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什麼時候頒發的
《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在2016年7月頒發的。
北京7月14日電 國家體育版總局13日正式發布《體育產業發展權「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十三五」期間體育產業的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總體要求、主要任務、重點行業和主要措施等五大方面做了科學系統的描述和部署。
㈡ 我國休閑體育未來如何發展
產業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在全民健身、體育強國的發展戰略下,國家層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規劃,明確了各個階段體育產業發展目標,極大的推動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2017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已經突破2萬億元;2018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已經達到2.66萬億元。
2019年,我國發布《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推動體育強國建設,國家體育總局與財政部將設立中國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多項政策利好我國體育產業。在賽事外交上,我國成功舉辦首次男藍世界盃和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我國國女排蟬聯世界盃冠軍等。因此,前瞻推測,2019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已經突破3萬億元,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
娛樂化:體育消費的新藍海
疫情期間,一款名為「健身環大冒險」的游戲受到了玩家們的瘋搶,價格漲了幾倍,甚至一度賣斷了貨。之所以如此火爆,是因為這款集「宅家」「健身」「娛樂」元素為一體的游戲很好地符合了疫情期間人們的需求,這也反映出,宅家運動正成為一種新的時尚。
最近幾周,一級方程式賽車、納斯卡、世界拉力賽車和澳大利亞的超級跑車等公司都在虛擬游戲領域進行了嘗試,渴望在缺乏實景表演的情況下滿足粉絲的胃口。結果顯示,收視率和粉絲參與度遠超預期。
PP體育推出自製的競技綜藝《來電運動會》,通過名嘴+女主播組隊PK的方式進行,將運動、互動與電商充分結合在一起。
隨著疫情推動體育行業進行更多的商業模式探索和轉型,體育消費的形態正在不斷迭代。
體育傳媒與信息服務大類中的互聯網體育服務會持續走高;其他體育服務大類中的體育旅遊服務、體育健康與運動康復服務會是漲幅最大的增長點。
4個看好的新興領域,分別是電子競技;少兒體適能、培訓和全民健身;體育+科技;有助於提升體育產業線上化效率的賽道,比如體育直播電商。隨著體育消費方式的不斷更新,新興職業的潛力、需求和活力正在被迅速激發。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㈢ 重慶有哪些技校中專
1、重慶市機電中等專業學校
一所經重慶市教委、重慶市勞動局評估達標的公辦學校。2002年被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首批定為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2003年被重慶市定為青工技能振興計劃培訓基地,2005年被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協會等單位定為西部教育顧問單位,被共青團中央命名為第一批「全國青工技能鑒定示範單位」。
2、重慶市經貿中等專業學校
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辦全日制職業學校,創建於1958年,現已發展成為高新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學校系重慶市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重慶市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立項建設學校,重慶市中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示範項目立項學校。
先後被命名為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基地、重慶市雨露工程培訓基地、全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定點培訓基地、重慶市春暉農民工培訓集團牽頭學校、國家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基地。
3、重慶市商業職工中等專業學校
重慶市商務高級技工學校、重慶商業職工中專學校是一所集高級技校、中專為一體的國辦全日制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創建於1978年,由重慶市商委、重慶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重慶市教委直接領導和管理。
4、重慶市渝州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重慶市渝北職業教育中心是一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學校創辦於1990年,歷經二十年風雨歷程,已發展成為重慶職校之翹楚。
學校先後獲得 「全國依法治校示範學校」「全國職業教育先進集體」「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教育系統五五普法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網路系統示範單位」「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重慶市文明單位標兵」等20多項國家級、市級榮譽稱號。
5、重慶市機械職工中等專業學校
於1952年10月創建,是解放後人民政府在西南地區開辦的第一所技工學校。重慶機械工業學校是1998年經重慶市教委批准建立的中等專業學校、重慶機械技師學院2004年經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批准建立,對外三塊牌子,對內一套班子,系重慶市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現隸屬重慶市經濟委員會領導。
㈣ 體育產業的發展趨勢
