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晉江鞋業產業發展現狀

晉江鞋業產業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2020-12-16 12:28:45

A. 晉江鞋都的崛起中的行業典範

中國鞋都所具有的優勢,使得眾多知名的鞋業、鞋材企業趨之若鶩,爭相入駐。在該項目尚未完工時,就有企業提前預定認購,紛紛簽訂入駐協議。而今,開業僅半年時間,入住率達85%。華昌、新來發、鳳竹、昌溢、健友、鴻潤、鴻保、源峰等晉江知名鞋材企業都已進駐,而看好中國鞋都前景的企業,更是直接買下商鋪作為企業的永久資產。
前年,中國鞋都赴浙江、廣東的招商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中國鞋都憑借著市場的規模化和專業化程度,吸引了一大批如浙江、廣東等地的外來客商來到這里安營紮寨,謀求發展。目前的中國鞋都已建設成為集品牌鞋、鞋輔材料、鞋機設備、鞋業研發中心為一體的鞋業商貿城。其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鞋業專業市場,並向中國鞋業中央物流區邁進。
中國鞋都對促進晉江市鞋業發展,產生的引領與推動作用,日益明顯。在這里經營的商戶無不感慨地稱:中國鞋都已成為晉江鞋業產業對外交流和商貿往來的重要平台。
的確,經過二十多年來的發展,作為中國最大的旅遊運動鞋生產基地和世界運動鞋的重要生產基地,晉江鞋業產業發展,已步入轉型升級階段。而中國鞋都,在把握行業發展脈搏的基礎上,全力打造的專業化、標准化、規范化大型鞋業市場,不僅為廣大商戶奠定持續經營的基石,促進鞋業產業集群的發展,而且為提升整個行業的服務水平,樹立了典範。晉江市有關領導多次到中國鞋都考察指導,對中國鞋都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同時,寄中國鞋都以厚望,希望其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
繁華的商貿,使得中國鞋都成為大型的鞋材商貿城,如今的中國鞋都,天天車水馬龍、商賈雲集,在晉江強大鞋業產業經濟的促動下,短短時間內聚集了眾多鞋業、鞋材商家,並成為這里鞋業貿易往來最為理想的平台。

B. 晉江鞋業的發展歷史怎麼樣

安踏網訊 首屆中國產業集群經濟發展(晉江)論壇4月19日至20日在晉江舉行,眾專家和企業家會聚一堂,就晉江鞋產業集群的發展出謀獻策。眾人形成的一個共識是:產業集群有利於降低成本和技術創新,但企業集群內部要減少「內耗」。安踏公司總裁丁志忠出席了本次論壇,並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安踏公司總裁丁志忠認為,晉江製造的本質就是產業集群經濟。打造現代化製造基地,核心問題在於培育發展產業集群,形成區域性規模優勢和持久競爭力。現在晉江聚集企業6000多家,年產值近600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95%以上。
在晉江產業聚集的過程中,不斷地產生上下游的合作夥伴,而競爭對手也在不斷地增加,「內耗」問題不可忽視。

丁志忠說,從2000年開始,晉江的鞋類企業才對自我品牌的打造有了真正的認識。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晉江鞋業大規模的造牌運動才真正啟動,晉江製造業產業集群逐步向品牌集群過渡。

但在殘酷的競爭下,體育用品市場不得不進入新一輪的「品牌集中」階段。
對此,相關業內人士認為,晉江的企業要拉開層次,減少無謂和無益的競爭,減少「窩內斗」。企業自主定位很關鍵,有的企業適合直接生產終端產品,有的適合打品牌,有的則只能為名牌企業加工配套。

產業集群形成中的市場選擇與政府引導的關系問題,晉江已經初步形成的產業體系如何進一步提升質量、進一步增強產業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問題需要引起關注。希望政府能夠通過宏觀調控、指導,減少社會總體資源的浪費和消耗。

目前,晉江的產業集群主必須迅速實施技術創新,如果通過這一點帶動的成本降低可以保持5至10年左右,則這些集群對晉江經濟社會的發展將會起到積極的正面影響與作用,否則,現有的一部分集群就必須及早考慮尋找替代的產業集群。

安踏總裁丁志忠認為,安踏品牌經過近幾年的精心打造,已經在向運動產品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他認為,從綜合體育產品集群向體育文化群集的升華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附:安踏總裁丁志忠講話稿《從產業集群到品牌集群》

——在2004年晉江產業集群論壇上的講話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新老朋友們,大家好!

