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道略文化產業

道略文化產業

發布時間:2020-12-17 01:20:14

1. 道略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的中心概況

道略文化研究中心是一家專業性研究型咨詢公司,專注於文化產業研究與咨詢,回業務內容包括咨答詢服務、產業研究、行業監測等綜合性業務。
道略文化研究中心由來自於國內外知名學府和研究性機構的博士、碩士組成,擁有豐富的文化產業一線研究與咨詢經驗。
中心不僅擁有優秀的管理咨詢團隊,還形成了嚴謹科學的研究體系:建立龐大的行業資料庫,定期出版行業研究專刊,並與其它研究機構和媒體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研究體系的建立不僅為中心的項目運作提供強大的支持,同時還推動了行業的整體發展。

2. 商業演出的商業演出活動的流程

商業演出活動策劃流程:
1.首先制定出可行的活動實施的計劃:如活動推進表,活動物料項目推進表,前期廣告投放宣傳,依據市場部的資料分析組織進行活動策劃。
2.確立明確活動方案(包括備選方案)
3.與各種媒體溝通整合:如軟硬新聞、商品廣告、有償新聞、媒體支持等。主要洽談對象包括:當地各大報紙期刊雜志、廣播電台、電視台、網路等。
4.采購部門與供應商進行洽談,對象包括:廠家、省包、國包及與公司業務需求緊密相關的其他個人或單位。洽談內容有:商品價格、商品供貨數量、供貨條件、贊助費用、文藝活動、供應商獨立活動、廣告贊助。
5.市場部提出相關廣告策劃方案、活動方案及費用預算,內容包括時間、地點、活動形式、宣傳、媒體、廣告和宣傳品設計方案、公司配合部門、單項費用預算和總額費用等內容。由市場部組織公司主管總經理、銷售部、執行部及相關部門對廣告策劃的方案、費用預算、廣告及宣傳品設計方案進行評審,從而形成業務評審表
6.活動前軟硬廣告的撰寫設計、排期投放等都必須做好,為即將開始的活動預熱。
相關研究機構
道略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演藝咨詢部專注於演藝產業研究,通過持續的市場監測及分析研究,已經發布了一些列的演藝產業細分市場研究報告,如《中國旅遊演出市場發展研究報告》、《中國音樂劇演出市場發展研究報告》、《中國娛樂演出市場發展研究報告》、《中國演唱會市場發展研究報告》、《中國兒童劇演出市場發展研究報告》及《2012-2013年中國演藝產業投資報告》;
道略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是中國文化產業領先的研究與咨詢機構。發展目標:成為文化產業最專業的智力服務機構;服務領域:服務領域包括文化產業、文藝演出、動漫遊戲、藝術品、廣告、報紙期刊、圖書音像、廣播電視、電影音樂、網路服務、電信服務等;咨詢客戶:研究中心的專業咨詢師已經為50多家文化傳媒機構提供過咨詢服務。客戶包括省市政府文化部門、新聞管理部門、跨國文化傳媒機構和國內領先的報刊社、出版社、傳媒集團等。

