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當今煤炭的發展趨勢
2012年我國煤炭生產總量約為36億噸,但實際生產能力高達40多億噸,明顯處於買方市場專。而經濟的滑坡導致屬各行業對煤炭的需求也相對減少,與往年年底煤電油等能源供應緊張的情況相比,今年供應明顯寬松。
受到中國經濟發展以及環境保護、霧霾治理等因素影響,當前中國電力發電的煤炭需求基本保持平衡,整體需求不會超過38億噸,而且進口煤還會繼續增長。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分析:從整個供需平衡來說,煤炭需求不會出現大幅度增長,但需求結構會發生變化,經濟增速的平穩也使得煤炭需求會穩定在一定的水平。
根據煤炭資源、區域水資源和生態環境容量,適度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支持大型企業瞄準現代煤化工發展前沿,鼓勵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引進消化再創新,發展現代化煤化工技術和工藝,建設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具有規模效益的現代煤化工和循環經濟骨幹項目,推進煤炭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與優化。
B. 煤炭行業發展的新方向是什麼
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氣。總之就是轉型,升級,清潔能源。
「十二五」末,天然氣需求為2050億立方米,五年復合增長率約13%。通常將天然氣按不同用途分為城市燃氣、天然氣發電、化工用天然氣、工業燃料四個類別,經過州昌信測算,到2015年各部分需求分別為701、295、120、935億立方米。供需和市場來講,國內天然氣的缺口較大。相關數據顯冊輪示,未來幾年內,我國天然氣需求迅消增長將快於煤炭和石油。未來中國天然氣消費的發展趨勢,一是需求量大幅增長,二是利用方向將發生變化,消費結構將進一步優化。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環境保護力度的提高,我國天然氣消費結構逐漸由化工和工業燃料為主向多元化消費結構轉變。煤制天然氣將以城市燃氣為目標市場,適度發展作為天然氣資源的補充。
C. 煤炭行業的前景如何未來50多年的
很有錢景
D. 煤炭行業的前景
中國的煤炭再有40年也挖不完,煤炭行業前景一片看好,因為能源問題一直專是國情的重中屬之重.煤炭做大點真的是很賺錢的,但是投資也是相對大的,小則幾W,多則幾十W甚至上百W,它主要就是靠量來賺錢,普通混煤1T大概能賺5-10塊,品種煤10-30塊.一天要是能銷上萬噸,那利潤`````
不過也得看個人的愛好,如果你很個性又不太喜歡這樣的行業就另當別論了!
E. 我國的煤炭行業發展前景怎樣
二十一世紀的頭20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國際經驗,這一時期是實現工業化的關鍵時期,也是經濟結構、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費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的階段。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2020年中國實現經濟翻兩番。在確保中國經濟未來20年發展中,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主導地位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煤炭資源將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煤炭資源的經濟價值將在未來得到不斷提高。
從2007年到2020年,中國將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這14年也是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時期。預計未來14年GDP的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7.5%,到2020年GDP總量將由2005年的18萬億元增加到54萬億元,按現行市場匯率計算,摺合6.7萬億美元;人均GDP將由2005年的1700美元提高到4800美元。改革開放以來27年能源消費的彈性系數平均為0.54,今後15年按0.5計算,能源消費年均增長速度按3.75%計算,到2020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大約將達到38億噸標准煤。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包括煤炭在內的能源需求增長明顯加快,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煤炭行業面臨巨大發展機遇,其發展具有諸多有利因素:宏觀經濟的高速發展為煤炭需求持續增長提供了堅實的支撐;煤炭行業在能源供應中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鞏固了其作為支柱產業發展的地位;國家積極的產業政策保障了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技術創新為煤炭行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等。
(1)宏觀經濟的高速發展,為煤炭需求持續增長提供了可能
我國煤炭需求與國民經濟增長特別是工業增長存在較強的正相關性,我國煤炭業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由於經濟增長強勁,一些工業如鋼鐵、電力、化工、汽車以及交通運輸、建築和居民生活等用煤相對較大,引發了煤炭需求量的快速增長,煤炭行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並且煤炭需求旺盛的勢頭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改變。
國際國內多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一個國家能源消耗的多少,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工業化水平、居民的消費結構、國家的產業結構和城市化水平密切相關。當前,我國經濟進入了以發電、鋼鐵、建材、房地產、家用電器迅速發展為代表的重工業化時期。經濟的高速發展、消費結構迅速升級、我國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速,為煤炭行業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據統計,我國1985-2005年煤炭消費量對國民經濟的平均彈性系數為0.53。「十一五」期間,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約為7.5-8.5%,年均煤炭消費增長量約為4-4.5%。
