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我國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

我國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16 16:03:03

① 分析我國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的合理性

中國 有人認為,應用機器人只是為了節省勞動力,而我國勞動力資專源豐富,發展機屬器人不一定符合我國國情。這是一種誤解。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決定了機器人能夠充分發揮其長處。它不僅能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帶來高度的生產力和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將為我國的宇宙開發、海洋開發、核能利用等新興領域的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 我國已在「七五」計劃中把機器人列人國家重點科研規劃內容,撥巨款在沈陽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機器人研究示範工程,全面展開了機器人基礎理論與基礎元器件研究。十幾年來,相繼研製出示教再現型的搬運、點焊、弧焊、噴漆、裝配等門類齊全的工業機器人及水下作業、軍用和特種機器人。目前,示教再現型機器人技術已基本成熟,並在工廠中推廣應用。我國自行生產的機器人噴漆流水線在長春第一汽車廠及東風汽車廠投入運行。 1986年3月開始的國家863高科技發展規劃已列入研究、開發智能機器人的內容。就目前來看,我們應從生產和應用的角度出發,結合我國國情,加快生產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實用型機器人和某些特種機器人。

② 簡單講一下我國工業機器人能夠快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我國工業機器人能夠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為了增強國家的科學技術能力。

③ 對我國機器人產業未來的發展有何建議

輕工業的發展受到國家「十二五」的刺激將會有很好的發展輕工業是生產消費資料的工業。消費資料工業可分為3個層次。它們是: 在工業社會前期的輕工業是以農牧業產品為原材料,如紡織、食品、造紙等; 在工業社會的輕工業是以重工業產品為原材料,如自行車、手錶、汽車等; 在知識社會的輕工業是高技術含量的輕工業,如多媒體、家用機器人等。 輕工業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手工工具的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④ 我國為什麼要發展機器人行業,發展趨勢將如何

機器人概況
機器人主要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它能自動執行工作,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它可以接受人類指揮,也可以按照預先編排的程序運行,現代的工業機器人還可以根據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
服務機器人是除從事工業生產以外的,為人類健康或設備良好狀態提供有幫助服務的一種機器人。國際機器人聯盟(IFR)根據服務機器人應用場景的不同,將服務機器人分為專業領域服務機器人和個人/家庭服務機器人。
中國機器人產業鏈
中國機器人產業已基本形成從上游核心零部件製造,到中游本體製造,再到下游系統集成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條。我國機器人產業類型覆蓋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三大類,與全球主流應用產品類型保持一致。從區域角度看,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工業機器人產業鏈最為完備、工業機器人相對發達,京津冀地區智能機器人產業鏈相對成熟,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最為領先。
中國機器人市場發展前景分析
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居全球首位。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協作機器人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工業機器人自2010年以後需求激增,自2013年開始超過日本,2014年超過歐洲,至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全年銷量為8.7萬台,佔全球總銷售量的30%,已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速為26.9%,高於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速15.9%。
我國服務機器人銷售額呈逐年增長趨勢,專利申請數量全球第一。2016年我國服務機器人銷售額上升至16.6億美元,佔全球的服務機器人銷售額22.13%。2017年中國服務機器人銷售額將達到20.6億美元,全球佔比上升至
24.24%。其中,2016年中國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銷售額約為10.3億美元,同比增長28.75%; 2016
年中國專業服務機器人銷售額約為6.3億美元,同比增長16.67%。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17年中國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銷售額將達到13.2億美元,同比增長28.16%;
中國專業服務機器人銷售額將達到7.4億美元,同比增長17.46%。 截至 2017年7月,我國服務機器人專利申請數量達41903
件,佔全球43%,居於全球第一。綜合銷售額的增長和技術水平的突破兩方面來看,我國服務機器人發展勢頭強勁。
機器人行業企業
近年來,我國機器人行業發展勢頭較為良好,傳統機器人用戶企業紛紛通過自主研發、投資並購等手段介入機器人行業,並通過綜合應用人工智慧等技術打造智能服務機器人,涌現出一批創新創業型企業,大疆、科沃斯、小i機器人等企業已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
機器人行業發展前景
進一步規范扶持政策,促進行業發展
明確機器人關鍵技術和重點領域,進一步完善政府扶持體系,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助推我國機器人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引導和要求各地省市財政有針對性的補貼核心零部件的研發機構以及下游的集成應用企業,扶持國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積極拓展融資渠道,鼓勵金融資本、風險投資及民間資本投資機器人產業,支持符合條件的機器人企業在海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和並購。
加快核心零部件技術攻克,強化產業創新能力
加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重點科技項目對機器人重點理論和核心技術的投入。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科技資源和研發力量,建立健全機器人創新平台,打造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載體,積極跟蹤機器人未來發展趨勢,提早布局仿生技術、智能材料、機器人深度學習、多機協同等前瞻性技術研究。
促進國際交易合作,打造開放式資源整合平台
充分運用行業協會、學會、產業聯盟等第三方機構的組織協調作用,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技術、標准、產業、人才、資本導尿管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搭建機器人領域開放式、國際化資源整合及項目組織實施平台,積極推動我國機器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充分利用國際創新資源帶動自主品牌機器人的發展,支持國內企業參與全球機器人市場競爭,推動我國自主技術和標准走出去,提升我國機器人行業整體水平。引導國內企業拓展「一帶一路」海外市場,鼓勵自助機器人品牌發展壯大。

