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奉賢區的經濟
奉賢縣向有產棉區之稱,東鄉歷多植棉,西鄉以棉為主、棉稻夾種,至清末民初奉賢縣約棉七稻三。淪陷期間,侵華日軍統制糧食,特別在「清鄉」時封鎖糧食輸入,縣境部分農田改棉為糧,水稻種植亦由西部向東發展,糧田面積增加到約50%。抗戰勝利後,糧食種植面積稍有下降,1949年糧田佔43%,棉田佔54%。解放後,糧田種植面積又有回升,棉田種植面積下降較快。50年代,糧田佔45%,棉田佔51%;80年代前5年,糧田佔54%,棉田佔37%。
至2011年底全區創建糧食高產示範方153個、8.3萬畝次。扎實推進蔬菜、畜禽、水產標准化基地建設。深入實施農業「接二連三」6工程,建立健全「三田」7為農服務機制,大力扶持種源農業發展,累計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320家,帶動農戶7萬余戶,實現農產品銷售額20億元。獲得中國名牌農產品1個,上海市名牌農產品9個。 奉賢縣工業向以民間手工業為主,兼有糧棉油碾軋、磚瓦製作和醬酒釀造等業。清末民初,地方民族工業興起,奉賢縣始有機械動力和電業,糧棉油加工業振興,棉紡、針織、印刷業誕生。1949年,奉賢縣有個體手工業344戶,從業人員775人;私營工業90戶,從業人員1517人,主要從事鐵木竹農傢具製品和農副產品加工,基礎薄弱,工藝落後。1958年起,始辦以製作、改革、維修農機具為主的社隊工業。60年代末,社隊工業開始興盛,產品由以小農具、小商品為主轉為以輕工機械、五金工具等為主,為城市大工業和外貿出口服務。
黨的十一屆三個全會後,奉賢縣工業發展迅速,尤以鄉鎮工業發展為快。胡橋、金匯、錢橋等三個鄉,1984年工業利潤均超過千萬,被譽為「千萬富翁」。經過幾年努力,鄉鎮工業已能製造自成體系的輕工機械。主要有食品、紙箱、糖果、飲料、印刷、洗滌等共25個大類,200多個品種,年產1.8萬余台,銷往全國各地,部分遠銷東南亞,成為當家產品。
1984年底,奉賢縣有工業企業908戶,從業人員124908人;總產值90389.14萬元,比1978年增長1.65倍;利潤13136.71萬元,比1978年增長88.13%;固定資產原值31133.14萬元,凈值23127.98萬元;佔地面積438.2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88.70萬平方米;載重汽車400輛,1095.45噸位。奉賢縣工業的產值和利潤在上海市郊十縣中均居於中等水平。
2011年,全區預計實現增加值570億元,五年年均增長16.1%。地方財政收入52億元,年均增長18.2%。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545億元,年均增長18.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62億元,年均增長16.2%,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23億元,年均增長1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0億元,年均增長17.4%。外貿直接出口總額55億美元,年均增長24.3%。
2011年,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176億元,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82%。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完成塘外化工區整體搬遷,累計淘汰劣勢企業310餘家。 元末明初,青村(今奉城)已成大鎮,陶宅聞名遠近,「遐邇游觀者駢臻於是「(〈明〉鍾薇:《陶溪舊址記略》)。明代,柘林為「海人輻輳之步」。清代,商業更趨發展。據清光緒《重修奉賢縣志》載,當時奉賢縣已有大小市鎮57個。
民國8年(1919年),奉賢縣商業以花米業為領頭,形成花行、米庄等33個行業。抗日戰爭前夕,奉賢縣大小集鎮共有58個。大鎮坐商200~300戶;中型鎮行業20多個;鄉村小鎮行業3~5個。
1978年,奉賢縣商業機構748個,職工7009人。其中:國營商業機構585個,職工5621人;供銷社商業機構163個,職工1388人。1985年底,奉賢縣商業總戶數為3472戶。其中國營商業339戶,佔9.76%;集體商業1365戶,佔39.3%;個體商業1768戶,佔50.92%。