首先,我對安踏公司能夠代表晉江3000多家鞋類企業在這次產業發展論壇上與大家共同探討產業集群發展的話題感到十分的榮幸。我也願意 把安踏這些年來品牌打造的經驗在這里向大家做一個系統的交流,綜觀安踏品牌的發展歷史,就是整個晉江品牌發展中的一個縮影,也是晉江從產業集群向品牌集群發展的一個見證。

一、產業集群的形成與安踏品牌的率先覺醒

我認為,晉江製造業經濟的本質就是產業集群經濟。打造現代化製造基地,核心問題在於培育發展產業集群,形成區域性規模優勢和持久競爭力。安踏以及晉江的鞋業發展歷程也印證了這一說法。

凡是與我們晉江鞋類企業打過交道的朋友都知道,在沒有品牌運作之前,晉江成功的鞋業企業絕大多數都是以OEM定單加工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積累,作為沿海僑鄉,晉江在引進僑資及獲取海外市場信息方面的條件得天獨厚,通過十幾年的發展, 目前該區域製鞋企業已達3000多家,特別是2000年以後,隨著出口市場的增長,2000年晉江鞋類出口產品達一億雙,2001年達到四億雙,2003年更創記錄的達到七億雙,一躍成為世界主要的運動鞋生產基地。而與成品鞋生產相配套的各種原材料加工環節也同時形成了相當的規模,晉江已發展成為最大的運動鞋原輔材料市場和加工基地,也成為中國最大的鞋機銷售市場。這些因素為晉江成為中國鞋都奠定了非常堅實的產業基礎。

安踏的成長基本上與晉江鞋業的發展歷程是同步的,但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安踏卻成為福建、乃至全國同行業中最具有品牌實力的企業。

90年代中期,晉江有不少企業的規模、名氣都比安踏大,而不同之處在於除了正常的海外訂單,安踏一直把市場注意力集中在國內,致力於開拓國內市場的分銷渠道。當然這一點並不被看作是什麼優勢,因為很多企業手中有大量的OEM訂單,有穩定的利潤。何況在國內做分銷,難度很大,當時只有雙星、李寧在主導國內市場,像晉江這樣的鞋廠去拓展國內市場既費錢收效又慢,國內市場對他們而言並不那麼具有吸引力。

但幾年市場的磨練,使安踏認識到,終端網路是一個企業的生存之本。即使有穩定的海外訂單可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也終歸是受制於人;要在國內、國際這個大市場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網路。而這個網路將承載著從製造業產業集群向品牌產業集群發展的重任。至1998年底,安踏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建立了2000多個專營點。

只有網路是無法完成這一轉變,從99年起安踏公司在完成了終端網路的初步建成之後,加大品牌的宣傳力度,聘請當時乒乓球世界冠軍孔令輝出任安踏品牌形象代言人,邁出了市場先行者的第一步,知名度及銷售業績迅速提升。安踏也從一個區域品牌迅速提升為一個全國知名品牌,終端網點也在最短時間內擴展到3000多家,產品銷量持續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而這種局面的直接受益者不只是安踏,也輻射到晉江運動鞋整個產業鏈

從2001年開始,安踏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即產品的多元化和品牌的國際化,開始跨向運動服、配件等服飾系列產品領域,這意味著安踏已經從單一的運動鞋向綜合體育用品品牌過渡,安踏正式從鞋類生產型企業向品牌經營型企業的全面轉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與更多的供應商、生產商形成了長期的、更加緊密的戰略夥伴關系,在加強產業集群化的同時,也完成了安踏品牌快速擴張的初步設想。現在安踏是中國體育用品行業唯一一個集「中國馳名商標」、 「中國名牌產品」、 「中國免檢產品」榮譽於一身的品牌。安踏的成功在全國同行業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於是不少原來還在觀望的同城兄弟們紛紛跟隨著安踏之後,介入了國內市場的拓展。在短短幾年內,就出現了一大批品牌。

二、從產業集群向品牌集群的轉化

隨著孔令輝一句「我選擇,我喜歡」從央視五套黃金廣告時間的播出,贏得了不同階層消費者的好感,也使安踏運動鞋的親和力、影響力和品牌的知名度得到空前的提升。安踏已成為中國運動鞋的第一品牌,市場佔有率達到18%。

安踏的成功,驗證了品牌專家說過的一句話: 「惟一擁有市場的途徑是擁有市場優勢的品牌」。安踏的成功帶動了晉江鞋業的品牌革命,掀起了一場狂飈般的造牌運動。

從2000年至2003年,除安踏外,先後有30多個晉江鞋業品牌,在央視一套和五套不斷亮相。據統計,其間晉江運動鞋廣告在央視的播出費總量達到十億元人民幣。各種運動鞋的形象代言人則是星光燦爛、輝耀九州。這里既有運動明星也有娛樂明星,大量的廣告投入,也極大地提高了晉江運動鞋的知名度,拉近了晉江運動鞋品牌和消費者的距離,使晉江運動鞋成為消費者的最愛。目前,國內運動鞋品牌排行榜中,有七個晉江的品牌。

晉江鞋業造牌的成功,就是晉江運動鞋產業集群的第二次創業。這次創業,集中展示了晉江中國鞋都的實力和風采,提升了晉江作為中國最重要的運動鞋生產基地的地位,奠定了一些品牌走向名牌的基礎。可以說,是從2000年開始,我們晉江的鞋類企業才對自我品牌的打造有了真正的認識。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晉江鞋業大規模的造牌運動才真正啟動了。晉江製造業產業集群逐步向品牌集群過渡。