3. 小劇場話劇步入"而立之年" 如何避免低俗化傾向

曾因先鋒而受追捧,又因貼近而獲擁躉。中國小劇場話劇進入到2012年,已滿30歲。30年間,小劇場話劇從無到有、從冷到熱,漸漸成為都市年輕人娛樂休閑的選擇之一。僅今年北京市兩會和春節期間,主要由小劇場話劇、相聲等構成的民營院團的演出,就占據了北京市場的一半以上。 事實上,從2005年起,小劇場話劇的潮流逐漸從京滬風行至全國。據道略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2010年北京小劇場話劇演出場次是大劇場話劇的近4倍。此外,上海、杭州、青島、哈爾濱等地小劇場話劇的市場反響也日趨熱烈。但是,小劇場話劇缺乏品質、管理混亂、低俗化傾向也一再為人詬病。據統計,2010年初至2011年中北京上演的350多部劇目中,「三低劇目」竟佔到一半以上。 在演出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小劇場話劇也走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它能否保持初衷,藉助精悍靈活的形式進行藝術和市場探索?又能否通過行業自律和外部援手迎來良性發展? 升溫 演出激增,北京小劇場數量增至30多個 作為話劇的「先鋒」,小劇場話劇的市場狀態受益於話劇市場整體的熱度。以演出市場最為龐大的城市之一北京為例,據該市演出行業協會的不完全統計,僅2010年,話劇觀眾就達到了152.5萬人次,演出比上年同期增長84.7%。 隨著受眾消費能力的提高,小劇場藉助輕巧靈活的特性,其熱度更勝於話劇市場的整體狀況。 同時,參與小劇場話劇製作的團體不斷豐富。不久前,全國小劇場話劇優秀劇目展演在上海舉行,其中民營院團劇目佔到1/3,凸顯出蓬勃的發展態勢。 與此相關的,是演出場所的不斷增加。因市場需求增大、投資又往往小於大劇院等大體量設施,這些年,全國各大城市小劇場的數量迅速增加。僅北京一地,小劇場數量就由2009年的11個激增為目前的30多個。不久前舉行的北京市東城區黨代會上,有消息稱,集聚人氣的東城區小劇場,將獲得市、區兩級財政配套,總計6000萬元的資金扶持,規劃新建的34個劇院過半將是座位數200左右的小劇場。 國話先鋒劇場經理傅維伯,親身經歷小劇場話劇發展的30年。他認為,小劇場話劇之所以熱,原因在於這些話劇表現的是製作者以及觀眾身邊的生活,以及圍繞今天的生活進行的思考。這種話劇與現實社會、生活的對話,既是新的話劇人不斷參與其中的動力,也是吸引觀眾走進劇場的重要原因。 隱憂 良莠不齊,「三低」頻現,欠缺「選礦」機制 有業內人士認為,當下小劇場話劇的火熱,與許多劇目「一味迎合觀眾」不無關系。不少劇目為利益所溺,一味搞笑而喪失藝術探索精神、人性道義的擔當,引來觀眾對於小劇場話劇的誤解與非議。 國家話劇院副院長王曉鷹在前不久的一次小劇場話劇研討會上表示,在某些場合某些語境里,在某些不明就裡的人口中,「小劇場戲劇」已經成了「小成本低風險容易運作的、以輕松搞笑為主要內容的娛樂戲劇」的同義語。 他更為擔憂的是,在日趨娛樂化、商業化的小劇場中摻雜著一些在國際小劇場中十分罕見的「三低劇目」——低創作投入、低藝術質量、低道德水準,以迎合大眾的名義刻意低俗,以取悅大眾的名義追求無聊,為謀取票房利益不擇手段,全然不顧在文化意義上對觀眾和對自己應負的責任。2010年初至2011年中北京上演的350多部劇目中,類似的「三低劇目」竟佔到一半以上。 傅維伯則認為,與劇目的良莠不齊相比,更深層的問題在於,在看似繁盛的小劇場話劇演出市場中,欠缺能扎實推動小劇場話劇良性發展的「選礦」機制。 在傅維伯看來,大部分小劇場話劇作為年輕人的作品,或者因為製作群體不穩定,或者因為市場反應,在演出幾場後就偃旗息鼓,這中間「缺少一項篩選梳理的工作,是對大好資源的浪費」。 另一方面,小劇場話劇盡管在話劇市場的演出場次中占據了絕大部分份額,但大部分的盈利能力並不強。 據道略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統計,2010年共上演小劇場話劇劇目274部,其中演出場次達50場以上的劇目數量僅有11部;從演出收入上看,僅有部分品牌團隊和經典老戲受到市場青睞,能夠實現盈利。 出路 強調自律,挖掘品牌,建立扶持基金 小劇場話劇發展的初衷,本是藉助精悍靈活的形式進行藝術探索與市場探索。最初的「泛娛樂化」就是面向市場的探索,但如果從業者就此停滯不前,沉溺於獲取收入、利益,就等於背棄了初衷。「作為這個行業的人,還是要有一點對理想的堅守,承擔對行業的責任。」傅維伯說。 「小劇場話劇求利,但不能突破底線。」王曉鷹說,「娛樂界從業人員有責任向受眾提供製作精良的娛樂產品,同時使其內容涵義不違背主流文化價值觀,並具有基本的人文關懷。」在王曉鷹看來,「在低層面上追求市場效益的短期行為,只能破壞大眾對話劇的觀感和認知」。 「目前做小劇場話劇的人越來越多,市場出現一些惡性競爭,前兩年火爆的『減壓劇』、『惡搞劇』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觀眾的審美疲勞。」道略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咨詢總監毛修炳說。不過他同時認為,小劇場話劇的市場化發展明顯,現階段的「盤整期」是轉好的前兆,小劇場話劇在市場化發展下的自身調整也可期待。 小劇場話劇未來的良性發展,既需要業內人士基於對行業發展責任感的自律,更重要的是,需要通過多方面的支持來充分釋放其自身的能量。 整合資源是釋放小劇場話劇自身能力的重要方式。「2012北京國際演藝服務平台」不久前舉行啟動儀式,主辦方北京歌華中演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長城表示,希望在未來提供一個自由、公平、透明、標准化、便捷的演藝資源交易平台,實現「演藝行業大集市」的功能。 「小劇場話劇很多時候就像年輕人交的『作業』,不可能個個都是出色的論文,但它們有各自的特點,有成長的可能。」傅維伯則提出,要尤其注重發掘那些已有的、有潛力的作品,建立基金進行支持。

