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外汽車美容業發展的現狀 急求
我國汽車美容業的現狀
我國車市的火爆使我國的汽車美容業也有了較大的發展,汽車美容業早在20世紀末就已經進入我國市場,迄今為止,我國汽車美容業目前已經存在了一些相對來說比較成熟的經營模式,同時,隨著近幾年國人的汽車消費理念、汽車使用理念的逐漸成熟,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汽車美容養護的重要性。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越來越多的商家進入汽車美容業中,從而有力地推動了整個市場的前進。
目前,我國的汽車美容業已經走過了起步階段,進入到發展階段,汽車美容項目也打破了原先的單一性,越來越呈現出多樣化,標准化和高端化的趨勢。目前我國汽車美容業發展迅速,已經有了一些成熟的理念和經營模式,但是由於起步相對來說比較晚,經驗不足,依舊出現了下面幾個問題。
我國汽車美容業的發展前景
1、潛在市場大
2009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達到1300萬輛,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產銷量第一的國家。2017年,我國私人轎車保有量已經達到3.2億輛。根據汽車行業專家們的預測,我國轎車的保有量在未來的一二十年裡還會有飛速的提升。近年來,隨著「三分修,七分養」的汽車養護理念深入人心,人們對汽車的日常清潔美容、汽車養護用品采購等行為也就自然成為日常消費習慣。專家指出,每1元購車消費將帶動0.65元的汽車售後服務,因此這些行為都極大的促進了汽車美容行業的發展,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將是十分顯著的。
2、規范行業制度
目前,我國應將汽車美容行業從汽車維修行業中獨立出來,制定相對來說比較規范的汽車美容業的市場准入制度、技術標准、設備標准和收費標准。我國相關政府部門也應加強對汽車美容業的監督和管理。將那些在經營規模、技術、人員、設備等方面不符合標準的企業拒之門外,使我國的汽車美容業之處於一個健康的發展環境中。
3、專業化的從業人員
我國各個職業院校,應以市場為導向,加強對汽車美容行業人才的培養。同時我國應制定汽車美容服務項目從業人員技術要求,根據工人的技術水平和操作熟練程度,劃分出不同等級並頒發相應的技術證書,從而維護消費者的利益,提高其服務水平。
4、品牌化的經營理念
目前,在汽車美容業中能憑借品牌影響力在行業內占據優勢、市場份額能唱上「主角」的企業尚未形成。各種汽車美容店規模大小不一,各種洗車、美容、裝飾用品質量和服務水平良莠不齊,商家在個性化服務和產品創意方面很少有獨到的見解。同時,我國連鎖經營協會的專家已經指出,要想使我國汽車美容業健康快速的發展,必須要發展品牌化、專業化、標准化、規范化的連鎖經營模式。
B. 概述我國及全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歷史及現狀。
世界汽車工業大致可以分為歐系、美系、日系、韓系。中國相對來說要落後一些,但正屬專於發展屬期。
歐系不用說了,是汽車業的鼻祖,特別是德國車,賓士、寶馬、保時捷、大眾,哪個不是大名鼎鼎啊。
美系:美國人一向科技發達,經過激烈的競爭,眾多的汽車公司最終變成三大。本來美國技術是很發達的,但美國人適合創新,而不適於製造,所以汽車業並不算美國最好。
日系:日本人善於學習,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同時日本技術也很發達,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出現了眾多的很有名氣的品牌。豐田、本田、日產等行銷全世界。
韓系:要說韓國人造車,比中國還遲,可是他們國家重視,加上善於學習,以性價比打入市場。雖然以前的質量很差,但現些年不斷改善,已成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可謂後起之秀。
中國車:中國因為一些國有企業固有的弊病,躺在合資的夢床上,漸漸失去了努力的動力,更別提創新了。倒是一些不是很大汽車企業,在困難的情況下,在合資車的夾攻下,不斷努力,不斷發展。
一句話:中國是汽車業大國,但不是強國。
C. 國外汽車材料發展的現狀研究
