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廣東省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

廣東省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

發布時間:2020-12-17 03:52:28

Ⅰ 請詳細說說廣東的特色產業與特色產品和特色食品文化

1 廣東的特色產業 2 廣東的特色產品

廣東是領先全國的工業大省。近年來,廣東省委、省政府陸續出台了關於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工業產業競爭力、九大產業發展規劃等文件,加快扶持支柱產業,使全省工業產業結構逐步合理化。

如今廣東的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石油化工、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建材、造紙、醫葯、汽車等九大支柱產業對全省工業增長的主導作用不斷增強,電子信息、電氣機械及專用設備、石油化工三大新興支柱產業保持強勁發展態勢,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建築材料三大傳統支柱產業穩步發展,造紙、醫葯、汽車三大潛力產業發展迅猛,結構趨於優化。2004年,九大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5043.15億元,同比增長24.7%,對全省工業增長貢獻率75.8%。廣東省目前正加快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各種行業孕育了更多的投資商機,將給投資者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豐厚的回報。

1.電子信息業

廣東的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一,已成為當今中國乃至世界最重要的IT產品生產基地之一。2004年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繼續保持第一大支柱產業地位,是拉動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全省已有20多家企業進入全國電子百強企業行列。

廣東的電子信息重點行業形成了一批拳頭產品:在通信設備製造行業,程式控制交換機、光通信產品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優勢;在電子器件製造行業,彩管、分立器件等產品競爭力領先全國;在電子元件製造行業,PCB、SMT等產品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在軟體行業,嵌入式軟體在全國佔一半以上比重。

廣東的信息產業主要集中於珠三角地區,以深圳、廣州、東莞、惠州、佛山和中山為主體,形成了著名的電子信息產業走廊。

2.電器機械業

廣東已形成以廣州、深圳和佛山等裝備製造業基礎較好的城市為中心,輻射珠江三角洲,帶動東西兩翼共同發展的電器機械產業集群。擁有一批在國內佔有較大市場份額的優勢產品。

廣東機械工業行業生產增長效益提高;海外市場進一步擴大;新產品開發步伐加快;一批重點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產品出口居全國首位,工業總量一直位居全國前列。

廣東的家電業在全國家電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中國也是全球重要的家電出口基地。廣東的家電產品門類品種齊全,生產配套發達,產品質量優異,新品開發活躍,生產、出口、競爭力持續佔全國領先地位。在家用視聽設備製造行業,彩電、激光視盤機和組合音響產品競爭力均位居全國首位。

廣東省家電業產業集群成熟,培育出了一批核心企業和享有盛譽的著名品牌。如空調業的格力、美的;冰箱業的科龍;微波爐業的格蘭仕;彩電業的TCL、康佳等。珠三角一帶形成了各具特點的家電產業群及出口加工區。
3.石油化工業

廣東的石油化工總量規模排在全國前列。主要產品如原油加工、汽煤柴三大類成品油、乙烯、合成樹脂、塗料、膠鞋等產量均排在全國前三名之列。2004年,廣東石油化工行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廣東省石油化學工業主要集中在茂名、廣州、惠州和湛江。茂名石化、廣州石化和湛江東興是廣東省三大骨幹煉油企業,前兩家也是廣東省著名的兩家乙烯生產企業。2005年,惠州1200萬噸/年煉油和80萬噸/年乙烯項目建成投產後,成為繼茂名和廣州之後的廣東第三大煉油化工中心。

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油三大石油公司都已將廣東作為其業務發展的戰略布局重點。這將是廣東省發展上游煉油產業,並帶動下游石化產業發展的極好機遇。

4.紡織服裝業

廣東是全國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大省。也是全球第三大服裝出口基地。廣東省紡織工業各大類產品、品種、質量、品牌和工業總產值、銷售額等指標均領先全國。2004年,廣東服裝、紡織品出口達178.27億美元。

紡織產業集群化的發展,成為廣東紡織工業發展的一大特色和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源泉。廣東的紡織服裝集群化發展優勢主要表現在專業化生產已形成「塊狀」產業。專業化生產小而精,小而專,相互配套協調。如中山的休閑裝,東莞的服裝、毛針織,佛山的面料、針織、童裝、內衣,揭陽(普寧)的襯衣等產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廣東省紡織產業重點集群區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的廣州、深圳、佛山、中山、東莞、江門等市所屬的40多個鎮(區)。

5.食品飲料業

廣東是我國食品飲料工業的生產大省和出口大省。廣東食品工業重視技術改造和引進、消化、吸收外國先進技術,為食品工業上水平、保質量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某些行業和產品如飲料、焙烤食品、保健品和調味品等一直保持著全國領先地位,具有明顯的優勢,形成了一大批名牌產品。

