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日本第二大文化產業大國

日本第二大文化產業大國

發布時間:2020-12-18 16:43:43

1. 為何日本的文化產業如此發達

日本傳統文化的發展主要在於環境上,他們對於文化的教育和培養下的力度都非常大,在甲午中日戰爭以後,我們賠款日本的那麼多的白銀,結果全部用在教育上。教育的發達導致日本現在文化產業的發達,經常說的一句話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不是短視的,我國現在的教育卻很短視。主要是在文化課街上的比拼,實際上這是沒有意義的,學生學了十幾年以後,對學習這個事情失去興趣,那麼,這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為他以後還有五六十年,他一點都不願意學習,提到學習就頭疼,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兒。

其次就是國家的提倡,國家在文化教育上的投入和提倡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因為這個就像是舉國體制。國家每年舉辦文化活動,給予資金和宣傳上的支持,更多的是氛圍的營造上,導致了很多的日本人熱衷於文化的學習和精力上的投入!讓很多人沒有後顧之憂,沒有精神上的壓力,所以,很多人覺得掙錢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更多的是心靈上的碰撞!所以,日本的文化才會如此的繁盛,尤其是漫畫產業。


2. 日本為什麼會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這次起飛也不例外,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掠奪囤積的巨額財富起了最根本的作用。整個二戰期間,日本人不但從中國全面掠奪,而且在整個東亞、南亞全面掠奪。日本在戰爭期間運回本土的資源、產品、珍寶以及無數的歷史文物與藝術品,是根本無法用數字計算價值的,是千億美元還是萬億美元,估計以精細自詡的日本人自己也說不清楚。基度山伯爵挖出的法利亞長老考證出來的刻有貴族族徽的古羅馬金幣,能僅僅以金幣的黃金價值計算幺?更不要說,日本民族在此期間從大量勞工、戰俘在境外工廠礦山所進行的奴隸般苦役中掠奪了多少幾乎毫無成本的超值勞動?正是這些糧食與產品,養活了這個再也沒有多餘的耕田人口的島國。
第一是對待戰爭賠款。你不要幺?沙喲那拉,正好。日本國依靠掠奪起家,自然深深懂得戰爭賠款對於國家的意義。不要賠款,日本國的狂喜之情可想而知。精細與邪惡交織的日本人自然以為遇上了一個憨大,不欺負你豈非是暴殄天物?弱肉強食嘛,自古如此,這本來就是日本民族的國家意識與民族性格。於是,日本的作為是,既不贊揚你大度寬宏,也不會因此而心生歉疚,甚至還要在世界面前做出「 日本更文明」的姿態求求你不要戰爭賠款,沙喲那拉,我給你無代價政府援助貸款作為補償。可是,且不說這種政府貸款的性質、數量與接受心理,都遠遠無法與戰爭賠款相比,就是在實施中,日本國也牢牢的將它與中國對日本的態度聯系在一起。你還是糾纏我給你添的那次麻煩幺,多多關照,貸款沒有了,沙喲那拉。
第二是出口歧視政策。「日本製造」曾經在中國人心目中是一則完美的神話,
中國人絲毫沒有因為戰爭而影響日本的中國市場。可是,曾幾何時,東芝筆記本計算器事件、豐田車安全事件等,終於使中國人知道了日本國的「政策」求求一等產品銷售本國,二等產品銷售歐美,三等產品銷售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出了問題可以大賠。出口中國的產品出了問題,對不起,你沒有那樣的法律,沙喲那拉。
第三是高技術封鎖。1993年日本政府白皮書宣布,對中國的高技術轉讓必須與日本保持在二十年以上的距離。一位朋友說,中國外貿官員在中央黨校大禮堂講到這里時,禮堂里全體鴉雀無聲,那位官員也沉默了好一會兒沒說話。我們原本不指望別人恩賜而發展,中國人對待封鎖還是有一套的,雖然肯定是苦一點兒。但是,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待自己曾經血腥掠奪過的國家的經濟政策,是可以看到這個 國家這個民族的本色的。
第四是守定自己資源絕不觸動的「保護」政策。

3. 日本有三大文化產業世界領先,中國什麼時候能趕上

中國先慢慢來,現在文化軟實力不如日本,以後慢慢進步,先把電影拍好還有電視劇和動漫。

4. 日本什麼時候成為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

日本自20世紀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認的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強國,但此時的統計不包回括蘇聯。答到了1987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蘇聯,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0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被中國超越,退居第三。

5. 日本是什麼時候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大國

1968年,日本超過當時的西德,在資本主義世界中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大國。

二戰後的日本工業基礎設施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在其後20年間,日本的經濟年均增長率達8%,第一個從戰後的「發展中國家」一躍跨入「發達國家」的行列。

60年代,日本工業競爭力穩步提高,年均出口增長率高達18.4%。在60年代中期之後,除1973年石油危機後的2年,日本的經常項目每年均為順差。

在1985年的「廣場協議」之後,日元迅速升值,由此引發的出口產品的價格增長削弱了日本出口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1998年的日本經濟出現負增長。



(5)日本第二大文化產業大國擴展閱讀:

日本的農業

2000年,日本平均每一農戶的耕地面積為1.24公頃, 2004年日本兼業農戶數占經營性農戶總數的79.6%。2000—2004年日本農業生產法人數量從5889個上升至7383個。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為了彌補此缺點日本使用系統化耕作零碎地。

農業在日本是高補助與保護產業,鼓勵小規模耕作。2005年日本農產品自給率只有40%,其餘農產品依靠大量進口來滿足國內消費需求。1990—2003年日本穀物自給率由30%降至27%,其中食用穀物的自給率由67%降至60%。