一、應用狀況 隨著引進產品和技術國產化的實現,我國汽車塑料的應用得到了很大發展。目前,我國汽車塑料單車用量、應用部位、品種與類型以及汽車塑料製件的生產技術與裝備水平等指標已基本達到了引進車型同類產品的水平。 從「八五」計劃開始,我國汽車塑料用量逐年增加,目前,經濟型轎車每車塑料用量達50-60公斤,中高級轎車達60-80公斤,有的甚至可達100公斤;輕、中型載貨車塑料用量達50公斤左右。平均每輛汽車塑料用量占汽車自重的5%-10%,達國外20世紀80年代初、中期水平。 汽車塑料主要用於外裝飾件、內裝飾件及功能與結構件等。外裝飾件的應用特點是以塑代鋼,減輕汽車自重,其主要製件有保險杠、擋泥板、車輪罩及導流板等;內裝飾件的應用特點是安全、環保和舒適,其主要製件有儀錶板、車門內板、副儀錶板、雜物箱蓋、座椅及後護板等;功能與結構件的應用以採用高強度工程塑料為特點,其製件有油箱、散熱器水室、空濾器罩及風扇葉片等。 目前我國引進車型的車用塑料及其製件生產已基本實現國產化,但少數原料如生產ABS/PVC儀錶板表皮材料用的ABS塑料及其助劑、熱塑性彈性體及PA11等均需進口。國外近年開發應用的新材料、新技術國內也正在進行研究與開發,新材料包括熱塑性聚烯烴彈性體及玻璃纖維增強尼龍等;新技術包括低壓成型生產技術及氣體輔助注塑成型技術等。還有一些領域國內尚未考慮,如塑料的回收、再生和利用等。 二、國外發展趨勢 1、廢舊塑料的回收、再生與利用技術已成為熱點並逐步形成一種新興的產業。 2、產品的選材,尤指新產品的選材,注重從環保意識出發,選擇塑料品種趨於集中統一,便於分類回收和整體回收,是塑料回收、再生和利用的基礎。 3、開發塑料功能件,進一步減輕車重,替代金屬和有色金屬。用玻璃纖維氈增強熱塑性塑料(GMT)製造支架、托架和多功能製件等;應用塑料製造進氣歧管可減輕重量40%-60%,且表面光滑,流動阻力小,可提高發動機性能,並在提高燃燒效率、降低油耗及減振降噪方面有一定作用。 4、採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裝備,如用氣體輔助注塑技術生產大型薄壁結構件,以擴大汽車塑料的應用,減輕車重;用低壓注塑技術生產一次成型(帶骨架)車門內板等製件,以提高產品性能,簡化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 三、需求預測 隨著汽車塑料技術的應用,我國汽車塑料用2010年約78.5萬噸。 四、發展建議 1、加強廢舊塑料回收、再生和利用技術的研究 國外對廢舊塑料的利用是以燃燒後的熱能利用為起點的,近年來,日本和歐洲各國分別提出汽車廢舊塑料的利用率要求,從而促進了廢舊材料(如塑料、橡膠等)的利用。「十五」期間,我國汽車工業及其相關工業應對廢舊材料,重點是廢舊塑料的回收、再生和利用技術及其相關問題予以應有的重視。 2、開展材料統合技術研究 材料應用的統合技術是廢舊材料回收、再生和利用的基礎,應倡導材料統一應用的觀念,並將其應用於材料設計與生產實踐中,這將有利於環保,有利於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3、積極拓展汽車輕量化材料的應用 汽車塑料應用領域的發展仍以安全、舒適和節能為中心,以減重為目的。「十五」期間,應繼續考慮節能材料或輕質材料的利用,如纖維增強塑料和碳纖維增強塑料的應用與研究等。 4、建立資料庫,實現資源共享 建議以汽車工程學會或汽車工業協會相關工業分會為依託,組織汽車材料專業技術協會,建立汽車專用塑料資料庫,制定汽車塑料標准,使汽車塑料形成多品種、多牌號,其產品形成系列化、標准化及產業化,實現協會成員資源共享。
D. 美國汽車產業發展對美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其實對汽車產業影響不大,只有美國和歐洲的汽車產業大,日本車不是好好的
為什麼美國汽車業受影響這么大呢?比如通用,它的旗下有很多金融公司,專門負責汽車按揭貸款的,所以直接受到金融風暴的沖擊
E. 日本汽車產業發展分析
還以為有得看
F. 汽車行業發展現狀
2002年我國汽車產業來發展速度驚人,步入自新一輪周期的判斷確立。全年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300萬輛大關,增幅超過2001年近25個百分點,是自1993年來汽車工業的第一個增長高峰。依據宏觀、需求、供給和產業政策四方面因素,結合全球汽車產業發展周期,我們認為這一輪高速增長可能要持續5-10年,其中2002-2005年保持20-30%的增長率,2005年後行業整合壓力增大。在各子行業中,轎車工業繼續充當汽車工業增長的「領頭羊」。整個汽車產業的產品結構和產業組織結構將逐步向國際趨勢靠攏:產品結構方面,商用車(貨車)比例下降,乘用車尤其轎車比例上升;產業組織結構方面,向三大集團進一步集中的趨勢愈趨明顯,重組步伐加快。就上市公司而言,我們認為引導汽車行業高速增長的轎車類公司成長空間最大,如上海汽車、長安汽車等。在貨車領域,生產輕卡的福田、東風和江鈴。而在客車領域,大中型客車和輕客增長不錯,如宇通、江淮和金杯。
