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產業發展蔬菜種植

產業發展蔬菜種植

發布時間:2020-12-18 05:47:18

A. 阿榮旗適合種植什麼樣的農業作物

2014年全旗農作物種植面積471.6萬畝,按照「兩增兩穩」(增玉米、水稻,穩大豆、馬鈴薯),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提高作物品質,增加種糧效益。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48萬畝,其中:玉米313.5萬畝,大豆92.3萬畝,水稻9萬畝,馬鈴薯26.2萬畝。
2015年,阿榮旗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工作思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發展轉型農業、精品農業,走特色農業之路,引領農民走上了致富路。
一是發展蘇子種植。蘇子屬唇形科紫蘇屬,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蘇子既可食用又可葯用,成本低、好管護、效益高。2015年查巴奇鄉種植蘇子2萬余畝,按一垧地1萬元利潤計算,預計蘇子可以為全鄉增收1300餘萬元,蘇子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種植面積正在不斷擴大。
二是發展有機蔬菜產業。近年來,阿榮旗高度重視蔬菜產業的發展,2015年加快綠色有機蔬菜產業發展,預計建設溫室大棚1000棟、簡易大棚1萬棟,種植大田蔬菜5萬畝,全力打造面向俄蒙服務嶺北的蔬菜供應基地。那吉鎮積極響應發展形勢,利用城關鎮的優勢大力發展有機蔬菜產業。目前,共擁有「43」式日光溫室大棚178棟,並擴大有機種植和無公害蔬菜種植,發展草莓、葡萄等特色種植大棚20棟,種植品種在「名、優、特、奇」上下功夫,突出抓好品牌發展戰略,申請了「無公害蔬菜」標識,申報了「那吉」商標,預計2015年果蔬產值將達到1200餘萬元。
三是發展白瓜產業。自2008年起,音河鄉累計投資1.88億元建設白瓜籽產業園區,總佔地面43萬平方米,容納兩層綜合服務樓22棟。目前,擁有白瓜籽加工企業8家、白瓜籽收購大戶38戶,集基地、收購、加工、銷售於一體,擁有自產品牌「老賺」牌白瓜籽。2015年音河鄉白瓜種植面積達4萬畝左右,預計今年可以增加農民收入2700餘萬元。在音河鄉的帶動下,2015年,全旗白瓜種植面積預計達10萬畝。
四是發展菇娘種植。菇娘為茄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有清熱解毒、鎮咳潤喉利尿的功效。亞東鎮六家子村是遠近聞名的菇娘村,年均種植菇娘4000畝,一畝地的利潤能達到3000--4000元,最高時達4700元,2015年全村種植菇娘5000餘畝,預計可助農增收1500萬元。在六家子村的帶動下,亞東鎮種植菇娘約1萬余畝,菇娘正在成為特色農業的新興產業。

B. 甘肅天水市的發展潛力怎麼樣

甘肅天水市農業發展潛力分析
信息來源:甘肅農業信息網|2009-05-06
1、畜牧業發展方面:全市現有天然草場面積216萬畝,人工種草留床面積100多萬畝,並以每年10萬畝的速度遞增。全市每年種植110.55萬畝玉米,可生產55萬噸飼用原料玉米,有9億多公斤各類農作物秸稈可被利用。豐富的飼草料資源為牛羊等草食畜牧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2、果業發展方面:據專家考察論證,該市的氣候、土壤、日照等方面對果品的生長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西北地區果品生產的最佳地區之一。近年來,該市培育的果品品牌在全國影響較大,外銷供不應求,農民發展果品業的積極性較高。同時該市果品生產適宜區達350萬畝,發展的空間比較廣闊。
3、蔬菜發展方面:全市適宜於發展種植蔬菜的面積大約在150萬畝左右。目前該市蔬菜種植面積是80.04萬畝,蔬菜發展仍有較大的空間。從市場發展趨向來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的市場需求越來越旺盛。同時隨著甘肅省蔬菜優勢產業渭河流域區域重點產區的確定,產業經營規模還會進一步擴大,單位價格增幅的空間很大,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4、勞務產業方面:全市農業人口占總人口87% ,有農村勞動力185萬人,農村勞動力豐富。近年來不斷加大培訓力度,農民的就業創業能力有了較大提高,勞務產業成為該市農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隨著土地流轉步伐的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越來越多,勞務產業發展的潛力較大。
5、龍頭企業建設方面:經過近年全市上下的努力,該市形成了畜牧、果品、蔬菜三大主導產業和以馬鈴薯、中葯材、花卉為主的特色產業,而大多數產品以原字型大小流通,龍頭企業數量少,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不多,大部分企業經營規模小,加工產品技術含量低,龍頭企業建設的潛力較大。

