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重慶為什麼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重慶為什麼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發布時間:2020-12-17 19:12:52

A. 高企申報材料中提及到的高新技術產品,和重慶市科委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有什麼區別。

高企申報材料中高新技術產品是指你企業知識產權所轉化成的科技成果,你的認定內機構是重慶市科委,容那麼你在認定高企時,不僅要看國家高企申報材料,還需要去科技網上查看重慶市需要的材料通知。 高新技術產品情況表是作為你認定高企的一個認定材料。

B.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歷史沿革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是首批5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開發區之一。2007年底,北部新區、經開區(含出口加工區)、高新區實行「三區合一」管理體制,此段時期的高新區轄70平方公里,包括石橋鋪高新科技開發園、二郎科技新城20平方公里和北部新區高新園50平公里。
2010年6月,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掛牌成立。為了更好發揮高新區、經開區的作用,市委、市政府決定北部新區與高新區、經開區分設,高新區黨工委、高新區管委會重新組建,作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委託九龍坡區委、區政府管理。2010年7月,市政府召開經開區高新區移交工作暨動員大會,隨即九龍坡區委、區人民政府與北部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簽定《重慶高新區移交協議》,就財政體制、建設項目、資產劃轉、機構人員等移交事項進行了明確。
2010年10月8日,新組建的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正式掛牌運行,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新高新區管委會機構規格保留正廳局級,以「8+8」機構設置,下設管委會辦公室、經濟發展局、建設管理局、投資促進局、財務局5個內設機構和土地儲備中心、創新服務中心、征地服務中心3個事業單位,協調管理高新區公安分局、國土房管分局、規劃分局、國稅局、地稅局、工商分局、質監分局、公安消防支隊8個市級部門派駐機構。新規劃的高新區面積70平方公里,其中:東部石橋鋪、二郎改造提升區20平方公里,西部金鳳、含谷、白市驛組團拓展開發區50平方公里。

C. 重慶四聯集團的「民族高科技產業典範」

2009年,盡管金融危機仍在全球范圍內延續,但作為中國自動化儀錶行業旗幟性企業的四聯集團,其經濟運行態勢仍穩中有升,經營規模連續8年保持行業龍頭地位。
開拓市場 進軍新興戰略性產業
中國自動化儀錶行業是一個高度競爭的行業。為應對金融危機,四聯集團一方面提出「訂單第一、用戶至上」的經營理念,及時調整營銷策略,繼續在優勢行業深化與核心用戶的戰略合作關系,保持穩中有增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貼近國家產業政策扶持的新能源、新光源相關行業和重點投資領域,進軍LED、核廢料處理、油氣回收裝置、污水處理、余熱發電等環保節能相關產業,加大對核電、城市軌道交通、高速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產業的延伸。
如在核電方面,世界首座第三代核電站———浙江三門核電站所需的穩壓器電熱器,被喻為「心臟起搏器」,四聯集團戰勝歐美競爭對手,成功實現「重慶造」,打破了歐美市場的壟斷局面。四聯集團旗下的耐德工業,與世界500強新日本石油株式會社等合作,將世界最先進的油氣回收裝置落戶重慶,把汽油味變成汽油,回收率超過99%,這預示著世界領先的油氣回收裝置和系統集成不再由歐美企業壟斷,「重慶造」更質優價廉。
科技創新 贏得市場競爭話語權
「支撐一個企業發展壯大的因素很多,對於四聯這樣的高科技工業自動化企業來說,不論是自主創新,還是合資合作、海外收購都離不開深厚的科技實力作保障。」四聯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向曉波詮釋集團的逆勢增長。
近3年來,四聯集團完成了重點科技攻關及創新產品研發項目200餘項,陸續承擔了一大批「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技術創新計劃」等項目,建成了四聯集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在舉行的亞洲最大儀器儀表展會———第20屆多國儀器儀表(上海)展覽會上,國家工信部領導及行業專家在參觀四聯新產品時,給予了「民族高科技產業典範」的評價。1月11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四聯參與完成的「流程工業現場匯流排核心晶元、互操作技術及集成控制系統開發」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四聯科技實力的積淀,也為其在2009年的逆勢發展奠定了基礎,贏得了更多與國際儀器儀表企業合作的機會———
2009年,四聯集團與東芝、西門子合作的流量計、變送器等產品的技術水平、工藝精度達到甚至超過了海外生產線標准,有力地助推四聯集團實現了「借船出海」的目標;收購霍尼韋爾加拿大藍寶石生產線,在重慶新工廠產出了首批代表國際一流水平的大尺寸藍寶石基片,為我市大力發展LED產業作出重要貢獻;依託先進的儀表成套控制系統技術及精密機械加工技術,與日本NABCO、美國西屋、義大利芬梅卡尼卡等多家大型跨國公司聯手,全方位涉足國內多個大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門、屏蔽門及電牽引、綜合監控、低壓供電、自動售檢票等領域。
面向未來,四聯集團提出了滾動發展規劃:2012年進入百億集團、2015年躋身全球過程自動化控制儀表前五強,實現「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D. 重慶市潤昌高新技術產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5000001805152所在地:重慶市注冊資本:9039.58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雁傑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回登記狀態:暫無登答記機關:重慶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地址:江北區塔坪120號
法定代表人:雁傑
成立時間:2000-08-28
注冊資本:9039.58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000180515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江北區塔坪120號

