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阡縣的地方特產
泉都地熱礦泉水
石阡因其地下熱泉眾多,故有中國「泉都」之譽。泉都礦泉水便是從溪溝溫泉地下400米深處引出,屬含鍶重碳酸鈣鎂型礦泉水。1986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科學鑒定,各項指標均符合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的要求。迄後,全國每年兩次定期統檢產品均為合格。2006年3月順利獲國家質檢總局核發的食品生產安全許可證。 草凳
草凳是用精選稻草,扭編成長方條、捲成實心圓柱體,再用竹篾條捆綁而成。草凳內摻雜了佛頂山中野生的菊花、魚腥草、雙花、公英、白芍、香附子、大血藤、魚精草、益母草、車前草、皂剌、首烏等中葯材,這些中葯材對婦件炎、盆腔炎、月經不調,以及肛腸疾病中的肛周、溫疹、各種痔瘡、肛裂等均有一定保健治療作用,有冬暖、夏涼、透氣排溫、按摩臀部的功能,居住在佛頂山一帶的仡佬族,長期以草凳為座凳,預防和減少了上述等多種疾病,使得健康長壽。 石阡苦丁茶
泉峰百花牌苦丁茶系採用木犀科女貞屬植物為原料,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工藝流程加工而成,該植物生長在世界上同緯度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原始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凈山主脈、海拔800-1000米的原始天然林中。這里森林茂密,溪間縱橫,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富含礦物質,無工業污染。 石阡泡椒
石阡盛產泡辣椒,所產泡辣椒又數河壩場鄉永河村的泡辣椒最為有名。泡辣椒,是石阡民間流傳廣泛,深受人們喜愛的一道家常菜。它是精選當地完全施用農家肥種植的本地上等辣椒洗凈後,用礦泉水、精鹽、白酒、大蒜、花椒等多種原料製作而成,聞之酸香撲鼻,觀之色澤紅潤、食之鮮脆可口,兼具有健胃消食、祛風散寒、解毒驅蟲、活血行水之功效,並富含維C、維E等多種維生素,深受食客喜愛。 石阡豆腐乳
石阡豆腐乳是由鄒賢仁於1998年自籌資金創辦石阡縣萬安豆腐乳加工廠。豆腐乳曾獲得石阡縣演藝大賽「名優小吃」獎,在石阡縣首屆地方特色旅遊產品展示中被評為:地方特色旅遊產品。豆腐乳風味獨特,攜帶方便,開瓶即食。萬安豆腐乳沿用傳統工藝,經科學配方精製而成。由黃豆、辣椒、花椒、白酒、食鹽等環保材料加工製作。 夷州碧螺春
「夷州碧螺春」禮品盒,沿幸惠綠茶系列產品之中的禮品包裝。該設計以淡黃為底色,襯托此產品的富貴、豪華,並將我縣的原始森林佛頂山雙瀑布作為包裝畫面,在盒內金黃色的絲絹中配上一套潔白茶具,既展現了產地的山清水秀,更顯示出我縣少數民族的純朴民風。 石阡苔茶
石阡苔茶是中國貴州省石阡縣當地各族茶農長期栽培選育形成的一個地方品種,母樹屬古茶樹系列。石阡縣位於貴州東北部,銅仁地區西南部.氣候溫潤,境內與周邊皆無大規模工業污染源,保留了少有的亞熱帶原生生態系統。石阡苔茶就是在這樣一種得天獨厚的環境里,在石阡悠久的飲茶文化中培育而成。 泉都碧龍茶
泉都碧龍茶產於貴州石阡縣。品質特徵:外形扁平光滑,色澤翠綠,內質香高持久,滋味甘醇,湯色嫩綠明亮。石阡有悠久的產茶歷史,明清時代石阡的茶葉曾被選為貢品。泉都碧龍茶是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專家指導下,發掘石阡坪貫貢茶的傳統工藝,部分借鑒龍井茶製作技法,利用富含硒、鋅等微量元素的石阡苔茶優質芽葉,創制的一種扁形名茶。 石阡皮蛋
石阡皮蛋已有600餘年的歷史,又名松花皮蛋,其蛋白透明富有彈性,松花疊起,蛋黃呈現墨綠、草綠、茶色、暗綠及鮮紅等五彩色層,食之醇香爽口、回味甘美,久食不膩,容易消化。同時具有清熱解暑、干膽明目、開胃潤喉、醒酒止渴、降低血壓等功效。 干豇豆
來自梵凈山原始森林真誠的問候。貴州石阡縣和記綠色食品開發有限公司。2003年12月獲得「貴州省農業化經營重點企業」。 保健苦丁茶
保健苦丁茶是以苦丁茶為主要原料製成的保健食品,經功能試驗證明,具有調節血脂(降低甘油三指)、免疫調節的保健功能。
② 苔茶是綠茶嗎石阡苔茶的概念是什麼
苔茶是綠茶嗎?