G. 今年國外的汽車行業前景如何
汽車行業前景仍可樂觀
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公布的一份數據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的汽車行業繼續保持了同去年一樣的高增長,而且從今年兩市已公布年報業績的上市公司來看,除了天津汽車、金杯汽車、山東黑豹出現虧損外,其他的汽車類上市公司業績均出現了一定的增長,更有甚者業績增長在50%以上,如東風汽車和江鈴汽車。但是,我們能否就此斷言,汽車行業前景十分樂觀嗎?回答是肯定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使人民生活水平已開始邁入小康水平。當家用電器已充分普及之後,居民消費的重點將轉向大額的住房和汽車。正是在這種消費趨勢下,汽車行業在去年和今年年初,保持了相當高的增長率。而且這種消費趨勢,肯定還將在今後幾年加速繼續下去,這為汽車行業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其次,國家政策鼓勵和支持汽車行業的發展。去年年初國家稅務總局就透露購置汽車消費稅有望下調30%,8月眾多媒體報道汽車報廢政策將有重大調整,9月初國家計委主任曾培炎將促進汽車、轎車消費放在五大消費的首位,隨之各家銀行和企業都推出了汽車消費貸款。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利好已基本上開始兌現。更為重要的是,國家現在大力鼓勵汽車行業內的兼並和重組,明確提出要重點支持一汽、二汽和上汽的發展,現在已有傳聞,天津汽車正在尋求一汽的並購。隨著這些政策的實施和汽車行業內的強強聯合和結構優化,國內汽車行業的規模經濟和強大的抗風險能力的形成,已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最後,加入WTO後的激勵作用。談起WTO,似乎加入世貿組織後受到沖擊最大的就是汽車行業,但是我們並不如此認為。對於加入WTO對汽車企業的沖擊,我們認為會正如十多年前我國家電企業面對洋貨沖擊一樣,使汽車企業更快地發展,更快地走向成熟。我們可以看到,去年我國汽車企業為了應對WTO,紛紛加大了市場開發和創新力度,通用的「賽歐」、天汽的「夏利2000」、大眾的「俊傑」、長安鈴木的「羚羊世紀星」、神龍的「畢加索」先後登場,有人統計,去年一年我國各大汽車廠家推出的新車型,幾乎是以往的總和,這就是競爭的魔力。還有大家不要忘了,我國任何一家較大汽車廠家的背後都無一例外地站著一家實力雄厚的外國企業。此外,加入WTO我國將會更深更快地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與此同時,更多更新的技術及管理理念將會被引入,從本次各家企業推出的款式來看,其中不乏國際市場上的主流車型。可以肯定地說,加入WTO給國內汽車行業所帶來的不僅是挑戰,更多的是機遇。相信隨著國內消費市場的全面激活,整個行業將面臨廣闊的發展空間。
因此,我們認為加入WTO後,我國的汽車行業將會迎來一個非常快的發展期,行業前景仍可保持樂觀。大家可以關注一下天津汽車、江鈴汽車和上海汽車。
(摘自北京證券 楊子林供稿)
H. 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經歷了那幾個階段
總體說來,世界汽車發展史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世界汽車工業快速發展階段
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在這一時期,賓士、福特、通用等20多家汽車公司相繼成立,汽車生產進入標准化流水線生產,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汽車產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時,汽車技術也有了很大進步。變速器、四輪制動、獨立懸掛技術、壓減震器都是在這個時期發明的。
第二階段:汽車全盛時期
