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儲能行業前景如何
"相信隨著「十四五」整體規劃的頂層設計以及推動實施,我國的儲能產業必將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成為能源領經濟新增長點。
『貳』 中國的水電和火電發電量那個佔比大
2018年1-4月份全國發電量10391億千瓦時,其中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分別佔比75.08%、13.15%、4.17%、6.1%。歷年佔比來看,火電發電量佔比逐年降低,水電、核電、風電佔比提升,火電發電量占我國總發電量的比例從2010年的80.95%降至2018年1-4月的75.08%,降低5.87個百分點,水電、核電、風電佔比分別減少2.83、增加2.38、5.08個百分點。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分別佔比75.08%、13.15%、4.17%、6.1%
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2018年1-4月份,分產業來各個部分用電情況如下:
1)第一產業用電量274億千瓦時,同比降低6%,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1%;
2)第二產業用電量1428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68%;
3)第三產業用電量328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16%;
4)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326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15%。
『叄』 儲能行業的測試需求是如何發展的
儲能行業是目前非常熱門的行業之一,當前的測試需求基本和光伏行業一致,主要測試儲能逆變器的輸入電壓、電流、功率、諧波、效率等參數,應用的儀器也主要是光伏那一類,如功率分析儀、示波器、數采等設備,具體的測試需求升級建議參考下ZLG致遠電子的測試儀器,他們在這一塊研究的還是挺多的,尤其是功率分析儀,據說已經支持了儲能的自動化測試。
『肆』 儲能行業未來發展如何
5G+調峰將會帶來磷酸鐵鋰儲能電池需求大幅增長
截至2018年,三大運營商共用4G基站478萬個,其中中國移動241萬個,中國電信138萬個,中國聯通99萬個。由於5G通信頻譜分布在高頻段,信號衰減更快,覆蓋能力減弱,因此相比4G,通信信號覆蓋相同的區域,5G基站的數量將增加。
截至2019年底,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的自建5G基站分別為5萬站、4萬站和4萬站,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共建2萬站5G基站。前瞻統計三大運營商截至2019年底擁有存量5G基站15萬站。
三大運營商近日發布的財報顯示,5G建設開局良好。中國移動積極推進5G建設,截至2月底,其5G基站已經超過8萬個。按照這個發展速度,預計在未來幾年建設進入高峰期,假設2020-2023年分別建設5G基站70、90、100、110萬個。根據天風證券計算,傳統4G基站單站功耗780-930W,而5G基站單站功耗2700W左右。以應急時長4h計算,單個5G宏基站備用電源需要10.8kWh。相比4G,5G單站功率提升約2倍且基站個數預計大幅提升,對應儲能需求也降增長。經測算,預計5G基站帶來的備用電源儲能需求2020-2023年分別為7.6、9.7、10.8、11.9GWh。若5G+調峰的應用場景實現,預計將會帶來磷酸鐵鋰儲能電池需求大幅增長。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儲能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伍』 2020年高考填志願,有什麼熱門的工學類專業建議填報
工科專業推薦「新基建」項目相關專業!緊跟國家政策的步伐啊,站在行業風口看之後的發展前景還是很可觀的。
這篇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談及2019年工作任務時,會議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個新名詞,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2019年,國家更是通過一連串的會議,極大地強調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新基建」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
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圍繞七大領域: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IDC)、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
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鐵路、公路、機場、橋梁等)相比,它的主要特點是行業融合了我國一系列先進技術。拿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舉例,它應用了信息技術和自動控制的技術,所採用的動力裝置,涉及儲能、供電、充電模式,輪軌的新材料應用,列車的自動運行和控制系統,含有很多技術創新。又比如,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都要依託網路信息技術,涉及的專業類有計算機類、自動化類、數學類等。
