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如何發展中國海洋文化產業

如何發展中國海洋文化產業

發布時間:2020-12-17 06:36:49

① 如何擁有海洋文化

是真的有,要不怎麼會有中國海洋文化節呢?每年6月16號。馬上就海洋文化節在岱山縣人民政府舉辦!

② 怎樣加強我國的海洋建設

在面對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的大潮,面對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富強,如何建設、提高國家海洋文化的軟實力,是我們必須考慮和研究的。建設和弘揚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海洋文化是我國海洋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建設和弘揚海洋文化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加大立法,提高政策保障。海洋文化的建設涉及面廣,難度大,首先作為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用應當在法律上和政策上予以保護,提供保障,以便海洋文化事業的合法有序的進行。其次從政策上加大對海洋文化事業的投入,包括基礎研究設施,專業人才的投入,政策上的優先和重視,建立健全的海洋文化法律保障體系和政策,對研究海洋文化建設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2、開設海洋教育機構,加大人才培養。人才的培養關系著國家未來的發展,我國目前在海洋文化等海洋事務方面的研究機構,教育培訓基地,高等學校還不多,海洋地位的凸顯和海洋涉及的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廣泛,這就要求我們還要繼續加大海洋文化事業的教育投入,培養全方面,多能力的人才體系,這對我國海洋文化建設與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以本民族傳統文化為立足點。建設有本民族特色的海洋文化就要以本民族的文化為立足點,民族文化始終是民族精神成果的代表,中國海洋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輝煌的中國海洋文明史,建設當代先進的海洋文化,必然是先接納和傳承本民族海洋文明,繼而才能更好的展望民族的未來,更好的進行創新,這就要求把本民族海洋文化中的精髓與現代海洋文化相結合,體現出民族的特質內涵,情與理,仁與智,道與法,這樣就能在建設現代化海洋文化之中不至於沒有內涵沒有歷史沒有基礎,這樣也就展現出中國海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化。
4、以自身情況為基礎,借鑒世界海洋先進文化。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交流也頻繁,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對外交流也十分便利。在對外國海洋文化的接觸中,對其他國家民族必有的胸襟,也是建設我國先進海洋文化所必須的。歷史表明文化的進步就是能夠在本民族的基礎上能夠與外界交流,相互兼容。人類在進步的過程中相互依賴也越來越多,因此就更需要對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加以利用,但借鑒學習只是文化發展的因素之一,而創新是保持本民族文化先進性的要素。而創新也不是「閉門造車,孤弱寡聞」與世界脫節,而是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接納與利用其他民族的「精華」拋棄不合理,不合國情的落後的「糟粕」。當今海洋事業正步入一個新的時代,我們必須轉變思想,實事求是,從自身實際出發,加大開放和交流,學會「引進來」,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海洋文化的科學性、創新性和先進性。
5、海洋文化傳承建設。文化的價值在於延續,延續的目的在於繼承和創新,持續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和進步。海洋文化亦是如此,在當今海洋競爭激烈的今天,我們對海洋文化的弘揚和傳承,對海洋文化的良好建設和延續,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加大舉辦具有民俗文化的海洋慶典或海洋節活動,比如福建濱海地區的「媽祖文化節」,我國所舉辦地海洋節,雖然有這樣的民俗活動,但其影響力還不夠,沒有使更多的人們參與進來,如果加大舉辦的力度規模和效果可以使中國海洋文化與民間風俗更加融合,讓更多的人認識體會到海洋文化的豐富多彩,更能激發人們熱愛海洋。(2)大力開展互聯網上的海洋文化專題網站建設,讓更多的人更方便地參加討論,發表觀點,交流學習,這樣就可以為更多的海洋文化愛好者提供一個平台,為海洋文化加大宣傳。同時比如一些電視台,報刊,應當開設此方面的欄目,以便海洋文化傳播更大眾化,普及化。(3)我國的文藝作者應當肩負起文化傳遞者的使命,結合我國人民實際文化水平編寫不同層次,不同題材的海洋文化題材的書籍,創作豐富多彩的海洋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從而更大眾化地把海洋文化展現在人們面前。
先進的文化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海洋先進意識文化關系著21世紀中國海洋安全,海洋經濟,海洋強國建設與發展目標的實現,也關系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富強的重要目標實現。建設當代海洋文化,弘揚民族海洋意識,是我國走向未來的走向富強的重要途徑,也是21世紀海洋戰略建設的必經之路。

