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 (簡答題) 為什麼我國要大力推進天然氣產業的發展
第1天然氣豐富,第2天然氣是清潔能源,能源問題一直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性問題
② 為什麼我國貧氣還大力發展天然氣
原因比較簡單,天然氣(主要就是CH4)相對於煤、油燈能源已經屬於環保能源了,這是提倡減排的一個努力。
③ 我國為什麼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 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及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貢獻。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本質特徵,十八大報告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由此,生態文明建設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
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就意味著生態文明建設既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相並列從而形成五大建設,又要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過程中融入生態文明理念、觀點、方法。
④ 立足我國現有國情,談談我國為什麼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強調兩點:
1、這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從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促進了為生產服務的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一、二產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第三產業提供了勞動力來源;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變化為第三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國際經濟技術交流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等五個方面論證。
2、它的發展程度已成為衡量現代經濟發展程度的主要標志。
在經濟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很大,並且繼續呈上升趨勢,已經成為這些國家最龐大的產業部門。第三產業的就業在發達國家持續上升,尤其是在二戰之後,上升趨勢更為明顯,說明發達國家工業化已趨於成熟,並開始邁進所謂「後工業化社會」。
我國第三產業的狀況:與其他國家橫向比較,我國第三產業相對滯後,第三產業在GNP和GDP中所佔比重較低,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甚至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而且就業人員在總就業人數中所佔比重比較低。與我國第一、二產業在GNP和GDP中所佔比重的縱向比較,第一產業比重下降,自1978年到1997年,20年間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穩中波動,無論是上升還是波動變化趨勢都不大。第三產業的產值比重是基本上呈現上升趨勢,改革開放20年間,上升了近9個百分點。可見,中國的產業結構在不斷調整之中,朝著合理的方向發展。
我國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這一內容是本框題的重點內容。書中從三個角度論述了我國發展第三產業的意義:第一、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有效推進我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人類生產活動發展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第二個階段以工業的大規模發展為標志,即所謂工業化階段;第三個階段以資本和勞動力大量湧入信息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等為特徵,即現代化階段。我國現在仍然是一個農業大國,面臨著加快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的雙重任務,必須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第二、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擴大就業,保證社會安定。就業問題既是一個經濟問題,又是一個政治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直接關繫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關繫到社會的穩定。我國現在一年的犯罪率高於建國後十年的犯罪率,就說明了這一問題。第三、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⑤ 我國為什麼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改革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建成小康社會,人的需求既包括對農產品、工業品和服務產品等物質文化的需求,也包括對清新空氣、清潔水源、舒適環境、宜人氣候等生態產品的需求。生態產品是人們重要的消費品、生活必需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
1、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僅是資源環境方面的問題,更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各層面,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領域全面轉變、深刻變革的問題,涉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的戰略任務。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關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問題,關乎給子孫後代留下美麗家園的歷史性課題。
2、極大豐富黨的執政理念十八大報告在如何對待自然,如何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如何節約資源,如何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關於如何對待自然。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新的生態文明理念,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體現了新的價值取向。在傳統的經濟發展中,強調遵循經濟規律,但對自然規律尊重不夠。一些地區不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肆意開發,對自然造成傷害,削弱了可持續發展能力。尊重自然,就是人類的行為方式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在生產力布局、城鎮化發展、重大項目建設中都要充分考慮自然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
3、明確生態文明建設的原則生態文明建設原則分為國內的與國外的兩個原則。從國內看即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從國外看即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全球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搞好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貢獻,也是對全球生態安全的貢獻。
