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中國生物制葯產業發展研究

中國生物制葯產業發展研究

發布時間:2020-12-18 06:25:04

㈠ 中國生物醫葯如何應對挑戰:重視仿製葯發展

近年來,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植下,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機制在探索中前行,一批優秀的生物制葯研發型企業快速發展,海正、恆瑞、葯明康得、美迪西、桑迪亞、三生等企業迅速崛起,不斷縮小與國際先進制葯水準的差距,合作發展模式也已獲得國際市場認可。
然而,與世界先進國家的生物制葯產業相比,我國的生物制葯產業還處在發展初期,發展也面臨一系列的挑戰。
重視仿製葯的發展戰略
根據美國制葯和生物技術資訊機構FiercePharma數據,2014年因專利失效的葯品銷售額共計340億美元,高於2013年的280億美元,低於2012年的550億美元,2015年這一數字預計將攀升到660億美元。2014年有10個專利失效葯可以仿製,如諾華將同時失去葯物Sandostatin和Exforge的專利。Allergan公司的Lumigan也將在2014年8月到期。WarnerChilcott公司的所有葯物基本上都會在2014年到期。因此,適時地選擇到期的仿製葯,提前作好申報文件准備一定能從中獲得盈利的商機。
對於小分子仿製葯,開展仿製葯品質一致性和臨床一致性評價,全面提高仿製葯品質是《國家葯品安全「十二五」規劃》的重要任務,也是持續提高葯品品質的有效手段,對提升制葯行業整體水準,保障公眾用葯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葯企是開展仿製葯品質一致性評價的主體,必須充分認識到,開展仿製葯品質一致性評價對確保葯品品質安全、促進醫葯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也將增強我國醫葯產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由於我國新葯研發和創能力是整個行業的短板,中國制葯行業一直保持著「仿製葯大國」的現狀。仿製葯品質一致性評價,實際上是要求企業重新審定產品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國家在評價、定價、招標、醫保等方面如能充分體現仿製葯在保證醫療需求方面的價值,建立仿製葯參比制劑目錄,逐步完善仿製葯品質評價體系,淘汰內在品質和臨床療效達不到要求的品種,無疑將促進我國仿製葯整體水準提升,從而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準。
中國葯企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應先從仿製葯起步。跨國葯企在中國的專利葯目前只佔市場流通葯品的30%。擺在葯企面前一條較為現實的道路是,先從仿製國際葯品、提高仿製水準開始。這方面以色列及印度的葯企做得都比較好,品質也較高,有的還可以通過美國FDA認證,在國際上通行。
以色列、印度等葯企的模式值得我們學習,他們會在專利到期前兩三年提前在科研上准備,一旦專利失效馬上推出新葯。中國葯企只有通過仿製進行利潤積累,擁有一定的實力後,才有可能慢慢開展真正的原創葯,並謀求更高利潤。
為避免同質化競爭,中國葯企還需要考慮以下問題:首先是認定大品種,跟蹤與分析已過期或即將過期產品的資訊,充分利用專利技術、專利失效與權利要求點,同時,也要重視國際智慧財產權游戲規則研究,注重智慧財產權法與仿製葯可及性的沖突研究,在智慧財產權上利用相關國際法規以及雙邊法律所存在的問題。其次是注意發展戰略,應組織醫學、葯學、經濟學、智慧財產權等人才培養方案論證,這對復雜的生物相似葯開發尤其重要。第三是提升綜合開發能力,利用國內較低的人力資本及生產成本,聯合國外企業研發,迅速積累經驗,提升開發生產能力。第四是出台生物相似葯相關法律、法規和指南,以利於科學研發基礎提升和產業可持續發展。第五是培養醫生、葯師、患者使用生物仿製葯的用葯習慣,出台相關政策鼓勵使用仿製葯替代原創葯,降低醫葯費用支援。最後是重視國際生產認證,積極利用風險投資等多渠道融資模式,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兼並重組形成國際型企業。