三、從單一的鞋類品牌集群向綜合體育品牌集群的方向邁進

綜觀我們晉江鞋業,在品牌打造上花費了巨額資金之後,也在國內外製造了一個名聞天下的「晉江現象」,但是現在我們反過頭來看,就會發現我們的品牌集群還僅僅處在一個非常雷同的水平。在品牌打造理念方面還存在著跟風的現象,在殘酷的競爭壓力下,體育用品市場不得不進入新一輪的「品牌集中」階段,大量品牌面臨著生存壓力,因此,同城兄弟們必須通過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否則,部分品牌將隨著競爭的加劇遭致淘汰出局。

事實上,安踏品牌經過近幾年的精心打造,已經在向運動產品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與此相對應的是安踏在相繼贊助了CBA、CUBA、全國男女排球聯賽以及推廣數年了的極限運動之後,安踏的產品品質、整體形象在體育消費者心目中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以說,安踏品牌已經率先走出了綜合體育之路。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有效的利用目前已經具備的各種條件,來重新塑造一個更適合全球市場需要的全新的安踏體育理念,就成為安踏品牌建設的當務之急。

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安踏走綜合體育用品之路的腳步還是非常穩重和扎實的,從世界體育用品產業的成功案例分析,在成熟的單一產品基礎上向配套產品的輻射,是打造綜合品牌的必經之路。因此,我們晉江的鞋類企業就必須以運動鞋為龍頭,帶動其他領域諸如運動服飾、運動配件甚至運動器材業的同步發展,塑造一大批綜合運動品牌集群,最大限度地滿足體育消費群體的不同需求。

應該強調一點的是,現代體育運動也不過只有百年的歷史,而目前全球最強勢的體育品牌也才有幾十年的發展歷程,而國內的體育用品市場才十幾年,可以說,整個國內體育用品領域還是個很年輕的陽光產業,我們只要找到差距,認清自己的位置,就一定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立足於世界品牌之林,這絕對不是夢想,而是一個完全可以達到的目標,因為我們已經擁有了一批正在向這個方向努力的品牌集群,這是一種任何人都不能忽視的。

四、從綜合體育品牌集群向體育文化集群的升華

大家肯定注意過,阿迪達斯的產品上面都有一個三條杠的標志,這固然是阿迪達斯特有的標志,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只要看見衣服和鞋上有這三條杠,就自然認為這就是運動用品。人們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呢?這就是阿迪達斯苦心經營多年的體育文化,它把自己的品牌特質--阿迪達斯就是運動,已經深深的融入人們的骨髓中去了。這是我們每個體育用品企業都夢想達到的目標,也是我們中國體育品牌走向世界的必經之路。而這條路上需要我們經過脫胎換骨的變革。

體育文化需要我們必須要超越產品本身,在品牌運作上與體育運動的最高境界緊密相連,把品牌上升為一種被物化了的體育精神或人類征服自然和超越自我的象徵,而要作到這一點,就必須要有長遠的戰略目標和長期不懈的努力。

總之,安踏從各方面作好了向世界體育用品領域最高峰發起沖刺的准備,事實上安踏也具備了完成這種沖刺的條件。因為,大家都知道,從2004年奧運會到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這5年的時間將賦予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無限的商機,從這個意義上講,晉江的許多同類型的企業在完成了綜合體育品牌的打造之後,實際上也已經開始了品牌文化的塑造,但是,正如安踏正在進行的變革一樣,我們的每個品牌在成功的道路上都必須通過艱苦的努力,塑造自己獨有的品牌個性,當有朝一日我們今天所有的強勢品牌都能以不同的風格深入人心的時候,也就是我們晉江體育文化品牌集群興盛時期的到來,到那時,在世界體育用品品牌之林將出現中國晉江品牌的名字。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謝謝大家!