4、規劃海洋強國戰略十八大正式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即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更體現了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要。這一點,從國內國際兩種環境看、從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看、從國內國際兩種資源看,怎麼強調也不過分。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說到底就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生態產品的需求。資源和生態環境,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屬於當代人,也屬於我們的後代。經濟社會的發展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求,也不能損害後代人的利益,這樣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來自人民網(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523/c83867-21590968.html)
⑥ 我國為什麼要大力開發新能源
我國傳統能源面臨的緊缺危機越來越凸顯,煤炭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的能版源,所以能源危機會逐權漸顯現,新能源將緩解能源危機,並且對於我國的節能減排具有現實性的重大意義。世界上各個國家都在角逐新能源,為自身尋找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戰略,加快滿足經濟發展中必需的能源。再者氣候變化要求我們開發清潔能源,傳統能源對環境的污染不容質疑,氣候變化問題已經敲醒了警鍾,是全世界人民的問題。這里讓你看一些新能源的資料, http://www.cusdn.org.cn/xcpxjs/html/?170583.html 從中可以學到很多新能源的知識,幫助你了解我國開發新能源的重大意義。
⑦ 談談我國為什麼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第一,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一是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部署創新鏈,突破技術瓶頸,掌握核心關鍵技術。二是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研發應用,加強技術集成和商業模式創新。三是運用高新技術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在重點產業領域建設技術創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升傳統產業創新發展能力。四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完善科技促進農業發展機制,不斷健全現代農業技術體系。五是大力發展關系民生和社會管理創新的科學技術,加快推進涉及人口健康、食品葯品安全、防災減災、安全生產、生態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的科技創新,加快建設社會管理領域的科技支撐體系,使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六是完善知識創新體系,強化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技術研究,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搶占科技發展戰略制高點。
第二,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一是著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體制機制,促進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向企業研發機構流動,培育和壯大創新型企業。鼓勵產學研開展深度合作,真正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二是著力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充分發揮國家科研機構骨乾和引領作用,深化科研院所分類改革,建立健全現代科研院所制度,引導和鼓勵民辦科研機構發展,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建設,提高高等學校科技創新能力。三是推動創新體系協調發展。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註重協同創新。四是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統籌協調科技宏觀決策體系,建立全國科技重大決策機制,完善中央和地方、科技相關部門、科技部門和其他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建立健全科技項目決策、執行、評價相對分開、互相監督的運行機制。
第三,進一步優化創新環境。一是完善和落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加強對科技創新活動和科技成果的法律保護,為科技創新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切實建立健全科研活動行為准則和規范,加強科研誠信和科學倫理教育,發揮科研機構和學術團體自律功能,倡導創新光榮,鼓勵獨立思考,保障學術自由,營造寬松包容、奮發向上的學術氛圍,厚植創新土壤。三是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弘揚中華民族創新精神,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深厚氛圍和良好風尚,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第四,進一步擴大科技開放合作。一是注重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和地區科技交流合作,加大利用全球科技資源力度,加強技術引進和合作。二是注重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鼓勵我國科學家發起和組織國際科技合作計劃,支持企業和科研機構到海外建立研發機構。三是注重支持國際學術機構、跨國公司等來華設立研發機構,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來華創新創業。四是注重完善政府間科技合作機制,提升對外科技合作水平,推進科技援外,加強民間科技合作。
⑧ 為什麼我們不能大力發展石油,天然氣,等高增加值率工業(高中地理)謝謝~
第一,我國的資源少,並且分布不平均。
第二,石油,天然氣是不可再生資源,並且石油不屬於清潔能源。
第三,我國現階段不再走資源帶動經濟模式的產業,而要走高精尖技術型產業方面發展。
⑨ 為什麼中國要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天然氣
1 優化能源結構,並不是靠使用天然氣優化,而是大力發展核電站及新能源專來優化我國能源結構屬;
2 開采出來的天然氣中也含有硫等污染環境的氣體,但是由於天然氣容易處理,可以通過過濾、吸附等方式較大程度地消除其中的有害氣體,所以使用天然氣可以減少對於環境的污染;
3 天然氣容易運輸,陸地上可以通過管道輸送,水路可以通過冷凍後液化運輸,與煤炭相比,大大減輕了對於鐵路的運輸壓力;
4 採用燃用天然氣的燃氣輪機聯合循環電站,可以將燃料的利用系數提高到42%左右,比一般燃煤電站提高5-8%,所以發電效率高,節約能源,相對減少了大氣污染;
5 但是與煤炭相比,天然氣的價格還是很高。10年前由於天然氣便宜,全國(尤其是廣東)大量建設上述聯合循環電站,但是2005年以後,天然氣大幅度漲價,使得天然氣發電成本上升超過了一般民用電價,所以目前絕大多數的聯合循環電站都關門了。天然氣目前主要用於工業、民用,而不是作為發電用。
6 優化能源結構,還是要大力發展水力發電、核能發電及光伏發電,發展秸稈電廠等新能源電站,最終減少污染氣體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