重視葯物制劑研發
釋葯技術是發展我國高端葯物制劑研發的關鍵,從產業發展的戰略考慮,制劑是高技術產業,是低能耗和低污染產業,更是高附加值產業,也是我國由原料葯生產大國向醫葯產業強國發展的必由之路。
從制劑產業發展的策略來看,應開發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端創新制劑,採用多種靈活的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國內外的資源和成本優勢,並找准新的發展方向和思路。
結合國際葯物制劑發展動態和前沿,我國新型制劑的發展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是重視轉型發展。世界醫葯企業相繼壓縮研發資金,關閉研發機構,或裁減研發人員,多數企業關注新型給葯系統(drugdeliverysystem,DDS)的發展。美國2011年新型DDS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535億美元,與前5年比較,年均增長率近16%。因此可以認為,DDS對於提升研發速度、減少開發周期、降低研發風險、提高企業利潤方面明顯優於新實體葯物的研發。如美國小公司Elan公司利用奈米技術開發的Hapamune等5個奈米制劑,連續被美國FDA批准。
其次是鼓勵有基礎的企業走出去。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可以發揮領引作用。如山東綠葉公司推出的多個新制劑,有的已經被中國FDA和美國FDA批准進入臨床研究。在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該公司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品種成為國際化的新葯是完全可能的。
第三是研究新型制劑的應用基礎以及產業化開發。我國DDS研發的短板還有很多,理論、技術、輔料、工藝、設備等問題是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問題。國家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對此加大了支援力度,大大調動了研發機構和企業的積極性。在奈米葯物制劑方面,美國FDA已經批准多種類型的奈米葯物上市,小公司同樣能通過制劑途徑開展創新研發。我國雖然是「奈米研究論文」的生產大國,但是我國至今沒有一個奈米葯物被批准。
最後是加強葯用輔料的研發和產業化。目前國產葯品基本全是仿製葯,其中95%以上都是普通的片劑、膠囊等,經常有超過100家甚至200多家企業生產同一品種葯品的現象,而生產緩釋、控釋、智慧化制劑等高端產品的企業卻很少,生產兒童制劑的企業也不是很多,從事研發的專業機構更是寥寥無幾。
葯用輔料是影響制劑品質,甚至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關鍵。中國葯用輔料目前仍然比較落後,一是數量少,二是中國無輔料研究機構,三是輔料品質差,可選擇性小。同時,中國葯用輔料的品質管理規定和政策出台多、執行難。
筆者認為,我國葯用輔料的研發應該從基礎、應用、材料、技術和品質等多途徑入手,不能依賴外國,建議國家立項研發。此外,應對採用外國的有用材料、技術為國內企業服務減少限制,鼓勵國際合作,學習美國採取「公認安全的物質」可以作為輔料的原則,給新葯研發更多自由度。

