未能與內涵的提高同步。盡管目前第二產業GDP值佔了全市的50%以上,但因其勞動生產率低,資金利用效果不 明顯,因而應重點提高產業結構檔次,注重內涵的挖掘,以使速度與效益同步。隨著內部結構的改善,技術的進步,第二產業仍會在深圳市經濟結構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同時也應看到,由於深圳市礦產等自然資源比較缺乏,加之地價節節上升,勞動力工資逐步上揚,企業股份制改造和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因而未來第二產業的GDP值比重不應人為保持繼續上升的勢頭。參照目前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第二產業佔GDP值的比重基本都保持在1/3左 右甚至更低,深圳未來要發展成以第三產業為主導的國際性城市,第二產業也必然在現有比重的基礎上有所下降。更多資訊可以去前瞻網上查詢,希望能幫到你.
如有不明歡迎追問,望採納!謝謝
2. 深圳未來有那個行業比較好發展
最近,據瞻研究院的一項研究表明,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今後10年內,我國對內人才的需要將有較容大的變化。
.
從技術和產業發展的角度來說,今後幾年我國將大力發展6大技術領域:
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海洋技術。
6大技術可形成9大高科技產業:
生物工程、生物醫葯、光電子信息、智能機械、軟體、超導體、太陽能、空間產業和海洋產業。
.
按照國家人事部的有關統計預測,我國今後幾年內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8大類:
.
以電子技術、生物工程、航天技術、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
高新技術人才;信息技術人才;機電一體化專業技術人才;
農業科技人才;環境保護技術人才;生物工程研究與開發人才;
國際貿易人才;律師人才.
【前瞻產業研究院團隊】為您解答
=====滿意請採納為滿意答案吧====
3. 深圳哪些產業比較發達
比如互聯網行業,電子行業,金融行業都是比較發達的
4. 深圳各區的經濟發展和主要產業
各區發展基本上一體的呀,鹽田和蛇口主要就是運輸啦.市內主要是研發基地和辦公室.龍崗是批發中心,寶安是市外混合區.
5. 深圳市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哪些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1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成果轉化發展模式與前景分析報告 》指出:深圳市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有:
1.互聯網產業:電子商務、物聯網、應用服務特色優勢行業、互聯網新興應用領域(數據挖掘、網路安全等)
2.新能源產業:太陽能、核能、風能、生物質能、儲能電站、新能源汽車以及智能電網
3.新材料產業: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功能結構一體化材料
4.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下一代信息網路、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三網融合、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型元器件和專用設備、高端軟體和信息服務
5.生物產業:生物醫療、生物醫yao、生物農業、生物環保、生物製造、生物能源
6.未來產業: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技術,海洋技術
6. 深圳的發展前景是什麼行業
是金融。
從2018年行業平均薪資來看,排在首位的是基金/證券/期貨/投資行業,平均月薪10563元
7. 深圳主要有哪些產業
通信行業,以深圳的中興、華為等為代表。
鍾錶行業,
以深圳飛亞達等為代表版權
網路
以騰訊為代表
計算機
以長城等為代表
手機
以酷派(宇龍)、華為、中興等為代表
制葯、生物制葯
:
健康元、海王、科興等為代表
電子產品代工:
富士康、比亞迪等為代表
房地產:
以萬科、金地、華僑城等為代表
旅遊:
華僑城集團
電子產品、部件銷售:
深圳華強北
軟體產業:
深圳軟體園眾多企業
等等
8. 深圳的支柱產業和主要產業是什麼.
深圳的支柱產業是: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物流業,文化產業。主要產業還有房地產,商貿流通,旅遊業,服裝玩具。
深圳是中國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試驗場,率先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奇跡,是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輝煌成就的精彩縮影。
2018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24221.98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09億元,增長 3.9%;第二產業增加值9961.95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14237.94億元,增長6.4%。
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1.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8.8%。在現代產業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10090.59億元,增長7.1%;先進製造業增加值6564.83億元,增長12.0%;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6131.20億元,增長13.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9568元,增長3.2%,按2018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8647美元。
(8)深圳未來重點發展產業擴展閱讀:
深圳因改革開放而快速發展,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承擔著試驗和示範的重要使命。1980年,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在此成立[9]。自1999年起,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每年定期在深圳舉行。
2010年,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獲中央政府批准成立,將作為深圳與香港合作的先導區。2011年,深圳主辦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2016年,深圳市生產總值超越廣州市成為中國內地經濟總量第三大城市。2018年,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深圳市生產總值超越香港。
深圳是中國南方最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基地之一,常被譽為中國的矽谷。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是中國大陸第五大民航機場。深圳證券交易所的首次公開募股數量自2009年至2015年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國企業重要的融資平台。
9. 深圳的經濟中心有哪些主要的發展產業是什麼
它沿海,做的全是電子產業
10. 深圳將來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產業結構和趨勢怎樣過渡主導產業往哪方面發展
1.發展高等教育、高科技和文化事業,做好金融服務,設計之都,產業結構的轉型
2.對國內生產外銷型的企業來說面臨內憂外患。 產業調整轉型是必由之路,通過政策調控,生產加工企業紛紛搬出深圳,向周圍地區(例如惠州)輻射。同時也利用稅收,獎金,開辦高新科技產業園等方式,鼓勵或者引進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並扶持他們壯大。
產業調整是挑戰也是機遇,高新技術研發那個是頂尖人才做的事情,他們是少數,整個產業鏈需要的人才是多種多樣的。
面對挑戰何機遇,我們需要做的是,加強學習,提高業務技能和理論知識深度,關注政府對產業的政策導向,就業要優先考慮自己熟悉的行業中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研發能力的公司。
3.文化領域,金融領域,高新科技,旅遊,物流,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