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顯示產業發展的過程

顯示產業發展的過程

發布時間:2020-12-17 20:21:10

A. 顯示產業在未來該如何發展

未來5年,全球顯示產業格局、技術創新和競爭態勢都將發生深刻變化,產業重新洗牌和出現重大變革的可能性不斷加大,我國新型顯示產業仍處於加速增長狀態,如何在這樣的關鍵時期,持續保持健康發展,推動產業做大做強,實現產業從跟跑到並跑直到領跑的轉變,將是未來一段時期需要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

B. 產業演進的一般順序是什麼

產業演進的順序:

C. 顯示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是

目前,LED下游應用中市場規模最大的是照明領域,其次是背光應用和顯示屏。內顯示屏應用規模仍維持一個相容對穩定快速增長趨勢,尤其是隨著小間距LED顯示屏技術的成熟,LED顯示屏應用將逐漸從室外超大尺寸顯示應用走向室內,應用領域將會顯著拓寬,預計未來幾年將會保持非常高速的增長速度,從而使得LED顯示屏在整個下游應用產業鏈中的佔比逐漸提升。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LED顯示應用行業市場銷售規模較2014年度有新的增長,全年市場總量預計將達335億元,增長幅度在10%左右。
目前LED小間距電視應用尚沒有進入民用市場,但隨著成本的進一步下降和更小像素間距產品的量產,有望進入民用電視領域。預計小間距LED行業未來2-3年仍將保持超高增速,增長率在60%以上,預計到2018年市場規模接近百億。

D. 液晶顯示屏原理及發展過程簡述

【摘要】我們現在很多的家庭使用的都是液晶電視,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液晶顯示屏工作的原理是怎樣的了,今天,小若就將為大家分享液晶顯示屏的工作理及相關方面的知識。


液晶顯示屏的工作原理是依靠在兩塊能進行導電的玻璃中間放入液晶屏,從而兩個電極之間發生電場反應,液晶分子進行扭曲產生電磁效應現象,從而對光源投射和遮蔽的作用進行管制,在通過電源的控制按鈕導致明暗現象產生,使得顯示屏能夠展現出影像的效果,倘若我們在安裝上彩色濾光片的話,影像就會顯示為彩色的。


當我們想兩塊玻璃基本上安裝上配向膜,那麼液晶就會配向根據溝槽的方向,因為玻璃基板的配向膜的溝槽過於的偏高為90度,因此液晶分子就會形成扭轉的形式,倘若不在玻璃基板上安裝上電場的時候,液晶分子就會發生配列的轉變,光線則將由於液晶分子的縫隙保持其原來的方向,被處在下方的偏光板遮擋,光線就會被吸收從而不可能透出,液晶的面板就會變成黑色,液晶顯示器是根據電壓有沒有,從而使得面板實現顯示的效果。


液晶顯示的發展歷程

液晶的主要構成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在1888年產生,當它處於渾濁的形式下就會在固態和液態之間徘徊,不僅有固態的物質同時還存在液態物質的雙性的特殊性質,所以它被叫做是液態的晶體,液晶的構成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它的主要的部分是碳而組成的化合物,1963液晶在受到來自電場的作用下會發生偏轉的情況被美國公司威廉發現,同時還發現了光線照射到液晶時候會有折射的情況產生,


在1968年,就是當威廉知道光照射液晶時會有折射的情況產生的5年之後,全球第一台採用液晶特殊的性能製造而成的畫面屏幕問世。液晶和顯示器兩個各有不同性能的名詞才被連接起來,液晶顯示器才被叫出來,在1968年,液晶顯示器第一次被製造出來,當時的顯示器工作及其的不穩定,跟我們實際生活中的使用還差距甚遠,到1973年,採用聯苯製造液晶顯示器才被發現,從此開始了液晶顯示器的大量的製造,從那以後,液晶被很多的領域所採用。並且電子計算機的屏幕也有所著落。

