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強品牌建設,實現質量強國為題的作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但當下中國文化面臨著外來文化沖擊、傳統文化消解等問題。面對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曾經斷言,中國仍不是超級大國,「因為中國出口的是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點」。且不論撒切爾夫人的話是否有失偏頗,但她指出了中國文化軟實力不足這一現狀。目前中國GDP總量已上升到全球第二位,成為經濟大國,然而文化實力的提升幅度卻未與之匹配。一直以來,中國輸出的大多是資源和勞力,而非文化和精神,存在巨大的「文化逆差」現象。文化軟實力的強弱,直接關繫到國家的凝聚力和國際競爭力,中國要想在國際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就必須實現中國文化自強,成為文化強國。中國文化當自強,要以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為基石。當以中國文化符號為素材的《功夫熊貓》打著美國的文化價值觀強勢襲來,當各種西式快餐、洋節日撲面而來,當年輕人玩轉各種外語,我們的傳統文化和習俗正漸漸遠去,有著泱泱五千年璀璨歷史的中華民族文化根基也正在動搖。一個民族的文化,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積淀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准則。中國文化要想自強,首要之本,就是傳承與弘揚自己的傳統文化,形成全社會的文化自覺感。中國文化當自強,繁榮文化產業是關鍵。縱觀世界文化強國,其都擁有完善的文化產業體系,如美國靠「三大片」(薯片、晶元、影片)就征服了世界,文化產業是美國最大的出口產業。而中國文化產業所佔比例不足4%,仍處於起步階段,產業規模小、缺乏創新後勁,面對外來文化的強勢沖擊,幾無回擊之力。要繁榮文化產業,就要通過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規制度、完善知識產權、嚴厲打E-盜版、完善融資體系等調控手段破解發展難題,壯大文化產業,為中國文化自強注入強有力的生命力。中國文化當自強,還要打開「國際表達」的窗口。在中國文化長河中,古有備受世界推崇的《孫子兵法》,今有榮摘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先生,更有被稱為「最妙的出口品」的孔子學院。這說明,中國文化自身並不缺乏吸引力,缺的是「窗口」。文化輸出要加強與本地文化價值的溝通融合,注重承載民族文化的「軟產品」,如茶文化、中國菜等,「以他人之言而為之言」,贏得國外受眾。一個民族的復興必然伴隨著文化的繁榮,而一個國家的強盛也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我國的經濟實力已不容小覷,真心希望我們民族樹立正確的文化觀,以文化上的清醒、自信和自強,共圓「文化強國」夢,照亮中華民族前行的征程!
2. 中寧縣在質量提升、品牌建設上提出的兩個行動計劃是什麼
中寧縣在質量提升、品牌建設上提出的兩個行動計劃是《中寧枸杞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和《版中寧枸權杞品牌建設行動計劃》。
中寧縣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自治區再造枸杞產業發展新優勢精神,以黨建工作為統領,強力推動了中寧枸杞產業轉型升級。枸杞新品種選育及提質增效綜合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獲得自治區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全縣10.4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枸杞生產基地續報成功,中寧枸杞榮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中寧枸杞」區域品牌入列2019全國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榜單前20位。全縣枸杞加工轉化率達30%以上,深加工產值達25億元。新建中寧枸杞專賣店(專櫃)400個。建立電商倉儲配送分撥中心,配套建立鮮果冷鏈倉儲、分揀加工車間,鮮果銷售量達800餘噸,銷售額1.36億元。
3. 怎麼做好企業品牌建設
品牌建設首先要關注渠道價值並衡量渠道建設的生命力,同時建設過程當中一定要注重績效考核,並對客戶滿意度調查等作出重點斟酌,加強渠道管控可以使品牌策劃的成功率更高,有業內人士稱品牌建設的高境界便是口碑化宣傳,下面小編告訴您如何把握品牌建設。
一、加強目標激勵
企業品牌建設公司建議採用先畫餅再分餅的形式,首先對於合作商要執行激勵政策,使其進一步分為企業所服務,而對於消費者可以拋出橄欖枝,也可以採用類似於目標激勵方法,這樣有利於後期的品牌介紹和推廣,關注品牌建設的價格,需保證品牌建設的士氣運用綜合手段去留住客戶。
二、加強風險管理
