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鄉鎮發展產業的情況報告

鄉鎮發展產業的情況報告

發布時間:2020-12-16 07:42:05

『壹』 鄉鎮的街道旁主要有什麼資源適合發展什麼產業

鄉鎮街道旁,就是每天要面對車流、人流。也就是說,在這樣的位置面臨的過往人群比較多,這些人群的飲食、住宿等就是潛在的消費市場。他們的主要資源是市場資源。為這些人服務,就是這樣所處位置的優勢所在。

如果要創業,在這樣的位置就最適合發展第三產業。如飲食、零售業,等等。從某種角度上說,這也可以看作是將農村的一些普通產品向外推銷的一個重要窗口。

實例1:鄉鎮路邊的百貨店

某鄉鎮位於國道旁,當地有逢一定時間趕集的習慣。在改革開放之前,一位當地的農戶身體不好,還有某些殘疾,幹不了農活,只有依託路邊的條件,把臨街的三間房中用一間開了個小賣部,買點日用雜貨,慘淡經營。改革開放以後,市場開放了,瞅准這個機會,該農戶擴大了經營規模,把臨街的三間房全部改成門面,經營范圍擴大到服裝、小農具,再加上原有的日用小百貨,還雇了人幫忙。與以前相比,營業額擴大了十多倍,利潤也擴大了數倍。短短幾年的功夫,蓋上了新房,還支持了後人的出國留學,生活也有很大改觀。

這個例子說明,雖然創業者有一定的缺陷,但只要能夠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創業項目,充分利用位置特點和從事商業的優勢,揚長避短,同樣可以獲得成功。與此相似的還有很多很多。

實例2:張師傅的流動「燒餅」攤

「燒餅」是武陵山一帶人們喜愛的小吃。它是用發酵過的麵粉、肉末、蔥花、芝麻,再加上一些調料做成面餅,在一個特製的火爐里烘烤而成。燒餅出爐時,那黃燦燦的外表,散發著含有肉、油、面以及調料的香味,十分誘人。這里說的「燒餅」攤,主人張師傅是一位年近50的婦女,丈夫因病過世,因長期治病,背了不少債務。為了還債,兒女在外打工,她自己也撐起一個燒餅攤。張師傅花3500元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用1500元製作了一個帶支架小拖車和面板,另用900元買了一個烤燒餅的火爐,開始了她的燒餅創業。開始,人們並不是很接受張師傅的這個燒餅,因為競爭厲害,她的燒餅並不出色,同時還有很多別的食物可以選擇。她並不氣餒,一方面虛心向高人請教,一方面自己試驗改良。在經過一番努力之後,她生產的燒餅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回頭客也逐漸多了起來。經過市場調查,將主要顧客人群定位在學生和一些需要趕時間的上班族身上。早上,她將機動的燒餅攤拉倒當地學校附近,供上學的學生早餐食用;之後,又把流動燒餅車開到其他流動人群較多的地方。由於燒餅廉價,方便攜帶,味道不錯,也很符合當地人的飲食習慣,很受歡迎。不少時候人們為了買到燒餅,還要排隊等候。一些顧客還將燒餅作為訪親的禮品,一次買幾十個,帶到廣州、海南,送給外地的親人。張師傅現在還是每天烤著自己的燒餅,實現著她的創業夢。

這個例子說明,在人群比較集中的地帶,常規的自然資源會因為人員的集中而變得難以尋求,但是作為某些產品的消費市場卻變得多了起來,也就是市場資源量增加了,創業的方向也要圍著這些資源的變化採取決策,才容易獲得成功。

