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縣領導調查產業發展

縣領導調查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19 07:16:10

1. 縣處級幹部三嚴三實"換位沉底"調研報告材料

請參考:
為進一步提高「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針對性,武宣縣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在第三專題學習研討前,縣領導幹部紛紛深入到基層(聯系點)一線廣泛開展了專題調查研究和「沉底換位」活動。此舉密切了幹部與群眾的聯系,扎實踐行了「三嚴三實」。
連日來,縣委書記韋德斌到鄉鎮進行「換位沉底」調研,俯下身子圍繞農村經濟的發展查民情聽民意,幫助基層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難題,以實際行動支持農村的建設和發展。
10月9日,在東鄉鎮風沿村,韋德斌實地查看該村三紅蜜柚產業的發展情況。
去年的10月9日,縣委書記韋德斌、縣長高賢斌到風沿村調研,對該村發展三紅蜜柚產業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幫助,為村裡定下了「努力打造萬畝特色水果產業示範村」的發展目標。經過一年的發展,風沿村新增三紅蜜柚種植面積5800畝,目前達8000畝。該村積極發展綠色經濟,建設富裕「生態鄉村」,為此村民把10月9日定為村裡的「水果節」。
在調研中,韋德斌與風沿村以及周邊幾個村民委的代表進行座談,認真聽取群眾對村裡產業發展的看法,了解農村產業發展中存在的難點問題,共商農村產業發展大計。韋德斌對風沿村立足實際促進特色水果三紅蜜柚的規模化發展給予了肯定。他說,發展水果產業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要通過能人帶動帶領大家一起致富抓產業,引導農民主動調整產業結構,要讓群眾的錢包鼓起來。
韋德斌要求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對三紅蜜柚產業的支持力度,幫助村民盡快申請水果商標,不斷整體提高水果品質,打造無公害水果種植基地。積極爭創知名水果品牌,提高水果的市場競爭力,拓寬水果的銷售渠道,提高果農的經濟收入。
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韋付玲,縣委常委、副縣長林津洪隨同開展調研活動。並在調研中針對風沿村立足產業促增收以及發展鄉村旅遊等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10月9日,縣長高賢斌到聯系點二塘鎮進行「換位沉底」調研。傾聽群眾的心聲,切實解決三個村反映強烈、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
高賢斌首先來到平田村和上召村,詳細了解今年兩個村屯在種植、養殖、產業發展的規劃及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高賢斌要求當地政府和村委要因地制宜,統籌考慮,規劃發展,根據各村屯的實際情況,結合生態鄉村建設,重點搞好「道路硬化,村屯綠化,飲水凈化」工程,加快村屯基礎設施建設。要充分利用好土地流轉的形式釋放更多土地和勞動力,適當調整當地產業結構,在特色種植和養殖上下功夫,調動群眾的積極性,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家鄉的建設發展中。
晚上,高賢斌深入朗村村民的家中進行走訪,在困難家庭韋振科家裡,高賢斌與韋振科一家人促膝長談。當得知韋振科與在家居住的四個兒子都是殘疾人,完全沒有勞動力,也沒有經濟收入來源,全家生活補助只能依靠政府低保維持時,高賢斌要求二塘鎮政府要多重視、多關心、多照顧這類家庭,依照相關法律政策給予幫助。高賢斌還給韋振科送上慰問金,鼓勵他們要自強不息,積極面對生活。
在黨員方大坤家裡,高賢斌傾聽了方大坤在中越自衛還擊戰中的先進事跡。當得知方大坤在此次戰役中因英勇表現榮獲三等功時,高賢斌希望他在今後工作中,一如既往的支持當地村委和政府的工作,用一名黨員和軍人的熱情為家鄉做貢獻。
活動當天,高賢斌還到二塘鎮檢查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工程的建設情況,現場督促施工方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工程按質按時按量完成。

2. 某縣新任領導近期計劃到a、b、c、d、e、f、g7個鄉鎮進行基層組織建設調研,每

A必須第一個演出,再排D,E,F,G形成了4個空(含前段不含後端),
最後把B,C插入到其中2和空中,故有A 4 4 A 4 2 =288,
故選:B.