2005年奉賢區經濟增加值223.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22.5%,佔全市GDP的2.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9.9億元,可比下降3.8%;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47.7億元,可比增長23.6%,對GDP的貢獻率為68.8%;實現第三產業的增加值為65.8億元,可比增長24.9%,對GDP的貢獻率32.2%。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比重為4.4:66.1:29.5。
奉賢區全年實現增加值572.6億元,可比增長11.9%,三次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7.8億元,可比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371.6億元,可比增長12.1%,對增加值的貢獻率為64.6%;第三產業增加值183.1億元,可比增長12.5%,對增加值的貢獻率為33.0%。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增加值的比重為3.1%,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64.9%,下降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2.0%,上升0.2個百分點。
㈡ 奉賢104工業板塊分布圖
目前海工業用包括104區塊、195區域198區域其104區塊指全市現104規劃工業區塊195區域指規回劃工業區塊外、集答建設區內現狀工業用;198區域指規劃產業區外、規劃集建設區外現狀工業用面積約198平
㈢ 城市產業發展狀況分析
中國智慧城市發展迅速 主要以智慧物流為主
智慧城市起源於傳媒領域,是指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或創新概念,將城市的系統和服務打通、集成,以提升資源運用的效率,優化城市管理和服務,改善市民生活質量。智慧城市有兩大發展驅動力,一是以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二是知識社會環境下逐步孕育的開放的城市創新生態。前者是技術創新層面的技術因素,後者是社會創新層面的社會經濟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創新在智慧城市發展中的驅動作用。
全球都在緊鑼密鼓的布局智慧城市建設,歐洲、北美、日韓等地區處於技術領先地位,而中國因為也在積極進行智慧城市試點,形成了多個智慧城市群,中國的智慧城市試點項目超過歐州、印度和美國之和。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支持報告》。
㈣ 請問上海市奉賢區有幾個工業區
上海市奉浦工業區(工業綜合開發區)
規劃面積:20.8平方公里(包括3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區)
園區簡介: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位於南上海,是奉賢區的北大門,南連著奉賢南橋中心城。原名上海市奉浦工業區,是上海市「1+3+9」工業區中的九家市級工業區之一,成立於1995年8月。2000年4月和上海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資組成了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有限公司,共同從事土地批租等的開發建設。
開發區東側A4高速公路,西側城市輕軌,南臨大亭高速公路,北臨奉浦大橋,以及區內「六縱四橫」的高等級道路,內外織就了開發區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使整個開發區距周邊的空港、深水港、化工區、市中心等工商貿重地不超過30分鍾的路程。