③ 中國海洋文化產業的優勢分析及幾點建議

海洋文化產業是當代海洋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海洋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是國家文化建設和海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推動海洋文化傳播、促進海洋經濟與科技文化融合發展、服務海洋外交、提高國民海洋意識、捍衛海洋權益、推進海洋建設、發展海洋文明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前瞻產業研究院產業分析師認為,現階段中國海洋文化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仍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間。目前沿海各省對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重視程度有了極大提高,但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和科技指導等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對傳統海洋文化產業強調較多,而對未來新型海洋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的研究不夠。海洋文化旅遊發展迅速,而促進科技文化融合和產業跨界發展的創新舉措不夠。對海洋節慶、海洋民風民俗開發初見成效,而重大海洋文化項目培育不夠。傳統文化保護利用受到重視,而深挖內涵、發揮文化精神引領作用的努力不夠。
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地海洋文化產業的低水平發展、淺表性開發和重復性建設。產業特色不突出,產業門類過度集中,經營模式趨同,產品的主題、風格同質化等問題至今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要解決好這些問題,除了在指導思想上要有新的理念,還要在具體辦法上引入創新元素,探索創新模式,以海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為突破,讓海洋文化成為創新發展的動力,使海洋文化產業創新經濟帶成為創新發展的高地。

④ 海洋文化的文化產業

21世紀為海洋世紀。海洋是生命誕生的搖籃,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陸地可供開發資源的減少,世界各海洋大國之間在海洋經濟、科技、資源、海權等方面的競爭日益激烈。然而,種種激烈競爭的背後,實質上是海洋文化的競爭。不同的海洋思維、海洋意識、海洋觀念等文化因素,決定著競爭的格局和態勢,決定著競爭的成敗。
長江三角洲地區地處東海之濱、長江入海口與杭州灣交匯區域,是我國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2009年江浙滬三地GDP首次超過1萬億美元,成為全世界第十一大經濟體。隨著長三角區域經濟進入資源環境瓶頸期,陸域資源、能源和空間的壓力與日俱增,迫切要求突破陸域制約,加快發展海洋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海洋資源是長三角區域最大的資源優勢之一,是實現長三角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依託,也是長三角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所在。據統計,長三角區域擁有海域面積約30多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和海島岸線長達8200多公里。2008年江浙滬三省海洋經濟總產值為9584億元,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2.3%,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達到14.7%。
海洋文化是長三角區域海洋資源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長三角海洋經濟發展的先進生產力。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長三角沿海先民已經能夠製造和利用舟楫開始了海上航行,並把自己的文化傳播到他們所及之處。自此之後,長三角沿海居民更是在這塊遼闊的海域上揮灑著自己的智慧與汗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歷史文化奇跡。從河姆渡人最原始狀態的海洋捕撈與長距離的航海活動,到聲名遠揚的「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時龐大的船隊,再到世界第一跨海大橋杭州灣大橋的全線貫通,都充分展示了長三角區域人民認識、開發、利用海洋的智慧與能力。隨著歲月的流逝、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繁榮和中外交往的日益頻繁,其內涵不斷豐富,外延不斷擴展,突出表現為俊逸秀美的海洋民俗文化、源遠流長的海洋宗教信仰文化、山明水秀的海洋景觀文化、精美獨特的海洋鹽業文化、中外交融的海洋商貿文化,還有富含海洋特色的漁業文化、港口文化、科教文化、體育文化、文物古跡、名人文化、文學藝術等。長三角區域海洋文化雖歷經數千年的演進、整合與重構,但其基本精神卻是一脈相承的:海納百川的開放性,兼容並蓄的親和力,博採眾長、厚積薄發的創新力,植根民間、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著名文化學家羅邁德·威廉姆斯說過:「文化研究最精彩的片段,將不再是回溯古老洞穴的火把,而是照亮未來選擇的光柱。」對於海洋文化繁盛的長三角區域來說,研究璀璨的海洋文化,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過去,而應該面向未來,讓海洋文化為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因此,在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深入挖掘區域海洋文化的內涵,大力推進區域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將有助於形成全社會關注海洋、保護海洋、開發海洋的良好氛圍,有效提升海洋文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助於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與產業結構的全面升級,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對實現「把長江三角洲地區建設成為我國文化產業集聚區」的戰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⑤ 中國海洋大學文化產業管理怎麼樣