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帶動電力、鋼鐵工業用煤繼續快速增長,建材工業用煤基本維持不變,煤化工產業成為新的增長點,這些相關下遊行業的發展為煤炭行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2)能源基礎地位不可動搖
《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指出「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煤炭工業是關系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基礎產業」。《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提出我國能源發展格局是「以煤炭為主體,以電力為中心」,將煤炭列入國家能源規劃的重要位置。煤炭是確保中國未來20年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戰略資源,其經濟價值將在未來穩步提高。
我國資源稟賦的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在未來較長的時間里,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擁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它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中所佔比重一直保持到60%以上。我國電力燃料的76%、鋼鐵能源的70%、民用燃料的80%、化工燃料的60%均來至於煤炭。煤炭行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3)國家產業政策有利於煤炭行業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國家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在控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抑制不合理能源需求的同時,堅決關閉非法和不具有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推進煤炭資源整合,清理在建項目,控制超能力生產,較好地抑制了煤炭固定資產投資和生產總量的過快增長。《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了新型煤炭工業體系的。
《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了煤炭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即優化煤炭布局,調控煤炭總量,建設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業集團,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礦,淘汰資源回收率低、安全隱患大的小煤礦,加快煤炭科技創新,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水平,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礦區。
國家不僅確定了煤炭在我國基礎能源的戰略地位,而且指明了煤炭工業發展方向,這將有利於我國煤炭行業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4)技術創新為煤炭行業發展提供動力
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我國煤炭行業帶來了無限生機,隨著煤炭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一大批技術含量高、生產效率高、經濟效益好的現代化礦井先後建成投產,大大提升煤炭行業整體生產水平,綜合機械化採煤工藝成為煤炭開采主流。目前,我國煤炭氣化技術已比較成熟;煤炭間接液化技術在國外已經商業化,美國已完成第二代直接液化技術,我國目前也正在進行液化煤的性能和工藝條件試驗以及商業化可行性研究;水漿煤技術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成熟,目前我國的研究開發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煤炭液化和氣化技術為煤炭成為潔凈能源創造了條件,煤炭清潔開采技術和洗選新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大大提高了煤質,減少了污染,為煤炭產業開拓了廣闊的市場。
另外,目前全球面臨能源短缺、資源類產品日益緊缺等問題,因此,未來煤炭在人類社會會顯得越來越重要,其價值也會得到人類的重新認識。
F. 煤炭行業發展趨勢
討論可以,但要給鏈巧分哦。以下是本人觀點:山西煤炭歷經五六十年的開采,現在淺層煤已經到了快采完的時候了,預計還能棚者鍵采20年左右。目前山西省的各大煤炭集團都開始向外擴展,嫌族山西焦煤集團在內蒙古購得煤田,潞安集團在新疆購得煤田,陽煤集團在河北購得煤田。隨著山西煤炭行業的整改結束,山西省在煤炭行業也會進行產業調整。在國家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的引導下,山西的煤炭行業逐漸由生產原煤開始轉向煤炭的深加工,從而獲得更多的煤炭附加值。比如清潔煤等煤炭深加工產品。盡管如此,由於歷史原因,在未來的三十年以內,山西煤炭行業的主導還將是原煤的產出,只是原煤產值所佔的比例會逐年減少。
G. 煤礦的發展趨勢
今年第一季度以來,加快煤炭企業兼並重組的節奏正在加快。下一步將重點做專好「僵屬屍企業」出清、兼並重組、轉型升級、優化布局工作。截至目前,共有山西、甘肅、內蒙古、河南等12省公布了《2017年度擬關閉退出煤礦名單》,總涉及煤礦近1000處。
參考《中國煤炭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顯示,目前,煤炭領域央企兼並重組加快跡象明顯。業內人士認為,兼並重組是企業加強資源整合、實現快速發展、提高競爭力的有效措施,同時也是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的重要途徑。
煤炭作為傳統的高碳能源,難與新興的可再生能源相提並論,但鑒於我國當前國情和能源結構現狀,在未來較長時期煤炭依然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能源,因此,煤炭行業升級轉型依然十分關鍵。
H. 我國的煤炭行業發展前景怎樣