總體規劃面積20.8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首期開發10平方公里,其中工業園和生活園各5平方公里;二期3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區和其它信息產業園等工業園區。按照前瞻性、高起點的理念,開發區投入大量資金建成了高等級的「七通一平」基礎設施,現已初具現代化工業園區的規模。區內「一門式」投資服務中心為接納海內外的投資者在企業落戶注冊提供了便利。在首期開發的5平方公里的工業區域內已形成了輸配電產業、電子產業、醫葯產業三大板塊,已累計入住企業125家,外資企業53家,投資額達55億元,注冊資本28億元。內資企業67家,投資額達15億元,注冊資本10億元。內外資企業到位資金30億元。2002年實現工業現行產值38.76億元,銷售收入38.45億元,交納稅金1.37億元,出口總值1.66億美元,職工人數12687人。目前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企業有美國通用電氣、美國NuSkin公司、美國百加得飲料公司、德國西格里碳素集團、日本先鋒電器、日本松下電工、日本富士電機和希臘帕拉期克塑料製品公司等;國內知名企業有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上海雷允上葯業、雙菱TCL空調集團、航星集團、柘中集團、南橋變壓器、浙江慈興軸承集團等企業項目相繼落戶在開發區內。
作為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後花園」5平方公里的生活園區,已建成以國家建設部樣板房「奉浦苑」為代表的住宅小區,玫瑰園、錦鋅花園別墅區、歐洲式商業廣場、教育園區內的高等學府上海商業職業學校等,社區設施日臻完善。以佔地617畝「奉浦四季花園」為標志的一批綠化工程相繼在建設中,綠化覆蓋率已達35%以上,以及正在創建2004年上海園林城區,一個「天藍、水清、地綠、居佳」花園式工業園的風范正日趨呈現。
在二期的開發規劃中,開發區著力打造通訊設備製造產業和3平方公里的閔奉出口加工區(籌)的建設。目前通訊設備製造產業以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投資開發的中國普天上海通信工業園為主體,總投資50億元,佔地1000畝,建成後年銷售收入每年將遞增20億元,五年後形成銷售100億元的規模。
展望未來,隨著上海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向郊區轉移,隨著生產力布局的調整,工業項目向郊區轉移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將在全面貫徹「十五」規劃,實施上海「一個龍頭、三個中心」的戰略和奉賢「東西南北」「兩點一線」的戰略中,充分地發揮集聚效應和示範作用,接納大項目,實現大產出,建成具有強大集聚力的綜合產業基地,成為上海南翼重要的通信、輸配電、生物醫葯等生產、開發、銷售為一體的綜合工業基地。
交通狀況:
航空:
距上海虹橋國際機場29公里
距上海浦東國際機場46公里
目前二個機場的年旅客吞吐量為1640萬人次,待浦東國際機場4條跑道全部建成,上海航空的年客運量將達到近1億人次。
鐵路:
距貨運上海站40公里
距葉榭站5公里
上海是中國華東重要的鐵路樞紐,上海有各種鐵路專用線近百條。上海鐵路將建立以直達快運為主線,南接港澳、北連俄歐、東通海外,西達中亞的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網路。
陸路:開發區通過多條主幹公路與全國公路網連通,交通便利。
距莘奉金高速公路0公里(莘奉金高速公路連接奉浦大橋與市區外環線)
距大葉公路0公里
距大亭公路5公里(郊區環線)
距滬寧高速公路32公里
距滬杭高速公路18公里
水路:
距上海港50公里
距大小洋山深水港49公里(建設中)
上海是中國的國際航運中心,上海港是中國最大的港口,上海港的吞吐量佔中國的18%,2000年,上海港首次突破400萬標准箱。即將建設的大小洋山深水大港一期工程4年內完成,將建20個標准集裝箱碼頭,年吞吐量為200萬標准箱。
自然環境
空氣質量:
開發區北臨"黃浦江",南靠"杭州灣"。上海每年有8個月的東南季風,將干凈的海風吹入奉浦;在冬季的西北風時,因黃浦江水蒸汽的蒸發形成的蒸汽氣幕將市區的塵埃擋在江邊,奉浦得以成為上海內陸部分空氣質量最好的地方,降塵量為市中心的十分之一。
地形地貌:
在4000-6000萬年的地質形成過程中,工業區及周邊地區是上海市的地殼隆起部,形如龜背,工業區得以擁有上海市最高的地面標高,平均標高達4-4.5米,高於上海平均標高1米以上。本區為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地貌形態單一,地勢平坦。地基承載:8-10噸/平方米
園區規劃:一期用地已基本開發完必,已開始二期運作,二期內的出口加工區10月正式啟運!