苔茶,茶樹有性群體品種之一,又名苔子茶,灌木型,樹姿開展,中內生種,灌木型,樹姿開展容,中生種,葉端鈍尖,葉肉厚,質地尚柔軟,葉色黃綠,葉面隆起,葉脈明顯,芽葉茸毛多。結實力弱,抗逆性強;抗寒性、抗病蟲害強、抗乾旱、水浸出物質中茶氨酸含量高,富含鋅、硒、鉀等對人體有益的化學元素。
石阡苔茶,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屬於綠茶的一種
③ 石阡苔茶
石阡苔茶 石阡苔茶是中國貴州省石阡縣當地各族茶農長期栽培選育形成的一回個地方品種,母樹屬古答茶樹系列。 石阡縣位於貴州東北部,銅仁地區西南部.氣候溫潤,境內與周邊皆無大規模工業污染源,保留了少有的亞熱帶原生生態系統。石阡苔茶就是在這樣一種得天獨厚的環境里,在石阡悠久的飲茶文化中培育而成。 特性:石阡苔茶是中國屈指可數的茶樹良種,抗逆性、適應性、產量、品質都比外地品種要勝幾籌,而且栗香持久,滋味醇厚,色澤綠潤,湯色黃綠明亮,葉底鮮活勻整。經農業部檢驗,該茶致病菌衛生指標、重金屬及農殘含量,均低於歐盟、日本的標准,芳香物質含量豐富,而且含鋅、硒、鉀等有益物質。 現狀: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中國苔茶之鄉」稱號。國內省內金獎拿到手軟,美輿度極高,成反比的是,市場知名度極低.目前石阡縣茶園種植面積已達15.8萬畝,計劃於2011年擴大至30萬畝
④ 貴州石阡縣苔茶紅茶阡纖美人真的那麼好嗎我看我同事買了又買的,這茶究竟怎麼樣
石阡苔茶是中國屈指可數的茶樹良種,抗逆性、適應性、產量、品質都比外地品種要勝幾籌,而且栗香持久,滋味醇厚,色澤綠潤,湯色黃綠明亮,葉底鮮活勻整。經農業...
