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論文:軟體行業發展現狀及人才需求分析 3000字 寫好再加分100
今年上半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軟體產業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軟體產業仍然保持了持續、穩定的發展勢頭。 軟體產業作為信息產業的核心,是知識高度密集的行業,具有不同於普通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特性。在投資、商務活動、人員培訓、軟體出口等方面給軟體企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給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從另一個角度考慮,SARS 同時引發了新的市場需求,如醫保系統、視頻會議系統、遠程教育系統、防治系統等領域,對軟體產品的品種、質量和安全性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為我國軟體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提供了機遇。 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上半年全行業共完成銷售收入 847 億元,同比增長59.8%。其中: 軟體產品銷售額為465.9 億元,同比增長69.4%; 軟體服務銷售額為381.1 億元,同比增長49.5%; 軟體出口額為8.04 億美元,同比增長33.3%。 由於今年4-6 月份非典疫情的影響,今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長率趨緩,預計今年下半年軟體產業的產值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三)發展目標為進一步提高我國軟體產業的總體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國家在《振興軟體產業行動綱要》中提出了到2005 年的發展目標:軟體市場銷售額達到2500 億元;國產軟體和服務的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60%;軟體出口額達到50 億美元;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軟體產品,形成若幹家銷售額超過50 億元的軟體骨幹企業;軟體專業技術人才達到 80 萬人。從2002 年的實踐和2003 年上半年的發展狀況來看,這一目標應該能夠超額完成。 2002 年軟體產業 存在的問題 (一)軟體企業反映的主要問題 1.大型企業市場銷售額增加,利潤普遍下降(從證監會公布的一些上市公司的數據中明顯可以看出此趨勢),主要原因:這些大企業的老總們普遍認為是成本上升所致。 2.2002 年國內市場競爭加劇,主要表現為: ①不但國外大公司進入中國市場,而且國際上中、小企業也開始進入中國市場,過去歐美日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現在印度大中型公司也進入中國市場(如印度TATA集團、NIIT、QAI 落戶中國等),2002 年明顯表現出國內市場競爭加劇的趨勢。 ②人才競爭加劇,尤其在高端人才競爭方面更加劇烈,高端人才成本在2002 年進一步抬高,高端人才流動現象在增加。 3.市場環境有惡化的趨勢,主要表現為: ①市場競爭行為不規范,在國外訂制軟體上表現尤為突出,如西部和西南地區,6000~7000 美元就答應承接一個國外訂單。 ②惡性競爭,降價的趨勢明顯。③國內大中型企業普遍反映2002 年資本回收慢,應收款項拖欠現象開始出現(從上市公司公布的數據可以反映出來)。 (二)2002~2003 年軟體行業的發展趨勢 1.軟體(產品)與信息服務業本來就是一個行業,但是在這樣一個行業中,服務的趨勢更加明顯,服務在行業中的比重越來越高;服務的內容包括產品及產品增值服務、產品及升級和更新換代服務、在線增值服務、咨詢和培訓(業務培訓、產品培訓)服務、系統解決方案和系統集成服務,以及產品測試評估和維護服務等,未來3~5 年內,單一產品提供的方式在行業中所佔比重會下降到20%以下; 2.無線移動平台上的軟體(移動系統軟體、移動中間件、移動資料庫)引起企業的關注,也是企業市場大、利潤高的領域; 3.嵌入式軟體(手機、移動手持設備、信息家電等)引起軟體開發商廣泛關注,不少軟體企業已轉向這個領域; 4.從事ERP 的軟體企業開始從炒作轉向務實,如要求制定ERP 標准和市場規范,軟體企業積極務實參預工業信息化的領域; 5.要求開放源代碼已成為共同呼聲,Linux 企業從炒作多的傾向轉向務實,商業化成為Linux 廠家必須考慮的問題; 6.軟體出口與國際合作是發展中國軟體產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北京、上海、天津、大連都在積極爭取日本方面的合作與訂制軟體,美國、歐洲也開始將軟體加工轉向中國,其原因為: ① 歐美在經濟不景氣形勢下; ② 本國本地的成本高; ③ 過去訂單大都流向印度,美歐發現印度有再轉包給中國的現狀,由於加入WTO後對中國政治歧視的減少,今後歐洲軟體外包業務將直接轉向中國。軟體人才需求情況分析 作為高科技產業之一的軟體產業,其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才的素質與人才的結構。軟體產業的競爭從根本上來講是人才的競爭。因此,不斷提高各類軟體人才的素質,不斷完善人才的合理結構和供應體系,將是未來中國軟體產業得以強勁發展的基礎。 2002 年,受全球IT 行業人才需求減緩的影響,加之我國加大了對軟體人才的培養力度,我國軟體人才供不應求的局面有所緩解。隨著35 所示範性軟體學院開始招生以及社會力量辦學的培訓機構的增加,我國軟體人才的供給數量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國軟體人才的結構。但總體來說,2002 年中國軟體人才狀況仍未擺脫長期以來形成的「缺口較大、結構失衡、需求旺盛」的狀況,人才短缺與結構不合理現狀並存。具體表現為我國軟體人才結構呈現「橄欖型」,即軟體高端人才,包括系統分析師、項目技術主管等,以及低端人才,如軟體編碼程序員等都嚴重短缺,中級(端)人才過剩。最近,人事部公布了2003 年我國人才市場招聘與求職專業主要情況,其中計算機專業的招聘數量為14.8 萬名,求職數量為39.6 萬名,也呈供大於求的態勢,這同時說明中端人才過剩。 (一)全國普通高校在校生情況 到2002 年底,我國普通高等院校共計1396 所,其中本科院校 629 所,專科院校767 所。