市政設施
奉浦工業區經過3年的努力,在首期開發的8平方公里內已完成市政投入3.5億元,周邊配套投入達16億元,實現了高標準的"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已具備了吸納大規模企業的條件。
1.道路:區內已建成道路32公里,俱是四快二慢的高等級城市式道路
2.供水:兩座自來水廠供水,供水能力30萬噸/日
3.供電:區內有三座35KV的變電站,供電能力12萬千瓦/日。區側有亞洲最大的500KV的交直流變電站
4.煤氣:供氣能力30萬m3/日,氣源由上海焦化總廠越江輸送
5.通訊:開發區內的新建郵局擁有程式控制容量10萬門,並可提供傳真、電傳、ISDN、寬頻接入、數據專線等各類先進的電訊服務
6.污水排放:區側投資2億元的污水南排工程,日處理污水能力為10萬噸,完全可以解決大企業排污量大、處理困難的難題
7.雨水排放:採用暗管自流方式,排水管徑Ф450-2000mm,排水能力為3立方米/秒,(按百年一遇大暴雨設計,最大積水時間≤15分鍾)
8.區內土地平整,地質佳,地勢高出吳淞"0"上4.2-4.8米,可免洪澇水淹的影響
區內著名企業
美國通用、日本富士電機、日本先鋒、日本松下電工、美國百加得洋酒、美國NUSKIN公司、普天信息集團、上海雷允上等一大批企業。
㈤ 一個地區產業發展分析研究用什麼方法比較合適
一個地區產業發展的分析研究,肯定是用調查分析法比較好,了解的實際情況。
㈥ 想清楚的了解上海產業結構,包括產業分布區域,最好工業分布區域要具體明確
分析人士指出,無論從全國經濟的地位,還是證券市值的佔比,長江三角區域都具有絕對的龍頭優勢,長三角區域規劃的出台,將開啟A股市場區域板塊的新時代。分析人士指出,無論從全國經濟的地位,還是證券市值的佔比,長江三角區域都具有絕對的龍頭優勢,長三角區域規劃的出台,將開啟A股市場區域板塊的新時代。在剛剛過去的2009年,出於金融危機之後我國全新的宏觀考慮,區域振興規劃的頻繁出台。有關數據顯示,去年我國一共批復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江蘇沿海地區、關中-天水經濟區、中部地區崛起、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海南國際旅遊島等11個區域振興規劃,幾乎是之前4年的總和。最新版《規劃》提出要完善定期會商制度,繼續完善上海、江蘇、浙江的兩省一市「省市長」定期協商會議機制,充分發揮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市長峰會的作用,充分發揮現有滬蘇浙經濟合作與發展座談會等合作機製作用,推進落實三方共同明確的有關合作,完善長三角合作的制度建設。經濟地位舉足輕重新年伊始,我國區域振興規劃又傳利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綱要》已經上報國務院審議,即將出台。分析人士指出,前期已批復的區域振興規劃在經濟振興上取得了積極效果的同時,也極大提升和盤活了我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的區域版圖。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從全國經濟的地位,還是證券市值的佔比,長江三角區域都具有絕對的龍頭優勢,因此長三角區域規劃的出台,將開啟A股市場區域板塊的新時代。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是指由滬、蘇、浙三省市中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揚州、南通、鎮江、湖州、寧波、紹興、舟山、溫州、嘉興、常州等16個地級以上城市組成的區域。長三角的崛起是在珠三角之後,20世紀90年代初,以浦東開發為龍頭,以集體經濟和私營經濟為主的「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相伴隨,帶動整個長三角地區上了一個新台階。上海作為長三角的核心城市,成為國內外投資者關注的熱土,特別是跨國資本正大舉向長三角地區轉移,身處中心的上海市日益發展成為大公司、大銀行總部和研發中心的所在地,並加快朝向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四大中心邁進。對周邊城市起到了較強的輻射和拉動作用。從兩省一市的經濟發展狀況看,前三季度,江蘇省生產總值(GDP)為23915.2億元,同比增長11.7%,占各省市GDP排名第三名;浙江實現生產總值為158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7%,占各省市GDP排名第四名;上海市生產總值為10214.8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1%,占各省市GDP排名第七名。