⑤ 石阡近年來有什麼變化
石阡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地區西南部,國土面積2173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52%,轄鎮11鄉,總人口45萬,仡佬、侗、苗、土家等12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68%。
石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秦贏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郡;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石阡府。1934年、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曾兩次進入石阡,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紅二·六軍團舊址等。1992年被列為貴州歷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定為革命老區。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戲、仡佬毛龍。
石阡資源富集,有儲量豐富的重晶石、釩礦、錳礦、鉛鋅礦、硫鐵礦等礦產資源;有國內獨具特色並十分豐富的地熱資源,富含氡、鋰、鍶、鋅、硒等微量元素,屬國際飲用、醫療雙達標礦泉水;有面積居全省第二(25萬畝),獲貴州三大名茶,系「中國苔茶之鄉」的茶葉資源;有以溫泉為龍頭,夜郎古城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千年古寨樓上,中國鄉村旅遊民俗文化飛燕獎堯上仡佬族文化村及世界最大野生鴛鴦棲息地、國家級濕地公園鴛鴦湖等鄉村旅遊為兩翼的立體旅遊資源;有儲量3億多立方,品種14個均系國家石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A類檢驗結果的大理石類石材資源。
近年來,石阡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打基礎、辦工業、興產業、重民生」發展思路,大力發揚「三拼三超」精神(拼智慧、超常規創新;拼干勁、超常規付出;拼效益、超常規發展),突出抓好「三個四」工程(即四大產業建設:茶葉、溫泉、石材、旅遊;四個示範園建設:萬畝有機苔茶示範園、萬畝優質高效烤煙示範園、萬畝生態種草養畜示範園、萬畝工業園區示範園;四項基礎工程建設:交通、水利、城鎮、民生),加快推進「兩高兩鐵三中心」宏偉目標(兩高:思南經石阡至劍河高速公路、江口經石阡至甕安高速公路;兩鐵:興義經石阡至黔江鐵路、重慶萬盛經石阡至廣州鐵路;三中心:中國武陵山溫泉度假旅遊中心、夜郎文化研究中心、以茶葉石材產業為主的集聚中心)。立足新起點,著力打響「國家級溫泉群風景名勝區」、「中國營養健康產業示範基地」、「中國溫泉之鄉」、「中國礦泉水之鄉」、「中國苔茶之鄉」和「貴州省長壽之鄉」品牌,以「中國最佳休閑旅遊目的地」提升石阡的旅遊品味,以「中國最具投資價值重點縣」吸引各地客商到石阡投資興業,著力打造「中國夜郎古城、中國武陵山溫泉城、中國西部茶城」,推進石阡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
⑥ 苔茶是什麼茶
石阡復苔茶既是茶樹品種名稱制又是茶葉產品名稱。石阡苔茶茶樹品種是指原生於石阡縣境內的古茶樹, 經千百年來的自然繁衍和人工馴化而形成的的地方優良特色茶樹品種,因其苔粗, 芽狀, 節間長, 苔狀明顯,又俗稱「苔子茶」。石阡苔茶產品則是在石阡縣境內,採用石阡苔茶茶樹品種幼嫩芽葉為原料,經過特定工藝和流程加工而成的茶葉產品。
如果您在外地,想要喝苔茶,可以到淘寶「清泉茶莊」,該茶莊經營40年,自家茶廠,廠價直供
⑦ 石阡縣的經濟概況
2012年,石阡縣投入「三農」資金2.3億元,發放涉農補貼4685萬元,規模化水平不斷提高,煙水配套工程、土地整治、高標准農田建設快速推進,實現糧經比41.3∶58.7,糧食總產量達17.6萬噸,肉類總產量3.6萬噸,禽蛋產量1.8萬噸,水產品產量0.3萬噸;完成煙葉收購10.2萬擔,實現產值1.07億元,完成稅收2361萬元,烤煙均價和上等煙比例均居全市第一。
2012年,石阡縣圍繞「三個萬元」工程,大力實施「1112」扶貧增收計劃,培育了省級龍頭企業5家、市級龍頭企業14家、縣級龍頭企業12家,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48個;油茶種植面積達2.7萬畝,核桃0.8萬畝,竹子0.44萬畝,中葯材1.5萬畝,農產品加工轉換率達33%。同時,辣椒系列產品獲「貴州省名牌產品」,蛋雞、大鯢、網箱養魚、大閘蟹等。