㈡ 以後制葯行業,生物制葯發展前景如何

現在中國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生物制葯業,都是掛羊頭賣狗肉,你學這個應該內也了解。容對於前途,如果你去一線工作或者做技術搞科研,那本科畢業就是白瞎,除非你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外語特別好又善於溝通交流。如果你想自己創業或者轉行那麼還是趁早的好。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㈢ 十七大後,中國的生物技術產業前景還要等多久

生物技術與生物制葯方面
生物技術是全球發展最快的高技術之一。70年代發明了重組dna技術和雜交瘤技術;80年代建立了細胞大規模培養轉基因技術,現代生物技術〈基因工程〉制葯始於八十年代初,特別是發明了pcr技術,使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90年代,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以及重要農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信息技術的滲入,相繼發展起了功能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組合化學,生物晶元技術以及一系列的自動化分析測試和葯物篩選技術和裝備。目前,各種新興的生物技術已被廣泛地應用於醫療,農業,生物加工,資源開發利用,環境保護,並對制葯等產業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生物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傳統生物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發展的兩個階段,目前我們常談起的是指現代生物技術。它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其中基因工程為核心技術。由於生物技術將會為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如糧食、健康、環境、能源等開辟廣闊的前景,它與計算機微電子技術、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術等被列為高科技,被認為是21世紀科學技術的核心。目前生物技術最活躍的應用領域是生物醫葯行業,生物制葯(常指基因重組葯物)被投資者看作為成長性最高的產業之一。世界各大醫葯企業瞄準目標,紛紛投入巨額資金,開發生物葯品,展開了面向21世紀的空前激烈競爭。
1.全球生物基因重組葯物基本情況
在美國,1993-1995年期間,生物技術葯物年銷售額的增長率分別為18.9%、17.5%和14.8%;1996年的銷售額為75.5億美元,佔美國整個生物技術市場75%;1997年的銷售額為80億美元。1999年,又有22種生物技術新葯經美國fda批准上市,使上市的生物技術葯物總數達到72個(全球為92個)。歐洲方面,1996年生物技術葯品市場銷售額為26億美元。日本在1997年生物技術葯品市場銷售額為27.5億美元,占國內整個生物技術市場銷售額的53%。目前美國和歐洲分別擁有生物技術公司1300家和700家。在美國,已批准上市的產品有重組α-1干擾素、重組α-2a干擾素、重組α-2b干擾素、重組β-1a干擾素、重組β-1b干擾素、重組γ-1b干擾素、重組白介素-2、重組白介素-11、重組紅細胞生成素、重組人胰島素、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組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重組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重組ⅶa因子、重組人ⅷ因子、重組人ⅸ因子、重組人生長激素、重組鏈球菌dna酶α、重組乙型肝炎疫苗、重組乙型肝炎核心抗原、重組抗cd20單抗、重組抗白介素-2α受體抗體、重組抗癌胚抗原抗體、重組β-葡糖腦苷脂酶、重組幹細胞因子等。約700種生物技術葯物正在進行臨床研究和fda評估,還有700種葯物在早期研究階段。由於生物技術在傳統醫葯領域中極為廣泛的應用以及利用生物基因工程方法從病因的源頭根治疾病,使生物技術產業越來越在醫葯市場佔有重要的地位。1998年全球生物技術葯品銷售額達130億美元,比1997年上升了20%,而1998年全球醫葯市場銷售額為3080億美元,僅比1997年增長11%,全球2000年生物葯物市場份額將達260億美圓,預計2006年生物技術葯品銷售額可達到560億美元。

㈣ 生物制葯專業就業前景怎麼樣啊

生物制葯技術作為一種高新技術,是70年代初伴隨著DNA重組技術和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的發明和應用而誕生的。三十多年來,生物制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醫療業、制葯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因此,世界各國都把生物制葯確定為21世紀科技發展的關鍵技術和新興產業。

就業前景
從現今情況看從事生物醫葯產品研究與開發的人才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的瓶頸,因此該專業的就業前景非常好,畢業生可從事生物葯物的資源開發、產品研製、生產、技術管理、質量控制等工作。

發展前景

生物制葯專業特色是生物制葯已成為國際和國內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21世紀是生物技術的世紀,生物制葯已成為偵破中國高新技術發展的重點。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下,新興國家醫葯市場卻表現得風光這邊獨好,中國作為「金磚四國」之一,生物制葯市場也分外亮麗。國家發展改革委安排新增中央投資4.42億元,支持生物醫葯、生物育種、生物醫學工程高技術產業化專項以及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公共服務條件建設專項的建設。此舉為今後生物制葯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生物醫葯產業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但是與世界先進國家的生物醫葯產業相比,中國生物醫葯產業還存在不少差距。中國生物醫葯產業的發展從科研到產業化,將是一條艱難的路。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力度支持生物醫葯產業的發展。到2020年,中國將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制。同時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將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醫療衛生體系。這兩個因素將為生物醫葯產業創造巨大的市場空間和良好的發展環境。

㈤ 生物里最有前景的一塊是生物制葯嗎

就業方向:制葯、生化企業和醫葯管理部門從事技術管理、生產、產品開發工版作。
專業簡介:權生物技術葯物已廣泛用於治療癌症、艾滋病、貧血、發育不良、糖尿病、心力衰竭、血友病、囊性纖維變性和一些罕見的遺傳疾病。許多大型制葯公司面臨著大量專利即將過期、而同時產品儲備非常不足的情況,因而不得不從生命科學公司中尋找新葯。新的葯物發現技術使得尋找特殊疾病葯靶的途徑變得越來越便宜、迅速和精確。我國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然而從事生物技術產業研究與開發的人數為 1.7 萬,生產和經營的人數為 0.9 萬,僅相當於美國生物技術產業人數的 1/4 。從事生物醫葯產品研究與開發的人才更是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的瓶頸。本專業學生應掌握生物化學、生化分離分析技術、生物技術及工業葯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受到生物制葯研究和生產技術的基本訓練,畢業後能從事生物葯物的資源開發、產品研製、生產、技術管理、質量控制等工作。