全國共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軟體、軟體工程專業的院校有982 所,其中本科院校有484 所,專科院校 498 所。 2002 年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總數為903.36 萬人(本科生657.54 萬人,專科生193.41 萬人),其中計算機及軟體專業在校生71.85 萬人。此外,與軟體相關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地理信息系統、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類新專業、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網路工程、信息對抗技術、信息安全等9 個專業)的在校生有 48.26 萬人。 (二)2002 年全國普通高校計算機及軟體專業畢業生情況2002 年全國高校計算機及軟體專業畢業生人數為89214 人,其中博士336 人,碩士3491 人,本科37918 人,專科47693 人。 (三)2002 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與軟體相關專業在校生情況 全國普通高校中與軟體相關專業共有在校生48.26 萬人,其中 2002 年畢業生人數為48165 人,其中本科畢業生33048 人,大專畢業生15117 人。 (四)示範性軟體學院軟體人才培養情況 到2002 年10 月,35 所示範性軟體學院共計招收本科生8073 人,工程碩士5670 人,研究生1158 人,全年招生超過15000 人。 (五)2002 年全國軟體相關專業畢業生匯總 根據教育部提供的資料,我們將2002 年全國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中軟體相關專業的畢業生進行匯總 感謝你的支持!
2. 社會對人才需求狀況調查
1.電子信息類 電子信息產業是一項新興的高科技產業,被稱為朝陽產業。根據信息產業部分析,「十五」期間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預計電子信息產業仍將以高於經濟增速兩倍左右的速度快速發展,產業前景十分廣闊。
未來的發展重點是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等產業 ;新興通信業務如數據通信、多媒體、互聯網、電話信息服務、手機簡訊等業務也將迅速擴展;值得關注的還有文化科技產業,如網路游戲等。目前,信息技術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術故障、設備和顧客服務、硬體和軟體安裝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統操作、監視與維修等四類人才最為短缺。此外,電子商務和互動媒體、資料庫開發和軟體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相關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對抗技術、信息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等。
2.生物技術類 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生物科技經濟發展起來是必然趨勢。據了解,目前在全國年產值過億元的生物技術企業已蓬勃發展起來,各地把生物技術作為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但生物技術的開發需要具有獨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科學素質,特別是具有創造能力和付諸實現能力的新型人才。生物科研人才近年來一直是國際人才競爭的焦點之一。我國目前無論是生物技術的研究人員,還是生物技術產品開發的人才,都存在嚴重不足的問題,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對生物技術人才有極大需求。有關專家預計,隨著基因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的發展和產業升級,這類高技術專業人才的缺口會越來越大。
相關專業
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生物資源科學等。
3.現代醫葯類 全球現代醫葯技術產業繼續呈高速增長態勢,現代生物技術產業已經成為醫葯產業新的國際競爭焦點。有關專家指出,面對日趨直接而激烈的國際化市場競爭,我國發展現代中葯及生物醫葯技術產業已是勢在必行。特別是現代中葯產業不僅在世界發展較快,而且在我國也是增長較快的產業之一,目前已成為我國一項具有較強發展優勢和廣闊市場前景的潛在的戰略性產業。科技部已將「創新葯物與中葯現代化」列為「十五」期間國家12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
相關專業
葯物制劑、制葯工程、生物醫學工程、中葯學等。
4.汽車類 隨著汽車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汽車專業也成為了社會上十分走俏的專業。汽車類專業人才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搶手貨」,汽車行業中的復合型人才將成為競爭焦點,比如精通外語的汽車設計人才、具備汽車技術背景的營銷人才、具備汽車銷售背景的IT類專業人才,以及汽車信貸、保險等金融人才年將繼續走俏。此外,熱能與動力工程、工業設計等相關專業人才需求也將持續看漲。
相關專業
車輛工程專業、汽車服務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工業設計等。
5.物流類 加入WTO後,隨著我國在公路貨運、倉儲、海上搬運運輸、船舶代理等方面進一步開放市場,我國的相關行業和企業與國外物流企業將開展全面合作,這意味著,我國的現代物流將進入快速增長、全面發展的新時期。專家預計,今後10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我國物流業將接近或趕上發達國家的物流發展水平。目前,國內需要600多萬中高級物流專業人才,物流專業人才已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到2010年我國大專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約為30萬至40萬,而目前各類大專院校物流專業年培養規模在5000人左右,物流規劃咨詢、物流外向型國際、物流科研這三種人才在業內最為缺乏。