3. 求一份關於汶上縣經濟發展和前景的調查報告

給你個範文,裡面地名自己改就行。 新農村建設中的一些問題及建議
――橫山縣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
調查人:~~~
-----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2006級
調查時間:2007年7月
調查地點:陝西省榆林市橫山縣城關鎮
調查背景:本人今年暑假參加了我院組織的「您心目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調查活動,在調查中對橫山縣城關鎮的十戶農戶以及一處行政村領導機構進行了問卷調查,之後在橫山縣縣委,縣政府,國稅局以及審計局進行了相關數據的調查。發現了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並總結出了一些個人建議,如下文。
根據我所調查,橫山縣規模較大的行政村年支出需15萬元左右,規模相對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於10萬元。但目前大多數村的經濟現狀都不樂觀。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受政策性制約,企業改制斷了收入,稅費改革少了收入,招商引資沒了收入;二是經濟發展空間小,受制於有限土地資源、資金和自然資源;三是財政轉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預見性支出不斷攀升,正常運轉難以為繼。村級集體往往經濟薄弱、無錢辦事,這成為建設新農村的突出難題。
巨額的鄉村債務對基層組織運轉、農村社會穩定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1,是違法行政的重要誘因。鄉村出現收支失衡後,鄉村幹部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行政資源,巧立名目向行政相對人收取各種費用,因而,農村「三亂」久治不止;為了彌補工作經費的不足,鄉村兩級均熱衷於違規徵用土地搞建設,通過炒地皮,從中獲取20-30%的收益;由於經費緊張,驅使政府機關和幹部採取各種隱蔽手段經商辦企業;為確保正常運轉,鄉村幹部千方百計找門路,以項目建設為幌子,通過非正常途徑,採取非正常手段,爭取上級支持,以彌補工作經費不足。
2、直接影響黨的執政能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沉重的債務包袱,使鄉村主要領導整天處於「借新債、還舊債、躲追債」的狀態下,影響了他們謀劃經濟發展的精力;橫山縣的幹部工資只有榆林市的1/2、西安市的1/3,並且還不能按時發放。鄉村幹部為墊交稅費、墊付工作經費,每人手裡攥著幾千元、上萬元乃至10多萬元的「白條」,兌付遙遙無期,鄉村千部人心渙散、意志消沉;面對存量和增量均嚴重不足且強制帶病超負荷運行的農村基礎設施、亟待完善的社會事業公益設施,鄉村二級無力改造和建設,農村公共產品供需脫節的現象更加嚴峻;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保障,有限的農業技術推廣經費和教育經費被鄉村挪用已習以為常,直接影響農業科技推廣和農村基礎教育。沉重的債務包袱,致使鄉村二級運轉困難,公共服務職能難以正常發揮,勢必影響黨的執政能力,同時,由於公共投入不足,也直接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影響農民增收致富。
3,有損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巨額的鄉村債務使鄉鎮政府、村委會成為農村最大的債務人。對內,欠鄉村幹部的工資和公款私墊費用,對外,大到欠金融機構貸款、施工單位工程款,小到欠水電費、運費、餐費、辦公用品費,而且在目前狀況下,鄉村根本不具備償還能力,只能採取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的應對之策,社會公信度大打折扣。搞得鄉村幹部聲名狼藉,無法開展工作。
盡管近年來國家實施了一系列惠農政策促進農民增收,但受多種因素制約,農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難。農民富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目的,增收困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挑戰。