安踏(中國)有限公司
總裁:丁志忠
2004/4/20

C. 福建晉江鞋業有什麼發展前景

晉江,亞洲最大的鞋業產業基地,其產業效應有目共睹,"中國鞋都",具有廣泛的內涵和深遠的影響力.但是晉江鞋業"有市無場"、產業生產初級化階段的狀況限制了晉江鞋業的發展。中國鞋都項目承載了晉江鞋業發展的使命,在晉江鞋業產業集群中應運而生。
CBD是一個英文簡稱,中文意為中央商務區,是指集群效應非常強的專業商務區,一個具有強大凝聚力和風向標效應,擁有核心地位的小區域。隨著大泉州的規劃,晉江陳埭從地域上已經成為晉江乃至大泉州的核心,又有晉江鞋業產業集群的優勢,CBD建設完全可行。
CBD又是一個現代化的概念,現代企業已經進入了微利時代,講求 "以時間賺取利潤",要求管理和速度,CBD概念最重要的是物流配套、金融服務、大型企業的進駐。晉江鞋業發展已經站在了中國鞋業的前沿,產業集群優勢明顯,加之中國鞋都建築建設、物流、交通等系列配套、經營理念等一系列現代化管理系統的運用,中國鞋都CBD形成不言而喻。
中國鞋都全國范圍內對外系列招商,溫州百人鞋業客商考察團考察中國鞋都,中國鞋都龍州百貨的良好發展勢頭聚集了強大人氣,中國鞋都擁有優秀的現代企業文化……這一切都為中國鞋都打造中國鞋業CBD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晉江從改革開放時的手工作坊生產至今,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運動鞋生產基地,依靠原始的積累和晉江人"愛拼敢贏"的精神 ,一些企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創立了自己的品牌。但是,晉江鞋業產品科技含量和質量較低,人才缺乏等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國外耐克、銳步、阿迪達斯等企業的進入了已經牢牢掌握了高檔市場;從2005年5月1日起,又有10個東歐國家將參照歐盟標准對鞋類進口產品實施市場准入制,如此內憂外患,無疑對晉江鞋業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如何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同時穩步發展,與國際鞋業接軌是每個晉江鞋業商家乃至中國鞋業商家必須考慮的問題。中國鞋都這個項目正是從晉江鞋業的發展現狀、人文環境出發,正視晉江鞋業乃至整個中國鞋業發展前景的結果。中國鞋都從提高鞋業企業研發能力、管理能力,增強企業人才素質,促進企業良性競爭各方面尋取最佳途徑和最先進的思路,本著"建好鞋都、回報鄉親"的理念,為晉江鞋業乃至中國鞋業提供了一個規范化、規模化、國際化的大舞台。
晉江是一個創造奇跡的地方,中國鞋都打造中國鞋業CBD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企盼。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我有一個夢。"中國鞋都也有一個夢,就是打造亞洲最大的鞋業專業市場。

D. 福建晉江發展史

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上半年,晉江市用電量達25.62億千瓦時(不含泉州直供區),比增22.36%;全市利用外資增幅逾20個百分點;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等增幅都逾30個百分點。
盤點這些,我們看到,晉江市經濟在更高平台上又實現了更快發展。

品牌支撐

晉江市經濟的發展得益於打造「品牌之都」。從創業的沖動———仿造,到「加工」的甘苦———貼牌,再到品牌的覺醒———自創,這是晉江人造牌的路程。

去年,中共泉州市委常委、晉江市委書記龔清概明確提出「打造品牌之都」的思路。10年前的晉江,難尋名牌產品身影。而今,晉江卻成為正在崛起的「品牌之都」。這個面積僅佔全省1/200的縣級市,竟雲集了10項全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124項福建省著名商標、名牌產品,分別佔全省的1/3和1/5;擁有8項「國」字型大小的「鞋都」、「強市」、「重鎮」等產業品牌……

文化創新

晉江市經濟的發展得益於企業文化創新。晉江人過去常講「愛拼才會贏」,現在則加了兩句話———學習才會贏、創新才會贏。

今年4月8日,晉江市委、市政府隆重召開「企業文化創新暨千萬重獎品牌企業大會」,拿出1824萬元獎勵2003年度創牌、認證、采標企業。而這個舉動背後的一個意圖是讓企業明白這樣一個文化名詞:企業文化。現在,很多晉江人都認識到:管理小型企業靠權威,管理中型企業靠制度,管理大型企業靠文化。

晉江企業要樹立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晉江市領導認為:晉江的企業文化建設,既要根植於地方文化沃土、汲取本土文化精華,又要努力做到兼容博納、汲取百家之長,並加以構建與創新;晉江企業文化,還必須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和先進文化的導向作用,確保企業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增強企業發展動力。

為此,晉江市著力解決:在發展觀念上,重經營實踐輕觀念創新,重埋頭拉車輕抬頭看路;在經營戰略上,重眼前功利輕長遠目標,重一時利益輕百年基業;在企業制度上,重家族血緣輕制度創新,重單打獨斗輕聯合協作;在文化構建上,重高薪挖才輕團隊文化打造,重高層管理輕基礎建設;在品牌打造上,重明星效應輕品牌文化內涵,重廣告包裝輕品牌整體戰略。

產業聚集

陳埭的鞋子、磁灶的陶瓷、英林的服裝、羅山的食品、永和的石材、東石的雨傘……在晉江,已經聚集起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鞋業製造、紡織服裝、化纖工業、建築陶瓷、食品飲料、傘具、玩具等一批比較典型或者說較為成熟的產業集群。同時,晉江還擁有機械設備、精細化工、紙製品以及制葯、家私等一批具有集群趨勢的產業,並逐漸呈現出從以輕型加工為主向輕重並舉、重化製造發展的態勢。這些集群共聚集企業6000多家,年產值近600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95%以上。

產業集群的形成,吸引了大量商貿企業進駐晉江原輔材料市場,派生出一批專門為生產性企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服務型企業,提高了生產服務社會化程度。

10年前,晉江曾推出「六五」規模工程,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培育出5個產值超億元的企業。而實際上,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去年底,晉江超億元企業已經達100家,上5000萬元的有187家,規模以上企業的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67.2%。現在晉江又鎖定了新的目標,准備用5年的時間,扶持出50個營銷收入達10億—50億元的企業。·王建新·

