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陝西省農業產業發展扶持政策

陝西省農業產業發展扶持政策

發布時間:2020-12-19 02:42:18

A. 陝西農業30年的發展(種植業,畜牧業,現代農業,農村發展等方面)

30年日月新天。西部農業,正逐步改變單家獨戶的小生產經營方式,走上一條合作化、產業化、規模化農業發展之路。

30年,西部農業生產水平明顯提高

改革開放30年來,西部農業生產水平獲得了顯著提高。2007年,四川省糧食總產量達到3449萬噸,比1978年增產1068萬噸,增幅44.9%。陝西省糧食生產連續多年豐收,2007年糧食播種面積5210萬畝,總產量1194萬噸,比1978年增產394萬噸,增幅49.3%。

在保持糧食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的同時,西部地區多種經濟作物和畜產品產量穩定增長。

陝西果業發展強勁,2007年全省水果種植面積達1327.4萬畝,是1978的9倍,總產達940.2萬噸,是1978年的28倍。其中,蘋果業實現了種植面積全國第一,質量全國第一。畜牧業快速推進,蔬菜、茶葉、蠶桑、中葯材、花卉等區域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尤其是茶葉,種植面積由1978年的0.24萬畝增加到2007年的103萬畝,茶葉總產量達到1.44萬噸。

西部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持續提升,主要源於各級財政對農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農業發展理念、經營方式不斷轉變,農業科技含量不斷加大,農業生產物質條件不斷改善,以及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等。
科技引領,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

從傳統農業走向現代農業,實質上是先進科學技術在農業領域廣泛應用的過程,是用現代科技改善農業設施裝備,改造傳統農業的過程。

2003年~2007年,陝西省農業基礎建設投資累計達10億元,主要實施了種子工程、植保工程、沼氣工程、畜禽良種工程等項目。農村信息化加快發展,全省已建成15個省級專業網站、2950個村級農業信息服務點。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1580萬千瓦,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2.5%。

一些數據,具體的你還是需要官方途徑來證實。

B. 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

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氣候溫和濕潤的地方,發展種植業;在地形陡峭的山區,發展林業;在半乾旱地區的草原,牧草廣布,發展畜牧業;在水資源豐富,地勢低窪的地方挖魚塘養魚,發展漁業等.
故答案為: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氣候溫和濕潤的地方,發展種植業;在地形陡峭的山區,發展林業;在半乾旱地區的草原,牧草廣布,發展畜牧業;在水資源豐富,地勢低窪的地方挖魚塘養魚,發展漁業等.

C. 陝西省農業廳有哪些部門

一、行政處室
(一)辦公室
負責廳機關政務工作;督促檢查機關工作制度的落實;負責重要會議的組織和會議決定事項的督辦;負責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的辦理;負責文秘與公文管理、辦公自動化、重要文件的起草、新聞發布、政務信息、機要、保密、檔案、信訪、 保衛和接待工作;負責廳機關財務報賬和資產管理等行政工作。
(二)人事處
負責廳機關及直屬單位的機構編制、人事、勞動工資、出國政審及專業技術職務管理工作;承辦廳機關及直屬單位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考察、培養、選拔、交流、任免等具體工作;組織實施目標責任制及考核、獎懲工作;調查研究農業系統幹部隊伍建設狀況,編制幹部職工教育培訓和人才開發計劃並組織實施;指導農業系統職工的培訓教育工作;指導全省農業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指導精神文明建設;負責離退休人員的管理工作。

(三)政策與法規處
負責有關農業的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政策的起草並監督實施;負責對部門內政策法規起草中涉及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條款的審核工作;負責組織省級農業行政執法工作;指導農業行政執法體系建設和執法隊伍的管理監督以及農業法制宣傳教育;負責農業行政復議工作;負責農業和農村工作政策的綜合調研與協調,承擔政策性文件的起草工作。
(四)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處
研究提出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完善以家庭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和農村雙層經營體制工作;指導農村經營管理服務體系建設;指導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資產管理;指導農村土地承包、耕地使用權流轉和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組織對農村經濟收支、農民收入的監測;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負責檢查有關農民負擔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執行情況;負責農民負擔情況的監測,監督減輕農民負擔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審核涉及農民負擔的文件;調查處理涉及農民負擔的案件;指導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