C. 如何發展設施農業

設施農業發展情況匯報材料:

設施農業作為高效農業的一個重要載體,是先進農業生產力的重要標志,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如何順應形勢,加快設施農業的發展,是龍灣區農業部門面臨的新課題。

一、設施農業(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設施農業及其裝備得到很好發展。據統計,到2009年底,全區已建立蔬菜基地種植面積3萬畝,蔬菜播種面積達6.6萬畝,產量13.61萬噸,產值1.7億元。其中以鋼管大棚為代表的設施大棚共620個,面積達580畝,12連棟大棚面積50畝,普通竹棚面積2500畝,季節性拱棚面積1600畝。種植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共2.7萬畝,推廣大棚管理機械45台,噴滴灌設備及其他配套設備200多台套。設施農業已經成為龍灣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並已取得了較好成績。

二、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1、政府推動,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對設施農業產業工作的領導,成立區、鎮(街道)兩級專項推進領導小組,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強化服務,充分調動各層面的積極性,為發展設施農業開啟綠燈,逐步形成全社會齊抓設施農業的良好氛圍。

2、資金扶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發展設施農業,龍灣區加大財政支持,強化項目扶持,相繼出台《蔬菜產業化項目扶持補貼資金實施辦法》,每年在產業化資金中安排一定的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對設施農業發展基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搭建鋼管大棚、鋪設噴滴灌等配套設施以及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引進試驗示範推廣進行補助投入。截止2009年底,全區全年共投入扶持建設資金350多萬元。同時,加強與工商企業合作,鼓勵工商企業參與設施農業的開發。

3、典型引導,發展蔬菜基地。通過幾年努力,我區已涌現出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蔬菜基地,成為種植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亮點。初步建成以永興五溪村蔬菜科技示範園區、靈昆九村蔬菜基地、天河千畝蔬菜基地、永中蔬菜園區等為主的一批具有一定規模、設施先進、科學管理水平檔次較高的基地,同時,建成以海城、永興的榨菜、海濱的甘藍類蔬菜、靈昆的甜瓜等一些特色蔬菜瓜果生產基地,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我區已建成天河蔬菜園區、海濱三周示範場及永中蔬菜園區等3家省級無公害蔬菜基地,靈昆九村蔬菜基地、永興五溪村蔬菜園區等2家市級無公害蔬菜基地,生產的振農牌日本大蔥、愛爾牌蒲瓜、蕃茄均獲得浙江省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稱號,並輻射和帶動全區蔬菜基地創立產地品牌。通過創建綠色品牌,大大增強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現我區已有瑤溪經濟發展中心生產的黃瓜、番茄、靈昆靈農瓜果專業合作社生產的甜瓜、南瓜等12個農產品榮獲省無公害農產品稱號。2009年,我們繼續加大對設施農業蔬菜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主要抓好靈昆九村蔬菜基地三期工程以及永興五溪村蔬菜基地二期工程建設;全面啟動了靈昆鎮周宅村蔬菜科技示範園區的建設,並申報省級重點農業產業項目,建成後又將成為我區無公害、放心菜生產重點產區。

4、依靠科技,提高裝備水平。隨著我區無公害蔬菜基地規模發展,設施大棚應用規模逐步擴大,應用范圍逐步從單一的設施蔬菜向設施瓜、果、花卉等多元化領域拓展。一方面是加強了簡易毛竹棚向鋼管大棚、連棟溫室大棚的技術改造,提高大棚的技術含量。全面推廣與應用蔬菜生產高效節水栽培技術、無公害生產技術和生物防病技術。幾年來共推廣高效節水噴滴灌系統設備19.3萬m2,遮陽網紗18萬m2,推廣使用頻振式殺蟲燈1500盞、防蟲網紗20.5萬m2,性誘劑誘捕器3886個、誘芯4550個;先後引進了蕃茄、黃瓜、芹菜、茄子、四季豆等系列優新品種50個,對改善蔬菜品種結構起到了積極作用。另一方面是轉化鎮(街道)、村幹部和農戶產業發展思維,通過到先進地區參觀學習,開闊視野,總結經驗,形成共識,堅定發展決心。定期組織幹部群眾到溫州市農科院及各縣(市、區)先進的設施農業園區參觀學習、交流經驗,通過現身說法、效益對比,使幹部群眾認識到「只有規模化,才有高效化」的道理,引導全區設施農業產業向規模化方向發展。