二戰結束後,歐洲各國大力發展汽車,產量從戰前的80萬輛增長到了800萬輛,增長了近10倍。在這個時期,日本也迅速崛起,至80年代,產量達到1100萬輛,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這一時期的汽車技術主要向高速,方便,舒適方向發展,流線車身,前輪獨立懸架、自動變速器、全輪驅動都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
第三階段:汽車企業兼並重組,汽車產量相對穩定
20世紀70年代後,世界汽車產量穩定在5000萬輛左右,發達國家汽車市場趨於飽和,各個公司之間競爭激烈。歐、美、日之間貿易摩擦不斷,而韓國卻在激烈的競爭中崛起,成功實現了技術跨越,成為世界汽車生產一個重要基地。這個時期汽車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提高汽車安全性和降低污染。由於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噴油和點火、三元催化劑等在這一時期相繼出現。
汽車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空氣污染及石油短缺問題的日益嚴重,利用混合動力車和電動汽車替代傳統汽油車和柴油車已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問題。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推動混合動力/純電動汽車的研究。美國能源部預測,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將占整個輕型汽車和卡車市場28%的份額,這將比2005年增加20%。現如今,汽車工業正經歷著一場革命,汽車正朝著智能、舒適、節能、環保的方向飛速發展。
I. 美國汽車行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汽車展覽始於1900年11月,在紐約市當時的麥迪遜花園廣場舉行。從歷次汽車展覽可以看出美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歷史,也可以看出美國汽車工業汽車造型及功能的發展。
19世紀末,美國的經濟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工業生產開始處於世界前列,它的鋼鐵和石油化工等工業的發展為汽車工業的創造了條件。1908年,福特汽車推出了著名的T型車,這種售價不足500美元後降到300美元的汽車,只有當時同類汽車價格的1/4甚至1/10,美國一個普通工人用一年工資就可以購買到。福特的T型車戰略使汽車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眾交通工具。1913年,福特公司首先在生產中使用流水線裝配汽車,這給汽車工業帶來革命性變化,美國隨即出現了普及汽車的高潮。
第一階段:1900年-1915年。1893年亨利?福特發明世界上第一輛以汽油為動力的汽車後7年,汽車開始大量生產,人們進入汽車時代。奧爾茲莫比汽車公司成立於1887年,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汽車製造廠商。該公司於1903年生產的Doctor Coupe是單汽缸引擎汽車,也是該公司第一批大量生產的汽車,1903年共約生產了4000輛。1909年福特汽車公司生產的福特T型汽車為汽車製造開創了新紀元,可以說是20世紀美國甚至是全世界讓汽車成為大眾交通工具的先驅,因為它是世界第一條生產線上裝配而成的汽車。當時的媒體一致推選福特T型汽車為20世紀最重要的汽車發明。福特採用大量生產方式,改善T型汽車,同時降低價格,也因此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1908年,當今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廠商通用汽車公司成立。在這兩大汽車公司的耕耘下,汽車性能益發精進,銷售量蒸蒸日上,1916美國汽車銷量首度突破100萬輛,1920年再度建立超越200萬輛的新里程碑。
