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人說,「非典」的流行是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良機,你對此有何認識
「非典」是對中國電子商務的挑戰
首先我認為,說非典是電子商務的一個良機,這個提法是不確切的。非典是全國人民的一場災難,對任何人都不例外。中國電子商務的成長,主要還是由於它長期的積累、進步和整個電子商務應用環境改善的結果。對於我們來說,面對非典這個災難,我們主要考慮的不是如何抓住所謂良機,而是積極應對挑戰。
不過,我們確實發現了二個非常好的苗頭。
首先,我一直認為,電子商務是一種非常適合現代人生活方式、時尚的商業活動,網民中的大多數(包括消費者個人和企業、經商者)對這種活動只要多加嘗試,事實上是很容易被接受的。最近,很多消費者、企業和經商者有機會初嘗電子商務,他們的體驗,將有助於為中國的電子商務積累更多的消費群和企業、經商者用戶。
第二,在這個期間,我們吸引了很多電子商務的使用者,就是傳統企業和個人經商者,相信他們能夠在今後的發展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發展自己的電子商務業務,從而吸引更多的用戶,帶來真正的商家和消費者通過網路互動的良性循環。這應該也是電子商務最能體現優勢的方面。
面對突如其來的需求增長,也暴露了一些問題。首先,我國電子商務服務的面還太窄,除了書刊音像、游戲卡等少數商品,能夠為網民提供更全面服務的電子商務企業太過稀少。第二,一些基礎設施雖然「可用」,可是距離先進的優化水平還差距很大。比如,我們目前支持的幾十種國內銀行卡在線結算中,只有大約80%能做到實時結算,而且在線結算讓商戶承擔的費率也過高。還有不少銀行卡,對於使用者來說,不象招商銀行一卡通、工行牡丹卡系列那樣手續簡便。銀行結算網路系統「塞車」的現象也時有出現。
中國電子商務需要更好的政策環境
以我多年在中國電子商務領域實踐的切身感覺,政府在對電子商務技術發展環境方面的支持是很大的。相對欠缺的是,給電子商務在商業發展方面的機會,與傳統商業企業相比,還不夠平等。比如,對電子商務企業經營項目、經營方式的限制不僅過多,而且有時令出多門,經常使人無所適從。很多在超級市場裡面可以正常銷售的商品,上網銷售就受到種種限制。
又比如,最近,為了抵禦非典災難對商業服務業的侵害,政府不少部門制定了一些鼓勵措施,這些措施對電子商務企業落實不夠。說到底,對於商業管理部門來說,目前還更多地把電子商務企業當成「另類」,這是很不適應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的一個傾向。
第三,一些電子商務依賴的電信、網路基礎行業,有關政策含糊不清、人治而不是法制的現象還比較普遍。當前最典型的例子是對於簡訊息的管理。可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關於簡訊服務的政策往往令出多門、朝令夕改、人自為政、搖擺不定,經常讓業者無所適從。
網上購物的障礙正在逐步消除
過去5年來,我一直認為,隨著五年前我們開拓中國電子商務的初期存在的結算、配送和網上用戶群較小「三座大山」的逐步克服,中國的電子商務目前幾乎可以說唯一的障礙,就是用戶(包括消費者和企業、經商者)對電子商務的接受程度不高,這主要是由於他們對電子商務的體驗太少。最近,不僅很多消費者體驗到了網上購物、在線消費的方便、流暢和時尚,同時,很多企業和經商者也在6688.com上體驗到一天、一步跨入電子商務時代的簡便,這些,為克服上述障礙、推進中國電子商務的大踏步前進,肯定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電子商務企業將迎來發展速度相對平緩的平台期
經過多年的發展,一些業務領域單一的電子商務企業,其發展必然會迎來一個發展速度相對平緩的平台期。而對於我們6688.com來說,根據我們的團隊多年積累的經驗、掌握的訣竅,在中國開展電子商務,一方面是要不斷擴大經營品種,盡量為網上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二是要不斷細化、完善客戶服務,總結和發展適合中國網民的客服服務規范;三是要依靠我們5年來不斷積累和完善的技術能力,為中國的企業和經商者提供更簡便、全面的電子商務服務,為商戶應用電子商務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② 旅遊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如何抓住投資良機
旅遊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大勢所趨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一場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變全球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生產生活。互聯網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對很多領域的創新發展起到很強帶動作用。
旅遊行業也不例外。旅遊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勢所趨,為文化和旅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全新空間。旅遊因互聯網的灌溉,而更加生動、精彩;互聯網因旅遊的洗禮,而更加豐富、絢麗。