5、利用資源,走農業產業化經營之路。一是通過制定加大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政策和試點工作,規范已有的合作組織,提高合作組織帶動能力,鼓勵發展新的合作組織;二是利用農產品流通協會,積極培育運銷大戶和農村經紀人,促進產供銷一體化經濟的發展。我區現有蔬菜產業協會及蔬菜專業合作社各5個,購銷合作組織3個,蔬菜銷售專業戶80多個;三是推動「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產業化發展模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鼓勵龍頭企業與當地基地和農戶建立穩定的利益統一體,發展訂單農業,帶動基地和農戶共同發展,先後引進愛爾蔬菜公司等多家農業企業,引導農民實行規模化經營。據統計,全區常年種植蔬菜的規模經營戶有1580戶,1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戶275戶,規模經營總面積近2.3萬畝,佔全區蔬菜總量的92%。

三、推動設施農業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目前,龍灣區設施農業發展正處於起步發展階段,雖然全區設施農業大棚數量已經達到一定規模,但農戶在種植上還處於單一、分散狀態,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農民的積極性還有待提高,對發展設施農業增收的潛力認識不深,要做大做強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為加快設施農業的發展步伐,龍灣區已編制《現代農業功能區發展規劃》,確定了今後五年新增設施農業的發展目標,突破制約設施農業發展的瓶頸障礙,大力推進項目區域內設施農業發展,推動龍灣區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設施農業的轉變。

1、解放思想,提高認識,不斷增強發展設施農業的內在動力。龍灣區農業正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設施農業和都市型農業轉變,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發展壯大現代設施農業,有利於進一步挖掘農業綜合開發潛力,提升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水平。一是要加強各級黨委、政府對發展設施農業重要性的認識,樹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先的理念,確定項目基礎設施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服務的重點;二是要樹立項目整合的理念,為做大做強高效設施農業基地,進一步整合部門間的項目、整合農業綜合開發的項目,以及整合不同類型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三是要轉變單兵作戰的觀念,樹立多部門協同作戰的理念,有效利用各部門的優勢,共同做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的設施農業發展。

2、加強引導,科學規劃,廣泛吸納社會資本發展設施農業。 目前,龍灣區的設施農業尚處於發展壯大階段,光靠政府財政資金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要著力做好項目區農業的招商引資,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來參與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鼓勵他們在項目區內發展各種類型的設施農業,尤其是綜合性、技術性等較為領先的設施農業,並形成特點顯著的示範區和樣板區,更好地發揮好輻射和帶動作用,從而大規模促進設施農業的發展。

3、探索模式,規模生產,合理優化農業品種結構。發展設施農業按照「集中-分散-統一」的模式,穩步推進。即:集中建設基礎設施、集中育苗,各戶分散種植,統一由經紀人或龍頭企業闖市場。堅持設施農業規模化生產,按照「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的原則,引導同一鎮、村的農民種植相同品種,形成設施農業規模效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合理安排好品種結構,推動設施產業由以蔬菜種植為主,向菜、果、瓜、花多元種植方向發展,實現設施栽培中早、中、晚熟品種配套全年生產和全年供應。

4、依靠科技,加強隊伍,不斷加大技術保障的力度。從某種程度上講,設施農業就是技術農業,要發展設施農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一要加大科研開發力度。廣泛與溫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和市農科院等科研機構聯姻,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原則,不斷培育、選育新、特、優品種,提高我市設施農業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二要加大農民技術培訓力度。加強區、鎮(街道)、村三級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鎮(街道)、村種植大戶要有專門的科技人員、土專家、技術能手。充實區級農業科技人員隊伍,提高農民技術培訓的」含金量「。增加培訓的內容,既要開展轉崗就業技能的培訓,讓部分農民跳出」農門「,又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業技術培訓,讓留守農民能科技務農。要保證在一個設施農業園區有3-5名技術能手、土專家,保證設施農業高技術高水平的發展。三要提高產品的市場認同度。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積極幫助特色農產品進行綠色認證。分行業、按產業配備相應的檢測檢驗設備,大力推進農產品區域標准化生產。

