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范周文化產業

范周文化產業

發布時間:2020-12-18 13:16:08

『壹』 中國文化產業的《中國文化產業》專家委員會和主創團隊

專家委員會主任:齊勇鋒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丁俊傑王育濟 尹欣 尹鴻專 劉承萱 祁述裕屬 李炎 李懷亮 張曉明 張勝冰 張淼 李向民 陳少峰范周范建華 金元浦 胡惠林胡智鋒賈磊磊 顧江 梅松 蔣祖煊 魏鵬舉 傅才武 熊澄宇 歐陽友權編委會主任:范周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卜希霆齊勇鋒 齊驥 劉江紅 朱敏 張春河 陸政品 陳小申 趙自芳 趙瑩 靳斌 郭貴領 謝倫燦 蔣多總編輯:范周執行總編:齊驥編輯部主任:儲鈺琦責任編輯:劉文傑 何聖捷視覺編輯:視覺傳達工作室 視覺總監:劉翔法律顧問:王四新訂閱聯系人:楊潔
網路支持:文化產業學術網 中國文化產業網

『貳』 文化產業的專業設置

推出《2013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總評榜》
TOP 1: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學理論專業) TOP 2: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TOP 3: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文化產業與管理系) TOP 4:山東藝術學院藝術文化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TOP 5: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文化產業系)
TOP 6: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學系) TOP 7: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管理學院) TOP 8: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TOP 9:南京藝術學院文化產業學院 TOP 10:閩南師范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和良好的文化企業管理能力;掌握文化產業的經營特點和運作規律,了解國內外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同時具備現代管理、現代經濟和法律知識,為文化企事業、政府管理部門和教育培訓部門培養能夠從事文化產業管理、文化企業經營、文化市場運作、文化項目策劃、文化經紀、貿易、咨詢和傳播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國內部分設立了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或方向的院校: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復旦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閩南師范大學、北京印刷學院、南京藝術學院、濟南大學歷史與文化產業學院、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浙江傳媒學院管理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咸陽師范學院、廣東商學院、江漢大學、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安徽師范大學、長春大學、同濟大學、北京現代藝術研修學院、浙江工商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雲南大學、貴州大學、徐州師范大學、雲南藝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華東政法學院、重慶工商大學、西南大學(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廣州大學、山西師范大學、中央文化幹部管理學院、江西財經大學、天津財經大學、上海大學、深圳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安徽財經大學、南昌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湘潭大學、青海大學、長沙理工大學、仰恩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石家莊學院、四川文理學院、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管理系、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蘭州文理學院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是研究和實踐東方文化的非實體學術研究機構,成立於l997年4月。
中心的主要研究領域有:印度文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日本文化、韓國文化,越南文化等。中心主要工作內容有:編輯出版東方文化研究叢書,舉辦各種類型的學術研討會,舉辦專題講習班、研修班,提供有關的咨詢與建議,開展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中心聘請院內外、國內外有關著名學者為特約研究員,黃心川為名譽主任,徐遠和、李甦平曾任中心主任,現任主任為孫晶,副主任卞崇道,秘書長王青。
四川大學
四川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為四川大學所屬從事文化傳播與文化產業基礎理論、應用理論、管理決策理論研究的跨學科、跨院所的綜合性研究機構。2011年獲批成為首批全國版權示範基地,中心主任是蔡尚偉。