⑤ 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一、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現狀

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從80年代「七五」科技攻關開始起步,在國家的支持下,通過「七五」、「八五」科技攻關,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機器人操作機的設計製造技術、控制系統硬體和軟體設計技術、運動學和軌跡規劃技術,生產了部分機器人關鍵元器件,開發出噴漆、弧焊、點焊、裝配、搬運等機器人;其中有130多台套噴漆機器人在二十餘家企業的近30條自動噴漆生產線(站)上獲得規模應用,弧焊機器人已應用在汽車製造廠的焊裝線上。但總的來看,我國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及其工程應用的水平和國外比還有一定的距離,如:可*性低於國外產品;機器人應用工程起步較晚,應用領域窄,生產線系統技術與國外比有差距;在應用規模上,我國已安裝的國產工業機器人約200台,約佔全球已安裝台數的萬分之四。以上原因主要是沒有形成機器人產業,當前我國的機器人生產都是應用戶的要求,「一客戶,一次重新設計」,品種規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貨周期長、成本也不低,而且質量、可*性不穩定。因此迫切需要解決產業化前期的關鍵技術,對產品進行全面規劃,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化設計,積極推進產業化進程。

二、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趨勢
工業機器人在許多生產領域的使用實踐證明,它在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以及經濟效益,改善工人勞動條件等方面,有著令世人矚目的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國和社會各層人士的廣泛關注。在新的世紀,機器人工業必將得到更加快速的發展和更加廣泛的應用。
1、工業機器人的技術發展趨勢
從近幾年世界機器人推出的產品來看,工業機器人技術正在向智能化、模塊化和系統化的方向發展,其發展趨勢主要為:結構的模塊化和可重構化;控制技術的開放化、PC化和網路化;伺服驅動技術的數字化和分散化;多感測器融合技術的實用化;工作環境設計的優化和作業的柔性化以及系統的網路化和智能化等方面。
2、工業機器人的產業發展趨勢
據UNECE/IFR預測,至2007年,全球新安裝裝機器人的數量將從2003年的81800套增至2007年的106000套,年平均增長7%。其中,日本2003-2007年工業機器人的銷售將從2003年的31600增長至2007年的41000套;歐洲2003-2007年工業機器人將從2003年的27100套增長至2007年的34000套;北美2003-2007年工業機器人市場每年平均增長5.8%,至2007年將增長到16000套。

⑥ 簡述我國機器人發展的基本概況

一、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我國機器人研究始於上世紀7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涵蓋整個機器人產業鏈的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能力,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業內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按照機器人各自的特點、關鍵技術、應用領域上的不同,機器人可以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主要由電機、減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組成。目前,跨國企業在高端領域占據絕對優勢,市場佔有率達90%以上。不過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已經有了一批骨幹企業,在各領域中低端市場有一定競爭力,正在向高端市場挺進。