第二階段:1916年-1929年。汽車製造在這個時期日趨成熟。越來越多的中等階層擁有汽車,而汽車的造型已經成為汽車製造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通用汽車公司更率先成立藝術與色彩生產部門。在這個時期,富有人家流行汽車車身定做,即先購買某種汽車的機械部件,然後再另外設計定做車身。雖然許多被視為經典的汽車外觀都是這個時期的產物,但車身定做其實是費錢而不實際的。成立於1902年的凱迪拉克汽車公司一向以機械部件優良著稱。公司曾經有過把3輛汽車拆開,將機械零部件整個打散,再重新混合組合成3輛汽車的記錄。這項創舉,旨在強調凱迪拉克的零部件的標准化及一致性。另外,當時聲望極高的高級汽車製造廠商Pierce Arrow汽車公司從1901年至1938年在紐約上州水牛城生產汽車,公司早期即採用鋁合金車身並配備有動力剎車。這個時期,美國汽車工業為適合消費者需求已經能夠生產8缸引擎跑車,時速可達到115英里。1925年美國第三大汽車製造廠商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成立。在美國經濟大蕭條前夕的1929年,美國汽車銷量沖破500萬輛。
第三階段:1930年-1942年,利用空氣動力原理,汽車的引擎設計在這個時期出現長足的進步。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讓汽車製造廠商投入軍事車輛及機械的製造,汽車外觀並無明顯演變,幾乎無造型可言的吉普車的出現完全是基於實際的需要。Packard汽車公司共製造7種時速可達100英里的高性能Packard Speedstar汽車,被視為當時豪華汽車的代表。當時全球市場上有15家廠商製造豪華型汽車,Packrad就佔了50%的市場。 Franklin Sport Runabout汽車公司自1902年至1934年在紐約州的雪城生產汽車,引擎開始使用空氣冷卻系統。
第四階段:1946年-1959年,隨著噴氣飛機時代的來臨,汽車造型也趨向更低、更長、更寬,並在車後加上大大的尾翅。這個時期的汽車造型有兩大特色,一是車身的防撞設計,一是尾翅的流行。50年代美國最具特色的汽車是家庭式旅行車(Station Wagon),象徵著郊區家庭的美好生活。這個時期,福特雷鳥汽車曾是公司跑車的代言者。1955年公司生產的雷鳥8缸雙人座敞篷跑車,車頂為活動纖維玻璃,其華麗造型獲得了高度評價,後因其控制輕巧,又被喻為私人車的象徵。1958年,美國汽車廠商專為紐約國際汽車展覽設計了一款只有1輛的Dual Ghia 100原型汽車,具有400馬力(294千瓦),最高時速為140英里(224公里),並配有當時車迷所夢想的盒式磁帶汽車音響。
第五階段:1960年-1979年,消費者拋棄以往強調越大越美的汽車造型,傳統而保守的造型蔚然成風,以甲殼蟲為代表的小型汽車大為流行。一些價格合理的小跑車如Mustang和Corvette 等普遍受到歡迎,小型汽車市場開始增長。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都有此類產品推出,1964年福特野馬跑車率先掀起小型車的革命。美洲豹E型汽車以玲瓏的流線型外型贏得消費者青睞。當捷豹XKE汽車第一次在1961年的紐約國際汽車展覽出現時,立刻造成轟動。這款雙人座雙門敞篷車時速高達150英里(240公里),而它創新的獨立後懸掛系統使其在當年的車展上備受寵愛。
第六階段:1980年-2000年,從80年代起,美國汽車工業幾乎難以招架日本汽車業的凌厲攻勢,日本的本田、日產、三菱和富士公司相繼在美國設廠。美國汽車工業為與日本汽車進行競爭,又不斷推出新造型汽車,被稱為小型箱式車(minivan)的客貨兩用輕型汽車一舉成為最受家庭喜愛的車種,這種汽車的外型更接近於普通小汽車,只是車廂後部增加了可以放置物品的空間,約占車廂的1/3,駕駛時的感覺也與普通小汽車類似。而家庭轎車、雙門轎車、跑車也都講究流線型設計,一改近20年來的直線設計。90年代,多功能車又獨領風騷,因為很多美國人喜歡有載貨和越野功能而又可以做代步工具,駕駛它上下班的汽車。
從20世紀初到現在,美國汽車工業已超過了100多年的歷史,在與同行的激烈競爭中不斷創新發展,迎合消費者對汽車造型的性能的需求,主宰了世界汽車工業,美國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大國,工業大國。在這一過程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不僅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公司,也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跨國集團(通用1993財政年度銷售額為1336億美元,約等於同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45%。它消耗了美國10%以上的鋼鐵、25%以上的橡膠)。
J. 國外汽車業的發展對中國有什麼借鑒意義
中國的汽車工業完全被外資佔領!自主汽車品牌只是在為他人做嫁衣!