中心的宗旨是發揮四川大學新聞傳播、文學藝術、工商管理、歷史文化、軟體工程、外國語言等學科的綜合優勢,主要運用現代化的以實證調查為基礎的社會科學研究手段,深入研究世界文化產業特別是亞太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現狀及走向,為中國特別是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建設性思路與方案,提供有關決策咨詢服務,培養和培訓有關專門人才,集科學研究、決策咨詢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為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是中國人民大學直屬的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機構,研究所依託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整合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相關科研院所及產業鏈相關的優秀資源,開展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主題的課題研究、標准制定、戰略規劃、決策咨詢、園區建設、人才培訓、品牌推廣、投資促進等系列活動。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被譽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理論之父,是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和《中國文化發展綱要》起草工作小組專家組成員,北京市政府、深圳市政府等8省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顧問。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為多個國家部委,省市級城市和數十家文化產業園區提供過咨詢服務,是國內文化創意領域成功實踐案例最多的文化創意研究機構 。
清華大學
國家為加強文化產業領域的學術研究,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根據中央領導有關指示精神,2004年5月,經清華大學校務會議批准,學校以新聞與傳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法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學院、信息學院等7個與文化產業研究相關的實體學院為依託,建立了校級跨院系的清華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中心有一支多學科權威學者和高層行業管理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在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和非物質經濟等相關領域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國際學術聲譽,2005年被批准為國家級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2006年,中心被命名為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是熊澄宇。
中心將以國家文化體制改革精神為指導,以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文化產業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為研究對象,以提升中國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為宗旨,面向市場,面向國際,面向未來,努力建設一個設備先進、機制靈活、人才薈萃、成果豐富、研 學產管一體化的國家基地,為政府決策、產業發展和學科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上海社會科學院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是上海社會科學院設立和領導的專業研究機構,以建設國際一流的文化智庫為目標,以理論研究為基礎,以規劃應用為重點,以決策服務為特色,長期從事文化產業、創意經濟、城市戰略、企業文化、體育經濟等方面的專業研究和規劃設計。中心主任為花建。 1. 陳少峰,1964年出生於福建省漳浦縣。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文化部專家,教育部評審專家,中國文化產業前沿論壇召集人。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倫理學史、正義的公平、新中道的管理哲學和文化產業商業模式等。
2. 向勇,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英國劍橋大學Judge商學院訪問學者,英國倫敦Metropolitan大學商學院訪問教授。兼任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國家扶持動漫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海淀區創意產業協會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韓國文化院顧問委員會文化產業組委員。
3. 金元浦,男,漢族,1951年1月生,浙江浦江人。1987年於陝西師大獲文學碩士學位。1991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師從錢中文先生學習,1994年獲文學博士學位。1999-2000赴韓國講學。現為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博士點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文藝學學科帶頭人,澳門城市大學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4. 崔俊超,知名自媒體人,動漫產業國際聯盟副秘書長,「文化旅遊產業」微信公眾平台創辦人,多家大型媒體特邀專欄作者,供職山水盛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從事旅遊演藝、主題公園、農業生態、文化傳媒等大型文化產業項目,創辦中國文化旅遊產業微峰會任秘書長、河南媒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執行董事。曾參與有中國著名爆笑舞台劇《開心麻花》河南巡演、世界著名音樂劇《貓》、中嶽嵩山大型實景演出《禪宗少林·音樂大典》、中國首席禪文化主題酒店《禪宗少林·照見山居》、大型實景神話音樂劇《嫦娥》等市場營銷與品牌宣傳工作。
5. 范周,男,首席研究員、教授、博士,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澳門城市大學特聘教授、全球文化產業學術聯盟主席,《中國文化產業》雜志社總編輯。歷任山東省曲阜市文化顧問、中國金牌形象大使等大型活動總策劃,參與了許多著名企業的整體經營策劃和營銷活動。在北京市朝陽區、河北省承德市掛職期間,主抓文化產業工作並將豐富的實踐經驗充分運用到科研教學中。
6. 葉朗,浙江衢州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兼任宗教學系、藝術學系主任。同時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兼高校美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市哲學會會長,全國政協常委。