二十一世紀的頭20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國際經驗,這一時期是實現工業化的關鍵時期,也是經濟結構、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費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的階段。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2020年中國實現經濟翻兩番。在確保中國經濟未來20年發展中,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主導地位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煤炭資源將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煤炭資源的經濟價值將在未來得到不斷提高。
從2007年到2020年,中國將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這14年也是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時期。預計未來14年GDP的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7.5%,到2020年GDP總量將由櫻絕坦2005年的18萬億元增加到54萬億元,按現行市場匯率計算,摺合6.7萬億美元;人均GDP將由2005年的1700美元提高到4800美元。改革開放以來27年能源消費的彈性系數平均為0.54,今後15年按0.5計算,能源消費年均增長速度按3.75%計算,到2020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大約將達到38億噸標准煤。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包括煤炭在內的能源需求增長明顯加快,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煤炭行業面臨巨大發展機遇,其發展具有諸多有利因素:宏觀經濟的高速發展為煤炭需求持續增長提供了堅實的支撐;煤炭行業在能源供應中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鞏固了其作為支柱產業發展的地位;國家積極的產業政策保障了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技術創新為煤炭行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等。
(1)宏觀經濟的高速發展,為煤炭需求持續增長提供了可能
我國煤炭需求與國民經濟增長特別是工業增長存在較強的正相關性,我國煤炭業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由於經濟增長強勁,一些工業如鋼鐵、電力、化工、汽車以及交通運輸、建築和居民生活等用煤相對較大,引發了煤炭需求量的快速增長,煤炭行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並且煤炭需求旺盛的勢頭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改變。
國際國內多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一個國家能源消耗的多少,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工業化水平、居民的消費結構、國家的產業結構和城市化水平密切相關。當前,我國經濟進入了以發電、鋼鐵、建材、房地產、家用電器迅速發展為代表的重工業化時期。經濟的高速發展、消費結構迅速升級、我國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速,為煤炭行業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據統計,我國1985-2005年煤炭消費量對國民經濟的平均彈性系數為0.53。「十一五」期間,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約為7.5-8.5%,年均煤炭消費增長量約為4-4.5%。
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帶動電力、鋼鐵工業用煤繼續快速增長,建材工業用煤基本維持不變,煤化工產業成為新的增長點,這些相關下遊行業的發展為煤炭行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2)能源基礎地位不可動搖
《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指出「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煤炭工業是關系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基礎產業」。《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提出我國能源發展格局是「以煤炭為主體,脊桐以電力為中心」,將煤炭列入國家能源規劃的重要位置。煤炭是確保中國未來20年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戰略資源,其經濟價值將在未來穩步提高。
我國資源稟賦的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在未來較長的時間里,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擁有宏配絕對的主導地位,它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中所佔比重一直保持到60%以上。我國電力燃料的76%、鋼鐵能源的70%、民用燃料的80%、化工燃料的60%均來至於煤炭。煤炭行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3)國家產業政策有利於煤炭行業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國家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在控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抑制不合理能源需求的同時,堅決關閉非法和不具有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推進煤炭資源整合,清理在建項目,控制超能力生產,較好地抑制了煤炭固定資產投資和生產總量的過快增長。《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了新型煤炭工業體系的。
《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了煤炭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即優化煤炭布局,調控煤炭總量,建設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業集團,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礦,淘汰資源回收率低、安全隱患大的小煤礦,加快煤炭科技創新,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水平,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礦區。