首先是種養業增收難。農業抵禦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穩定性較大。雖然國家對農民實行了種糧補貼,但生產資料和機械作業費等持續漲價,無形中增加了生產成本,農民從事種養業增收困難。二是產業化帶動難。近幾年農業產業化有了一定發展,但農業競爭力總體還不強,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還不高,帶動農民增收不明顯。四是政策性增收難。自2005年起,國家取消了農業稅及其附加,「一免三補」政策提高了農民的種田積極性,但農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間也在縮小,沒有更多途徑。
一、農業政策執行情況
稅費改革前的2001年,橫山縣農民的稅費負擔情況為:農業稅28404509元、農業特產稅5160000元、生豬屠宰稅1352700元、鄉統籌47604645元、村提留18886556元,共101408410元。人平負擔98元,畝平(按計稅面積計算)負擔108元。一些臨時性攤派和搭車收費(約30元以上/人)尚未計算在內。
2002年稅費改革時,橫山縣核減一批不合理計稅面積,合理確定計稅產量,取消農業特產稅、生豬屠宰稅,將農業稅費門類規范為農業稅和農業稅附加,2002年和2003年因稅費改革使農民減負約30元/畝。
2004年農業稅稅率由7%下調至4%,全縣農業稅及附加總額3304萬元,人平負擔31.98元,畝平負擔35.30元,較2001年下降67.42%。 2005年,農業稅全免,全縣預計免徵農業稅6046.4萬元,從此,農民完全從稅費負擔的梏桎中解放出來。
2003-2004年,橫山縣共減免農業稅10116.4萬元,得到了上級財政等額專項轉移支付。
2002-2004年,橫山縣共下援農業稅災社減免2163.7萬元,重點照顧貧困村組的農戶、五保戶、烈軍屬、殘疾人、受災群眾和水庫庫區內的困難群眾。
2004年,橫山縣嚴格執行國家政策,發放直補資金970萬元,糧補資金1544.4萬元,使農民直接增收2514.4萬元,人均增收24.51元。
二,2000~2004年橫山縣農民收入情況
〈一〉、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量及構成的變化情況。
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0年的2644元增加到2004年的3681元,5年內增加1037元,增長39.2%,年均遞增8.62%。
2000—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度增長具有極大的不均衡性(2000年較1999年增長3.97%,2001年較20001年增長5.3%,2002年較2001年增長5.7%,2003年較2002年增長7.5%,2004年較2003年增長16.3%)。5年中,農民收入雖穩步上升,但有四年的年間增速低於8.62%的年均增速;其增長規律具有較強的階段性和明顯的跳躍性,前四年為低速期,年均增速僅6.17,2004年為快速增長期,較2003年增加516元。增長16.3,首次超過城鎮居民純收入增返5.3個百分點。若沒有2004年的高速增長支撐,就不可能實現8.62%的年均增速。
5年間,農民純收入的構成基本穩定。家庭經營收入佔60.78%,5年間的增減幅度穩定在58—2.5%之間;工資性收入佔36.19%,5年間的增減幅度穩定在34.3~38.9%之間;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僅佔0.87%、2.16%。橫山2004年農業總產值10.3億元,農業增加值9.21億元,糧食種植面積187.4萬畝,糧食總產量85.72萬噸,出欄牲豬134.49萬頭,農民人均純收入3681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6%、8.5%、17.3%、14.7%、8.4%、16.3%。以上數據顯示,隨著一系列以「多予、少取、放活」為核心的支農扶農政策的頒布實施,農業和農村取得了多年以來難得一見的好形勢,糧食生產在短期內實現了恢復性增長,農產品全面豐收,農業效益明顯提高,特別是農民收入增幅首次超過城鎮居民,成為國家宏觀調控下,縣域經濟特別是農業大縣縣域經濟的最大亮點之一。
