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文化產業管理這個專業適合女生,好就業嗎
從就業的角度出發,也可以考慮學一門實用的技術,計算機專業就是很好的, 比如ui設計、4G移動開發、互聯網編程、大數據、雲計算、VR等等就業前景都挺好。 看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然後選擇就行... 我們有本科,也有專科專業, 我們的很多學生都是學有所成,祝你一切順利
② 文化產業主要學的什麼課程以後就業方向是什麼
你問的太籠統了些。首先是文化產業本身就包含了很多方面。
下面是北大文化產業2007年(第六期) 「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工程」高級研修班 的部分內容,供你參考。
針對中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而又人才匱乏的現狀,結合中國經濟形勢的需要,將經濟管理和文化產業兩方面研修有機結合,以培養文化產業高級管理人才為目標,強調課程設計的系統性與深刻性,將每一門課程設計成一次專題講座。 全部課程分為七個模塊,涵蓋文化產業的主要領域。
文化產業概論與文化產業管理 音樂(唱片)與經紀業
電影產業 動漫產業
圖書與紙媒出版業 文化旅遊與藝術品經營
電視傳媒業
1、文化產業概論與文化產業管理 2、音樂(唱片)與演藝經紀
(1)文化產業政策走向與文化體制改革 (1)唱片工業史
(2)全球文化產業大趨勢與中國的對策 (2)中國唱片業的新經濟模式
(3)文化產業的商機與模式 (3)唱片公司管理
(4)區域文化產業的推動與發展 (4)唱片營銷與案例分析
(5)文化產業品牌項目策劃與製作營銷 (5)演出經營管理及典型案例分析
(6)知識產權在文化產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6)大型國際商業演出策劃運作與現場管理
(7)文化產業的資本運作與案例分析 (7)如何做一個經紀人
(8)中國文化市場調查的特色與方法 (8)演藝經紀中的簽約合同文本分析
3、電影產業 4、動漫產業
(1)中國電影產業的現狀、政策與發展趨勢 (1)中國動漫產業前景分析
(2)電影的題材策劃 (2)世界各國發展動漫產業的策
(3)電影的營銷策略 (3)動漫產品的前期策劃與分析
(4)國際背景下的電影製作與發行 (4)動漫產品在國際國與市場拓
(5)影視娛樂機構的經營管理 (5)動漫衍生產品授權及版權保護
(6)電影的資本運作與投資策略 (6)數碼技術與網路動畫的發展
(7)電影的融資模式 (7)動漫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的准備工作
(8)電影的發行院線與渠道 (8)國際動漫產業投資
5、文化旅遊與藝術品經營 6、電視傳媒業
(1)中國旅遊業的政策限制及政策走向 (1)電視傳媒業的戰略規劃與政策走向
(2)國外旅遊開發模式及經典案例 (2)電視頻道發展及經營策略
(3)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創新開發 (3)電視節目的策劃與製作
(4)區域旅遊的形象規劃與項目管理營銷 (4)電視節目發行與經營
(5)主題景觀與主題公園的開發策略及營銷模式(5)電視傳媒的投資策略與投資管理
(6)節慶旅遊活動的策劃定位與品牌打造 (6)電視傳媒的廣告市場
(7)旅遊紀念品的開發與經營 (7)電視媒體的競爭力提升與產業鏈打造
(8)中國文物與藝術品收藏與經營
7、圖書與紙媒出版業
(1)入世後中國出版業的接軌與定位 (5)暢銷書的市場判斷與分析
(2)圖書的連鎖經營 (6)暢銷書的包裝與營銷
(3)中外出版流通體制比較 (7)期刊經營的商業模式
(4)暢銷書的策劃與經典案例分析 (8)紙質傳媒的市場定位與發行策略
不曉得你是否想了解對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的情況,下面是學院概況招生簡章。供你參考。
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是國家教育部備案,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主管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是全國第一所獨立設置的為宣傳文化系統和文化產業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高等院校,是四川省文化產業專門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學院主校區位於成都副中心華陽鎮,距成都中心城區12公里。學院現有華陽、仁厚、航空港、南校區四個校區,校園面積近700畝(其中華陽主校區570餘畝)。目前學院各類在校學歷生10000餘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學生3000餘人)。學院管理規范、校園環境優美、辦學設施完備、文化氣息濃郁,是讀書求學的理想園地。
學院擁有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過硬、實踐能力強、符合高職教育需要的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203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職稱教師65人,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教師38人,「雙師型」教師66人,同時聘有一批校外優秀教授、專家和學者為兼職教師。