國家不僅確定了煤炭在我國基礎能源的戰略地位,而且指明了煤炭工業發展方向,這將有利於我國煤炭行業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4)技術創新為煤炭行業發展提供動力
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我國煤炭行業帶來了無限生機,隨著煤炭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一大批技術含量高、生產效率高、經濟效益好的現代化礦井先後建成投產,大大提升煤炭行業整體生產水平,綜合機械化採煤工藝成為煤炭開采主流。目前,我國煤炭氣化技術已比較成熟;煤炭間接液化技術在國外已經商業化,美國已完成第二代直接液化技術,我國目前也正在進行液化煤的性能和工藝條件試驗以及商業化可行性研究;水漿煤技術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成熟,目前我國的研究開發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煤炭液化和氣化技術為煤炭成為潔凈能源創造了條件,煤炭清潔開采技術和洗選新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大大提高了煤質,減少了污染,為煤炭產業開拓了廣闊的市場。
另外,目前全球面臨能源短缺、資源類產品日益緊缺等問題,因此,未來煤炭在人類社會會顯得越來越重要,其價值也會得到人類的重新認識。
I. 未來煤炭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2008年以來,受國內多年積累的能源「瓶頸」因素影響及國際金融危機不斷深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國內煤炭市場呈現出極度漲落的特徵。主要成因為,近年來國內經濟顯著的「重工業化」趨勢加劇,經濟主要部類農業和工業發展呈不平衡發展態勢。農產品及主要消費品供應不足,首先導致前半年由cpi持續上漲引導的全面物價上漲,並形成相當嚴重的「泡沫化」價格;而長期依賴外部需求的的工業尤其是加工製造部門的擴張投資,直接造就了能源供應相對不足、價格大幅上行的前提,但一經遭遇外部需求突發性減弱,即暴露產能過剩的弊病。在過剩壓力態勢下,需求難以短期內恢復、價格大幅下滑、工業品利潤率下降、重工行業甚至虧損經營,是未來一定時期內工業行業的主要趨勢。
煤炭下游用煤行業如電力、鋼鐵、化工等行業目前下行的趨勢仍在加劇。雖然短期內政府刺激投資的經濟政策對提振市場信心產生了一定的正面效應,但到發生實質性的影響尚需時日;鋼鐵、電力行業的生產開工雖然相比四季度初有所恢復,但當工業保有資源量增加的情況下,價格仍然將下滑,煤炭需求仍將呈現低位盤整。那麼,影響09年煤炭市場的主導因素有哪些,下面筆者分利空及利好兩方面加以分析:
影響09年煤炭市場的利空因素主要包括:
1、宏觀經濟政策的不穩定性、宏觀調控決策難度在09 年逐漸增大,使09年煤炭市場變數加大。中央政府近期安排的四萬億元投資及在不到一百天內多達5次的貨幣政策調整,旨在通過增加貨幣流動性,從而擴大交易量來擴大內需,遏制工業品需求嚴重不足、價格持續狂跌、就業形勢嚴峻局面,而非對業已過剩的工業行業的重復「追加」投資。政策預期對工業品需求的拉動作用到底有多大,還很模糊。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受價格及利潤影響,2008年年內已建成未投產能及在建產能,不穩定的市場及投資恐慌,將導致09年工業產能的閑置率仍將處於一定水平。煤炭下游產能不能充分運行,進一步使煤炭需求低位盤整。
2、在加大投資力度、刺激內需的時候,政府還必須防止投資方向走偏、並形成低水平重復建設的苗頭。一方面,資金使用不當,不僅拉動不了需求,反而會無形中加大貨幣供應量,形成投資陷阱,造成新一論的通貨膨脹;另一方面,投資方向失誤,將直接導致低水平重復建設,為未來一定時期內再次產能過剩埋下禍根。在政府這樣的宏觀經濟路線考慮下,內需不可能象工業投資那樣對刺激經濟增長短期立竿見影,鋼鐵、電力原本產能過剩,煤炭產能過剩也是隨之而發生的事件。
3、鋼鐵、電力等主要用煤行業對明年一季度的需求預期仍不是很樂觀。一方面,一季度正值兩節期間,其下遊行業的放假、開工不足等因素促使產品需求走低,市場再次萎靡;另外,經濟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深化,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雖然調低,但對反傾銷的考慮及外部市場本身難以在短期反彈的因素,仍然決定著國內市場的走勢。
利好因素,主要為:
1、國家已經在12月份出台對礦產品增值稅稅率的調整計劃,從明年一季度開始,礦產品增值稅率統一調整至17%。煤炭產品的增值稅稅率將由原來的13%調高4個百分點,增加煤炭財務成本30元/噸左右(按照700元/噸的價格預算)。另外,國家對煤炭資源的資源稅制改革也呼之欲出,草案是由原來的從量計征改從價徵收,稅率為煤價的5%(可能達到平均30-40元/噸),比以前2.5-3.6元/噸的從價額擴大10多倍。兩項稅收制度的改革將增加煤炭成本 70元/噸左右。稅費的提高,將對煤炭價格形成一定支撐。
2、煤炭產品的不可再生性及初級資源屬性,不允許煤炭價格一直在低水平運行。我國的煤炭資源經過近3-5年的大規模開采,儲量已經大幅減少。20世紀曾經是主采礦區的各大礦業集團目前已把就業及滿足煤炭需求的目光轉向外圍煤田,而本土儲量大多接近枯竭,採掘銜接業已出現深層次矛盾。前半年煤炭價格大幅度上漲,正是煤炭「瓶頸」及採掘矛盾深層次暴露的體現。只不過稅費的調整未及時跟進,明年稅制改革的推進,將進一步使煤炭開採的隱性成本顯性化,反應資源的稀缺程度,進而促進煤炭價格趨於穩定。
總體看來,明年一季度影響煤炭市場的因素多空並存,整體經濟復甦、需求恢復仍然是決定性因素。煤炭資源開采部分隱性成本顯性化,將加大煤炭成本,對煤炭價格形成有力支撐。
J. 煤炭的未來發展趨勢是會是怎樣的呢
我國煤炭市場供需基本平衡,但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
綜合前文對於煤炭行業的供內需情況進容行分析:隨著我國煤炭行業的供給側改洞信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煤炭行業市場供需實現基本平衡,向高質量發展進一步發早輪展,且煤炭價格在合理區間波動。
但行業的改革發展依然存在新的矛盾和問題,例如全國煤炭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煤炭時段性供應不足、市場供需平衡不穩定以及行業發展不平衡等問題。
鑒於行業發展現狀以及問題,未來行業發展要沿著現代化煤炭經濟體系,不斷深入供給側改革,保證煤炭行業發展質量;提升行業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以及市場體系建設。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煤炭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納睜輪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