『貳』 找篇關於鄉鎮企業的發展的調查報告

一、我州鄉鎮企業聚集基本分布情況目前,黔西南形成了特色產業群體有近百個,其中有一定經濟規模的產業群體42個左右。2006年,黔西南州的產業集群分布在:以興義、頂效、安龍等縣(市)為主的以農副產品加工、煉焦、化學品製造、醫葯製造、有色金屬冶煉、建材等產業集聚發展區。二、我州鄉鎮企業聚集規模情況「十五」以來,黔西南州堅持把鄉鎮企業發展與小城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引導鄉鎮企業集中連片發展,有效帶動了二、三產業的興起,壯大了小城鎮經濟,促進了小城鎮的快速發展。鄉鎮企業與小城鎮建設已經形成了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格局,鄉鎮企業已經成為黔西南州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手段。興義市2006年就完成鄉鎮企業總產值495143萬元,同比增長14.24%:鄉鎮企業營業收入完成552914萬元,同比增長13.75%;上交稅金15685萬元,同比增長17.69%。全市共有鄉鎮企業13292個,從業人員90000餘人,企業職工人均年收入超過600元以上。其中龍頭企業29個,從業人員3953人,鄉鎮企業總產值7837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23%;增加值2192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02%;頂效開發區到2006年底,全區建設園區4個,分別為建材工業園、冶金工業園、加工工業園、科技工業園,入園企業26家,2006年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4.9億元;安龍縣德卧工業園目前已有電解鋅、鐵合金、農機製造、建材及化工生產等近二十家,總投資達1.5億元,其中,利用縣境充裕的電力發展起來的鋅冶煉業,生產能力2萬噸,可創工業產值1.6億元,創稅收1000元元以上,解決1000餘人富裕勞動力就業。同時,工業園的建設和發展還拉動了當地第二、三產業的發展。但是,我州也有一些縣受地理環境、資源配置等因素的制約,不具備鄉鎮企業集聚發展的條件,如興仁、晴隆、普安等縣。實踐有力地說明,發展鄉鎮企業已經成為農民增收中流程最短、農民最易接受的一條重要渠道。三、我州鄉鎮企業聚集區存在的困難及問題:1、產業結構中,第一產業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比重較低,第三產業發展滯後,主導產業不突出,支柱產業特色不明顯;產品結構中,名特優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少、規模小;出口產品結構中,勞動密集型產品少,資金、技術密集型產品少;企業組織結構中,相當部分企業規模偏小,技術裝備落後,管理水平低;資源結構中,未能充分利用我市的區位、人才、市場、信息優勢,資源浪費與閑置並存,人才不足,科技創新能力差等問題尚未根本解決。2 、工業產品結構較為單一,近年引進的企業多為硅錳合金、煉焦等高能耗的冶煉企業,科技含量不高,容易受到市場干擾。3、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少,規模小,實力較弱,帶動性不強,較難實現農業產業化。4、市場化進程相對滯後,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較,我市的市場化進程已明顯滯後,健全的市場機制、公平的競爭環境、完善的服務體系、具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等方面與先進城市相比均有較大的差距。四、我州鄉鎮企業聚集發展的主要特徵1、形成模式多樣化。分析黔西南州鄉鎮企業聚集的形成,其發展模式概括起來主要有:一是資源優勢型。主要是依託本地資源優勢,培育壯大地方特色產業,並進而匯聚形成的產業集群。二是企業帶動型。由龍頭企業擴張裂變或帶動而成。如醫葯製造產業集群、汽車銷售和配件產業集群等。同時一些與產業集群相配套的專業化市場正在興建之中,主要有農產品批發市場及果蔬冷藏保鮮、生薑系列產品深加工、芭蕉芋澱粉及系列產品加工等。三是「一鄉一品」型。是在某個鄉、鎮或村出現某個產品的集中生產,形成「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的格局,比較典型的有興義的倉更、滄江、洛萬板栗產業集群、冊亨的桐油等。2、初步效應已形成。黔西南州鄉鎮企業聚集群已經有了合理的企業構成,涌現一批市場佔有率較高的品牌產品,集群的效應初步顯現。五、我州鄉鎮企業聚集的主要做法及經驗1、培育要素市場,加快產業集聚。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規范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健全以市場為基礎的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完善市場化導向的收入分配機制,促進生產要素有效地流動、集聚和優化配置。充分利用現有城鎮基礎設施加快生產要素集聚,積極引導、合理規劃土地投入方向,使土地資源向優勢企業、優勢項目集中,鼓勵企業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2、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聚。積極引進和培育關聯性大、帶動性強的大企業大集團,發揮其輻射、示範、信息擴散和銷售網路的產業龍頭作用。發揮龍頭企業的集聚帶動效應,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關企業集聚,通過企業之間的集聚效應降低綜合成本,增強競爭優勢。3、創造區域品牌,引導產業集聚。大力實施品牌戰略,重點扶持技術含量與附加值高、有市場潛力的名牌產品企業。4、努力擴大開放,拓展產業集聚。大力推行以股份制為主的公有制多種有效實現形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積極引進導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鼓勵民營經濟加快發展,放寬市場准入,改進對民營經濟的管理和服務,更多地把技術水平高、增值含量大的加工製造環節和研發機構轉移到我州。六、今後應採取的措施我州要突出集聚鄉鎮企業發展的優勢,突出連片發展鄉鎮企業的特色,培育新的成長型企業,必須從三方面採取措施:1、在產業上創新,就是要連片培養新型產業,成熟、成長型產業居首位:2、在管理機制上創新,使連片鄉鎮企業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建立以人為本的激勵和約束機制;3、在集聚鄉鎮企業發展管理職能建設上創新,改善環境,強加服務。抓好一批重大投資項目,發揮我市民營經濟優勢,能啟示範帶動作用。