液晶顯示屏對人體輻射是很小的哦,對於我們的視力能夠起到保護的作用,如此一款具有環保型的產品,我們每個人都值得擁有。

E. CRT顯示器發展歷程是什麼

‍‍

17英寸液晶顯示器將成為成為市場主流產品由於CRT顯示器及PC更新換代的專市場需求下,2004年全屬球液晶顯示器將首次超過CRT顯示器,並將持續大幅增長。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對於許多的用戶而言可能是一個並不算新鮮的名詞了,不過這種技術存在的歷史可能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早在19世紀末,奧地利植物學家就發現了液晶,即液態的晶體,也就是說一種物質同時具備了液體的流動性和類似晶體的某種排列特性。在電場的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會產生變化,從而影響到它的光學性質,這種現象叫做電光效應。利用液晶的電光效應,英國科學家在上世紀製造了第一塊液晶顯示器即LCD。

‍‍

F. 什麼是企業發展的四個階段,及特徵

企業發展的四個階段是指:

  1. 企業的形成階段;

  2. 企業大發展階段;

  3. 企業的成熟階段;

  4. 企業大衰亡階段。

特徵:

  1. 形成階段:比較雜亂,、資金、人員、技術和工藝等都比較薄弱,管理沒有真正形成;

  2. 發展階段: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企業已經有一定規模,在個方面積累了一定的基礎,呈現一發展的態勢

  3. 成熟階段:企業發展到一個鼎盛時期,規模較以前明顯增大人員穩定,工藝技術成熟,管理有自己的風格,有一定的競爭實力;