服務機器人執行的是高速、高精度的復雜任務,工作在不確定的復雜環境,與人共處,其關鍵技術包括視覺、感知、導航、人機安全、人性化交互智能控制等。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在2005年前後初具規模,目前與國外的差距相對小些。

特種機器人需執行特殊任務,其研發緊密結合國家發展戰略、國防、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比如空間作業、深海、極地探測,反恐救援等。特種機器人應用在極限環境,除了一些機器人的通用技術外,為適應高溫、高壓、輻射、大尺度等極限工作環境和特定任務需要,將在專用機構、特殊防護、高可靠性要求以及遙控操作等特殊匹配技術上不斷突破,並在任務牽引、應用實踐中形成工程化系統產品。

二、我國機器人產業在這三個方面的發展情況。

在工業機器人方面,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應用市場,在新的應用領域有望取得突破,但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由於面臨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對工業機器人需求增長,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但國外企業已經在傳統汽車製造、電子領域占據壟斷地位,我國在這些領域取得突破的難度較大。目前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已逐步擴展,將從傳統汽車工業向3C、機械加工、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領域滲透推廣。我國可以將這些領域作為發展工業機器人的切入點。

在服務機器人方面,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數據顯示,服務機器人的年均增長率達20%以上,未來發展空間巨大,競爭日趨激烈。面對社會轉型發展對服務機器人需求的增長,我國服務機器人需求將出現井噴式發展。服務機器人一般需結合特定市場才能開發,本土研發機構和企業更易結合特定環境和文化進行開發並占據良好市場地位,保持一定競爭優勢。此外,國外服務機器人企業也屬新興產業,大部分成立時間較短,這使我國服務機器人產業面臨較大的機遇和發展空間。服務機器人在產品功能上將朝更實用、更安全,人機交互、智能學習以及環境感知和適應能力更強、低成本等方向發展。

目前,我國服務機器人在人機交互、機器人運動控制、跨尺度機器人協同操作、多機器人系統研究領域有技術優勢,比如,北京理工大學的仿人機器人的仿生運動規劃和控制、微納機器人協同操作與組裝、軍民兩用的多機器人協同作業等技術處於前列水平。此外,在服務機器人產品方面,我國在清潔機器人、醫療康復機器人、烹飪機器人、教育娛樂機器人、自平衡雙輪移動機器人等領域,已經形成了系列產品。

在特種機器人方面,我國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例如,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在水下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集中力量進行了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從研製進度與產品應用來看,處於世界同步水平。

三、產業基金助推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

據了解,與機器人相關的新興產業包括無人機、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我國的機器人研發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發展空間較大。多個權威機構預測,到「十三五」末,我國機器人產業集群年產值預計將突破1000億元。

機器人是集機械、人工智慧、控制、電子、信息、材料、生物、醫學等多領域先進技術於一體的綜合性平台,具有應用范圍廣、輻射滲透力強、產業技術引領作用大等突出特點,其研發、製造和應用不僅促進相關學科領域的交叉融合,而且能夠促進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升級換代、增強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方面具有根本性、廣泛性、關鍵性帶動作用。

有關部門正在考慮用產業基金方式支持機器人行業發展,從擴大市場消費、加大金融支持等多方面給予機器人產業實質性支持。以設立產業基金的方式支持機器人的發展,是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有力舉措,可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同時,通過規范基金運作,積極引導和帶動巨量的社會資本向相關領域積聚,在以往科學研究與市場導向之間搭建起有效導向橋梁,營造持續、具有生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發展熱點和競爭熱潮,將在推動機器人產業加速發展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產業基金是規范政府扶持產業發展方式的有效手段。產業基金可以改善和補充以往政府單純採取科研計劃、補貼、獎勵、貼息等「一次投入、一次使用」的投入方式。在機器人研發方面,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尚未形成「產學研需」相結合的格局,導致技術成果轉化率低、產業化能力不足。多年來,高校院所往往側重於科學技術領域的前沿和高新,與實際應用、產業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企業方面,由於研發力量薄弱,大量研究成果束之高閣,成果轉化率和產業化率不高,嚴重製約了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中央財政出台政策或利用產業基金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引導和促進機器人產業以市場需求為牽引,以技術發展為導向,整合包括高校、研究院所和企業在內的整個社會資源,進行前瞻性布局和技術研發、加速技術成果轉化,從而實現我國機器人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特別是產業基金的投入,將大力扶持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扶持企業成長,促進機器人產業的「產學研需」結合進程,有利於推動我國機器人科技研發和產業化進程,使機器人科技及其產品更好為推動發展、造福人民服務。

