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注重什麼產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什麼產業賺錢注重什麼,畢竟法規完善,可以互補
B. 美國日本英國是世界三大文化產業強國嗎
是的 美國側重版權產業 英國的文化創意產業 日本是動漫娛樂產業
C. 日本的ACG文化產業比中國先進太多
主要原因是,日本對此類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比美國還嚴格,絕大多數消費者也願意花錢去購買。因此,盜版在日本雖然也有個別的,但沒有形成規模化的產業。這樣,製作方及創意人員有收入,也可以持續創作下去。還有,在日本也賣空白的CD、DVD碟片,私人可以購買並復制原版的碟片,只要不用於商業販賣即可。空白碟片的銷售利潤還是會分給ACG一部分的。
D. 日本有哪些文化產業
日本有哪些文化產業包括:1)影視、展覽、音樂、及戲劇演出。2)報紙、雜志、圖書、及網路,3)體育,4)娛樂,5)觀光。
E. 日本動漫從什麼時候開始發展強大
日本素有「動漫王國」之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動漫製作和輸出國,目前全球播放的動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在歐洲這個比例更高,達到八成以上。在日本各種各樣的文化產業當中,在電影院、電視台播放的各類動漫節目格外引人注目,各種動漫的人物形象充斥街頭,早已超越了雜志和電視的范疇,滲透到日本社會的各個角落。 看到好萊塢的電影比美國產品能更多更廣地滲透到世界各地,日本也開始追求他們在國際文化中的地位,動漫備受日本政府青睞。 動漫產業為日本經濟發展提供新亮點 日本國民十分喜愛漫畫,漫畫文化非常發達。據日本三菱研究所的調查,日本有87%的人喜歡漫畫、有84%的人擁有與漫畫人物形象相關的物品。日本全國共有430多家動漫製作公司,擁有一批國際頂尖級的漫畫大師和動漫導演以及大量兢兢業業工作在第一線的動畫繪制者。電視和網路傳媒的普及和發展,傳播手段的不斷完善,為日本動漫市場的發展和壯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日本動漫作品在文化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並風靡全球。 現今日本最著名的動漫作家宮崎駿,以自己超凡的才華打造了《風之谷》、《天空之城》、《幽靈公主》等一系列經典作品,《幽靈公主》所創造的票房紀錄,就遠遠超過美國影片《外星人E.T.》。該片電影原聲CD也創下了CD發行史上的新紀錄。今天日本,動畫片票房收入佔到日本很大一部分收入。
目前,日本動漫產業的年營業額達到230萬億日元,已經成為了日本第三大產業,廣義動漫產業已經占日本GDP(國內生產總值)十幾個百分點。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會公布的數據,2003年銷往美國的日本動畫片以及相關產品的總收入為43.59億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國的鋼鐵總收入的四倍。漫畫、動畫、圖書、音像製品和特許經營周邊產品在日本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產業鏈」,推動著日本經濟的發展。著名新制度經濟學家青木昌彥就認為,日本正處於自明治維新以來又一次偉大歷史轉折中,其結果是在日本出現了動漫、娛樂等一串超過汽車工業的賺錢產業。 近年來,世界也越來越關注日本文化產業的崛起。《時代》雜志曾刊登一篇封面文章認為,日本正從一個產品製造大國,轉向一個文化產業輸出大國。當世界其他經濟體將計算機技術大量應用於通訊產業的時候,日本卻將其應用於製造新文化產品,這種旁溢斜出的趨勢得到了日本社會上下的贊同和追捧,青木昌彥認為,日本正在藉助新文化產業的興起嘗試一種漸進式的經濟轉型。
F. 為何日本的文化產業如此發達
日本傳統文化的發展主要在於環境上,他們對於文化的教育和培養下的力度都非常大,在甲午中日戰爭以後,我們賠款日本的那麼多的白銀,結果全部用在教育上。教育的發達導致日本現在文化產業的發達,經常說的一句話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不是短視的,我國現在的教育卻很短視。主要是在文化課街上的比拼,實際上這是沒有意義的,學生學了十幾年以後,對學習這個事情失去興趣,那麼,這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為他以後還有五六十年,他一點都不願意學習,提到學習就頭疼,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兒。
其次就是國家的提倡,國家在文化教育上的投入和提倡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因為這個就像是舉國體制。國家每年舉辦文化活動,給予資金和宣傳上的支持,更多的是氛圍的營造上,導致了很多的日本人熱衷於文化的學習和精力上的投入!讓很多人沒有後顧之憂,沒有精神上的壓力,所以,很多人覺得掙錢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更多的是心靈上的碰撞!所以,日本的文化才會如此的繁盛,尤其是漫畫產業。
G. 民國時期中國哪項文化產業世界領先連日本都在效仿
教育乃千秋之大業,民國辦教育的很多做法都值得今天借鑒和學習。歸納起來有一下幾點。 1、教育完全免費。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立即強調在中國實行免費義務教育。191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明確規定:「初小、師范、高等師范免收學費。」免費上師范就成了當時很多家境貧窮的學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徑,毛澤東就是在湖南師范學校畢業的。1946年國民政府制定了《教育憲法》,定位準確,要求明細,茲列舉幾條:「教育文化應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國民道德、健全體格、科學及生活智能。」「國家應注重各地區教育之均衡
教育乃千秋之大業,民國辦教育的很多做法都值得今天借鑒和學習。歸納起來有一下幾點。
1、教育完全免費。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立即強調在中國實行免費義務教育。191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明確規定:「初小、師范、高等師范免收學費。」免費上師范就成了當時很多家境貧窮的學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徑,毛澤東就是在湖南師范學校畢業的。1946年國民政府制定了《教育憲法》,定位準確,要求明細,茲列舉幾條:「教育文化應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國民道德、健全體格、科學及生活智能。」「國家應注重各地區教育之均衡發展,並推行社會教育,以提高一般國民之文化水平。」等等。