㈥ 生物制葯技術的發展趨勢的論文3000-5000

現代生物技術制葯研究及展望

生物技術葯物(biotech drugs)或稱生物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學、醫學、葯學的先進技術為一體,以組合化學、葯學基因(功能抗原學、生物信息學等高技術為依託,以分子遺傳學、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礎學科的突破為後盾形成的產業。現在,世界生物制葯技術的產業化已進入投資收獲期,生物技術葯品已應用和滲透到醫葯、保健食品和日化產品等各個領域,尤其在新葯研究、開發、生產和改造傳統制葯工業中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生物制葯產業已成為最活躍、進展最快的產業之一。
有些學者認為,20世紀的科學技術是以物理學和化學的成就佔主導地位,而21世紀的科學技術是以生物學的成就佔主導地位。無論這種說法是否得到普遍的認同,生物技術是當今高技術中發展最快的領域似乎是不爭的事實。 科學家預測,生命科學到2015年會取得革命性進展。這些進展可以幫助人類解決很多目前無法醫治的疾病的治療問題,徹底消除營養不良,改善食品的生產方式,消除各種污染,延長人類壽命,提高生命質量,為社會安全和刑偵提供新的手段。有些成果還可以幫助人類加速植物和動物的人工進化以及改善生態環境對人類的影響等。產生新的有機生命的研究也會取得進展。

1.生物制葯現狀

目前生物制葯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向:

1 腫瘤 在全世界腫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國每年診斷為腫瘤的患者為100萬,死於腫瘤者達54.7萬。用於腫瘤的治療費用1020億美元。腫瘤是多機制的復雜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診斷、放療、化療等綜合手段治療。今後10年抗腫瘤生物葯物會急劇增加。如應用基因工程抗體抑制腫瘤,應用導向IL-2受體的融合毒素治療CTCL腫瘤,應用基因治療法治療腫瘤(如應用γ-干擾素基因治療骨髓瘤)。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TNMPs)可抑制腫瘤血管生長,阻止腫瘤生長與轉移。這類抑制劑有可能成為廣譜抗腫瘤治療劑,已有3種化合物進入臨床試驗。

2 神經退化性疾病 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腦中風及脊椎外傷的生物技術葯物治療,胰島素生長因子rhIGF-1已進入Ⅲ期臨床。神經生長因子(NGF)和BDNF(腦源神經營養因子)用於治療末稍神經炎,肌萎縮硬化症,均已進入Ⅲ期臨床。

美國每年有中風患者60萬,死於中風的人數達15萬。中風症的有效防治葯物不多,尤其是可治療不可逆腦損傷的葯物更少,Cerestal已證明對中風患者的腦力能有明顯改善和穩定作用,現已進入Ⅲ期臨床。Genentech的溶栓活性酶(Activase重組tPA)用於中風患者治療,可以消除症狀30%。

3 自身免疫性疾病 許多炎症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紅斑狼瘡等。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多於4000萬,每年醫療費達上千億美元,一些制葯公司正在積極攻克這類疾病。如 Genentech公司研究一種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免疫球蛋白E用於治療哮喘,已進入Ⅱ期臨床;Cetor′s公司研製一種TNF-α抗體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效率達80%。Chiron公司的β-干擾素用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病。還有的公司在應用基因療法治療糖尿病,如將胰島素基因導入患者的皮膚細胞,再將細胞注入人體,使工程細胞產生全程胰島素供應。

4 冠心病 美國有100萬人死於冠心病,每年治療費用高於1 170億美元。今後10年,防治冠心病的葯物將是制葯工業的重要增長點。Centocor′s Reopro公司應用單克隆抗體治療冠心病的心絞痛和恢復心臟功能取得成功,這標志著一種新型冠心病治療葯物的延生。

基因組科學的建立與基因操作技術的日益成熟,使基因治療與基因測序技術的商業化成為可能,正在達到未來治療學的新高度。轉基因技術用於構造轉基因植物和轉基因動物,已逐漸進入產業階段,用轉基因綿羊生產蛋白酶抑制劑ATT,用於治療肺氣腫和囊性纖維變性,已進入Ⅱ,Ⅲ期臨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轉基因動、植物將成為未來制葯工業的另一個重要發展領域。

2.生物制葯展望

今後10年生物技術將對當代重大疾病治療劑創造更多的有效葯物,並在所有前沿性的醫學領域形成新領域。目前熱門的葯物生物技術如下:

表1 熱門葯物生物技術
疫苗 62 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 4
基因治療 28 凝血因子 3