〈二〉、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特點
1、農民收入的增長仍然依賴於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收入來源渠道依然狹窄。
2、農民收入增長與國家政策緊密相連,2004年農民收入的快速增長主要是政策效應。免徵農業稅不僅使農民減輕了負擔,更重要的是從源頭根治了農村亂收費的痼疾,使各種巧立名目的搭車收費失去其依附的載體。3、較長時期內農民收入增速一直低位徘徊。以橫山縣2000~2004年為例,年均增速僅8.62%,其中,2000年較1999年僅增長3.97%,2001年增長5.3%,2002年增長5.7%。扣除物價上漲因素,2000~2003年的農民收入增長處於停滯和負增長狀態。
4、農民收入的內部分化日趨加劇。今年,我調查了1個村10戶農戶的收入情況,戶均收入8400元,其中年收入10000元以上的4戶,佔40%;年收入在5000~10000元的5戶,佔50%;年收入1000~5000元的1戶,佔10%。
三、農民收入增長的影響因素
1、農民增收的空間非常有限。1998年以來,農民收入持續低迷的原因除政策等因素外,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經歷了10多年的家庭經營後,農村生產力、單位土地面積的生產效率已經發揮到了極至,在新的經濟體制、產業格局、生產經營模式沒有出現以前,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必然進入「休眠期」。2004年的增產、增收、增效緣於政策好、市場旺、人努力、天幫忙,政策的引扶效應和市場的刺激效應又一次發揮到了極至,要保持2004年的良好發展態勢已屬不易,要謀求新的發展和突破,難度可想而知。
2004年,我國農產品的平均關稅從45%下降到17%,許多農產品的關稅普遍下調20—30%,國際農產品在中國的市場價格也將下降20—30%,農產品價格回落的壓力越來越大。一家一戶的小生產已經無法經受國際國內大市場的沖擊,國內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企業面臨新的考驗和挑戰。
2005年,農產品價格就遭遇「寒潮」,稻穀價格比2004年下跌5~8元/50kg。工資收入己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就業機會增多的影響,尤其是城鎮建築業、製造業等對農民工需求大的產業增長強勁,民工外出務工尋找工作的機會相對較多。。但是橫山縣的勞務經濟至今是一種自發經濟,管理鬆散,組織化程度低,若不引起高度重視,就有可能失去部分勞務輸出市場。
2、農民增收的風險性系數大。農村是一個龐大的「露天工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農民是「靠天吃飯」。目前,我國農業風險保險制度還很不健全,一遇自然災害,農民就只能望天興嘆。
3、農民增收的自主性非常有限。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受思想觀念、認知水平的限制,農民死抱自己的一畝三分自留地不放,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土地浪轉機制難以形成,產業結構調整步履艱難。作田、養豬、打工不可能使農民收入出現量的飛躍和質的變化,增收動力明顯不足。
況且今年以來,農產品價格有較大幅度的下跌,農用生產資料價格卻一路飈升,因生產資料漲價,2004年橫山縣「二補一免」政策給農民帶來的收益被生產資料漲價幾乎全額抵消。
透過漲價現象還是可以發現一些不可忽視的深層次的問題。一是近年來,輿論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宣傳有失偏頗。電視、報紙、網路等媒體把農村形勢說得天花亂墜,片面宣傳和誇大成就,對仍在存在的各種問題輕描淡定,給人以「三農」問題已經解決,農民已經富裕的輿論誤導,各行各業,特別是生產資料生產商和經銷商也就爭先恐後來分「蛋糕」,為生產資料漲價造勢。國家在農業生產資料的「產前」補貼方面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投入大量資金,但真正的「好處」往往落到了生產企業和經銷商手中,最終受「擠榨」的還是農民。