⑦ 結合材料和經濟生活知識為推動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提出合理建議

切實推進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新型人才教育培養機制,建立機器人行業亟需的多層次、多類型技能人才體系。同時,為了防止各地開花,小、散、弱的低水平重復競爭,要實施各省市差別化機器人產業發展指南,統籌規劃,科學發展。

⑧ 我國第一個機器人是哪一年研究出來的

1987年12月18日 我國製成第一部完全國產化機器人。

操作人員通過鍵盤發出指令後,桔紅色的機器人便自如地旋轉、伸縮著手臂,迅速准確地在一塊鋼板上進行弧焊表演。

這一瀟灑自如地表演的冶鋼1號機器人,1987年12月18日在北京通過了部級鑒定。

參加鑒定的自動控制專家認為,冶鋼1號機器人是我國第一部完全國產化的機器人。在這之前製造的100多個機器人,控制系統的軟體和部分硬體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北京鋼鐵學院科研人員經過4年努力,使這一機器人的硬體、軟體、防振控制等全部實現國產化,各項功能技術指標均達到八十年代世界同類產品水平,填補了我國在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方面的技術空白。

(8)我國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有了較快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以三軸、四軸的坐標機器人和平面多關節機器人為主,六軸的多關節型機器人佔全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的比重不足6%。

而外資品牌銷售的工業機器人中多關節型機器人佔全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的比重達到62%,自主品牌產品還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各領域的發展要求。

⑨ 當下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遇到什麼挑戰

挑戰是不少了,目前主要體現在:1、專業人才匱乏。2、技術支撐不足。3、缺乏頂層設計。4、生產模式固化。

⑩ 從經濟角度說明我國應如何解決機器人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原標題;2019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技術創新引領國產機器人提質增效

機器人正向生產生活各個領域深度滲透

剛剛結束的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向我們展示了正在向生產生活各個領域深度滲透的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從傳統的「搬運工」「裝配工」,到靈巧的「手術大夫」、聰明的「實驗操作師」,機器人正從搬運、裝配等傳統應用領域向更加智能化、精細化的先進製造、醫療健康、生活服務等領域快速延伸。

世界舞台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和經濟結構,而機器人已經從幕後站到了鎂光燈下。

1、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

從市場數據看,這幾年是機器人發展的黃金時期。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9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94.1億美元,2014年—2019年的平均增長率約為12.3%。其中,工業機器人159.2億美元,服務機器人94.6億美元,特種機器人40.3億美元。

2019年全球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預測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這個持續增長的蛋糕中,最大一塊在中國。中國自2013年起開始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已持續6年。

「伴隨著全球機器人的快速發展,中國機器人產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產量達到了14.8萬台(套),佔全球產量的比重超過了38%。」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說。

2015-2019年H1全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創新:交融中快速發展

在機器人技術的研究前沿,大量學科相互交融促進並快速發展,圍繞人機協作、人工智慧和仿生結構等多個重點展開了各種技術創新。

「機器人技術的范疇和維度正在發生重大變革。機器人技術正快速拓展至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並積極應對各種全新挑戰。」國際機器人研究基金會主席奧薩馬·卡迪認為,機器人知識體系涉及不同的研究領域和應用學科,也為我們展示了更為寬廣的應用范圍。

這場創新的盛宴中,中國表現如何?——1)工業機器人領域,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進程再度提速,應用領域向更多細分行業快速拓展。