E. 晉江鞋廠未來幾年的發展會怎樣

1200左右,工作機會挺多

F. 什麼才是晉江製鞋業產業前景展望

門」之稱,地處晉(江)南(安)交界,與安海、磁灶、官橋等鎮接壤,面積47平方公里,耕地26255畝。

內坑原名系「梨坑」,其歷史悠久而又光榮。唐宋時,因大面積種植梨果而得名,是晉江有名的梨、柑果園區。《安海志》載:「柑、品最多。『先柑』、『同柑』尤勝者,……二柑俱出晉江六都內坑諸鄉」,故內坑又號稱桔里。內坑又是古代農村外貿集市之一,據《晉江縣地名錄》載:「唐代的內坑、柑市曾是阿拉伯商以香料交換本地紅柑之場所」。在土地革命時期,內坑是晉南特支、晉南縣委的主要活動基地。1931年,成立砌坑黨支部,系晉江市第一個黨支部。抗日戰爭時期,是泉州地下黨隱蔽基地之一。1946年12月至1949年7月,是****泉州中心縣委機關和人民游擊隊泉州團隊部駐地,中心縣委在此指揮泉屬廈門、漳州(部分)等地的革命斗爭。今天的內坑轄28行政村,是晉江市老區基點鎮之一。

內坑轄區有28個行政村,54個自然村,人口63911人,共16155戶,海外三胞近4萬人。

行政村名:東宅村:東宅、宮仔口;古山村:古山;宅內村:宅內;後山村:後山;深圳村:深圳、內林、井上;白安村:白安、歧山;湖內村:湖內、後坑、社仔;呂厝村:呂厝、大田邊;山頭村:山頭、鋪頂、石湖潭;潘厝:潘厝、田邊;亭頂村:亭頂、後庫;前洪村:前洪、後厝;割州村:割州、潭頭;長埔村;長埔;砌坑村:砌坑;後坑村:後坑;柑市村:柑市、刺園、貞慕;下尾村:下尾;上方村;上方張、上方黃;下村村:下村、下黃、灰厝、雲頭;內湖村:內湖;黃塘村:黃塘;土安村:土安、宮前、前宅、後溪;黎山村:前山、張坑;東村村:東村、立厝;內山尾村:內山尾、洋內;坑尾村:坑尾;加塘村:加塘、嶺頂。

供電工程:內坑11萬伏輸變電站為全省首家鎮辦電力企業,被評為「2000年福建省三百家最大鄉鎮企業」;2003年度被泉州市政評為納稅超500萬企業,用電量超3.3億度。

交通建設:福廈公路和福廈高速公路貫穿其中,建成雙內路、蓮山路、東環路、西環路和五七路,構築完整的鎮域交通網路。

郵電通訊:郵電通訊事業加快發展,全鎮已安裝電話13200門,榮獲「電話萬戶鎮」稱號。

鎮區規模由原來的2平方公里拓展到4.3平方公里;內坑舊街改造工作已完成修建性規劃審批和測繪、丈量、環評等工作,並取得《項目建設選址意見書》,A段已完成。鎮級工業園區規劃、建設邁出新的步伐,總投資4億港幣的安泰陶瓷城進駐園區,成為內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商貿、農特產加工品三大市場已見雛形。著力於可持續發展,抓好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投資180多萬元建成泉州市首家鎮級固體廢棄物焚燒場。

改革開放以來,內坑鎮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完成前洪片區8000畝中低產田項目改造,雙宅水庫等4家養殖場被列為市級生豬直控基地,後山村、立厝等村食用菌基地形成規模。內坑糖廠生產的紅糖名揚東南亞,出口量列全國第二。至2003年,全鎮已有23個村達到寬裕型小康村標准,佔全鎮村總數82%,邁入實現寬裕型小康鎮行列;有3個村通過泉州市寬裕型文明小康村驗收,農民人均收入6502元。

與此同時,建陶業、鞋塑業兩大支柱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紙品包裝、印刷、糧食、食品加工、石材、服裝等新興行業協調發展。全鎮現有企業300多家,有先進輥道窯生產線60多條;年產值超500萬元的企業60家;有17家企業通過ISO9000產品質量和質量體系達標認證。拖鞋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及東南亞、歐美、非洲、中東等國。

預計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14.34億元,工農業總產值25.46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5億元,鄉鎮企業產值28.38億元;財政總收入5436.47萬元,用電量達3.4億千瓦時。

科技:以省級科技示範鎮為載體,進一步健全科技管理網路,強化科技基礎工作。有8家企業引進熱煤氣發生技術,豐盛建陶企業建成全國首家採用液態輕烴燃氣高科技項目的建陶生產線;製鞋業引進了台灣先進生產線近30條。