  4. 衰亡階段:企業無法發展下去,勉強維持生產經營面或者臨著內憂外患,經營困難,員工流失嚴重,企業人心動盪,瀕臨倒閉。

G. 中國液晶顯示器的發展史

從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原電子部七七四廠(即現京東方的前身)七七0廠、上海電子管廠為代表的作坊式TN-LCD實驗線開始到現在,中國的LCD產業已經走過了近三十年的歷程,經歷幾次大的投資浪潮之後,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TN-LCD生產基地和主要的STN-LCD生產基地,從2003年又開始大手筆涉足TFT-LCD,以京東方電子科技集團收購韓國現代三條TFT-LCD生產線和所有LCD業務以及京東方和上廣電又分別投資在大陸建設二條第五代TFT-LCD生產線為標志,中國成為世界LCD產業第四極力量乃至更強的預言正在逐步變成現實。
產業發展歷史回顧
在全球液晶顯示產業發展年表上,中國的起步時間並不算太晚,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清華大學、長春物理所為代表的科研院所和以原電子部七七四廠、七七0廠、上海電子管廠為代表的企業都開始涉足LCD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和樣品製做,但一直到84年,無論是自主拼裝設備還是從美國引入的設備,都是作坊式小規模的實驗線,沒有形成批量的生產規模,但這些實驗室和實驗線卻奠定了中國液晶產業的基礎,在這些實驗線上曾經工作過的一批人,在後來中國LCD產業發展的各個階段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1.TN-LCD
1984年,深圳中航天馬公司建成第一條4″規格的TN-LCD生產線,七七0廠建成第一條7″規格設備較先進的LCD規模生產線(主要設備通過香港從日本引入)。繼這之後,深圳的先科集團和新加坡輝開集團合資成立了深圳深輝公司,他們也是一條7″規格的LCD生產線,深圳晶華公司也差不多同時建成一條TN-LCD生產線,在香港LCD產量占據第一位的康力公司生產線也轉移到了廣東惠州。隨後天馬二期、晶蕾、華泰等又相繼建成12″以上規格更大規模的TN-LCD生產線。除上述內資建設的生產線外,以信利為代表的香港很多企業在那個時期也紛紛在大陸興建TN-LCD生產線。八十年代末、九十年初這段時期被認為是中國LCD產業的第一個黃金期,這個時期形成了相當的TN-LCD產業規模,深圳天馬公司從4″線開始,很快又建了1條7″線,在90年代初又建成1條12″線,在當時規模較大,產品質量較好,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技術人員而奠定了其在業界的影響。
2.STN-LCD
中國大陸涉足STN-LCD是從九十年初開始,國家八五開發項目「640×200超扭曲液晶顯示項目」由七七0廠和清華大學、南京五十五所共同完成。93年以後,天馬三期一天駿項目、河北冀雅、無錫夏普、汕尾信利二期、上海廣電液晶、邁爾科特等都先後建成12″×14″或14″×14″規格的STN-LCD生產線,生產大中尺寸的STN-LCD產品,而鞍山三特電子(現鞍山亞世光電)、汕頭超聲等公司建成的STN-LCD生產線,則以生產中小尺寸STN-LCD產品為主,其他技術水平較高的TN-LCD線也在這個時期順應市場發展需要局部改造兼容生產STN-LCD產品,如深圳晶華、上海海晶等,但以上建成的STN-LCD生產線除無錫夏普能生產彩色STN-LCD外,其他生產線均只能批量生產有色模式和黑白STN-LCD產品。從九十年代末開始,進入彩色STN-LCD生產線建設熱點時期,飛利浦在上海建成二條14″×16″彩色STN-LCD線,與前期已在上海建成的STN模塊生產線一起,力圖打造上海飛利浦LCD城,而信利在將單色STN-LCD生產線改造成CSTN-LCD生產線後,又投資建成了一條專門的彩色CSTN-LCD生產線,日資企業日本新電器則在廣東東莞建成一條CSTN-LCD生產線。愛普生和optrix則分別在蘇州和張家港成立蘇州愛普生和張家港光王電子並建生產線,專門生產中小尺寸的STN和彩色STN-LCD,深圳天馬在03年完成四期天龍工程,以一條14″×16″的CSTN生產線生產以手機屏、PDA為主的彩色STN-LCD。韓國三星繼STN模塊生產線之後又在東莞建成一條彩色STN-LCD生產線,長春的聯信在長春建成的彩色STN-LCD生產線已進入大批量生產階段,深圳比亞迪公司、汕頭超聲也在進入2004年以後相繼建成彩色STN-LCD生產線,目前已開始試生產和批量生產彩色STN-LCD。
3.TFT-LCD
