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當今時代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1、數字經濟成為新興產業並開辟了網路市場新領域
當前,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為基礎的應用日益進入社會生產和交換,產生了數字媒體、電子商務、電子金融服務,出現了許多新產品、新行業、新業態,互聯網正在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2、高端製造和智能製造改變工業經濟結構
2018年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在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智能機器人、智能汽車、現代農業機械、高端醫療器械和葯品、新材料、製造業智能化、重大技術裝備等重點領域,組織實施關鍵技術產業化專項行動。
3、部分公共品供給成為新興服務產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們從對衣食住行基本需求轉變為更多地對公平、環境以及各種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需求。
4、經濟集聚在灣區和城市群中形成資源配置規模效應
中國經濟將在粵港澳灣區、上海與長三角灣區、京津與渤海灣區集聚,成為中國經濟的增長極。截至2016年,粵港澳灣區人口數量、土地面積和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在世界四大灣區中均居首位,
GDP總量達到1.38萬億美元,僅次於紐約灣區。在華北,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也將是區域經濟集聚的標志。
5、鄉村振興出現新契機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將成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6、中國與開放型世界經濟聯系更緊密
面對貿易保護主義和美國的貿易戰,中國對外開放的方針沒有變,對外開放的步驟更堅實。中國應對挑戰的基本戰略是,在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中發展自己並戰勝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已經設立了1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實行更開放的貿易、投資便利化措施,並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領域開放,同時為全國的深化改革探索新的路徑,復制和推廣新的經驗,與世界各國匯聚新的利益共同點,這將成為中國與開放型世界經濟聯系的新樞紐。