教育:認真實施《內坑鎮建設教育強鎮規劃綱要》,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教育質量不斷提高。三民中心小學被評為省農村示範校,3所中學均通過晉江市素質教育督導評估驗收,內坑中心、三民中心小學被評為「晉江市一級達標小學」;11所小學被評為「晉江市二級達標小學」;6所小學被評為「晉江市三級達標小學」;小學全部開計算機和英語課程;內坑中學教育樓、三民中學教學樓奠基;內坑中心小學生活樓、三民中心小學辦公樓、土垵小學教學樓落成。

衛生:內坑衛生院順利通過一級甲等醫院驗收,全鎮有47所衛生所(室)通過甲級衛生所評審;內坑衛生院門診大樓落成。

廣電:建成有線廣播同纜傳輸,有線電視入戶數達7190戶,入戶率達57.52%。

國防:廣泛開展國防教育和雙擁工作,認真落實各項優撫政策,做好徵兵、民兵整組和民兵軍事訓練。1999年來,鎮武裝部連續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徵兵工作先進單位」。

計劃生育:正視問題,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深化宣傳教育,完善計生工作部門齊抓共管、綜合治理,如期脫掉計生單列帽子,扭轉了計生工作的不利局面。2003年計生經費投入近200萬元,人均達31元;繼續推行「三結合」工作,投入近50萬元組織實施二女戶安居、幸福、成才三大工程;落實計生「三戶」優惠政策,1萬多孩次從中受益,計生工作實現了甩後創先目標。2003年全鎮人口出生率10.45‰,政策符合率98.67%,出生性別比97.35:100,純合格村率75%,合格村(含基本合格村)率100%。

社會治安: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深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活動,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依法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和帶黑社會性質的犯罪團伙,認真組織好全民防控日活動,鞏固安全文明片區創建工作。2003年,內坑鎮派出所在全市公安系統工作評比中,名列第二名。

優化鎮村辦事服務工作,完善鎮勤政大廳,實行「一條龍」辦公,方便群眾辦事。加強機關紀律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內坑鎮機關工作若干規定》、《內坑鎮勤政廉政十條規定》,規范幹部行為,樹立勤政廉政良好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切實把黨政機關建設成為「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機關。

全面推進村務、校務、院務和鎮務公開,認真貫徹落實「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和「票款分離」制度,接受群眾監督,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內坑鎮位於晉江市西部丘陵地, 帶是全市唯一的老區基點鎮。面積46.2平方公里,人口6萬,轄28個行政村。該鎮是晉江糧食主生產區之一。幾年來,農業綜合開發不斷取得新發展,蔗糖、蔬菜、水果、養殖、食用菌五大基地頗具規模,成為全市農副產品的重要供應地。初步形成「東鞋西瓷,中部輕工」的工業發展格局,一批陶瓷、塑料、服裝、糧食加工等專業村迅速崛起。多年來集中力量狠抓交通、通訊、供電、水利、金融服務、科技、教育和文化衛生八大網路建設,使這個經濟起步較晚的鎮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綜合經濟實力名列福建省第16位;農業綜合開發躍居晉江市第1名;率先成為晉江市省級教育先進單位鎮。
······································

說行天下:小說網站上千個,總有一個適合您。 說行天下 最給力.

G. 晉江鞋廠為什麼一年比一年沒生意

全球性經濟不好 你說呢這幾年

H. 晉江的鞋廠有哪些

2000年,安踏以3億元的銷售額摘取中國體育用品市場探花位置,
僅次於榜眼耐克。安踏的崛起是「晉江製造」的崛起。
從年初開始,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的廣告突然熱鬧起來,其中最惹人注
意的是一堆運動鞋廣告。孔令輝、王楠、蔡振華、李永波輪番登場,作為品
牌運動鞋的形象代言人,他們隨著每一次甲A聯賽或者其他的什麼賽事,頻
頻現身熒屏。
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些取名「安踏」、「特步」、「361度」、「貴人鳥」、「金萊克」、「喜得龍」、「 別克」等等的運動鞋,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品牌———「晉江製造」。

集體闖關
「這些鞋子幾乎清一色是晉江產的,目前在電視上露臉的至少有20個
品牌。」晉江企業局市場開發中心副主任庄銘津頗有幾分自豪。
運動鞋是福建晉江最大的支柱產業。在號稱「中國運動鞋都」的晉江,
幾乎到處都是鞋廠和鞋材店。這里有全國最大的鞋材一條街,足不出街就可
以買到任何一種最流行的運動鞋原料。在晉江,各種大小鞋廠的數量已達到
3000家左右,而資產在1000萬以上的企業至少有100家以上,在
街頭隨便攔住一個晉江人,都可能跟你侃上一段「鞋經」。
十年前,晉江人做運動鞋幾乎還是一片空白。
在幾十公里外的福建莆田市,當時是福建省生產鞋的一個主要地區,耐
克公司的定牌加工廠就設在當地,而晉江那時候主要加工一些「勞保鞋」。
後來,耐克公司取消在莆田市的加工廠,撤廠給了晉江創業的一個絕好良機
,利用由此產生的大批熟練工人,晉江鞋業迅速膨脹發展起來。20世紀9
0年代初,中國運動鞋市場出現極大的初始需求時,晉江鞋一度出現產品供
不應求的局面。
「那時候生產什麼賣什麼,」庄銘津說,「晉江做鞋幾乎都是家族企業
,這很容易起到幫帶作用,不少企業正是在這個階段完成自己的原始積累的
。」
然而,市場需求過盛也帶來負面效應。過度追求產量加上家庭作坊式生
產,使很多晉江鞋穿不上幾天就出問題,晉江鞋一度被全國消費者投訴為「
星期鞋」。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晉江人終於嘗到市場信譽過度透支的苦
果,差鞋當然再也銷不出去,就是好鞋,現在也賣不動了。
在國內市場上信譽一落千丈的晉江鞋,不得不轉而把目光投向國外市場