學院擁有嶄新的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語音室、藝體中心、校園網和閉路電視系統等現代化教學設施。校內實驗實訓場所30多個,其中主要有計算機網路中心、電視節目製作室、攝影創作室、多功能演播大廳、非線性編輯室、練功房、美術教學室等。學院還依託省級文化產業集團和經營企業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校外實驗實訓基地。08年學院將有近四萬平方米全新的教學樓、學生食堂和學生宿舍交付使用。
學院目前設有文化經營與管理系、物流文化與營運系、影視技術與應用系、影視策劃與傳播系、文化裝飾與製作系、表演藝術系、數碼藝術系、文博藝術系等八個系科,開辦有主持與播音、電視節目製作、編導(廣播電視編導方向、影視編導方向)、動漫設計與製作、舞蹈表演(舞蹈編導方向、影視表演方向)、多媒體設計和製作、環境藝術設計、攝影攝像技術(商業攝影方向)、廣播電視技術(廣播電視網路方向、數字電視方向、廣播電視發送方向)、文化市場與經營管理、文化事業(產業)管理、出版與發行、營銷與策劃(文化傳媒方向)、漢語(網路編輯方向)、商務經紀與代理(文化經紀人方向)、新聞采編與製作、電視製片管理、文物鑒賞與修復、廣告設計與製造(廣告與會展設計方向)、包裝技術與設計等專業。
就業去向
學院與大型文化產業集團、文化傳媒經營企業等用人單位建立了廣泛而緊密的合作,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廣闊,主要去向包括各級廣播電台、電視台、電影電視製作機構、傳媒製作公司、廣告公司、出版社、報刊社、網路通訊公司、設計公司、圖書館、博物館、文化旅遊景點、會展公司等文化傳媒企事業單位。
專升本及留學途徑
學生經過三年在校專科學習後,其中有5%的學生可通過專升本統一考試升入普通類本科院校學習;其餘的可以通過專升本自學考試、成人高考或現代遠程網路教育等途徑滿足繼續學習深造的願望,從而獲得本科文憑。
學院已與英國斯泰福廈大學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採用「3+1」模式,學生經過三年專科學習後,可以到英國繼續升讀本科學歷,學制一年。除此之外,學院正與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家的官方教育機構洽談合作事宜,為學生搭建各種層次的求學平台。
職業技能教育
學院為學生提供職業技能鑒定及培訓服務,目前設有秘書、營銷師、物流師、網路編輯員、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清華IT職業認證等項目。學院還開設有大學生英語等級、計算機等級、普通話等級培訓和測試。學生通過省級職業技能鑒定測試,成績合格者,可獲得相應的國家級或省級《職業技能鑒定合格證》。
③ 傳媒專業就業前景
傳媒專業就業前景好,世界的傳媒熱造就了傳媒業的廣闊就業空間,現在為您介紹傳媒畢業生的就業方向:
1.公共關系:可以進入市場交流,公司通信,社區聯系,募捐,協會和非營利的組織通信,並且政府信息服務。
2.營銷廣告類傳媒:既可以在政府部門也可以在私人企業從事工作,其從事的工作內容包括消費者營銷、銷售、品牌經理、廣告設計、廣告執行、營銷咨詢等。
3.大眾傳媒類:可以成為一個專業的公關人員,在企業、政府、社區、教育機構、酒店、醫療福利機構、文化交流組織等行業找到理想的工作。
4.媒體研究:主要是偏理論的研究,就業方向要看研究的方向涉及到哪些領域了,但有時就業和專業不一定是100%配合的只要大的方向沒錯。
5.創作表演:偏實踐類,主要圍繞創造性寫作、表演藝術、劇院藝術。未來職業方向包括創造性導演、藝術導演、導演、腳本寫作、攝影、編輯等。(申請的時候通常要提供作品集)。
6.新聞類傳媒(傳統新聞、網路新聞、新聞攝影):可以進入各大中小型報紙和新聞出版社,也可從事廣播、電視媒體的新聞,還可進入廣告、公關、出版等領域。
7.印刷出版:未來可到出版社,印刷社等領域工作。
(3)文化產業學博士生就業如何擴展閱讀:
傳媒是指用來傳播信息和獲取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方式。比如圖書、光碟、廣播、電視、報刊、電腦網路及相關的活動等。人類運用語言、文字、聲音、圖像等傳媒方式進行廣泛的交流,以達到情感或信息交流的目的。在現代社會中,傳媒作為傳播信息和獲取信息的手段和方式,主要包括新聞出版、通訊以及網際網路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信息的傳播和獲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使信息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並且以傳媒作為手段和工具,更突出了多樣性和快捷性的新要求。
④ 我是大一新生,學的是文化創意產業專業,這個專業有就業前景嗎,畢業後出來做什麼