白介素 11 集落細胞刺激因子 3
干擾素 10 促紅細胞生成素 2
生長因子 10 SOD 1
重組可溶性受體 6 其他 56
反義葯物 6 總數 284

生物學的革命不僅依賴於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自身發展,而且依賴於很多相關領域的技術走向,例如微機電系統、材料科學、圖像處理、感測器和信息技術等。盡管生物技術的高速發展使人們難以作出准確的預測,但是基因組圖譜、克隆技術、遺傳修改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疾病療法和葯物開發方面的進展正在加快。

除了遺傳學之外,生物技術還可以繼續改進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療法。這些新療法可以封鎖病原體進入人體並進行傳播的能力,使病原體變得更加脆弱並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對新的病原體作出反應。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體對抗生素的耐受性越來越強的不良趨勢,對感染形成新的攻勢。
除了解決傳統的細菌和病毒問題之外,人們正在開發解決化學不平衡和化學成分積累的新療法。例如,正在開發之中的抗體可以攻擊體內的可卡因,將來可以用於治療成癮問題。這種方法不僅有助於改善癮君子的狀況,而且對於解決全球性非法毒品貿易問題具有重大影響。

各種新技術的出現有助於新葯物的開發。計算機模擬和分子圖像處理技術(例如原子力顯微鏡、質量分光儀和掃描探測顯微鏡)相結合可以繼續提高設計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分子的能力,成為葯物研究和葯物設計的得力工具。葯物與使用該葯物的生物系統相互作用的模擬在理解葯效和葯物安全方面會成為越來越有用的工具。例如,美國食品葯物管理局(FDA)在葯物審批的過程中利用Dennis Noble的虛擬心臟模擬系統了解心臟葯物的機理和臨床試驗觀測結果的意義。這種方法到2015年可能會成為心臟等系統臨床葯物試驗的主流方法,而復雜系統(例如大腦)的葯物臨床試驗需要對這些系統的功能和生物學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到下世紀初生物技術葯物的種類數目尚不會超過一般葯物的總數,但生物技術制葯公司總數將超過前10年的6倍。目前主要生物技術公司多分布在美國,如Amgen,Genetics institute,Genzyme,Genentech和Chiron,還有Biogen也發展較快。1987年尚沒有一種重組DNA葯物進入世界葯品銷售額排名前列表,但到1996年已有多種生物工程葯物榜上有名。經上市的生物技術葯物主要含3大類,即重組治療蛋白質、重組疫苗和診斷或治療用的單克隆抗體。

葯物的研究開發成本目前已經高到難以為繼的程度,每種葯物投放市場前的平均成本大約為6億美元。這樣高的成本會迫使醫葯工業對技術的進步進行巨大的投資,以增強醫葯工業的長期生存能力。綜合利用遺傳圖譜、基於表現型的定製葯物開發、化學模擬程序和工程程序以及葯物試驗模擬等技術已經使葯物開發從嘗試型方法轉變為定製型開發,即根據服葯群體對葯物反應的深入了解會設計、試驗和使用新的葯物。這種方法還可以挽救過去在臨床試驗中被少數患者排斥但有可能被多數患者接受的葯物。這種方法可以改善成功率、降低試驗成本、為適用范圍較窄的葯物開辟新的市場、使葯物更加適合適用對症群體的需要。如果這種技術趨於成熟,可以對制葯工業和健康保險業產生重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制葯工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在世界各地是不平衡的。某些地區(例如亞洲)會繼續以生產專利過期葯物為主,有些地區(如美國和歐洲)除了繼續生產低利潤的葯物外會不斷開發新的葯物。

總之,綜合多學科的努力,通過新技術的創立可以大大拓寬發明新葯的空間,增加發明新葯的機遇與速度。因為這些手段可以尋找快速鑒定葯物作用的靶,更有效地發現更多新的先導物化學實體,從而為發明新葯提供更加廣闊的前景。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㈦ 生物醫葯前景如何