兩省一市的前三季度GDP總計達49958億元,佔全國同期生產總值的22.94%。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區域經濟區正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躍升至國家戰略層面,而此舉的意圖不僅是要使中國區域經濟戰略布局「全面開花」,從更深層次來說,也是在試圖扭轉中國過度依賴外貿的外向型發展模式,向多元化發展。《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綱要》的即將公布,意味著中國新一輪的區域改革試驗也由此進入到一個深化的階段。市場版圖全面盤活從兩省一市的證券化程度看,據《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和WIND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家數(A股)為1722家,流通總市值達到145632億元。其中,上海本地上市公司家數為161家,流通市值為20281億元;浙江省上市公司家數為139家,流通市值為4700億元;江蘇省上市公司家數為126家,流通市值為5122億元。整體來看,兩省一市上市公司家數為426家,總流通市值達到30103億元,兩項分別占上市A股的24.74%和20.67%。由此可見,以兩省一市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上市公司,在我國資本市場的地位舉足輕重。觀察長三角上市公司,會發現很多的「第一」。有曾經名列「A股第一高價股」的 中國船舶(行情 股吧);有國內最大鋼鐵上市企業寶鋼股份;有國內最大規模的汽車上市企業 上海汽車(行情 股吧)。據介紹,由於地緣因素,長三角資源型企業較少而製造型企業優勢比較明顯,自主創新型企業較多;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金融、物流等服務型企業的發展提速,產業結構將呈現「三、二、一」的發展格局。這一格局在長三角上市公司的行業分布上得到了體現。除了傳統產業機械設備(29家)、紡織服裝(16家),信息服務和設備、醫葯等新興產業的上市公司家數較多,兩大領域的公司數分別達到25家和27家。而作為第三產業的建材、商貿、
㈦ 上海市奉賢區有幾個工業區
上海市奉賢區有8個工業區,分別是:
上海金融產業服務基地、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臨港奉賢園區、上海海港綜合經濟開發區、上海奉賢遊艇基地、海化學工業區奉賢分區、上海市星火開發區、上海奉賢經濟開發區生物科技園。
㈧ 上海化學工業區奉賢分區的奉賢分區的條件及優勢
分區已建成四快二慢城市道路10公里,與A4高速公路、市域快速公路、R3線輕軌、浦東鐵路相連結,網格道路已形成,A4高速公路的上海化學工業區東出口設在奉賢分區。
經A4高速距莘庄37公里,距上海市區50公里,距大亭公路5兣(郊區環線),距滬寧高速公路32公里,距滬杭高速公路18公里,距金山石化10公里。
規劃中的浦東鐵路貨運站和市域輕軌站距離工廠區1.5公里,距貨運上海站40公里,距葉榭站10公里。
分區東側1.5公里即有金匯港,金匯港可通行300噸以下船隻,主要以散貨為主。竹港與杭州灣連接已有100—500噸碼頭。
分區距洋山深水港約55公里,有高速公路和浦東鐵路連接兩地,開發區建有5000—25000噸級海運碼頭和46.6萬立方米儲罐區。
大件裝卸碼頭:由上海化學工業開發區發展有限公司、上海港復興船務公司、上海化學工業區奉賢分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的大件裝卸碼頭,單件設備最大裝卸能力為1000噸。
杭州灣公用碼頭(擬建):8000—20000噸級的公用碼頭,建於二期岸線,有專業的港機設備,可提供專用泊位。
分區的航空條件也比較優越:距上海虹橋國際機場55公里,距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亦為55公里。
分區規劃范圍內地勢平坦,河網眾多。規劃用地土壤夾沙土系列土壤為主,PH值約在8以上,呈微鹼性,富含石灰性物質。地面耐力8—10噸/平方米,土地標高3.8—4.0米。 供水和水處理。區內有供水和污水處理系統,可接奉賢自來水公司給水總管,黃浦江水源,日供水30萬噸。水管沿工業區主要道路鋪設,水質達飲用水標准。工業和生活污水由中法水務公司集中處理,前期5萬噸/天已投入使用,二期擬建10萬噸/天。工業與生活用水分別納管,統一排放,實行三水分離。污水干管沿滬杭公路接南排總管,統一處理後排杭州灣。