如果你經常從媒體中聽說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在研發上取得多少進展、攻克多少技術難關,那肯定被忽悠了。因為那些報道很大一部分是汽車公司聘請公關公司或廣告公司拍好了再花錢送上CCAV來播放的,目的一是擴大自己的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二是在各級官員那裡混個眼熟以便爭取政府的科研補貼。
目前中國的汽車零部件行業,小到輪胎、玻璃、雨刮,大到天窗、發動機、變速箱,幾乎全被清一色的外資企業把持著。跨國汽車公司一直標榜的國產化率的提高,是通過采購外資零部件公司在華分廠的產品來實現的;而自主品牌們一直吹捧的零部件配套國際化,也逐漸將中國自主零部件企業打入冷宮。
接下來就幾大零部件總成的外資佔領情況給大家做一簡要介紹。以下企業均為外商獨資、控股或參股,企業的利潤全部或部分流向了國外;而通過技術引進實現國產化的零部件公司不在本文討論之列,因為利潤仍然留在中國。
1、汽油發動機:
毫無疑問,日本三菱幾乎壟斷了所有不能自產發動機的自主品牌汽車的汽油發動機供應。在中國整車市場佔有率並不高的三菱公司在當時中國汽車界巨子仰融先生的牽線搭橋之下,1997年在遼寧沈陽設立航天三菱、1998年在黑龍江哈爾濱設立東安三菱,分別生產中等排量和小排量的汽油發動機,為當時的哈飛、東南、華晨等公司配套。隨著1999年前後奇瑞、吉利、華晨、比亞迪等自主品牌的崛起,在它們建設之初都不能自產發動機的情況下,三菱在華投資的這兩個發動機公司的業績突飛猛進,著實賺了不少錢。
據不完全統計,使用東安三菱發動機的車型有:比亞迪F3,華晨駿捷,東南藍瑟、菱悅、希旺,哈飛賽馬、賽豹,眾泰5008,風行景逸,長豐飛騰……
使用沈陽航天三菱發動機的車型有:比亞迪F6,華晨尊馳、駿捷,金杯海獅,奇瑞東方之子,福特全順,江淮賓悅,上海英倫TX4,帝豪EC8,東南菱悅、君閣、戈藍,江鈴陸風,海馬3,柳汽風行MPV,長豐獵豹,長城哈弗、嘉譽,華泰特拉卡,北汽域勝、騎士,福田蒙派克、風景,鄭州日產奧丁,中興無限、威虎,曙光傲龍、旗勝……
2、柴油發動機:
在輕型柴油發動機方面,五十鈴無疑是王者。這家日本柴油發動機和商用車巨頭早在1984和1985年就在中國四川重慶和江西南昌分別成立慶鈴汽車和江鈴汽車,開始生產五十鈴皮卡、輕卡和與之配套的4JB1發動機。隨著福特全順、福田風景等輕客的下線,五十鈴發動機更是在輕客市場找到了藍海。現在,中國幾乎所有的皮卡、輕卡、輕客上用的柴油機都采購自五十鈴或使用五十鈴技術生產。
在重型柴油機方面,美國康明斯公司則獨占鰲頭。這家美國獨立發動機製造商僅在整機生產方面就在中國建立了4家公司:東風康明斯、西安康明斯、重慶康明斯、福田康明斯,配套范圍則涵蓋了東風、陝汽重卡、重慶鐵馬、福田歐曼等重卡企業,宇通、金龍、青年、中通等客車企業,以及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等工程機械企業。可以說,康明斯幾乎壟斷了中國高端重型柴油機市場。
3、電噴系統:
為了滿足越來越嚴格的排放要求,目前國內生產的所有汽車上都必須安裝電噴系統。德國博世、美國德爾福、日本電裝(屬於豐田集團)幾乎壟斷了所有中國電噴市場份額,其中德國博世的市場份額一家獨大,超過了60%。
從自主品牌到外資品牌、從轎車到卡車、從汽油車到柴油車,中國消費者每買一輛車就會向上述三家外企貢獻上千元的利潤。
4、重型變速器:
美國伊頓、德國采埃孚兩家公司不僅控制著全球重型變速器的研發和銷售,更是幾乎壟斷了中國重型變速器市場。早在1980s中國改革開放伊始,伊頓和采埃孚就將重型變速器製造技術分別有償轉讓給了陝西汽車製造廠和四川汽車製造廠,為當時同期引進的斯太爾重卡車型配套,兩者後來演變為中國重型變速器市場的兩大霸主:法士特和綦江齒輪(綦江縣是鳳姐的家鄉)。