小編發現許多新興企業或企業的新產品在進行品牌建設宣傳推廣時盲目投資現象日益頻繁,比如通過多渠道毫無目的的進行品牌宣傳,這是品牌管理和品牌建設中的大忌,所以若要把握品牌建設就必須要進行風險管理,比如勿讓大客戶成為公司軟肋。
三、化解渠道沖突
品牌建設中多管齊下是提高品牌建設成功率的關鍵要素,同時保證渠道的潤滑性和通暢性則是品牌建設的基礎部分,比如品牌推廣過程當中要實現信息共享和終端鋪貨的適應化,減少呆壞賬並化解渠道沖突,通過優化細節也可以使品牌建設的路更加平穩。
同時小編提醒各位大品牌商在品牌建設中必須要注重信用管理,它也是渠道管控中的核心環節,同時會直接影響客戶的印象值,如想長遠營銷或者已在行業內口碑較佳的一些大品牌商尤其要注重此點,避免因小失大或產生相悖作用,要讓品牌建設真正的作用於企業。
4. 品牌建設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企業品牌維護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如今在我國品牌維護方面,其進步主要表現在企業開始有意識地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了,例如商標的注冊和保護、打假保真等。另外相關的法律措施也在逐漸健全。
1.品牌定位不明確。
每個企業的產品一般都應該有其獨有的品牌,但是,相當多企業的產品品牌沒有深層、明確、具體的內涵,品牌形象蒼白、無個性,無法使消費者在接觸品牌時產生應有的聯想(劉媛,2012) [4]。這些企業僅僅是把品牌理解為一種名稱或者符號,用於同類產品間表面化的區分,而無法使這一區分建立在自身品牌差異化、個性化、合理化的基礎上。在這種情況下,任何配套戰略都顯得盲目、缺少依據、缺乏針對性,當然也就無法保證品牌戰略的有效性。
2.不注重品牌的持續發展和長期維護
品牌雖然是無形的,但隨著市場需求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它依然會有磨損。這種磨損一般表現為產品的老化、品牌形象的模糊等。品牌在建立以後也是需要長期維護的。因為只有做好了品牌的維護,品牌樹立的效果才能持續,品牌才能長期存在下去。
3.不注重品牌結構的監控與治理
企業在發展品牌和推廣品牌的過程中,由於諸多客觀或主觀的因素,最終實現的品牌效果難免良莠不齊:有些品牌在這個過程中成長為優秀品牌;也有些品牌不溫不火,僅是存在於市場而已。企業要採取不同措施進行相應處理。而有些問題很難解決或企業目前沒有能力解決,決策者應果斷做出決策,要勇於放棄,並迅速執行。
二、 品牌對企業的作用
(一) 產品或企業核心價值的體現
企業創建品牌,其目的不僅為了方便將產品銷售給消費者和用戶,而且要使消費者和用戶通過使用從而對產品產生好感,並且重復購買,不斷宣傳形成品牌忠誠。消費者或用戶透過品牌,通過對品牌產品的使用來獲得滿足感感,那麼就會對品牌形成消費經驗,存貯在記憶中,為將來消費者的決策形成依據並且做出對比和判斷。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通過使用產品產生對品牌的認同,實際也是消費者對品牌產品或企業核心價值的認同。
(二) 支撐企業發展戰略。企業的發展面臨著兩個問題:一個是尋求長久的生存,另一個是尋求不斷的成長。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戰略都是圍繞著這兩個問題制定的。事實表明,品牌形象是對這兩個問題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
三、品牌維護的操作方法
(一) 樹立正確的品牌觀念
(二) 不斷提升產品質量
(三) 增加產品附加值
(四) 採用多元化的傳播渠道,促進品牌推廣
5. 如何著力做好品牌建設
品牌對於企業來說,是一種無形的資產,是消費者腦海中對於該企業的印象,好的品牌可以為企業業務的增值帶來巨大的作用。隨著市場的發展,消費者品牌意識的增強,品牌的建設則顯得尤為必要。
盡管中小企業對品牌建設的必要性不予否認,但是,在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品牌意識卻存在以下誤區,這直接影響了中小企業品牌的建設。
1、中小企業缺乏實力塑造品牌
這種誤區是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狹隘意識,認為品牌建設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這是一般中小企業不能承受的。這直接導致中小企業對品牌塑造的忽視,迴避問題。
2、偏重產品而忽略品牌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產品和品牌,但是大部分企業把重心全部放到企業日常的經營上面,重視產品創造生產銷售,積累資本,發展過程中忽視品牌,最終導致一個好的產品,有好的市場卻沒有好的品牌,這樣是對品牌價值的極大浪費,這樣的產品策略也是不可取的。
3、錯誤的品牌運營理念
做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長期積累而沉澱下來的財富。有些企業有品牌意識,卻沒有正確的品牌運營理念,品牌理念模糊、朝令夕改,導致在品牌建設過程中品牌形象不鮮明,削弱了品牌競爭度。更有甚者把品牌架空於產品之上,忽視品牌的載體其實是自身產品的過硬。
中小企業如何做品牌?