5、整合資源,提升質量,全力打造龍灣設施農業品牌。實施品牌戰略是設施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向,龍灣區除」振農牌日本大蔥「、」愛爾牌蒲瓜、蕃茄「、」靈昆甜瓜「等農產品影響大、知名度高,其它有影響的農產品品牌少之又少,設施農業品牌幾乎為零,這就迫切需要做大做強一批設施農業品牌。因此,要以整合生態資源為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龍頭企業為載體,以區域特色農產品為重點,圍繞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的要求,著力打造設施農業」特色品牌「,提升農產品的潛在價值。

D. 目前我國的農業環境問題主要有哪些方面

我國的農業的主要環境問題

1、肥料的過度使用特別是蔬菜作物如山東等地,對地專下水源和湖泊屬水等造成污染,使水體富營養化。破壞了系統的物質與能量的流動,使整個水生態系統逐漸走向滅亡。

2、農葯的使用。六六六的殘留量在南級檢測出來了,嚴重性不言而喻。

3、秸桿焚燒,空氣污染嚴重。秸稈焚燒造成霧霾天氣,並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對人與其他生物健康形成威脅。

4、轉基因農業的應用,造成基因污染,對本地原品種是極大的威脅。

(4)產業發展蔬菜種植擴展閱讀:

改善農業環境的措施

1、控制和消除污染源,世界各國已頒布幾十項有關農業環境保護的法律、條例,規定了50多種污染物的環境標准。

2、農業環境監測。目的在於迅速掌握農業環境污染的現狀和動向,提供預報資料,以便及早採取相應措施,防止污染物質為害,並為制訂長期對策提供科學依據。

3、利用植物防治。如選用具有較強抗性和耐污性的樹種營造防污林帶,以阻止大氣污染物的擴散,並通過林網吸收污染物質等。




E. 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補貼有什麼區別

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補貼有以下區別:

1、補貼金額的不同:

(1)種植大戶種糧補貼大約為元/畝,但是對於300畝以上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的補貼大約是230元/畝,這就可能給某些大戶以套取國家補貼的機會,「租一千畝地,每年都不用考慮地里的收成,光補貼就有23萬之多」;

(2)而且只補貼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而不補貼同等規模甚至規模更大的合作社等其他主體,也值得商榷。

2、補貼政策的不同:在中央一號文件中首先提出家庭農場就很好的表明了我國今後對這種模式的重視以及扶持會不斷的加強。

(1)國家會不斷的強化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推行新增補貼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傾斜政策。

(2)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3)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家庭農場登記制度,明確認定標准、登記辦法、扶持政策。探索開展家庭農場統計和家庭農場經營者培訓工作。推動相關部門採取獎勵補助等多種辦法,扶持家庭農場健康發展。

擴展知識

1、家庭農場定義為「經濟作物達到30公頃以上,旱田作物達到50公頃以上,經農業部門認定並工商注冊的農業生產經濟組織」,直接賦予其法律地位。

2、安徽省宿州市是家庭農場先行試點之一,並出台了《宿州市家庭農場認定管理暫行辦法》,對不同產業的大型、中型、小型家庭農場設定了標准,對家庭農場認定程序進行了規范。

F. 世界上最早的無土栽培蔬菜是哪種

世界上最早的無土栽培蔬菜是豆類蔬菜,主要是豆類的芽苗菜,比如綠豆芽,黃豆芽,黑豆芽等等,這是典型的最早的無土栽培蔬菜。

G. 芙江縣在哪個省管轄

芙江縣在浙江省管轄。

1、芙蓉縣屬新建鄉,由於歷史和區位原因,導致歷史欠帳大、財政收入矛盾突出、幹部管理困難、基礎設施落後、工作基礎差的現狀和海拔落差大、氣候差異明顯、土地貧瘠、災情頻繁、農業不穩定、群眾增收困難的嚴峻鄉情。