(五)市場與經濟信息處(省政府「菜籃子」工程辦公室)
研究制定農產品及農業市場體系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研究提出有關農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及農業財政補貼的政策建議;收集、預測並發布農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年度和中長期供求情況等農村經濟信息;指導農業行業信息系統建設;負責「菜籃子」工程的生產建設管理,制定「菜籃子」工程生產環節的總體規劃,負責「菜籃子」工程發展基金的管理使用;管理農業有關產業產品的技術和質量標准;負責綠色食品的認證管理和農產品質量認證工作。

(六)發展計劃處
組織擬定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負責農業基本建設投資及農業技術改造項目的計劃管理;承辦重大農業建設項目和具有示範效應的產業化項目的審核、審批工作;負責編制各項經費的預算、決算,監督廳管各項資金的使用;指導農業行業和直屬單位的財務管理;監督直屬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和保值增值。

(七)農業產業化處(省農業資源區劃辦公室)
組織研究擬定農業產業政策,引導農業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農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產品品質 改善;組織研究擬定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方針政策、實施農業產業化規劃,促進農業產前、產中、產後一體化發展;指導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現代化建設;提出扶持全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項目、面局和政策建議;負責實施全省蘋果產業化工作;協調農業各產業結構調整和綜合平衡;負責組織協調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組織全省農業資源的調查研究、分析評估、和動態監測的綜合 分析工作;負責全省農業資源、農業區劃的數據和資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咨詢工作。

(八)科技教育處
擬定科技、教育、技術推廣及隊伍建設的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組織指導農業科研、技術推廣和教育培訓體系工作;指導開展農業技術集團科技承包、承辦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和農科結合工作;組織重大科研和技術推廣項目的遴選及實施;管理科技術成果;負責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指導農業和農民教育工作,組織農民技術職稱評定;負責農業科技宣傳和組織指導國內農業展覽活動;承擔農用地、草原、宜農灘塗、宜農濕地及農業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管理的協調監督;指導農村可再生能源綜合開發利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九)種植業管理處
指導全省種植業生產和結構布局調整;研究提出種植業生產規劃、計劃和政策;負責提出種植業生產項目建設計劃、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並具體實施和管理;組織種植業適用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的試驗、示範和推廣工作;提出耕地保護、補償與改良的政策措施;指導救災備荒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源的儲備和調撥;組織化肥、農葯、種子(苗)、等產品的質量監督、檢驗、鑒定、登記;組織農業植物內檢工作;指導種植業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參與實施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負責農情網點的建設、匯集和傳遞種植業生產情況;掌握種植業生產和自然災害情況;參與擬定「菜籃子」工程中有關種植業項目計劃,並組織實施;承擔生態農業建設工作任務。

(十)畜牧獸醫處
指導畜牧業結構調整,研究提出畜牧業發展規劃及重大技術措施;指導畜牧業產加銷一體化和服務體系建設;提出種畜(禽)場、畜牧業商品基地和其它畜牧業建設項目,並實施管理;負責獸醫醫政、獸葯葯政和種畜禽、牧草管理工作;組織實施動物(野生動物除外)防疫、檢疫工作;組織動物疫病發布、控制和撲滅工作;組織擬訂獸醫、獸葯、牧草、畜禽品種標准,實施獸葯產品質量的監測、鑒定及執法監督,並負責國家、行業、地方相關標準的監督實施;組織實施畜產資源和牧草資源保護工作;參與擬定「菜籃子工程」中的有關肉、奶、蛋項目計劃,並組織實施;承擔畜產經濟的協調工作。

(十一)外事外經處
承擔省政府交辦的農業涉外事務;組織全省農業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研究國外農業發展動態;擬定農業利用外交和農業招商項目規劃及有關政策;組織舉辦農業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及農業展覽、展銷;組織省級農業招商項目規劃;管理農業援助項目;承擔外事接待任務,指導協調廳機關、直屬事業單位的外事工作。