2000年以前,中國在TFT方面的工作僅限於部分高校和研究所在一些小范圍的研究上。2000年,吉林電子集團從日本購進了一條第一代的TFT—LCD二手線,目前在生產一些中小尺寸的TFT產品.2003年2月,京東方電子科技集團用3.8億美元成功收購韓國現代3條TFT生產線和業務,並在當年全球大尺寸TFT銷售額上排名第九,該現並購進入03年中國十大成功並購案之列.2003年6月,京東方又宣布在北京亦庄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1 2億美元建設第五代TFT—LCD生產線,目前這個項目進展順利,正在調試試產,並將在04年12月底產出這條線上的第一塊TFT-LCD屏,比原計劃提前了近1個月,2003年1 0月,京東方TFT模塊生產線落戶北京,這個生產線也是京東方TFT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2003年4月,上海廣電集團與日本NEC公司達成協議,共同投資1146億日元在上海莘庄建設第五代TFT—LCD生產線,這條生產線玻璃尺寸與京東方一樣也是1100*1300,目標產品是筆記本電腦、監視器以及電視用顯示屏,這條線在今年6月12日工藝設備進入安裝調試, 10月份完成調試生產,產出了中國第一塊本土生產的大尺寸TFT-LCD,目前這條線正在向大量產階段推進.在南京,新華日購進了NEC的第一代TFT二手線,投資約在5400萬美元,總投資比彩晶小,目標產品也是定位在中小尺寸上,現正在調試、試運行,已做出2.5″的樣品。
4.LCD模塊
TN-LCD和STN-LCD的模塊生產線由於投資小,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在中國大陸的數量比屏的生產線數量要大很高,其布局也比較分散,早期的模塊廠以個人或小企業投資為主,規模較小。但近幾年,隨著中國大陸手機生產數量的大幅增長,對配套器件本地化的要求,以及模塊產值較大和直接面對終端客戶的吸引力,使很多擁有屏生產線的廠家和下游整機廠家也都開始興建自己規模較大的模塊廠,其中規模較大的有上海飛利浦、北京三五電子、東莞三星電子、張家港光王電子、深圳天馬、廣州精工、上海廣電液晶、京東方等一批有屏生產線的廠家,也有如深圳TCL、大連大顯等有整機背景的廠家。
在TFT模塊上,台灣、韓國、日本企業紛紛將生產線轉移到中國大陸,LG-Philips在南京、翰宇彩晶在南京、友達在蘇州、中華映管在吳江、奇美在上海、東莞,三星在鎮江、日立在蘇州,夏普在無錫都有自己的TFT模塊生產線.造成這種轉移的原因被認為來自二個方面,一是對中國未來市場的看好,第二是勞動力成本優勢。
5.LCD配套材料
伴隨著液晶顯示器件生產線數量和規模的增大,為LCD配套的材料和設備也得到了一個好的發展空間,在LCD的三大材料中,最早實現產業化的是液晶材料和ITO玻璃。我國液晶材料的研究工作始於1969年,以清華大學化學系和北化為代表的科研院所是主要力量,1987年清華大學化學系液晶的研究成果在石家莊開始批量生產,並供應給LCD廠,這個現名石家莊永生華清的公司目前仍是國內品種最高,產量最大的液晶材料廠,由清華大學與其他公司合作將清華化學系液晶材料研究技術產業化的還有另外一家公司:清華亞王液晶材料公司,他們也可以批量生產TN液晶和中低檔的STN液晶,石家莊永生華清與清華亞王一起的中低檔液晶市場份額在中國大陸已佔到70%以上,低檔TN佔到了80%以上,並有單體提供給日、德的其他液晶材料公司。除這二家之外,西安近代研究所和西安瑞聯公司也在從事液晶材料的研發和生產,但以液晶單體為主配有部分混合液晶生產,另外還有如江蘇高恆化工、煙台等多家企業在從事液晶材料的單體和中間體的開發和生產。在ITO玻璃方面,中國第一條用於LCD的ITO玻璃生產線是深圳南亞在87年建成的。這條線的規模不是很大,但後來在其他ITO玻璃生產線上的很多技術管理骨幹都曾經在這條線上工作過,繼南亞之後,深圳萊寶、深圳南玻、深圳豪威、安徽華益等又相繼建成規模更大的ITO玻璃生產線,他們不但在為ITO玻璃的本地化配套上做出了貢獻,也在出口供應日本的一些LCD企業,在TN液晶和ITO玻璃上,目前我們已能完全實現本地配套,LCD的另一主要材料偏光片,目前主要有深圳深紡樂凱和溫卅僑業二大家,批量供應TN用偏光片和部分STN用偏光片。東莞福地在前幾年從日本日合引入日合一條舊的偏光片生產線,但調試後運行狀況一直不是太理想,目前正在進行改組。
洛陽浮法玻璃集團已建成日熔量250噸的超薄基片玻璃線並已開始向ITO玻璃廠供貨,這是國內很多企業曾經努力但一直沒突破的領域。在掩膜版上,深圳清溢、深圳美精微等公司已供應從TN、STN到CF用的菲林、鉻版型掩膜版及其他配套材料,美精微是第一家專業LCD掩膜公司,而清溢公司目前在掩膜產品的產量和規模上居於領先,其公司文化和質量管理得到業界的好評,在04年獲得全國質量獎,並被做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克勞斯比學院的教學案例。
在彩色LCD用的關鍵材料彩色濾光片上,深圳萊寶和深圳南玻已開始批量生產,深圳比亞迪引入一條線用於自己配套。
在LCD其他的配套材料上,如背光源、PI、清洗劑、光刻膠等,國內廠家也都能部分供應。
6.LCD配套設備