『叄』 鄉鎮級裝修產業的發展

個體戶隊伍,鄉鎮房屋的單價低,一般裝修費用在房屋總價的10%左右,所以裝修預算少,裝修公司如果選著這種房子雖然其利潤率並不低,可總利潤太低了

『肆』 匯報如何推進鄉鎮行業職代會的打算與工作進程

一、把握形勢,深化認識,切實增強做好區域(行業)職代會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一要把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區域(行業)職代會建設的迫切要求。當前,我國正處於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時期, 轉方式調結構的步伐越來越緊迫,對新技術新革新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技術水平低、勞動力密集的中小型企業普遍遇到技術「瓶頸」,企業發展舉步維艱。同時,隨著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大量勞動密集型低成本型產業迅速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我市政策優惠和低成本勞動力的優勢正在消失。面對這一系列新的挑戰,中小型企業必須轉變觀念,從依靠低勞動力成本向技術革新轉變,從依靠政策優惠向提高管理效益轉變,而影響技術革新和管理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就是人,發揮好職工的智慧,充分發揮企業民主管理作用成為大勢所趨。
二要把握鎮街和行業發展對區域(行業)職代會建設的現實要求。近幾年,非公企業尤其是小型非公企業發展非常迅速,大量的非公小型企業不斷向鄉鎮、街道(社區)、村等延伸和集聚。在大量小型、家庭作坊式、以僱傭外來農民工為主的非公企業集聚的區域內,勞動關系復雜化、矛盾多元化等日益突出。處於弱勢地位的職工在本企業內其合理訴求難以得到充分表達;員工頻繁跳槽使企業利益受到損害,企業主期盼著通過合法有效的形式留住人才,穩定員工隊伍;職工權益受損和企業發展不穩定,成為影響鎮街經濟發展的最不穩定因素。而推行區域(行業)職代會制度,則為職工和企業表達意願,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尋求到結合點,提供了有效載體。有利於把小企業難以解決的問題提升到行業一級來解決,凝聚起全行業企業和職工的力量,有利於使政府(行政)的有關政策和要求能夠在企業得到執行,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
三要把握工會當前的主要工作對區域(行業)職代會建設的內在要求。當前,全國各級工會正大力推進「兩個普遍」工作,這也為深入推進職代會制度建設提供了有利時機,也是深入推進區域(行業)職代會的應有之義。從工會組建角度講,工會組織的組建成立,為職代會建制提供平台,同時職代會的建立,也能更好促進工會組織作用發揮。從平等協商角度講,工資集體協商的重要協調平台就是職代會,協商前,需要通過職工代表廣泛徵求職工意見,提前討論醞釀協商內容。協商中,需要職代會選出職工代表參與具體協商。協商後,需要通過職代會這一平台予以確認。從當前工作重點講,鄉鎮(街道)工會、農民工和勞務派遣工、行業基層工會聯合會建設和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工作重中之重。各縣市區一定要搶抓推進「兩個普遍」的有利時機,找准切入點,深入推進區域(行業)職代會建設。
四要把握民主管理法制化進程對依法推進區域(行業)職代會的新要求。今年,六部委聯合下發了《企業民主管理規定》,為我們今後開展企業民主管理指明方向,並為下一步開展立法奠定了堅實基礎。《規定》的重大突破是突破所有制限制,明確了所有的企業都要實行民主管理,對區域(行業)職代會建制工作提出明確工作要求和規范,為全面推進區域(行業)職代會制度建設提供更多的法律政策依據。各級工會組織抓住這一契機,加大貫徹落實力度,以宣傳促進建制,以建制促規范,全面推動區域(行業)職代會制度建設的操作性、規范性和有效性。
二、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注重實效,強力推進區域(行業)職代會建制工作深入發展
今後工作的重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貫徹落實《企業民主管理規定》為契機,以區域(行業)職代會制度建設為突破點,進一步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全力構建制度化規范化民主管理體系。
把握重點。已建制企事業單位要以加強規范化建設為重點,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帶動本區域本行業中小型企業民主管理深入發展。一方面要藉助《企業民主管理條例》出台這一有利時機,注重把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的有關政策、法規、制度等,細化為可行的操作辦法和考核評價標准,通過深入開展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單位和星級職代會創建活動,進一步健全具體的實施細則、執行標准、程序規定和監督檢查機制。另一方面要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發揮已建制企業在生產技術、管理理念、發展模式等方面影響力,帶動相關產業或相近行業中小型非公企業積極推行各類民主管理制度。