機關黨委按黨章規定設置。
紀檢組、監察室機構按有關規定設置。

二、陝西省農業廳事業單位:
陝西省農業信息站
陝西省種子管理站
陝西省飼料工業辦公室
陝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陝西農學會
陝西省畜牧獸醫總站
陝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陝西省植物保護工作站
陝西省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
陝西省農業機械鑒定站
陝西省農機安全監理總站
陝西省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
陝西省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
陝西省農墾科研中心
陝西省農業工程勘察設計院
陝西省家畜改良站
陝西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陝西省農業學校
陝西省農業幹部學校
陝西農業雜志社
陝西省園藝蠶桑站

D. 陝西現代農業產業化研究院掛牌了嗎

陝西現代農業產業化研究院掛牌了,這個現代農業產業化研究院是有牌照的

E. 陝西省寧強縣土地流轉價格具體是多少

去年以來,我縣一些鄉鎮積極探索土地經營權合理流轉形式,為農村能人搭建創業平台,為農業產業化經營壯大基地規模,為龍頭企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有力地推動了茶葉產業發展
一、土地流轉是農村土地集約模式的新探索
土地流轉為經濟能人搭建了創業平台。鐵鎖關鎮引進西安帥幫網路服務公司經紀人郭榮平回鄉創業,2007年11月租賃鐵鎖關村近百戶農民土地,按照規模化種植、標准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的模式,利用信息、資金、技術等優勢發展茶葉生產,新建集中連片茶園238畝,佔地9畝的標准化茶葉加工廠正在建設中。該村與郭榮平簽訂的土地轉讓合同中規定,農戶除享受國家退耕還林政策補助外,從第五年起每畝可獲得一定的租賃費,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到茶場務工掙錢,由鎮政府提供合同擔保,農戶已在茶葉基地建設的短短兩個月時間掙取勞務收入15萬元。農戶何志俊說:「自己種地不劃算,一旦遭了災,還要往裡賠錢,通過鎮上、村裡統一招商,不僅土地收益好,我們夫妻還能在茶場打工掙錢」。
土地流轉為農業產業化經營壯大了基地規模。高寨子鎮認真落實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大力培育茶葉產業,改過去分散經營為集約經營,不斷壯大茶葉產業基地規模,提高管理和經營水平。去年將高寨子村630畝低產茶園承包給戚家埡村付祥文管理經營,去冬今春以來,已投資10萬元實施了修剪、除草、施肥等茶園改造管護措施,使原來的老茶園煥發出勃勃生機,目前茶葉長勢十分喜人。改造茶葉加工廠房18間,購置了新型茶葉加工設備,建起了年產20噸的茶葉加工廠,付祥文還注冊資金50萬元,成立了寧強龍元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今年3月,付祥文被縣政府授予全縣茶葉生產示範戶。在他的帶動下,肖家壩村600畝新建茶園又被千山茶葉公司承包租賃。截止目前,全鎮共發展茶園10200畝,茶葉產業不斷走向規模化經營。
土地流轉為龍頭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舒家壩鄉引進西鄉民營企業客商塗和亮租賃該鄉陳家壩村700畝茶園,投資80餘萬元建起了寧強縣寧雨茶葉有限公司。實行茶葉生產統一經營管理,僱用當地農戶從事茶園鋤草、施肥等,降低了生產成本,實現了公司和農戶雙贏,農民在茶廠務工人均月收入600元以上。土地經營權的合理流轉,有力地促進了「公司﹢基地」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今年2月,湖北客商葉愛民又在該鄉塘子蓋村投資120萬元承租荒灘20畝養殖肉牛,承包荒地400畝,發展優質核桃和青玉米種植項目,有效地促進了當地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土地流轉在促進農業產業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從初步實踐看,農村土地合理流轉是推動農業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有利於實現「四個轉變」:一是有利於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農業發展,實現農業生產由分散型向集約型轉變,推進了「一村一品」,壯大了基地規模;二是有利於用工業生產理念引領農業生產,實現由農戶家庭經營向產業化經營轉變,形成農業工廠化發展模式;三是有利於用現代科學技術提升農業科技含量,實現由粗放經營向標准化經營轉變,提高經濟效益;四是有利於培養新型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逐步形成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帶動、市場帶動、能人帶動、示範帶動的「一引四帶」運行機制,以此推動我縣農業產業健康發展。
三、土地流轉可資借鑒的幾種形式
1、土地轉包。承包方把自己承包的土地,在剩餘承包期限內全部或部分轉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的其他農戶耕種,土地轉包方向原土地承包經營人支付轉包費
2、土地互換(土地置換)。為解決土地分散和地塊零碎問題,方便集約生產,發展規模經營,農戶將部分或全部承包地塊進行互相調換。這種模式一般是在同一集體經濟組織內農戶與農戶或經營大戶與農戶之間產生,還有公益事業佔地、村鎮建設統一規劃用地等對部分地塊置換。
3、土地租賃。土地承包人作為出租方將自己承包的土地在剩餘承包限期內全部或部分租賃給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並收取一定租金。
4、使用權拍賣。一般指「四荒地」(荒山、荒坡、荒地、荒灘)使用權拍賣,實際上是一種長期租賃行為。
四、土地流轉的幾點建議
1、為農村土地流轉創造寬松的外部環境。一是完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明晰土地權利和法律保障。按照依法、自願、有償、規范的原則,研究制定適合本地實際的農村土地流轉辦法。鼓勵農村土地使用權合理流轉,為促進農業產業化建設,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奠定良好基礎。二是深化各項配套制度改革。在切實提高農業市場化程度的基礎上,促進農村土地流轉以及農村資源的市場優化配置,在提高農業生產與土地經營比較效益的基礎上,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工作。
2、逐步建立農村土地流轉的動力機制。一是發展龍頭企業帶動型模式。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把農戶土地納入到龍頭企業的基地中,既促進土地流轉又吸納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就地就業。二是發展經濟能人帶動型模式。經濟能人利用自身的信息、資金、技術等優勢,租賃集體或農戶的土地集中連片開發,實施規模化種植、標准化生產、集約化經營。三是發展市場帶動型模式。依託農產品產地和專業批發市場帶動當地優勢產業的不斷壯大,促進農戶之間通過土地置換、轉包等形式,使土地相對集中用於發展規模經營,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農產品商品生產基地。四是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帶動型模式。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管理模式提高農戶生產的專業化程度,由合作社承包租賃土地集中連片開發,幫助農民規避市場風險,消除後顧之憂。
3、培育和完善土地流轉市場化服務。積極培育市場化的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中介服務組織可依託縣鄉(鎮)政府土地合同管理機構,從事農村土地流轉中介服務。建立土地流轉交易信息網路,搜集土地流轉的供需和市場價格信息資料,對外公開發布。
4、規范農村土地流轉程序與管理。流轉雙方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充分協商,特別是由村集體牽頭委託承包形式的流轉,必須要有農戶本人的簽字或協議,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土地流轉合同,要明確流轉地塊的位置、面積、價格及支付方式、期限、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違約責任、解決爭議的方式等細節,流轉合同簽訂後要經公證機關公證,也可由鄉鎮專門辦事機構鑒證,嚴格報批管理。同時要加強土地流轉事後監管,保證土地流轉合同權利及義務履行,確保農業用地用於農業生產,防止出現土地違規使用和農業用地用於非農項目。(