品牌建設雖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但是,如果企業從開始就注意品牌的建設,將有效的減少以後企業以後品牌的導入成本。跟大企業最直接的「電視廣告」手段相比,對缺少資金實力的中小企業顯然不實際。其實,不管是電視廣告,還是媒體宣傳,無非是增大企業品牌的曝光度以達到強化在消費者心中對該品牌的認識。因此,在中小企業日常經營中,同樣可以採取一些更為實際的方式,增強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感知。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逐步加強對品牌的建設。
產品運營過程中,要深刻理解產品與品牌之間的關系。產品是品牌建設的載體,從產品入手,是最廉價有效的品牌宣傳方式。具體表現方式有:
無論在任何時候,質量都是一個企業能立於不敗之地的基礎。這是企業在品牌建設過程中的第一步,免費讓用戶主動傳播。
好的包裝設計會讓消費者心情愉悅,產生信任,同樣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重要因素。
品牌在建設之初,就要分析確定自己的產品功能特色在哪裡,跟其他同類產品比有什麼特色之處,通常採取的辦法是抓住優勢,集中發力。
6. 加強品牌強國建設已經成為新時代的新命題了嗎
「要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中國經濟發展把向定調,也為中國品牌建設指明未來。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加強品牌強國建設,成為新時代的新命題。
12月22日,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2017中國品牌論壇在北京舉行。圍繞「新時代新供給新動力」主題,與會嘉賓暢談品牌建設體會,共商品牌發展良策。
進入新時代,推動中國從製造大國向品牌強國邁進,還須積尺寸之功,聚眾人之智,集社會之力。共同推動中國品牌實現新飛躍,並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任重而道遠。
7. 品牌建設對企業有什麼好處
好處:
品牌是一家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品牌競爭也是更高層次的競爭,越是優秀的企業,越重視企業的品牌形象。這也是為什麼在世界頂級賽場上,看到的廣告多為世界級企業的品牌形象展示,而不是簡單的產品廣告。
品牌建設不僅關繫到社會生產的規模和數量,更關繫到整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僅關繫到微觀企業層次,更關繫到宏觀經濟總體水平。因此,不能僅僅將品牌建設看作是企業的事,而應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
在中國產品走向世界的同時,中國企業的品牌形象也正在走向世界。我們在為中國企業品牌意識覺醒點贊的同時,也需要清醒認識到:舞台再好,戲還要靠自己唱。樹企業品牌是一項長期戰略,需要企業在科技研發、企業管理甚至企業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實力做支撐。
(7)著力品牌建設支撐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品牌戰略無疑是企業經營的重要戰略。改革開放前,中國企業普遍缺乏品牌意識,甚至從來就沒有做過廣告。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日臻成熟,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視品牌,形成了一批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品牌。
但從前些年的國際頂級賽事看,真正利用這一平台的中國企業仍然鳳毛麟角,這既有企業經濟實力的因素,也有企業的認識問題。
8. 如何加強品牌建設
一、誠信是品牌建設的一個關鍵
誠信是衡量一個人的重要標准,在品牌建設中,誠信尤其重要。品牌標示著企業的信用和形象,是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在市場經濟下,環境每天都在不斷的變化,誰擁有了品牌,誰就掌握了競爭的主動權,就能處於市場的領導這位。在某些企業管理者的眼裡,讓消費者滿意,就能提升自身的品牌價值。的確,這是衡量企業品牌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品牌建設需要一個過程
品牌不是短時間能夠累積起來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目前國內的一些企業家,再做品牌建設時,盲目的認為通過事件的吵作,就可以創造出品牌的效應。在搜索引擎里輸入營銷+事件的關鍵詞,可以查看到很多關於短時間內品牌從成功的創造到迅速衰退的各種案例。
三、品牌建設不等於廣告運作
不可否認廣告在品牌建設中的重要性,因為廣告是品牌傳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卻不是品牌建設的唯一工具,僅僅依靠廣告不能創建一個真正的品牌。廣告確實能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關注度,可以讓市場產生嘗試性購買,並在短期內迅速認識並嘗試品牌,但品牌不僅僅只是這些,品牌美譽度,忠誠度,品牌文化與內涵,品牌精神與氣質,品牌的價值和品牌聯想卻不是僅僅依靠廣告能打出來的!如果是:「高知名度+低美譽度=臭名昭著」,靠廣告轟炸來塑造品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品牌不是單靠打廣告來塑造的。
四、讓品牌溶入到企業員工中去
常會見到這樣的現象,一方面企業在大力向消費者宣傳自己的品牌概念,另一方面是自身企業的員工都無法解釋自己的品牌究竟是什麼。對於企業外界的大眾,他們對企業品牌的理解僅僅是一個標志或者一種感覺,稍微好點的是他們能夠說出品牌的理念和標志的含義。
五、品牌差異化是一定要有的!