『叄』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和文化產業區別

主要區別在於:培養要求不同、就業方向不同、課程設置不同。

1、培養要求不同:文化產業專業培養具有寬闊的文化視野、掌握現代產業理念和經營技能的復合型文化產業人才為目標。文管專業授予管理學學位,少數院校授予藝術學學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培養掌握經濟學、管理學及文化學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寬闊的文化視野和現代管理意識,熟悉文化法規及政策。

2、就業方向不同:文化產業為黨、政宣傳文化管理部門機構、各級文化事業單位,各類文化企業、以及大型文化跨國公司的各種文化業務和管理工作;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主要探討文化產業中各個行業以及綜合經營管理中企業的盈利方法及其模式。

3、課程設置不同:文化產業專業覆蓋面較廣,所學課程較多,覆蓋了文化旅遊、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化貿易、手機網路、動漫音樂、文化經紀等眾多文化產業領域;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主幹課程為文化學、中國文化史、中國文化交流史,產業經濟學、管理心理學、文化市場營銷學等。

『肆』 什麼是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規劃指出,要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支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權衡
民營資本應抓住機會,地方政府部門需理清思緒,轉變發展文化產業的理念
規劃提出,在國家許可范圍內,要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產業,參與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參與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實施和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在國家許可范圍內,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產業,參與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參與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實施和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在信用貸款、土地使用、稅收優惠、上市融資等方面給予支持。
「引導什麼樣的資本,以什麼樣的形勢參與投資文化產業非常重要。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要讓資本在文化發展、文化創新方面起到施肥、灌溉作用,而不是榨取文化的價值。
據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孫志軍介紹,目前五大銀行已經參與貸款投入文化產業超過 2300億貸款(人民幣),上市公司到現在為止已經超過30家,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超過300億,形成了一批銷售收入和資產雙過百億的大型文化企業。此次規劃對民營資本的開放政策也得到了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的肯定,「國家現在鼓勵民營發展很重要。 」他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國內的情況主要是國有資本做平台和媒介,內容大多是民營資本在做,民營資本如果做不大,文化產業就走不出去。陳少峰還建議進一步對民營資本擴大開放,政府給予更多的扶持,以促進其成長壯大。
而對於一些地方政府只是將文化產業當做經濟發展手段的現象,陳少峰表示,這是慣性思維作祟。他認為許多文化產業都是硬體搞得多,內容很少。一些企業建設的產業園也大多熱衷與一些公司合作做地產項目,並沒有認識到發展文化產業的精髓所在。
「發展文化產業要改變理念,地方政府需要好好梳理發展思路,一方面要與傳統產業提升要求相結合,另一方面也要結合城市文化建設和當地老百姓的需求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不能只是單純地與製造業結合,如果只是這樣。就算GDP上去,但沒有高質量,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都不能長久。
創造與消費相互促進
中國文化產業消費前景巨大,需要提供高質量、高水平的產品才能真正促進消費
規劃指出,擴大文化消費。內容包括增加文化消費總量,提高文化消費水平。創新商業模式,拓展大眾文化消費市場,開發特色文化消費,擴大文化服務消費,提供個性化、分眾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培育新的文化消費增長點。提高基層文化消費水平,引導文化企業投資興建更多適合群眾需求的文化消費場所,鼓勵出版適應群眾購買能力的圖書報刊,鼓勵在商業演出和電影放映中安排一定數量的低價場次或門票,鼓勵網路文化運營商開發更多低收費業務,有條件的地方要為困難群眾和農民工文化消費提供適當補貼。積極發展文化旅遊,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旅遊相結合,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發揮旅遊對文化消費的促進作用,支持海南等重點旅遊區建設。
據相關部門測算,2010年我國文化消費總量在1萬億元左右,並且自2004年以來,年均增速始終保持在20%以上。陳少峰認為,文化消費與文化產品的水平有關。拿體育產業來說,中國沒有高水平的職業聯賽,沒有明星,沒有相應配套的產品。我們的文化內容相對較弱,導致消費潛力沒有釋放。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范周認為,文化產品不適銷對路是當前文化消費總量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傳統文化產品要向個性化、差異化發展。而新興業態企業大都弱小,需要有關部門為它們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
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是精神享受,可以達到上不封頂的狀態,內容越好,消費者消費越多。如果我們可以生產出好的商業大片、電視劇、暢銷書,加上品牌和國際市場,文化產業的市場十分廣闊。
深圳政協的金心異委員提出了另一個關於文化產品消費的問題,他認為如今公益性文化產品的供給與需求存在不對稱或錯位的問題,政府容易根據自己的喜好而非根據市民的真實需求來供給此類產品,這也需要改變。
「走出去」的困難與前景
從內容到銷售逐步完善,使中國的文化產業走進國際性的產業循環當中
規劃指出,「擴大文化企業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鼓勵具有競爭優勢和經營管理能力的文化企業對外投資,興辦文化企業。 」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文化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是必然趨勢。
孫志軍表示, 「十二五」期間將啟動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把重大文化科技項目納入國家相關科技規劃統籌安排,加強關鍵技術攻關,推進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建設。完善文化貿易促進政策,支持文化企業走出去。韓國去年的文化出口額高達 42億美元,較2009年上升了60%。而在網路廣播方面,韓國去年的電視劇出口額高達2.52億美元,音樂出口達到 1.77億美元,電影出口也有2600萬美元。
然而,文化上的差異,技術上的距離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據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介紹,2011年,我國生產電影故事片558部,電視劇1.5萬集,電視動畫片突破4000小時,從數量看,我國已經是廣播影視大國。但從人民需求、時代要求和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追求來看,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數量偏少,質量不高的問題日益突出,已經成為制約廣播影視繁榮發展的主要瓶頸。
面對「十二五」期間廣電總局有哪些政策推動中國由影視產業大國向影視產業強國轉變的問題,田進表示,為了進一步提高影視劇的創作水平,要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己任,以提高原創能力為根本,進一步完善選題的規劃、資金的投入、表彰獎勵等機制,著力扶持原創精品創作生產。從今年開始,廣電總局要組織實施劇本精品創作工程,設立優秀劇本獎勵基金,著力扶持優秀劇本項目,每年拿出3000萬元,向全社會徵集獎勵好劇本,每個優秀影視劇本給予100萬元到300萬元獎勵。
文化產品本身,需要改變以往中國影視、動漫企業「價廉物美」的影響,從腳本創作、技術設備、營銷推廣全方位提升自我;另一方面,應當加強全球范圍內的產業合作與溝通、共享技術內容資源、突破版權障礙,充分發揮資本的手段,通過控股、並購等方式強化文化產業集團。
此前國家工商總局出台文件,對優化市場准入和發展環境,支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制定若干具體政策。 其中包括允許轉制文化企業使用原事業單位名稱;促進以知識產權出資,鼓勵數字出版等新興產業發展;支持有實力非公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發展。
陳少峰表示,如果企業要走出去在國內應該足夠強大,國內市場應足夠開放,促進企業製作高端的產品,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十分必要,同時應以整體華人的力量來創建體現中國人核心價值體系的、中國人自己的品牌。