上半年中國旅遊行業總體運行情況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旅遊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統計數據線,2018年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28.2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1.4%。其中,城鎮居民19.97億人次,增長13.7%;農村居民8.29億人次,增長6.3%。國內旅遊收入2.4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5%。其中,城鎮居民花費1.95萬億元,增長13.7%;農村居民花費0.50萬億元,增長8.3%。
2012-2018年H1中國旅遊行業總體運行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旅遊與互聯網融合優勢分析
1、互聯網讓遊客更便利。當前,互聯網服務已經覆蓋了旅遊的行前、行中、行後全過程,為遊客提供了「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服務。遊客外出只需擁有一部手機,手指輕輕一點,便可完成攻略查詢,酒店、機票、景區門票預訂等;行程中,可以享受地圖定位、電子導覽以及網路購買紀念品等服務;旅行結束,可以使用社交分享、網路投訴等應用分享旅遊心得,講述旅遊體驗。可以說,互聯網與旅遊的深度融合,讓遊客「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成為可能。
2、互聯網讓產業更強大。當前,互聯網已經成為旅遊行業創業創新的重要力量,不僅成為景區、酒店、旅行社等傳統旅遊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也催生了大量互聯網旅遊企業。如以攜程、同程為代表的OTA企業,以螞蜂窩、窮游為代表的內容營銷企業,以途家、小豬為代表的共享住宿企業,以及飛豬、美團旅行等為代表的平台型企業。可以說,互聯網與旅遊的深度融合,極大地促進了旅遊產業做大做強。
3、互聯網讓管理更規范。當前,互聯網滲透到了旅遊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隨著全國旅遊產業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平台等的相繼建成和啟用,全國旅遊行業已經基本實現信息服務集成化、市場營銷精準化、產業運行數據化、行業管理職能化。可以說,互聯網與旅遊的深度融合,提高了行業管理效率,強化了行業服務能力,讓行業監管更規范。
三大方面推進互聯網與旅遊深度融合
雖然互聯網與旅遊的融合成效明顯、意義深遠,但也存在創新技術應用不充分、在線旅遊信息安全有隱患、旅遊誠信體系不健全等諸多問題。未來,讓互聯網為旅遊賦能,推進互聯網與旅遊深度融合,要注意以下方面:
1、積極擁抱互聯網創新成果
要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擁抱互聯網,以互聯網思維更新發展觀念,用互聯網技術提升產品服務,用互聯網手段創新發展方式,讓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全新技術,為旅遊業創新產品服務、重構商業模式、甚至是重塑產業生態提供支撐。
2、大力強化互聯網安全管理
2018年8月,華住酒店集團被爆旗下漢庭、桔子、全季等酒店開房信息遭泄露售賣。類似的網路旅遊數據安全事件時有發生。我們要進一步強化旅遊數據安全管理,消除各類安全因素,切實保護遊客個人隱私,保障遊客的合法權益。
3、完善互聯網誠信體系
2018年10月,馬蜂窩旅行網被指涉嫌數據和評論造假事件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個別企業的數據造假,可能造成行業惡性競爭,催生行業泡沫,進而危機整個行業的發展生態。我們要進一步完善互聯網旅遊誠信體系,為旅遊行業的良性競爭、優質發展,規范市場秩序,塑造更加開放、公平的發展環境。
讓我們積極擁抱互聯網,應用互聯網,駕馭互聯網,全力推進「互聯網+文化和旅遊」這場革命,促進文化和旅遊資源配置優化,促進文化和旅遊產品服務品質提升,推動文化和旅遊發展方式轉變,讓互聯網真正為文化和旅遊發展賦能增色,為文化強國和旅遊強國添磚加瓦。
③ 同治中興為何能出現,這次發展良機清朝又為何錯失
「同治中興」在歷史上,指的是同治元年(1862)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十三年的時間,同治中興可以實現「中興」,是由於英國為首的西方各列強國家調整侵略戰略政策,因此清政府制定了「外敦信睦」而「隱示羈縻」的外交方針,最後可以為中國提供了短暫又和平的生活。
晚清史上,同治中興曇花一現、轉瞬即逝,卻沒能拯救大清朝,是因為當時國內、國外的阻礙勢力,以及統治者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沒能抓住這次良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近代化是一個包括括經濟、政治、思想的綜合系統工程,三者不光互相影響,還互相制約,假如沒有政治和思想方面的改變,就算經濟在強大,進步也會是非常困難的。以上便是「同治中興」,沒有救清王朝,最終卻曇花一現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