中國品牌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創造有意義的品牌差異性。現在有一份分析報告,該報告對企業資產資料庫進行了分析,報告表明中國品牌將自己鎖定在競爭品牌差異性的戰役上,然而卻忘記了自己尚不具備獨特性可以支持自己的品牌差異性。市場上的產品和服務類別、品種繁多,企業要想擁有「品牌差異性」的想法日益強烈,然而品牌產品的質量和吸引力觀念卻很落後。
9. 品牌建設對企業的重要性
首先我想問一下,你是不是在完成老師留給你的論文?
從品牌的興亡看誠信經營對企業生存與發展
誠信是一種無價的美好品德。 「德盛者其群必盛,德衰者其群必衰」。對一個品牌、一家企業來講,誠信是靈魂、是生命、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永恆的動力。失去了誠信,企業必將衰亡。
在江蘇南京市,有一家百年老字型大小——冠生園食品廠。百年來,其生產的廣式月餅以「其形取月之圓,其餡盡味之美」著稱,儼然食品生產行業中的「龍頭老大」。每逢中秋佳節,人們總以能品嘗到「冠生園」月餅而自豪。改革開放後,南京「冠生園」的生產、銷售更是一路看好,產品供不應求,職工的收入也就水漲船高節節攀升。然而,2001年9月,「冠生園」因使用陳年陷料、霉料製作月餅的劣跡被央視等新聞媒體曝光後,聲名狼藉,
企業經營狀況一路下滑,在消費者心目中,「冠生園」成了「失信、欺詐」的代名詞。一家百年老字型大小企業終於倒閉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冠生園」從興盛到衰亡,從輝煌走向倒閉的歷史,使人們清楚地看到,企業一旦失去誠信,失去良心,就必然要失去市場,失去消費者,而最終毀掉了自己。孔子曰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荀子也說過「詐偽生塞,誠信生神,誇誕生惑。」近百年來「冠生園」貨真價實,遐爾聞名,生意紅火,企業興旺,靠的就是誠信經營。然而,跨入新世紀後,一個好端端的「冠生園」卻為何說倒就倒了呢?結論只有一個,那就是忘義追利,丟掉了誠信。
在我國,誠信作為一種道德准則出現,從堯、舜、禹到孔子為代表的古代先賢們,直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 「誠信經營」的概念,在我國的春秋時期就已經相當成熟。那時身為富商的孔子學生子貢,不但約束自己在經營過程中貨真價實,而且還善待那些違約的買主(消費者),使我們看到了我國早期的代表了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誠信。秦國後來的丞相呂不韋也是名商巨賈,很多史書都記載了他們經商誠實守信、質價相符的史實。此後,無論是《史記·貨殖列傳》,還是《後漢書·食貨志》,乃至明代劉伯溫的《賣柑者言》,無不諄諄告誡後人。我們自古就不乏「貨真價實」、 「童叟無欺」和「買賣不成仁義在」的誠信商人。也正是那些以誠信為本的經營者,開啟和打通了絲綢之路,興旺了盛唐之世。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市場經濟的大潮與我們的傳統觀念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碰撞。在各種物質利益與經濟利益的較量中,追逐不當得利的慾念,導致假冒偽劣和欺詐失信的現象在一定范圍內盛行。誠信,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曾幾何時,數以百萬計、千萬計的消費者都領教過「一周鞋」、 「一日鞋」的尷尬;最近,發生在西安的「3·25」即開型彩票造假案,讓國人觸目驚心、哭笑不得。致眾多消費者於死命的假葯、假酒、假奶粉,更帶給善良的人們椎心之痛!