『伍』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考研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專業2015年考研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專業代碼:1301J1
研究方向
01文化規劃
02文化投融資
03文化市場營銷
04文化企業管理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202俄、203日選一
③728文化產業基礎
④817綜合考試[藝術學]
復試科目、復試參考書
復試:
9071文化產業管理與經營
①《中國文化產業新思考》 范周 光明日報出版社
②《文化產業概論》 韓駿偉、胡曉明編著 中山大學出版社
③《文化市場營銷學》 趙澤潤等編著 中山大學出版社
④《藝術產業運營學》 謝倫燦 人民出版社
⑤《中國文化產業年鑒》
⑥《中國文化產業》雜志2010年至今,每期
⑦《中國娛樂產業》雜志2010年至今,每期
⑧《中國文化產業評論》 胡惠林等主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

『陸』 《電影產業促進法》有何亮點

為打擊票房造假行為,現實施《電影產業促進法》,那麼,該法有何亮點?

一、取消「電影拍攝許可證」,拍電影不需要報批啦!

實施之日起,將正式取消了電影製片單位審批、《攝制電影片許可證(單片)》審批。

七、「德藝雙馨」被寫進法規

對演員、導演等電影從業人員直接提出了倡導性要求,將「德藝雙馨」寫進了法律。知名的電影從業者作為公眾人物,更應該嚴格要求,做好表率。

『柒』 中國傳媒大學 文化產業管理在本校嗎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專業2015年考研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專業代碼:1301J1
研究方向
01文化規劃
02文化投融資
03文化市場營銷
04文化管理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202俄、203日選一
③728文化產業基礎
④817綜合考試[藝術學]
復試科目、復試參考書
復試:
9071文化產業管理與經營
①《中國文化產業新思考》 范周 光明日報
②《文化產業概論》 韓駿偉、胡曉明編著 中山大學
③《文化市場營銷學》 趙澤潤等編著 中山大學
④《藝術產業運營學》 謝倫燦 人民
⑤《中國文化產業年鑒》
⑥《中國文化產業》雜志2010年至今,每期
⑦《中國娛樂產業》雜志2010年至今,每期
⑧《中國文化產業評論》 胡惠林等主編 上海人民

『捌』 請問考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的研究生都考什麼,需要考數學嗎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專業2015年考研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專業代碼:1301J1 研究方向 01文化規劃 02文化投融資 03文化市場營銷 04文化企業管理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202俄、203日選一 ③728文化產業基礎 ④817綜合考試[藝術學] 復試科目、復試參考書復試: 9071文化產業管理與經營 ①《中國文化產業新思考》 范周 光明日報出版社 ②《文化產業概論》 韓駿偉、胡曉明編著 中山大學出版社 ③《文化市場營銷學》 趙澤潤等編著 中山大學出版社 ④《藝術產業運營學》 謝倫燦 人民出版社 ⑤《中國文化產業年鑒》 ⑥《中國文化產業》雜志2010年至今,每期 ⑦《中國娛樂產業》雜志2010年至今,每期 ⑧《中國文化產業評論》 胡惠林等主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

閱讀全文

與范周文化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