相關專業
物流管理、現代物流等。
6.新材料類 新材料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其研發水平及產業化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實力的重要標志。「十五」計劃開始以來,國家產業政策導向明顯向以新材料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傾斜,這對新材料產業發展無疑將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國內支柱產業及高技術產業發展對新材料的需求不斷擴大,機械製造業、電子信息製造業、汽車工業、建築業等支柱產業的快速發展對原材料在質量、性能與數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新技術產業將帶動新材料需求的增加,特別是電子信息材料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長,生物醫用材料以約20%的速度遞增。此外新型能源材料、生態環境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新材料的需求將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迅速增加;復合材料的需求將有較大幅度的增加,特別是樹脂基的復合材料。
相關專業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復合材料與工程、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稀土工程等。
7.環境能源類 環保產業被稱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隨著環境保護投入的大幅度增加,我國環保產業發展較快,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環保產業的發展之快,效益之顯著,無疑是環保技術人員的研究與開發的結果。但目前,我國環保產業面臨嚴重人才不足,現有的環保技術人才難以適應國民經濟的發展。如果環保技術人員按環保從業人員的5%計算,將需要50萬人。而我國現有的環保技術人員離實際需求相差甚遠,培養環保技術人才的任務十分艱巨。同時,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也成為世界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的政策支持、社會的認可以及中國豐富的可再生資源,使得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相關專業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資源環境與科學等。
8.管理類 因為加入WTO和申奧成功將直接帶動我國外經外貿的大發展,所以,管理類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大增將指日可待。在現代企業中,一個優秀企業家的作用超過了100名優秀工程師、1000名優秀工人。目前我國越來越多的轉換企業產權、機制以及企業法人實行招標制、年薪制,實際上就是將企業的管理大權交到職業企業家手中。而據我國近三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外方代理人正以每年500%以上的速度遞增,目前在不少大城市已形成一個職業階層。不管是外企還是國企,高層管理人員的價值越來越看漲。所以,盡管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剛畢業的時候可能做的並不是管理的工作,但是過幾年之後,有管理專業背景的人將會成為搶手貨,MBA仍將是企業爭奪的對象之一。
相關專業
工商管理類、人力資源管理、工程管理等。
9.法律類 目前我國律師人才十分缺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取得律師資格的專職律師還不到2萬人,平均每10萬人口只有兩名律師,而聘請律師的企業也只佔全部企業的千分之幾,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由此可見,我國律師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時,隨著全民的法律意識逐漸在增強,企業的法律意識也在增強,合同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對法律專業人才的需求將會大大提高。法律專業因此成為未來熱門專業之一。
相關專業
法學、國際法、國際經濟商業法、國際商法等。
10.營銷類 由於我國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市場營銷已經滲入到各種各樣的企業,人們對市場營銷的觀念也將有更深的認識,所以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將繼續看好,並有繼續升溫的可能。而隨著我國住房制度的商品化發展和商品房信貸業務的日益紅火,購買商品房已成為絕大多數國人的首選投資,房產商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其中最有效的促銷手段就是聘用房產推銷員。而隨著小轎車的大幅降價及國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小轎車在21世紀進入中國三分之一以上家庭已不再是神話,因此,汽車營銷人員也將走俏職場。再有保險推銷人員在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的「艱苦創業」之後,也將成為21世紀的熱門職業。所以,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整體需求會增大。
3. 當今社會的現狀行業,人才需求未來發展
1.電子信息類
電子信息產業咧,是一項新興的高科技產業,被稱為朝陽產業。根據信息產業部分析,「十五」期間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預計電子信息產業仍將以高於經濟增速兩倍左右的速度快速發展,產業前景十分廣闊,也將「大有錢途 」。
相關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等。
2.生物技術類