國內廠商攻克了減速機、伺服控制、伺服電機等關鍵核心零部件領域的部分難題,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的趨勢逐漸顯現:秦川機器人關節減速器實現批量化生產及銷售,產品成功銷往近200家國內外機器人生產企業;深圳大族激光開發的諧波減速器已可實現客戶定製化生產,精度與國際品牌相當……

國產機器人的應用快速拓展至塑料、橡膠、食品、環保等細分行業。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能自動清除太空垃圾的空間機械臂為原型,推出國內首個面向環衛垃圾分揀領域的機器人,分揀率達93%,工作效率是傳統人工分揀的8倍。

——2)服務機器人領域,中國表現更為優秀,已與國際第一梯隊實現並跑。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技術創新不斷加快,專利申請數量與美國處於同等數量級,特別是計算機視覺和智能語音等應用層專利數量快速增長,催生出一批創新創業型企業。例如,優必選發布的悟空機器人融合了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做到年齡估算、物體識別,對人體姿態監測後,還能對姿態進行3D重建,模仿人類的動作。

我國還在醫療、烹飪、物流等機器人的應用領域開展了廣泛研究。北京積水潭醫院利用5G技術,同時遠程操控兩台「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成功為不同地區醫院的兩名患者實施手術,此舉在全球尚屬首次;盒馬鮮生推出機器人餐廳2.0版,可實現機器人送餐、收餐,完成智能化避障、菜品檢測等……

——3)特種機器人領域,我國在反恐排爆及深海探索領域的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已取得突破,無人機、水下機器人等領域形成規模化產品,研究實力基本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例如多感測器信息融合技術、高精度定位導航與避障技術、汽車底盤危險物品快速識別技術已初步應用於反恐排爆機器人。

「機器人產業鏈逐步向中高端聚集,新材料、核心零部件、主控晶元、操作系統以及自主學習、協同演算法等領域的創造能力已經成為機器人領域競爭的核心要素和專業方向。」懷進鵬表示,從今年的會展來看,產業研發更系統、應用創新更深入、人才隊伍快速發展,正引領我們開啟智能時代的大門。

3、未來:開放合作是主流

世界各國都很看好機器人產業,紛紛制定提振機器人技術與產業發展的重大措施:美國發布《國家機器人計劃2.0》、日本公布《機器人白皮書》、德國制定「工業4.0戰略」、英國確立機器人戰略RAS2020……中國也不例外,發布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各國政府的動向已表明:機器人技術已在全球范圍內被定位為重要的戰略方向與優先選擇領域。而在機器人的未來圖景中,開放合作成為公認的關鍵詞。

機器人的未來需要各學科各行業的合作。歐洲機器人協會主席貝恩德·利珀特認為,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需要緊密聯系社會需求進行創新,讓機器人融入社會之中。「在未來機器人創新生態系統中,機器人領域專家要和人工智慧、互聯網技術、數字化等各領域的專家合作,才能獲得全景視角,設計出整個『創新生態系統』。」

機器人的未來需要人與機器人之間的合作。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高上凱表示,未來的人工智慧將是生物智能系統和人工智慧系統的融合,是一種協同智能,「未來,大多數人工智慧系統將與人類合作以實現最佳性能」。

機器人的未來需要各國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合作。俄羅斯機器人協會主席愛麗莎表示,俄羅斯和中國應該繼續加深機器人領域的合作,「俄中雙方可以通過學校教育機構的學術研究及基金投資來促進更深一步的合作發展」。

中國機器人企業已經在加速國際化進程,並布局機器人生態系統。

下游用戶企業逐漸轉型自供機器人: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庫卡公司,與以色列運動控制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Servotronix達成戰略合作;娃哈哈成立人工智慧機器人公司,已實現對集團內部子公司的自主供貨,並開展對外銷售……

骨幹企業國際化步伐進一步加快:埃斯頓先後收購英國Trio,控股德國M.A.i.公司,入股美國Barrett、義大利Euclid等公司,並在米蘭建立歐洲研發中心;新松、哈工智能(6.270,
0.12, 1.95%)等公司也紛紛開啟海外並購布局,加速國際化進程……

「我們鼓勵國內外的企業和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構建開放協同的全球產業生態,共同推動全球機器人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機器人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閱讀全文

與我國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