E.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空間布局

堅持東西並舉,以東部提升改造區和西部拓展開發區「雙輪驅動」,合理空間專布局,科學規屬劃實施。改造提升區:按照「一軸、兩核、四片區」的總體布局,對石橋鋪、二郎地區進行空間再造和產業重構。「一軸」,指以成渝高速公路為軸線,打造「生態廊道」和「產業通道」。「兩核」,指打造石橋鋪、二郎兩個核心區,將石橋鋪地區建成長江上游的IT數碼中心,二郎地區大力推進應用技術研發和科技型企業總部經濟發展。「四片區」,指六店子、高廟、奧體中心、彩雲湖周邊等四個綜合配套片區,作為兩核溢出效應的承接地,著力完善居住、娛樂、健身、休閑、購物等基本功能,發展以生活配套為主的現代服務業。拓展開發區:按照「一區多園」的思路和「市場導向、創新驅動、集約發展、效益領先」的目標,以成渝高速公路為紐帶連接,在西部金鳳、含谷、白市驛組團合理布局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園、生物醫葯園、裝備製造園、現代物流園、研發總部園等新興產業園區,打造國家級綜合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F.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區位區劃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中國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重慶都市發達版經濟圈核心區、兩江半權島中心地帶,是成渝經濟區重慶門戶,重慶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重要基地。
重慶高新區主要由東、西兩大板塊組成,其中:東部石橋鋪、二郎20平方公里的改造提升區居重慶都市區中心,壤渝中、九龍坡、沙坪壩三區,扼渝中半島咽喉要地,商埠雲集,經貿繁榮,極具產業集聚輻射先天優勢。西部金鳳、含谷、白市驛組團53平方公里的拓展開發區位於重慶西部新城核心,緊鄰重慶大學城、微電子工業園和全國面積最大的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拓展區地勢平坦,生態秀美,是重慶兩山兩江(中梁山、縉雲山和長江、嘉陵江)之間的槽谷地帶不可多得的投資戰略要地。

G. 請問 我們申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而且通過了的,但是頒發的證書是重慶市科技委員會,怎麼回事呢

我們公司也是國家高新,是北京市科委頒發 證書是這樣的供你參考 重慶也是直轄市 應該跟北京一樣的 只要能享受高新的所有政策 哪裡頒發的都一樣 呵呵

H.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規劃定位

按照重慶市委、市政府對高新區「五年西部領先,十年全國一流」的發展目標要求,高新區回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答領,積極對接國家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戰略,堅持差異化和可持續發展原則,著力打造以電子信息為支柱產業,裝備製造、生物醫葯、高技術服務為優勢產業,現代物流、文化科技、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其他產業同步發展的「1+3+X」產業體系,力爭到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0億元,工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營業總收入突破3000億元, 建成西部領先、躋身國家高新區一流序列的「自主創新戰略高地,新興產業核心載體,科學發展示範窗口」。

I.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產業基礎

大力發展電子信息、 生物醫葯和先進製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金鳳專電子信息產業園,成功引進華屬碩電腦建設華碩中國第二營運總部,擁有重慶最大數碼產品市場,構建起從研發、 製造到銷售、服務的電子信息完整產業鏈;前沿生物、賽諾葯業、泰濠制葯等一批生物醫葯企業和格力空調、梅安森科技等一批先進製造業企業蓬勃發展;國家質檢中心基地、萊佛士國際教育園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戶高新區拓展區,2011年4月重慶高新區成為西南地區首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准化示範區」。

閱讀全文

與重慶為什麼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