經營者的欺詐、失信行為在給消費者帶來無窮禍害的同時,也給企業、給地方帶來滅頂之災。十幾年前轟動全國的晉江假葯案,使晉江在一夜之間變得臭不可聞。由於「假名遠揚」,晉江品牌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所有的晉江產品都無辜牽連成了「可疑貨」,慘遭池魚之殃。一時間,機器停轉,工廠關閉,鄉鎮企業沒了生機,10萬推銷大軍灰溜溜地回了家。全國許多百貨商場都明確表態拒絕接受晉江貨,晉江經濟面臨嚴重威脅。
令人欣慰的是,晉江人善於總結經驗教訓,敢於拼搏,哪裡跌倒就能在哪裡爬起來,假葯案使他們懂得了講誠信、講質量的重要性,從而走上了以誠信、以質量求生存的發展之路。
一場重建信用的活動在晉江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誠信、謙虛、團結、拼搏」被定為「晉江精神」,而「誠信」被列作「晉江精神」的第一位。晉江市委、市政府著力建設政府信用,積極倡導信用文化,增強全民信用觀念和行業自律能力。全市的企業家們也一致表示要大力宏揚「晉江精神」,決心「用誠信重新創立晉江品牌,絕不賺半分昧心錢。」
質量是信譽的根本。要重建品牌信用,只有創造質優價實的產品,重獲消費者的信賴,才能獲得走向市場的通行證。為此,晉江人邁出重建信用的第一步就是狠抓產品質量。 「質量上,晉江興;質量下,晉江衰」這句口號,逐漸成為一種深入人心的責任和意識。
假葯案後,晉江市不少企業轉向了製鞋業,鞋業的生產、經營者們把質量列為企業的生命線。每個廠家都配有精通業務、公正廉明的質驗員,嚴格按標准檢驗每一件產品,決不讓一雙劣質鞋上市。1999年6月,該市安踏(福建)鞋業有限公司進了一批鞋底,用其製成了16000多雙運動鞋,並發往全國各地。但公司復檢時發現這批鞋底耐磨性不夠,總經理丁志忠當即緊急通知各地召回此批運動鞋,全部剪掉鞋底,以防流人市場,損壞公司信譽。隨後,丁志忠抓住這件事,在全公司范圍內再次深入開展「誠信為本,質量第一」的教育,使公司員工和企業產品的內在品質不斷提高。市場的開拓,規模的擴大,效益的提高,收入的增加,讓安踏公司的員工們一次又一次地嘗到了「誠信經營」帶來的
「甜頭」,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為了使企業更加輝煌, 「安踏」又簽約乒乓名將孔令輝作形象代言人,在央視投放了上億元的廣告,市場美譽度直線上升,銷售量已佔全國運動鞋市場份額的14.3%,超過了青島「雙星」和廣東「李寧」,也堅起了晉江鞋第一品牌的大旗,在全國各大專賣店中都堂堂皇皇地打上了「晉江製造」。通過丁志忠們10多年的不懈努力,誠信經營,晉江的鞋業終於走上了坦途,現已成為晉江市場經濟發展的支柱。如今晉江市年產鞋類總產量3億雙,年產值超100億元,產品40%打入國際市場,成為全國製鞋的主要基地和世界旅遊鞋的生產基地,被國家授予「中國鞋都」稱號,與廣東東莞、浙江溫州「三足鼎立」。在不久前舉行的「首屆中國產業集群經濟發展(晉江)論壇」上,泉州市委常委、晉江市委書記龔清概稱,晉江現已聚集起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鞋業製造、紡織服裝等一批較為成熟的產業集群,連接企業多達6300多家。崛起的產業集群,拉動全市經濟穩步攀升,2003年實現財政收入27億元,同比增長35%。
南京「冠生園」的倒閉和晉江「假葯出名,真鞋出彩」的事實,雄辯地說明了「誠信是市場經濟發展之本,欺詐是導致社會衰敗的毒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企業和企業家,只有通過自己的誠信經營先爭到誠信的「名」,才能獲得更大的「利」。古今中外,不講信用的企業和企業家可能得逞於一時,但他們都不能長期輝煌。只有牢固建立在信用基礎上、堅持誠信經營的企業才能長盛不衰,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10. 品牌建沒如何強化技術支撐
品牌建設如何強化技術支撐?品牌一定要做好,在科技技術方面,一定要過硬才能有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