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生物科研人才近年來一直是國際人才競爭的焦點之一。我國目前無論是生物技術的研究人員,還是生物技術產品開發的人才,都存在嚴重不足的問題,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對生物技術人才有極大需求。所以咧,報考這個專業將大有作為。
相關專業
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生物資源科學等。
3.現代醫葯類
有關專家指出,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化市場競爭,我國發展現代中葯及生物醫葯技術產業已是勢在必行。特別是現代中葯產業不僅在世界發展較快,而且在我國也是增長較快的產業之一,目前已成為我國一項具有較強發展優勢和廣闊市場前景的潛在的戰略性產業。
相關專業
葯物制劑、制葯工程、生物醫學工程、中葯學等。
4.汽車類
隨著汽車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汽車專業也成為了社會上十分走俏的專業。汽車類專業人才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搶手貨」,汽車行業中的復合型人才將成為競爭焦點。
相關專業
車輛工程專業、汽車服務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工業設計等。
5.物流類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物流產業作為國民經濟中一個新興的服務部門,正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專家分析認為,今後一段時間,除物流人才緊缺外,相關的系統化管理人才、懂得進出口貿易業務的專業操作人才、電子商務物流人才和國際性物流高級人才也更吃香。
相關專業
物流管理、現代物流等。
6.新材料類
新材料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其研發水平及產業化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實力的重要標志。「十五」計劃開始以來,國家產業政策導向明顯向以新材料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傾斜,這對新材料產業發展無疑將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相關專業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復合材料與工程、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稀土工程等。
7.環境能源類
目前,我國環保產業面臨嚴重人才不足,我國現有的環保技術人員離實際需求相差甚遠,培養環保技術人才的任務十分艱巨。同時,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也成為世界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的政策支持、社會的認可以及中國豐富的可再生資源,使得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相近專業:
核工程與核技術 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 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
8.管理類
目前我國越來越多的轉換企業產權、機制以及企業法人實行招標制、年薪制,實際上就是將企業的管理大權交到職業企業家手中。而據我國近三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外方代理人正以每年500%以上的速度遞增,目前在不少大城市已形成一個職業階層。不管是外企還是國企,高層管理人員的價值越來越看漲。所以,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仍將是企業爭奪的對象之一。
相關專業
工商管理類、人力資源管理、工程管理等。
9.法律類
隨著國民的法律意識逐漸在增強,企業的法律意識也在增強,合同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對法律專業人才的需求將會大大提高。法律專業因此成為未來熱門專業之一。
相關專業
法學、國際法、國際經濟商業法、國際商法等。
10.營銷類
由於我國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市場營銷已經滲入到各種各樣的企業,人們對市場營銷的觀念也將有更深的認識,所以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將繼續看好,也將繼續升溫。所以,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整體需求會增大。
相關專業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資源環境與科學等。
4. 現在軟體開發專業前景如何
軟體前景還來是很不錯的。我國源進入新時代了,對第三產業,服務業需求日益增多,大家花在手機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這些都需要軟體提供服務,不斷發展的文化產業對軟體需要也很多,如動漫設計,片頭片尾設計,虛擬現實等。前景好,還要個人業務過硬,畢竟軟體行業技術更新快,需要不斷學習的。
5. IT行業的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狀況的調查報告!
調查問卷:
一、企業背景信息
1.企業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企業業務領域(從如下領域選擇,並在相應的□內打「√」):
IT行業 □ 金融 □ 證券 □ 保險業 □ 建築行業 □ 商業 □
農業 □ 旅遊業 □ 其他________
3.企業業務性質(從如下領域選擇,並在相應的□內打「√」):
製造業 □ 服務業 □ 流通業 □ 貿易 □ 物流業 □ 其他_________
4.企業性質(從如下領域選擇,並在相應的□內打「√」):
三資 □ 國企 □ 民企 □ 個體 □
5.企業規模(從如下領域選擇,並打√):
A.20人以下□ B.20~50人□ C.50~100人□ D.100~200人□ E.200人以上□
二、請對下列各調查項目選項作選擇。 (可以選擇多個選項,在所選項目後的「□」里打「√」)
1、您對IT行業在該地區的現狀滿意程度如何?