哈。。話說來我就是海大文管的源呢
這個專業現在在全國算是一個新興的專業
海大作為第一批試點專業我覺著辦的還是不錯的
課程覆蓋面比較廣,新聞、中文的都有涉及,
師資也還是可以的
就業前景什麼的我覺著主要還是靠自己,
四年內能真正把它學好,那麼就業問題根本不用擔心。。
因為文化產業目前是朝陽產業,從各個方面來說發展的前景還是很大的

⑥ 中國海洋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怎麼樣

本專業設在文化產業系,是國內首批設立的該類本科專業。文化產業系還是設在中國海洋大學的「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的主要依託單位。本院自主設置的文化產業管理二級學科專業博士點和碩士點從2013年開始招收研究生。文化產業近年來在全球發展迅猛,已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門類。其范圍包括文化傳播、內容創意、新聞媒介、網路管理、影視展演、音像廣告、文化遺產、文化旅遊、體育休閑等領域。本專業有專任教師15人,教授、副教授8人,大多有國外留學和研究的經歷,其中14人具有國內外名校博士學位。
主要課程有:文化產業概論、世界文化產業概要、中國文化概述、世界文化概述、文化政策與法規、管理學原理、文化市場營銷學、文化產業經營管理案例、項目策劃與管理、平面設計、三維動畫設計。
主要課程有:海洋文化概論、兒童文化概論、文化資源學、創意理論與實踐、海洋文化遺產保護與國際合作、三維動畫設計與製作、古代文物專題、城市文化研究專題、文化產業發展與商業模式、東亞語言文化專題。
畢業生主要去向:可到黨政機關、文化企業經營和文化事業管理部門、新聞出版、影視音像、網路文化、文化旅遊、文博場館、文化遺產保護等部門行業,從事管理、經營、創意、策劃、研究等工作或考研、留學及自主創業。

⑦ 海洋文化經濟效益分為哪幾個方面

從廣義上來講,海洋文化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是緣於海洋而生成,與內陸文化相對應的一種文化形態,是人類對於海洋本身的認識、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創造出的物質的、社會的、行為的、精神的文明生活內涵。

⑧ 第十屆中國海洋文化節舉辦情況如何

人類涉海,文明初生。為便舟楫,為利漁鹽……」320位漁民,匯聚岱山海壇,齊聲誦讀《海壇銘》。6月10日,2018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和第十屆中國海洋文化節閉幕式――「休漁謝洋大典」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海壇拉開帷幕,向世人傳達海島人感恩海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歌舞謝洋環節,一聲聲嘹亮的漁歌號子劃破天際,演員們用激昂的表演再現傳承千年的岱山船拳,演繹豪邁的《拔篷號子通天下》。飄逸靈動的漁家姑娘踏著小調翩然起舞,溫婉靈動的歌舞《泗汛漁歌迎福來》,勾勒出岱山兒女對大海的無限情深與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最後,一首《感恩海洋》帶著海島人民的美好祝願盪漾在海壇之上,七彩雲煙升騰,天地氤氳,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這些富有岱山特色的傳統原生態海洋文化節目,倡導保護海洋,感恩海洋,原汁原味地再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海洋是人類共有的藍色家園,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寶庫。讓我們攜起手來,推動海洋事業發展,弘揚海洋文化,增強海洋意識,呵護藍色海洋。

⑨ 運用文化與社會相關知識,談談我國弘揚海洋文化對海洋經濟發展積極影響

①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海洋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轉化為促進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物質力量,對海洋經濟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②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弘揚海洋文化能提升勞動者文化素養,推動海洋文化產業迅速崛起,使海洋文化消費更加豐富、海洋文化生產力在現代海洋經濟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③文化越來越成為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弘揚海洋文化能夠激發我國海洋文化創造活力,提高文化軟實力,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閱讀全文

與如何發展中國海洋文化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