在配套設備方面,經過多年來各方努力,我國大陸已能生產部分LCD製造設備及測試儀器。測試儀器以高校和研究所為主,如清華大學、長春物理系都開發生產定型了如液晶盒厚測量儀、予傾角測量儀、液晶光電參數測試儀等測試設備,而製造設備從最初的玻璃切割機、偏光片切割機、灌晶機等單台設備發展到可以生產成套的TN用清洗等前段設備和摩擦線、對版線等要求更高的設備,專業生產液晶設備的廠家有北京京城清達、太原二所、深圳虎神、深圳潤正、深圳航通、深圳保全等公司,京城清達是由北京量具刃具集團與清華大學、日本飯沼製做所共同合資的公司,太原二所是一家從事半導體相關工藝研究的專業所,他們都有較強的技術實力。但中國大陸液晶設備就其規模和水平來看,與LCD器件和相關材料比,仍顯得滯後一些,與日本韓國相比,仍有相當的距離。需要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關注。
7 開發和研究
中國大陸在液晶顯示技術的基礎和應用性研究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包括清華大學物理系、化學系、長春物理所、北京化學所等單位在七十年代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之後北京大學微電子所,南開大學、華中理工大學、南京五十五所等單位也相繼介入這方面的研究,這些基礎和應用性的研究和開發工作,雖然由於資金投入較小,沒有世界級大的創新性成果,但在產業發展中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大學和研究所背景下成立的清華液晶中心、北方液晶中心也是專門從事液晶顯示技術研發的單位,一些大的集團如京東方、上廣電、TCL等也有企業自己的研究院或研究所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北方液晶中心側重STN-LCD、a-si TFT、p-si TFT-LCD、液晶器件參數測試儀方面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曾獲中國科學院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項獎勵,清華液晶中心側重STN工程化技術研究以及相變液晶、賓主液晶、寬視角等一些個性化的器件開發和導波技術在液晶中的應用、模式設計等一些偏基礎性的研究,曾獲得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和北京市科學進步一等獎等獎勵,近二年又在人才培養上展開工作,面向平板行業舉行各類技術培訓班。五十五所則在STN、TFT及BTN液晶顯示器件及整機軍用液晶加固技術上開展工作,在加固方面擁有幾項專利,曾獲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勵。
二 中國液晶產業的現狀與發展
歷經二十幾年的發展,中國LCD產業從無到有,從無源跨入有源,已成為全球最大的TN/STN生產大國和產值排名世界第四的LCD產業區域,目前在中國大陸與LCD產業相關的生產廠、科研院所大約有180家,約110條的TN/ STN-LCD生產線,7條TFT-LCD生產線(含京東方在韓國的三條生產線)和眾多的TN/STN/TFT模塊生產線。液晶協會在2003年對65家會員單位的統計數據顯示:這65家單位2003年銷售值總和在132.46億,比02年增長123%,其中顯示器件107.79億,佔81.38%,相關材料12.04億,佔9.09%,製造設備1.29億,佔0.97%,其他佔8.56%,從業人員大約在5萬3千人,LCD年產量424萬平米,ITO玻璃年產量646萬平米,液晶材料年產量79.5噸,偏光片年產量96萬平米。
從地域分布來看,中國液晶產業主要分布在三個區域:以深圳為中心的華南地區,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地區以及以北京為中心的華北、東北地區,這與中國信息產業強勢分布區域相對應。
華南是中國最早形成LCD、LCM區域性的地區,到目前仍是企業數量最多,投資成份最多元化的地區,其生產線數量佔到合國的70%以上,其中又以深圳東莞二市為主,在投資類別上以台灣華泰、香港信利、香港精電、台灣勁佳光電為代表的香港、台灣投資和以深圳天馬、邁爾科特、東莞SDI、東莞新電器等為代表的日美資和大陸內資為主。
華東地區是近幾年剛興起的新區.這個地區顯著的特點是企業的投資和規模都較大,日資和台資企業較多,無錫夏普、張家港光王電子、蘇州EPSON、上海飛利浦、上海廣電液晶都有規模較大的CSTN和STN生產線,更有眾多的TFT模塊廠在這個區域內。產值較大,銷售規模上億、上十億的廠多,隨著上海廣電集團與日本NEC合作TFT—LCD五代線的建成,還將帶動TFT-LCD產業鏈上的其他項目,這個地區顯示出很強的發展後勁。
東北華北地區目前企業的數量和總體規模都小於其他二個地區。但隨著京東方在2003年成功收購韓國現代TFT三條生產線、並在北京建TFT模塊生產線和五代TFT屏生產線、整合上下流產業鏈一系列大的動作以及其TFT—LCD銷售額在2003年全球大尺寸LCD排名第9的地位和五代線建成後的帶動和輻射影響,將帶動這個地區成為對中國液晶產業有重要影響的區域,另外這個區域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從事液晶研發的單位和力量比較集中。還有美國三伍電子以及河北冀雅、長春聯信、鞍山亞視一批有實力和後勁的企業。