突破難點。區域(行業)職代會作用發揮是難點,也是關鍵,我們要緊緊抓住職代會職權、工作制度和決議落實等關鍵環節,切實提高區域(行業)職代會工作實效。
一要突出職權建設。針對非公企業勞動關系的特點,區域(行業)職代會職權要突出知情建議權、協商共決權和檢查監督權。重點落實《集體合同》和《工資集體協議》、《女職工特殊權益專項協議》、《勞動安全衛生專項協議》(簡稱一合同三協議)的審議、表決和檢查監督權,有效維護職工權益。
二要健全制度。要進一步健全職工代表選舉培訓制度,提案工作制度、職代會巡視檢查制度和職代會質量評估制度等工作制度。同時,要著力於閉會期間日常民主管理工作的開展,健全民主管理委員會、民主議事會、勞資懇談會、聯系信箱等,加強溝通,完善程序,提高運行質量。
三要嚴格落實決議。要積極藉助行會、商會等企業代表組織的力量,加強溝通和協商,在涉及企業職工權益等重大的問題上取得一致的意見,確保區域(行業)性職代會通過的各項決議能夠在面上得到有效執行。同時,又要針對企業自身特點,與每個企業主簽訂協議來補充,督促具體監督決議在企業的執行,形成上下貫通的決議落實組織網路,確保區域(行業)職代會決議更好落實到企業。
注重實效。要始終堅持為促進企業發展、為實現職工維權、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工作目標,充分實現廠務公開民主管理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效應。要注重開展主題活動,緊緊圍繞我市實施「十二五」規劃和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依託區域(行業)職代會平台,組織開展合理化建議評選、崗位建功、技術比武、形勢教育等系列主題活動,強化職工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為推進企業和區域經濟健康發展獻計出力。要注重促進企業發展,緊緊圍繞區域(行業)內企業管理水平低、行業內惡意競爭等問題,深入持續開展「公開解難題、民主促發展」主題活動,引導區域內職工為企業分憂解難,為破解經營管理難題、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增強核心競爭力建言獻策。要密切關注職工最關心的利益問題,通過區域(行業)職代會制度,推動解決工作條件、工資待遇、社會保險、職業安全衛生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和企業發展穩定問題。
三、加強領導、完善機制,切實增強區域(行業)職代會工作水平
各級廠務公開民主管理領導小組要進一步強化領導、落實責任,健全機制,將區域(行業)職代會制度建設作為深化創新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的重要舉措加以推進。
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要將區域行業職代會制度建設作為考核鎮、街、園區的重要指標,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機制,細化考核評價標准。各鎮街工會要主動爭取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對推進區域(行業)職代會制度建設的重視、領導和支持,將其納入黨政全局工作,統一部署,統一協調。年底,市廠務公開民主管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將進行聯合大檢查,各縣市區要按照年初下發的《2012年度縣市區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考核實施意見》要求,做好自檢自查工作,查漏補缺。
突出工作分類指導。各縣市區及鎮街工會在規范完善區域(行業)職代會建設的同時,要加強區域(行業)內不同規模的企事業單位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分類指導,切實提升工作的針對性。規模以上公司制企業,深化完善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職代會、職工董事監事等制度;百人以上非公企業,承上起下,推進職代會制度規范化建設;百人以下非公企業,著力建立區域(行業)職代會,實現中小型非公企業全面覆蓋。
加強宣傳培訓。要開展《企業民主管理規定》集中宣傳月活動,加強對企業經營者、工會幹部、職工代表等不同層面教育培訓。要及時總結各地區的新鮮經驗,堅持年年都有新典型,加大宣傳力度,通過輿論引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引導區域、行業內企業和職工利益共享、責任共擔,共謀企業發展,共促社會和諧。
加強工作創新。要針對區域(行業)勞動關系復雜,農民工、勞務派遣工、臨時工集中的實際,進一步探索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的定位、職權、運作程序和閉會期間的日常民主管理制度。要認真研究農民工和勞務派遣工參與民主管理參與方式和渠道,提高參與范圍。要認真研究區域和行業在推進模式、工作制度和職權落實上的不同特點,增強工作的適應性和針對性,推動工作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伍』 鄉鎮產業發展規劃如何寫