晉江發展鞋的外銷,有天然優勢。這里是著名的僑鄉,根據有關部門統
計數據,本地人口的數量大約在100萬左右,而遍布世界各地的晉江華僑
卻達到300萬人。在這種有利因素的作用下,具有價格優勢的晉江鞋開始
出口,市場遍及東歐、中東、南美、北非等地。
「去年泉州(產鞋區主要在晉江)總出口量約4億雙,創匯約20億美
金。」泉州鞋業商會秘書長林平原介紹說。
但是,好光景並沒有維持很長時間。2001年,隨著美國市場的疲軟
以及東歐市場實行估稅制,晉江鞋業出口銳減。 「去年泉州80%的
鞋都是靠出口,今年不行了,人家開始反傾銷了,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內地
市場。」林平原說。
從內銷到出口,再從出口到內銷,晉江鞋業被迫經歷著市場的輪回。

造牌競賽
三興集團是泉州地區最大的鞋業公司之一,從1987年創業以來,產
品絕大部分外銷。由此,三興不僅完成了足夠的資本積累,而且在為耐克等
著名品牌定牌加工產品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
但是為人代工,意味著所獲菲薄,集團專門負責外銷的副總經理黃海清
對此頗有感觸。
「我們是看別人的臉色吃飯,」黃海清說,「就在不久前,美國運動鞋
市場排名第五的一家品牌來洽談加工事宜,他們給我們每雙鞋的加工費用僅
僅5美金,但這些產品拿到美國市場上就可以賣到50美金。」黃承認,由
於沒有自己的品牌,即使同樣的產品自己也無法賣出好的價位。這讓羽翼漸
豐的三興集團感到很憋氣。從去年底開始,三興決意尋求突破,制定出了打
造自己品牌的宏偉計劃。
如果說出口受阻是促使晉江鞋業集體轉型的導火索,而品牌意識的覺醒
則顯然是晉江鞋業開展造牌競賽的根本原因。
今年3月,經過一番精心醞釀,三興集團決定斥資500萬聘請謝霆鋒
作為形象代言人,6月,這則廣告開始投放。
「兄弟廠家都這么做,我們覺得明星代言人的確是要請,關鍵是要符合
自己的產品定位。」黃海清透露,選擇謝霆鋒是因為他的前衛和青春,而這
正符合三興的要求。為包裝謝霆鋒代言的「特步」運動鞋,三興今年的廣告
費用預計將達到2000萬。「我們從沒有這樣大手筆投入過,」黃海清說
,「但我們的策略是不請則已,要請就請最好的!」事實上,這幾乎是所有
參與造牌的晉江企業的共同觀點。
為達到這個目的,在這場明星和品牌的大戰中,請代言人是一場關鍵的較量。安踏請了孔令輝以後,金萊克立馬邀請王楠加盟,而喜得龍則乾脆請這對冠軍的教練蔡振華出山。而和著名汽車品牌別克同名同商標,事實上卻沒有絲毫關系的別克(福建)鞋業有限公司,在斥資500萬邀請包括李永波在內的中國羽毛球隊全體隊員為形象代言人之後,該公司的廣告預算也將達到2000萬元。「如果把德爾惠、名樂、鴻星爾克等品牌算進來,整體投入將超過一個億!」庄銘津粗略算了算。 「眼下這股熱潮是安踏的品牌效應帶動的結果。」安踏(福建)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志忠對記者說。 在晉江,安踏是當地人最津津樂道的品牌。這個成立於1991年的企業與其兄弟廠家不同,一開始就側重於內銷。當地人回憶,早期的安踏並不出色,直到1999年出人意料地聘請乒乓球世界冠軍孔令輝———第一個用形象代言人的方式樹起晉江鞋的品牌大旗,一切才發生了根本上的改觀。 現在,當李寧體育用品公司以7·6億元的銷售額成為2000年中國體育用品界盟主的時候,安踏以3億元的銷售額奇跡般地排在耐克(銷售額為4億元人民幣)之後。作為擁有運動鞋這一單一產品的企業,安踏的成功的確給這個市場———特別是晉江鞋業———帶來極大的震撼。 人們忽然意識到,安踏————這個在自己身邊土生土長的中國品牌— ——竟然可以一夜之間離耐克這么近。而之前,這個僅僅一牆之隔的鄰家企業卻一直默默無聞———這足以成為晉江數十家企業同時邁開追趕腳步的理由。他們現在的共同思路是,用安踏成功的軌跡預測自己的未來。 機會來自耐克 不可否認,在這場造牌運動中,的確存在著不少機會主義者,甚至有些企業根本不具備創造品牌的實力,但是,在面臨一個初始而巨大的市場時,這些或許都不重要。 「根據SATRA(英國鞋業技術檢測機構)調查,美國運動鞋的人均年銷量為4雙,而在中國則為0·8雙,中國是僅次於美國最有潛力的運動鞋消費市場之一。」偉民鄧亞萍(泉州)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偉顯然更為明白個中乾坤,「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申辦,逐漸升溫的全民體育熱潮必將進一步拉大運動鞋市場的需求」。 顯然,對未來市場的預期,以及現在市場上中低檔運動鞋主流品牌的匱乏,是促使這些企業捨得大手筆投入的重要原因。 安踏鞋業的副總葉雙全認為,目前中國運動鞋市場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以耐克為首的高檔品牌;第二類是以李寧為首的中檔品牌;第三類則是以安踏為首的新崛起的大眾品牌。 在美國,耐克的人均擁有量幾乎達到1·5雙,由於價格昂貴,耐克一直是高檔品牌的象徵———在中國尤其如此。因此,當大部分中國人的運動鞋消費能力僅在100元到300元之間時,為了維護品牌形象,處於「金字塔尖」的耐克基本遠離競爭,從而基本把中低檔市場拱手相讓。 但這對於耐克公司來說,顯然並非最佳選擇。 2000年,耐克公司全球銷售額已經連續3年徘徊在90億美元左右,盡管在美國運動鞋市場的佔有率仍維持在42%的較高比例,但最近一個季度在美國國內的鞋類銷售下跌了15%,而老對手銳步則實現了3·4%的增長。在中國,耐克的銷售狀況也不盡如人意,主攻中高檔市場的李寧公司已經成為它的最大敵手。去年,盡管耐克也曾試圖切入100多元的中低端市場,但由於思路不夠明確和堅定,新產品的推廣顯得首鼠兩端,並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 專業人士認為,耐克僵化的思維狀況是導致目前麻煩的主要原因。「耐克過於強調諸如減震鞋這樣的新技術,因而喪失了在中等價位市場的份額。 」美國足運動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內維爾評價說。 對於晉江企業來說,這顯然是一個絕佳的做大機會。由於長期的定牌加工,晉江地區本身已經具備足夠的資源優勢以及組織研發和獲取技術的能力。由於目前的中低檔市場還沒有絕對占優的品牌,因此,如果晉江鞋業能在品牌市場迅速成長,那麼勢必有機會成為市場主導。 「目前困擾晉江運動鞋行業的核心難題並非技術,而是管理。」丁志忠說。長期以來的家族經營模式,使這里的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人才同樣匱乏。而欲在品牌上尋找新的突破,那麼首先要解決管理理念的差距。「這是目前的產業現狀所決定的,」負責百事流行鞋中國總經銷的江靖說,「這個行業還要經過三五年的反復沉澱才能成熟起來。」