2004年,廣東食品行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650億元,佔全省工業總產值的1/9,同比增長25%;餐飲業實現1000億元的營業收入,增長15%,食品飲料工業已成為廣東省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之一。

6.建材業

廣東是我國的建材生產大省,產業規模全國最大,經濟總量居全國之首。廣東省建材工業已發展成為門類比較齊全、產品配套能力較強並有相當規模和水平的重要產業。

廣東建材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產品聚集區,如佛山陶瓷、佛山(順德)建築塗料、佛山(大瀝)鋁型材、潮州衛生潔具、雲浮石材、江門(開平)水暖衛浴等。廣東建材品種豐富,新產品開發速度快,特別是在飾材方面,處於全國領先地位,非常有利於產業競爭力的提高。

廣東建材企業的民營化、市場化程度較高,外向型經濟進一步發展,出口貿易活躍,建材出口量佔全國出口總額30%以上,居全國第一。優勢產品建築陶瓷的出口額近幾年年均增長速度達70%以上。12個中國陶瓷名牌企業中廣東就佔了8個,名牌陶瓷企業在市場開拓能力、市場佔有率等方面均有較大優勢。

7.造紙業

廣東省已是全國造紙及紙製品生產舉足輕重的大省。目前全國造紙行業唯一的制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集產、學、研、科工貿於一體的國家研究中心設在廣東。

因廣東造紙工業區位優勢非常明顯,大部分地區屬於亞熱帶暖濕季風氣候,雨量充沛,非常適宜營造人工速生豐產林,為發展造紙工業提供切實可行的纖維原料資源和水資源保證,近幾年外商紛紛進入廣東投資木材生產和木漿廠。

廣東已初步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為核心的造紙產業集聚帶。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廣州、東莞、佛山、江門、珠海、深圳和湛江等地區,集聚了全省近80%企業。廣東造紙業已步入規模化發展的軌道,已擁有一批全國著名的造紙企業。

廣東的造紙業在規模、裝備、效益、技術、質量、管理等方面正朝強省邁進。目標是到2010年紙及紙板產量達到1100萬噸,商品紙漿產量達到85萬噸。

8.醫葯工業

廣東是醫葯大省,整體實力位居全國前列。中葯、化學葯物制劑、生物制葯產品領域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醫療器械在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領域已形成一定優勢。2004年廣東醫葯工業的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量居全國前列,醫葯製造業的增加值增幅為3.7%。廣東省醫葯產業的集中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具有市場規模優勢,產業內部集中度不斷提高,產業結構處於優化過程。已初步形成化學制葯、中葯、生物制葯、醫療器械、醫葯商業等比較完整的醫葯產業體系。擁有一批綜合性大型醫葯企業。它們在我國的醫葯經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廣東省在化學葯物制劑領域也取得了巨大發展。在新型化學葯物制劑開發和市場營銷方面,已經具有較強競爭力,整體實力處於全國領先水平。深圳科興、康泰、廣州天普生化等生物制葯企業和安科、邁瑞等醫療器械企業在各自領域內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
9.汽車業
廣東汽車整車的工業增加值、工業利潤、銷售收入等有關汽車工業綜合經濟指標排在全國行業前列。近幾年,廣東省致力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擴大吸引外資調整汽車產業結構,汽車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本田、五十鈴、日產、豐田等國外著名汽車廠商相繼落戶廣東。

廣東已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至2004年廣東省擁有汽車企業432家,年汽車產銷量達29萬多輛,摩托車產銷量370多萬輛。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12億元。已形成以廣州為製造中心,轎車為重點,零部件為基礎,客車及改裝專用車為輔的汽車工業生產格局,以及具有較強產品開發能力和出口競爭力的摩托車產業群。廣東的高檔轎車已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能力。

隨著汽車業的發展,一大批零部件配套供應商隨之聚集廣東。珠三角地區已成為汽車工業產業集聚地,已經形成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南沙開發區、花都等多個大型汽車零部件配套基地。
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
廣東特色食品文化
粵菜作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尤以選料之廣博而聞名。在粵菜中,飛禽走獸、山珍海味、野菜山花,無不可入餚,蛇、鼠、雀、蟲、狗、貓等,在其它菜系中令人瞠目結舌的選料,卻被奉為席間珍品。如蛇是其它省份的人不敢入口的,如古時代有「杯弓蛇影」的成語,連誤以為蛇的影子映在酒杯中就要嚇得生病,更不要說吃了。而在粵菜中,蛇卻是上佳選材,廣東人吃蛇,可謂源遠流長,而在粵菜中卻是上佳選材,《南越異物志》中就有一首吃蛇的歌謠:「蚺蚺大蛇,既洪且長,賓亨嘉宴,是豆是觴。」如今,廣東的蛇饌已有近50餘種,並有多間以蛇為基本菜式的餐館,許多外國人、外地人來廣東,都會品嘗一下蛇饌,以為快事。