鎮產業發展規劃
為加快我鎮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合理配置空間資源,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產業競爭力,引導農業商業化,加速我鎮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促進我鎮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確保農民增收致富,特製定2011-2020年全鎮產業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全鎮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堅持大力度、全方位扶持龍威、陽光等麵粉加工企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堅持多思路、多渠道培養發展商貿流通業、文化旅遊業、生態旅遊業等第三產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完善服務體系為保障、創新機制為動力、增效增收為目標,應對市場調結構、依靠科技興產業、發揮優勢創品牌、夯實基礎增動力,加快全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二)總體目標。通過產業布局的引導調整,實現全鎮糧食穩定增產,全鎮農產品商品率提高,農業增加值持續增長,第二產業比重明顯提高,旅遊、商貿流通等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迅速崛起,建立分工恰當、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和諧的產業支撐體系,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快,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邁出新步伐。
主要指標:至2020年,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佔比40%,全鎮糧食穩定增產,全鎮農產品商品率達提高,農業增加值持續增長,其中糧食、畜禽、蔬菜產值分別占農業總產值的50%、30%、20%;第二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0%;商貿流通、旅遊等服務業佔比3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000元以上。
二、產業總體布局
按照布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編制我區農村產業發展區域規劃:
1、商貿流通業:我鎮是河南進入河北的南大門,漳河生態園區規劃建設高速路入口,我鎮藉此可在兩小時內到達鄭州、石家莊,同時經此可轉蘭青線到達山西、陝西,向東可到山東。經講岳線往東可達山西,四省通衢,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發達,可借107國道、京廣線、京珠高速、中華路、講岳線為依託,爭取在五到十年時間內在講武城車站至漳河生態園區之間形成倉儲物流企業群。
2、文化旅遊業:我鎮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可打造以前港天子冢、劉庄蘭陵王、北朝墓文化、漳河生態園三國影視城為依託的精品文化旅遊線路。
3、麵粉加工業:講武城鎮是農業大鎮,糧食主要生產小麥,玉米等。在我鎮轄區內有龍威面業、陽光面業等大型麵粉加工企業,年加工麵粉均在10萬噸以上。另有許多小型麵粉加工企業,可引導這些企業拉長產業加工鏈,向深加工發展,增加產值。
4、畜牧養殖業:目前講武城鎮轄區內有養豬場十多個,養牛場3個,養雞場十多個,主要是高錄、大冢營、朝冠、西陳、北白道幾個村。努力促使我鎮養殖企業擴規上檔。
5、糧食種植業:我鎮是農業大鎮,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糧食種植主要分布在京廣線以東的村莊。我鎮要加大優良品種的推廣,提高機械化水平,大力發展「兩高一優農業」,確保糧食增產增收。
6蔬菜種植業:我鎮緊鄰古鄴蔬菜批發市場,種植蔬菜的村主要是三高錄、小寨、東、西陳南、北白道。目前有李明生育苗基地等具有規模的瓜果、大棚蔬菜基地,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爭取在五到十年時間內建成省級蔬菜瓜果生產基地。
7、生態旅遊業:又指觀光農業,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遊業。具有保護環境、生態美化環境和觀光旅遊等功能的農業,是將農村的空間和農產品等農業資源作為觀光資源加以開發和充分利用,以期產生除農業生產之外新價值、與觀光相適應的一種農業形態,具有觀光、採摘、休閑、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應觀光服務設施的單位,包括觀光、採摘、垂釣等。結合漳河生態園得相關規劃,在我鎮民有北乾渠以南大力培育出具有我鎮特色的生態旅遊業。
鎮人民政府
二〇 年 月 日