現在,兩家國際變速器巨頭均已在中國設廠。美國伊頓1997年在上海獨資設廠生產重卡變速箱,專注高端市場;2003年與法士特、湘火炬合資成立伊頓法士特齒輪(西安)有限公司,為中國重汽、東風、一汽、福田等廠家配套;2004年與一汽合資成立一汽伊頓變速箱有限公司,主要配套解放重卡。
德國采埃孚1998年在蘇州獨資設廠生產客車用變速器,2004年與上汽合資設廠生產轎車用變速器,2005年在杭州獨資設廠生產卡車用變速器,2010年又與多年的合作夥伴綦江齒輪實現合資進一步拓展中低端市場。
無論中國重卡市場的競爭如何慘烈、利潤率如何下降,潛伏在幕後的伊頓、采埃孚兩家外企都會偷笑著坐收漁利。
5、轎車變速器:
豐田控股的愛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自動變速器生產商以及全球第5大汽車零部件公司,已經將觸角延伸到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各個角落。1996年合資成立唐山愛信齒輪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手動變速器,爾後於2003年變為外商獨資企業;2004年合資成立天津艾達自動變速器有限公司生產自動變速器。
據不完全統計,使用愛信變速器的外資品牌有:保時捷、悍馬、雷克薩斯、沃爾沃、吉普、三菱、馬自達、現代、起亞、鈴木、菲亞特、阿爾法羅密歐、五十鈴、日野、大發……
使用愛信變速器的合資品牌有: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一汽大眾、一汽奧迪、北京賓士、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一汽豐田、廣汽豐田、長安鈴木……
使用愛信變速器的自主品牌有:比亞迪、東南、長城、華晨、長安、名爵、榮威、一汽奔騰、東風風神、廣汽傳祺……
親愛的憤青們,如果要抵制日貨請問我們能買什麼車?
6、汽車內外飾部件:
以美國江森自控、德爾福(原通用汽車零部件分部)、偉世通(原福特汽車零部件分部)、法國佛吉亞為代表的跨國零部件巨頭,不但為國內汽車廠商製造座椅、儀表台、扶手、車門內飾、車頂內飾、保險杠、車燈、雨刮、空調等內飾、外飾部件,更是在車型設計之初就參與內飾與外飾的設計。上述幾家公司為幾乎所有的國內乘用車生產企業設計、製造內飾與外飾部件。
7、天窗系統:
從高端的勞斯萊斯、賓利到低端的奇瑞、夏利,車上用的天窗竟然都來自同一公司——德國偉巴斯特。德國偉巴斯特1936年獲得第一個天窗專利,現在在全球汽車天窗的市場佔有率超過70%。偉巴斯特為幾乎所有的國內合資品牌、自主品牌供貨。
8、輪胎:
從低端的韓國錦湖、韓泰,到中端的美國固特異、義大利倍耐力、
日本
鄧祿普、普利司通、優科豪馬,再到高端的法國米其林,無一不是清一色的外資。國產輪胎的市場大多僅局限於微型車和商用車。
9、汽車外觀設計:
不但會計師事務所領域有全球四大,汽車設計領域也有全球四大:博通、賓尼法瑞那、喬治亞羅、意迪亞,來自義大利的這4家公司為全球所有主流汽車公司設計過外觀。
博通一直是蘭博基尼、菲亞特、瑪莎拉蒂的穩定合作對象;賓尼法瑞那則與法拉利結為摯友,幾乎壟斷了法拉利的全部產品設計,1950s初還生產了27000部阿爾法羅密歐Giulietta車型,通用也是它的常客,請賓尼法尼亞設計了別克Lido50、凱迪拉克敞篷車、雪佛蘭魯米娜MPV、第二代大宇旅行家(即國產的別克凱越)等車型;大名鼎鼎的喬治亞羅則設計了大眾高爾夫、帕薩特、奧迪80、布加迪、西亞特、菲亞特熊貓、朋多、烏諾、藍旗亞Delta等多款經典車型。