1、概念:文化創意來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stries),是源一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強調一種主體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個人(團隊)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開發、營銷知識產權的行業。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體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的創意群體。《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國家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要任務,全國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關政策支持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2、培養目標及就業:培養具有文化藝術底蘊、創新意識、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有廣闊就業前景的文化創意產業管理和設計人才。
⑤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文化產業專業如何就業前景怎樣主要是研究什麼的學位證是什麼
學文學,這么來和你說吧自,這個專業,師范類學校基本都開。首師的這個專業的水平和它本身學校在全國師范類的排名全是差不多的。首師在全國師范類學校中排名第九,你想想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就行了。你說的這個專業,說差也不差,但是和北師什麼的當然也比不了了。就業前景還好吧,這個就主要看個人能力和努力學習情況了,不好一概而論。主要研究的當然是它專業本身的內容了。不過可能上研之後會跟著導師的方向,也就是說大方向中的一個小方向,看你選哪個老師了。學位證就是畢業時候發的畢業證之外的證明你的學習能力的一個證,這個也問了。囧啊,望採納。
⑥ 關於文化產業管理這個專業的研究生, 哪個學校比較好呢,就業前景如何
我是文管專業的。中國傳媒大學的文管非常好,是最早設定這個專業的大學。就業的話是內在企業做行政容或者企劃,再寬泛點兒就是進出版社、報社、電視台之類,考公務員的話屬於公共管理類,招得不多,對口的就是去企業,如光線傳媒之類。
⑦ 傳媒主要學什麼,畢業可以做什麼工作
現在大學的專業有很多,傳媒就是其中之一,傳媒聽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畢業後就業方向是什麼呢?本文就來簡單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3、大眾傳媒類(大眾傳媒、公共關系):可成為專業的公關人員,在企業、政府、社區、教育機構、酒店、醫療福利機構、文化交流組織等行業任職;4、媒體發布類(媒體產品、電影與媒體研究):將具備專業的創造才能和技能,職業包括攝影、編輯、數碼編輯、音效處理、互動游戲設計、光碟媒體製作、網路設計等;5、創作表演類(創造性寫作、表演藝術、劇院藝術):將具備專業的創造才能和技能,職業包括創造性導演、藝術導演、導演、腳本寫作、攝影、編輯等。
⑧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怎麼樣啊就業方面有什麼優勢
挺不錯的,這些專業都是經過國內知名專家、業內人士論證過的,新學校,就業有保障!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的性質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是由大眾報業集團(大眾日報社)投資舉辦的、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普通專科職業學院。屬於國有資金投入,民辦機制運營的院校,是山東第一所專門培養文化產業人才的高等院校。
學院畢業生就業趨向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將為山東文化產業培養急需的創意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能夠在文化產業、新聞媒體、政府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化藝術管理、文化產品經營、文化市場運作、文化項目策劃、經紀、咨詢、貿易和國際文化交流和傳播工作。
⑨ 哪些學校有文化產業管理的碩士博士點
山東大學的文化產業是全國最好的 還有上海交通大學也是很好的 還有湖南省的中南大學 湖南大學和湖南師范大學……
⑩ 學文化產業管理的人前途何在