2003年日本豆類、油脂類、砂糖類、水果類、水海類和肉類產品的自給率分別只有6%、13%、35%、44%、50%和54%,日本是歐盟最大的糧食出口對象。

6. 美國日本英國是世界三大文化產業強國嗎

是的 美國側重版權產業 英國的文化創意產業 日本是動漫娛樂產業

7. 日本第二大產業是什麼

1)進入70年代以後,汽車業取代了鋼鐵業成為日本的支柱產業,汽車在日本得到普及專。 (2)年產值屬230萬億日元的日本第二大支柱產業:動漫(3)日本是世界上數字媒體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數字媒體產業的產值已經超過鋼鐵製造業等傳統產業,成為日本目前三大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也就是電子技術產業

8. 日本經濟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時間

日本經濟在戰後也發展迅速,但真正的繁榮期比德國晚了10年。日本真正繁榮發展的時期是60年代初到1973年石油危機這十多年。1968年,日本 後來居上,超越德國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到了1984年日本人均GDP超過美國,1985年,日本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於是美國政府開始打壓日本,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簡稱G5)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因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該協議又被稱為「廣場協議」。。「廣場協議」的表面經濟背景是解決美國因美元定值過高而導致的巨額貿易逆差問題,但從日本投資者擁有龐大數量的美元資產來看,「廣場協議」是為了打擊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日本。,「廣場協議」對日本經濟則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因為,廣場協議之後,日元大幅度地升值,對日本以出口為主導的產業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為了要達到經濟成長的目的,日本政府便以調降利率等寬松的貨幣政策來維持國內經濟的景氣。從1986年起,日本的基準利率大幅下降,這使得國內剩餘資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產等非生產工具上,從而形成了1990年代著名的日本泡沫經濟。這個經濟泡沫在1991年破滅之後,日本經濟便陷入戰後最大的不景氣狀態,一直持續了十幾年,日本經濟仍然沒有復甦之跡象。

9. 二戰後,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大國是在20世

(2019·孝感)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說:「在經濟領導的問題上,他們在全世界同我們競爭得非常激烈……同二戰結束的時候相比,美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材料中的挑戰是指西歐和日本的崛起。
(2019·隨州)19世紀後期,通過明治維新,日本實現了富國強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很快從戰爭的廢墟中恢復並發展起來。日本兩次崛起的共同原因是積極因時變革。
(2018·鄂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情況有,20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
(2017·孝感)20世紀50年代中期,日本進入經濟高速發展階段,1987年,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戰後,教育經費在政府的財政預算中所佔比重超過20%,名列資本主義世界各國之首。90年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過大學教育。工程師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該材料反映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原因是:重視教育,注重人才培養。
(2015·孝感)二戰後,日本和聯邦德國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其共同原因是重視教育與科學技術。
(2014·黃石)二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主要有:
①日本進行社會改革
②美國對日本的扶持
③朝鮮戰爭對日本經濟的刺激
④日本政府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
⑤確立「科技立國」的政策
(2013·孝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開始實行九年免費義務教育。1957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學技術振興教育方案》;1958年改革中小學課程;60年代開始產、學、研、相結合。這說明「二戰」後日本重視科學技術和教育的發展。
(2010·鄂州)日本成為經濟大國後,一直在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出現了軍國主義復活的現象。軍國主義的本質就是侵略,軍國主義是對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日本存在軍國主義復活的社會土壤。

10. 日本為何會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

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主要是其在:農業、工業、礦業、科技、服務業、文化業、外貿等都很發達並且領先於全球其他很多國家。

1、2000年,日本平均每一農戶的耕地面積為1.24公頃, 2004年日本兼業農戶數占經營性農戶總數的79.6%。

2000—2004年日本農業生產法人數量從5889個上升至7383個,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為了彌補此缺點日本使用系統化耕作零碎地,農業在日本是高補助與保護產業,鼓勵小規模耕作。

同時,日本是歐盟最大的糧食出口對象,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漁業國。

2、日本工業高度發達,工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節能節材方向發展。

主要部門有電子、家用電器、汽車、精密機械、造船、鋼鐵、化工和醫葯等,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日本在電子、手機通訊、低耗能環保車、機械、工業機器人、光學、化學、半導體和金屬等多項領域具世界領先技術且屢獲殊榮,日本的工業用機器人產量佔世界一半以上。

3、20世紀80年代日本確立了「技術立國」戰略,日本的科學研發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應用科學、機械、及醫學等領域尤為突出,日本政府把電子技術、生物技術和新材料技術列為國家的3大支柱產業技術。

同時,把3大支柱產業的關鍵技術細分為16項,每年的科研經費達130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二。

(10)日本第二大文化產業大國擴展閱讀

服務業

1、日本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的最大比重,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東京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世界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之一。

2、日本有世界資產最龐大的銀行郵儲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世界金融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3、東京證券交易所是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證券交易所。

文化業

1、日本為全球第二大音樂市場,每年能創造出近30億美元的產值。

2、2006年IFPI的統計數據顯示,日本唱片產值達到4619億日元,約合34億美元,佔全球唱片市場的17%,僅次於美國的36%。

3、在亞洲,日本則占據了85%以上的市場份額,據日本文化科學研究所的調查,2010年日本音像光碟的市場規模達到了5307億日元。

4、日本電影業於2008年在宮崎駿的帶動下攀上了歷史新高峰,本土片以高達59.5%的市場份額。

閱讀全文

與日本第二大文化產業大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