A. 非常滿意□ B. 滿意□ C. 一般□ D. 不滿意□
2、您認為該地區IT行業的管理是否規范?
A. 規范□ B. 有待提高□ C. 不規范□
3、您的單位主要從事IT行業的那方面業務?
A. 軟體開發□ B. 硬體開發□ C. 網路與通訊□ D. 製造業□ E. 銷售□ F. 維修□
G.其他(請說明)________________
4、您認為IT行業在今後的發展前景如何?
A. 平穩發展□ B. 快速發展□ C. 在一定時期內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D. 其它(請說明)________________
5、您的單位主要面向哪方面用戶?
A. 政府及企業部門□ B. 普通用戶□ C. 其它□
6、您單位有哪些具體工作崗位需要本專業的本科以上(含本科)層次的人員?
A. 行政人員□ B. 產品研發□ C. 產品製造□ D. 銷售人員□ E. 售後服務□
F. 其它(請說明)________________
7、當前應屆本科學生在工作中反映的主要不足是什麼?
A.相關知識不夠□ B.研究分析能力不足□ C.相關經驗欠缺□ D.動手能力較差□ E.其它______
8、您認為現在學生在畢業前是否應該到相應的培訓機構進行相關的職業培訓?
A. 是□ B. 否□
9、在參加培訓的學生當中,您對哪方面的培訓更感興趣?
A. JAVA程序員□ B. C語言程序員□ C. 網路工程師□ D. 平面設計師□
E. 其它(請說明)________________
10、選擇應聘者時優先考慮的兩項因素(請選擇兩個選項)( )
A. 持續學習能力□ B. 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C. 溝通能力□ D. 參加過項目或者實習□
E. 團隊合作意識□ F. 在校學習期間的學習成績□
6. 現在人才市場對什麼樣的人才需求量最大
. 電子信息 電子信息產業是一項新興的高科技產業,被稱為朝陽產業,產業前景十分廣闊。 未來的發展重點是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等產業;新興通信業務如數據通信、多媒體、互聯網、電話信息服務、手機簡訊等業務也將迅速擴展;值得關注的 還有文化科技產業,如網路游戲等。此外,電子商務和互動媒體、資料庫開發和軟體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2.生物技術 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生物科技經濟發展起來是必然趨勢。生物科研人才近年來一直是國際人才競爭的焦點之一。隨著基因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的發展和產業升級,這類高技術專業人才的缺口會越來越大。 3.醫葯類 全球現代醫葯技術產業繼續呈高速增長態勢,現代生物技術產業已經成為醫葯產業新的國際競爭焦點。科技部已將「創新葯物與中葯現代化」列為「十五」期間國家12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 4.汽車類 隨著汽車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汽車專業也成為了社會上十分走俏的專業。汽車類專業人才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搶手貨」。此外,熱能與動力工程、工業設計等相關專業人才需求也將持續看漲。 5.物流類 隨著公路貨運、倉儲、海上搬運運輸、船舶代理等方面進一步開放市場,相關行業和企業與國外物流企業將開展全面合作,現代物流將進入快速增長、全面發展的新時期。 6.材料類 新材料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其研發水平及產業化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實力的重要標志。同時,國內支柱產業及高技術產業發展對新材料的需求不斷擴大。 7.環境能源類 環保產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隨著環境保護投入的大幅度增加,環保產業發展較快,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環保產業的發展之快,效益之顯著,無疑是環保技術人員的研究與開發的結果。 8.管理類 因為加入WTO和申奧成功將直接帶動外經外貿的大發展,所以,管理類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大增將指日可待。 9.法律類 目前我國律師人才十分缺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取得律師資格的專職律師還不到2萬人,同時,隨著全民的法律意識逐漸在增強,企業的法律意識也在增強,對法律專業人才的需求將會大大提高。法律專業因此成為未來熱門專業之一。 10.營銷類 由於我國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市場營銷已經滲入到各種各樣的企業,人們對市場營銷的觀念也將有更深的認識,所以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將繼續看好,並有繼續升溫的可能。其中最好的就是房產推銷員,汽車營銷人員,保險推銷人員
7. 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會給未來的人才需求帶來哪些影響
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會給未來的人才需求帶來哪些影響?大學生應當如何應付?