2020年七大領域「新基建」年內投資規模約1.2萬億,雖然體量很小,僅佔2019年基建投資完成額比重的6.6%,但對推動未來經濟結構轉型意義重大。
如果學生想要把握新基建的風口,選擇什麼樣的專業會更好呢?我們以高速鐵路和城際軌交、新能源充電樁為例,這些領域都會用到的儲能技術、自動化技術,那我們該選擇什麼樣的專業。
2020年1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共同印發了《儲能技術專業學科發展計劃(2020-2024)》。
在計劃中,針對我國發展現狀:隨著我國儲能技術發展從試點建設向大規模產業應用加快推進,以「雙一流」建設高校為代表的高等學校面向能源革命戰略需求,培育了一批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研究團隊,在儲能相關領域積累了大量基礎性研究成果,在部分相關學科實現了原創性關鍵突破。但同時也要看到,儲能技術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領域,需要加快物理、化學、材料、能源動力、電力電氣等多學科多領域交叉融合、協同創新,高校現有人才培養體系尚待完善,相關學科專業尚待健全,特別是學科專業壁壘急需突破。
提出了出目標任務:經過5年左右努力,增設若干儲能技術本科專業、二級學科和交叉學科,儲能技術人才培養專業學科體系日趨完備,本碩博人才培養結構規模和空間布局科學合理,推動建設若干儲能技術學院(研究院),建設一批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推動儲能技術關鍵環節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形成一批重點技術規范和標准,有效推動能源革命和能源互聯網發展
我們總結,以下2點考生可以關註:
未來儲能技術本科專業、二級學科和交叉學科會增加,意向儲能領域發展的考生有望直接填報對應專業。當前還沒有對應專業的,建議考生選擇工學門類:力學類、機械類、材料類、能源動力類、電氣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計算機類、交通運輸類中相關專業,或者理學中物理類、化學類相關專業,它們與儲能領域關聯度大,在就業及深造有更多選擇機會。
2020年3月,西安交通大學(985/211/雙一流)申請增設的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全國首個且唯一 一個,已獲教育部批准。
意向儲能領域發展的考生成績和綜合能力要求高,尤其是數理知識和能力。建議考取985、211或雙一流高校,這些學校在人才培養、產學研方面更有優勢。
儲能領域崗位示例:
我們以一家專業從事鋰電池及其材料、電源管理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中天儲能科技有限公司為例,招聘的崗位有電芯研發工程師、電芯工藝工程師、電芯工藝開發工程師、儲能技術支持、電氣工程師、結構工程師、海外銷售代表等。
化學的應用和就業廣泛,與工業、農業、石油、煤炭、日用百貨、食品醫葯都息息相關。專業包括化學、應用化學、化學生物學、分子科學與工程。相近的一些專業有:能源化學,材料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能源化學工程,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輕化工程,葯物化學等。
在現代科學技術中,材料、能源、信息被譽為構成社會文明和國民經濟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更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技術先導。材料類有以下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學、冶金工程、復合材料與工程、金屬材料工程等。我們以材料科學與工程為例,該學科以數學、力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等基礎科學為基礎,以加工製造等工程學科為服務和支撐對象,是一個理工結合、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材料科學與其他工程學科的結合發展和相互豐富,推動和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
機械類屬於傳統工科,堪稱工業之母,也是最強工科,開設院校多,報考人數多,是理工男生青睞的重點專業。機械類專業主要包括機械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車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等專業,部分專業跟熱門行業走的很近,比如機械電子工程,跟IT硬體、無人機、機器人、智能製造等熱門行業關系比較密切。總體來說,機械類就業率都不錯。
「機械五虎」: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
「機械四小龍」:吉林大學、湖南大學、燕山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
各個學校由於歷史原因和研究方向的不同,也形成了迥異的特色,比如西南交通大學的機械工程學院在機車車輛、城市軌道交通技術、摩擦學與表面工程、物料搬運機械、列車空氣動力學、隧道通風等方面的研究獨具特色;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機械則與航空航天結合緊密;北京理工大學的機械與兵工製造相關。
電氣類下面設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一個基礎專業,特設專業有智能電網信息工程、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等。主要就業單位有電力公司、電力設計院、電力規劃院、電力建設部門、電力生產單位、電氣工程研究開發公司和研究院以及具有電氣相關專業的院校。