I. 晉江鞋都的完善的配套設施

中國鞋都所具有的優勢,遠遠不只是地理優勢及交通網路優勢,中國鞋都以高起點的規劃,規避了原先自發形成的市場所固有的弊病,不僅規劃了1.2萬平方米的物資倉、1400多個固定停車位,而且配套建設了2.8萬平方米的大型百貨大樓、7000餘平方米的商務酒店。而這些配套,使得在這里經營的商戶,感受到前所未來的便捷性。
另外,為了方便客戶來往方便,去年12月,晉江長途汽車站正式簽約入駐中國鞋都,至目前已開通全國幾十條直達線路,在這里經營的商戶,真切感受到物流的便捷。整個專業市場好比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物流人流是血液,車站就是生命體的發動機。車站不僅對整個中國鞋都的運行和繁榮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國鞋都和晉江鞋業對外交流的節點,少了它就會使中國鞋都甚至晉江鞋業對外交流不暢。
鞋都不僅硬體設施齊全,而且軟體配套也具有起點高,專業性強的特點,有利的保障了鞋都的迅速成市並持續繁榮。鞋都以鞋材經營為主,設有成品鞋專營區,引進了中國鞋業最具權威的專業機構——中國皮革院和製鞋工業研究院及其下設的質量檢測、產品研發、標准化、技術人才培訓、信息等五大中心入駐;同時中國鞋都網(專業商務網站)、銀行、郵政、電信、工商行政管理、全區無盲點監控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皮革和製鞋工業研究院在促進整個製鞋產業技術創新方面,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五大中心的進駐,一方面給企業提供了各種標准化、信息、檢測、培訓服務;另一方面,目前晉江製鞋技術與世界水平基本能夠同步發展,但仍在不斷創新的階段,而中國皮革和製鞋工業研究院與整個晉江製鞋企業的緊密合作,將促進鞋業產業技術的不斷創新。

閱讀全文

與晉江鞋業產業發展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