事實上,廣東人的這種無所不吃的性格,也正是其開放的心態在飲食上的反映。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性格。廣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必經之地,形成了廣東人一種開放性的思維結構,同時由於地處邊疆,歷代王朝對它的控制比內地弱,受正統封建思想的影響較小,中原傳統文化對它的影響不斷淡化,從而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容納力。
博採眾長講究實際

粵菜形成於秦漢時期,它以本地的飲食文化為基礎,吸收國內京、魯、蘇、川等菜系的精華和西餐的烹飪技術,如粵菜中的泡、扒、川就是北方的爆、扒、氽中移植過來的,煎、炸等法就是從西餐中借鑒過來的,逐漸形成獨特的南國風味。

凡是相似的文化,都可以從歷史接觸中探求關系,在兩地同樣事物的比較中,質的相似愈大,相互傳播也愈顯著。廣東文化的開放性,必然具有兼容性,從而使飲食文化具有兼容並蓄的特點,在不知不覺中推動飲食習俗的發展。

廣東飲食習俗在博採眾長的同時,能逐漸摒棄外地飲食中的某些陋習,形成不尚奢華、講究實際的風格。廣東人的飲食,講究少而精,即使宴請賓客,也絕不鋪張浪費,以吃飽、吃好為原則,這與北方的某些地方的大吃大喝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北方人的鋪張,正是由於禮儀上的拘泥,這固然有其豪爽可愛的一面,但更應看到,飲食上的繁文縟節,是無法為現代社會的行為方式所接納的。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廣東人不重視禮儀,恰恰相反,廣東人請客非常注重禮貌,使客人乘興而來,盡興而歸,而那種脫離實際的鋪張,則是務實的廣東人所不願為之的。

廣東人體現在飲食風格上的務實精神,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廣東人不尚虛名,講究實際,儒家文化中注重形式等務虛的精神對廣東的影響不深,相反,他們卻受到西方人的求實態度的熏陶。這種影響形成了廣東人對飲食既能博採眾長,卻又保持著務實態度。

製作精細追求享受

一道鮮美佳餚的製作,有賴於各個環節之間有條不紊的協作,粵菜在配料、刀工、火候、烹飪時間、起鍋、包尾、器皿、上菜方式等諸多環節都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如做魚講究即殺即烹,這樣才能保持魚的鮮味;再如其拼盤的製作,必須注意配料的選擇,以達到造型美觀、口味豐富的效果,一道好的拼盤,不僅是一盤佳餚,更是一件藝術品,讓人賞心悅目,胃口大開。

在粵菜中,最見於師傅製作功夫的莫過於雞饌了,凡幾百種之多,能讓客人遍嘗幾十種雞餚而絕無重復之感,幾乎每個有名的酒家都有自己創制的招牌雞,如廣州酒家的文昌雞、北園酒家的花雕雞、佛山的柱侯雞、清遠的白切雞等,不勝枚舉,各具特色。如白切雞,必須選用小母雞或閹雞,以清遠三黃雞為最佳,製作中最重要的是火候,以剛熟、切開後兩腿骨還微帶血絲者為宜,倘若過火,肉質變老,便失去了白切雞爽滑鮮美的特點。

飲食製作的精細,與廣東人強調個人價值、追求享受的文化分不開。享受並不是片面地追求吃喝玩樂,它屬於一種道德的范疇,同禁慾主義相對應。禁慾主義拒絕塵世的財富和享受,抑制慾望以達到某些社會目的或道德的自我完善。從道德類型來看,廣東文化不屬於禁慾主義,而表現出享受主義的傾向,充滿了世俗享樂的人性和情調,表現在對舒適、快樂、美好生活的追求,以拚命地幹活,盡情地享受為宗旨。享受一詞,在中國文化中一直被賦予貶意,總把它與不勞而獲聯系在一起,認為享受就是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似乎只有資產階級才有資格享受。其實,享受是人類非常高級的一種生存方式,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的一種必然的文化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飲食習俗更向高檔次發展,對傳統的價值觀念進行強烈的沖擊,傳統儒家思想的「君子固窮」,安於「簞食瓢飲」的生存觀念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儒家把操守作為衡量人格的唯一標准,把守窮作為堅持操守的象徵,這種思想的本質是將人類限制在最低的生活水平線上。改革大潮中的廣東人意識到,生活上不尚奢華是可取的,但絕不能以窮作為判定操守的標准,這使他們能夠放開思想,去勇敢追求生活標準的不斷提高。