『陸』 鄉鎮如何做好產業興旺

提出了構建農業三個體系、完善支持保護制度、健全服務體系,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三個體系就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其實,我感覺這三個體系的建立不僅僅是農業這個第一產業,還包涵了鄉村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所以,前瞻產業研究院建議還是提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為好。鄉村主要是以發展第一產業的農業為主,但也要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和為農業需要的裝備製造業的第二產業,更要發展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和為全民服務的第三產業。

『柒』 對鄉鎮村產業發展有什麼想法

鄉鎮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談一點淺顯的想法與認識,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十九大報告中關於農村的一個重要課題,中央將其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為今後一段時期農業農村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鄉鎮一級,就要立足於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力促農業增效、農民致富、農村發展。一要著力完善鎮村組織。堅持將基層組織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著重發揮好黨員固定活動日「引導教育黨員,參與事務決策,監督事務落實」的作用,建強組織陣地,強化班子建設,將農村致富能人、鄉土拔尖人才引導選拔到村級組織中,成為促進農村發展的中堅力量,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著力轉變鄉鎮政府職能,突出服務主題,從解決農民需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在做好服務過程中推動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全力做好政務服務、農民教育等多項工作,建立制度規范、公開透明的鄉鎮機關工作運行新機制。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充分利用黨委學習會議、村組會議等平台,開展「黨員素質提升工程」活動,加強對農村有勞動能力黨員的培訓,把農村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農村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支持農村黨員創辦領辦致富項目,結合幫扶行動,組織黨員結對幫扶,充分發揮已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村民提供技術、信息、項目等方面。

閱讀全文

與鄉鎮發展產業的情況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