近年來,隨著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具有專業知識的文化產業管理與經營人才的短缺問題已經成為了阻礙文化產業發展的制約性因素。鑒於此,教育部於2004年首次批准了山東大學、雲南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設置本科類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全國已有50多所高校開始招收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本科學生了。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是一門不同於傳統的文化教育專業的新興專業,它將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文化產業的特殊屬性結合起來,特別強調綜合性、滲透性和學科的交叉性。這一點從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趙興勝的介紹中就能體現出來:「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設立的目標,就是培養具有縱貫古今的文化視野和現代產業理念以及經營技能的復合型文化管理人才,為國家文化資源的有效管理、文化市場的科學運營和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提供高層次的專業人才。」
然而,熱門專業如今變成「冷門」,著實令人尷尬。
資料一
據一項數據顯示, 2006級博士與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再次成為歷史文化學院「專門史」方向的最熱門專業,博士研究生的報名錄取比例為5:1,碩士研究生報名錄取比例也接近於4:1。此外,在最終錄取的近100名碩士研究生當中,初試與復試成績的最高分數又都集中在這一專業上。與許多傳統學科「吃不飽」的招生情況相比,「文化產業管理」這一僅僅開設兩年的新專業無疑是「一枝獨秀」,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熱門專業」。
資料二
據了解,小李是北京一所財經類院校的應屆畢業生,所學的專業是文化產業管理。但到目前為止,工作的事情還沒有著落,還在為找工作左右困惑著,2004年,這一專業才由教育部首次批准在高校開設。小李和她班上的20多名同學是這一專業第一批畢業的本科生。盡管「文化產業有前途、文化產業最缺人」的說法不絕於耳,但落實到小李他們身上,工作特別是與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工作卻並沒有那麼好找。細究個中原因,既有受就業形勢緊張大背景影響的因素,更反映了文化產業人才供給與需求本身的特點。
一個熱門專業的誕生
2004年1月,在壓縮、整頓、合並現有本科專業的大背景下,在各界「破解文化產業人才荒」的呼聲下,教育部破例在全國高校中增設「文化產業管理」本科專業,授管理學學士學位。當年,首批獲准招生的中國傳媒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雲南大學都招收了這一專業的全日制本科生班,招生人數在20人至60人不等。此後至今,全國又先後有50多所院校獲准設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再加上雖然沒有被批准設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但設立了這一專業方向的學校,文化產業管理可以說已經是遍地開花。
從宏觀上說,這一專業的設立,打破了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僵局,突破了以往此類人才多由藝術類院校培養的模式,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產、學、研格局的形成補上了重要的一環。
從微觀上看,文化產業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人才缺口,也使得很多家長和學生對這個專業寄予了很高的熱情。「我們招生情況一直不錯,第一年招了36個人,2006年達到了60個人,去年是68個人,2008年計劃還是60個人。」最早一批設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中國海洋大學文化產業系系主任張勝冰對記者表示。而在2006年,由於受到山東省召開文化產業博覽會的影響,山東大學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與法學類、經濟學類以及工商管理類一起成為了山大19個文科專業門類中錄取分數最高的四大熱門專業。同樣地,在記者采訪到的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首都師范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有關工作人員也都向記者證實了這一專業的招生情況一直不錯,生源質量也一直呈現提高的趨勢。
在寬與專之間
「學的課程挺多的,藝術類、管理類、經濟類的都學了」小陳告訴記者,「本專業的學生既要必修影視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中國電影市場概論等專業性課程,也要學習文化消費學、文化市場學、文化政策學、文化產業學,還包括財務管理、經濟學、線性代數等經濟類和基礎類課程。」
顯然,相對於外行對這一專業的「看熱鬧」來說,對於設立了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學校來說,能培養出什麼樣的文化產業人才是個更根本的問題。「按照我們的理解,這一專業要培養的是復合型的人才,綜合素質要很高,實踐操作能力要強。」張勝冰表示。據悉其它三家首批設立這一專的業高校采訪中,相關負責人也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復合型」這一概念,覺得這是一個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專業。