2、黨委政府高度注意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探索群眾增收致富的路子,曾發展過高梁、大棚蔬菜等產業,但都以失敗告終。鄉黨委政府在認真審核鄉情,廣泛調研,徵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了「打造高梁生產專業鄉、野木瓜種植示範鄉、核桃產業扶貧特色鄉」的產業發展思路。

3、2012年發展高梁11000畝,產量400萬公斤,產值1100多萬元;現有核桃產業289000畝,已初見成效;現有野木瓜1000畝,准備發展到5000畝。


(7)產業發展蔬菜種植擴展閱讀

芙蓉縣是儉坪鄉改置而來,隸屬於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位於東經107°-107°38′,北緯28°91-28°20,距正安縣城5公里,距歷史文化名城遵義151公里,東連和溪鎮,南接風儀鎮。

兩鄰格林鎮,北與中觀鎮接壤,總面積82.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498畝。全鎮轄六個村,66個村民組,5491戶,現有人口23152人。

芙蓉縣於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8079萬元,人均純收入3017元。屬省級二類貧困鄉,土地貧瘠,農村貧窮,財政貧弱。鄉境內溝壑縱橫,地勢起伏較大,西北部主要為高山,半高山地區,東南部屬地勢低窪的峽谷地帶,最低海拔487m,最高海拔1437m,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

H. 貴州有機蔬菜

好職業

I. 現在農村種植什麼最賺錢

耕地是農民最主要的收入小農經濟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農民會傾盡所有近可能的,在同樣面積的土地之下做出更高的產出,因為做出的糧食價值越高,他才能賺到更多的錢這是農民最主要的收入。

不同的地區適合的東西不一樣,在一些靠近城市的地區你也可以選擇種植一些水果,種植水果,蔬菜比種植普通的農作物收益要高得多,而且准入門檻沒有那麼高,在城鄉結合的地區種植一些蔬菜大棚,能夠保證蔬菜是一手的,直接賣到城市裡面,沒有中間商,你賣的便宜一點,仍然是有較大的這種空間的。

J. 中國蔬菜種質資源研究對中國蔬菜產業的發展有什麼貢獻

如前所說,中國豐富的蔬菜種質資源,包含了蔬菜的種、變種、類型和適合不同生態條件下生長繁衍的品種、名優蔬菜以及從國外引進的蔬菜種類和品種,它們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為中國蔬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基礎。尤其是近年來,中國蔬菜產業有了跨越式的發展,蔬菜產業的迅速發展,對於城鄉市場供應的繁榮、農村種植業結構的調整、農民的增收致富、產區農村勞動力的就地轉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蔬菜產業發展過程中蔬菜種質資源改良和創新、良種選育、種子產業的發展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同時,豐富多樣的蔬菜種質資源也是蔬菜遺傳育種和生物技術發展的基礎。近數十年來,通過各種途徑育成各種蔬菜新品種2000餘個,其中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通過國家或省級鑒(認)定的蔬菜新品種1000餘個,它們之中通過雜種優勢育種育成一代雜種的蔬菜作物有27種。大白菜、甘藍、辣(甜)椒、黃瓜、番茄、西瓜、甜瓜等主要蔬菜和瓜類的主栽品種大部分已為一代雜種,一代雜種覆蓋率達30%~90%,其中大白菜、甘藍、西瓜達80%~90%。在一代雜種制種技術方面,十字花科蔬菜自交不親和系選育技術日益完善,各種類型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尤其是甘藍雄性不育系的選育成功,使中國十字花科蔬菜雄性不育系的選育及利用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蔬菜抗病育種成績顯著,質量育種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育種技術上,利用花葯培養技術育成了一批優良甜椒品種,大白菜、花椰菜、青花菜等蔬菜游離小孢子培養也獲得成功,並已育成了大白菜新品種;利用基因工程育成了耐貯藏、抗病毒的番茄品種(《蔬菜學》,2004)。上述蔬菜育種成果的取得,育種技術的進步,是與蔬菜種質資源的鑒定、評價、改良和創新的發展密不可分,也是與國外優異種質資源的引進和利用分不開的。

閱讀全文

與產業發展蔬菜種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