2012年,石阡縣茶園面積達30.6萬畝,新植茶園2.1萬畝,完成無公害茶園認證5萬畝,管護幼齡茶園5.4萬畝,新建茶葉加工廠25個,其中,年加工能力100噸以上5個;茶產量達1.47萬噸,實現產值5.56億元,名優茶產量1803噸,產值1.5億元。石阡縣在縣外開設「石阡苔茶」專賣店5個、聯建10家。
2012年,石阡縣接待遊客達24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0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354%。同時,成功爭取到「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項目,榮獲「中國長壽之鄉」稱號。
2012年,石阡縣投入資金3.7億元,完成園區路網、管網、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收儲土地3000餘畝,推進3萬平方米標准化廠房建設,入園企業13家,建成投產企業4家。同時,大龍開發區「石阡產業園」加快建設,引進新能源開發、石材加工、環保建材、皮革製造等行業企業5家,正式簽約3家,簽約資金達48億元。二是工業項目快速推進。大關酒業異地改擴建項目順利推進,恆源礦業建成投產,每年產量達100萬平方米,盤興、盤江集團管理用房、廠房及基礎建設正在實施,隆泰、西部茶都項目穩步推進,日產3200噸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技改項目規劃選址、佔地征補、項目可研等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13.2億元,工業產值達3億元,銷售收入達2億元。
2012年,石阡縣政府拿出300萬元資金,新修和維修建設了75條村級公路,使石阡縣301個行政村全面通車。城鎮建設方面,規劃建設了3.8平方公里的鮮花開發新區,使之與原河西大道連成一體,形成10里長街;引進資金6892萬元,實施了佔地2萬平方米的泉都商城、佔地2.4萬平方米的人民廣場、長2.1公里寬50米的北塔大道等26個舊城改造與新區開發項目。五德、花橋、白沙等14個鄉鎮也有效地把移民搬遷與小城鎮建設項目有機結合起來。
⑧ 石阡苔茶的文化典故
全國古老茶區之一的石阡,苔茶是眾品種中的一支奇葩。有些許文字記載。漢代楊雄著《方言》、唐代陸羽著《茶經》 、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江南道》、明代《黔記》、清代《續黔書》、《貴州通治》以及現代茶聖吳覺農的著作等歷代史書、方誌都從不同側面記載和描述了石阡茶葉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狀況。
關於「石阡苔茶」 還有兩個典故:
一是御封「天子藤茶」。
石阡縣佛頂山獨特的野生藤茶經茶史葯典多方專家追史溯源考證,茶聖陸羽在其第一部《茶經》里將它歸為新梢枝性狀的藤茶類中,清朝光緒皇帝御封其名為《天子藤茶》,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稱之為古茶,它是茶葉王國的瑰寶,葯效性能很強的茶之奇葩,主要分布在貴州石阡佛頂山之上。相傳,在清光緒年間,有一位名叫陳子賀的先生在皇宮內擔任光緒皇帝的老師,當時光緒帝的身體較為虛弱,食慾不振,臉色蒼黃,聲音沙啞,臉上常長著黑斑和青春痘。而光緒帝又極怕吃葯,患此疾病令其十分煩惱。恰好當年陳子賀老師回老家探親,發現鄉親常飲用石阡佛頂山上的野生藤茶,不但很少患病,而且個個精神飽滿,面頰紅潤,陳老師品嘗此茶後口感舒服,就是靈機一動,回京時帶了一包獻予光緒帝飲用。光緒嘗之,感覺別有風味,口感清爽,咽喉舒服,於是便作茶經常泡飲,不到半年,光緒不但臉上的黑斑和青春痘消失了,而且也感覺精神舒爽,身體強壯。為此,光緒皇帝便將該地藤茶御封「天子藤茶」,從此藤茶在民間廣為流傳,而且還流傳海外,至今仍在南洋與東南亞各國中享有盛譽。
二是坪罐茶換來的進士。
相傳,在很久以前的一個清明節,一讀書人進京趕考途經現石阡縣坪山鄉坪罐村,時值縷縷白霧猶如一層層薄薄的輕紗飄逸在山間田野,霧下叢叢茂密的茶樹撐著身腰,爭相吐新納秀,長出一顆顆青翠欲滴的新芽,散發出幽幽的蘭香,這里優美的環境深深地吸引了這位才子。於是便吩咐隨從檢點行禮逗留在村寨游山賞景一番。走進農家,人們以茶相待,茶香撲鼻,輕呷細品頓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疲意全無。上路時又帶上幾筐茶葉,沿途祛疲除病使用。一行到京城,只見宮廷內外人心惶惶,城門內外貼滿詔告,原來因太後病重難愈,宮廷詔告天下,求醫問葯,讀書人見此,遂將坪罐茶奇妙功效描述一番,再呈送給皇宮。不幾日,太後病癒,論功行賞,皇帝免試賜封讀書人為進士,從此,石阡縣坪罐茶也由此聲名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