產業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在全民健身、體育強國的發展戰略下,國家層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規劃,明確了各個階段體育產業發展目標,極大的推動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2017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已經突破2萬億元;2018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已經達到2.66萬億元。
2019年,我國發布《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推動體育強國建設,國家體育總局與財政部將設立中國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多項政策利好我國體育產業。在賽事外交上,我國成功舉辦首次男藍世界盃和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我國國女排蟬聯世界盃冠軍等。因此,前瞻推測,2019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已經突破3萬億元,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㈤ 高爾夫,有關本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如何更好的推動高爾夫事業的發展
我在這里先發表一下自己對每個方面的看法,希望大家也能一起討論。
1,高爾夫這個行業非常小,從業人員也不是很多。現在高爾夫發展最好,最成熟同時球場也最多的當數廣州。而球場最便宜的地方就是北京了。上海因為他特殊的經濟位置,上海可以占上球場價格最貴這個塊。廣州上海北京三地不通的發展路線和發展階段讓我們更期待著在未來的幾年裡看到他們最後較量的結果。
2,高爾夫人群,這點在中國人看來,只有那些高端收入者,金字塔尖上人群的交際活動的一部分,更多的人是利用這個平台去結識高端朋友,發展自己的關系網。可喜的是,現在在北京這個特殊情況的城市裡,由於土地審批很難,所以,出現了很多游離在球場之外的練習場,這個特殊的現象反而對高球運動的發展和普及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很多白領甚至還有一些白領之下的人,都可以從事其中,愛上高爾夫。
3,中國未來的市場總體上看來非常光明,其原因有以下幾條。首先,經濟發展,除了吃飯買房買車以外,用於娛樂和交際的費用增多。其次,認識度增加。現在幾乎各個體育頻道都有關於高爾夫球賽事的報道,並且還有很多民間的高爾夫賽事不斷舉辦推斷高爾夫人群的擴大。接著,意識在改變。貴族運動的觀念逐漸在消失。再次,高爾夫本身的魅力。高爾夫本身的娛樂性也吸引了很多人參與其中。最後,目前沒有更好更適合35-60歲人群從事的體育運動。
4,推動高爾夫事業發展,不光靠球場,還要靠更多的行業聯合起來一起推動,比如媒體、旅遊、國家體委、民間組織等。
不管高爾夫如何發展,一個健康完善的行業規范是非常必要的,大家都要在一個共同的行業規范中運行,偏出或者不遵循找個行規將會導致非常可怕的後果。 另外學草坪和銷售都可以在高爾夫領域發展
㈥ 體育產業"十三五"規劃有什麼建議
1.體育產業相各領域全面發展:全面發展體育健身、體育用品、體育競賽三大領域,協調三者關系,形成互動格局,相互促進和推動;以體育健身、體育競賽帶動體育用品,以體育用品促進體育健身、體育競賽;積極運作國際賽事,傳播中國體育品牌。
2.體育產業及其相關產業互補發展:利用體育這一國際語言,充分融合各行各業,帶動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例如旅遊產業、餐飲業等等。
3.統籌區域體育產業發展:結合中國體育產業布局,強化區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以東部區域為龍頭,中部區域為支撐,西部區域為後備,充分協調區域之間的資源,統籌發展區域體育產業。
4.打造中國優秀體育品牌:根據目前國內體育企業發展情況,由地方給予重點支持,包括政策、資金等優惠措施,扶持和發展一批優秀體育品牌,強化國際認識度。
5.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放寬賽事轉播許可權制,最大限度為企業「松綁」。
6.盤活、用好現有體育設施,積極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在更好服務群眾的同時提高自我運營能力。隨著財稅、價格、規劃、土地等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政府的體育設施管理者將更多地向服務提供者轉型,這不僅有利於城市建設,便於引入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興辦體育場館,還有助於更好地統籌財政資金。
7.優化市場環境,支持體育企業成長壯大。我國現在體育產業的專業人才十分缺乏。體育企業的發展,不僅有利於強健人民體魄,而且有助於拉動相關消費產業,創造就業崗位,促進經濟增長。
8. 深化體育產業體制改革,制定長期發展戰略,建立法律法規體系,營造良好外部政策環境,推動體育產業市場快速發展。
9.規范政府機構的體育事業管理體制,明確主管機構,加強審核監督,創造良好內部運行機制,推動體育產業市場健康發展。
10.加強體育經紀人培養培訓力度,發揮體育經紀人協會功能,強化行業自律機制建設,提高體育經紀人基本素質,推動體育經紀人市場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
㈦ 體育產業發展前景
產業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在全民健身、體育強國的發展戰略下,國家層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規劃,明確了各個階段體育產業發展目標,極大的推動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2017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已經突破2萬億元;2018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已經達到2.66萬億元。
2019年,我國發布《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推動體育強國建設,國家體育總局與財政部將設立中國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多項政策利好我國體育產業。在賽事外交上,我國成功舉辦首次男藍世界盃和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我國國女排蟬聯世界盃冠軍等。因此,前瞻推測,2019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已經突破3萬億元,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