通俗地說,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培養的是既懂藝術又懂市場的人才。學生在學習中,不但需要掌握必要的管理學和經濟學知識,還需要培養對文化產品和產業的敏感和把握,而最難的則是將這二者結合起來並應用到實際中去的能力。
從各高校的教學實踐來看,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培養的既寬且專這一定位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並不容易。「這個專業必須找準定位,因為就名字而言太寬泛了,沒有針對性。」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文化產業系系主任何群對記者表示。與她持有相同觀點的還有首都師范大學文化產業系系主任包曉光,「文化產業管理這個專業的面有點太寬了,它相比於其他專業而言特點在哪裡,這是搞這個學科建設的人必須思考的問題。」
大學教授就解決專業面過寬問題,提出一個方法就是在專業下面再設置細分的方向。比如說,首都師范大學的文化產業專業下面就開設了出版、網路媒體編輯、傳播學三個方向,中國傳媒大學也在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下開設了文化經紀人的方向。
的確,作為一個年輕的專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需要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這一點,從各高校關於該專業五花八門的課程設置中就可以看出。而這一新專業掛靠的院系也是各具特色,文學院、傳媒學院甚至歷史學院都可能是它的「婆家」。簡而言之,對於這一年輕的專業而言,學生應該怎麼學、學校應該怎麼教、企業應該怎麼用,一切都還在摸索之中。
「缺人」和不要應屆生
「我們找工作有點茫然,好多地方不知道這個專業,還有好多地方只要有經驗的。」 小陳說道。一位反復強調不要透露學校名字的老師對記者說,「不過現在還沒到簽約的高峰期,最後的情況怎麼樣還不好說。」據了解,從目前的情況看,就業形勢並沒有當初想像的那麼樂觀。
在大學生就業已成為社會問題的今天,就業率幾乎成了很多學校和專業能否生存的「標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亦是如此。在記者采訪到的學校中,今年畢業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學生,除去考研的1/3外,剩下的都面臨著找工作的壓力,而目前簽約率並不高。「很多文化企業乾脆就不知道這個專業,感覺上文化產業在國家這個層面上挺熱,但是在企業這里似乎還沒熱起來。」何群老師解釋道。
「我知道這個專業,我們也可能會嘗試招一些這個專業的學生。」北京保利演藝經紀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張小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不過,她同時還強調,企業找人考慮最多的其實就是兩個字:實用,而不是專業的名字,也不是學歷的高低。「我們很看重學生的實習經歷,更看重他們對這個行業的敏感度和認知度。」
另一位來自北京派格太合環球文化傳媒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總監徐先生則直言:「我們去年招了不少應屆畢業生進公司,但是效果很不好,他們的動手能力也有問題,學校給他們的就業培訓也不足,現在留下的很少。」但他同時也表示,這不僅僅是學生的原因,「這個行業整體就沒有做好接納大量應屆畢業生的准備,因為實際上這個行業還是一個小圈子,它留給新人學習的機會和時間並不多,而且它需要從業者具有大量的行業資源,包括信息、人脈等。」
文化產業用人的這一特點,已經被很多學校意識到了,「我們的學生參加的很多招聘會都不要應屆的學生,他們大多也缺乏培養人才的意識。」何群老師說道。是否有從業經驗,成了橫亘在學生和工作之間的一座大山。
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的怪圈,「根據我們對江西、安徽、湖南三個省文化企業的問卷調查,他們是缺人才的,而且是很缺人才。」張勝冰老師表示。但顯然,從企業反饋的信息來看,他們對招攬文化產業專有人才的意識並不強烈。
這種現狀使得很多學校都意識到了加強學生實習的重要性,「我認為解決培養和就業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產學研結合,學校和企業間應該加強合作。而在業界對這一專業了解不夠的情況下,我覺得政府部門應該幫忙架設這個溝通的橋梁。」
可以為這一觀點佐證的是,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有關負責人表示,由於學校給他們的學生提供了不少的實習機會,現在學生的就業前景還不錯,還有好幾個自己開公司創業的。
同時,另一個制約了學生就業的問題則更為根本,那就是我國文化產業的規模並不大。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的企業大多以中小企業為主,且多以民營為主,變動性也很大,在很多學生的觀念里,去這樣的公司工作「不算工作」,他們也大多不會把這個看作是一個穩定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