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綜述
(一)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
21世紀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世紀,以知識生產、分配和消費為基礎的知識經濟的出現,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乃至思維方式帶來深刻的影響。
1. 技術進步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在農業經濟時代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10%以下,到工業經濟時代增長為40%以下,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上升到60-80%,以信息技術為主的高科技產業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2. 產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與農業經濟時代和工業經濟時代相比,知識經濟時代的產業結構特徵是:第一產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的比重明顯下降,第三產業的比重明顯高於第一、二產業,產業發展呈現出知識信息技術密集化、輕型化、邊緣化的特徵,使得以知識、信息為資源,以人才和創新能力為動力的高新技術產業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支柱產業。
3. 高等教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的核心。知識經濟作為一種以不斷創新的知識為主要基礎發展起來的知識密集型和智慧型經濟,它強調勞動者創新素質是整個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因素,而高等教育作為集知識的生產、選擇、傳播和應用為一體特有的社會活動,在知識經濟時代,必將處於社會的核心地位,大學則必將處於社會的中心。
4. 人力資源的素質和技能成為知識經濟實現的先決條件。創造性人才成為企業、國家之間競爭和爭奪的焦點,隨著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勞動力結構必將發生變化,知識工人將成為勞動力主體。如美國《未來學家》雜志指出,在未來一、二十年中,美國從事體力勞動的藍領工人占就業人口比重將從1995年的20%縮減到10%,非專業的白領工人數也由40%下降到20%-30%,其餘的60%-70%左右都將由知識工人組成。
(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趨勢對世界各國的政治、教育、科技、文化產生重要的影響,不僅影響產業結構的調整,同時也推動著高等教育向著國際化方向發展。
1. 經濟全球化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在貿易自由化、生產全球化、金融國際化等方面的迅速發展,尤其是生產的國際化,掀起了新一輪以發達國家為主導,跨國公司為載體,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參與的全球范圍內產業結構的大調整。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為產業結構調整創造了便利的資源條件,改變了不同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減弱了產業結構調整中的資源限制;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為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變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使新的產業重組能在無障礙的市場條件下進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同時也加速了產業結構變動的世界性傳遞,使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變動成為世界各國的一致行動。
2. 經濟全球化推動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經濟全球化發展必然帶動教育資源在世界范圍內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更加頻繁和密切,同時也迫使各國的教育資源向全世界開放。通過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獲得先進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學經驗,為本國的教育改革注入活力,提高本國的教育發展水平,加速本國高等教育的現代化。隨著我國加入WTO,承諾開放包括高等教育在內的教育市場,我國高等教育正在各個方面面臨深層次、多角度的開放,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加劇。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已越來越受到重視,高校國際合作辦學不斷加強,國際交流也愈來愈頻繁。
二、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
產業結構的變化來自資源在不同產業之間的流動和重新配置,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是朝著合理化和高級化的方向發展:產業結構的合理化是指在一定經濟發展階段和約束條件下,能夠充分利用國際分工的好處和本國的各種資源,對現有產業結構進行優化整合;而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則是產業結構隨著經濟發展和市場變化,按照產業結構演變的規律,不斷向更高方向演進的。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使產業結構升級是加快經濟發展和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的基礎,是保持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與其他經濟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第一、二、三產業發展明顯不協調,2003年我國三大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分別為14
8. 5G人才需求猛增 ,互聯網工作依舊有前景嗎
根據目前市場需要,還是有很大前景的。
近兩年,我國互聯網產業在經歷了快速發展的大內潮後進入理容性調整、去粕存精的階段。智聯招聘數據顯示,互聯網產業的人才需求規模經歷了2018年的大幅收縮後2019年逐漸出現回暖跡象,人才供給規模相對穩定,人才依然存在缺口,就業景氣度2019年以來逐漸回升。
所以目前互聯網還是非常受歡迎的一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