1996年賓尼法瑞那為哈飛汽車成功設計了「中意」微面,標志著全球四大開始進軍中國市場。賓尼法瑞那先後又設計了哈飛賽豹、路寶、江淮同悅、奇瑞A3和M14、長豐飛騰等;喬治亞羅的作品則有華晨尊馳、駿捷、一汽奔騰、東風風神H30等;意迪亞則有第一代別克君越、陸風風尚、長安CM8、奔奔和海馬3等作品相繼問世;博通作品較少,目前只有昌河愛迪爾和奇瑞瑞麟G6。從2004年開始,它們乾脆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目前賓尼法瑞那有1/3的業務來自中國,意迪亞的中國業務則占總收入的40%。
10、發動機設計:
奧地利AVL、德國FEV、英國Ricardo是當今全球三大獨立發動機設計公司,再加上專注於柴油機領域的義大利VM,四家公司壟斷了國內自主品牌的發動機設計。
奧地利AVL是全球最大的發動機設計公司,向包括賓士、
寶馬
、福特、通用在內的幾乎所有汽車整車及發動機製造企業提供發動機設計服務及發動機測試設備。AVL因2006年向奇瑞出售發動機技術而在中國一夜成名。其實AVL在中國的足跡源遠流長,其創始人李斯特先生早在1926年到1932年就任教於上海同濟大學;1987年,AVL協助機械工業部制定了《中國內燃機發展系列型譜》、《中國柴油機煙度排放標准》;1999年與國家科技部合資成立了廈門海騰發動機測試設備有限公司。目前AVL在中國的客戶主要有:奇瑞、濰柴、錫柴、大柴、上柴、雲內等。
與法拉利、蘭博基尼、瑪莎拉蒂處於同一城市的義大利VM公司,上世紀曾為路虎攬勝、羅孚800、阿爾法羅密歐提供過發動機,現在使用VM柴油機的車型則包括凱迪拉克CTS、吉普大切諾基、自由人、雪佛蘭科魯茲、科帕奇、景程、克萊斯勒大航海家等。2004年開始,江鈴、華泰、長豐、長城、上汽相繼購買了VM的柴油機製造技術及關鍵生產設備後開始生產自己的柴油機。
德國FEV早在1980s就開始向廣西玉柴出售發動機技術,目前其在中國的主要客戶包括:一汽、上汽、華晨、陸風、玉柴、雲內等。
英國Ricardo早在1930s就開始向倫敦巴士和法國雪鐵龍提供柴油機,近些年的主要成就是為奧迪R8和布加迪威龍設計了DSG變速器、幫助寶馬優化K1200系列摩托發動機、幫助邁凱輪設計了其第一款發動機M838T等。目前Ricardo在中國的客戶包括:一汽、上汽、長城、力帆等。
由以上事實我們可以輕易地看到,核心、關鍵零部件技術均被外資把持,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公司只能完成前期的市場調查、產品定義、外觀及內飾設計,中期的沖壓、焊裝、塗裝、總裝、檢測,以及後期的經銷商招募、銷售管理等步驟。而其中前期的市場調查多是委託AC尼爾森等國際市場調查公司完成,外觀設計多是委託義大利都靈街頭多如牛毛的汽車設計公司完成,內飾設計多是委託美國江森自控等公司完成;後期的經銷商招募的標准就更低了,不管以前賣沒賣過車,也不管以前是賣電纜還是賣家電的公司,只要你有資金、認同我所謂的「企業文化」就能取得銷售權。中國本土汽車公司越來越像電腦城的組裝門店,只要能夠「整合全球造車資源」,就能攢出一輛整車。
越來越多的中國車企在發展的過程中選擇了外包這一速成方式,但中國企業的外包跟外企的外包有著本質區別。外企是把自己不屑於乾的流程外包給中國企業,而中國企業則是將自己不會乾的流程外包給外企。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國家30年前就享受過中國當今高速的發展速度,但由於沒有及時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產業升級,至今還在充當發達國家製造基地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