4. 道略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的介紹

道略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是專注於文化產業研究與咨詢的研究中心,成立於2008年。

5. 道略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的發展歷程

道略的研究人員已經為20多家文化管理部門和50多家文化企業提供過規劃和咨詢服務,承回擔了北京大部分區縣答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十二五「規劃項目,樹立了文化產業規劃領域的領軍形象。
道略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的成長過程中合作機構:
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韓國在華版權貿易促進研究項目
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全國民營演藝機構調研與政策設計(10省調研)
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社區文化陣地研究與政策建議
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演出市場專題調研與政策建議
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藝術品市場研究與政策建議
北京市殘聯:北京市殘疾人精神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研究
北京市海淀區宣傳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研究
北京市海淀區文化委:文化事業 「十二五」發展規劃
北京市西城區: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十二五」規劃
北京市石景山區:文化事業「十二五」規劃
北京市昌平區:文化事業「十二五」規劃
北京市平谷區:文化創意產業「十二五」規劃
北京市密雲縣: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十二五」規劃
北京市懷柔區:百老匯音樂劇在懷柔區演出的文化市場研究
重慶市大渡口:文化大渡口「十二五」發展戰略研究
北京版權局:涉外版權機構的調查與監管項目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中國版權公共服務政策研究

6. 求一篇今天的關於音樂的新聞。

http://news.hexun.com/2013-11-15/159698580.html

音樂節如何做到「名利雙收」

2013年11月15日00:00

來源:北京商報

宋柯
恆大音樂董事長

毛修炳

道略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咨詢總監

張帆
迷笛音樂學校校長
恆大星光音樂節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全國巡演,摩登天空音樂節、東動音樂節、「爵士上海」音樂節又將紛至沓來。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全國的音樂節數量接近130場,同比增長14%,其增速之快已成為音樂產業不容忽視的新興模式。然而,如何才能樹立音樂節品牌並進行商業化運作,成為了各大音樂節幕後推手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降低票價培育市場」

對於老百姓來說,最關鍵的是票價走親民路線。現在一般音樂節平均票價大概是120元,很多年輕人就會想想是去看音樂節還是看場電影。如果是60-80元
的票價他們也許想都不用想,就會去看音樂節。今年的恆大星光音樂節推出了低價票,就算沒到平均每場2萬人,只有平均1.5萬,但30場下來也累積了不少
人。這近幾十萬人中可能有一半沒去過音樂節現場,但慢慢地聽下去,一下子就增加了幾十萬。
「做好市場定位推動主題多元化」

處在快速發展階段的國內音樂節,應該加快細分市場步伐,打造特色鮮明、風格迥異的音樂節。雖說音樂節正在朝著產業化方向發展,但目前辦音樂節並不太掙
錢,還處在通過吸納更多、更好的音樂資源來塑造品牌的階段,因此,如何做好市場定位、將演出內容做好則尤為重要,特別是好的音樂節應該更主流,吸引一線的
頂尖音樂人參與。
「注重細節提高音樂節運作水平」
目前音樂節市場確實存在盲目主辦、良莠不齊的現象,忽略了很多細節
的東西。並非是個音樂節就能盈利,所以,大家一定要有這樣的認識:音樂節是以音樂為最終目的,而辦好音樂節的關鍵是主辦方的運作水平和認真態度,包括整體
方向如何把握、管理方式是否先進、市場調研是否深入等等,這是一個繁復的工程,需要整個運作團隊科學嚴謹的通力合作。
北京商報記者 劉小艾/文 麟懿/漫畫

7. 道略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的出版刊物

1.《演出市場周報》:對演出行業的政策環境、資本動態、產業趨勢等進行密切監測,發回布主要動答態文章;對演出市場和各演出場所進行深度研究,密切跟蹤行業動態;
2.《文化產業園區周報》:對全國近1000家文化產業園區進行定期跟蹤,對不同類型園區的發展動向、園區運營狀況等進行跟蹤和研究;
3.《文化產業動向》——定期發布文化產業政策環境、產業資本動態、企業戰略、區域動態等行業信息,並將國際動態納入觀察和研究之中;

閱讀全文

與道略文化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