2、教育經費。《教育憲法》規定:「邊遠及貧瘠地區之教育文化經費,由國庫補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業,得由中央辦理或補助之。」「教育、科學、文化之經費,在中央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15%,在省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25%,在市、縣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35%,其依法設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產業,應予保障。」業內人士可以對照60年前的這個標准算今天的賬,看看有沒有差距。
3、教師薪水。1927年公布的《大學教員資格條例》規定,大學教員的月薪,教授為600元-400元,副教授400元-260元,講師260元-160元,助教160元-100元。教授最高月薪600元,與國民政府部長基本持平。在20世紀30年代初,大中小學教師的平均月薪分別為220元、120元、30元;而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約為15元。20世紀40年代的《教育憲法》規定:「國家應保障教育、科學、藝術工作者之生活,並依國民經濟之進展,隨時提高其待遇。」資料顯示,當時普通警察一個月2塊銀洋,縣長一個月20塊銀洋,而國小老師一個月可以拿到40塊銀洋,民國時期小學教師的地位和待遇要遠遠超過縣長。民國時期對教師待遇的重視和投入讓今人望塵莫及,汗顏不已。
4、多樣化的教育格局。當時的中國是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並存,形成了一個參差多態而又富有彈性的「差序格局」。南開中學就是私立學校。私立學校跟公立學校比起來有靈活自由的優點,當時的文化環境足以讓私立學校生存並且發展,社會上對於私立學校也沒有偏見,這一方面得益於其時的文化生態,同時也得益於民國教育家的胸襟。
5、不惜代價辦教育。抗戰前全國有4億人,當時的西部只有1.8億人,抗戰爆發後大後方湧入了5千萬人口,而當時西部的國民生產總值不到全國的30%,民生工業只佔5%,卻要養活50%以上的人口。在抗戰最艱難的時刻,當時的國民政府卻真正實現了免費義務教育!據著名學者何兆武所述:在西南聯大上學時,大學生不僅免學雜費,而且還免每天的午餐費,如果學生上學仍然有困難還可以申請助學救濟金,且助學救濟金在大學畢業後可以不還。同時,抗戰客觀上為我國的西部教育帶來了發展的契機,使西部諸省在基礎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國民政府教育部於1937年底開始在四川、河南、貴州、陝西、湖南、甘肅、江西、安徽等地先後成立了22所國立中學及3所國立華僑中學,先後培養教育了10萬「戰區流亡學生」。中國共產黨的許多傑出人才就是這些國立中學培養出來的,比如: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中國「兩彈元勛」鄧稼先、當代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著名詩人賀敬之、國防科工委主任上將丁衡高等。抗日戰爭結束後,這些國立中學於1946年逐步復原,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使命,譜寫了一個殘酷戰爭期間中國教育的傳奇。
H. 材料一 2010年,美國的文化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日本為18.5%,而作為文化大國的中國這個比
(1)材料一說明了與美、日、等國家相比,我國文化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偏低,文化產業發展速度緩慢。﹙2分﹚
(2)①文化由經濟政治決定,又對經濟政治產生重大影響,發展文化產業有利於推動我國經濟政治的發展﹙3分﹚ ②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隨著文化產業的崛起,文化消費更加豐富,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3分﹚ ③文化在綜合國力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文化競爭力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利於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和文化競爭力的提升﹙3分﹚ (3)①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一定的文化,我們要大力發展經濟,為文化的發展奠定物質基礎,同時搞好我國的民主與法制建設,為文化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治保障,從而最終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 ②提高我國文化競爭力,注意培養創新性文化人才,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我國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從而是文化產業得到發展。﹙文化與政治經濟關系﹚ ③在繼承中發展傳統文化,同時加大文化創新,﹙文化繼承和發展﹚大力發展教育,推動文化思想運動等﹙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以推動我國文化的繁榮,從而能生產出更多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更好的文化服務,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⑤要大力發展我國的科學技術,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很多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都離不開高技術手段,給觀眾以視覺的沖擊和全新的感受,從而更好搶占文化市場。﹙科技﹚ ⑥要擴大中華文化的傳播,同時面向世界,博採眾長,這樣才能把我國的文化產業做大做強。﹙文化交流和傳播﹚ ⑦大力倡導發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以提高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市場佔有率,注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 ﹙以上隨便說出5點,即可得10分,但如果單純從如何發展文化的角度來展開,最多不超過8分,文化不同於文化產業,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產品的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答案的出發點是從文化角度,但落腳點一定是文化產業﹚ 附:十七屆五中全會節選:全會提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推進文化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與日本的文化產業的地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