自動化類下有一個基礎專業——自動化,還有一個特設專業——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自動化,簡單的說就是利用電力作為能源,控制機器使其自動工作。在研究生階段,對應的專業叫「控制科學與工程」。目前國內高校主要有工業過程式控制制、電氣工程、嵌入式系統三個方向,大部分高校屬於工業過程式控制制。畢業生就業面比較廣,本科生畢業可以從事工程設計施工(要求較高)、操作應用等方面的工作。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畢業生,可去往傳統的鐵路、城際鐵路、地鐵公司,也可以在鐵路公司的上游生產製造、設計施工企業都需要懂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的人才。
能源動力類下設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主要研究如何把大自然存在的如太陽能、風能、化石燃料、水能、生物質能等各種能源有效轉換成工業上和社會生活需要的電能、機械能等能量,同時如何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它也是多門科學技術的綜合,在能源、電力、汽車、船舶、航空航天工程、農業工程、環境工程等諸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
總體來說,學生想要進入新基建領域,工科里很多專業類目可供選擇,除了我們提到的機械類、材料類、電氣類、自動化類等,計算機類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尤其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領域。數學、物理、化學等理科成績好的學生比較適合報考以上專業。
『陸』 如何了解儲能
從字面意義就可以看出,「儲能」即「能量的存儲」,指將電能、熱能、機械能等不同形式的能源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儲起來,在需要時將其轉化成所需要的能量形式釋放出去。
電池是最常見的儲能設備,不過本文探討的「儲能系統」技術復雜度更高、規模更大。一般來說,儲能系統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
抽水蓄能是目前發展最成熟、裝機容量最大的儲能技術,即利用電力負荷低谷時的電能抽水至上水庫,在電力負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庫發電。抽水蓄能可為電力系統提供調峰、調頻、事故備用等多種輔助服務。
除抽水蓄能外,電化學儲能是發展最快的儲能技術。其中鋰離子電池具有明顯的相對優勢,鋰電池中的各種細分種類如磷酸鐵鋰和三元電池等各有優劣,目前還難分伯仲
『柒』 光伏未來前景如何
光伏產業簡單的說就是太陽能發電產業,屬於新能源行業。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對能源開發利用的歷史,從最早用人力,動物,到用煤炭,石油,天然氣,到電力,每一次能源利用效率的進步都伴隨著人類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而對取之不盡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是地球人的共同追求,也是人類文明的終極追求,如果有一天太陽能可以取代現在的化石能源,那麼意味著人類文明進化到了一個更加高級的階段,從這個角度看光伏產業是一個真正的朝陽產業。
目前包括光伏發電的可再生能源佔全球總能源的2.78%,2016年光伏行業總產值3360億,太陽能並網發電總量為662億千瓦時,佔全年發電總量的1%,空間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產業在十多年前就大火了,2007年到2008年光伏卻開始集體衰落,主要原因是二個方面:一是地方財政的補貼讓大量的企業進入這個領域,於是產能過剩,形成了惡性價格競爭,對於一個處於嬰兒期的行業來說這是災難性的,當價格補貼停止產品的銷售價格低於成本,造成大量虧損,很多企業退出,二是技術還不成熟,成本過高,對於客戶來說比直接用電貴的多,所以在10年幾乎停滯了。
但是這10年來行業的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成本大幅度的降低了,行業爆發增長,
從數據也可以看出來:2016年的市場裝機4.23GW,比2015年增長3倍,2017年半年時間達到7.11GW,同比增長2.9倍。
行業上游是晶體矽片生產商,中游是光伏組件,電池等生產企業,下游就是做光伏應用的運營商,客戶主要有B端客戶,如政府,大型企業,還有C端客戶,如家庭等,對應的產品形態政府是集中式的大型光伏發電站,而家庭是戶用光伏發電。
光伏發電工作原理很簡單,是通過晶硅做成的電池把太陽能儲存起來,輸送到家庭,企業,然後用不完的話可以上電網,國家有補貼。
晶硅有二種模式,一個是單晶硅,一個是多晶硅,二種模式處於競爭之中。
在2016年之前多晶硅佔了優勢,主要原因是成本低,但單晶硅轉換效率更高,成本也高。
這個情況在2016年後發生了轉變,因為單晶硅的技術取得了突破,成本開始下降,目前多晶硅成本0.82美元/片,單晶硅0.89美元/片,二者相差無幾,所以單晶硅的全球市場份額節節攀升,2015年為18%,2016年為24%,2017年30%。
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成本現在是2.5元/w,光伏電站系統成本7元/w,如果以這個成本計算,一個家庭裝一個5千萬的戶用光伏系統,需要花3.5萬元。
而光伏組件市場平均成本2017年0.34美元/瓦,平均售價0.37美元/瓦,相差8%,這意味著銷售價格低於成本,現在都是依靠補貼才沒有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