4. 案例:某縣為了搞活經濟,縣委縣政府結合本縣實際尋找農村經濟的新的增長點,經過調查分析認為

1、縣委縣政府能夠制定出正確的政策,是因為他們在制定政策時,進行內了一套嚴謹的科學容步驟,從而決策有序,政策制定合理;
2、首先縣委縣政府對全縣實際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再此基礎上確定了正確的行政目標;
3、其次在確立了正確的目標後,又召開了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者進行了反復的分析和論證,分析和論證了實現上述目標的各種方案,為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4、最後,縣委縣政府在綜合比較的基礎上確定了具體政策,而且立即組織實施,因此獲得了成功。

5. 農業大縣如何發展縣域經濟---來自冠縣的調查報告

產業化:打造縣域經濟的實力 縣域工業部門中,農業產業化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行業。沒有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產業化,實現農村經濟工業化就是紙上談兵。因此,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縣域經濟工業化、現代化建設的發動機,是提高農業收入的財源。同時,以優勢資源為依託,以主導產業優化升級為核心,以培植龍頭企業為重點,通過對產業的全面整合,著力解決結構單一、布局分散、優勢不優等問題,重點打造林果、蔬菜、畜牧、花生四大產業。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積極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通過訂單農業等形式,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並將每個基地與一個龍頭企業相連,形成龍頭加基地,基地帶農戶,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鏈條,冠豐種業是這方面的典型。另外,在農業結構調整中注重抓「新」、「優」、 「工」。首先突出「新」,按照區域化種植,集約化經營的目標,發展市場上適銷對路的新品種;其次突出「優」。按照「人有我優」的原則,發展優質產品,組建優質產業;再次突出「工」。按照擴大規模、完善功能、壯大實力的原則,發展規模化園區,使優質、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的生產大幅度提高,品牌越來越亮。 工業化:夯實縣域經濟的物力 縣域經濟要堅持工業圍繞農業辦、農業瞄著工業干,以農產品的精深加工為主攻方向,培育龍頭企業,實行工業鏈條,形成龍頭帶動基地、公司加農戶,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格局;堅持「工業興縣」的發展思路,大力培植優勢產業和骨幹企業,要通過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促進商貿流通業、現代服務業同步發展。要發展壯大現有的重點企業使其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要發展高新技術園區,並通過招商引資,採用「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一個窗口收費」等辦事制度,吸收外地客商來本地投資;在投資機制上體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在承辦環節上,體現全方位服務,多層次參與。總之,只要緊緊抓住市場這個「牛鼻子」,解放思想,嚴格管理,冠縣的工業就會迎來一片艷陽天。日前,正在緊張建設中的冠縣金冠廣場既是上述分析的一個佐證,也為冠縣工業的進一步膨脹搭建了一個發展平台。 民營化:提升縣域經濟的動力 要大力實施「民營強縣」戰略,把發展焦點放在民間,把市場主體定位於民營,壯大私營企業,培育個體大戶,使個體私營經濟進一步顯身手、增活力,成為發展縣域經濟的主力軍。要在政策、環境、服務等方面為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掃除障礙,多開「綠燈」,為縣域經濟發展培植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速生點。讓民營主體充分發揮機制靈活、產權清晰的優勢,更好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成為活力最強的市場主體。同時,強化引導、增加主體。以政策的適度傾斜,鼓勵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大膽「下海」,離政從商,退政辦廠。引導技術人員、轉業軍人、大中專畢業生投身個體私營經濟領域,全面提高私營業主的總量和素質。另外就是幫大扶優、盤活主體。縣級重點培育銷售1000萬元、利稅100萬元以上的私營企業,鄉鎮重點發展銷售超百萬元、利稅超十萬元的私營企業。 城鎮化:聚集縣域經濟的財力 冠縣大力推進以縣域為核心的城鎮建設,不斷優化城鎮形象,引導生產要素盡快向城區集聚和重組,為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拓展空間、創造條件。同時,積極推進城鄉雙向交融,加快農業人口城鎮化、城鎮區域擴大化、生產發展非農化和人民生活文明化進程。一是大氣魄、大手筆地拉大了縣域框架,並著力完善城鎮功能,提高建設水平,把縣域建設成為一個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的現代新型城鎮。二是樹立了城鎮是「特殊商品」的意識,把道路、客運、綠化、環衛等公益性事業作為產業發展,建立新的社會化營運機制。三是通過壯大城鎮規模,增強了吸納功能,大力吸引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生產要素的聚集和重組,增強輻射功能,帶動一方經濟發展。

6. 老婆有病縣領導來調查好嗎

好事一件呀!!抄
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你是被比縣長職務更高的人關注了。
否則,一個縣長會為你老婆生病的事上心嗎?
只要你老婆生病的事是真實的,那就沒有什麼問題。
至於為什麼縣長來看望或調查,背景的事只有關注你的人才真正知道。

閱讀全文

與縣領導調查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