飲食習俗是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食物不僅僅是含有可供人類利用以維持生命的有機物,對於每一種食物及其消費方式,還需要由文化對其可靠性加上同意的標簽。同樣,廣東人對其飲食的選擇,也正是其文化長期潛移默化影響的結果。美食的改革與創新,可以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必須以文化為基礎,才能夠為人們所接受和喜歡。

Ⅱ 想了解一下廣東省嶺南書法院、廣東省嶺南書法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中心裏面工作人員的工作和待遇。

1、看你在哪個崗位?負責哪一塊的業務?根據你的學歷,經驗 等
2、是否有書法、美術專長和寫作能力
3、總之工作和待遇是因人而異的

Ⅲ 廣東有什麼特色文化

文化藝術
廣東主要有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州文化、雷州文化 等分支。
有廣雕 、廣彩 、廣綉 、潮州木雕、潮綉、潮汕抽紗、潮州工藝瓷等工藝精品。雷州半島不僅有「天下四絕」之一的雷州換鼓、「南方兵馬俑」的雷州石狗,而且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雷州歌、雷劇、雷州音樂、雷州姑娘歌、儺舞等。

飲食文化
粵菜即廣東地方風味菜,又稱廣東菜,中國四大菜系之一,由廣州、潮州、東江三地特色菜點發展而成廣州菜、潮州菜、客家菜。粵菜特點是豐富精細的選材和清淡的口味,味道講究「清、鮮、嫩、滑、爽、香」,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鮮味。粵菜調味品種類繁多,遍及酸、甜、苦、辣、咸、鮮,但只用少量姜蔥、蒜頭做「料頭」,而少用辣椒等辛辣性作料,也不會大咸大甜。
粵菜著名的菜點有:白切雞、燒鵝、烤乳豬、紅燒乳鴿、蜜汁叉燒、上湯焗龍蝦、清蒸石斑魚、白灼蝦、阿一鮑魚、干炒牛河、梅菜扣肉、老火靚湯、太爺雞、鹽焗雞、煲仔飯、廣式燒填鴨、豉汁蒸排骨、菠蘿咕嚕肉、香煎芙蓉蛋、鼎湖上素、煙筒白菜、魚香茄子煲、香芋扣肉、沙茶牛肉、南乳粗齋煲、龍蝦燴鮑魚、米網榴槤蝦、菜膽燉魚翅、麒麟鱸魚、蚝皇鳳爪。

傳統戲劇
粵劇、潮劇、花朝戲 廣東漢劇 、正字戲 、西秦戲 雷劇、粵北採茶戲 、樂昌花鼓戲 、粵西白戲 等。粵劇、潮劇屬於中國的十大地方劇種。

音樂曲藝
嶺南音樂因其文化的多樣化具有 多重屬性,廣東音樂、潮州音樂、客家音樂(客家山歌、廣東漢樂)、雷州音樂[117] 和嶺南的少數民族音樂,以及傳播到海外的嶺南音樂都屬於嶺南音樂范疇。 廣州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為中國一流樂團,廣東實驗現代舞團為國際知名舞團。粵語相聲(南派相聲)威震港澳 ,代表人物黃俊英 。

標志性文化設施有廣東省博物館新館、星海音樂廳、深圳音樂廳、東莞大劇院,東莞玉蘭大劇院等;廣東省連續兩年獲得中國社會文化最高獎「群星獎」評選總成績和金獎數全國第一。

民俗
廣東部分民俗慶典活動:南獅、佛山行通濟、廣州廣府廟會、佛山秋色、潮州大鑼鼓、英歌、燒塔、燒龍、飄色、粵西年例、佛山北帝誕廟會、廣州波羅誕廟會等。

語言
廣東語言狀況復雜,除粵北、粵東、粵西有瑤語、壯語、畲語、標話及歸屬不明的漢方言舊時正話、軍話、韶州土話(粵北土話)等,主要流行3種保留了豐富的古漢語特點、又各有特色的漢語方言廣東本土漢語方言粵語(包括亻能古話)、客家語(包括涯話)、閩語(包括潮州話、雷州話、福佬話、學佬話、海話、隆都話等)。

境外電視
廣東省有線及各市線有翡翠台、明珠台、本港台、國際台、星空衛視、華娛衛視、鳳凰衛視,是中國大陸唯一有境外電視合法落地的省。

閱讀全文

與廣東省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