H. 顯示器的發展過程!!!急!!!

顯示器技術發展一覽

誰都知道每台電腦都必須有個「臉面」——那就是顯示器。顯示器是人們與電腦打交道的主要界面。同時,眾所周知,一台顯示器的價格在整套電腦里的比重往往能佔到25%-35%,不僅價格不菲,更是直接關繫到用戶的身體健康和使用感受,因此可謂至關重要。如何為自己的「愛機」選購一台合適的顯示器呢?這當中,顯示器所採用的顯示技術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到目前為止,市場上主流顯示器所採用的顯示技術大體上經歷了球面CRT、純平、液晶(LCD)三個階段,每一時代都有不同的技術特點,下面就為讀者們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昔日輝煌:球面CRT

自從有了PC的那一天起,球面CRT顯示器就一直是主流的顯示器產品,球面CRT顯示器一統天下曾達20年之久,直到近年來才被純平、液晶等「後起之秀」們所迎頭趕上。

實際上,球面CRT顯示技術的原理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電視機差不多。其主要顯示部件就是一個與彩電顯像管類似的CRT顯像管。顯像管的熒光屏上塗有一層薄薄的發光塗層,電子槍發射的電子束轟擊發光塗層就能產生光信號,通過控制電子束就可以在屏幕上顯示出不同的圖像了。因此球面CRT顯示器的顯示品質就主要取決於顯像管的品質。那麼為什麼要叫做「球面CRT」呢?這是因為這種顯示器的顯像管斷面就是一個球面,它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彎曲的,而且顯示圖像也隨著屏幕的形態而彎曲。

球面CRT顯示器的一大優點就是成本低,易生產(只要有生產彩電用彩管的技術就差不多了),然而這種顯示器也有著很多的弊端,有時甚至到了讓人難以忍受的地步。首先是球面的彎曲造成了圖像的嚴重失真,而且使實際的顯示面積比標稱的面積要小(顯示器的標稱值都是對角線的長度);同時,球面CRT顯示器還有一個頑固的毛病,就是它那彎曲的屏幕還很容易造成反光現象——圖形圖像失真對於當初比較簡單的DOS及Windows 3.2時代的應用軟體來說,影響還不算太大,忍一忍,也就習慣了——當時還沒有什麼3D游戲之類。但反光問題卻讓人頭痛,因此早期的電腦機房一般是封閉的,並且使用深色的窗簾,——當然這不是因為當年的電腦高手都是幽閉症患者,而是為了阻擋太陽光的照射。由此帶來的麻煩則可想而知了。

正因為球面CRT顯示器的這些不足,使其逐漸為後起之秀——純平CRT和液晶等顯示器所取代,逝去了往日的輝煌。為了減小球面屏幕特別是屏幕四角的圖象失真和顯示器的反光等現像,同時也是電腦軟硬體技術不斷發展的需要,各個顯像管廠商紛紛在其顯像管的製造工藝上進行了不少改進。最早出現的是所謂「平面直角」顯示器。其實平面直角顯像管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純平顯示器,只不過其顯像管的曲率相對球面顯像管比較小而已,其屏幕表面接近平面,而且四個角都是直角。因此除了能夠比傳統球面管獲得一個更平坦的畫面外,還可獲得比較低的眩光和反射,再配合屏幕塗層等新技術的採用,顯示器的顯示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現在人們所使用的大部分顯示器,包括最近幾年生產的14英寸顯示器和大多數的15、17英寸及以上的顯示器,都屬於這種平面直角顯示器。

今日主流——純平顯示技術

純平顯示器也是CRT顯示器,但它的臉面可不像球面CRT那樣「圓鼓鼓」地令使用者煩惱了。純平顯示技術一般又分為柱面和完全平面兩大陣營。柱面顯像管的代表人物是索尼和三菱。柱面顯像管的屏幕在垂直方向已經實現了完全的筆直,在水平方向仍然有一點點弧度。因此採用柱面顯像管的顯示器實現的是「視覺純平」,而不是真正的「物理純平」。由於採用了柵狀設計等多種革新技術,使得顯示器的顯示質量更上一層樓,畫面更細膩、鮮艷,失真也不明顯了,因此亮度高,色彩鮮明,適合對色彩表現要求高的場合,如平面設計等專業領域。