一、制葯專業就業前景如下:
醫葯產業已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競爭的焦點,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建立醫葯品工業視為國家強盛的一個象徵。新葯的不斷發現和治療方法(如基因研究)的巨大進步,促使醫葯工業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因此,無論是葯品,還是過程技術都需要新型制葯工程師,這類人才掌握最新技術和交叉學科知識、具備制葯過程和產品雙向定位的知識及能力,同時了解密集的工業信息並熟悉全球和本國政策法規。正如前面已經提到的,2003年中國制葯企業共5082家,生產葯品的工業企業約3000家,生化制葯企業300餘家,其中現代生物制葯企業47家;生產中葯(包括天然葯物)產品的企業約1600家,其中專門生產中葯(包括天然葯物)產品的155家。另外,還有葯品批發企業16.7萬多家,葯品零售企業12萬家,醫療機構6萬家。這些企業都對制葯工程專業人才有較大的需求量。
二、制葯專業就業方向如下:
從事醫葯產品的生產、科技開發、應用研究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
三、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扎實的生物技術和葯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熟練掌握現代生物技術和制葯技術的常用實驗流程,初步了解生物技術制葯企業生產和銷售環節的流程,能夠勝任現代生物技術實驗室和生物技術制葯企業崗位基本要求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技術應用型高級實用人才。

㈧ 葯學和生物制葯哪個的前景比較好

生物工程培養掌握生物學、葯學和生物工程制葯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回本技能,能夠在生物葯答物研製與開發單位、生物葯物生產和流通企業、醫葯院校、葯檢所、葯政管理等部門從事葯物研究與開發、生產、檢驗、質量控制和管理的高級生物工程制葯專門人才。 學制四年工學學士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生物葯品化學、生物技術制葯、發酵工程、生物葯物分離純化技術、生物葯物分析、化工原理、生物制葯設備葯學(臨床葯學)培養掌握基礎醫學、葯理學、葯物化學、葯劑學、葯物分析學和臨床葯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大、中型醫院、醫葯院校、醫葯科學研究機構、葯品流通企業、葯檢所、葯事管理等單位從事臨床合理用葯、治療葯物監測、新葯臨床評價和臨床葯學研究的高級葯學專門人才。學制四年理學學士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理學、病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醫學細胞生物學、臨床醫學概論、臨床葯物治療學、葯物分析、葯物化學、葯劑學、葯物代謝動力學、葯理學、臨床葯理學

㈨ 請問中國生物制葯市場有多大現在我國生物制葯業的主要發展方向是什麼生物制葯技術人員的待遇情況如何

有關專家預測,到2005年中國生物制葯市場銷售額將達到150億元。而在年其市場銷售額僅為75億元。5年時間實現翻一番,生物制葯業的市場前景由此可見一斑。
專家認為,目前生物制葯行業呈現四大特點、三大機遇和兩大趨勢。
四大特點是:投資繼續升溫;戰略聯盟(中小型生物技術公司在開發出新產品後,與資金、技術、生產設備和銷售能力強大的大公司之間以聯盟的形式進行合作,以達到大規模生產並成功銷售的目的)日趨頻繁;生物技術新葯不斷出現;研發投入持續上升。
三大機遇分別是:第一,基因序列公開。第二,國外專利到期。第三,合作機會增加。
與此同時呈現出的兩大趨勢:一是技術訣竅主宰前途。中國生物制葯業的發展始終受到技術因素的影響。第一階段以原國家科委及國家級生物製品研究機構等為主體,研究項目主要為肝炎疫苗、血液製品等,企業參與極少。第二階段主要表現為利用國外產品在中國不受知識產權保護的時機,以仿製為主。在此期間,企業紛紛上馬生物制葯項目,重復現象嚴重。第三階段基於人類基因組織框架草圖完成,人們對基因時代有良好預期,很多單位紛紛投巨資涉足生物制葯領域。很顯然,技術訣竅對於高科技的生物制葯業來說,擴散程度和驅動作用更加明顯。二是經濟一體化推動發展。中國加入WTO後,一方面發達國家的制葯公司以直接出口葯品、獨資辦廠、合資控股等方式長驅直入中國生物葯品市場,其資金優勢將對中國生物制葯產業形成一定的沖擊;另一方面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也將對中國生物制葯企業的發展產生威脅。目前,各國都非常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若中國研製過程中的某項技術,一旦被國外競爭對手搶先申報專利,前期投入則化為泡影;若情報失靈,仿製國外已經申報專利的產品,將會面臨侵權的糾紛,可能遭受重大經濟損失。
技術人員待遇因公司不同而不同,工作不太好找,剛畢業的研究生沒職位,掙五千塊就不錯了。

閱讀全文

與中國生物制葯產業發展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