F. 陝西省農業、工業和交通,基本概況.

陝西省土地總面積為20.56萬平方公里, 其中高原9.251萬平方公里, 山地面積為7.4萬平方公里, 平原面積不過3.9萬平方公里。全省常住人口為3735.05萬人。陝西省設10個地級市,24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80個縣。主要城市有西安市、咸陽市、寶雞市、渭南市、銅川市、漢中市、延安市。
農業和畜牧業
陝西省農業糧食播種面積近年增長穩定,產量增加,果業持續快速發展,水果總產位於全國前列,畜牧業穩定發展,產業化步伐加快。全省糧食播種面積5179萬畝。
林業生產實現生態建設和經濟效益協調發展。陝西省林業生產從過去的以退耕還林、增加造林面積、封山綠化為主,向提高林木質量、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增加林業產品產出方向轉變。主要林產品產量穩定增長。
畜牧業生產穩定發展,產業化步伐加快。陝西省繼續堅持把畜牧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化發展為目標,以奶業發展為突破口,狠抓疫病防治、健全良種建設、推廣標准化飼養、大力實施科技興牧戰略,促進了畜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畜產品生產能力的提高。
全年水產品產量7.45萬噸,比上年增長1.3%。
縣域中小企業(鄉鎮企業)發展加快。陝西省縣域中小企業從業人員435.77萬人,新增15.56萬人,支付勞動者報酬241.15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實現增加值849.77億元、利潤總額178.04億元、實交稅金59.56億元,分別增長13.8%、15.9%和19.7%。