完全平面顯像管的出現,使得顯示水平達到了一個嶄新的境地,其代表作是三星的IFT丹娜(DYNAFLAT)顯像管和LG的「未來窗」。完全平面顯像管的屏幕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筆直的,就像一面鏡子那樣平,而顯示器的失真和反光,則被減小到了最低限度。這是因為完全平面顯像管平整的表面使光發生定向反射,反射光很難射入人眼中,從而降低了眩目感,長時間工作,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而且視覺效果非常舒展,從任何角度看畫面均無扭曲現象發生,顯示效果極佳。

與上一代的球面CRT顯示器相比,純平顯示器的技術水平和顯示效果有了質的提高。以頗受歡迎的EMC D777為例,通過「曲率補償」技術,使得圖像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能實現完全的平直,既沒有普通管的視覺外凸,也沒有某些平面管出現的視覺內凹現象;同時D777面板外表面採用了ARAS塗層、智能磷光質等獨特技術,能夠更好的杜絕由外界引起的反光和靜電影響;另外,D777的點距達到了0.25mm,最大解析度為1280*1024Hz,行頻為30-70KHz,場頻為50-150Hz,帶寬高達110MHz,並且通過了TCO99安全認證,是「綠色」顯示器……這些都是以往的顯示技術所無法企及的。

目前的主流顯示器市場上,純平顯示器已經取代了球面CRT顯示器,逐漸占據了主要位置。

明日之花——液晶顯示技術

如果說目前主流顯示器市場上是純平顯示器的天下的話,那麼液晶(LCD)顯示技術就是當之無愧的明日之花了。液晶顯示器的原理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通電時導通,排列變得有秩序,使光線容易通過;不通電時排列混亂,阻止光線通過。通過和不通過的組合就可以在屏幕上顯示出圖像來。由於LCD本身的工作原理,也就決定了液晶顯示具有厚度薄、適於大規模集成電路直接驅動、易於實現全彩色顯示的特點,目前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在攜帶型電腦、數碼攝(錄)像機、PDA移動通信工具等眾多領域。與傳統的顯示技術相比,液晶(LCD)顯示器具有很多重要的優越性。首先LCD顯示器不使用電子槍轟擊方式來成像,因此它完全沒有輻射危害,對人體安全;同時LCD顯示器不閃爍、顏色失真近乎與零;而且LCD顯示器工作電壓低、功耗小、重量輕、體積小等等優點,而這些優點都是CRT顯示器所無法實現的。

我們以EMC新近推出的一款LP-500液晶顯示器為例,其整體尺寸為475mm(L)×290mm(W)×560mm(H),(包括可傾斜、可旋轉的底座)佔用空間僅僅是同類19英寸CRT顯示器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而且其凈重僅有9公斤。LP-500的點距達到了0.28毫米,在背光單位達到2CCFL亮點支持下,其顯示亮度達到典型狀況下的每平方米200流明,而工作功耗卻只有35瓦,這要比同樣顯示面積的CRT產品少了近50%。LP-500的行頻為36-60KHz,場頻55Hz-80Hz。在0.28毫米點距支持下,最大解析度達到了75Hz刷新頻率下的1280×768;其顯示色彩的數量達到了262,144種,而且色階過渡自然。這樣的指標不但足以應付所有商業應用的需要,而且可以滿足一些專業人事的專門應用要求。另外,它曾憑借流暢簡潔的外形設計及優秀的內在品質榮獲了德國的「漢諾威電腦展最佳設計獎」和台灣的「金瓶獎」,並得到了廣大用戶的贊許。

盡管目前市場上純平CRT顯示器正方興未艾、百花齊放,盡管液晶顯示器由於價格和生產技術等方面的原因一時還難以普及,但人們仍普遍認為,液晶顯示器(LCD)是取代CRT顯示器的未來市場主流,其市場也已經成為各個商家競相爭奪的熱點。預計2001年,全世界的液晶顯示器出廠數量與今年相比將增長98%,有望達到1409萬台。

結束語

目前看來,在主流顯示技術中,球面CRT已經是昨夜星辰,而液晶顯示器等其它顯示器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在一段時間里還無法進入普通消費者的家庭。這就給純平CRT顯示器留下了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兩到三年之內,CRT顯示器仍是主流的顯示器產品。而各大顯示器廠商不會坐視這片市場的流失,在開發新型顯示器產品、大力推廣液晶顯示器產品的同時,讓純平CRT顯示器變得更好,更完善。(

閱讀全文

與顯示產業發展的過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