供電。雙迴路供電,接星火干線22萬伏站和上海化工區漕二22萬伏站。區內已建成一座3.5萬伏變電所,將按照每2—3平方公里設一座3.5萬伏變電所完成建設要求。
供熱。中外合資建設熱電聯供項目,提供充足的電力和蒸氣,確保工業生產的需要。用戶可在上海化學工業區熱電聯供和自建天然氣鍋爐之間選擇。
可供工業氣。具有工業氣體聯供系統,由普萊斯和法液空公司提供一氧化碳、氫氣、氧氣、氬氣、氮氣等工業氣體。
天然氣。接西氣東輸氣源,其輸氣管已鋪設到工業區主幹道。區內正在建設天然氣接受站,2004年底建成。計劃將由西氣東輸和東海氣油田向化工區供氣。
管廊。根據生產需要布置。 通訊。奉賢電信局柘林支局現有2萬門程式控制電話的通訊系統(寬頻接入),奉賢分區內電話通訊自成系統,設置IDD通訊設施,並提供郵政、特快專遞等服務。
生活、商業設施。配套職工生活用房,商業設施齊全。
消防站。主要依靠上海化學工業區消防站和奉賢區消防支隊,為該區域提供消防支持。
學校。開發區東側有上海師范大學附屬十二年一貫制學校。上海師范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新校區也落戶在化工區和海灣旅遊區之間。
醫院。園區附近有奉新鎮、柘林鎮級醫院,規模較大的有奉賢新城南橋鎮中心醫院. 化學工業區奉賢分區所位於的上海是中國大陸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第三產業在上海的經濟佔了一定比重,其中最主要的產業包括了金融業、房地產業、保險業以及運輸業等。位於浦東新區的陸家嘴是上海的新興金融中心,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2005年8月在上海揭牌,主要職能是管理公開市場操作。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部分在上海設立了中國區總部、分公司和辦事處。上海已經成為全中國納稅率最高的城市,上海歷來上交的稅款達中國國內總稅款的一半。
上海工業發達,上海工業總產值佔全國的十分之一,主要以輕紡、重工業、冶金、石油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為主,其他還有汽車、航空、航天等工業。張江高科匯集了大量的高端製造業。農業占總體經濟的比例較小,大約在1.7%左右。
浦東開發
浦東因位於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的東岸而得名。20世紀90年代前,這里曾是大片的農田、漁村,經濟社會發展遠遠落後於浦西。1990年國家實施開發開放浦東戰略,1993年浦東新區管委會正式掛牌成立,歷經17年的開發建設,浦東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城市建設
重大工程
洋山深水港、東海大橋、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上海南站、南浦大橋、楊浦大橋、盧浦大橋、徐浦大橋、松浦大橋、松浦二橋、松浦三橋、奉浦大橋(西橋)、奉浦大橋(東橋)、閔浦大橋、閔浦二橋、打浦路越江隧道、大連路越江隧道、延安東路越江隧道、復興東路越江隧道、翔殷路越江隧道、上中路越江隧道、長江西路越江隧道、新建路越江隧道、人民路越江隧道、人民路越江隧道、西藏南路越江隧道、軍工路越江隧道、龍耀路越江隧道、殷行路越江隧道、嫩江路越江隧道、周家嘴路越江隧道、陸家浜路隧道、江浦路越江隧道、宛平路越江隧道、羅綉路越江隧道、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外環越江隧道、上海長江隧橋、虹橋綜合交通樞紐。
產業基地
微電子產業基地、汽車產業基地、精品鋼材基地、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基地、造船產業基地;
綜合開發區
張江高科技園區、上海紫竹科學園區、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外高橋保稅區、金橋出口加工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上海多媒體產業園、洋山保稅港區、
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
國家級開發區
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松江出口加工區;
市級工業園區
浦東康橋工業區、上海金山工業區、上海市松江工業區、上海市嘉定工業區、上海市莘庄工業區、上海寶山工業園區、上海市青浦工業園區、上海市崇明工業園區、上海寶山城市工業園區、上海市奉浦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