工業和建築業
陝西省工業生產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571.8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增加值1305.85億元,增長20.4%;輕工業265.95億元,增長13%。全年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8.12%,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
支柱產業發展迅速,對工業拉動作用明顯。八大工業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258.03億元,比上年增長29.6%,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8.9個百分點。其中能源化工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098.53億元,比上年增長34.4%,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6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904.33億元,增長29.6%,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6.1個百分點;有色冶金工業470.19億元,增長30.1%,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3.2個百分點;其他支柱產業中食品工業增長23%,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0.7%,醫葯製造業增長7.2%,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34.4%,紡織服裝工業增長14.7%。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年實現銷售收入4259.78億元,比上年增長32.5%;實現利潤513.64億元,增長31.6%;稅金總額317.14億元,增長31.2%;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29.29,比上年提高24.6個百分點。
在統計的39個工業行業大類中,36個行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總產值756.73億元,比上年增長47.6%;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605.07億元,增長38.1%;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405.55億元,增長40.2%;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316.45億元,增長13.4%;煤炭開采和采選業228.48億元,增長26.2%;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91.43億元,增長27.8%。主要工業產品多數保持較快增長。
建築業生產保持穩步增長,企業經濟效益繼續好轉。全省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895.38億元,比上年增長36%;實現利稅總額42.32億元,增長32%,其中實現利潤13.36億元,增長34%。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173.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09.9萬平方米,增長13.4%;房屋竣工面積12130.9萬平方米,增加230.1萬平方米,增長12.1%。虧損企業個數120個,比上年增加16個,虧損面為14.3%,比上年上升了1.6個百分點。

交通、郵電
交通:全年完成客貨運輸周轉量1661.85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5.8%。其中,鐵路1367.63億噸公里,增長4.6%;公路284.21億噸公里,增長11.7%;民航9.65億噸公里,增長15.4%。
全年完成貨物發送量3.92億噸,比上年增長7.0%。其中,鐵路1.39億噸,增長7.1%;公路2.51億噸,增長7.0%;水運117萬噸,增長2.6%;民航4.73萬噸,增長21.3%。
全年完成旅客發送量4.13億人,比上年增長8.9%。其中,鐵路4401.90萬人,增長21.4%;公路3.61億人,增長7.5%;水運355萬人,增長3.2%;民航497.12萬人,增長20.4%。
郵電:全年郵電主營業務收入154.33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其中電信137.94億元,增長13.7%;郵政16.40億元,增長7.2%。郵電業務總量429.72億元,增長22.9%。
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達到1368.71萬門,比上年增長8.4%。全省電話用戶突破二千萬,達2097.07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913.49萬戶,增長6.3%;行動電話用戶突破千萬,達1183.58萬戶,增長26.2%,普及率分別達到24.46部/百人和31.69部/百人。城市電話用戶579.15萬戶,農村電話用戶334.35萬戶,無線市話用戶211.69萬戶,分別增長3.1%、12.4%和2.8%。全省寬頻接入用戶達到103.55萬戶,增長56%。

G. 陝西銅川當地農村主要生產那些農產品

銅 川 農 業
糧油生產:「十五」以來,我市按照「穩定面積、主攻單產,確保總產」的思路,以小麥、玉米、油菜生產為重點,進一步優化作物布局,大力推廣「三項」技術,認真實施「種子」工程,加大地膜覆蓋、配方施肥的技術推廣力度,實現玉米品種優良化、包衣化、雜交化,並且採取典型示範、行政推動、實用技術組裝配套等措施,使糧油生產得到穩步發展,總產穩定在20萬噸以上。2005年由於全國糧食市場發生變化,在各級政府的重視下,我市糧食播種面積呈現恢復性增長,2005年,全市播種糧食作物108.45萬畝,油料11.18萬畝。其中小麥51萬畝,玉米37.65萬畝,糧食作物在糧食麵積比2000年減少4.15萬畝的情況下,總產達23.69萬噸,單產達到218.5公斤,分別比2000年增長3%和7%,均創歷史最好水平。油料面積11.18萬畝,較2000年增加1.03萬畝,總產達0.91萬噸,平均單產81.7公斤。
畜牧業:「十五」期間,是我市歷史上畜牧業發展最好的時期,特別是2002年市委、市政府制定《關於加快發展畜牧業產業化建設的決定》和召開畜牧產業化會議以來,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決定》精神,加大行政推動力度,重點扶持陝西正立乳業有限責任公司、金聖公司、齊天乳業等龍頭企業,使之不斷開發新產品,提高技術水平,擴大生產規模,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並依託正立公司,以「公司+農戶」的奶牛飼養模式,輻射帶動耀州、王益、印台奶牛養殖基地。同時積極引導龍頭企業與養殖戶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發展訂單畜牧業。堅持「引導、支持、保護、調整」的方針,積極培育和大力扶持民辦技術推廣組織和各類專業協會及中介服務組織,搞活畜產品流通,逐步形成產加銷一條龍的畜牧產業化發展格局,有效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發展畜牧業的生產熱情,有力推動了全市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畜牧業產值在大農業產值中的比重逐年上升,畜牧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水平顯著提高。2005全市肉牛19.01萬頭比「九五」末增長29%、肉羊23.74萬只,奶牛新增2002頭,存欄達到10268頭較「九五」末 20.4倍。為加快畜牧良種化進程,目前我市奶牛、肉牛、肉羊、生豬、雞的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100%、80%、60%、80%、90%,畜禽良種化水平不斷提高。畜牧業產值的連年增加,現已成為我市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中葯材:中葯材產業在我市是一個傳統產業,但同時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銅川是「葯王」孫思邈的故里和行醫的地方,農民種植中葯材的傳統古已有之,但是中葯材作為一個產業發展還是進入新世紀後。「九五」末我市的中葯材種植面積僅為3000多畝,但為順應市場發展的需求,市委、市政府將中葯材產業確定為我市「果、牧、葯、菜」四大農業主導產業之一,各區縣為順應市場潮流,響應政府號召,從政策、資金方面也給予了大力支持,耀州區、宜君縣都分別制定了中葯材產業發展規劃,耀州區被定為我省中葯材GAP規范化種植示範縣,楊凌麥迪森,方舟制葯,耀州醫葯公司等中葯材加工銷售企業分別將葯源基地建在我市,積極開展中葯材GAP和SOP規程的研究工作,這些企業的進入為我市中葯材發展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中葯材產業得以迅速發展。2005年我市的中葯材發展到7.22萬畝,比「九五」末的3000畝增長24倍。
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的排頭兵,壯大龍頭企業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所在。「十五」期間,為加快我市農業產業化進程,全面實現農村小康社會的目標,我市在結合實際,認真分析,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以市委市政府名義下發了《銅川市關於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的意見》(銅發〔2003〕26號)。同時為使我市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真正起到「龍頭」作用,我市又緊密圍繞主導產業,重點抓了綠想集團、祥雲公司、核桃乳品加工、核桃精煉油四個果業加工龍頭企業;正立公司、齊天乳業、凱撒肉牛育肥場等三個畜牧龍頭企業;方舟制葯、秦塬葯用化工廠兩個葯材龍頭企業,這些龍頭企業依賴「公司+農戶」、訂單農業等新型機制和模式,在農副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吸納農村富裕勞動力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地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的經營。
參考網站地址:http://zwxxq.tongchuan.gov.cn/admin/pub_newsshow.asp?chid=100006&id=1000007

閱讀全文

與陝西省農業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